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州蜜柑高接换种的误区(论文文献综述)
林羽[1](2011)在《温州瓯柑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考》文中指出本文从温州瓯柑的发展历史出发,回顾了瓯柑在温州发展历程,分析了瓯柑在温州柑橘产业中的地位变化,以及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对瓯柑接受程度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对温州瓯柑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和判断,指出温州瓯柑具有优良的品种特性,广阔的市场前景,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等产业优势;同时对瓯柑的起源,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科学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了概述。基于温州瓯柑产业化现状,认为温州瓯柑产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结合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剖析了温州瓯柑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标准化生产水平仍不高,栽培管理水平不平衡;基础设备不完善;产业化程度有待提升;区域发展不平衡,重视程度不同;品牌效应亟待建设和加强,销售渠道有待于完善等。针对温州瓯柑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与方向。发展思路主要包括科学规划,建设良种基地;主攻质量,推广标准化技术;扩大宣传,创立市场知名品牌;培育龙头,提升产业化水平;拓展市场,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加大投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强化苗木体系的监管力度,实现苗木管理规范化;利用资源,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等发展思考;重视科学研究的支撑作用等。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建设良种株系选育和相应栽培技术研究;瓯柑药疗保健功效的研究;瓯柑饮料开发技术研究;青瓯柑的深入研究;瓯柑设施栽培技术深入研究等科学研究策略。同时对瓯柑产业发展也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打响瓯柑名牌;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做强瓯柑产业;加强标准化工作,积极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推行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山地瓯柑;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发展旅游观光产业等对策与建议。
许家辉[2](2010)在《春季果园管理技术要点》文中提出
张秦英[3](2004)在《抗寒梅花品种区域试验及离体培养的研究》文中提出试验涉及抗寒梅花品种的区域试验(包括品种适生地的区划)和抗寒梅花品种离体培养两部分内容。结果如下: (1) 区域试验所试抗寒品种中,‘燕杏’最为突出,‘丰后’、‘淡丰后’、‘送春’、‘美人’梅其次,可以在北京、太原、延安、兰州、沈阳应用,在包头和长春越冬略有受害,要加强管理,进一步试验。‘中山杏’梅可以在北京、太原(延安、兰州)应用。‘密花江’梅略有受害,但在延安、兰州、(太原)应用的潜力很大。‘三轮玉蝶’和‘复瓣跳枝’在北京(栽种初期)稍有受害,两个品种对环境要求较高,北方大气候条件下不适合推广,但不排除在“三北”南部甚至中部(含北京)良好小气候下栽培应用。 (2) 苗木的年龄和生长状况对各品种的表现起重要的作用。限制抗寒梅花品种在北方应用的瓶颈是冬春季节的低温和干旱,但全年的气候条件及其它环境条件也不容忽视。 (3) 根据“适生地分析系统”,以北京(周年)结合武汉(2~5月)为中心点,对“三北”地区抗寒梅花品种的适生区进行了区划,结合区域试验的结果,对“三北”不同地区的适栽品种及可能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以赤峰为中心点,对目前最抗寒品种在中国栽植应用的北界进行了限定。 (4) 通过对15个品种的茎段诱导培养,发现茎段诱导培养的难易同品种的种质组成及其演化规律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花卉品种二元分类法”的结果有相近趋势。 (5) 建立了四个抗寒品种的离体快繁体系。其中‘花蝴蝶’各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诱导及增长阶段:MS+6-BA0.5mg/L+NAA0.05 mg/L:生根培养:1/2MS+NAA0.5 mg/L。樱李梅系,诱导及增长阶段:WPM+BA1 mg/L+NAA0.1 mg/L;生根培养:WPM+NAA0.5 mg/L。 (6) 将‘美人’梅成熟叶片进行离体培养,叶片的再生途径与激素组成关系密切,BA抑制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NAA可使叶片直接生根,2,4-D可以诱发叶片体细胞胚的发生,但只有配合适当浓度的BA才能诱导体细胞胚的发生。‘美人’梅叶片诱导的体细胞胚发生和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WPM+TDZ0.2 mg/L+2,4-D1 mg/L+NAA0.5 mg/L+谷氨酰胺50 mg/L+蔗糖30 g/L。结合组织切片学观测,发现胚性细胞的发生是在愈伤组织的内部,且为单细胞起源的,继续发育形成球形胚、鱼雷形胚、心形胚及子叶胚,而愈伤组织的表面没有发生形态特征的变化。
唐述安[4](2003)在《澧县果树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文中提出澧县是我省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管辖32个乡镇,10个农(林)场,总人口87.8万,其中农业人口74万。土地总面积2085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7300公顷。各类果树面积达7000公顷。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以上。果树生产在澧县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澧县有发展果树的比较优越的气候条件,近年来果树发展迅速,果品市场前景乐观。随着石门柑橘节的成功举办,对与之毗邻的澧县果树,尤其是柑橘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石门县的柑橘生产的巨大成功为澧县提供了示范,同时更为澧县的果树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并为澧县果树(主要是柑橘)的扩大生产提供了充裕的空间。 澧县的果树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大的果树专业种植户、果树场较少;果树种植总体上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开始形成初具规模的专业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较有名气的果树品牌;外来投资和机关投资是其新兴的生产形式。 全县7000公顷果树当中,柑橘类5338公顷,占76.2%;梨类785公顷,占11.2%;桃李类518公顷,占7.4%,其它果树360公顷,占5.2%。柑橘类中,桠柑1764公顷,温州蜜柑2570公顷,脐橙1004公顷。 技术服务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以政府为主体的推广体系,澧县的果树生产由林业局主管,其主要通过免费向农民提供生产技术资料,并由各个林业站进行技术指导;由科研、教学、和推广等单位组成的专业服务渠道,在澧县主要是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园艺研究所、常德农校等科研单位与当地政府或果农合作,建设示范基地,进行果树生产技术的推广;以民间经营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渠道、产后服务体系,果农自发性的进行生产技术的摸索、研究和技术的社会化服务。 澧县果树生产存在的问题:果树专业户生产规模偏小,不能形成龙头产业,发展空间受土地所有权制约;一般果农生产经营极其分散,专业化程度不高;果树生产技术推广受体制、成本、果树行业过高的比较风险等因素的制约;政府的“角色”错位,政府职能的转变跟不上生产形势的要求和时代的变化;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薄弱、果树品牌尚属空白;农资物品质量难以保证,农资市场不规范,价格偏高:品种结构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澧县资源优势。 澧县果树发展对策:加快果树产业化步伐,果树产业化是有效解决澧县果树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衔接这一矛盾的经营体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拥有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拥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完善果树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加快科技服务体系的社会化步伐;转变政府职能,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指挥型和审批型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指导型和服务型转变;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发展绿色果品生产;尽快调整当前果树结构不合理现象,充分利用澧县的资源优势。
隆旺夫[5](2003)在《走出柑桔高接换种的误区》文中研究表明
李继均[6](2003)在《温州蜜柑高接换种的误区》文中认为 柑桔高接换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加快了柑桔生产良种化进程。但笔者在一些园区调查发现,部分农友在采用该项新技术时,由于没有全面准确掌握其技术,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因而不能达到更换良种之目的,甚至失败。为此,特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三个误区提出改进意见。
杨学文,孙浩燕,易瑛,张斌,王凌霞,程强[7](2021)在《宜昌市夷陵区橘园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文中研究说明宜昌市夷陵区是我国优势柑橘区划中的温州蜜柑最适宜种植区、长江上中游优势柑橘带核心区。本文介绍了夷陵区橘园自1954年建园来土壤养分变化及原因,总结了橘园施肥结构、施肥方式、施肥量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了夷陵区柑橘当前施肥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橘园科学施肥配比及调整施肥时期的建议,以期为实现柑橘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参考。
本刊编辑部[8](2011)在《2011年《果农之友》1~12期总目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春荣[9](2010)在《福建省永春县芦柑黄化症的病因研究及防控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福建永春是着名的中国“芦柑之乡”,2007年全县普查柑橘植株黄化率在10%左右,并呈上升趋势。作者结合在永春县农业局工作,对永春县柑橘黄化症大面积发生的原因进行系统调查,查明主要果园柑橘黄龙病发生概况以及其他导致柑橘黄化的病因,以其能针对具体的柑橘黄化症病因,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为永春县芦柑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通过对永春县柑橘黄化症病因的系统调查和研究,发现柑橘黄化症是由多种原因造成。通过对可疑柑橘黄龙病植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检出率在90%以上,表明永春芦柑黄龙病发生普遍且严重,是造成柑橘黄龙病的最重要病因,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形式十分严峻。首次确定柑橘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引起的柑橘慢衰病在永春大面积发生且为害严重。在随机所调查的永春县7个镇12个村的23个柑橘果园中,果园慢衰病发病率为69.6%,株平均发病率为33.4%,其中有的线虫种群数量很大,表明了柑橘半穿刺线虫在永春柑橘产区发生普遍且严重,是造成永春柑橘黄化症的重要病因之一,苗木带线虫是引起柑橘半穿刺线虫扩散的重要原因。由于民众对它知之甚少,且很容易与其他黄化症相混淆,应引起足够重视。柑橘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在永春发生普遍,但主要是在管理相对薄弱的果园,为害十分严重;在本次调查中,由缺素、水涝、旱害、肥害等造成的柑橘黄化症相对而言,比例不高,主要出现在一些管理水平低的果园或自然条件因素较差的果园。由于劳动力的转移,造成果园失管现象普遍,也是造成黄化症越来越普遍的重要原因。在确定永春柑橘黄化症病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永春县柑橘黄化症提出了防控意见。
吴永志[10](2008)在《长三角地区果树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果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对果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果树产业是指以国内水果为生产经营对象的经济实体的总称。果树产业占种植业相当大的比重,对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果树产业发展是指果树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即整个果业经济的进化过程。SWOT分析法是指在选择产业发展战略前,通过对产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据此对备选战略方案做出系统评价,最终选出几种适宜战略的方法。本文根据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从长三角果树业发展的现状出发,以长三角果树业为研究对象。以果业发展和SWOT分析理论为基础,在查阅大量文献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三角果树业发展存在的内在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所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在此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长三角果树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使长三角果树业向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全面分析长三角果树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通过对长三角果树生产面积和产量、品种结构和布局、科技、设施栽培、市场营销、加工、产业发展基础的调查,摸清了长三角果树业发展的现状和背景。2.在此基础上,采用SWOT理论模型,对长三角果树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建立SWOT矩阵,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长三角果树产业发展的可选择策略。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果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已具有较大产业优势和较强市场竞争力。只要依托优势资源,解决自然和人为的问题,发展果树产业一体化是完全可以的。
二、温州蜜柑高接换种的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州蜜柑高接换种的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温州瓯柑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温州瓯柑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
1.1 温州瓯柑栽培历史 |
1.2 温州瓯柑发展历程 |
1.2.1 全面回顾温州柑桔生产的发展历程,了解瓯柑地位的变化 |
1.2.2 分析瓯柑价格的涨落和政策变化,看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对瓯柑接受程度的变化 |
1.3 瓯柑产业规模与现状 |
1.3.1 区域分布 |
1.3.2 发展势头 |
1.3.3 产业优势与前景 |
1.4 瓯柑研究的主要进展 |
1.4.1 瓯柑的起源研究 |
1.4.2 瓯柑生物学特性研究 |
1.4.3 瓯柑栽培技术研究 |
1.4.4 瓯柑营养价值研究 |
1.4.5 瓯柑药用价值研究 |
2 温州瓯柑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
2.1 标准化生产水平仍不高,栽培管理水平不平衡 |
2.2 产业化程度较低,基础设备不完善 |
2.3 瓯柑发展不平衡,重视程度不同 |
2.4 栽培技术粗放,果实品质不高 |
2.5 品牌效应较弱,销售渠道不够完善 |
2.6 认识程度较差,误区理解不深刻 |
2.6.1 要走出瓯柑很好种、很粗放的认识误区 |
2.6.2 要走出瓯柑只能在水稻田上种、不能上山的认识误区 |
2.6.3 要走出无核瓯柑与普通瓯柑一样粗放的认识误区 |
3 瓯柑产业的发展思考与研究方向 |
3.1 瓯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3.1.1 科学规划,建设良种基地 |
3.1.2 主攻质量,推广标准化技术 |
3.1.3 扩大宣传,创立市场知名品牌 |
3.1.4 培育龙头,提升产业化水平 |
3.1.5 拓展市场,加强营销体系建设 |
3.1.6 加大投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
3.1.7 强化苗木体系的监管力度,实现苗木管理规范化 |
3.1.8 利用资源,发展都市休闲农业 |
3.1.9 重视科学研究的支撑作用 |
3.2 瓯柑的科学研究 |
3.2.1 建设瓯柑资源圃,建立瓯柑精品园和示范片 |
3.2.2 瓯柑药疗保健功效的研究 |
3.2.3 瓯柑饮料开发技术研究 |
3.2.4 青瓯柑的深入研究 |
3.2.5 瓯柑设施栽培技术深入研究 |
4 瓯柑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4.1 实施品牌战略,打响瓯柑品牌 |
4.2 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做强瓯柑产业 |
4.3 加强标准化工作,积极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 |
4.4 推行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
4.5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山地瓯柑 |
4.6 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发展旅游观光产业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3)抗寒梅花品种区域试验及离体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梅花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
1.2 区域试验 |
1.3 适应性区划的研究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梅花栽培区域向北扩展的可行性分析 |
2.1 梅在中国分布范围的变化 |
2.2 梅栽培区域向北扩展的分析 |
2.3 小结 |
3 抗寒梅花品种区域试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试验点基本气候条件 |
3.2.2 各个区试点梅花生长情况分析 |
3.2.3 不同区试点的各个品种生长情况分析 |
3.3.3 抗寒梅花品种在不同试点的适应性的比较 |
3.3.4 结论与讨论 |
4 抗寒梅花品种在“三北”地区的适生地区划 |
4.1 抗寒梅花品种在“三北”地区的适生地区划 |
4.1.1 适生地分析中心点的选择 |
4.1.2 以北京为中心的适生地分析 |
4.1.3 以武汉为中心的适生地分析 |
4.1.4 抗寒梅花品种在“三北”地区的适生地区划 |
4.2 以赤峰为中心点抗寒梅花品种北界的确定 |
4.3 适生地分析结果的应用 |
5 抗寒梅花品种茎段培养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品种基因型茎段诱导培养的情况 |
5.2.2 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
5.2.3 生根培养基的选择及炼苗移栽 |
5.3 结论与讨论 |
5.3.1 结论 |
5.3.2 讨论 |
6 抗寒梅花品种成熟叶片的培养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激素对‘美人’梅叶片诱导培养的影响 |
6.2.2 叶片状态对‘美人’梅叶片诱导培养的影响 |
6.2.3 ‘美人’梅叶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 |
6.3 结论与讨论 |
6.3.1 激素对‘美人’梅叶片培养的影响 |
6.3.2 品种间叶片培养的差异 |
6.3.3 叶片再生途径的探讨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1.1 抗寒梅花品种的区域试验及适生地区划 |
7.1.2 抗寒梅花品种离体培养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版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4)澧县果树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澧县发展果树的条件 |
1.1 气候资源优越 |
1.2 近年来果树发展迅速 |
1.3 果品市场前景乐观 |
2 澧县果树生产现状 |
2.1 几种基本的生产形式 |
2.1.1 初具规模的果树生产专业户 |
2.1.2 区域性集中,经营分散的果树经营方式 |
2.1.3 引进果树专业种植户 |
2.1.4 职能单位、科研单位联合开发种植园 |
2.2 品种结构 |
2.3 技术服务体系 |
2.3.1 以政府为主体的推广体系 |
2.3.2 由科研、教学、和推广等单位组成的专业服务渠道 |
2.3.3 以民间经营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渠道 |
2.4 产后服务体系 |
3 澧县果树生产存在的问题 |
3.1 果树专业户生产规模偏小 |
3.2 专业化程度不高 |
3.3 澧县果树生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
3.3.1 体制约束 |
3.3.2 成本约束 |
3.3.3 风险约束 |
3.3.4 素质约束 |
3.3.5 其它因素 |
3.4 政府的“角色”错位 |
3.5 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薄弱 |
3.6 果树品牌尚属空白 |
3.7 农资物品质量难以保证,农资市场不规范,价格偏高 |
3.8 品种结构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澧县资源优势 |
4 澧县果树发展对策 |
4.1 加快果树产业化步伐 |
4.2 实施品牌战略 |
4.3 完善果树生产技术推广体系 |
4.4 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 |
4.5 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 |
4.6 发展绿色果品生产 |
4.7 种植规模、品种结构与合理布局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图1 澧县果树发展规划图 |
图2 湖南农业大学在澧县提供科技服务的示范基地 |
图3 小渡口镇提子种植基地 |
(5)走出柑桔高接换种的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分树龄和树势 |
2 不顾砧穗是否亲和 |
3 树冠去留不当 |
4 高接换种后不加强管理 |
(7)宜昌市夷陵区橘园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橘园土壤养分与施肥变化情况 |
1.1 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原因 |
1.2 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的变化 |
1.3 施肥结构和施肥量的变化 |
2 夷陵区柑橘施肥存在的问题 |
3 夷陵区柑橘施肥建议 |
3.1 注重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
3.2 按柑橘养分吸收规律施肥 |
3.3 进一步科学调整柑橘施肥时期 |
3.4 合理确定施肥量 |
(9)福建省永春县芦柑黄化症的病因研究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柑橘黄化症的研究概况与立题依据 |
1.1 福建省柑橘生产概况 |
1.2 柑桔黄化症的主要病因 |
1.2.1 柑橘黄龙病 |
1.2.2 柑橘病毒病 |
1.2.3 柑橘线虫病 |
1.2.4 生理性病害 |
1.3 柑橘黄化症的防控 |
1.4 本研究的立论依据与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时间与调查地点 |
2.2 调查方法与实验方法 |
2.2.1 柑橘黄龙病 |
2.2.2 柑橘慢衰病 |
2.2.3 其它黄化症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柑橘疑似黄龙病的调查结果 |
3.2 柑橘慢衰病 |
3.2.1 柑橘半穿刺线虫的病原鉴定 |
3.2.2 症状表现 |
3.2.3 柑橘半穿刺线虫的分布与果园发病率 |
3.2.4 县良种场柑橘半穿刺线虫发生状况系统调查 |
3.2.5 柑橘苗木的发病率 |
3.3 柑橘星天牛 |
3.3.1 柑橘天牛种的鉴定及生活史调查 |
3.3.2 柑橘星天牛造成的黄化症 |
3.3.3 永春柑橘星天牛的为害趋势 |
3.3.4 其他柑橘黄化症病因 |
4 讨论 |
4.1 柑橘黄龙病 |
4.1.1 关于柑橘黄龙病的确诊 |
4.1.2 永春柑橘黄龙病发生严重原因分析 |
4.2 柑橘半穿刺线虫引起的慢衰病 |
4.2.1 柑橘慢衰病的发病状况 |
4.2.2 柑橘慢衰病的大面积发病原因分析 |
4.3 柑橘星天牛引起的柑橘黄化症大面积发生原因分析 |
4.3.1 认识误区,误诊为黄龙病失管 |
4.3.2 栽培技术改变及劳动力成本增大等因素 |
4.3.3 防治技术薄弱 |
4.4 其他生理因素造成的黄化 |
4.5 永春县柑橘黄化症防控的建议 |
4.5.1 柑橘黄化症病因最为关键 |
4.5.2 针对不同病因造成柑橘黄化症的综合控制 |
4.5.3 在柑橘生产体制上的改革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长三角地区果树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长三角区域范围及其研究依据 |
1.2.1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念及范围 |
1.2.2 采取广义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的依据 |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案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点及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之处 |
1.5.1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1.5.2 需要继续深化研究之处 |
第二章 果业发展与SWOT基本理论 |
2.1 果业发展理论 |
2.1.1 果树产业发展内涵 |
2.1.2 农业产业化内涵 |
2.1.3 果树产业化内涵 |
2.1.4 国内外果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
2.2 SWOT基本理论 |
2.2.1 分析环境因素 |
2.2.2 采用德尔菲法构造SWOT矩阵 |
2.2.3 制定发展策略 |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果树产业发展背景分析 |
3.1 世界果树业现状 |
3.1.1 世界果树生产现状 |
3.1.2 世界果品加工现状 |
3.2 我国果树业现状 |
3.2.1 我国果树生产现状 |
3.2.2 我国果品加工现状 |
3.3 长三角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 |
3.3.1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概述 |
3.3.2 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
3.4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现状 |
3.4.1 长三角地区果树生产现状 |
3.4.2 长三角地区果品加工现状 |
3.4.3 长三角地区设施果树栽培现状 |
3.5 长三角地区果树产业发展基础 |
3.5.1 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
3.5.2 果品结构调整进入了新的阶段 |
3.5.3 果品营销市场逐步扩大和健全 |
3.5.4 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 |
3.5.5 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已开始起步 |
3.5.6 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
3.5.7 社会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 |
3.5.8 果树科技力量较为强大 |
3.5.9 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 |
3.6 长三角果树业在国内地位及与世界水果业的差距 |
3.6.1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在国内地位 |
3.6.2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
第五章 长三角地区果树产业的SWOT分析 |
5.1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优势分析(S) |
5.1.1 区域优势明显 |
5.1.2 交通运输优势 |
5.1.3 经济基础优势 |
5.1.4 特色优势明显 |
5.1.5 种质相当丰富 |
5.1.6 生产技术优势 |
5.1.7 成本价格优势 |
5.2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劣势分析(W) |
5.2.1 资源短缺,果树用地紧张 |
5.2.2 良种繁育管理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
5.2.3 缺乏保障产业持续发展的研发平台 |
5.2.4 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商品化处理工艺较落后 |
5.2.5 果品贮藏、加工能力较弱 |
5.2.6 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综合服务功能未完全到位 |
5.2.7 缺乏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
5.2.8 果树产业化经营体系不健全 |
5.3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机遇分析(O) |
5.3.1 符合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5.3.2 国内存在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
5.3.3 国际市场空间潜力大 |
5.3.4 "入世"带来的机遇 |
5.3.5 果树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 |
5.3.6 果品加工业潜力巨大 |
5.3.7 休闲果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5.3.8 世博会的助推器效应 |
5.4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威胁分析(T) |
5.4.1 加入"WTO"的威胁 |
5.4.2 面临国内水果强省及地区间竞争 |
5.4.3 面临"西部大开发"产业转移的挑战 |
第六章 长三角地区果树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
6.1 采用德尔菲法建立SWOT矩阵 |
6.2 长三角地区果树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
6.2.1 政府主导扶持战略 |
6.2.2 市场稳定和拓展战略 |
6.2.3 果树产业化发展战略 |
6.2.4 大力发展采后果品加工业战略 |
6.2.5 科技推动战略 |
6.2.6 优质名牌战略 |
6.2.7 标准化建设战略 |
6.2.8 信息化战略 |
6.2.9 拓展水果副产品、休闲果业战略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温州蜜柑高接换种的误区(论文参考文献)
- [1]温州瓯柑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考[D]. 林羽. 浙江大学, 2011(07)
- [2]春季果园管理技术要点[J]. 许家辉. 福建农业科技, 2010(06)
- [3]抗寒梅花品种区域试验及离体培养的研究[D]. 张秦英. 北京林业大学, 2004(04)
- [4]澧县果树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 唐述安. 湖南农业大学, 2003(04)
- [5]走出柑桔高接换种的误区[J]. 隆旺夫.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2003(02)
- [6]温州蜜柑高接换种的误区[J]. 李继均. 农家顾问, 2003(01)
- [7]宜昌市夷陵区橘园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J]. 杨学文,孙浩燕,易瑛,张斌,王凌霞,程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21(03)
- [8]2011年《果农之友》1~12期总目次[J]. 本刊编辑部. 果农之友, 2011(12)
- [9]福建省永春县芦柑黄化症的病因研究及防控对策[D]. 陈春荣.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4)
- [10]长三角地区果树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研究[D]. 吴永志. 浙江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