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掌权后的时代

默多克掌权后的时代

一、默多克控股后的《泰晤士报》(论文文献综述)

魏兵[1](2021)在《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西方媒介理论的学术版图中,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从社会宏观层面批判性地研究西方政治与经济权力控制媒体等问题的研究思路与路径方法。从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电视媒体不仅是一种大众传媒,而且是经济生产与文化生产的结合体。研究电视媒体需要关注电视的产业结构、生产关系、广播电视体制和全球传播秩序等社会性与机制性问题。所以,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力主采取社会整体的宏观视野,考察包括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功能。整体而言,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研究的相关概念、观点与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学术母体,着重研究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传播机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路径,它尤其关注电视媒体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结构和市场运行过程。该研究主张,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逐利性,作为一种文化工业的电视媒体,不仅受到资本与政治等权力的制约,而且成为控制大众意识形态和实施国际文化霸权的工具,呈现出复杂而消极的文化生产局面。深入透彻地了解西方广播电视机制的理论成果,既可以掌握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模式,又能进一步认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播电视体制机制的缺陷与问题,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制度性优势。本论文以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电视理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厘清其学术渊源、研究背景、主要学者、核心观点与理论,进而阐述并评析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电视媒体权力控制问题的电视理论研究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电视理论研究和电视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学术探讨和理论镜鉴的态度拓展我国电视理论研究的视角,为我国电视的管理实践、艺术创作、产业发展与对外传播汲取理论经验与发展启示。因此,本文围绕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分七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概述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别就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生成语境和学者群体等展开论述,以期描摹出该领域电视理论的整体特点。第一章为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的生成语境,重点探究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的思想渊源、学术借鉴和西方媒介的发展背景与机制等。第二章是对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领域主要学者的概说与评述,通过梳理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在北美与欧洲两大地区集中的核心学者,阐述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领域的学者集群、学术承继、重要电视理论与观点概况、主要着作和学术地位等,进而为探讨该领域电视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与理论价值做出相应的学理性准备。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即以电视媒体的政治经济权力控制问题展开三个方面的思考与研究,即经济宰制观、意识形态操控观和国际文化霸权批判观。第三章主要探究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研究起点,即经济控制下电视媒体的商品属性。通过对受众商品论、文化生产的双重意义、电视内部的隐形审查机制和资本主义商业媒体的逐利性原则等观点与理论的探讨与研究,提炼该研究领域对资本控制大众媒体的批判性观点。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围绕着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就电视等大众媒体的思想控制议题提出的如“思想管理者”、“文化有限公司”、“媒体操控”、“宣传模型”等概念,或对电视文化商品公共属性的反思性观点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论述,指出该研究领域着力批判西方电视媒体的思想控制机制的研究逻辑与理论特点。第五章将视点转向该领域的国际电视媒体传播研究,通过整合该领域对电视的国际传播议题等相关观点,分别就其提出的“媒体依附论”、“文化帝国主义”和国际传播单向流动等文化霸权观点与理论展开论述与探讨。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总结性内容,即第六章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特点和第七章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对我国的启示。第六章旨在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该领域的分析框架和批判焦点等研究价值,指出问题与偏颇。第七章以谨慎而镜鉴的态度,考量并发掘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电视研究对中国的电视理论建设和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所具有的借鉴意义。本文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和交叉研究法等阐述相关论点,厘清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核心学者、研究方法、理论特点和重要议题等,探讨其对我国电视研究与产业的理论价值。

倪彦弘[2](2017)在《《泰晤士报》2013-2015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报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随着李娜夺得2011年和2014年的两项大满贯单打冠军,国内网球热潮逐渐兴起。而在所有网球赛事中,在英国举办的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是历史最悠久的网球赛事,且在网坛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创办于1785年的综合性日报《泰晤士报》是英国的重要大报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力、影响力首屈一指。在当前新媒体不断崛起、全球报业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英国报业仍屹立不倒,而《泰晤士报》在记者团队、报道内容、图片、标题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使其在全球纸媒中独树一帜。国内现存关于《泰晤士报》体育报道研究大多集中于奥运会等大型综合赛事,涉及该报网球运动报道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笔者通过《泰晤士报》温网报道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国内关于西方媒体体育报道研究和网球报道研究,同时在当前国内网球热情不断高涨的背景下,为我国媒体的网球报道和传播提供参考。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从时间上进行划分,整理了早期国内研究成果以及在2003年该报“小报化”改革后的研究成果。通过列举、整理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呈现了国内有关《泰晤士报》的研究现状,一方面为本文写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另一方面也试图寻找该领域研究的空白。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了2013-2015年《泰晤士报》温网期间的网球报道为研究对象,对其报道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一,本文对比了《泰晤士报》在温网和其他三大满贯期间的报道数量,发现其对于本土赛事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其他同级别的大满贯赛事,赛事期间每日报道数量的走势总体呈现“M”型,其记者团队都有着丰富的体育媒体从业背景。第二,本文分析了温网期间的《泰晤士报》在报道版面和栏目设置、标题、图片、图表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在赛事期间报纸设立“体育·温网”专版,版面设计上突出大幅彩图增加视觉冲击,除正式主体稿件外,还设置花絮报道“温网60秒”小栏目;正式主体赛事稿件的标题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且多主谓宾结构,并活用修辞,使其更具体生动;花絮小版块“温网60秒”的标题多简短且口语化;图片报道则以动态图片和面部特写居多;《泰晤士报》对于图表的灵活运用体现了其体育报道的专业性。第三,本文分析了温网期间的《泰晤士报》在报道内容和体裁方面的特点和规律。该报的报道体裁以消息为主,辅以通讯和评论,消息注重赛场内外全景呈现,包含了比赛战报和场外花絮;通讯则细致展现比赛内容并夹叙夹议,具有深度性;评论从专业角度为读者解读比赛。第四,本文分析了《泰晤士报》温网期间的报道对象,注重报道明星球员和本土球员,明星球员以网坛“四巨头”为主,对于本土球员则在他们有限的登场时间内进行充分、及时报道。在本文中,笔者还提出了《泰晤士报》温网报道局限性,包括体育报道的过度“娱乐化”和女性报道较少。最后,本文对《泰晤士报》的温网报道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并结合当下我国网球传播的现状和特点,从记者团队专业性建设、报道数量提升、增加评论比重、适当运用图表和增加花絮报道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王紫玉[3](2017)在《1982年马岛战争英国外交决策中的媒体因素 ——以《泰晤士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一国外交政策与决策的制定与推进同该国的政治体制紧密相连,英国政治体制的核心是内阁以及内各委员会制度,然而,欧洲联盟、英美特殊关系、英国地方自治传统、媒体等因素使得英国外交决策与政策的制定成为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英国外交决策直接由英王与首相,外交部事务部门负责人以及外交上享有很大权力的议会决定,同时亦受到政党、分权化政府(苏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地方政府、利益团体、媒体和社会舆论等的间接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媒体因素对1982年马岛战争英国外交决策的影响。本文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意义及理由、简述研究现状及文献回顾,并陈述研究思路,同时对文中提及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与界定。正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主要介绍英国纸媒的基本情况以及英国《泰晤士报》的发展概况。英国是世界第二大媒体消费国以及近代报业发源地,其纸媒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传统,英国报纸坚持对政府的质疑的姿态,其不为政府所有,不受政党控制(英国共产党的《晨星报》除外),但各大报刊有其自身的政治倾向。英国报纸起到引导舆论,向公众解释政策等作用,也受商业盈利与消息源等利益驱动,可以说英国纸媒的繁荣是在与政府的对立与合作中行进的。《泰晤士报》凭其自身的影响力、作为"第四权力"代表纸媒的"独立性"及其所有者鲁伯特·默多克与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关系等,在马岛战争中都直接间接的影响到英国外交决策与政策。其次,陈述《泰晤士报》在马岛战争中影响英国外交决策的方式。英国的政策制定与决策系统极为复杂,学界将其过程描述成"同心圆",媒体居于最外层,对其政策的产生与执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虽不是直接性的,但对于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马岛战争期间,《泰晤士报》影响英国政府外交决策的方式既有直接的,如开放议会的报道,也有间接的,如刊登读者对争端态度的信件以及对事件与民调的评论等。另外,还探讨《泰晤士报》在马岛战争中的角色及影响。《泰晤士报》作为英国主流媒体的代表,以及舆论的风向标,其关注的焦点内容甚至报道的方式都会对决策者产生影响。马岛战争中,《泰晤士报》扮演舆论引导者、议程设置者、政策传递者的角色,影响英国政府的外交决策进程。然而,马岛战争时期英国的外交决策与政策更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使得以《泰晤士报》为代表的媒体的影响力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并很大程度上服务英国决策者。因而,在没有报刊从属于政府的英国,其报道的独立性也是受限制的,而在英国外交决策上,二者的合作更是大于对立。

张安[4](2016)在《框架理论视阈下《泰晤士报》同性恋平权议题之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5年英国开始允许同性情侣缔结民事伴侣关系,到2013年7月,同性伴侣婚姻法获得通过,再到2014年3月29日,英国同性婚姻法正式生效,英国迅速成长为世界上对LGBTI群体最为友好的国家之一。根据LGBTI人权组织ILGA欧洲分部的调查,英国在“尊重人权和完全平等”方面取得了82%的成就,是欧洲得分最高的国家。本研究将注意力集中于英国,希望从《泰晤士报》的新闻报道中一窥英国主流媒体对同性平权问题的建构,探讨这扇“窗口”为民众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关于同性恋的世界。本研究从框架理论的视角出发,具体回应三大主要问题:《泰晤士报》同性恋平权报道的新闻框架如何;《泰晤士报》同性恋平权报道框架具体在消息来源采用和同性恋群体形象的呈现上有着怎样的表现;以及同性恋平权报道对社会文化情境有着怎样的反映?笔者结合定量与定性,综合运用了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择取源自甘姆森和拉施的“诠释包裹”分析取向,将《泰晤士报》同性恋平权报道识别定义为三种新闻框架,分别是平权阻力框架、平权助力框架与平权告捷框架,在三种框架中,媒体采用了相异的策略,最终传达了相同的巨命题,体现出《泰晤士报》支持同性恋平权的立场,其整体报道试图向受众传达的意义与价值观为:同性恋平权是保障人权的应有之义,是一个民主自由社会的应有之义,政府应立法保障同性恋权益,同时,同性恋平权运动还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采取更积极的行动,以增进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对同性恋的认知与理解。通过《泰晤士报》的同性恋平权报道,我们还可以窥探到英国探讨同性恋平权议题的社会情境。其中,宗教思想作为反同性恋的重要依据,成为同性恋平权道路上最严重的阻碍,宗教与同性恋议题被紧密的联系起来;其次,同性恋平权作为一个政治问题,其发展也与英国政党各自所持的政见、态度立场及政治活动直接挂钩。《泰晤士报》在报道中,为服务于其所试图传递的意义,整体采取了丑化反对平权力量的策略,并将支持同性恋平权的意见呈现为优势意见、进步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建构方式在引导社会舆论、推动同性恋平权方面能产生一定效用,但同时,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是否是一个完全可行与正义的策略仍值得商榷与思考。

赵萌琪[5](2015)在《论网络时代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以英国《泰晤士报》为例》文中提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报业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其必然选择。本文采用典型案例的研究方法,紧紧围绕传统报业数字化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并对英国影响力最大的《泰晤士报》数字化转型变革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中国传统报业在网络时代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和经验借鉴。

高欣音[6](2013)在《伦敦奥运会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以《泰晤士报》为例》文中认为在风云变幻的21世纪,国家之间实力的较量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较量,更是民族文化、国家形象等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大众传媒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构建中承担着载体和介质的角色,本论文着眼点于探讨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奥运会是一国集中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平台,中国于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国家形象和地位都有较大的提升,但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有关中国队员的表现和体育机制依旧受到了国外媒体的质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奥运会中涉华报道作为具体研究对象,针对伦敦奥运会此事件,选取举办国英国的着名大报《泰晤士报》作为文本分析对象,以框架理论为本研究的支撑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泰晤士报》奥运会涉华报道的体裁、主题、写作手法、感情倾向等内容的研究,力图分析出英国媒体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及其特点,并解析形象形成背后的深层次社会根源。本论文以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塑造为主要研究内容,选取最近的世界型大事件——奥运会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使用最新的数据作为研究分析的文本,力图使本论文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朱小翠[7](2011)在《从世界大报看品牌报纸打造——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人民日报》为例》文中指出世界大报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人民日报》之所以成为品牌大报,必然有其成功的基本法则。本文从品牌报纸的办报理念、品牌报纸的策划创新、品牌报纸的舆论引导、品牌报纸的形象塑造、品牌报纸的内容为王、品牌报纸的社会责任六个方面探寻了品牌报纸是如何传播信息,成就品牌的原因,为报业转战新媒体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郭纪[8](2011)在《“窃听门”:透视西方新闻自由》文中研究表明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一是因为触犯了众怒,二是因为触犯了法律。如果不是这两条,很难想象默多克这位叱咤风云的媒体大亨能低下他那高傲的头。一石激起千层浪,公众愤怒的浪潮冲击着默多克的媒体帝国,也冲击

曹劼[9](2011)在《英国人视之为“内阁影子部长” 默多克与唐宁街10号的恩恩怨怨》文中提出英国的"小报文化"不会因《世界新闻报》的关闭而走向灭亡,而小报文化不死,就意味着英国政府与媒体之间依旧有着强而有力的纽带。鲁伯特·默多克是谁?如果你问美国人,回答或许就是:"美国的媒体大亨。"但如果你要问英国人,答案一定五花八门:"最有影响力的外国人","内阁影子部长"。英国人还会用"传媒巨头"来形容这位年过八十的老人。不过

薄旭,吴晓芳[10](2011)在《窃听风暴:媒体、权力和关键人物》文中认为2011年7月4日媒体:引爆导火索2002年4月的一天,格伦·穆尔凯尔像往常一样,走进位于伦敦南部的那间狭小的办公室。他的工作可不怎么光彩——私家侦探,而他的特长是非法窃听。就在上个月,萨里郡一个名叫米莉·道勒的13岁女孩失踪了,获知这一消息的《世界新闻报》记者立即找到了穆尔凯尔,希望通过他的窃听获取消息。穆尔凯尔通过固定电话追踪到了女孩的手机号码,并顺利侵入了手机留言

二、默多克控股后的《泰晤士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默多克控股后的《泰晤士报》(论文提纲范文)

(1)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生成语境
    第一节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学术母体: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决定商品价值
        (二)社会结构观:有机整体的社会观念
        二、理论来源:对资本主义媒介生产机制的批判意识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理论
        (二)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第二节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学术借鉴
        一、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媒介技术批判观
        (一)传播偏向:媒介技术决定政权形式
        (二)知识垄断:特权阶层掌控文化权力
        二、英国威斯敏斯特学派的媒介产业权力观
    第三节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媒介环境
        一、政治经济变革下的媒介反思
        二、西方电视发展的机制与模式
        (一)北美电视市场的商业竞争机制
        (二)欧洲电视产业的多元市场格局
第二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研究的学者集群
    第一节 批判资本主义电视权力机制的北美学者
        一、达拉斯·斯麦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研究的开创者
        二、赫伯特·席勒:经济权力关系控制电视文化的批判者
        三、诺姆·乔姆斯基:美国主流媒体操纵意识形态的揭露者
        四、罗伯特·麦克切斯尼:美国电视权力集中的批评者与建言人
        五、文森特·莫斯可: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分析模式的归纳者
    第二节 透视电视生产商业逻辑奥秘的欧洲学者
        一、格雷厄姆·默多克:电视经济活动与文化生产的分析者
        二、尼古拉斯·加汉姆:电视媒体文化生产系统的反思者
        三、皮埃尔·布尔迪厄:电视内部审查机制的解魅者
        四、阿曼德·马特拉:全球电视传播霸权的披露者
        五、卡尔莱·诺登斯顿:国际电视单向流动的论证者
第三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经济宰制观
    第一节 对电视受众商品属性的探索
        一、受众商品论:商业电视隐秘的生产逻辑
        (一)受众商品:观众是电视生产的商品形式
        (二)“免费午餐”: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电视节目
        (三)收视率商品:控制论意义的电视信息商品
        二、受众商品论的理论意义与学术影响
        (一)开创政治经济学受众研究路径
        (二)激发后续理论探索与多元思辨
    第二节 对电视双重生产机制的分析
        一、整合集中:电视产业的结构性特征
        (一)电视产业化的结构集中方式
        (二)电视市场化的商业发展要素
        二、意义生产:电视系统的文化价值
        (一)作为公共文化商品的电视
        (二)作为共享礼物的当代电视
    第三节 对电视内部隐性审查机制的揭示
        一、电视的符号暴力维护象征秩序
        二、商业逻辑介越电视的文化生产
    第四节 对电视逐利性原则的政治批判
        一、“富媒体、穷民主”:垄断媒体的唯利是图与政治疏离
        (一)联合媒体的反民主性
        (二)联合媒体的聚集模式
        二、“传播革命”:针对美国媒体发展危机的改革策略构想
        (一)“紧要关头”:美国媒体的转型关键
        (二)回归公共:媒体改革的理想召唤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意识形态操控观
    第一节 对私有媒体控制大众思想生产的批判
        一、“思想管理者”:商业电视操控公众思想的工具本质
        (一)大众媒体管理思想制造的迷思
        (二)电视媒体操控意识形态的力量
        (三)媒体管理者的策略化信息传播
        (四)电视媒体制造的信息中立假象
        二、“文化有限公司”:私有媒体掌握文化生产的垄断力
        (一)私有电视:文化工业的生产主体
        (二)“信息圈地”:私有媒体侵占公共空间
    第二节 对美国主流媒体思想控制机制的揭露
        一、“媒体操控”:伪民主政治的宣传工具
        (一)伪民主政治的媒体附庸
        (二)美国媒体控制大众心智
        二、“宣传模型”:媒体制造共识的话语策略
        (一)“新闻过滤器”:媒体控制信息的层层伪装
        (二)“必要的幻象”:媒体有意策划的虚假现实
    第三节 对电视文化商品公共性的反思
        一、电视商品的意识形态属性
        二、文化公共领域的电视商品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国际文化霸权观
    第一节 对国际间媒体依附关系成因的深掘
        一、依附理论:揭示国际文化霸权的政治经济机制
        二、媒体依附:经济权力驱动国际间的文化控制
        (一)垄断资本主义:国际间媒体依附的深层原因
        (二)“意识形态工业”:被控制的国家大文化产业
    第二节 对全球电视传播失衡秩序的批判
        一、世界体系理论:审视全球传播霸权结构的理论基础
        二、文化帝国主义:剖析美国主导的跨国电视传播霸权
        (一)美国跨国公司构成国际传播权力主体
        (二)电视成为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文化商品
        (三)美国迪士尼公司文化霸权的商业策略
    第三节 电视全球传播的霸权表现与单向趋势
        一、影像国际市场:政治经济的不平等格局
        (一)“地球城”:电子社会的依赖性国际传播
        (二)“传播的全球化”:资本推动的全球电视市场
        (三)“生命之火”:文化殖民意味的迪士尼产品
        二、对国际电视传播单向流动趋势的调研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研究特质
    第一节 分析模式:西方媒体的政治经济维度批评
        一、电视研究的商品视角
        二、电视研究的产业剖析
        (一)传媒产业的横向集中
        (二)传媒产业的纵向整合
        (三)跨国经营与灵活合作
        三、电视研究的权力批评
    第二节 批判焦点:电视文化生产的权力钳制
        一、聚焦政治经济控制的关键要素
        二、警示权力集中的媒体垄断格局
    第三节 理论局限:夸大媒体作用的强效果传播观
        一、注重批判电视的工具性,相对忽视内容的文化蕴含
        二、注重揭示电视的商品性,相对忽视受众的能动作用
        三、注重分析传播的单向性,相对忽视民族文化自主性
第七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对中国电视理论研究的路径启发
        一、拓宽理论视野:拓宽中国电视传播理论研究的学术路径
        二、充实方法体系:提供中国电视文化产业研究的多元视角
        三、切准问题之脉:探索中国电视文化发展研究的中心议题
    第二节 对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镜鉴意义
        一、强化电视的公益职能:以社会效益为取向,而非一味逐利
        二、提升电视文化竞争力:以优质内容为核心,而非商业逻辑
        三、增强国际文化传播力:以文化自信为底色,而非拿来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泰晤士报》2013-2015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选择《泰晤士报》作为研究对象
        1.1.2 选择温网报道作为研究对象
        1.1.3 时间段选择(2013-2015)
        1.1.4 当下我国网球热潮兴起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丰富国内网球传播研究
        1.2.2 丰富国内《泰晤士报》体育传播研究
        1.2.3 为我国网球报道和传播提供参考
2. 文献综述
    2.1《泰晤士报》相关研究现状
        2.1.1 国内早期研究
        2.1.2《泰晤士报》“小报化”改革后的研究
    2.2 《泰晤士报》体育报道和网球报道研究现状
        2.2.1 奥运报道研究
        2.2.2 其他体育报道研究
    2.3 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内容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报道数量
        4.1.1 报道总数:温网报道数量激增 远高于其他三大满贯
        4.1.2 每日报道数量:总体走势呈现M字型
    4.2 报道团队
        4.2.1 报社的网球主笔
        4.2.2 其他撰稿人
    4.3 报道版面和栏目设置
        4.3.1 版面设置
        4.3.2 栏目设置
    4.4 新闻标题
        4.4.1 赛事主体稿件标题:多为一般现在时和主谓宾句式 活用修辞
        4.4.2 “温网60秒”小板块报道标题:简短且口语化
    4.5 报道图片
        4.5.1 动态图片展现网球运动之美
        4.5.2 突出面部特写展现人物情绪
    4.6 新闻图表
        4.6.1 通过列表展示每日赛程赛果
        4.6.2 通过数据图表展现比赛胜负关键
        4.6.3.通过比赛小贴士从专业角度引导球迷观赛
    4.7 报道体裁与相关内容
        4.7.1 消息:战报与花絮结合 报道赛场内外新闻
        4.7.2 通讯:细致全面展现比赛全貌
        4.7.3 评论:表达观点,引导受众
        4.7.4 局限性:体育报道的过度“娱乐化”
    4.8 报道对象
        4.8.1 注重报道明星球员
        4.8.2 注重报道本国球员
        4.8.3 局限性:女性报道较少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报道特点总结
        5.1.2 报道局限性总结
    5.2 建议
        5.2.1 提升女性报道比重
        5.2.2 减少“娱乐化”内容
6. 对我国网球报道的启示与建议
    6.1 加强记者队伍专业素质建设
    6.2 适当增加报道数量
    6.3 适当提高评论比重
    6.4 适当运用图表
    6.5 适当增加花絮报道提升可读性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 1:《泰晤士报》2013-2015 温网赛事报道标题
    附录 2:《泰晤士报》2013-2015“温网60秒”小板块标题
    附录 3:《泰晤士报》2013-2015 温网报道部分翻译稿件
        场地让冠军承受痛苦 并停下前进脚步
        费德勒状态出色,为实现更加伟大的目标而努力
        迪米特洛夫拒绝与费德勒比较 要建立自己的标志
        西里奇开局顺利 尽快提升状态
        温布尔顿60秒

(3)1982年马岛战争英国外交决策中的媒体因素 ——以《泰晤士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言
    选题意义与选题理由
    研究现状简述与文献回顾
    研究思路
    概念界定
第一章 英国纸媒与《泰晤士报》基本概述
    第一节 英国纸媒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泰晤士报》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泰晤士报》的报道特点
第二章 《泰晤士报》在马岛战争中影响英国外交决策的方式
    第一节 英国外交决策的制定
    第二节 《泰晤士报》影响英国外交决策的方式
        一、开放议会的报道
        二、评论事件与民调
第三章 《泰晤士报》在马岛战争中的角色及影响
    第一节 《泰晤士报》在马岛战争中的角色
        一、舆论引导者
        二、议程设置者
        三、政策传递者
    第二节 《泰晤士报》在马岛战争中的影响
        一、设定议程,积极推动决策进程
        二、《泰晤士报》在马岛战争中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4)框架理论视阈下《泰晤士报》同性恋平权议题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同性恋研究
    第二节 框架理论概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样本的选取
    第二节 研究途径
第四章 同性恋平权议题报道的三种框架
    第一节 标识矩阵的建立
    第二节 平权阻力框架
    第三节 平权助力框架
    第四节 平权告捷框架
    第五节 三种框架的基本分布情况
第五章 同性恋平权议题之消息来源的考察
    第一节 消息来源身份与态度的基本分布
    第二节 新闻框架中消息来源的使用
第六章 同性恋平权议题之同性恋形象建构
    第一节 平权报道中同性恋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平权报道中呈现的三种同性恋形象典型
    第三节 新闻框架中形象建构的运用
第七章 同性恋平权报道背后社会文化情境的探讨
    第一节 英国宗教与同性恋平权议题
    第二节 英国政治与同性恋平权议题
    第三节 世界范围内的同性恋平权发展
第八章 《泰晤士报》同性恋平权报道对我国同性恋报道的启发
参考文献
后记

(5)论网络时代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以英国《泰晤士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移动网络时代对传统报业带来巨大挑战
数字化转型是传统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报业数字化”和“数字报业”
《泰晤士报》数字化转型的变革
    1. 积极进行新闻业务改革
    2. 积极进行报纸营销改革
    3. 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改革
    4. 积极培养人才队伍
对中国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启示与思考
    1.我国报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泰晤士报》数字化转型的启示
    3.对我国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几点建议

(6)伦敦奥运会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以《泰晤士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2 伦敦奥运会《泰晤士报》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结果
3 伦敦奥运会《泰晤士报》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分析
    3.1 伦敦奥运会《泰晤士报》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3.2 伦敦奥运会《泰晤士报》报道中国国家形象的特点
    3.3 伦敦奥运会《泰晤士报》报道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因素
4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从世界大报看品牌报纸打造——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人民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品牌报纸的办报理念
二、品牌报纸的创新策略
三、品牌报纸的舆论引导
四、品牌报纸的内容为王
五、品牌报纸的形象塑造
六、品牌报纸的社会责任

(8)“窃听门”:透视西方新闻自由(论文提纲范文)

资本的自由
被垄断的自由
被滥用的自由

四、默多克控股后的《泰晤士报》(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D]. 魏兵.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2]《泰晤士报》2013-2015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报道研究[D]. 倪彦弘. 上海体育学院, 2017(01)
  • [3]1982年马岛战争英国外交决策中的媒体因素 ——以《泰晤士报》为例[D]. 王紫玉.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08)
  • [4]框架理论视阈下《泰晤士报》同性恋平权议题之构建[D]. 张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6(06)
  • [5]论网络时代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以英国《泰晤士报》为例[J]. 赵萌琪. 中国报业, 2015(18)
  • [6]伦敦奥运会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以《泰晤士报》为例[D]. 高欣音.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6)
  • [7]从世界大报看品牌报纸打造——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人民日报》为例[J]. 朱小翠.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08)
  • [8]“窃听门”:透视西方新闻自由[J]. 郭纪. 求是, 2011(16)
  • [9]英国人视之为“内阁影子部长” 默多克与唐宁街10号的恩恩怨怨[J]. 曹劼. 世界博览, 2011(15)
  • [10]窃听风暴:媒体、权力和关键人物[J]. 薄旭,吴晓芳. 世界知识, 2011(15)

标签:;  ;  ;  ;  ;  

默多克掌权后的时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