一、肉用山羊添加尿素过量引发中毒1例(论文文献综述)
周丽雪[1](2019)在《饲粮脂溶性维生素扣除和剂量加倍对肉用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完善我国肉用羊饲养标准为目的,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系统性地探究了饲粮中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A、D、E对育肥阶段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消化率、屠宰性能、肉品质、瘤胃发酵和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扣除30%维生素E或摄入剂量加倍的脂溶性维生素降低了杜寒杂交肉羊的日增重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改变了肌肉氨基酸含量;此外,摄入剂量加倍的脂溶性维生素降低了微生物氮产量,可能对肉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造成负面影响。试验一: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对杜寒杂交肉羊育肥阶段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旨在为我国肉用羊饲养标准中脂溶性维生素需要量参数的制订提供依据。选择120只90日龄体重为(26.0±0.5)kg的杜寒杂交肉羊,公母各半,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公羊和母羊各12只。对照组(PC组)不扣除任何维生素,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扣除30%维生素A(PC-VA组)、维生素D(PC-VD组)、或维生素E(PC-VE组),另设剂量加倍组,其三种脂溶性维生素添加量均为对照组的7.5倍(PC-7.5组)。试验共100天,其中预试期10天,试验羊130和160日龄开展消化代谢试验。在150-180日龄时,PC-VE组公羊干物质采食量(DMI)最低(P<0.05),PC-7.5组母羊平均日增重(ADG)最低,饲料转化率(FCR)最低(P<0.05);部分扣除维生素E和试验周期对公羊DMI和ADG存在交互作用(P<0.05);摄入高倍剂量脂溶性维生素和试验周期对母羊ADG和FCR存在交互作用(P<0.05)。摄入高倍剂量脂溶性维生素和试验周期对肉羊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部分扣除维生素E和试验周期对肉羊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果提示,扣除30%的维生素E或摄入高倍剂量脂溶性维生素降低了杜寒杂交肉羊日增重和营养物质消化率,对肉羊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试验二: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对杜寒杂交肉用羊育肥阶段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旨在评估NRC提出的脂溶性维生素推荐量是否适用于我国肉羊养殖。选择120只90日龄体重为(26±0.11)kg的杜寒杂交肉用绵羊,公母各半,单栏饲喂,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PC组)不扣除任何维生素,其他三个处理组分别在对照组添加量的基础上扣除30%维生素A(PC-VA组)、维生素D(PC-VD组)和维生素E(PC-VE组),另设过量添加组,其三种脂溶性维生素添加量均为对照组的7.5倍(PC-7.5组)。试验共100天,试验羊180日龄时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屠宰性能方面,PV-7.5组的眼肌面积有高于PC组的趋势(P<0.10);PC-VA组的复胃总重占宰前活体重的比例显着高于PC-7.5组(P<0.05)。肉品质方面,PC-7.5组的肉色亮度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但与PC组无显着差异(P>0.05);PC-VA组和PC-VE组背最长肌脂肪酸C10:0含量有低于PC组的趋势(P<0.10),PC-VA组和PC-VE组背最长肌脂肪酸C20:0含量有低于PC-7.5组的趋势(P<0.10);PC组背最长肌丝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均显着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结果提示,扣除30%或摄入剂量加倍的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的屠宰性能和肌肉脂肪酸含量均无显着影响,但影响了肌肉氨基酸,从而可能影响肉品质。试验三: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对杜寒杂交肉羊育肥阶段瘤胃发酵参数,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旨在基于NRC提出的推荐量评估和探究适合我国肉用羊脂溶性维生素的添加量和饲养标准。选择120只90日龄体重为(26.0±0.5)kg的杜寒杂交肉羊,公母各半,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公羊和母羊各12只。对照组(PC组)不扣除任何维生素,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扣除30%的维生素A(PC-VA组)、维生素D(PC-VD组)、或维生素E(PC-VE组),另设剂量加倍组,其三种脂溶性维生素添加量均为对照组的7.5倍(PC-7.5组)。试验共100天,其中预试期10天,试验羊130和160日龄时分别开展消化代谢试验,180日龄屠宰收集瘤胃液。结果表明:PC组瘤胃液丙酸摩尔比显着高于PC-VA和PC-7.5组(P<0.05),且PC组和PC-VE组乙酸/丙酸比值显着低于PC-VA组和PC-7.5组(P<0.05)。130日龄肉羊高剂量组的尿囊素排出量以及嘌呤衍生物的总排出量显着高于PC组、PC-VA组和PC-VE组(P<0.05),且高剂量组的瘤胃微生物氮(MN)产量显着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160日龄时各处理组之间尿囊素排出量、嘌呤衍生物总排放量以及MN产量均不显着,但其三者的变化趋势相一致。MN产量在试验时间和脂溶性维生素添加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果提示,摄入高倍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降低了肉羊微生物氮产量,可能会降低肉羊生产性能。
张永胜[2](2018)在《黑沙蒿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论文共分3个试验,研究了黑沙蒿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羔羊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0只体重、日龄(120±10 d)相近、健康的断奶羯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每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用3%黑沙蒿替换等比例的混合粗饲料,试验期为90天。试验1主要研究黑沙蒿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羔羊血液抗氧化与免疫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2主要研究黑沙蒿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羔羊组织(十二指肠、肝脏、脾脏)抗氧化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3主要研究黑沙蒿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羔羊组织中与抗氧化和免疫有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并通过与免疫抗氧化相关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基因进一步探讨黑沙蒿对绒山羊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在日粮中添加3%黑沙蒿对绒山羊羔羊血液中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试验30 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黑沙蒿能促进试验90 d时血清中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含量以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的分泌,但不会引起血清脂多糖(LPS)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变化。(2)黑沙蒿能降低不同时期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EFA)和碱性磷酸酶(ALP),增加总蛋白(TP)含量;但是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葡萄糖(GLU)的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对绒山羊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分别以试验30d和60d的效果较好。(3)黑沙蒿能促进绒山羊肝脏、脾脏和十二指肠组织中T-AOC、GSH-Px和CAT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在肝脏中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能够显着增加组织中TNF-α、NO及i NOS含量,并对肝脏和脾脏中TNF-α、IFN-Y、IL-1β、IL-2和IL-6的分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日粮添加3%黑沙蒿能促进肝脏GPx1和脾脏CAT等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IL-1β、IL-2、IL-6、TNF-α和IFN-γ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量;增加Nrf2和iNOS基因的表达量,但降低了脾脏IL-1β、IL-6和TNF-α基因以及脾脏和十二指肠中NF-κB基因的表达量。(5)综合各项指标得出,日粮中添加3%黑沙蒿对绒山羊羔羊有一定的抗氧化及免疫作用。黑沙蒿对绒山羊羔羊抗氧化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是:黑沙蒿通过上调Nrf2基因的表达量,激活Nrf2信号通路,进而调控下游抗氧化酶GPX1和CAT等基因的表达,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通过上调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量进而诱导iNOS基因的表达促进NO的分泌,同时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限制脾脏中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量,进而调节NO的分泌。
金定兴[3](2018)在《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生产性能、甲烷排放及盲肠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肉兔由于个体较小,甲烷产量少而一直被人们忽略;但由于其庞大的存栏基数,群体的甲烷排放量依然不容忽视。本文考察了日粮不同NDF水平对生长期新西兰肉兔(断奶3月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盲肠发酵特征、甲烷产量以及盲肠产甲烷古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并按照体重相近的原则将120只35d±2断奶新西兰肉兔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兔,公母各半,平均体重0.89±0.052kg。四个处理所用日粮按照等能等氮、NDF水平不同的原则进行配置,NDF水平分别为21%、25%、29%和33%(其中33%组为对照组)。生长试验为期56d,生长试验结束后分别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甲烷产量测定,最后进行屠宰试验,并采用Illumina 2500平台对盲肠内容物DNA进行测序,以检测古菌群落的组成结构。试验结果如下:(1)日粮NDF水平显着影响生长期肉兔的生产性能。肉兔ADFI、ADG随着日粮NDF水平的降低而显着降低(P<0.05)。日粮NDF水平(x,%)与日增重(y,g/d)之间有显着的二次关系:y=-0.051x2+3.0503x-14.332(R2=0.976,P=0.023),当日粮NDF水平为29.85%时,平均日增重有最大值为31.27g/d。(2)血清TP、ALB、ALP随日粮NDF水平的降低而显着降低(P<0.05)。日粮NDF水平对血清中TC、HDL-C、LDL-C、ALT、AST的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3)降低日粮NDF水平显着提高了CP的表观消化率(P<0.05),显着降低了ADF、NDF的表观消化率(P<0.05)。CF的表观消化率先升高后降低,以25%组最高。(4)降低日粮NDF水平显着降低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P<0.05),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和回肠的VH/CD的比值(P<0.05),显着降低了十二指肠的VH/CD和回肠的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5)降低日粮NDF水平提高了尿能值,降低了甲烷能以及总能代谢率、消化能代谢率,降低了氮的生物利用率和生物效价(P<0.05)。随着日粮NDF水平的降低,肉兔甲烷排放量显着降低(P<0.05),四个日粮处理组的甲烷排放量分别为0.12、0.11、0.09和0.05L/d以及0.79、0.76、0.59和0.33 L/kg DMI。此外,回归分析发现,肉兔甲烷排放量与其NDF、ADF和CF摄入量的相关性最强,可以用其回归公式来预测肉兔甲烷的排放量:CH4(L/d)=-0.001[ADFI(g/d)]2+0.031 ADFI(g/d)-0.354(R2=0.998,P=0.046);CH4(L/d)=-0.0002[NDFI(g/d)]2+0.02 NDFI(g/d)-0.375(R2=0.998,P=0.045);CH4(L/d)=-0.008[CFI(g/d)]2+0.0385 CFI(g/d)-0.3228(R2=0.998,P=0.045)。(6)降低日粮NDF水平显着降低了NH3-N浓度,降低了乙酸的摩尔比例,提高了丁酸的摩尔比例(P<0.05);对盲肠内容物pH值、微生物蛋白及总VFA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7)日粮NDF水平显着影响肉兔盲肠内产甲烷古菌的群落组成。在门水平上,降低日粮NDF水平显着提高了Thaumarchaeota丰度,降低了Euryarchaeota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降低日粮NDF水平显着提高了Candidatus Nitrososphaera丰度,降低了Methanobrevibacter和Methanosphaera丰度(P<0.05)。综上,降低日粮NDF水平可降低肉兔盲肠内甲烷古菌Methanobrevibacter和Methanosphaera丰度,提高盲肠Candidatus Nitrososphaera丰度,改变盲肠发酵模式,降低甲烷产量;但会抑制小肠形态发育,降低纤维性物质消化率,提高尿能,降低消化能代谢率,降低氮的生物利用率和生物效价,从而降低肉兔生产性能。本试验条件下,以生产性能为标识,降低肉兔甲烷排放的日粮适宜NDF水平为29%。
李继伟[4](2016)在《全混合日粮饲喂泌乳奶牛群摄入养分偏离的原因分析及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大中型奶牛场基本都已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TMR相比于传统饲喂方式,优越性显着,其能为瘤胃微生物提供稳定、均衡的养分,优化瘤胃机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但是国内实际应用TMR技术时,存在日粮配制不准确、养分摄入不均衡等诸多问题,这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本试验旨在研究TMR饲喂泌乳奶牛群摄入养分偏离的原因及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30个高产牛群,每个牛群采样5 d。采取牛群TMR及剩料样品,进行养分分析和颗粒分级评定,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记录产奶量,取奶样测乳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养分、颗粒的变异系数与牛群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30个牛群饲喂的TMR产奶净能(NEL)和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微生物蛋白质(MCP)、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瘤胃能氮平衡(RENB)、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DCPSI)、钙(Ca)含量分别为6.56 MJ/kg和16.22%、35.71%、21.38%、77.84 g/kg、92.15 g/kg、14.77 g/kg、104.04 g/kg、1.43%,其中高于配方目标的指标有NDF(1.94%)、Ca(0.57%)、RUP(5.03 g/kg)、RENB(6.95 g/kg),低于配方目标的指标有CP(-0.36%)、ADF(-1.54%)、NEL(-0.12 MJ/kg)、MCP(-7.71 g/kg)、DCPSI(-2.12 g/kg)(正值表示提高,负值表示降低)。观测期内,RUP[(16.26±7.10)%]、MCP[(22.78±13.38)%]、RENB[(64.29±34.29)%]3种养分的变异系数大于10%,其他养分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长、中、短、细4类颗粒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78±9.25)%、(9.12±7.86)%、(6.00±4.00)%、(11.15±9.62)%。回归分析表明,TMR养分和颗粒度变异影响产奶量和乳成分,NEL变异系数每升高1个百分点,产奶量下降3.662 kg/d;长颗粒变异系数每升高1个百分点,产奶量下降0.124 kg/d,乳脂率升高0.012%。试验结论如下:1.30个牛群饲喂TMR测定结果显示,泌乳奶牛摄入养分因投料不准确、加工质量不稳定、搅拌不均匀、挑食等与配方养分目标值产生差异。2.TMR加工质量稳定性影响到产奶量和乳成分,其中剩料率、长颗粒、NEL、DCPSI、RENB变异影响产奶量;长颗粒和RUP变异影响产奶量和乳脂率。3.为改善牛群的生产性能,奶牛场应定期进行饲料原料分析、提高配料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严格监控原料添加顺序和搅拌时间、加强配料工人的管理教育。
张波[5](2010)在《Penergetic-t对延边黄牛瘤胃内环境及育肥效果的影响》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牛肉产业发展面临着质量上的提高和中高档牛肉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与国外牛肉竞争的压力。目前这部分牛肉虽然数量少,但产值高,按照食物产品增长是以价值、而不是产品数量的经济准则来衡量,这部分牛肉不可忽视。因此,提高牛肉质量、提高牛肉竞争力是我国牛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影响畜产品、水产品安全的饲料因素中,饲料添加剂是首要因素。Penergetic-t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是生产高档牛肉的绿色添加剂,对改善牛肉品质有其它添加剂不能替代的功能。本试验主要通过对延边黄牛补饲Penergetic-t,研究其对瘤胃内环境及育肥效果的影响。为了阐明penergetic-t在延边黄牛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本试验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penergetic-t对延边黄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另一个是penergetic-t对延边黄牛生长与育肥效果的影响。试验一:本试验采用2*2拉丁方设计,选择2头健康无病,体重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延边黄牛母牛,试验组日粮是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penergetic-t,研究了penergetic-t对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表明:饲喂后3h,各组pH均达到最低水平,pH值变化范围为5.98-6.85,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到饲喂前的水平,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不显着。纤毛虫的数量由于penergetic-t的添加有降低的趋势,但试验组与刘照组无显着差异。NH3-N含量和BCP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着差异,但试验组NH3-N浓度的降低有利于BCP的生成。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的浓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在3h和6h差异显着(P<0.05)。丙酸的浓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2组在3h、6h和9h差异显着(P<0.05)。丁酸的浓度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着。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对照组高于试验组,2组在各个时间点差异均不显着。试验二:选用12头体重相近(480kg BW),24月龄左右的延边黄牛(阉牛),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组牛的精饲料中添加penergetic-t,对照组中不添加,进行penergetic-t对延边黄牛(阉牛)产肉性能、饲料利用率、血液生化指标及胴体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0天的饲养试验,试验组牛的全期增重和日增重分别为71.1kg和0.6k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的精饲料转化率为0.12,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血液生化指标中,试验组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增强了免疫力;试验组的血清尿素氮、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脂肪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2.72%和10.94%,其中,苯丙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综上所述,补饲penergetic-t能提高延边黄牛瘤胃发酵效率,提高了延边黄牛瘤胃液中菌体蛋白数量、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的浓度。Penergetic-t有利于加强延边黄牛(阉牛)体内的物质代谢作用,提高免疫力、屠宰率和眼肌面积,提高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的含量,改善了牛肉的风味和质量;提高牛肉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尤其是与牛肉风味有关的谷氨酸含量增加。
张健[6](2007)在《三峡库区牧草种植区划及适生牧草栽培利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峡库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幅员面积576万hm2,草地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天然草原面积134万hm2,可利用草原面积119万hm2,分别占幅员面积的23.2%和20.6%。当地多数区县的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的40%,畜牧养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部分偏远山区,草地畜牧业几乎是当地农民的唯一经济来源。三峡库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北有大巴山地阻挡,雨量充沛,冬季温暖,夏季阳光灿烂,水热条件优良,为牧草种植和发展草地畜牧业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条件。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三峡库区草地畜牧业发展规划及重庆市“十一五”草业与草原生态建设规划等,三峡库区既是重庆市发展草食牲畜和全国山羊优势区,又是全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但是,三峡库区最低点海拔73.1米,最高点海拔2796.8米,相对高差2723.7米,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在低海拔地区,年均气温17.5~19.0℃,极端最低气温-1.7~9.2℃;在高海拔地区,年均气温在14℃以下,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因此,适生牧草的品种和种植技术完全不同。此外,三峡库区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干旱频繁,土壤肥力差,土壤养分供应不足,严重影响牧草生长。在偏远落后地区,以天然草地和本地的野生牧草为主,产量低,品质差,利用期短,难于满足当地草食家畜的饲料需要,极大地限制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脱贫致富,迫切需要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栽培牧草品种繁多、区域性广,世界上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在草场建设时,首先要根据自然条件划分适宜的栽培区域,因地制宜,适草种植。实行牧草种植区划,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还可以避免盲目引种造成失败,为人工种草及牧草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当地草业的发展。所以,按照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合理规划,则是实行因地制宜、科学种植栽培、充分发挥牧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开展本项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为地方品种驯化、引进品种选育、草业高效利用及草地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成果不仅可在当地推广应用,对长江上游其它省(区、市)类似生态条件地区同样具有推广利用价值或指导作用。在三峡库区,海拔高度是气候、土壤、地貌、社会、经济、种植和农牧业生产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因此,我们首先在三峡库区高、中、低海拔建立牧草引种观测试验点,对国内外引进的约150个牧草品种进行了多年多点的适应性试验研究,包括牧草的生育期、产量、主要营养成分、生长高度、抗逆性及适口性等,初步筛选出比较适生的牧草品种24个。然后,调查研究三峡库区的自然、社会和生态条件,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对三峡库区适生牧草种植区域进行合理分区。在不同区域内,以上述引种试验初步筛选出的优良牧草品种为材料,研究它们在不同区域内的栽培利用模式。最后,选择三峡库区大面积种植、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三种适生牧草——扁穗牛鞭草、紫花苜蓿和巫溪红三叶为对象,研究了施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牧草的科学种植、合理施肥、高产优质和发展三峡库区的牧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此,论文作者研究了三峡库区牧草品种的适应性、适生牧草种植区划、牧草栽培模式和种植技术、以及三种主推牧草——扁穗牛鞭草、紫花苜蓿和巫溪红三叶的平衡施肥技术等。结果表明:(1)在类似于巫山花竹坪高海拔点生态条件下,适生牧草品种有:紫花苜蓿(阿尔冈金、德福)、红三叶(瑞文德)、百脉根、狼尾草、饲用高粱(大力士)、苇状羊茅(多维)和鸭茅(大拿);在类似于巴南区樵坪中海拔点生态条件下,适生牧草品种有:苇状羊茅(法恩)、鸭茅(道森、斯巴达)、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畜科2号、塞特、盛世)和百脉根(马库);在类似于巴南区渔洞低海拔点生态条件下,适生牧草品种有:扁穗牛鞭草(重高)、多花黑麦草(特高、Ya97-2)、紫花苜蓿(游客、特瑞、丰叶721、全能+Z、亮苜2号等)。这些优良牧草品种不但产量高、品质佳,而且其适应性和适口性好。(2)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三峡库区可以分为三大种植区:山区山地种植区,半山半坝种植区和农田牧草种植区。山区山地种植区:海拔1000~1600米,年均温8.9-13.4℃,≥0℃积温4510~5295℃,年降水量1353~1575mm,年日照时间1432~1785h,区内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垂直分布。适合种植紫花苜蓿、百脉根、鸭茅、红三叶、白三叶等优良牧草品种。半山半坝种植区:海拔500~1000米,年均温14.8℃~16.0℃,≥0℃积温5296~5818℃,年降水量1183~1352mm,年日照时间959~1107h。适合种植紫花苜蓿、苇状羊茅、狼尾草等优质牧草品种。农田牧草种植区:海拔250~500m,年平均气温17.3~19.6℃,≥0℃积温5819~6342℃,年降水量1055~1182mm,年日照时间861~958h,且库、塘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植扁穗牛鞭草、皇竹草、多花黑麦草、饲用高粱、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品种。(3)在三峡库区类似于巫山花竹坪高海拔生态环境条件下,建植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最佳混播模式为:Ⅰ、40%鸭茅+40%苇状羊茅+10%白三叶+5%紫花苜蓿+5%百脉根,播种量为30kg/hm2;Ⅱ、80%鸭茅+10%百脉根+5%白三叶+5%紫花苜蓿,播种量为30kg/hm2;两种混播方式建植的人工草地鲜草产量分别可达81375kg/hm2和92625kg/hm2,豆禾比例分别为0.32和0.35,品种构成相对稳定,为高海拔地区适宜的牧草混播组合。在三峡库区类似于云阳双柏路中低海拔生态环境条件下,建植高产优质人工草地适宜的牧草组合为:30%苇状羊茅+30%鸭茅+20%红三叶+20%紫花苜蓿,播种量60kg/hm2,鲜草产量可达81656.0kg/hm2,豆禾比例为0.72,品种构成稳定,牧草营养价值高,为中低海拔地区适宜的牧草混播组合。(4)在三峡库区,中高海拔坡耕地种植牧草所选品种以紫花苜蓿(游客)、红三叶(巫溪)、鸭茅(大拿)、苇状羊茅(多维)为主。比较理想的播种方式为多种牧草混播,即紫花苜蓿(播种量6.0kg/hm2)+鸭茅(播种量9.0kg/hm2)+红三叶(播种量6.0kg/hm2)+苇状羊茅(播种量9.0kg/hm2)混播。比较经济适用的施肥方式为:羊粪15000kg/hm2+复合肥(N:P2O5:K2O=15%:5%:5%)225kg/hm2。在中高海拔的坡耕地采用上述牧草种植方式,鲜草产量最高,达到43060kg/hm2,经济效益最好,对于维持草地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5)配方施肥试验表明,施肥显着提高了牧草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施肥处理均为每公顷草地施肥量kg/hm2)。种植在强酸性土壤上的巫溪红三叶,配方施用N60P120K135的鲜草总产量最高,高于对照185.0%;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上,配方施用N90P120K90的鲜草总产量最高,分别高于对照115.0%和95.5%。施肥还可显着提高巫溪红三叶粗蛋白含量。开花初期刈割巫溪红三叶,施用N60P60K90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高于对照113.1%(强酸性土壤)和46.0%(中性土壤);但在酸性土壤上,施用N90P120K90的粗蛋白含量最高,高于不施肥者43.6%。种植紫花苜蓿,以施用复合肥+微量元素(N90P120K150+Mg15Mo15B15)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其中粗蛋白质含量为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种植扁穗牛鞭草,施用N375P120K150复合肥的鲜草产量最高,达113950.1kg/hm2;施用N300P120K0复合肥,扁穗牛鞭草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的粗蛋白质含量为最高,分别为12.83%和11.32%。此外,扁穗牛鞭草的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提高,施用N90P120K150复合肥,1kgP2O5可以增产扁穗牛鞭草88.3kg,但最佳施磷量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李振[7](2006)在《不同尿素水平的糖蜜营养舔砖对奶山羊消化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选用6月龄左右、生长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的奶山羊去势公羊12只,按体重、年龄等情况随机分成3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和C组为试验组,分别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补饲尿素含量为10%和15%的尿素糖蜜营养舔砖,进行全收粪尿法消化代谢试验。试验期为7d。结果表明,奶山羊舔食尿素糖蜜舔砖可提高日粮中氮的沉积率和粗纤维的消化率,A、B、C3组日粮中氮的沉积率分别为29.8%、35.4%和38.6%(P<0.01);粗纤维的利用率分别为35.5%、36.8%和37.5%(P>0.05)。
王教勋,曾传坤,关云秀[8](2006)在《肉用山羊疾病诊治技术入门(十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雪敏[9](2005)在《河北省舍饲肉羊主要疫病调查与防制》文中研究表明对河北省肉羊饲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对舍饲肉羊的几种主要疫病—绵羊支原体肺炎、球虫病、消化道线虫病、绦虫病等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防制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河北省肉羊饲养情况调查 对河北省的肉羊饲养状况进行了调查。1985年以来河北省养羊业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按现行价格计算,2004年全省养羊业产值达到593256万元,比2003年的549340万元增加7.99%,比2000年的384660万元增加54.23%,比1995年的327457万元增长81.17%;羊存栏达到2425.62万只,比2003年的2252.78万只增加7.67%,比2000年的2090.01万只增加16.05%,比1995年的1565.73万只增加54.92%,比1990年的1074.53万只增加125.74%,比1985年的721.11万只增加236.37%;羊出栏达到2381.05万只,比2003年的2226.90万只增加6.92%,比2000年的1868.40万只增加27.44%,比1995年的1200.74万只增加98.30%,比1990年的644.40万只增加269.5%,比1985年的325.91万只增加630.59%;羊肉产量达到31.49万t,比2003年的29.27万t增加7.58%,比2000年的24.59万t增加28.06%,比1995年的16.77万t增加87.78%,比1990年的7.96万t增加295.60%,比1985年的3.72万t增加746.51%;人均消费羊肉1.30kg,其中,城镇居民人均2.29kg,农民人均0.31kg。1996年以来,河北省的规模养羊数量稳步增加。2002年,河北省规模养羊村发展到了1832个,羊存栏283.79万只,出栏295.56万只。2004年养羊专业户达1581565个,年出栏2462.07万只,比2003年的2442.16万只增加0.82%,比2002年的2382.17万只增加3.35%;年出栏100只以上的专业户10348个,年出栏肉羊274.37万只;全省养羊小区为191个,年存栏肉羊150.10万只,出栏150.30万只;肉羊产业化基地为37个,带动专业乡123个,专业村1151个,专业户52360个,实现产值132661万元,利润21590.30万元,税金9525万元。2004年,全省96个种羊场年末存栏5.30万只,其中能繁母羊3.04万只,当年出场种羊4.12万只;2004年河北省有国营肉羊改良(配种)站20个,饲养种公羊1214只,集体种羊站101个,饲养种公羊1175只,个体养种羊户26513个,饲养种公羊44453只;全省优良品种的年末存栏数为1647.38万只,良种覆盖率为67.92%,优良品种的年末出栏数为1530.60万只。
尤俊奇,卞红春,杨锦昌[10](2003)在《一例肉用山羊添加尿素过量引发中毒的诊治》文中研究说明
二、肉用山羊添加尿素过量引发中毒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用山羊添加尿素过量引发中毒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饲粮脂溶性维生素扣除和剂量加倍对肉用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脂溶性维生素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
1.2.1 维生素A |
1.2.2 维生素D |
1.2.3 维生素E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动物与饲粮配方 |
2.1.3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及方法 |
2.1.4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氮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
2.2.3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3章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动物与饲粮配方 |
3.1.3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及方法 |
3.1.4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 |
3.2.2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肉品质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
3.3.2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
3.3.3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肌肉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动物与饲粮配方 |
4.1.3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及方法 |
4.1.4 数据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4.2.2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瘤胃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4.3.2 部分扣除或剂量加倍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瘤胃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5.1 总体结论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黑沙蒿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内蒙古白绒山羊的发展现状 |
1.1.1 内蒙古白绒山羊舍饲育肥的必要性 |
1.1.2 内蒙古白绒山羊舍饲管理的弊端 |
1.2 抗生素的危害及其替代品 |
1.2.1 抗生素的危害 |
1.2.2 中草药添加剂 |
1.3 黑沙蒿的研究进展 |
1.3.1 黑沙蒿简介 |
1.3.2 蒿属植物的活性物质 |
1.4 黑沙蒿对动物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4.1 动物的抗氧化系统 |
1.4.2 蒿属植物对动物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5 黑沙蒿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
1.5.1 动物的免疫系统 |
1.5.2 蒿属植物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
1.6 绒山羊血清生化指标对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1.7 立题依据与整体思路 |
1.7.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2 试验研究 |
2.1 日粮添加黑沙蒿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羔羊血液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
2.1.1 前言 |
2.1.2 材料与方法 |
2.1.3 结果与分析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2.2 日粮添加黑沙蒿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羔羊组织中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
2.2.1 前言 |
2.2.2 材料与方法 |
2.2.3 结果与分析 |
2.2.4 讨论 |
2.2.5 小结 |
2.3 黑沙蒿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羔羊组织抗氧化及免疫有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2.3.1 前言 |
2.3.2 材料与方法 |
2.3.3 结果与分析 |
2.3.4 讨论 |
2.3.5 小结 |
3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
3.1 总体讨论 |
3.1.1 黑沙蒿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 |
3.1.2 黑沙蒿对内蒙古白绒山羊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 |
3.1.3 黑沙蒿的添加剂量对白绒山羊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3.2 总体结论 |
3.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4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生产性能、甲烷排放及盲肠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Abbreviations)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纤维的定义与测定方法 |
1.1 纤维的定义 |
1.2 纤维的测定方法 |
2 纤维对肉兔的作用 |
2.1 肉兔对纤维的消化能力 |
2.2 肉兔对纤维的消化机理 |
2.3 纤维对肉兔健康状况的影响 |
3 肉兔的纤维需要 |
4 甲烷与甲烷减排 |
4.1 温室气体的排放现状 |
4.2 家畜体内甲烷的合成 |
4.3 肉兔的甲烷排放 |
4.4 家畜的甲烷减排措施 |
4.4.1 提高日粮精粗比 |
4.4.2 提高日粮粗饲料品质 |
4.4.3 饲料添加剂 |
4.4.4 去原虫 |
5 产甲烷古菌 |
5.1 产甲烷古菌的生理特征及其分类 |
5.2 产甲烷古菌的营养类型及甲烷生成途径 |
5.2.1 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 |
5.2.2 甲基营养型产甲烷古菌 |
5.2.3 乙酸营养型产甲烷古菌 |
6 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内容 |
4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一、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日粮 |
1.3 饲养管理 |
1.4 指标测定与方法 |
1.4.1 生产性能 |
1.4.2 血液生化指标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二、日粮NDF水平对肉兔能氮代谢、甲烷排放量及小肠发育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设计 |
1.2 指标测定与方法 |
1.2.1 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
1.2.2 能量代谢 |
1.2.3 氮代谢 |
1.2.4 小肠组织形态学指标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2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
2.3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能量代谢的影响 |
2.4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氮代谢的影响 |
2.5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甲烷排放的影响 |
2.6 日粮营养物质摄入量与肉兔甲烷排放量的关系 |
3 讨论 |
3.1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2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
3.3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能量代谢的影响 |
3.4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氮代谢的影响 |
3.5 肉兔体内甲烷排放及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甲烷排放的影响 |
4 小结 |
三、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盲肠发酵特征和产甲烷古菌群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设计 |
1.2 指标测定及方法 |
1.2.1 盲肠内容物pH值 |
1.2.2 盲肠内容物NH3-N浓度的测定 |
1.2.3 盲肠内容物VFA含量的测定 |
1.2.4 盲肠内容物微生物蛋白的测定 |
1.2.5 盲肠内容物产甲烷古菌群落组成的检测 |
1.3 生物信息分析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盲肠发酵参数的影响 |
2.2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盲肠内容物产甲烷古菌群落的影响 |
2.2.1 日粮NDF水平对试兔盲肠产甲烷古菌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 |
2.2.2 日粮NDF水平对试兔盲肠内容物样品古菌群相似性的影响 |
2.2.3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盲肠产甲烷古菌菌群组成的影响 |
2.2.4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盲肠产甲烷古菌相对丰度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盲肠发酵的影响 |
3.2 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盲肠产甲烷古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4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全混合日粮饲喂泌乳奶牛群摄入养分偏离的原因分析及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TMR饲喂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国内外TMR饲喂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1.2.2 TMR饲喂技术的优点 |
1.2.3 TMR推广的限制因素 |
1.3 TMR的制作 |
1.3.1 TMR的制作过程 |
1.3.2 TMR质量的影响因素 |
1.3.3 TMR饲喂中的错误及改进措施 |
1.3.4 TMR使用效果的评估 |
1.4 TMR饲喂管理 |
1.4.1 影响奶牛挑食的因素与控制措施 |
1.4.2 牛群挑食的测定方法 |
1.4.3 提高TMR饲喂效果的技术要点 |
1.4.4 TMR智能管理系统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采样牛场的选择 |
2.2 采样牛群的选择 |
2.3 采样牛场信息收集 |
2.4 样品采集和制备 |
2.4.1 饲料原料样品采集 |
2.4.2 投料量和剩料量的测定及样品采集 |
2.4.3 产奶量的测定及奶样采集 |
2.4.4 颗粒分级的测定 |
2.4.5 饲料样品的制备 |
2.5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5.1 饲料常规养分指标测定 |
2.5.2 瘤胃小肠可消化蛋白测定 |
2.5.3 乳成分测定 |
2.5.4 其他指标测定 |
2.6 数据计算分析 |
2.7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牛群TMR日粮养分实测值与配方目标值的差 |
3.2 牛群TMR日粮日变异及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 牛群料槽不同位置TMR日粮养分差异 |
3.4 牛群对TMR日粮的采食行为 |
4 讨论 |
4.1 牛群TMR日粮养分实测值与配方目标值之间的差距 |
4.2 牛群TMR日粮日变异及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4.3 牛群料槽不同位置TMR日粮养分差异 |
4.4 牛群对TMR日粮的采食行为 |
5 课题结论及研究展望 |
5.1 课题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Penergetic-t对延边黄牛瘤胃内环境及育肥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Penergetic-t的作用机制 |
1.3 反刍动物瘤胃特点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2.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选择 |
2.3 饲养管理 |
2.4 饲喂方式及日粮组成 |
2.5 瘤胃发酵试验测定的指标 |
2.6 饲养试验测定的指标 |
2.7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对瘤胃pH值的影响 |
3.2 瘤胃NH_3-N浓度的变化 |
3.3 瘤胃内protozoa种群的变化 |
3.4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的变化 |
3.5 对瘤胃液中VFA浓度的影响 |
3.6 增重效果 |
3.7 饲料利用率 |
3.8 血液指标测定结果 |
3.9 对延边黄牛胴体品质牛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Penergetic-t对瘤胃pH值的影响 |
4.2 Penergetic-t对瘤胃NH_3-N浓度的影响 |
4.3 Penergetic-t对瘤胃protozoa种群的影响 |
4.4 Penergetic-t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的影响 |
4.5 Penergetic-t对瘤胃液中VFA浓度的影响 |
4.6 Penergetic-t对延边黄牛增重效果及饲料报酬的影响 |
4.7 Penergetic-t对延边黄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
4.8 Penergetic-t对延边黄牛屠宰率和眼肌面积的影响 |
4.9 Penergetic-t对延边黄牛背最长肌外观表现的影响 |
4.10 Penergetic-t对牛肉一般化学成分的影响 |
4.11 Penergetic-t对延边黄牛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4.12 Penergetic-t对延边黄牛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三峡库区牧草种植区划及适生牧草栽培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国内外牧草种植区划及栽培利用概况 |
1.1 牧草种植区划在农牧生产中的作用 |
1.2 牧草种植区划的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牧草区划 |
1.2.2 国内牧草区划 |
1.2.3 牧草区划研究方法 |
1.3 牧草栽培利用的研究进展 |
1.3.1 国内外牧草品种选育 |
1.3.2 不同生态条件下适宜牧草品种的选择、栽培与利用 |
1.3.3 牧草平衡施肥 |
1.3.4 主要适生牧草的研究进展 |
1.3.5 农用坡耕地水土保持牧草草种的研究 |
1.3.6 国内外牧草栽培利用与草业发展 |
1.3.7 牧草栽培利用对草地畜牧业的重要贡献 |
第2章 绪论 |
2.1 立题依据 |
2.2 技术路线 |
2.3 创新点 |
2.4 主要研究内容 |
2.4.1 三峡库区牧草适应性研究 |
2.4.2 三峡库区适生牧草种植模式研究 |
2.4.3 三峡库区适生牧草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
第3章 三峡库区牧草适应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 |
3.2.1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2.2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高海拔试验点(巫山花竹坪) |
3.3.2 中海拔试验点(巴南区樵坪) |
3.3.3 低海拔试验点(巴南区渔洞) |
3.3.4 供试品种的系统聚类分析 |
3.3.5 其它 |
3.4 小结 |
第4章 三峡库区适生牧草种植区划 |
4.1 基本概况 |
4.2 自然条件 |
4.2.1 地形 |
4.2.2 气候 |
4.2.3 土壤 |
4.3 社会条件 |
4.4 适生牧草分区的原则与方法 |
4.5 适生牧草种植分区 |
4.5.1 类型I:三峡库区山区山地种植区 |
4.5.2 类型II:三峡库区半山半坝种植区 |
4.5.3 类型III:三峡库区农田牧草种植区 |
4.6 小结 |
第5章 三峡库区适生牧草种植模式研究 |
5.1 高海拔区牧草种植模式研究 |
5.1.1 材料与方法 |
5.1.2 结果与分析 |
5.1.3 小结 |
5.2 中低海拔区牧草种植模式研究 |
5.2.1 材料与方法 |
5.2.2 结果与分析 |
5.2.3 讨论 |
5.2.4 结论 |
5.3 农业坡耕地牧草种植技术研究 |
5.3.1 材料与方法 |
5.3.2 结果与分析 |
5.3.3 讨论 |
5.3.4 结论 |
5.4 小结 |
第6章 三峡库区适生牧草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
6.1 巫溪红三叶施肥技术 |
6.1.1 材料与方法 |
6.1.2 结果与分析 |
6.1.3 结论 |
6.2 紫花苜蓿施肥技术 |
6.2.1 材料与方法 |
6.2.2 结果与分析 |
6.2.3 结论 |
6.3 扁穗牛鞭草施肥技术 |
6.3.1 材料与方法 |
6.3.2 结果与分析 |
6.3.3 结论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7.2.1 三峡库区优良豆科、禾本科混播定植施肥试验研究 |
7.2.2 加强人工草地建设过程中牧草对各种营养元素需求量的研究 |
7.2.3 加强适生牧草区划研究,重点培育地方优良牧草品种 |
7.2.4 加强草场生态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
(7)不同尿素水平的糖蜜营养舔砖对奶山羊消化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供试羊只的选择、分组与管理 |
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1 氮平衡 |
1.4.2 粗纤维消化率 |
1.4.3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尿素水平的糖蜜舔砖与奶山羊氮平衡 |
2.2 不同尿素水平糖蜜舔砖与奶山羊粗纤维消化率 |
3 讨论 |
4 小结 |
(8)肉用山羊疾病诊治技术入门(十一)(论文提纲范文)
7 常见中毒病病例选介 |
7.1 中毒病的常规特征及处治 |
7.2 尿素中毒病 |
7.3 有机磷中毒病 |
7.4 氢氰酸中毒病 |
7.5 谷物瘤胃酸中毒病 |
(9)河北省舍饲肉羊主要疫病调查与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国内外肉羊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1.国内外肉羊业现状 |
2.抓住入世机遇,加快肉羊产业发展 |
3.我国羊肉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我国肉羊业的发展对策 |
5.我国舍饲养羊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
6.现代养羊业的防疫体系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绵羊支原体肺炎研究进展 |
1.病原学 |
1.1 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分类地位及理化特性 |
1.2 分子生物学 |
1.3 致病机理 |
1.4 抗原结构 |
1.5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
2.流行病学 |
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4.诊断技术 |
4.1 病原学培养 |
4.2 血清学检测 |
4.3 抗原检测 |
4.4 基因检测 |
5.防治 |
5.1 疫苗免疫 |
5.2 药物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羊的几种主要寄生虫病综述 |
1.舍饲肉羊寄生虫病的危害特点及防制 |
1.1 寄生虫危害羊群的特点 |
1.2 寄生虫病的防制措施 |
2.球虫病 |
2.1 病原 |
2.2 球虫的生活史 |
2.3 致病机理 |
2.4 临床症状 |
2.5 病理变化 |
2.6 诊断 |
2.7 防制 |
3.羊消化道线虫病 |
4.羊螨病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研究报告 |
第四章 河北省肉羊饲养情况调查 |
中英文摘要 |
1.河北省养羊业生产情况 |
1.1 养羊业产值 |
1.2 羊存栏情况 |
1.3 羊出栏情况 |
1.4 羊肉生产情况 |
2.河北省规模养羊情况 |
2.1 规模养羊村情况 |
2.2 养羊专业户情况 |
2.3 养羊小区情况 |
2.4 肉羊产业化基地发展情况 |
3.河北省肉羊交易情况调查 |
4.河北省肉羊改良情况 |
4.1 种羊场发展情况 |
4.2 山绵羊改良情况 |
5.河北省羊肉消费情况调查 |
6.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绵羊支原体肺炎的调查与防制 |
中英文摘要 |
1.血清学调查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讨论 |
2.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3.绵羊肺炎支原体细胞蛋白多肽的多态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4.利用多重PCR方法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5.组织灭活苗的免疫试验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6.绵羊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治疗试验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寄生虫感染调查与防治 |
中英文摘要 |
1.舍饲肉羊与放牧肉羊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讨论 |
2.种羊场羊只排出虫卵/卵囊情况调查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3.羔羊球虫病感染情况及卵囊排出规律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4.舍饲小尾寒羊感染球虫种类调查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5.绵羊球虫病诊治报告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6.舍饲小尾寒羊痒螨病的治疗试验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作者简介 |
四、肉用山羊添加尿素过量引发中毒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饲粮脂溶性维生素扣除和剂量加倍对肉用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D]. 周丽雪. 塔里木大学, 2019(07)
- [2]黑沙蒿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 张永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3]日粮NDF水平对肉兔生产性能、甲烷排放及盲肠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D]. 金定兴.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4]全混合日粮饲喂泌乳奶牛群摄入养分偏离的原因分析及对生产性能的影响[D]. 李继伟.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3)
- [5]Penergetic-t对延边黄牛瘤胃内环境及育肥效果的影响[D]. 张波. 延边大学, 2010(10)
- [6]三峡库区牧草种植区划及适生牧草栽培利用技术研究[D]. 张健. 西南大学, 2007(04)
- [7]不同尿素水平的糖蜜营养舔砖对奶山羊消化代谢的影响[J]. 李振. 畜牧与兽医, 2006(08)
- [8]肉用山羊疾病诊治技术入门(十一)[J]. 王教勋,曾传坤,关云秀. 四川畜牧兽医, 2006(01)
- [9]河北省舍饲肉羊主要疫病调查与防制[D]. 王雪敏. 南京农业大学, 2005(12)
- [10]一例肉用山羊添加尿素过量引发中毒的诊治[J]. 尤俊奇,卞红春,杨锦昌. 畜禽业,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