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神经节苷脂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闵颖俊[1](202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内髓系细胞吞噬—炎症失衡参与突触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30%的幸存患儿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但发病机制不清。突触是信息传递的核心,突触损伤为HIBD患儿行为异常的关键机制。髓系细胞是指由髓系前阶段幼稚细胞分化的所有髓细胞,在广义上包括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以及单核系细胞,在脑内主要为小胶质细胞(MGs)及外周入侵的单核细胞(MDMs)。由髓系细胞活跃带来的神经炎症是HIBD发生的核心机制之一。吞噬和炎症是髓系细胞(MGs及MDMs)的主要功能,并籍此调控突触可塑性。生理情况下,发育脑内吞噬与炎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吞噬-炎症”平衡将帮助形成稳定的神经环路。病理情况下,“吞噬”和/或“炎症”功能失去原有稳态,出现激活或抑制,不再保有平衡状态,此为“吞噬-炎症”失衡。除了吞噬和炎症功能,目前的研究认为MGs和MDMs作为脑内最重要的免疫细胞,生理情况下可通过吞噬及炎症功能参与调控突触修剪,从而参与神经环路形成;病理情况下,它启动脑内炎症反应,还可通过吞噬作用对微环境稳态的损伤及修复发挥作用。HIBD后脑内“吞噬-炎症”出现失衡,它在HIBD所致突触损伤中的发病机制,及其分子机理尤其是可能的调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室的前期研究证实,HIBD后除MGs活化外,MDMs亦入侵脑实质,MGs炎症及吞噬功能活跃,但二者与突触损伤修复的关系尚不清楚。据此本课题拟从髓系细胞(MGs及MDMs)在HIBD所致“吞噬-炎症”失衡的角度入手,重点研究它们在突触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试揭示HIBD后两种髓系细胞“吞噬-炎症”失衡在HIBD后突触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可能的调控。[方法]1.采用CX3CR1GFP/+CCR2RFP/+双转基因小鼠及C57BL/6J小鼠通过改良的Rice-Vannucci法建立新生鼠HIBD模型,以进一步确认两种不同髓系细胞的功能。随机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Sham)及缺氧缺血组(HI),其中缺氧缺血组依据前期研究又进一步分为缺氧缺血轻度损伤组(HIM)、缺氧缺血重度损伤组(HIS)。2.行为学实验明确HIBD后6 w小鼠的行为学改变。3.TTC染色确认HIBD后3 d小鼠脑梗死范围。4.HE染色揭示HIBD后3 d及6 w小鼠的脑组织形态学改变。5.尼氏染色评估HIBD后3d及6 w的小鼠脑神经元损伤。6.Tunel染色评估HIBD后3 d的小鼠脑细胞的凋亡。7.FJB染色评估HIBD后1 d及3 d脑组织神经元的损伤。8.Western Blotting 检测 HIBD 后 3 d 突触相关蛋白(PSD95 及 SYP)、TREM2 的表达,以及OGD前后MGs细胞系BV2突触后膜蛋白表达的改变。9.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IBD后3 d脑内两种髓系细胞在脑皮层及海马的活跃情况,及其与突触相关蛋白间的关系。10.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IBD后3 d脑内CD11b+细胞LAMP1、PSD95的表达。11.利用两种髓系细胞系(MGs细胞系-BV2,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进行吞噬刺激实验,检测两种髓系细胞在糖氧剥夺(OGD)前后吞噬能力的变化。12.磁珠分选结合的流式细胞学实验检测HIBD后3 d脑内两种髓系细胞TREM2及CD200R的表达。13.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IBD后3 d脑内两种髓系细胞TREM2及其衔接子DAP12和促炎因子IL-1β、IL-6的表达。14.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6)刺激后,原代MGs分泌PSD95蛋白的情况。[结果]1.验证HIBD后脑损伤情况(1)HIBD后行为学改变a.旷场实验结果证实HIBD后6 w各组小鼠的运动功能未受到明显损害,但HIM组小鼠在旷场实验检测的10-15 min时间段以及20-25 min时间段内,其在中间区域停留时间较Sham组小鼠增加。b.黑白箱实验结果证实HIBD后6 w,HIM及HIS组小鼠在黑箱与白箱之间的穿梭次数减少。(2)HIBD后脑组织病理学异常a.HIBD后3 d,HIS组小鼠脑组织出现明显梗死灶,Sham组及HIM组均未见到明显梗死灶。b.HIBD后3d,HIS组小鼠脑皮层及海马区域质地疏松、染色变浅、可见噬元现象,可见局灶性巨噬细胞、MGs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细胞出现典型坏死,HIM组小鼠脑组织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HIBD后6w,HIS组海马CAI、CA2、CA3区均可见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丢失;HIM组小鼠海马CAI区域细胞变少,部分神经元丢失。(3)HIBD后神经元受损a.HIBD后3d,HIS组小鼠脑皮层及海马区域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染色变浅;HIM组小鼠脑内尼氏小体数量及颜色深浅未见明显改变;HIBD后6 w,HIS组小鼠海马CAI、CA2、CA3区均可见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染色变浅;HIM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I区域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染色变浅。b.HIBD后3d,HIS组小鼠脑皮层及海马CA1、CA2、CA3区域出现大量凋亡细胞,且以皮层及CA2区域最为严重,海马齿状回未见凋亡细胞。c.HIBD后1 d及3 d小鼠脑皮层及海马CA2区域有大量急性坏死的神经元。2.验证HIBD后突触受损情况(1)突触的丢失及清除:HIBD后突触丢失增多,MGs为吞噬突触的髓系细胞a.HIBD后3 d,HIS组皮层及海马部位神经元标记物-NeuN的表达下降,突触素蛋白SYP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突触后膜蛋白PSD95表达增高。b.HIBD后3 d,HIS组皮层及海马CA2区域梗死灶中心及边缘区域突触后膜蛋白PSD95表达增高并与MGs共定位;HIM组皮层及海马CA2区域突触后膜蛋白PSD95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c.HIBD后3 d,HIS组皮层及海马CA2区域突触素蛋白SYP的表达在梗死灶中心区域出现下降,在梗死灶的边缘区域均出现增高,且主要与MGs共定位;HIM组皮层及海马CA2区域突触素蛋白SYP的表达出现增加。(2)MGs表达突触蛋白a.HIBD后3 d,Sham及HIM组PSD95散在分布在MGs周围,未观察到脑实质内存在MDMs,MGs胞体较小,突起较长,分支较多,分支及胞体内部分可见PSD95。HIS组皮层及海马PSD95表达增多,MGs胞体变圆,突起缩短,胞体内存在有大量PSD95,部分可沿着胞膜分布,MDMs主要存在于梗死的中心区域,但不与PSD95接触。b.HIBD后3d,Sham及HIM组SYP呈现厚厚一层,铺在MGs胞体一端,未观察到脑实质内存在MDMs,MGs胞体较小,突起较长,分支较多,分支及胞体内部分可见SYP。HIS组皮层及海马SYP依旧是厚厚一层,但并不是铺在MGs胞体一端,而是横贯铺在MGs胞体中间,MGs胞体变圆,突起缩短,部分细胞的突起几乎不可见,胞体内存在有少量突触素蛋白SYP,MDMs主要存在于梗死灶的中心区域,但几乎不与突触素蛋白SYP接触。c.HIBD后3 d,HIS组皮层及海马区域,CD11b+细胞内部分突触后膜蛋白PSD95与溶酶体蛋白1 LAMP 1共定位,部分未与LAMP 1共定位。d.OGD后0 h,MGs细胞系PSD95的表达明显增加,OGD后24 h恢复到OGD前水平。e.OGD后0h,原代MGs其PSD95的表达出现增多,仅炎症因子IL-6刺激后,在正常培养条件下,MGs分泌PSD95较未加炎症因子刺激组出现增多,OGD后MGs分泌PSD95蛋白的水平进一步增高,均高于炎症刺激后的正常培养组。3.HIBD后脑内“吞噬-炎症”失衡(1)HIBD后吞噬活跃,MGs主要执行吞噬突触的功能a.HIBD后3d,HIS组皮层及海马部位TREM2表达增加。b.HIBD后3 d,HIS组皮层及海马实质均可见到外周血单核细胞(MDMs)浸润。c.正常培养条件及糖氧剥夺(OGD)后,小鼠MGs细胞系-BV2的吞噬能力始终强于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OGD后BV2细胞始终保持很强的吞噬能力,但Raw264.7细胞系的吞噬能力下降。(2)HIBD后炎症反应活跃,MGs与MDMs均表达炎症介质,但仅MDMs表达 IL-6a.HIBD后3 d,HIS组皮层梗死灶边缘区MGs与MDMs促炎因子IL-1β水平增高;HIM组皮层IL-1β水平未见明显变化;HIS组海马CA2区梗死灶边缘及中心区MGs与MDMs促炎因子IL-1β水平增高;HIM组海马MGs与MDMs促炎因子IL-1β水平下降。b.HIBD后3 d,HIS组皮层及海马CA2区域梗死灶中心区MDMs促炎因子IL-6水平增高,梗死灶边缘区MDMs促炎因子IL-6水平出现下降;HIM组皮层MDMs促炎因子IL-6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但HIM组海马MDMs促炎因子IL-6水平出现下降。各组别未见MGs表达IL-6。4.HIBD后脑内“吞噬-炎症”失衡可能的调控机制a.HIBD后3 d,HIS组脑皮层内MGs表达TREM2及CD200R均增加,但MDMs上二者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HIM组中仅MDMs表达CD200R出现增加。b.HIBD后3 d,HIS组皮层及海马CA2区域梗死灶中心及边缘区MGs表达TREM2增高;HIM组皮层及海马CA2区域MGs表达TREM2未见明显变化;各组别MDMs未见TREM2表达。HIS组皮层及海马CA2区梗死灶中心及边缘区的MGs、MDMs表达TREM2衔接子DAP12增高;HIM组皮层及海马CA2区MGs、MDMs表达TREM2衔接子DAP 12未见明显变化。c.HIBD后3 d,HIS组皮层及海马CA2区梗死灶中心区PSD95、TREM2、DAP12表达出现增加,放大到600X后,可见有部分细胞可以共表达TREM2、PSD95以及DAP12,但具体细胞类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1.HIBD后脑内神经元及突触受损,MGs为脑内执行突触吞噬的髓系细胞,可表达吞噬蛋白TREM2,TREM2可能参与调控HIBD后MGs及MDMs吞噬活动。2.MG可吞噬及分泌突触后膜蛋白PSD95,炎症因子(IL-6及IL-1β)均可刺激MGs 表达 PSD95。3.MGs与MDMs均可释放炎症因子IL-1β,但MDMs的炎症反应更强烈并主要表达IL-6,且其释放的IL-6对MGs的吞噬功能可能具有调控作用,CD200R参与调控MGs及MDMs炎症释放。
黄文卿,张巍,刘巍巍[2](2020)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主要引起神经和白质损伤的破坏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HIE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目前,低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一定认可。随着对HIE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及对内源性神经保护和再生机制的认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越来越受到关注。联合药物治疗新生儿HIE有望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为减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未来应探索更多的神经保护疗法。
宋茂[3](2020)在《rEPO对新生鼠PVL动物模型脑室周围白质CNPase、NG2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 EPO)对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P3新生鼠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吸入(8%O2+N292%)缺氧70min制作新生鼠PVL动物模型共48只;将PVL动物模型随机分为PVL模型组(24只)、r EPO干预组(24只);随机选取相同日龄24只新生鼠只分离、不结扎、不缺氧作为假手术组。r EPO干预组给予r EPO(5iu/g-1.d-1)连续腹腔注射7d;PVL组及假手术组予相同容积生理盐水;于术后3d、7d、14d取脑组织;采取HE和卢卡斯固蓝染色(Luxol fast blue,LFB)观察不同时间点三组脑组织病理改变,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室周围白质区2’3’-环核苷酸3’-磷酸二酯酶(2’,3’-Cyclic-nucleotide3’-phosphodiesterase,CNPase)、神经胶质抗原2(Neuron-glial antigen 2,NG2)表达。结果:1三组新生鼠术后临床表现在缺氧过程中PVL模型新生鼠早期表现以躁动、呼吸增快及皮肤苍白等为主,随着缺氧时间延长,出现皮肤发绀、抽搐、活动减少、嗜睡。后期PVL模型的新生鼠出现体重增长迟缓、睁眼延迟及毛发稀疏等;但r EPO干预组表现较PVL模型组减轻;假手术组无上述表现。2三组新生鼠脑组织光镜下病理学结果术后3d,PVL模型组及r EPO干预组新生鼠的侧脑室周围均可见散在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水肿,神经元变性,部分呈空泡状,伴小胶质细胞增生;术后7d,PVL模型组侧脑室周围白质病理改变较前加重,组织疏松明显,见多发液化灶及筛状软化灶形成;术后14d,PVL模型组左侧侧脑室明显扩大,伴囊腔、胶质瘢痕形成,脑组织、胼胝体萎缩;同一时间点比较r EPO干预组侧脑室周围病变损伤程度较PVL模型组轻。假手术组新生鼠,在相应日龄侧脑室周围白质区未见改变。3三组新生鼠髓鞘LFB染色结果术后3d,PVL模型组及r EPO干预组可见髓鞘水肿,部分髓鞘断裂,髓鞘染色深浅不一,部分髓鞘染色阴性,伴空泡形成;术后7d,PVL模型组及r EPO干预组髓鞘水肿加重,髓鞘区见大量空泡形成,髓鞘染色较术后3d浅;术后14d,PVL模型组髓鞘水肿、空泡较前减少,染色较前加深,神经纤维走形呈条索状或网状;在术后7d、14d,r EPO干预组髓鞘病变较PVL模型组减轻;假组织在术后3d、7d、14d髓鞘结构清晰,染色均匀,神经纤维走行清晰而规则。4 CNPase和NG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1侧脑室周围白质区CNPase表达结果三组新生鼠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均可见CNPase阳性表达。同一时间点假手术组、r EPO干预组、PVL模型组进行组间比较,假手术组CNPase阳性的表达量最多,r EPO干预组表达居中,PVL模型组最少,P<0.05;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假手术组CNPase阳性表达在术后3d最多,术后14d表达最少,术后7d居中,P<0.05;PVL模型组及r EPO干预组在术后7d表达最少,术后14d表达最多,P<0.05。4.2侧脑室周围白质区NG2表达结果三组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区均可见NG2阳性表达。同一时间点三组比较,r EPO干预组NG2阳性表达最多,PVL模型组次之,假手术组表达最少,P<0.05;同组术后3d、7d、14d比较,NG2阳性表达量逐渐下降,P<0.05。结论:1 r EPO可减轻PVL新生鼠模型侧脑室周围白质病理改变及髓鞘损伤;提示r EPO可能在神经保护方面有重要的作用。2 r EPO可促进PVL新生鼠模型侧脑室周围白质CNPase、NG2的表达,推测外源性r EPO可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损伤,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Pre-myelinating oligodendrocytes,pre-OLs)分化和髓鞘修复。
牛瑞泽[4](2020)在《灯盏花乙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探讨灯盏花乙素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并研究灯盏花乙素治疗新生大鼠HIE的潜在作用机制。[方 法]1.应用原代皮质神经元构建OGD模型体外模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结合RNA干扰技术,探讨灯盏花乙素对氧糖剥夺神经元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2.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预测灯盏花乙素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靶点,筛选灯盏花乙素治疗HIE的潜在作用通路及机制。3.采用经典Vannucci法构建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筛选体内灯盏花乙素最佳药物浓度: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HI+生理盐水组(HI+NS)、HI+灯盏花乙素高浓度组(HI+SCUhigh)、HI+灯盏花乙素中浓度组(HI+SCUmedium)和HI+灯盏花乙素低浓度组(HI+Sculow),每组10只。采用TTC染色评价模型构建是否成功,以及药物对缺氧缺血造成的损伤的缓解作用;对各组动物进行Zea-longa、水迷宫、转棒、旷场和Y迷宫等行为学评价,应用QRT-PCR检测相关信号通路分子或基因的表达水平。4.构建GAP43基因敲除大鼠,采用经典Vannucci法构建新生鼠HIE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GAP43 野生型+生理盐水组(GAP43+/++HI+NS)、GAP43 野生型+灯盏花乙素组(GAP43+/++HI+SCU)、GAP43基因敲除+灯盏花乙素组(GAP43-/-+HI+SCU),结合TTC染色和Zea-longa、水迷宫、转棒、旷场、Y迷宫等行为学评价,应用QRT-PCR检测相关信号通路分子或基因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GAP43敲除后灯盏花乙素与差异表达基因的关系。[结果]一、体外实验:1.灯盏花乙素能够显着增加OGD神经元的数量和活力(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灯盏花乙素显着降低了 OGD细胞凋亡(P<0.05)。2.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灯盏花乙素治疗后神经元中的GAP43表达升高(P<0.05)。3.GAP43干扰实验结果表明,GAP43干扰之后,灯盏花乙素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的现象被逆转,即与OGD+Scu+NC组相比,OGD+Scu+GAP43-si组的细胞凋亡增加(P<0.05);4.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OGD+Scu+NC组相比,OGD+Scu+GAP43-si组的Tuj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5)。5.QRT-PCR结果显示,GAP43干扰之后,神经元中的JAK2、STAT3和PTN表达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灯盏花乙素靶蛋白预测:1.DRUGBANK、STITCH、SwissTargetPrediction、TCMSP 和 PUBCHEM 等数据库对灯盏花乙素潜在的作用靶点进行了预测。总共筛选到224个靶点,除去重复的共筛选到206个灯盏花乙素特有的靶点。。2.Genecard、Disgenet和OMIM等数据库查询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疾病靶点。总共筛选到1476个靶点,除去重复的共筛选到1161个HIE特有的靶点。3.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80个靶点总共参与了 1721个GO条目。4.GeneMania分析表明JAK2、STAT3与GAP43和PTN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三、体内药物浓度筛选及GAP43 Knockout大鼠体内验证1.TTC染色结果显示:中浓度组(20mg/kg)灯盏花乙素能够显着降低大鼠脑梗死比例(P<0.001)。2.Zea-longa评分结果显示:灯盏花乙素显着改善了 HIE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5);3.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结果显示:灯盏花乙素显着改善了 HIE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P<0.05);4转棒实验结果显示:灯盏花乙素显着改善了 HIE大鼠的躯体运动功能(P<0.05);5.旷场实验结果显示,灯盏花乙素改善了HIE大鼠暴露在新环境下的焦虑抑郁样行为(P<0.05)。6.GAP43 Knockout大鼠体内验证:TTC染色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大鼠相比,纯合子大鼠的脑梗死比例和脑水肿显着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Zea-longa评分显示:在术后第8天,GAP43+/++HI+Scu组恢复至正常,而GAP43+/++HI和GAP43-/-+HI+Scu组在第9天恢复至正常。水迷宫和Y迷宫结果显示:灯盏花乙素显着改善了 GAP43野生型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GAP43 KO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转棒结果显示:与GAP43+/++HI+Scu组相比,GAP43-/-+HI+Scu组大鼠在转棒上的最长停留时间显着降低(P<0.05)。旷场结果显示:与GAP43-/-+HI+Scu组相比,GAP43-/-+HI+Scu组大鼠的理毛次数、外周潜伏期和中心潜伏期显着升高,外周路程、总新路程和站立次数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GAP43+/++HI+Scu组大鼠皮质中的GAP43表达升高,PTN、JAK2、STAT3 表达降低(P<0.05);此外,GAP43-/-+HI+Scu 组大鼠皮质中 JAK2、STAT3、PTN表达显着升高(P<0.05)。[结 论]1.灯盏花乙素能够显着改善HIE大鼠的学习记忆和运动功能。2.灯盏花乙素改善HIE大鼠的学习记忆和运动功能的作用与GAP43有关。3.灯盏花乙素治疗改善HIE大鼠的学习记忆和运动功能的作用与JAK2/STAT3/PTN/GAP43 信号通路有关。
刘晓欢[5](2019)在《EPO对缺氧U251细胞ADM和缺血小鼠Caspase3转录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构建人脑胶质U251细胞的CoCl2缺氧模型,对之评价后,讨论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后U251细胞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 l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 3)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变化。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建立小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对之进行评价后,讨论加EPO后对小鼠脑组织细胞Caspase3基因的影响。为探讨EPO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用CCK-8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CoCl2对细胞活性的影响。2.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quantitativereal-timeRT-PCR,qPCR)的方法检测不同CoCl2浓度下,各组细胞低氧诱导因-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mRNA表达量的变化,细胞流式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3.用CCK-8方法检测缺氧环境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EPO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应用细胞流式术检测EPO对细胞凋亡的影响。4.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CoCl2组和CoCl2+EPO组中和神经保护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qPCR进行结果的验证。5.将46只3周龄的昆明小白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组(各组n=23),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缺血组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并结扎,术后2周,提取小鼠脑组织的mRNA,qPCR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的变化。6.小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后,将46只3周龄的小鼠随机分成缺血组、EPO治疗组(各组=23只),EP0治疗组给予每天腹腔注射EPO(5000IU/kg)1次,缺血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1周后提取小鼠脑组织mRNA,采用qPCR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1.通过CCK-8实验和qPCR实验得出U251细胞CoCl2最佳浓度为400μmol/ml,作用时间为48h,不同CoCl2组与对照组相比HIF-1αmRNA的表达量显着增高;2.细胞流式术测得400μmol/ml组的凋亡率显着高于0μmol/ml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CCK-8实验得出EPO最佳浓度为75IU/ml,作用时间为48h,细胞流式术测得CoC12+EPO组凋亡率显着低于CoC12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4.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技术筛选出和神经保护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ADM和Caspase3,qPCR验证,得出ADM的表达量增高,Caspase3的表达量降低,与高通量测序结果相符;5.小白鼠通过颈动脉结扎术处理2周后,处死小鼠并提取脑组织中的mRNA,通过qPCR的技术检测,得出缺血组Caspase3比假手术组中Caspase3的表达量增高。表明缺血组脑组织细胞凋亡较多,提示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构建成功。6.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构建成功后,给与腹腔注射EPO(5000IU/kg)1周后,处死小鼠并提取脑组织中的mRNA,通过qPCR的技术检测,得出EPO治疗组Caspase3的表达量比缺氧组中Caspase3的表达量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用CoCl2成功的构建神经胶质U251细胞缺氧模型,并且研究出得EPO可以抑制缺氧条件下U251神经细胞的凋亡。同时上调ADM,下调Caspase3基因的转录,证明了EPO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2.EPO能够下调小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Caspase3转录的水平,得出外源性EPO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刘结民[6](2019)在《热敏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热敏灸大椎穴治疗新生儿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健康ICR小鼠(重约3~5g)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模型组、艾灸治疗组;艾灸治疗组依据小鼠尾温变化再次分为非热敏灸组(尾温未上升)和热敏灸组(尾温升高)。缺氧缺血模型组、艾灸治疗组按照Rice-Vannucci和Levine的方法制备NHIE模型;以生长发育的体重、神经行为学测试(翻正反射、悬崖躲避试验、趋地反射试验、抓力试验)、形态学观察、TTC、TUNEL、caspase-9为检测指标。结果:纳入统计的四组新生小鼠体重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在术后三天,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的小鼠体重增长较快,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小鼠的翻正反射时间、悬崖躲避试验时间、趋地反射试验时间明显缩短,而抓力试验时间延长,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梗死面积较缺氧缺血模型组均减少(P<0.05),且热敏灸组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缺氧缺血模型组小鼠左侧脑组织表面出现大面积苍白、液化现象,且脑组织萎缩,大面积梗死;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梗死面积较小,热敏灸组梗死面积最小。缺氧缺血模型组左侧脑组织细胞排列顺序杂乱无章,细胞大量丢失,缝隙变大;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仅少量细胞脱落,热敏灸组细胞脱落数量最少。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表达的TUNEL阳性细胞总数较缺氧缺血模型组减少(P<0.05);热敏灸组较非热敏灸组表达的TUNEL阳性细胞总数减少(P<0.05)。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表达的caspase-9阳性细胞总数较缺氧缺血模型组减少(P<0.05);热敏灸组较非热敏灸组表达的caspase-9阳性细胞总数减少(P<0.05)。结论:热敏灸大椎穴可以增加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的体重,提高其运动功能,减少脑梗死面积,抑制细胞脱落,其机理也许与降低脑组织中caspase-9的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数量有关。
王茜茜[7](2019)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高脂血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TNF-α和SOCS-3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高脂血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予不同剂量的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进行干预,通过检测G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病理学改变、脑组织含水量、凋亡细胞数量及TNF-α、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动态表达的情况,探讨GM1对高脂血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2.造模后分组:将制备成功的高脂血症大鼠称重,按体重从低往高排序,电脑随机生成数字,按数字大小排序,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3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CIRI组)30只,小剂量GM1组30只,大剂量GM1组30只。每组分5个观察时间点,分别为再灌注术后6h、12h、24h、48h及72小时,除24h设10只(其中5只用于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外,每个时间点5只SD高脂血症大鼠。3.遵循改良线栓法,在显微镜下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栓塞模型,脑缺血后5min及60min,分别腹腔注射GM1两次,高剂量(60 mg/Kg)、低剂量(15 mg/Kg),再灌注采用缺血90min后,轻轻拔除线栓,恢复血供,通过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模型是否成功。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法了解各时间点大鼠脑梗死组织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TNF-α、SOCS-3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程度。结果:1.神经功能评分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及高低剂量组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在12 h72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增加(P<0.05),高剂量组增加更明显(P<0.05);在组内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和高低剂量组术后6 h、12 h、48h、72 h与24 h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大鼠缺血脑组织病理改变: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可见细胞膜完整,胞浆丰富,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核圆形或椭圆,无间质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脑缺血再灌注组呈典型的缺血性改变,细胞间隙增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细胞核固缩深染,核仁消失,可见空泡样改变,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高低剂量组各相同时间点缺血部位炎细胞浸润、细胞坏死数量相对有所减少,细胞水肿、空泡样变性有所减轻。3.脑组织含水量测定: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高低剂量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高剂量组脑组织各时间点含水量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低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在12h、24h、48h、72h均比脑缺血再灌注组相应时间点低(P<0.05),但在6h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较低剂量组更明显(P<0.05)。4.大鼠脑梗死体积测定:对四组大鼠术后24h脑梗死组织体积进行测定,假手术组未见脑梗死病灶(0.00±0.00 mm3),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术24h后出现明显的脑梗死病灶(168.34±3.15 mm3)(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高、低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显着减小(P<0.05),且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5)。5.缺血脑组织细胞凋亡细胞测定:假手术组仅见极少量凋亡细胞的表现,缺血再灌注组及高低剂量组均可见凋亡细胞表达,从6h起开始出现,48h达高峰,然后有所下降,72h进一步下降,但仍有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各对应时间点凋亡细胞的表达均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减少更明显(P<0.05)。6.大鼠脑组织TNF-α阳性细胞表达:脑缺血再灌注组及高低剂量组均可见TNF-α表达,且在6h开始有所表达,12h有所升高,24h达峰值,48h有所下降,72h仍有少量表达,三组趋势基本一致,均高于假手术组表达(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高、低剂量组TNF-α表达均下降,且高剂量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大鼠脑组织SOCS-3阳性细胞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组及高低剂量组均可见SOCS-3表达,且各时间点高于假手术组的表达。组内比较,SOCS-3在6h开始有所表达,12h继续升高,24h达峰值,48h有所下降,72h仍有少量表达,三组趋势基本一致;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高、低剂量组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自由进食+改良后喂养高脂饲料的高脂血症大鼠的基础上,行改良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能充分模拟人体脑梗死后病理生理演变过程,是一种理想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2.在脑缺血后一定时间内,TNF-α与SOCS-3表达均有增加,提示SOCS-3可能通过抑制TNF-α达和(或)减少细胞凋亡发挥作用。3.GM1可能通过上调SOCS-3的表达,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水肿,减小脑梗死面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宋晓英[8](2013)在《神经节苷脂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NO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了解神经节苷脂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40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加用神经节苷脂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治疗0h、24h、48h、72h、7d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患者血清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4h、48h、72h时血清中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可抑制患儿血清中NO浓度的过度升高,揭示了神经节苷脂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部分神经保护机制。
崔婷婷[9](2012)在《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Nogo-A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围产期窒息所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致死率及遗留后遗症的几率非常高,它严重的威胁了新生儿的生存质量。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受损后再生能力缺失,仅用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其症状,亦不能降低其遗留后遗症的可能性。旧观点认为中枢神经受损后很难再生,而近期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的内环境中存在抑制神经再生的因子,严重影响了中枢神经的再生。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不难发现其中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抑制因子有以下几种:Nogo-A、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和少突胶质细胞一髓磷脂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OMgp),Nogo-A的英文全称是Neurite outgrowthinhibitor–A,它是一种被人类基因RTN4编码的蛋白,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突生长的特异性抑制剂。这几种抑制因子共同抑制了神经细胞的再生,它们经过相同的受体(Nogo receptor,NgR)发挥作用,而Nogo-A在抑制受损神经中枢的作用更为强烈。该动物实验研究旨在更为深入地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HE染色检测新生大鼠大脑Nogo-A阳性细胞的数量以及观察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情况;给予新生大鼠神经节甘脂(GM1),严密观察各个时间段、各组脑组织Nogo-A阳性细胞的数量及神经细胞的生长情况,探讨Nogo-A在新生大鼠HIBD脑损伤中的作用,观察GM1对大鼠Nogo-A抑制脑细胞再生作用的影响及它是否可以保护因缺氧缺血而导致受损伤的神经细胞。方法:将90只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HIBD组及GM1治疗组。①对照组(n=30):仅游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低氧,给予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25ml/kg。②HIBD组(生理盐水组)(n=30):制备HIBD模型后即刻给予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25ml/kg。视分组情况连用3天,③GM1治疗组(n=30):制备HIBD模型后即刻给予腹腔内注射GM-120mg/kg/天,稀释至0.5ml后腹腔内注射。视分组情况连用3天。以上各组均在12h、24h、72h三时间点采集标本,每组10只。各组动物分别处理后于12h、24h、72h时使其断头致死。将脑组织标本浸泡在30%蔗糖、40g/L多聚甲醛溶液中,待3天后,用石蜡固定,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新生大鼠脑组织病理情况;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Nogo-A阳性细胞数量。结果: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对照组3个时段的新生大鼠脑组织Nogo-A阳性细胞数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略有增加;HIBD组:Nogo-A阳性细胞在造模24时即明显升高,至72小时仍呈略微升高的趋势;GM1组:Nogo-A的阳性细胞数早期逐渐升高,至24h时数量最多,之后开始减少,应用GM1后,缺氧缺血后Nogo-A的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较为延后。通过HE染色观察:①12h时间点观察:神经细胞出现水肿,局部神经元出现核仁消失、核固缩现象②24h时间点观察:神经元水肿,数量有所减少,核仁消失,核固缩;神经基质水肿。③72h时间点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正常结构消失,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出现脑实质坏死,胶质细胞增生。结论:Nogo-A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其阳性细胞数量显着增高,抑制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神经节苷脂GMl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可部分抑制Nogo-A的表达,有稳定细胞膜、减轻细胞水肿的作用。
刘红霞[10](2009)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其对TNF-α和IL-6变化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外源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NF-α和IL-6的变化,探讨GM1与TNF-α和IL-6变化的相关性,为综合评价GM1脑保护作用进一步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住院60例中度HIE患儿随机分为GM1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经家属知情同意,GM1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0.12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于入院后第1天用药,疗程均为7d。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后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且于第1天、第8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及IL-6的浓度。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NBNA评分及血清TNF-α及IL-6的浓度的变化。结果: GM1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M1组治疗后N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GM1组治疗后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GM1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显着(P<0.05)。TNF-α与NBNA评分成负相关(r=-0.136,P<0.05),IL-6与NBNA评分亦成负相关(r=-0.108,P<0.05)。结论: 1.GM1治疗HIE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胞二磷胆碱;2.GM1可能通过抑制HIE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从而减轻脑损伤;3.血清TNF-α、IL-6可作为HIE临床预后的生化参考指标。
二、新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神经节苷脂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神经节苷脂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内髓系细胞吞噬—炎症失衡参与突触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免疫调节机制及潜在治疗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IE的病理生理机制 |
2 HIE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药物治疗 |
2.1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
2.2 褪黑素 |
2.3神经节苷脂 |
2.4 枸橼酸咖啡因 |
2.5 维生素D |
2.6 托吡酯 |
2.7 中药 |
3 小结 |
(3)rEPO对新生鼠PVL动物模型脑室周围白质CNPase、NG2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灯盏花乙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体外验证灯盏花乙素治疗作用及其与GAP43的关系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第二部分 HIE大鼠体内灯盏花乙素有效药物浓度筛选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第三部分 GAP43 Knockout大鼠验证灯盏花乙素与GAP43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EPO对缺氧U251细胞ADM和缺血小鼠Caspase3转录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热敏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NHIE的研究 |
2 中医对NHIE的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案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尾温的影响 |
2.2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
2.3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行为学测试结果的影响 |
2.4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
2.5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形态观察 |
2.6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的影响 |
2.7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caspase-9 阳性细胞数的影响 |
3 小结 |
讨论 |
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2 HI模型的选择 |
2.1 气管夹闭术 |
2.2 延迟剖宫产术 |
2.3 动脉结扎法 |
3 热敏灸的概述 |
4 针灸大椎穴与脑病的探讨 |
5 腧穴热敏化的探讨 |
6 热敏灸治疗HI模型疗效的探讨 |
6.1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生理发育和行为学测试的探讨 |
6.2 热敏灸对HI模型的探讨 |
6.3 热敏灸对HI模型脑组织形态学的探讨 |
7 热敏灸治疗HI模型作用机制的探讨 |
7.1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的探讨 |
7.2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caspase-9阳性细胞数的探讨 |
结论 |
1 文献研究 |
2 实验研究 |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创新之处 |
不足之处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7)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高脂血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TNF-α和SOCS-3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附图 |
致谢 |
脑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机制(综述) |
参考文献 |
(8)神经节苷脂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NO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处理方法 |
1.3 标本采集和保存 |
1.4 NO的检测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间各时间点的NO变化 |
2.2 预后 |
3 讨论 |
(9)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Nogo-A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其对TNF-α和IL-6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设备 |
2.1.3 主要试剂 |
2.2 方法 |
2.2.1 治疗方法 |
2.2.2 检测方法 |
2.2.3 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 |
2.2.4 疗效观察及评定 |
2.2.5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神经节苷脂GM1 与胞二磷胆碱疗效比较 |
3.2 两组患儿血清TNF-α、IL-6 的浓度比较 |
3.3 TNF-α和IL-6 与NBNA 评分的相关性 |
第4章 讨论 |
4.1 GM1 的脑保护作用 |
4.2 GM1 对血清TNF-α和IL-6 变化影响 |
4.3 TNF-α和IL-6 与NBNA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新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神经节苷脂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内髓系细胞吞噬—炎症失衡参与突触损伤的机制研究[D]. 闵颖俊.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 黄文卿,张巍,刘巍巍. 医学综述, 2020(22)
- [3]rEPO对新生鼠PVL动物模型脑室周围白质CNPase、NG2表达的影响[D]. 宋茂.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4]灯盏花乙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 牛瑞泽.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EPO对缺氧U251细胞ADM和缺血小鼠Caspase3转录水平的影响[D]. 刘晓欢.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6]热敏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D]. 刘结民.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高脂血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TNF-α和SOCS-3表达的影响[D]. 王茜茜.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8)
- [8]神经节苷脂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NO的影响[J]. 宋晓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9)
- [9]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Nogo-A表达影响的研究[D]. 崔婷婷. 泰山医学院, 2012(07)
- [10]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其对TNF-α和IL-6变化的研究[D]. 刘红霞. 南昌大学,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