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用数据库查询打印屏幕和密码程序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来守翔[1](2021)在《基于TF-IDF算法的医保缴费异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几年我国不断强调深化医保改革,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起涵盖十三亿人口的医疗保障系统,涉及海量的医保数据。加上线上支付的兴起,医保在线缴费记录数据不断攀升,使得医保缴费对账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也就对医保缴费对账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对账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账的结果也常常不尽人意。异常账单的处理作为医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差错事故、资金堵塞和经济案件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在防范缴费操作风险和维护医保的金融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医保内外欺诈案件频发的今天,实行集中的、独立的异账处理平台对降低风险以及加强企业内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目标是设计实现一个性能稳定、效率较高的医保缴费异账系统,在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资产的安全性。本文对目前市面上的相同类型软件产品和技术进行全面调研,并进行了各方面优劣分析。最后设计实现了在可靠性、性能、可扩展性、安全性、适用性等方面拥有较高水平的医保缴费异账系统。本系统是采用基于B/S架构开发的单页应用,以Angular6为前端框架,Oracle为核心数据库,Node.js为后端开发环境,运用Type Script、等开发技术进行系统开发。通过与一部分医保异账处理人员的咨询交流确定了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账号管理、异常对账明细、保费缴纳对账、缴费日统计、异账工作统计和工作日报六个基本模块。为医保异账处理人员提供完整的查询、异账处理、数据统计及业务操作辅助功能。在异常账单处理过程中,为方便医护人员依据异常账单的紧急程度来对异常账单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F-IDF的异账场景化应用改进的打分算法。对异常账单打分功能的设计目的是为医保工作人员提供更快更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更直接地找到更紧急的目标数据群,以进一步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本文研究了层次分析法、基于h LDA模型的数据打分算法、基于TF-IDF的异账场景化应用改进的打分算法在本系统中的应用,并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的TF-IDF算法对医保缴费异账数据的打分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算法。并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优秀,并获得了良好的实践反馈。医保缴费异账系统的开发与投入使用,保证了账单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简化了目前对账业务过程和对账人员的分工,提高了医保的对账效率、对账管控水平、数据安全水平,降低了内部统计、工作量分析以及其他额外工作。
冯思敏[2](2021)在《自主研发服务型机器人的通用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型机器人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专门生产非标定制机器人的公司和产学研结合的科研机构也越来越多。这些公司和机构往往无法依靠量产所设计的服务型机器人来盈利,科研经费有限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导致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质量成为了急需解决的严峻问题。针对服务型机器人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控制系统软件专用性强、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设计研发了一款适用于自主研发服务型机器人的通用控制系统。通过分析智能机器人科研基地正在开发的火箭型自主导览互动机器人和企鹅型养老看护服务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将它们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共性和特性进行归类,提出了开发一款针对智能机器人科研基地自主研发的服务型机器人的通用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设计基于Windows系统,采用跨平台的C++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开发框架Qt,SQLite数据库,用RS-485总线连接主系统与子系统,Mod Bus-RTU协议进行通讯。然后,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以数据库为中心,各模块功能相互独立,接口相互联系的架构进行开发,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依次完成了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最后,在火箭型自主导览交互机器人上进行实际测试实验,针对机器人的循迹导览,动作变形和交互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机器人可完成导览讲解全过程,所设计的服务型机器人通用控制系统符合设计要求。通过自主研发的服务型机器人通用控制系统的使用,解决了智能机器人科研基地的每研发设计一款服务型机器人就要专门设计一套控制系统相匹配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控制系统软件重用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控制系统软件的研发、升级成本的目的。
孙延政[3](2020)在《某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制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文件,是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规划。在国家的号召和实际的应用需要求下,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趋势发展迅猛,涌现了一批自动化工厂、数字工厂、互联工厂和智能工厂。某制动系统公司已自研和引进信息化技术多年,已完成第一代制造执行系统,属于数字工厂的范围,由于研发时间早,研发时的技术人员水平与现在相比较底,用现在的眼光看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改进升级。本论文描述的是某制动系统公司的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的方法、技术和过程。所描述的系统包括如下主要功能模块:基础数据管理、计划管理、制造执行管理、设备管理、线边库管理、工装模具管理、打印伺服管理、自动任务管理、报表管理等模块。本系统采用的开发平台是微软的.Net Framework Core2.0,数据库平台采用了微软的SQL Server 2014。开发语言采用了 C#语言和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语言,其中C#语言主要负责生产线现场的生产流程控制、PLC设备的通讯和业务逻辑层的Webservice,VBA主要负责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报表展示。架构设计上使用分层的软件设计,分为了数据层、数据管理层、应用逻辑层、表现层(也称前端界面层)。在前端界面层的设备选择上,选择使用了三种终端设备,一是普通台式机用于基础数据管理,二是工业平板用于车间的报工、检验等操作,三是手持设备,用于车间的流动报工和出入库和管理。本系统重点解决了某制动系统公司多年来积累下的软件系统问题,改善了生产车间的制造管理过程,在计划管理、进度分析、制造管理等方面效果显着,从制造系统的管理角度分析,节约了 30%的管理人员,班组长由原来的90个减到了当前的60个,有效节约了管理成本,现场的物料堆积情况,也大大改善了。
刘阳[4](2020)在《车载实验室仪器设备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野外现场快速分析逐渐成为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地质调查任务中的重要需求,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快速、准确的科学数据,为管理者的最终决策意见提供依据。近年来,野外现场快速分析已经逐步应用到地质灾害监测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研究、资源能源调查研究等领域。随着地质调查和资源环境评价的进一步深入,对野外现场分析的测试指标和工作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野外现场测试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页岩气资源勘查评价工作中,由于技术参数和测试范围不断扩展,应用于车载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给现场测试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随着现代人工智能的极速发展,使电子科学技术与分析测试技术的相互交叉融合,为野外现场测试仪器设备集成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为了助力能源资源调查,提高整体车载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课题《低成本快捷页岩气勘查评价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的支持下,研究开发了一套专门用于车载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页岩气地化实验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自动化、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首先对该系统的研发背景和国内外技术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然后对实验室的整体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明确了系统开发所需的技术要素和整体功能;其次对系统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详细描述了系统关键模块在实现中的任务要求,确定了系统的整体结构,理清了系统整体实现的实施过程;再后,对系统部分模块进行了功能实现,用部分模块实施效果进行展示,用例表方式进行部分模块功能的测试评价;最后对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对野外车载实验室的现场测试服务进行了展望。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满足了车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实现了车载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的集成管理、测试数据的有效处理、使整体实验室内管理工作变得简单方便,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韩思雨[5](2020)在《组件化可配置B2B2C平台供应商前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商业服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B2B2C逐渐成为主流电子商务模式。B2B2C模式是包括运营方、供应方、渠道方、客户四种角色的生产经营模式。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供应方,但传统的供应商前端系统商务平台不能满足面向服务的应用系统要求。一方面,供应商前端系统需求不断增加,流程不断改变,而且需要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但传统的系统不具有扩展性和通用性。另一方面,供应商前端系统中存在代码冗余,重复性工作多,缺乏差异性定制能力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提出开发一套随需而变、灵活定制的配置化B2B2C平台供应商前端生成系统。本论文将从通用基础组件、系统配置组件、业务功能组件三个方面的设计与实现进行阐述。其中通用组件主要设计与实现了网络请求、页面布局、路由映射等基础功能,从而减少代码冗余,提高开发效率;配置组件主要设计与实现了 UI组件配置、脚本配置、菜单配置等核心功能,因此可以降低二次开发频率,为系统需求即时变更奠定基础;在前两方面的保障下,业务组件主要设计与实现了 B2B2C平台供应商前端系统灵活的业务逻辑。本论文采用基于MVVM的Vue.js组件化对不同组件进行封装,同时利用了 Vue.js的数据绑定、虚拟DOM和Vuex状态管理技术进行页面配置以及配置后的渲染。本论文对系统配置过程以及生成的供应商前端系统进行全面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可配置供应商前端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论文提出的方法和开发的系统,对组件化可配置供应商前端系统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李妍静[7](2020)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光缆表远程培训考核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发展,在科研与生产中越来越多精密、智能的专用仪器设备被投入使用。其中,一些贵重仪器如ANT-20光缆表不便移动,且价格昂贵,驻地分散,如何对此类仪表进行学习和培训成为一大难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一种新的培训方法——虚拟培训得到了快速发展。将基于虚拟仪器的培训和考核以及对真实仪表的远程控制相结合,构建一个高效且面向对象广的培训考核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培训受时间,空间以及实验设备等因素影响的问题,实现快捷、经济和高效的培训。本文通过对ANT-20网络分析仪进行分析设计并开发一套基于C/S模式的培训考核平台,使用者可通过在软件上的学习和培训考核,掌握使用ANT-20等仪表的方法,且实现了异地远程操作。本文综合了国内外虚拟培训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并进行需求分析,将整个系统分为登录管理模块,培训考核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其中登录管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钥匙,用户登录进入系统后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考核操作,管理员进入系统后可以对用户信息以及仪器信息进行编辑;培训考核模块模拟了ANT-20仪表的光帧结构的搭建测量功能以及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误码仪的功能,初学者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培训和考核;远程控制模块通过TCP/IP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NI的GPIB板卡将服务器和ANT-20相连接,使得服务器端可通过VISA控制ANT-20。该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特别在培训者操作水平差异较大而且专业知识不强的状况下优点尤为显着。经测试和验证,该系统运行稳定且模块化的处理使得系统的可扩展性强并有一定得应用价值。
倪婕(Jenny Ni)[8](2020)在《基于移动医疗的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系统研发》文中认为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首因。心血管疾病的监测及诊断大都在医院,但由于该类疾病具有突发性特点,存在抢救不及时导致患者猝死的情况发生。若能对患者实现心电信号的远程动态监测,对心血管疾病的早预防、早治疗、减少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尤其对偏远地区患者意义巨大。随着移动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医疗的概念受到广泛关注,移动医疗使疾病动态监测、远程诊断成为现实,而移动医疗的关键技术已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的需求,研究了基于可穿戴心电采集终端的手机监测端APP的设计方法及相关云处理技术,并对心电信号进行分析,将自适应R波检测算法嵌入系统中,最终开发完成一套基于移动医疗的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系统。1.针对系统采集端-移动端-服务端的数据传输特点,设计了系统传输协议及接口协议,即可穿戴心电采集端与移动端间数据的无线传输协议,移动端与云服务端数据交互接口协议。2.采用模块化思想搭建系统移动端功能架构,包括患者端、医护端两部分。患者端通过绑定患者佩戴的心电信号采集设备,实时获取患者的心电数据,进行用户测量;心电数据可通过xUtils框架向云服务端上传,也可实现数据本地存储;利用Gson解析云服务端响应的数据并显示患者档案信息,显示测量记录。医护端通过xUtils框架和Volley框架根据云服务端接口协议向云服务端上传参数进行网络异步请求和图片加载;利用Gson将获取到的云服务端数据进行解析并显示;医护端通过登录验证实现医护认证,通过各种协议实现患者认证、用户管理、区域查询、用户查询等;通过筛选时间和异常记录及时显示患者的预警信息和已处理时间,实现预警信息功能。3.采用模型-视图-逻辑的架构设计云服务端,实现患者与医护移动端数据交互。移动端通过url地址向服务端传参请求数据,JDBC作为连接服务端与数据库的桥梁,将用户传参的请求与持久层表或者对象进行对应匹配并通过数据访问层从数据库中进行读取和保存操作,将响应结果通过JSON格式返回给移动端进行显示。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移动端与云服务端间的数据传输采用结合动态令牌和DES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加解密操作。4.根据用户需求,系统植入了自适应R波检测算法,为实现实时心电监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差分阈值和双重阈值设定中位数进行选择排序的RR间期计算方法,实现快速心电信号R波检测,算法计算量小、实时性高,适用于移动医疗终端。本文算法准确度在静态情况下为99.75%,自适应耗时5.8s,在动态情况下达到93.22%,自适应耗时7.3s,静态条件下心率误差±2次/分。本系统进行了不同版本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适配不同屏幕分辨率、不同品牌的主流手机,均未出现功能异常,数据传输稳定,代码可靠安全。在实际操作中,移动终端保持每帧低于16ms标准线,未出现卡顿现象和过度绘制现象。
陈超[9](2020)在《可定制型自动称重及远程监测系统》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商品流动速度不断加快,许多企业每天都有大量商品需要物流运输。这些货品的称重、销售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快速、准确、有序并低成本地进行称重和销售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对载货汽车进行称重,效率低且容易出错误;有些企业采用了简单的称重软件,虽提升了效率,但是此类称重系统并不能柔性地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为解决上述两类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可定制型全自动称重及远程监测系统。本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可实现工厂内载货车辆的全自动无人值守自动称重和销售管理;并设计了可柔性化定制功能,可根据不同称重环境快速定制出适合的称重流程,能解决各种在称重环节中出现的复杂问题,鲁棒性较高。本系统还包含了远程监测系统,用户不用身临作业现场,即可完成对称重过程的远程监测。本系统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可定制型自动称重子系统的设计。本系统集成大量自动化设备于一体,利用RFID射频技术、车牌识别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硬件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将底层硬件设备数据汇总到上位机统一处理,通过控制红绿灯、道闸、LED大屏等设备实现车辆的自动称重,并将称重数据保存于本地服务器。在实现自动称重的基础上,系统提供了柔性定制功能,通过用户在软件中简单设置,即可定制出一套适合的称重系统。除此之外,该系统还提供了记录查询更改、数据维护、实时监控、销售管理、权限管理、报表统计等功能。该系统能适应多种企业称重场景,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物流运输效率,节省人力资源,可实现工厂内多计量点联网称重,并行处理、统筹安排。(2)远程监测子系统的设计。本系统包含了远程监测网站和远程监测APP。通过前端、后端以及Android客户端的整合开发,采用网站开发技术、异步通讯技术、云服务技术,实现称重数据的远程监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对生产运营情况的随时掌握。(3)数据库的设计。通过对比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类型,并分析称重过程所有数据实体,以及各实体的属性和关系,根据常用的数据库设计范式,设计出效率高、冗余少的数据库结构。本系统经过实验室调试以及现场调试阶段可以保证长期可靠稳定运行,目前已在郑州某钢管厂、沈阳某造纸厂、周口某垃圾场等多家企业投入使用。
刘奕[10](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二、通用数据库查询打印屏幕和密码程序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用数据库查询打印屏幕和密码程序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TF-IDF算法的医保缴费异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本文课题的提出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技术栈选用规则 |
2.2 客户端技术框架 |
2.2.1 传统应用和单页应用 |
2.2.2 单页应用框架 |
2.3 服务端开发语言分析 |
2.4 存储技术应用 |
2.4.1 Oracle简介 |
2.4.2 Session原理简介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 |
3.1.1 总体需求分析 |
3.1.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 打分算法应用需求及打分影响因素分析 |
3.3 数据打分算法分析 |
3.3.1 层次分析法 |
3.3.2 节点地位与词频分值结合的打分算法 |
3.3.3 TF-IDF算法 |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总体架构设计 |
4.1.1 系统结构设计 |
4.1.2 异账处理流程设计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3 系统安全设计 |
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 |
5.1 系统设计原则 |
5.2 系统客户端设计 |
5.3 系统功能设计 |
5.3.1 登录和修改密码 |
5.3.2 对账异常明细 |
5.3.3 缴费日统计 |
5.3.4 保费缴纳对账 |
5.3.5 异账工作统计 |
5.3.6 记录日报 |
5.4 打分算法应用 |
5.4.1 层次分析法 |
5.4.2 节点地位与词频分值结合的打分算法 |
5.4.3 基于TF-IDF的异账打分算法 |
5.5 数据库详细设计 |
5.5.1 数据库表单设计 |
5.5.2 数据库存储过程设计 |
第6章 系统的实现及测试 |
6.1 系统实现 |
6.1.1 客户端实现 |
6.1.2 登录和密码修改实现 |
6.1.3 保费缴纳对账实现 |
6.1.4 缴费日统计实现 |
6.1.5 异账工作统计实现 |
6.1.6 记录日报实现 |
6.2 打分算法实验结果分析 |
6.3 系统测试 |
6.3.1 测试方法 |
6.3.2 界面及功能测试 |
6.3.3 压力测试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课题研究总结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自主研发服务型机器人的通用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课题研究背景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组织结构 |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通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通用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
2.1.1 自主研发服务型机器人分析 |
2.1.2 通用控制系统基本功能 |
2.2 通用控制系统技术参数方案 |
2.2.1 自主研发服务型机器人技术参数 |
2.2.2 通用控制系统技术参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服务型机器人系统分析 |
3.1 服务型机器人硬件结构分析 |
3.1.1 服务型机器人控制器的选择 |
3.1.2 电机的选择 |
3.1.3 传感器选择 |
3.1.4 总线设计 |
3.1.5 电源设计 |
3.2 服务型机器人软件系统分析 |
3.2.1 总体控制系统软件分析 |
3.2.2 通讯协议分析设计 |
3.2.3 现场调度情景控制和智能家居设计 |
3.2.4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
3.2.5 智能导航功能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通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 |
4.1 系统的组成分析设计 |
4.1.1 上位机控制模块 |
4.1.2 数据库模块 |
4.1.3 网络通信模块 |
4.2 系统功能及界面设计 |
4.2.1 辅助功能界面 |
4.2.2 设计功能界面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平台搭建与测试 |
5.1 实验环境搭建 |
5.2 机器人测试 |
5.3 系统运行 |
5.3.1 异常处理 |
5.3.2 测试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某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制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 |
1.2 国内外的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本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5 章节安排 |
第2章 制造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需求概述 |
2.2 系统目标 |
2.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1 整体功能性分析 |
2.3.2 基础数据管理 |
2.3.3 计划管理 |
2.3.4 制造执行管理 |
2.3.5 线边库的管理 |
2.3.6 工装模具管理 |
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4.1 可用性 |
2.4.2 可靠性 |
2.4.3 可支持性 |
2.4.4 约束 |
2.4.5 接口 |
第3章 制造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 |
3.1 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3.2 系统逻辑架构的设计 |
3.3 功能架构设计 |
3.4 系统网络架构的设计 |
3.5 编码原则设计 |
第4章 制造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系统的包图设计 |
4.2 业务模块设计 |
4.2.1 基础数据管理层的设计 |
4.2.2 商业罗辑层的设计 |
第5章 制造管理系统实现 |
5.1 数据管理层的实现 |
5.2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 计划管理模块的实现 |
5.4 制造执行管理模块的实现 |
5.5 报表管理模块的实现 |
5.6 工装模具管理模块的实现 |
5.7 设备管理模块的实现 |
5.8 线边库管理模块的实现 |
5.9 自动化任务模块的实现 |
5.10 打印伺服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6章 制造管理系统的测试 |
6.1 测试环境的搭建和准备 |
6.2 测试方案 |
6.3 测试人员的测试过程 |
6.3.1 功能测试 |
6.3.2 性能测试 |
6.4 测试分析 |
6.5 测试总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车载实验室仪器设备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仪器仪表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1.2.2 现场测试平台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1.2.3 仪器集成控制标准 |
1.2.4 仪器设备系统集成方法 |
1.3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本文的组织架构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1.1 经济可行性 |
2.1.2 技术可行性 |
2.1.3 用户可行性 |
2.2 功能性系统需求分析 |
2.2.1 前期调研 |
2.2.2 用户权限设计要求 |
2.3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2.4 系统模块需求分析 |
2.4.1 仪器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2.4.2 数据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2.4.3 流程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2.4.4 报告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2.4.5 系统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2.5 非功能性需求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设计概述 |
3.1.1 系统设计内容 |
3.1.2 系统设计的原则 |
3.1.3 系统技术结构选择 |
3.2 系统功能设计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3.3.2 数据库命名约定 |
3.3.3 重要数据表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的选择 |
4.1 系统开发方法选择 |
4.1.1 敏捷化开发方法 |
4.2 系统开发工具选择 |
4.2.1 Visual Studio |
4.2.2 SQLite |
4.2.3 Entity Framework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仪器集成与数据汇聚实现 |
5.1.1 基于串口的仪器集成 |
5.1.2 基于网口的仪器集成 |
5.1.3 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汇聚 |
5.2 管理系统实现 |
5.2.1 管理系统中登陆界面的实现 |
5.2.2 管理系统中首页的实现 |
5.2.3 管理系统中系统管理的添加实现 |
5.2.4 管理系统中仪器管理的设备注册实现 |
5.2.5 管理系统中第三方软件调用的实现 |
5.2.6 管理系统中数据管理-数据修改的实现 |
5.3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系统安全的实现技术 |
6.1 操作系统级别安全控制 |
6.2 SQLite安全控制策略 |
6.2.1 SQLCipher |
6.2.2 SQLite Encryption Extension |
6.3 用户身份认证 |
6.4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
6.4.1 数据库备份 |
6.4.2 数据修复(检测-读取-写入-替换) |
6.4.3 预防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测试与分析 |
7.1 仪器管理模块的测试 |
7.2 数据管理模块的测试 |
7.3 系统管理模块的测试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成果和论文 |
(5)组件化可配置B2B2C平台供应商前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前端开发语言 |
2.1.1 HTML5技术 |
2.1.2 CSS3技术 |
2.1.3 ES6技术 |
2.2 MVC与MVVM开发模式 |
2.2.1 MVC开发模式 |
2.2.2 MVVM开发模式 |
2.3 Vuejs框架实现原理 |
2.3.1 虚拟DOM |
2.3.2 Diff算法 |
2.3.3 数据双向绑定 |
2.3.4 Vuex状态管理 |
2.4 Webpack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 |
3.1 配置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
3.1.1 UI组件配置需求分析 |
3.1.2 脚本配置需求分析 |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产品管理模板 |
3.2.2 订单管理模板 |
3.2.3 库存管理模板 |
3.2.4 营销统计模板 |
3.2.5 业务模块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安全性需求 |
3.3.2 兼容性需求 |
3.4 系统概要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项目通用组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1 页面布局组件 |
4.1.2 网络请求组件 |
4.1.3 路由映射组件 |
4.2 配置组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2.1 页面配置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
4.2.2 菜单配置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 业务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1 产品管理模板 |
4.3.2 订单管理模板 |
4.3.3 营销统计模板 |
4.3.4 库存管理模板 |
4.4 非功能性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4.1 安全性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4.2 兼容性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目标 |
5.3 系统功能性测试 |
5.3.1 通用组件测试 |
5.3.2 产品管理模板测试 |
5.3.3 订单管理模板测试 |
5.3.4 营销统计配置测试 |
5.3.5 库存管理模板测试 |
5.3.6 产品管理测试 |
5.3.7 订单管理测试 |
5.4 系统非功能性测试 |
5.4.1 安全性测试 |
5.4.2 兼容性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光缆表远程培训考核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虚拟仪器技术及仿真培训的研究现状 |
1.3.2 远程测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系统分析与方案设计 |
2.1 系统设计目标 |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3 系统体系结构 |
2.3.1 C/S结构 |
2.3.2 B/S结构 |
2.4 系统开发环境及技术 |
2.4.1 硬件环境及选型 |
2.4.2 软件环境及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登录管理功能实现 |
3.1 系统的安装部署 |
3.1.1 C/S结构的初步实现 |
3.1.2 系统硬件连接 |
3.2 登录管理功能的实现 |
3.2.1 利用DSN连接数据库 |
3.2.2 登录功能的实现 |
3.2.3 管理功能的实现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培训考核功能的实现 |
4.1 基于状态机的光缆表功能实现 |
4.2 光缆表测试原理 |
4.3 虚拟仪表界面 |
4.4 培训考核系统的实现 |
4.5 封装到客户端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ANT-20仪器远程控制实现 |
5.1 ANT-20远程控制分析 |
5.1.1 ANT-20仪器对远程控制的支持情况 |
5.1.2 ANT-20 仪器SCPI指令集 |
5.2 ANT-20远程控制实现 |
5.2.1 基于Lab VIEW的 TCP/IP多机通信实现 |
5.2.2 基于VISA的 ANT-20 仪器程控实现 |
5.2.3 基于TCP/IP的远程控制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移动医疗的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移动医疗技术应用现状 |
1.2.2 国内外心电检测算法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特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系统框架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系统组成分析 |
2.1.2 系统角色分析 |
2.1.3 系统功能分析 |
2.2 系统设计方案 |
2.2.1 系统框架设计 |
2.2.2 软件架构设计 |
2.2.3 系统开发环境 |
2.3 系统技术分析 |
2.3.1 BLE通信技术 |
2.3.2 自定义控件 |
2.3.3 “轮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3.1 数据传输协议设计 |
3.1.1 无线传输协议设计 |
3.1.2 数据交互接口设计 |
3.2 患者移动端软件设计 |
3.2.1 用户测量模块 |
3.2.2 数据存储模块 |
3.2.3 测量记录模块 |
3.3 医护移动端软件设计 |
3.3.1 人员认证模块 |
3.3.2 用户管理模块 |
3.3.3 用户查询模块 |
3.3.4 预警信息模块 |
3.4 系统通信设计 |
3.4.1 云服务端设计 |
3.4.2 数据加密设计 |
3.4.3 系统联调显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远程动态心电信号处理与分析算法 |
4.1 心电信号基础 |
4.1.1 心电图原理 |
4.1.2 心电信号特点 |
4.1.3 心电信号噪声来源 |
4.2 心电信号处理方案 |
4.2.1 心电信号预处理 |
4.2.2 自适应R波识别 |
4.2.3 心率值计算 |
4.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1 自适应R波识别测试 |
4.3.2 心率结果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软件测试与性能优化 |
5.1 软件测试 |
5.1.1 屏幕适配 |
5.1.2 功能测试 |
5.1.3 安全测试 |
5.2 性能优化 |
5.2.1 内存优化 |
5.2.2 绘制优化 |
5.2.3 布局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汇总和参与科研情况 |
缩略语对照表 |
致谢 |
(9)可定制型自动称重及远程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自动称重研究现状 |
1.3.2 远程数据监测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2 系统总体设计 |
2.1 业务需求分析 |
2.1.1 自动称重 |
2.1.2 称重应用可定制 |
2.1.3 销售结算 |
2.1.4 报表统计 |
2.1.5 权限设计 |
2.1.6 操作日志 |
2.1.7 硬件通讯设置 |
2.1.8 远程监测 |
2.2 系统总体设计 |
2.2.1 硬件总体设计 |
2.2.2 软件总体设计 |
2.3 本章总结 |
3 现场硬件设备集成设计 |
3.1 车牌识别摄像头 |
3.1.1 海康牌识摄像头 |
3.1.2 文通牌识摄像头 |
3.2 无线射频读卡器 |
3.2.1 IC卡读写器 |
3.2.2 中距离读卡器 |
3.2.3 远距离读卡器 |
3.2.4 蓝牙读卡器 |
3.3 电子汽车衡器与仪表 |
3.3.1 耀华仪表 |
3.3.2 柯力仪表 |
3.4 控制板卡 |
3.5 LED大屏 |
3.6 监控摄像头 |
3.7 本章总结 |
4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1 自动称重模块 |
4.1.1 牌识认证 |
4.1.2 刷卡认证 |
4.1.3 先刷卡后牌识认证 |
4.1.4 先牌识后刷卡认证 |
4.1.5 自动称重流程 |
4.1.6 手动称重流程 |
4.2 记录查询更改模块 |
4.3 基础数据维护模块 |
4.4 各类报表管理模块 |
4.5 车辆信息维护模块 |
4.6 系统数据维护模块 |
4.7 用户密码维护模块 |
4.8 操作日志维护模块 |
4.9 系统通讯设置模块 |
4.9.1 数据库设置 |
4.9.2 仪表设置 |
4.9.3 读卡器设置 |
4.9.4 控制柜设置 |
4.9.5 LED大屏设置 |
4.9.6 监控设置 |
4.9.7 车牌识别设置 |
4.9.8 标准设置 |
4.9.9 多功能设置 |
4.10 本地数据库设计 |
4.10.1 本地数据库分类与选型 |
4.10.2 本地数据库E-R模型设计 |
4.10.3 本地数据库表设计 |
4.10.4 本地数据的操作与发布 |
4.11 本章总结 |
5 远程监测网站设计 |
5.1 开发语言及工具介绍 |
5.2 前端程序设计 |
5.2.1 登录程序 |
5.2.2 数据显示程序 |
5.3 后端程序设计 |
5.4 云数据库设计 |
5.5 本章总结 |
6 远程监测APP设计 |
6.1 开发语言及工具介绍 |
6.2 客户端程序设计 |
6.2.1 登录界面 |
6.2.2 主界面 |
6.2.3 报表显示界面 |
6.2.4 按条件汇总界面 |
6.2.5 自定义查询界面 |
6.3 本章总结 |
7 系统调试 |
7.1 实验室系统调试 |
7.2 现场系统调试 |
7.3 本章总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四、通用数据库查询打印屏幕和密码程序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TF-IDF算法的医保缴费异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来守翔. 吉林大学, 2021(01)
- [2]自主研发服务型机器人的通用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 冯思敏.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3]某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制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孙延政. 山东大学, 2020(04)
- [4]车载实验室仪器设备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阳.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0(12)
- [5]组件化可配置B2B2C平台供应商前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韩思雨.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光缆表远程培训考核系统的研究[D]. 李妍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8]基于移动医疗的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系统研发[D]. 倪婕(Jenny Ni). 苏州大学, 2020(02)
- [9]可定制型自动称重及远程监测系统[D]. 陈超. 郑州大学, 2020(02)
-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