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苗后除草剂药效的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卢增增[1](2021)在《除草剂的杂草防效、残留特性及对葵花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理念的提出,减少农业水土污染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除草剂作为河套灌区杭锦后旗地区最大的农业面源污染,未来合理减量施用除草剂减少农业污染,已经成为当地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以葵花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两种常用除草剂草甘膦(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高效氟吡甲禾灵(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剂),分别设置四种不同农药梯度,草甘膦设置梯度为0、180g/亩、240g/亩、360g/亩,高效氟吡甲禾灵设置梯度为0、37.5g/亩、50g/亩、75g/亩。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效果;除草剂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残留特性;除草剂对葵花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草甘膦(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在施加240g/亩时对葵花地所有杂草有较好的防效效果;高效氟吡甲禾灵(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剂)施加50g/亩时对禾本科杂草起到较好的防效效果。(2)通过系统研究,确立土壤和地下水中草甘膦的离子色谱检测方法和高效氟吡甲禾灵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3)草甘膦和高效氟吡甲禾灵两种除草剂均在土壤里检测到了残留存在。草甘膦的残留量分布在0-5cm和5-10cm 土壤内,且三种施量在0-5cm 土层的残留量在施药7天内均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种草甘膦的限值0.5mg/kg,存在污染土壤的风险。高效氟吡甲禾灵三种施加量残留量只集中在0-5cm和5-10cm 土层,目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还未将高效氟吡甲禾灵纳入污染物。两种除草剂在地下水中均未检测到其残留物。(4)草甘膦和高效氟吡甲禾灵均在土壤中降解均较快,两种除草剂均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d)。草甘膦在0-5cm和5-10cm 土壤的半衰期约为3.02天和6.44天,施药35天后两个土层已检测不到草甘膦的存在。高效氟吡甲禾灵在0-5cm和5-10cm 土壤的半衰期约为1.30天和2.19天。(5)草甘膦和高效氟吡甲禾灵3种施加量均使葵花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得到显着提高,通过分析不同处理葵花生长指标和产量,草甘膦(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推荐使用量为240g/亩,高效氟吡甲禾灵(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剂)推荐使用量为50g/亩。
冯煜[2](2021)在《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糜子根系活性氧代谢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除草剂在防除杂草的同时会对农田土壤环境和作物造成一定危害,安全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除草剂药害。在课题组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选择2种除草剂(谷友、苯·唑·2甲钠)与3种安全剂(赤霉素、芸苔素、奈安)复配,探究其对糜子田间杂草防效、糜子根系活性氧代谢、糜子田土壤酶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除草剂谷友和苯·唑·2甲钠均对糜子产生了一定药害,复配安全剂后显着降低了谷友和苯·唑·2甲钠对糜子的药害,且对除草剂的田间杂草防效无显着影响。(2)2年试验中,除草剂谷友与苯·唑·2甲钠均降低了糜子根系的SOD活性,复配安全剂后提高了根系SOD活性,且谷友复配不同浓度赤霉素、苯·唑·2甲钠复配不同浓度芸苔素时,随着安全剂浓度的增大糜子根系SOD活性提高。喷施谷友和苯·唑·2甲钠提高了糜子根系CAT活性,复配安全剂后降低了根系的CAT活性。谷友和苯·唑·2甲钠对糜子根系的POD活性在2年试验中表现出了不同的提高/降低作用,复配安全剂后不同程度的抑制了除草剂对糜子根系POD活性提高/降低作用。2种除草剂单独喷施都显着提高了糜子根系的MDA含量,复配安全剂后MDA含量显着降低。(3)除草剂谷友与苯·唑·2甲钠抑制了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复配安全剂后抑制作用得到了缓解,谷友与赤霉素复配时,赤霉素浓度越高缓解效果越显着。谷友抑制了土壤脲酶的活性,复配安全剂在2019年试验中缓解了谷友对脲酶的抑制,而2020年试验中则增强了这种抑制作用。苯·唑·2甲钠会激活土壤脲酶的活性,复配安全剂后抑制除草剂对脲酶的激活。谷友和苯·唑·2甲钠喷施后在糜子生育前中期抑制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后期激活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复配安全剂降低了这种激活作用。谷友和苯·唑·2甲钠在2年试验中对土壤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影响分别为激活和抑制,而复配安全剂后会显着降低除草剂对碱性磷酸酶的激活/抑制率。(4)除草剂谷友与苯·唑·2甲钠的使用降低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复配安全剂后提高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2种除草剂对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群落组成均有明显影响,谷友及谷友复配赤霉素均改变了细菌的群落结构;苯·唑·2甲钠复配赤霉素后细菌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变化,在糜子成熟期时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较接近对照。谷友与苯·唑·2甲钠分别复配赤霉素与芸苔素后均对细菌群落组成在前期有显着影响,谷友处理各个时期的细菌群落组成均与不除草对照差异显着,苯·唑·2甲钠对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及影响时间均低于谷友。谷友与苯·唑·2甲钠对糜子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菌群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复配安全剂后明显改变了除草剂对细菌优势菌群的影响程度。(5)谷友与苯·唑·2甲钠的使用均降低了糜子的产量,复配安全剂后明显提高了糜子的产量。2019年试验中谷友与赤霉素复配、苯·唑·2甲钠与芸苔素复配后分别较单施除草剂增产33.41%、19.88%。2020年试验中谷友复配300 m L/hm2的赤霉素增产效果最好,较单施除草剂谷友增产16.88%。苯·唑·2甲钠复配210 m L/hm2的芸苔素后增产效果最好,较单施除草剂苯·唑·2甲钠增产为15.93%。综上所述,除草剂与安全剂复配可有效缓解除草剂对土壤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糜子田用除草剂谷友与300 m L/hm2的赤霉素复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除草剂苯·唑·2甲钠与210 m L/hm2芸苔素复配进行茎叶处理效果较好,可用于糜子生产。
杨黎明[3](2021)在《荞麦田除草剂浓度筛选及其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提出荞麦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因其是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食品,在当下这个饮食健康受到普遍关注的时代,荞麦也受到大家广泛的青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由于现在荞麦的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并且荞麦极易受到杂草的影响,而导致产量的降低,所以荞麦的产量很不稳定。为了有效缓解因杂草造成的荞麦减产,或投入过多人力进行人工除草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在广泛调查了荞麦产区之一——陕西省榆林市的田间杂草之后,本文选择了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三种除草剂(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金超尔、苗后茎叶型除草剂威马、苗后茎叶型除草剂精禾草克),进行除草剂浓度筛选试验。以期了解这三种除草剂在不同的施用浓度下,对各种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对荞麦的安全性,以及喷施除草剂后对荞麦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中选择适当浓度的除草剂有效防除杂草、节省人工成本,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施用浓度筛选。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金超尔各浓度均对荞麦出苗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喷施浓度较低时影响较小,对荞麦较为安全。喷施浓度为150 ml/666.7m2时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与清水对照处理差异显着,是一种适合荞麦田喷施的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该除草剂对荞麦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单株花簇数、单株粒数和千粒重不会产生显着影响。在喷施浓度为150ml/666.7m2时与清水对照处理相比,荞麦的产量显着升高,说明喷施该浓度有助于减轻因田间杂草引起的荞麦减产。(2)苗后茎叶型除草剂威马浓度筛选及其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苗后茎叶型除草剂威马不同的喷施浓度对荞麦田间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无显着差异。对荞麦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并且随着喷施浓度的提升,影响不断增大。威马除草剂对荞麦干物质积累无明显影响。威马不会对荞麦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单株花簇数产生显着影响,但对荞麦产量性状有一定的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产量显着降低。故苗后茎叶型除草剂威马不适宜作为荞麦田除草剂使用。(3)苗后茎叶型除草剂精禾草克浓度筛选及其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苗后茎叶型除草剂精禾草克对于荞麦田间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与清水对照有显着差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对荞麦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随着喷施浓度的提升,影响不断增大。精禾草克除草剂对荞麦干物质积累无明显影响。精禾草克不会对荞麦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单株花簇数产生显着影响,但对荞麦产量性状有一定的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产量显着升高。不同喷施时间的精禾草克对于荞麦农艺性状和产量有影响,其中在荞麦出苗后15 d喷施60 ml/666.7m2或出苗后10 d喷施80 ml/666.7m2防效较好,对产量的影响尤为显着,可以显着减少因田间杂草引起的荞麦减产。
吴仁海,职倩倩,魏子云,梁慧珍,薛飞,苏旺苍,徐洪乐,鲁传涛[4](2020)在《红花苗后除草剂筛选及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对红花苗后安全且对阔叶杂草防效好的除草剂。室内盆栽试验从12种除草剂中初步筛选出30%草除灵SC、50 g/L双氟磺草胺SC、15%噻吩磺隆WP、12%砜嘧磺隆OD 4种对红花较为安全的除草剂。田间验证试验评估了它们对红花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得出15%噻吩磺隆WP有效剂量36 g/hm2对红花生长安全,且对红花田阔叶杂草防效最好。在田间验证试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田间剂量优化试验确定合适的施用剂量范围,试验结果表明15%噻吩磺隆WP有效剂量27~36 g/hm2对红花安全,株高抑制率小于15%,同时对田间阔叶杂草防效好。因此,红花田苗后除草可选用15%噻吩磺隆WP,推荐有效成分使用剂量27~36 g/hm2;该药剂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龙水亮,吴晓峰,雷干农,孔玄庆,金晨钟,李成业,欧晓明,唐娟[5](2020)在《烟·硝·莠去津-精异丙甲草胺组合防除春玉米杂草效果与安全性》文中指出以春玉米大田单独苗前封闭除草方式、单独苗后除草方式为对照,调查苗前封闭除草结合苗后除草施用方式对湖南省永州市玉米田主要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藜(Chenopodium album L.)和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的防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苗前喷施精异丙甲草胺1 200~1 800 g/hm2封闭除草,结合苗后喷施28%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复配剂2 100~3 000 g/hm2除草的方式,对3种杂草在苗后除草剂施药后55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总体高于单独处理且具长效性和安全性。
张志华[6](2020)在《化学除草剂使用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文中提出主要对化学除草剂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进行阐述,分析土壤质地、整地质量、土壤墒情等对土壤处理剂的影响,并详细介绍土壤与茎叶处理剂具体施用方法。同时还要选择除草药剂的最佳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和防治时期,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除草剂药效,进一步提高灭草的工作效率。
黄启鹏,张亚婷,宫香伟,夏美娟,任慧莉,李忠豪,冯佰利,王鹏科,高金锋[7](2019)在《11种除草剂对秋播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效研究》文中认为化学除草剂已成为农田控制杂草的重要技术措施,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豌豆田杂草的高效、安全除草剂。为此,本文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主栽品种‘西豌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6种苗前除草剂(48%氟乐灵乳油、50%乙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敌草胺水分散粒剂、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和5种苗后除草剂(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10%精喹禾灵乳油、12.5%烯禾啶乳油、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12%烯草酮乳油)处理,设清水喷施(CK1)和人工除草(CK2)为对照,调查秋豌豆田杂草种类,研究不同除草剂的防除效果,探讨各除草剂对秋豌豆生育进程、形态特征、经济效益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秋豌豆田杂草共7科13种,以阔叶类杂草为主,其中阔叶杂草9种。除草剂对杂草株数和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作用,苗前除草剂以33%二甲戊灵综合防效最佳,苗后除草剂以12%烯草酮综合防效最佳。2)自越冬期至开花期,各除草剂均对秋豌豆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产生显着影响,但从始荚期开始,影响不再显着。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秋豌豆根、茎、叶器官各时期干物质的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处理的秋豌豆茎、叶器官干物质的移动率及转运率均高于人工除草,叶器官干物质的移动率及转运率均高于茎器官。3)除草剂对百粒重、荚长等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显着,除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导致产量略微下降之外,其他除草剂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中33%二甲戊灵、12%烯草酮可使秋豌豆增产25%以上。所有除草剂处理的净收入均有所增加,以33%二甲戊灵、12%烯草酮处理的净收入为同时期除草剂中最高。由此可见,除草剂的使用有助于种植者经济效益的提高,结合各除草剂的防除效果、安全性、经济效益,苗前除草剂33%二甲戊灵和苗后除草剂12%烯草酮在秋豌豆田的综合效应分别为同时期除草剂中最佳。本试验条件下,针对秋豌豆田,苗前除草剂推荐使用33%二甲戊灵,苗后除草剂推荐使用12%烯草酮。
张薇[8](2019)在《玉米田化学除草减量技术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玉米田除草剂使用量逐年增加,化学药剂对环境、人畜等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减少玉米田除草剂的使用量,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探究了苗前不同除草剂混用封闭处理、苗后除草剂与助剂混用茎叶喷雾处理、新型高效除草剂替代等3种措施的玉米田除草剂减量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温室盆栽测定了异恶唑草酮57.6 g a.i./hm2+莠去津600 g a.i./hm2、精异丙甲草胺1152 g a.i./hm2+莠去津450 g a.i./hm2+2,4-D异辛酯262.5 g a.i./hm2、精异丙甲草胺1152 g a.i./hm2+莠去津750 g a.i./hm2、异恶唑草酮57.6 g a.i./hm2+莠去津450 g a.i./hm2、扑草净525 g a.i./hm2+精异丙甲草胺1152 g a.i./hm2、乙莠合剂2100 g a.i./hm2 6种苗前封闭除草剂混用处理对马唐、稗草、苘麻和反枝苋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反枝苋和马唐抑制率均为100.00%,对稗草的防效为72.00%100.00%;异恶唑草酮57.6 g a.i./hm2+莠去津600 g a.i./hm2处理对苘麻抑制效果最佳,防效为93.53%。在通化、通辽、铁岭、黑河、银川和长治6个玉米产区的田间试验中,异恶唑草酮57.6 g a.i./hm2+莠去津600 g a.i./hm2和扑草净525 g a.i./hm2+精异丙甲草胺1152g a.i./hm2两个混用方案除草效果突出。异恶唑草酮57.6 g a.i./hm2+莠去津600 g a.i./hm2处理在药后14 d对杂草株数防效为69.70%91.18%,药后28 d时株数、鲜重防效分别为85.44%89.0%和88.52%90.71%;扑草净525 g a.i./hm2+精异丙甲草胺1152 g a.i./hm2处理在药后14 d对杂草株数防效为44.44%96.57%,药后28 d时对株数、鲜重防效分别为60.0%95.65%和60.05%95.72%。2.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比较了苯唑草酮与玉米田常规苗后除草剂在推荐剂量下对杂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苯唑草酮用量少且对玉米田杂草有较好的防除作用,其中苯唑草酮27 g a.i./hm2+莠去津675 g a.i./hm2+乙基和甲基酯植物油1350mL/hm2处理对杂草防除效果最佳,在药后14 d、28 d时株数及鲜重防效均在83.15%100%。30%苯唑草酮27 g a.i./hm2+乙基和甲基酯植物油1350 mL/hm2处理在药后14 d、28 d株数及鲜重防效为36.40%94.72%。3.在保定、济宁和宿州3个地区对硝磺草酮、烟嘧磺隆、硝磺·莠去津、烟嘧·莠去津与松香助剂和椰子油助剂混用的增效作用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松香助剂和椰子油助剂与上述4种除草剂混用均能提高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其中,椰子油助剂可增效3.89%23.34%;松香助剂可增效2.30%13.02%。4.通过测定松香助剂、椰子油助剂对硝磺草酮及烟嘧磺隆药液润湿时间、渗透时间、干燥时间、表面张力及接触角的影响探究了助剂的增效机理。结果表明,硝磺草酮添加松香助剂和椰子油助剂后润湿时间分别减少了50 s和60 s,渗透时间分别减少了55 s和62 s,蒸腾时间分别延长了13 s和22 s,表面张力降低了1.80 mN/m和4.96 mN/m,接触角降低了4.03°和4.46°。烟嘧磺隆添加松香助剂和椰子油助剂后润湿时间分别减少了139 s和152 s,渗透时间分别减少了127 s和132 s,蒸腾时间分别延长了23 s和3 s,表面张力降低了0.17 mN/m和3.10 mN/m,接触角降低了1.79°和4.57°。
王曌[9](2019)在《吉林省主要玉米种植区莠去津的土壤残留情况及其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文中提出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主要粮食作物之首。吉林省是我国第一大玉米产区,2014年玉米播种面积达369.6万公顷,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推进玉米产业调整,通过大豆、小麦、薯类作物替代种植或轮作,大幅度缩减玉米种植面积。莠去津属三氮苯类除草剂,长期应用于玉米田杂草防除。莠去津化学结构比较稳定,在环境中不容易降解,在土壤中的残留期比较长,而残留于土壤中的莠去津对玉米田的后茬作物容易造成药害,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调查掌握吉林省主要玉米产区土壤中莠去津的残留情况,评价土壤残留莠去津对玉米田后茬作物的安全性,可为玉米田改种其他作物提供科学依据,为吉林省玉米产业调整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本研究在长春、四平、吉林、白城、松原和辽源等6个地级市的28个县区的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田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莠去津残留量,以明确吉林省主要玉米种植区土壤中莠去津的残留情况;通过盆栽试验,观察测定了不同浓度土壤残留莠去津对小麦、大豆、高粱等玉米田后茬作物的药害症状和生长发育影响,确定了土壤残留莠去津对后茬作物的药害阈值;筛选和研究了适用于后茬作物的除草剂品种及使用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适合本实验室土壤莠去津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法。运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土壤中的莠去津残留量,使用色谱仪为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色谱柱选用DB-17,30 m*0.25mm*0.25μm毛细管柱,检测器为微池电子俘获μ-ECD型,柱温:180℃,载气流速:1.0mL/min,进样量:1μL,莠去津最低检出量达0.2×10-10g,相对标准偏差在3.93%~4.67%,该方法检测表现出检测灵敏度较高,适用于本实验室对相同试验的大批量土壤样品检测分析。2.掌握了吉林省主要玉米产区莠去津土壤残留情况。不同地区,莠去津土壤残留量不同,在145个土壤样品中莠去津检出率为31.69%,最高残留量达到2.478mg/kg,平均残留量为0.187mg/kg。残留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长春市>四平市>吉林市>松原市>白城市>双辽市。莠去津土壤平均残留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四平市>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白城市>双辽市。这表明莠去津在土壤中残留量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山区以及西部半干旱区。检测4月份所采集土壤样品平均残留量为0.141mg/kg,7月份土壤样品平均残留量为0.163mg/kg,一般符合上部土层总体上高于下部土层的规律。3.测定了土壤残留莠去津对高粱、花生、小麦等五种玉米田后茬作物的药害影响。高粱对莠去津表现出较高的耐受能力,当土壤中莠去津残留量在0.1~1.Omg/kg范围内对高粱生长无明显影响。当莠去津残留量达到0.1mg/kg时对小麦、黄瓜、花生、大豆均产生药害,表现为叶片变色、枯萎,随残留量加大而出现植株停止生长直至死亡。应根据玉米田莠去津残留情况选择适宜的后茬作物进行轮作或替代种植。4.筛选了适用于小麦、花生、高粱等玉米田后茬作物的除草剂品种,高粱田苗前除草选用50%异丙甲草胺·莠去津,当处理剂量为300ml/亩时,防效达98.9%,苗后除草选用10%喹草酮SC+38%莠去津SC,当处理剂量分别为120ml/亩、130ml/亩时,防效达89.8%。花生田苗前除草选用78%扑草净·乙草胺·异恶唑草酮悬乳剂,当处理剂量为250ml/亩时,防效达91.2%,苗后除草剂选用4%甲氧咪草烟SL+24%烯草酮EC,当处理剂量分别为80ml/亩、40ml/亩时,防效达93.5%。小麦田除草剂选用2.4-滴异辛醋EC+5%唑啉草酯EC,当处理剂量为40ml/亩、60ml/亩时,防效达70.3%。
黄启鹏[10](2019)在《除草剂对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田间防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豌豆用途广泛,主要作粮食和蔬菜用,也可做饲草和绿肥用,是我国重要的小宗粮豆作物之一。草害问题严重阻碍了豌豆的种植推广,除草剂已成为农田控制杂草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豌豆田杂草的高效、安全除草剂。为此,本研究以‘西豌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11种除草剂,包括6种苗前除草剂,5种苗后除草剂,以清水(CK1)和人工除草(CK2)作为对照,分别进行除草剂种类筛选和剂量筛选试验。调查豌豆田杂草种类,研究不同除草剂的防除效果,探讨各除草剂对豌豆生育进程、形态特征、经济效益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用于豌豆田的高效安全除草剂,以期为豌豆的杂草防除体系建设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陕西省关中地区豌豆田杂草种类共7科13种,阔叶类杂草占9种,其种类占比为69.23%,是主要杂草类型。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杂草株数和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作用,且杂草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苗前除草剂以50%乙草胺、33%二甲戊灵综合防效最佳,苗后除草剂以10%精喹禾灵、12%烯草酮综合防效最佳。(2)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自越冬期至开花期,各除草剂处理对豌豆株高、叶片SPAD值影响显着,从始荚期开始影响不再显着。各处理对豌豆根、茎、叶器官各时期干物质的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处理的豌豆茎、叶器官干物质的移动率及转运率均高于人工除草,且叶器官干物质的移动率及转运率均高于茎器官。(3)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产量影响显着,与人工除草相比,除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导致产量略微下降之外,其他除草剂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中,50%乙草胺、33%二甲戊灵、50%敌草胺、12%烯草酮可促使豌豆增产达20%以上。不同种类除草剂处理的净收入均有所增加,其中,33%二甲戊灵、12%烯草酮处理的净收入为同时期除草剂中最高。(4)陕西省北部地区豌豆田杂草种类共7科12种,阔叶类杂草占8种,其种类占比为66.67%,杂草以阔叶类杂草为主。不同剂量的除草剂对杂草株数和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作用,且杂草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苗前除草剂以5625ml/hm2的33%二甲戊灵综合防效最佳,苗后除草剂以675 ml/hm2的12%烯草酮综合防效最佳。(5)不同剂量的除草剂对豌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在豌豆的生育前期,对株高及叶片SPAD值的抑制作用较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影响逐渐减小。5625 ml/hm2的苗前除草剂33%二甲戊灵和675 ml/hm2的苗后除草剂12%烯草酮对豌豆株高和叶片SPAD值的抑制作用最大,持续时期最长。(6)不同剂量的除草剂对产量影响显着,除50%乙草胺和675 ml/hm2的12%烯草酮外,其他剂量的除草剂产量均高于人工除草对照,且苗后除草剂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高于苗前除草剂。苗前除草剂2250 ml/hm2的33%二甲戊灵和苗后除草剂450 ml/hm2的12%烯草酮增产效果最好,产量较人工除草对照分别增产了17.46%和31.75%。(7)不同剂量的除草剂处理的净收入均高于人工除草,苗前除草剂以2250 ml/hm2的33%二甲戊灵净收入最高,为6025.50元/公顷,增收了65.27倍;苗后除草剂以450ml/hm2的12%烯草酮净收入最高,为7009.50元/公顷,增收了75.77倍,是所有除草剂处理中的最高值。综上所述,结合除草剂的防除效果、安全性、经济效益,针对陕西省关中、北部地区的豌豆田,推荐施用2250 ml/hm2的苗前除草剂33%二甲戊灵或450 ml/hm2的苗后除草剂12%烯草酮。
二、影响苗后除草剂药效的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苗后除草剂药效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除草剂的杂草防效、残留特性及对葵花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农田杂草的危害 |
1.2.2 杂草防除技术 |
1.2.3 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2.1 试验目的 |
2.2.2 除草剂的选择及其理化性质 |
2.2.3 试验方案 |
2.2.4 试验地布置 |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1 除草剂残余量的测定 |
2.3.2 杂草防除效果调查 |
2.3.3 葵花生长指标的测定 |
2.3.4 数据处理 |
3 两种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效果 |
3.1 草甘膦对田间杂草的影响 |
3.1.1 杂草株数防效 |
3.1.2 葵花收获期杂草鲜重防效 |
3.2 高效氟吡甲禾灵对田间杂草的影响 |
3.2.1 禾本科杂草株数防效 |
3.2.2 葵花收获期禾本科杂草鲜重防效 |
3.3 两种除草剂杂草防效的对比 |
3.3.1 两种除草剂对杂草株防效对比 |
3.3.2 两种除草剂的杂草鲜重防效对比 |
3.4 本章小节 |
4 两种除草剂的检测方法及残留特性 |
4.1 草甘膦的检测方法的研究 |
4.1.1 离子色谱法的选定 |
4.1.2 标准线性方程的测定 |
4.1.3 方法的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试验 |
4.2 草甘膦的残留特性 |
4.2.1 草甘膦的残留量及残留量标准 |
4.2.2 草甘膦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 |
4.2.3 草甘膦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消解方程 |
4.3 高效氟吡甲禾灵检测方法 |
4.3.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选定 |
4.3.2 标准线性方程范围及检出限 |
4.3.3 方法的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试验 |
4.4 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残留特性 |
4.4.1 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残留量及残留标准 |
4.4.2 高效氟吡甲禾灵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 |
4.4.3 高效氟吡甲禾灵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消解方程 |
4.5 本章小结 |
5 除草剂对葵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5.1 草甘膦对葵花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
5.1.1 草甘膦对葵花生长特性的影响 |
5.1.2 草甘膦对葵花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
5.2 高效氟吡甲禾灵对葵花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
5.2.1 高效氟吡甲禾对葵花生长特性的影响 |
5.2.2 高效氟吡甲禾灵对葵花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6 主要结论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6.1 主要结论 |
6.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糜子根系活性氧代谢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除草剂与安全剂研究概况 |
1.1.1 除草剂的研究及应用 |
1.1.2 安全剂的研究及应用 |
1.2 除草剂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1.3 除草剂与安全剂对植物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杂草防效及糜子产量性状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及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田间防效及药害指数调查 |
2.1.4 产量性状的测定 |
2.1.5 数据分析 |
2.2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田间杂草防效及药害指数的影响 |
2.3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糜子产量性状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糜子根系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及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
3.1.3 取样 |
3.1.4 根系活性氧代谢测定 |
3.2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3.2.1 除草剂复配不同安全剂对根系SOD活性的影响 |
3.2.2 不同浓度安全剂复配除草剂对根系SOD活性的影响 |
3.3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3.3.1 除草剂复配不同安全剂对根系POD活性的影响 |
3.3.2 不同浓度安全剂复配除草剂对根系POD活性的影响 |
3.4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根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3.4.1 除草剂复配不同安全剂对根系CAT活性的影响 |
3.4.2 不同浓度安全剂复配除草剂对根系CAT活性的影响 |
3.5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根系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3.5.1 除草剂复配不同安全剂对根系MDA含量的影响 |
3.5.2 不同浓度安全剂复配除草剂对根系MDA含量的影响 |
3.6 讨论 |
3.7 小结 |
第四章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糜子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及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
4.1.3 取样 |
4.1.4 土壤酶活性测定 |
4.2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4.2.1 除草剂复配不同安全剂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4.2.2 不同浓度安全剂复配除草剂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4.3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4.3.1 除草剂复配不同安全剂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
4.3.2 不同浓度安全剂复配除草剂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
4.4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4.4.1 除草剂复配不同安全剂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4.4.2 不同浓度安全剂复配除草剂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4.5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4.5.1 除草剂复配不同安全剂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4.5.2 不同浓度安全剂复配除草剂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4.6 讨论 |
4.7 小结 |
第五章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糜子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及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
5.1.3 取样 |
5.1.4 土壤细菌多样性测定 |
5.2 土壤样品的稀释曲线 |
5.3 Alpha多样性分析 |
5.4 主成分分析 |
5.5 群落Heatmap聚类分析 |
5.6 细菌在门水平上的群落组成 |
5.7 讨论 |
5.8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糜子杂草防效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
6.1.2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糜子根系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6.1.3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糜子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6.1.4 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荞麦田除草剂浓度筛选及其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农田杂草概况 |
1.1.1 主要农作物田间杂草危害现状 |
1.1.2 荞麦田的杂草危害现状 |
1.2 除草剂及其应用与研究进展 |
1.2.1 荞麦田的杂草危害现状 |
1.2.2 除草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 研究主要内容 |
1.4.1 除草剂对荞麦安全性及杂草防除效果的影响 |
1.4.2 除草剂对荞麦光合性能的影响 |
1.4.3 除草剂对荞麦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浓度筛选及其对荞麦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供试除草剂 |
2.1.3 试验设计 |
2.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除草剂对荞麦田杂草的安全性及防除效果 |
2.2.2 除草剂对荞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
2.2.3 除草剂对荞麦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苗后茎叶型除草剂威马浓度筛选及其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供试除草剂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除草剂对荞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
3.2.2 不同浓度除草剂对荞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3 不同浓度除草剂对荞麦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苗后茎叶型除草剂精禾草克浓度、喷施时期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概况 |
4.1.2 供试除草剂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浓度除草剂对荞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
4.2.2 不同浓度除草剂对荞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
4.2.3 不同浓度除草剂对荞麦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 |
4.2.4 不同喷施时间除草剂对荞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
4.2.5 不同喷施时间除草剂对荞麦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讨论 |
5.2 结论 |
5.2.1 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浓度筛选及其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5.2.2 苗后茎叶型除草剂威马浓度筛选及其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5.2.3 苗后茎叶型除草剂精禾草克浓度筛选及其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红花苗后除草剂筛选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药剂 |
1.2 供试除草剂对室内盆栽红花安全性评价 |
1.2.1 红花苗培养 |
1.2.2 药剂设置及喷雾方法 |
1.2.3 调查方法 |
1.3 田间试验方法 |
1.3.1 4种除草剂田间小区试验 |
1.3.1.1 试验地环境及红花种植、生长情况 |
1.3.1.2 药剂设置及喷雾方法 |
1.3.1.3 调查方法 |
1.3.2 不同剂量噻吩磺隆田间小区试验 |
1.3.2.1 试验地环境及红花种植、生长情况 |
1.3.2.2 药剂设置及喷雾方法 |
1.3.2.3 调查方法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红花苗后除草剂初筛试验结果(室内盆栽法) |
2.2 4种除草剂田间小区验证试验结果 |
2.3 噻吩磺隆剂量优化田间试验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
(5)烟·硝·莠去津-精异丙甲草胺组合防除春玉米杂草效果与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地概况 |
1.1.2 供试药剂 |
1.1.3 供试作物 |
1.2 试验设计 |
1.3 调查与计算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苗前除草剂不同处理对杂草的株防效 |
2.2 苗后除草剂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防效 |
2.3 安全性测定 |
3 小结与讨论 |
(6)化学除草剂使用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化学除草基础知识 |
1、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 |
2、除草剂使用常识 |
二、除草剂施用技术 |
1、土壤处理剂施用技术 |
2、茎叶处理剂施用技术 |
(7)11种除草剂对秋播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除草剂种类与剂量 |
1.4 调查项目与方法 |
1.4.1 杂草种类调查 |
1.4.2 杂草防效调查 |
1.4.3 秋豌豆株高及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
1.4.4 干物质积累及转运 |
1.4.5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1.4.6 经济效益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杂草种类调查 |
2.2 不同除草剂防除秋豌豆田杂草的效果 |
2.2.1 除草剂对阔叶类杂草的株防效 |
2.2.2 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 |
2.2.3 除草剂对阔叶类杂草的鲜重防效 |
2.2.4 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 |
2.3 不同除草剂对秋豌豆株高及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
2.3.1 除草剂对秋豌豆株高的影响 |
2.3.2 除草剂对秋豌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4 不同除草剂对秋豌豆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 |
2.4.1 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 |
2.4.2 除草剂对秋豌豆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
2.5 不同除草剂对秋豌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2.6 经济效益评比 |
3 讨论 |
3.1 秋豌豆田杂草种类及不同除草剂处理的防除效果 |
3.2 不同除草剂处理的安全性评价 |
3.3 不同除草剂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价 |
4 结论 |
(8)玉米田化学除草减量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玉米田杂草发生及化学防除 |
1.2 当前我国玉米田除草剂所面临的问题 |
1.2.1 东北地区及黄淮海地区除草剂应用现状 |
1.2.2 除草剂抗性问题 |
1.2.3 除草剂药害问题 |
1.3 除草剂减量技术研究 |
1.3.1 除草剂混合使用技术研究 |
1.3.2 喷雾助剂种类及研究现状 |
1.3.3 玉米田新型高效除草剂的研发和使用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供试植物 |
2.2 供试药剂 |
2.3 试验仪器 |
2.4 种子催芽 |
2.5 苗前封闭除草剂混用防除玉米田杂草 |
2.5.1 温室盆栽法 |
2.5.2 田间试验 |
2.6 新型高效除草剂及不同除草剂与助剂混用防除玉米田杂草 |
2.6.1 常用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室内除草活性评价 |
2.6.2 新型高效除草剂及不同除草剂与助剂混用对杂草的防效(田间试验) |
2.7 助剂对不同除草剂各项物理性状的影响 |
2.7.1 不同除草剂与助剂处理溶液的配置 |
2.7.2 助剂对不同除草剂药液润湿性能、渗透性能影响的测定 |
2.7.3 助剂对不同除草剂药液润抗蒸发性能影响的测定 |
2.7.4 助剂对不同除草剂药液表面张力影响的测定 |
2.7.5 助剂对不同除草剂药液接触角影响的测定 |
2.8 调查方法 |
2.9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苗前封闭除草剂混用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 |
3.1.1 温室条件下不同除草剂混用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 |
3.1.2 田间条件下不同除草剂混用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 |
3.1.3 小结 |
3.2 高效新型除草剂替代及不同除草剂与助剂混用对杂草的防效 |
3.2.1 温室盆栽法比较几种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的除草活性 |
3.2.2 田间条件下新型高效除草剂及不同除草剂与助剂混用对杂草的防效 |
3.2.3 小结 |
3.3 助剂对除草剂物理性状的影响 |
3.3.1 助剂对不同除草剂药液润湿性能影响的测定结果 |
3.3.2 助剂对不同除草剂药液抗蒸发性能影响的测定结果 |
3.3.3 助剂对不同除草剂药液表面张力影响的测定结果 |
3.3.4 助剂对不同除草剂药液接触角影响的测定结果 |
3.3.5 小结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9)吉林省主要玉米种植区莠去津的土壤残留情况及其对后茬作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前言及研究背景 |
1.1 前言 |
1.1.1 吉林省玉米种植区简介 |
1.1.2 农药污染情况 |
1.1.3 莠去津简介 |
1.1.3.1 莠去津理化性质以及除草机理 |
1.1.3.2 莠去津使用情况 |
1.1.4 莠去津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
1.1.4.1 莠去津残留对作物的影响 |
1.1.4.2 莠去津残留对动物的影响 |
1.1.5 环境中莠去津的迁移及影响 |
1.1.6 莠去津的降解途径以及影响因素 |
1.1.7 莠去津污染的生物修复 |
1.1.8 土壤中莠去津残留的分析方法 |
1.1.9 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
1.1.10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
1.2 研究背景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吉林省玉米种植区莠去津的残留量检测 |
2.1.1.1 检测土样 |
2.1.1.2 试验试剂 |
2.1.1.3 试验仪器 |
2.1.2 土壤中莠去津不同含量对后茬作物的残留药害影响 |
2.1.2.1 供试作物 |
2.1.2.2 供试土壤 |
2.1.2.3 试验试剂 |
2.1.3 玉米田后茬作物化学除草技术 |
2.1.3.1 试验作物及器械 |
2.1.3.2 供试药剂 |
2.1.3.3 试验地基本情况 |
2.1.3.4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
2.1.3.5 试验靶标 |
2.2 试验方法 |
2.2.1 吉林省玉米种植区莠去津的残留量检测 |
2.2.1.1 样品采集 |
2.2.1.1.1 采样时间 |
2.2.1.1.2 采样地点 |
2.2.1.1.3 采样方法 |
2.2.1.1.4 样品保存 |
2.2.1.2 土壤样品制备 |
2.2.1.3 气相色谱条件 |
2.2.1.4 添加回收实验 |
2.2.2 土壤中莠去津不同含量对后茬作物的残留药害影响 |
2.2.2.1 盆栽试验 |
2.2.2.2 莠去津与土壤混匀方法 |
2.2.3 玉米田后茬作物化学除草技术 |
2.2.3.1 药液配制 |
2.2.3.2 施药时期和方法 |
2.2.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
2.2.3.4 施药容量 |
2.2.3.5 试验设计和安排 |
2.2.3.6 调查时间 |
2.2.3.7 调查方法 |
2.2.3.8 药效计算方法 |
2.2.3.9 对作物的影响调查方法及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吉林省玉米种植区莠去津的残留量检测 |
3.1.1 建立了本实验室土壤莠去津残留检测方法 |
3.1.2 主要玉米产区莠去津土壤残留检测情况 |
3.1.2.1 不同地区莠去津土壤残留检测情况 |
3.1.2.2 不同季节莠去津土壤残留检测情况 |
3.2 土壤中莠去津残留对后茬作物的药害 |
3.2.1 花生 |
3.2.2 小麦 |
3.2.3 黄瓜 |
3.2.4 大豆 |
3.2.5 高粱 |
3.3 玉米田后茬作物化学除草技术 |
3.3.1 后茬作物除草剂筛选统计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调查明确了吉林省主要玉米产区土壤中莠去津的残留情况 |
4.1.2 评价了土壤残留莠去津对玉米田主要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
4.1.3 筛选出适用于玉米田主要后茬作物的除草剂品种 |
4.2 讨论 |
4.2.1 吉林省玉米种植区莠去津的残留量检测 |
4.2.2 土壤中莠去津不同含量对后茬作物的残留药害影响 |
4.2.3 玉米田后茬作物化学除草技术 |
4.3 创新之处 |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
5.1 存在问题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除草剂对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田间防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豌豆概述 |
1.2 豌豆田杂草 |
1.3 除草剂及其在豌豆田的应用 |
1.3.1 除草剂概述 |
1.3.2 豌豆田除草剂应用现状 |
1.3.3 豌豆田除草剂应用前景 |
1.4 豌豆田除草剂的问题与分析 |
1.4.1 产生药害,污染环境 |
1.4.2 药害症状及产生原因 |
1.4.3 控制药害措施 |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7 研究创新点 |
1.8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种类除草剂对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田间防效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点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试验设计 |
2.2 调查项目 |
2.2.1 杂草种类调查 |
2.2.2 杂草防效调查 |
2.2.3 豌豆株高及叶片SPAD值测定 |
2.2.4 干物质积累及转运 |
2.2.5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2.2.6 经济效益 |
2.3 数据处理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豌豆田杂草种类调查 |
2.4.2 除草剂防除豌豆田杂草的效果 |
2.4.3 除草剂对豌豆株高及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
2.4.4 除草剂对豌豆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 |
2.4.5 除草剂对豌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2.4.6 经济效益评比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剂量除草剂对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田间防效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设计 |
3.2 调查项目 |
3.2.1 杂草种类调查 |
3.2.2 杂草防效调查 |
3.2.3 豌豆株高及叶片SPAD值测定 |
3.2.4 干物质积累 |
3.2.5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3.2.6 经济效益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豌豆田杂草种类调查 |
3.4.2 除草剂防除豌豆田杂草的效果 |
3.4.3 除草剂对豌豆株高及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
3.4.4 除草剂对豌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4.5 除草剂对豌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3.4.6 经济效益评比 |
3.5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豌豆田杂草种类及不同除草剂处理的防除效果 |
4.1.2 不同除草剂处理的安全性评价 |
4.1.3 不同除草剂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评价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影响苗后除草剂药效的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除草剂的杂草防效、残留特性及对葵花生长的影响[D]. 卢增增.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除草剂复配安全剂对糜子根系活性氧代谢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D]. 冯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荞麦田除草剂浓度筛选及其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杨黎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红花苗后除草剂筛选及安全性评价[J]. 吴仁海,职倩倩,魏子云,梁慧珍,薛飞,苏旺苍,徐洪乐,鲁传涛. 植物保护, 2020(05)
- [5]烟·硝·莠去津-精异丙甲草胺组合防除春玉米杂草效果与安全性[J]. 龙水亮,吴晓峰,雷干农,孔玄庆,金晨钟,李成业,欧晓明,唐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20(14)
- [6]化学除草剂使用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J]. 张志华. 农业工程技术, 2020(08)
- [7]11种除草剂对秋播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效研究[J]. 黄启鹏,张亚婷,宫香伟,夏美娟,任慧莉,李忠豪,冯佰利,王鹏科,高金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7)
- [8]玉米田化学除草减量技术探究[D]. 张薇.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9]吉林省主要玉米种植区莠去津的土壤残留情况及其对后茬作物的影响[D]. 王曌. 广西大学, 2019(01)
- [10]除草剂对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田间防效评价[D]. 黄启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