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交替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优缺点

浅析小组交替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优缺点

一、浅析分组交替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利与弊(论文文献综述)

魏飞越[1](2021)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上海市部分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满意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学生满意度一直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以及课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满意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身需求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当前,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满意度一直是诸多研究者探析的焦点,同时,基于学生满意度的评价体系正逐步成熟,并且广泛运用于学科教学中。但是,以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满意度的国内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研究疫情背景下初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统计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把上海市部分初中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以初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满意度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上海市不同区域的初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上海市部分初中学生在疫情背景下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总体情况。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结果,一方面了解到上海市部分初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分析不同背景变量是否对上海市部分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满意度存在显着性影响。同时,对上海市空中课堂播放的体育在线课程进行观察分析,着重分析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年级且每个年级筛选15节课共计45节课。最后,共同探析提高上海市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满意度,并给出相应改进措施,从而为进一步提高上海市初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奠定基础。研究结论:1.新冠疫情背景下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在线课程实施总体情况良好。2.新冠疫情背景下上海市部分初中学生对体育在线课程满意度水平较高。3.新冠疫情背景下上海市部分初中学生对体育在线课程满意度在年级、健康状况、家庭居住面积、家庭所在区域上具有显着性差异,而在性别上无显着性差异。研究建议:1.整合优质网络资源,拓展授课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收集、筛选、整合线上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学科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在线教学优势,加强线上与线下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积极培养新老教师快速掌握互联网教育平台相关技术,将线上教学在校园内不断推广并得以应用。积极开展“翻转课堂”、“互联网+体育”等体育在线课程模式的研究和发展。3.增强学生主动运动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从事体育运动的观念。积极开展趣味性、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动机。4.明确个体差异,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场地和器材、要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和时代性。教师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马玉鑫[2](2021)在《PNF法对提高健美操专项课学生下肢柔韧素质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健美操作为表演及竞赛项目,其展示出来的舞蹈动作需要具备极好的表现力和技能感、视觉冲击力强,而良好的柔韧素质在完成舞蹈动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健美操练习者来说,都应掌握着良好的柔韧素质水平。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在完成动作时才可以使动作表现得更加舒展、自然,可以更好的完成高质量、高难度的动作,表现出极好的艺术观赏度。下肢柔韧素质对健美操动作的完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拥有良好的下肢柔韧素质可以展示出大幅度的肢体动作活动范围,完成动作质量更高,发挥出更高的竞技水平,这不仅可以提高练习效率,还可以减少运动肌肉损伤,特别是大腿前后、侧肌肉群运动损伤的预防。本文通过PNF法对提高健美操专项课学生下肢柔韧素质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PNF法和动力性与静力性拉伸相结合拉伸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当前高校健美操专项课学生下肢柔韧素质训练方法相对单一,使用PNF法进行拉伸训练的较少,教学中常用拉伸方法主要以动力性与静力性拉伸方法为主,相对来说难以满足学生对柔韧的需求,制约了下肢柔韧素质水平的提高。2、动力性与静力性相结合的拉伸方法和PNF法都能够有效提高健美操专项课学生的下肢柔韧素质,但PNF法提高健美操专项课学生下肢柔韧素质的成绩效果要更加显着,柔韧素质增长幅度均为PNF法拉伸组>动力性与静力性拉伸方法相结合的拉伸组。3、PNF法能够有效提高健美操专项课男生、女生的下肢柔韧素质,动力性与静力性相结合的拉伸方法对于男生的右腿垂直劈腿和女生的左腿垂直劈腿成绩的提高与实验前无明显差异变化,PNF法提高健美操专项课男生、女生的下肢柔韧素质成绩效果要更加显着。4、运用PNF法的实验组学生在实验结束后,主观感觉下肢各肌肉群的柔韧伸展性有所提高,感觉身体放松情况比之前要更好、肌肉疼痛感有所减轻、可以更快进入训练状态,下肢各肌肉群、韧带和关节比之前要更加放松,动作完成能力比之前更加规范、轻松、自然。5、PNF法对于下肢柔韧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利用PNF法拉伸原理和机制,结合拉伸动作及练习方法,合理的进行拉伸练习,可以为长期需要进行柔韧训练的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训练方法体系。

武广栋[3](2020)在《异质分组教学在小学高年级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体育教学工作改革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基层体育工作者和体育学者为了探索发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开始尝试新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尤其是在对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过程中把分组教学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运用且发现异质分组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篮球这一体育运动项目一直受到大量青少年学生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篮球项目的改革力度不断加深,大家对篮球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高。因此,教育部为进一步增加篮球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参与度多次下发相关文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当前的小学篮球教学中相对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但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极大地削弱,所以在小学的篮球教学实践中采用更有效的教学形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将异质分组教学应用于小学高年级篮球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以临朐县弥水现代学校五、六年级60名篮球社团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在相同的训练条件下,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并进行多项指标的检验,记录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结论:1、常规篮球教学和异质分组教学都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两组在50米跑、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和50×8往返跑的四项测试中成绩有明显的提升;实验后50米跑和一分钟跳绳的测试中异质分组教学组较传统教学组成绩有明显提升,其它三项素质指标之间的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坐位体前屈成绩在实验前后变化不大,获得的效果不明显。2、常规篮球教学和异质分组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两项成绩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可知在部分篮球技术提升方面异质分组教学要比传统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更显着。3、异质分组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更能激发小学生对篮球的运动参与兴趣,减小消极情绪,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互帮互助的能力,但在体育关注、运动参与和情意表现方面没有明显变化。4、异质分组教学在教学目标的优化和教学过程的强化方面有着积极的效果,并且满足了不同水平层次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上的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被分成一个小组,在小组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并且小组的成功依赖于每个学生任务的成功完成。在此情况下,每个学生都能够体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使学生全方面得到提高,充分展现因材施教。5、异质分组教学也展示出了部分教学缺陷,例如篮球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有时候会产生自卑感,学习过程相对被动;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也会有学习发展的局限性,对于学生的分组比较困难,有时容易出现水平差点的学生不想动手,水平好点的学生生包办学习任务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正视所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郭心彤[5](2020)在《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体育专业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美国着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来,这种以全新的视角来阐述智力定义的方式,在全世界教育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而我国现阶段教学改革、教育创新的理念和目标恰恰与多元智能理论不谋而合,多元智能理论也能够为我国教学改革、教育创新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方向。本文在查阅并研习了大量前人对多元智能理论、网球教学方法、现阶段我国高校网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与高校体育教学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所学的专项运动后发现,尽管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在高校网球教学的应用研究中更是相当匮乏。因此,本文在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校体育专业网球选项课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探究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校网球专项课教学的可行性。对实验结果加以整理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1)多元智能理论引入网球专项教学符合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要求,有助于拓展网球运动的多种功能,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2)从教学实验结果的数据来看,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大学体育专业网球选项课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而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提升不明显。(3)从教学实验结果的数据来看,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大学体育专业网球专项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网球技术动作、网球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网球比赛能力、临场执裁能力、讲解与示范能力;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网球的兴趣。(4)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球教学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并以多样化的手段因材施教,有助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并选择合适的教学器材与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网球的兴趣,提高学习网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引入多元评价方法的网球教学能够有效的克服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中的评价标准具有单一性、片面化、忽视学生多元智能的培育及个性的尊重等问题,使教学评价成为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王玲[6](2020)在《排舞教学对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运动协调能力对人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它是形成人们生活和运动的基本能力。有研究表明,儿童异常和不协调的表现往往能反映其身体、心理疾病的原因。在日常活动中,加入协调性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运动的发展,增强他们对动作的控制和反应力,甚至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自尊。7-14岁是儿童协调能力发展的黄金期,6-9岁是发展儿童一般协调能力的最佳时期。而这两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是学龄阶段,他们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在学校。因此,学校体育是保障青少年学习体育动作技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主要途径。将排舞引入小学课堂实践中,旨在突破传统教学项目,不断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帮助小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查阅和搜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小学生排舞和小学生运动协调能力发展相结合的研究较少,缺乏全面性,而国内鲜有排舞教学对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7-8岁,共60名二年级小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将其按性别分组,对实验班(排舞教学)和对照班(常规体育课)进行教学实验和指标测试。旨在通过实验,得出排舞教学作为体育课新型教学项目,与其他传统运动项目相比,哪种训练项目能更好地促进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两者的优势比较,分析并总结出排舞教学对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前,7-8岁男、女童运动协调能力存在差异性。7-8岁女童的平衡能力、感知判断能力、肢体配合能力都优于男童。(2)通过16周的教学实验,排舞教学和传统体育教学均对7-8岁儿童的空间定向能力、肢体配合能力、感知判断能力有显着性的提高。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排舞教学在空间定向、动态平衡、听觉判断、躯干与肢体配合和感知节奏能力的方面更具优势。(3)排舞教学能提高7-8岁儿童的平衡能力、节奏能力、空间定向能力、听觉判断能力、肢体配合能力,但在视觉判断及节奏再现能力方面的发展不全面;传统体育教学能提高7-8岁儿童的空间定向能力、肢体配合能力、视觉判断能力,但在平衡能力、节奏能力及听觉判断能力方面的发展不全面。(4)排舞教学对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积极影响,相较于以单一技术动作为教学内容的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优越性。排舞运动开发了7-8岁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运动水平,奠定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谢杰[7](2020)在《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采用“合作教学法”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普通高校校园足球得到大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足球选修课在公共体育选修课的比重增加。但是现在大多数一线足球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单纯地注重知识的灌输,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本该体现团体合作的足球运动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参与足球活动的人数也并没有得到增涨。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同样让人堪忧,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过不少关于大学生运动后即出现身体不适,甚至丧生的新闻。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拟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在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进行授课,激发学生足球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小组内部的群体凝聚力、教授学生合作技巧,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和足球基本技术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采用“合作教学法”的实验为研究对象。选取广东金融学院大学二年级的两个足球教学班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男生人数均为30人,女生均为6人,实验组采用合作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统计两组学生的足球基本技术、学习兴趣、群体凝聚力和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在足球基本技术教学中,虽然两组学生在脚背正面和大腿颠球、运球绕杆、脚内侧传球方面都进步明显,但是运用合作教学法的实验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2)在足球学习兴趣调查中,实验组学生在注意力、探索意识、愉悦感和总体兴趣等几个方面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同时,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较于实验前也有显着性差异,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3)实验后实验组在群体任务吸引、群体社交吸引、群体任务一致性和群体社交一致性几个维度上与实验前相比有明显的提升。(4)在对合作教学法进行评价时,实验组的大部分学生在各个方面普肯定的态度,只有少数学生在某些方面持不赞成的态度。(5)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两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无显着性差异,但是实验组男生的下肢爆发力和速度素质与对照组男生相比,有显着的提高。

刘艳华[8](2020)在《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现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幼儿教育行业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幼儿体操是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课程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了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本文以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为研究对象,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幼儿体操师资培养中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法运用的现状及问题,主要对幼儿体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出优化,为更多开设幼儿体操课程的高校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促进幼儿体操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1当前高校幼儿体操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与采用的教学方法方面总体情况是不合理的。2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幼儿体操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竞技性问题,培养的幼儿体操师资不能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学校并未把能力培养、教学实践、保护帮助等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不全面;部分幼师学校教学内容还存在重复性教学的问题。3幼儿体操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常根据自身专长或经验,选用较常用或自己熟练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随意性较大;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幼儿体操兴趣的培养,对可以提高学生能力,能够使学生情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的较少;教师没有在课程的特点及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上突出重点,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师也没有使学生习得教学方法到实际幼教工作中如何运用的能力,综合应用性不强。4幼儿体操教学内容应进行优化整合。优化结果:教学内容选择上根据学生与社会需求,针对适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在促进学前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注重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技术部分中把能力培养、实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等增设到教学内容中;理论部分除了传授幼儿体操知识外增设幼儿体操课程理论设计、视频制作与音乐剪辑、幼儿体操常见创伤的预防及处理、幼儿体操场地器械的合理布置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5幼儿体操教学方法需要优化。优化结果: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能力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力度;选用教学方法时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转换教学方法;强调多使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师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以提高对幼儿教学的敏感性;加强多元应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巧妙让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到实际幼教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以满足学生日后参加幼儿教学工作的需求。在教学考核评价上,主要从5个方面展开对学生的评价。

苗晗旭[9](2020)在《软梯训练对普通高校羽毛球选修学生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羽毛球运动一直以来在我国都处于较重要的位置,已经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它是一种全面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运动对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身体素质作为运动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影响着羽毛球运动成绩。灵敏素质作为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各项身体素质息息相关,有必要对灵敏素质加以训练并得到提高。本研究引入现代体能训练方法---软梯训练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简单便捷、功能和用途较多的实用型训练工具,训练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本研究通过教学实验法探究软梯训练是否对普通高校羽毛球选修学生灵敏素质产生积极影响,分析软梯训练和灵敏素质二者的内在联系,为软梯训练如何在高校中更好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和归纳相关的文献资料,运用问卷调查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对问卷进行设计,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录入然后分析。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实验法,实验对象是北京工商大学羽毛球选修50名学生,实验前期是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组和两组的同质性检验,然后将软梯训练对实验组的准备部分进行干预,对照组准备部分的上课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不予改动,经过15周的实验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和选定的灵敏素质指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1.经过15周的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立定跳远、羽毛球掷远、一分钟单摇的提高效果优于常规教学模式。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仅在羽毛球掷远项目产生显着性差异。2.实验组学生在100m跑和仰卧起坐这两项测试指标产生明显影响,常规教学未对对照组学生立定跳远、一分钟单摇、100m跑和仰卧起坐测试指标产生积极影响。3实验组学生实验后五项灵敏性测试指标均产生积极影响,常规教学的对照组学生的五项灵敏素质指标成绩实验前后虽有小幅度提高,但并不显着。

邢倩[10](2020)在《节奏感强化训练对中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希望,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的体育教育新思想、新观念要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现如今健美操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正规教学内容的主要课程之一,更是与体育课、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紧密相连,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随着音乐对健美操的不断渗透,对于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而言,音乐节奏与动作韵律的融合,能使健美操这项运动的表演效果达到最佳水平。但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健美操技术和体能方面的教学,对学生节奏感培养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和研究,健美操动作“健”与“美”的展现还有欠缺,而健美操节奏感培养恰恰是提高健美操成套动作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以节奏感强化训练对中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影响为研究对象,以桓台县实验中学健美操社团课的60名初三女生为实验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教学实验研究,并把节奏感强化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前,通过数据收集,对比学生基本情况、音乐节奏感、健美操动作完成质量的差异,可以看出本次实验分组及控制上实验组和对照组满足实验开展无显着性差异的要求。2、实验后,通过节拍器测试学生听音乐正确识别节拍的时间,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组学生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可得出在中学健美操课程中融入节奏感强化训练12周后对学生节奏感的提升有一定帮助。3、实验后,对广东省学生健美操规定动作一级套路的考核结果表明,两组成绩均有所提高,但实验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从考核的各个指标来看,实验组学生在成套动作准确性、动作幅度、动作力度、身体协调性、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动作表现力和美感六项的平均成绩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着性;动作熟练性和身体控制能力的平均成绩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对照组各方面考核成绩较实验前相比成绩有所进步,但是8个指标差异都不显着,说明对学生进行节奏感强化训练有利于中学生对健美操成套动作的领悟、掌握和展现。4、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进行套路动作教学,待学生熟练掌握动作后再配上成套音乐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实验组通过语言、音乐、听觉和动作相结合、学生自我语言提示、音乐与素质练习相结合、游戏等强化节奏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实验。实验证明,在中学健美操教学中融入节奏感强化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及其提高成套动作质量有实效。5、在实验组学生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音乐和游戏的节奏感强化方法,使学生受到音乐节奏的感染,学习和练习时保持精神饱满、激奋的情绪,达到更好的运动和欣赏音乐美的效果,实验组比对照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进而陶冶情操也就成为了现实,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浅析分组交替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利与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分组交替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利与弊(论文提纲范文)

(1)新冠疫情背景下上海市部分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新冠肺炎疫情下教育部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求
        1.1.2 新冠肺炎疫情下在线教学价值的体现
        1.1.3 新冠肺炎疫情下提高初中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满意度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疫情
        2.1.2 体育与健康课程
        2.1.3 体育在线课程
        2.1.4 学生满意度
    2.2 研究现状
        2.2.1 体育在线课程的相关研究
        2.2.2 学生满意度相关研究
        2.2.3 在线课程中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2.4 总结
3 研究思路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分析法
        3.1.2 问卷调查法
        3.1.3 观察法
        3.1.4 统计分析法
    3.2 研究框架图
    3.3 研究流程图
4 研究工具的分析
    4.1 测试量表分析
    4.2 项目分析
    4.3 信度检验
    4.4 效度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体育在线课程总体情况分析
        5.1.1 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5.1.2 学生对体育在线课程的基本感受
        5.1.3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满意情况
        5.1.4 学生对体育在线课程的评价
    5.2 体育在线课程实施基本情况
        5.2.1 师生互动平台
        5.2.2 体育在线课程教学实施分析
        5.2.3 线上与线下体育课教学结构部分对比分析
    5.3 不同背景变量下学生对体育在线课程满意度分析
        5.3.1 性别
        5.3.2 年级
        5.3.3 健康状况
        5.3.4 家庭居住面积
        5.3.5 家庭所在区域
6 讨论与分析
    6.1 体育在线课程总体情况
        6.1.1 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6.1.2 学生对体育在线课程的基本感受
        6.1.3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满意情况
        6.1.4 学生对体育在线课程的评价
    6.2 体育在线课程实施基本情况
        6.2.1 线上与线下体育课教学项目对比分析
        6.2.2 线上与线下体育课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6.2.3 线上体育课的优势
        6.2.4 线上体育课的劣势
    6.3 不同变量下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满意度分析
        6.3.1 年级
        6.3.2 健康状况
        6.3.3 家庭居住面积
        6.3.4 家庭所在区域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附件2 疫情背景下上海市部分初中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满意度研究的调查问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调查开放式问卷
    附件3
    附件4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2)PNF法对提高健美操专项课学生下肢柔韧素质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完善健美操专项课柔韧素质训练方法的必要性
        1.1.2 健美操专项课课堂教学与训练科学化的需要
        1.1.3 下肢柔韧素质对提高健美操动作水平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健美操专项课下肢柔韧素质训练的理论基础
        1.3.1 运动解剖学
        1.3.2 运动心理学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健美操与柔韧素质
        2.1.2 PNF法
    2.2 国内柔韧素质相关研究
        2.2.1 健美操运动员柔韧素质的有关研究
        2.2.2 健美操专项课学生下肢柔韧素质的有关研究
        2.2.3 PNF法相关研究
        2.2.4 PNF法与其他运动项目相结合的研究
    2.3 国外柔韧素质相关研究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1.1 研究重点
        3.1.2 研究难点
        3.1.3 研究创新点
    3.2 研究流程
    3.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方法
        3.3.2.1 文献资料法
        3.3.2.2 专家访谈法
        3.3.2.3 教学实验法
        3.3.2.4 问卷调查法
        3.3.2.5 数理统计法
        3.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健美操专项课下肢柔韧素质训练方法的现状与分析
        4.1.1 下肢柔韧训练方法
        4.1.2 教学条件
        4.1.3 下肢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应用
    4.2 实验前组间同质性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4.2.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
        4.2.2 实验前下肢柔韧素质指标测量结果分析
    4.3 实验后组间、组内下肢柔韧素质指标变化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后组间下肢柔韧素质指标变化结果与分析
        4.3.2 实验后组内下肢柔韧素质指标变化结果与分析
    4.4 实验十四周后实验组学生主观感受变化结果与分析
    4.5 PNF法在提高健美操专项课学生下肢柔韧素质训练中的应用
        4.5.1 教学原则
        4.5.2 教学目标
        4.5.3 教学过程
        4.5.4 教学内容
        4.5.5 教学计划
        4.5.6 教学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异质分组教学在小学高年级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异质分组教学概述
    2.2 异质分组教学在体育课程上的应用研究现状
    2.3 小学篮球教学形式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资料法
    4.2 问卷调查法
    4.3 专家访谈法
    4.4 实验法
        4.4.1 实验对象、地点、时间
        4.4.2 实验设计
    4.5 数理统计法
5 实验结果的数据对比
    5.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验前测试指标的数据对比
        5.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验前身体基本指标的数据对比
        5.1.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验前调查问卷情况的数据对比
        5.1.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验前身体素质成绩的数据对比
        5.1.4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验前篮球专项技术成绩的数据对比
    5.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验后各项测试结果的横向数据对比
        5.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验后调查问卷情况的数据对比
        5.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验后身体基本素质的数据对比
        5.2.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验后篮球专项技术成绩的数据对比
    5.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各项测试结果的纵向数据对比
        5.3.1 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学生实验前后调查问卷情况对比
        5.3.2 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学生实验前后身体基本素质数据对比
        5.3.3 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学生实验前后篮球专项技术数据对比
6 分析与讨论
    6.1 实验结果的总结分析
        6.1.1 篮球的运动参与、兴趣及情感表达等总结分析
        6.1.2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总结分析
        6.1.3 小学生的篮球技术总结分析
    6.2 异质分组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6.2.1 应用篮球异质分组教学的优点
        6.2.2 应用篮球异质分组教学的不足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8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5)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体育专业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网球教学方法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文献述评
        1.3.5 本研究创新之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教学实验法
        2.2.5 对比分析法
        2.2.6 数理统计法
    2.3 技术路线
3.实验设计与实施
    3.1 实验对象
    3.2 实验时间、地点
    3.3 实验内容
    3.4 实验控制因素
    3.5 实验步骤
        3.5.1 实验前测
        3.5.2 实验过程
        3.5.3 实验后测
    3.6 实验指标的确定
        3.6.1 .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掌握
        3.6.2 理论知识掌握
        3.6.3 网球比赛能力与临场执裁能力
        3.6.4 讲解、示范能力
        3.6.5 网球学习兴趣
4.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网球教学对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掌握的影响
        4.1.1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技术达标测试对比
        4.1.2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动作评定测试对比
    4.2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网球教学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影响
        4.2.1 实验班与对照班理论成绩对比
        4.2.2 实验班与对照班空间智能对比
        4.2.3 实验班与对照班逻辑—数学智能对比
    4.3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网球教学对学生形成网球比赛能力与临场执裁能力的影响
        4.3.1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后实践比赛能力的比较
        4.3.2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后执裁能力的比较
    4.4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网球教学对学生讲解、示范能力的影响
    4.5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网球教学对学生学习网球兴趣的影响
        4.5.1 消极性
        4.5.2 积极性
        4.5.3 技能学习
        4.5.4 课余活动
        4.5.5 体育关注度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排舞教学对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青少年体育及体质健康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1.1.2 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1.1.3 运动协调能力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1.1.4 排舞运动进入学校教育工作的现状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创新点与研究目标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目标
    1.5 本文研究思路图
2 文献综述
    2.1 排舞的相关研究
        2.1.1 “排舞”的定义
        2.1.2 排舞动作特点及其价值
        2.1.3 排舞的研究内容
        2.1.4 排舞与健美操、体育舞蹈的优势比较及其对运动协调能力发展的作用
    2.2 运动协调的相关研究
        2.2.1 “运动协调”的定义
        2.2.2 运动协调的归属与结构分类
        2.2.3 运动协调的研究内容
        2.2.4 运动协调的测评
        2.2.5 运动协调动作指标的筛选
    2.3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实验对象
        3.1.2 实验对象选取依据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设计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假设
    4.3 实验设计
        4.3.1 实验内容及步骤
        4.3.2 实验的变量与控制
        4.3.3 实验测试指标的筛选
        4.3.4 实验测试指标的确定
        4.3.5 实验测试的具体方法
5 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1.1 实验前 7-8 岁对照班和实验班男童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1.2 实验前 7-8 岁对照班和实验班女童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1.3 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7-8岁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1.4 实验前7-8岁对照班和实验班异性儿童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2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2.1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 7-8 岁男童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2.2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 7-8 岁女童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2.3 实验后7-8岁异性儿童之间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3 实验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前、后对照班7-8岁男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3.2 实验前、后对照班7-8岁女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3.3 实验前、后实验班7-8岁男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5.3.4 实验前、后实验班7-8岁女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7 致谢
附录 A 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测试指标筛选问卷
附录 B 专家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评价表
附录 C 小学生运动协调能力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 D 问卷信效度检验
附录 E 告家长通知书
附录 F 运动协调能力动作指标测试流程图
附录 G 排舞教学教案范例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采用“合作教学法”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合作的基本含义
        2.1.2 合作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2.1.3 选修课的基本含义
    2.2 合作教学法的基本要素
    2.3 合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3.1 合作教学的行为主义观
        2.3.2 合作教学的人本主义观
        2.3.3 合作教学的社会心理观
        2.3.4 精细加工理论
    2.4 合作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2.5 合作教学法的相关研究现状
        2.5.1 合作教学法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2.5.2 合作教学法在足球教学的研究现状
    2.6 传统教学法与合作教学法的关系分析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教学实验法
4 教学实验设计与实施
    4.1 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类型选择
    4.2 教学实验的设计
        4.2.1 教学实验设计原则
        4.2.2 教学目标的设计
        4.2.3 教学内容的设计
        4.2.4 教学计划的设计
        4.2.5 教案编写
        4.2.6 实验环境设计
        4.2.7 实验测试指标的设计
        4.2.8 教学程序设计
    4.3 教学实验的实施
        4.3.1 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4.3.2 实验前测试
        4.3.3 教学活动的实施
        4.3.4 实验后测试
    4.4 实验控制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足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1.1 实验后足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1.2 实验前后足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1.3 足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变化原因分析
    5.2 足球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5.2.1 实验后足球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5.2.2 实验前后足球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5.2.3 足球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变化原因分析
    5.3 实验组群体凝聚力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5.4 实验组学生对合作教学法的评价分析
    5.5 实验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身体素质和足球基本技术指标选取问卷
    附录C 足球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附录D 群体凝聚力调查问卷
    附录E 合作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调查表(后测)
    附录F 问卷效度评价表
    附录G 2017级(7.8节)足球选修课教案(实验组)
    附录H 2017级(3.4节)足球选修课教案(对照组)
10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理论依据
        1.1.2 现实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定义
    2.2 幼儿体操相关研究综述
        2.2.1 幼儿体操的功能
        2.2.2 幼儿体操开展情况的研究
        2.2.3 幼儿体操教材的研究
        2.2.4 高校幼儿体操教师师资方面的研究
        2.2.5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的研究
        2.2.6 幼儿体操教学方法的研究
        2.2.7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幼儿体操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
        4.1.1 幼儿体操课程开设情况
        4.1.2 高校幼儿体操师资队伍情况
        4.1.3 学校对幼儿体操课程的重视程度
        4.1.4 幼儿体操场地器材与满足程度调查
        4.1.5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情况
        4.1.6 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及认知调查
        4.1.7 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4.1.8 幼儿体操教学评价方式与考核内容情况
    4.2 幼儿体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4.2.1 幼儿体操专职教师缺乏,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4.2.2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足
        4.2.3 教学方法使用较随意,没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4.2.4 缺乏系统、全面的幼儿体操教材
        4.2.5 幼儿体操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完善
        4.2.6 幼儿体操课程学时分配不合理,教学工作不能有序开展
    4.3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理论性研究
        4.3.1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必要性
        4.3.2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依据
        4.3.3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应遵循的的原则
    4.4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结果
        4.4.1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的优化结果
        4.4.2 幼儿体操教学方法的优化结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软梯训练对普通高校羽毛球选修学生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软梯训练的概述
        1.4.2 软梯训练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3 软梯训练在不同体育项目中的研究现状
        1.4.4 关于灵敏素质的概述
        1.4.5 灵敏素质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6 灵敏素质在羽毛球项目中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实验法
3 研究结果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对比结果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结果
        3.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结果
        3.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结果
        3.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结果
    3.3 实验组与对照组伊利诺斯测试对比结果
        3.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伊利诺斯测试对比结果
        3.3.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伊利诺斯测试对比结果
        3.3.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伊利诺斯测试对比结果
    3.4 实验组与对照组20 秒反复侧跨步对比结果
        3.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20 秒反复侧跨步对比结果
        3.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20 秒反复侧跨步对比结果
        3.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20 秒反复侧跨步对比结果
    3.5 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变向跑对比结果
        3.5.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变向跑对比结果
        3.5.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变向跑对比结果
        3.5.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十字变向跑对比结果
    3.6 实验组与对照组Nebraska灵敏性测试对比结果
        3.6.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Nebraska灵敏性测试对比结果
        3.6.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Nebraska灵敏性测试对比结果
        3.6.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Nebraska灵敏性测试对比结果
    3.7 实验组与对照组8次低重心四角跑对比结果
        3.7.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8 次低重心四角跑对比结果
        3.7.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8 次低重心四角跑对比结果
        3.7.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8 次低重心四角跑对比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软梯训练对实验对象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4.2 软梯训练对实验对象伊利诺斯测试的影响分析
    4.3 软梯训练对实验对象20 秒反复侧跨步的影响分析
    4.4 软梯训练对实验对象十字变向跑的影响分析
    4.5 软梯训练对实验对象Nebraska灵敏性测试的影响分析
    4.6 软梯训练对实验对象8次低重心四角跑的影响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节奏感强化训练对中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理由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研究综述
    2.1 健美操的起源、发展与特点
        2.1.1 健美操的起源与发展概述
        2.1.2 健美操特点
    2.2 健美操的相关概念界定
        2.2.1 健美操的概念
        2.2.2 健美操的音乐节奏
        2.2.3 健美操的动作节奏
    2.3 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2.1 节奏感培养方面的有关研究
        2.3.2.2 健美操节奏感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3.2.3 健美操基本技术动作质量的评价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3 实验假设
    3.4 教学实验设计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基本情况比较分析
        4.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基本情况比较与分析
        4.1.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音乐节奏感测试结果比较与分析
        4.1.3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健美操动作成绩比较与分析
    4.2 音乐节奏感测试结果比较与分析
        4.2.1 实验前后实验组音乐节奏感测试组内比较与分析
        4.2.2 实验前后对照组音乐节奏感测试组内比较与分析
        4.2.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音乐节奏感测试组间比较与分析
        4.2.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音乐节奏感测试组间比较与分析
    4.3 成套动作成绩比较与分析
        4.3.1 实验前后实验组成套动作成绩组内比较与分析
        4.3.2 实验前后对照组成套动作成绩组内比较与分析
        4.3.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套动作成绩组间比较与分析
        4.3.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套动作成绩比较与分析
5 研究结论、建议和局限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局限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致谢

四、浅析分组交替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利与弊(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疫情背景下上海市部分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满意度研究[D]. 魏飞越.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2]PNF法对提高健美操专项课学生下肢柔韧素质的应用研究[D]. 马玉鑫.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3]异质分组教学在小学高年级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武广栋.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体育专业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D]. 郭心彤.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排舞教学对7-8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玲.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7]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采用“合作教学法”的实验研究[D]. 谢杰.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8]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研究[D]. 刘艳华.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9]软梯训练对普通高校羽毛球选修学生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苗晗旭.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10]节奏感强化训练对中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影响研究[D]. 邢倩.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浅析小组交替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优缺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