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通市1983-2000年血吸虫病监测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沐阳[1](2021)在《江苏爱国卫生运动研究(1952-1959)》文中指出
周华云,曹俊,朱国鼎,王伟明,曹园园,顾亚萍,李菊林,唐建霞,刘耀宝,徐岁,张超,高琪[2](2018)在《江苏省消除疟疾历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苏省曾有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以来,江苏省曾发生两次大范围疟疾暴发流行,疟疾年发病率最高达24.95%。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防治原则,在暴发流行阶段,以全省疟疾流行区所有居民为目标人群,开展大规模人群疟疾防治工作;在基本消灭疟疾阶段,针对不同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逐步巩固防治成果;在消除疟疾阶段,以传染源控制为核心、以监测工作为主导,针对每个疫点,按照"1-3-7定点清除"工作模式,开展传染源管理和疫点调查处置,阻断疟疾传播。至2017年,全省已连续6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13个设区市均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虽然江苏省已达到疟疾消除目标,但仍需进一步保持和提高监测能力,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
关周[3](2018)在《洞庭湖流域渔船民血吸虫病KABP调查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掌握流动人口中重点人群渔船民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精准防控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和资料,开展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流动人口血吸虫抗体阳性率、校正感染率,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度、地区和职业人群之间的血吸虫感染水平,掌握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疫情特征及变化趋势,了解流动人口中血吸虫病传染源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洞庭湖流域岳阳县对流动人口中的血吸虫病高危人群渔船民开展横断面调查。设计统一问卷,内容包括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态度及信念、行为现状及其接受健康教育等,通过问卷调查,计算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态度正确率、信念正确率、正确行为形成率等指标。同时,收集渔船民的粪便样本,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渔船民疫水接触情况、查治历史等信息。对收集的粪便样本,用DNA抽提试剂盒抽提粪便DNA。针对日本血吸虫18S-rRNA基因片段合成特异性引物对(18S-FW:5-TTCCGATAAC GAACGAGAC-3’,18S-RV:5’-AGCGA TAAAG CCACT ACAAC-3’),以提取的粪便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进行扩增,每批实验均设置阴性、阳性对照。分别取PCR扩增产物及DNA marker加样至1.5%琼脂糖凝胶,电泳后PCR扩增产物在469 bp位置处出现相应条带即判为血吸虫核酸阳性,否则判为血吸虫核酸阴性。随后,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监测流动人口 11834人,其中11558人接受了血清学检查,发现血清学阳性者419人,370名血清学阳性者接受了病原学检查,病原学阳性者为25人,其中渔船民19人。2005-2014年间,除2013、2014年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之外,其他年份流动人口校正血吸虫感染率为0.07%~0.74%,以2006年最高,2008年最低。感染率在不同年份、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年份=15.10,P年份=0.03;χ2职业=115.18,P职业<0.01;φ2地区=13.18,P地区<0.01)。渔船民的血吸虫校正感染率较高。对湖南省岳阳县的渔船民进行调查,共计调查渔船民601人。血防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调查结果显示,渔船民的血防知识知晓率为76.66%,其中关于血吸虫感染方式、中间宿主、预防方法三项问题的知晓率均在95%以上,关于血吸虫病对儿童的影响、对妇女的影响以及治疗药物三项问题的知晓率低于70%。渔船民血防态度及信念正确率为90.35%,安装粪便收容器、使用岸上公共厕所及服药的血防态度正确率均在95%以上,而预防、治愈血吸虫病的信念正确率在90%以下。血防正确行为形成率为56.91%,渔船民接受查病、接受治疗和服药的正确行为率均高于98%,但是使用粪便收容器、接触野外水体时的防护行为以及使用岸上公共厕所的正确行为率均低于35%。本次横断面研究在血防KABP调查的同时,对601名渔船民开展了血吸虫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调查。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7.40%,以副业渔船民为主,占59.90%,91.18%的调查对象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整体年龄偏大,40岁以上人群占87.53%。PCR检测共发现阳性样本83个,血吸虫核酸阳性率为13.81%(83/6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从事现职业时间、历史治疗次数、近两年治疗血吸虫病情况为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渔船民是流动人口中血吸虫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流动性强,监管困难,应在今后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渔船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态度及信念正确率较好,但是血防正确行为率相对较差,血吸虫感染现状仍不容乐观。从事现职业时间较长、年龄较小、历史治疗血吸虫病次数较少、近两年未治疗过血吸虫病的渔船民感染血吸虫的风险更高,需针对以上人群强化防治措施,精准防治血吸虫病。
张娟,单晓伟,蔡顺祥,周晓蓉,陈艳艳,利国,肖瑛,刘建兵[4](2017)在《2015-2016年湖北省流动人群血吸虫病哨点监测结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湖北省流动人群哨点监测结果,为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全省设置哨点,采用血清学检测和粪检对流动人群开展主、被动监测,分析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结果 2015-2016年,哨点监测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0.02%、0,降幅100%;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06%、0.36%,降幅65.55%。两年间,血检阳性者均集中在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有螺地区,2015年监测人群中男性40岁年龄段血检阳性率最高为1.62%,女性60岁年龄段最高为1.86%,不同职业间血检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5年主、被动监测方式各监测到1例粪检阳性病人,均为男性,40岁,职业为民工和渔(船)民。结论两年间流动人群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呈下降趋势,哨点监测对高危人群的筛查起到了作用,应进一步发挥监测哨点的作用。
王伟明,周华云,朱国鼎,刘耀宝,曹园园,曹俊,高琪[5](2015)在《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Ⅶ消除疟疾哨点监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江苏省疟疾流行现状,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方法根据全省疟疾流行程度与特征,选择原本地病例较多的宿迁市泗洪县和输入性病例较多的扬州市宝应县为国家级疟疾监测哨点;选择无锡市宜兴市、徐州市睢宁县、常州市武进区、南通市海安县、连云港市赣榆县和淮安市盱眙县6个县(市、区)为省级疟疾监测哨点。收集疟疾监测哨点基本情况以及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人个案调查、疫点调查和处置等监测数据。结果 2014年江苏省8个疟疾监测哨点共血检发热病人92 484人次,平均血检率为1.15%;检出疟原虫阳性61例,阳性率为0.07%。61例疟疾病例均为实验室诊断的境外输入性病例,并在网络直报3 d内完成血片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7 d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发现,61例疟疾病例初次就诊主要集中在县级疾控机构(37.70%,23/61)和县级医疗机构(50.82%,31/61),明确诊断也集中在县级疾控机构(45.90%,28/61)和县级医疗机构(47.10%,29/61);初次就诊确诊率为90.16%(55/61);48例由公司外派出国,34例有同行人员。结论江苏省疟疾监测哨点较好地发挥了监测作用,有效推动了全省消除疟疾工作。今后的疟疾监测工作应建立多部门合作模式,形成协查机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主动筛查和健康宣教。
刘泓泉[6](2016)在《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文中指出濒江临海的南通自古便有着较为丰厚的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的独特优势。进入近代以来,虽然张謇于清末开启了南通及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包括南通在内的我国渔业仍多以传统渔业为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至2000年间,南通渔业现代化则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既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也经历了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渔业的恢复与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及一定发展,更有改革开放后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发展。在这一历程中,南通的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之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渔业生产方面,南通渔业生产的渔船与网具在传承基础上逐步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改革开放后,现代渔船与网具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了规模化之势;捕捞渔业在经历了兴盛、受阻、恢复、发展、产业调整及转型等后,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养殖渔业历经兴起、发展、推进、快速与产业化发展后,不断彰显了其日益现代化的程度与水平;水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则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产品的销售与贸易也渐次由鱼行主导化、国营化走向现代市场化。渔民方面,解放前南通渔民困窘的生活处境、受损的权益、薄弱的教育及卑微的社会地位等在解放后均发生了巨变。渔民生活逐渐改善并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权益受到了切实的维护与保障,教育获得了持续的注重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渔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及信仰也渐渐变迁与移风易俗。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上,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渔村与渔港的建设虽有关注,但渔村除了衰败根本无建设,渔港建设也进展甚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南通渔村进行了整治与初步建设,渔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渔村(区)与渔港的建设发展和推进的步伐加快。在南通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渐行向现代化推进的同时,对其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渔业管理也日渐现代化。其中,渔业生产管理除不断注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外,还通过渔业指导与合作、渔业集体生产与计划调控、渔业生产承包与渔政管理及目标管理等不断推进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渔民与渔村的管理也由钳制渔民的保甲制向民主化等管理方式嬗变。改革开放后,现代渔民与渔村(港)的管理则在改革中继续推进。作为近现代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典型,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历程折射出了渐进的我国渔业现代化之曲折与不易。南通渔业现代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渔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举足轻重之地位倍显,并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示范引领与促进作用。而南通渔业现代化在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且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渔业现代化有着较好的借鉴。
陈晓军,刘剑峰[7](2014)在《近30年江苏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的三间分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近30年来江苏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的三间分布特点,为今后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84-2012年有关江苏省各地肠道线虫感染的文献,整理、分析其中的感染数据。结果共收集文献26篇。近30年来,江苏省蛔虫、鞭虫、钩虫感染水平不断下降,但苏北感染率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苏北、苏中各虫种感染率2000年前下降速度较快,2000年后下降速度减缓;苏南地区蛔虫感染率下降速度最快,鞭虫感染率略有波动但相对平稳。1984-1989年,各年龄组人群3种肠道线虫感染率均较高,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在20%和30%以上,钩虫感染率以中、老年人群较高。1990-2000年,儿童和青少年蛔虫感染率较高,4070岁人群钩虫感染较为严重,>70岁者鞭虫和蛔虫感染率较低。2001-2012年,钩虫感染率仍以中、老年人群较高,儿童仍是蛔虫感染的高发人群。结论近30年来,江苏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水平逐年下降,但苏北地区感染水平仍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苏北仍是肠道线虫病防治的重点地区。儿童蛔虫感染率和中、老年人群钩虫感染率均较高,提示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开展防治工作。
施亚利[8](2013)在《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研究(1949-1966年)》文中认为血吸虫病最早在日本发现。中国从1905年起,陆续从病原学证实有血吸虫病流行。中国古代尽管没有使用“血吸虫病”这个病名,但是,传统医典中有大量的关于血吸虫病的记载。血吸虫病在江苏流行历史悠久,流行范围广泛,造成的危害性大。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江苏省卫生处在吴县木渎镇建立了苏南地方病防治所,积极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由于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防治工作未超出草创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血吸虫病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华东当局首先发现血吸虫病在江南一带流行严重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治。在华东局的领导下,南京市、苏南区、苏北区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初步展开,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953-1955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发现血吸虫病在我国长江流域造成的极大危害。1955年,毛泽东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宣告成立,长江流域十二个省市建立了血防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制定了防治血吸虫病的方针和措施,召集有关高等院校及科学研究单位的专家、教授开会,解决了防治的技术问题和工作方法问题。中共中央对防治工作的正确领导,使全国大规模的防治血吸虫病运动逐步开展起来。江苏建省后,贯彻执行了华东局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不仅制定了防治工作的规划,提出了 1956-1958年的防治工作计划,而且对血防科学研究和经费管理做出了具体规定。在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的领导下,江苏省的群防群治工作随即展开,防治工作在全国率先取得突破性的成果。1958年,我国工农业生产开始了大跃进。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要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以更快的速度来进行,为生产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中央血防九人小组发出“鼓足革命干劲,全面跃进,加速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提出了血防“大跃进”的目标,鼓励各地打破常规,树立“血防跃进”典型,发动了“血防大跃进”。江苏省委积极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江苏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随即出现了大跃进运动。整个运动可以分为“空前跃进”、“继续跃进”和“持续进行”三个阶段。血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跃进后却留下了不少的问题,如:机构裁撤,人员裁减,血防工作处于半停顿或停顿状态;螺情、病情大幅度回升,急性感染非常严重;建国初年血防工作中形成的科学工作方法和踏实作风多被破坏;三年经济困难使政府主要应对浮肿病或其他疾病,血吸虫病疫情雪上加霜。大跃进过后,在血吸虫病流行的各省市,由于粮食紧张,浮肿、消瘦等疾病突出,群众都忙搞生产,防治浮肿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逐渐放松。血吸虫病疫情的快速回升和急性感染的不断发生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当地的农业生产。这些现象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对大跃进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针作出调整。中央血防九人小组从1961年初陆续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制订了“血防工作调整”方针,并且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调整。江苏省党政当局随即贯彻执行,调整了血防工作的总目标。1961-1965年,江苏省的“血防工作调整”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的调整(1961、1-1962、5)、重点阶段的调整(1962、5-1963、12)和后期阶段的调整(1963、12-1965)。各地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成功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由于受到中共中央“左”的路线的影响,1964-1965年,江苏省在血防工作中贯彻“阶级观点”。“血防工作调整”作为国民经济调整的一部分,是在“三面红旗”的前提下进行的。随着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的推行,它逐渐偏离了调整的轨道。1966-1967年,江苏省按照中央血防九人小组制定的工作计划,对各项防治工作进行部署。1967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血防战线,江苏省的血防工作陷入停滞。1970年,由于疫情再度严重,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血吸虫病防治的专门文件。从1970到1973年,江苏省的防治工作再度重启。1976年10月,江苏省在防治工作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宣布全省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沃红梅[9](2013)在《中国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1949-2012)》文中研究表明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设计、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由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人类机体的反应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表现千差万别,所以需要运用统计方法来探讨其规律。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中国医学统计学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开始逐渐发展。1948年,《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一书出版,标志着医学统计学学科在我国开始建立。解放前,医学统计学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医学统计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迄今,医学统计学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已历经六十余年,但关于其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却尚不充分,鲜有医学统计学系统的史学研究发表。因此,归纳总结医学统计学发展的史学资料,对于反映我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建国后医学统计学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一是学科发展概况;二是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建设;三是医学统计学教材建设;四是学科发展中的主要人物介绍。本研究通过专家访谈和对现有文献的梳理解读,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医学统计学在上述四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学科发展进程的概述,反映出我国医学统计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对于中国卫生统计学会成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研究,从侧面反映中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国医学统计学教材建设的历史犹如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发展的进程。最后,我们将中国医学统计学工作者划分成四代人,按照出生时间的顺序,重点介绍了第一代、第二代人中的代表人物。与以往仅有的一些文献相比,本研究在学会、教材和人物方面,具有更为详尽和系统总结的特点。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梳理,让后人了解中国医学统计学的历史,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医学统计学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周永建[10](2011)在《南通市通州区四安镇2002—2009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四安镇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掌握血吸虫病螺情、病情,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2—2009年,每年通过春季查螺、综合查病等方法开展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年来共调查条块2 861个,总面积3 575 690 m2,未发现钉螺;:共查病6 439人,其中原疫区3 903人,小学生816人,外来人口1 720人,未发现血吸虫新感染病人。结论该镇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显着,但仍应加强监测工作。
二、南通市1983-2000年血吸虫病监测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通市1983-2000年血吸虫病监测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江苏省消除疟疾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苏省疟疾流行概况 |
1.1 建国前疟疾流行情况 |
1.2 建国后疟疾流行情况 |
1.2.1 1950年代疟疾流行情况 |
1.2.2 1960-1988年疟疾流行情况 |
1.2.3 1989-2010年疟疾流行情况 |
1.2.4 2011-2017年疟疾流行情况 |
1.2.5 恶性疟流行情况 |
1.4 传疟媒介 |
2 防治历程 |
2.1 建立防治体系阶段 (1951-1959年) |
2.2 控制暴发流行阶段 (1960-1988年) |
2.4 消除疟疾阶段 (2011-2017年) |
2.4.1 疟疾流行区划分 |
2.4.2“1-3-7定点清除”工作模式 |
2.4.3 主要措施的落实 |
2.4.3. 1 传染源管理 |
2.4.3. 2 蚊媒监测与控制 |
2.4.3. 3 多部门合作和健康教育 |
2.4.3. 4 业务技能培训 |
2.4.3. 5 考核评估 |
3 结语 |
(3)洞庭湖流域渔船民血吸虫病KABP调查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意义 |
2 研究目标 |
3 研究内容 |
4 技术路线图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情况分析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洞庭湖区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态度及信念、行为分析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洞庭湖区渔船民血吸虫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总结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研究简报 |
论着 |
(4)2015-2016年湖北省流动人群血吸虫病哨点监测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哨点设置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哨点监测概况 |
2.2 流动人群监测结果 |
2.2.1 年龄分布 |
2.2.2 职业分布 |
3 讨论 |
(6)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历史进程 |
第一节 传统渔业在南通 |
一、远古至明代以前的南通渔业 |
二、明清时期的南通渔业 |
三、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南通渔业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 |
一、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1927~1937) |
二、渔业现代化的被迫中断(1938~1945) |
三、渔业现代化的被迫搁浅(1946~1949) |
第三节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与发展 |
一、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1949~1965) |
二、渔业现代化的一定发展(1966~1978) |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 |
一、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1979~1986) |
二、渔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1987~2000) |
第二章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 |
第一节 张謇与我国近现代渔业生产的开启 |
一、张謇与南通吕四渔业公司 |
二、张謇与江浙渔业公司 |
三、张謇为渔业生产现代化所作的其它努力 |
第二节 近现代渔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革新 |
一、渔船的使用与革新 |
二、渔网具的使用与革新 |
第三节 捕捞产业之兴衰与现代转型 |
一、捕捞渔业的兴盛与困境 |
二、捕捞渔业发展的受阻 |
三、捕捞渔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
四、海洋捕捞的继续推进与淡水捕捞的下滑 |
五、捕捞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与调整 |
六、捕捞产业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
第四节 养殖渔业的兴起与产业化 |
一、淡水养殖渔业的兴起 |
二、淡水养殖的恢复发展与海水养殖的起步 |
三、养殖渔业的整体推进 |
四、养殖渔业的突飞猛进 |
五、养殖渔业发展的产业化 |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之演进 |
一、传统的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
二、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在传承中的新进展 |
三、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
第六节 水产品销售与贸易方式的嬗变 |
一、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鱼行主导化 |
二、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国营化 |
三、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市场化 |
第三章 渔民生活与观念的变化 |
第一节 渔民的生活 |
一、渔民生活处境的变迁 |
二、渔民权益维护与保障的“虚实之变” |
第二节 渔民的教育与社会地位 |
一、渔民教育的注重与提升 |
二、渔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
第三节 渔民的习俗与信仰 |
一、渔民的生产习俗及变化 |
二、渔民的生活习俗及变化 |
三、渔民的信仰及变化 |
第四章 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实质性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
一、对渔村的关注 |
二、渔港建设进展甚微 |
第二节 党和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
一、对旧时渔村的整治与初步建设 |
二、渔港建设的正式启动与初具规模 |
第三节 现代渔村与渔港建设的加速 |
一、现代渔村(区)建设的迅猛推进 |
二、现代渔港建设的加速 |
第五章 渔业管理的现代迈进 |
第一节 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迈进 |
一、渔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与完善 |
二、渔业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
三、渔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变迁 |
四、渔业生产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
第二节 渔民与渔村管理的现代迈进 |
一、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四甲制” |
二、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保甲制 |
三、渔民与渔村管理方式的嬗变及渔港管理的起步 |
四、渔民与渔村(港)管理的改革及推进 |
第六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评价 |
第一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 |
一、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 |
二、南通渔业现代化的作用 |
第二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所呈现的特点与经验 |
一、特点 |
二、经验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
后记 |
(8)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研究(1949-1966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附图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相关问题说明 |
三、研究述评 |
四、研究目的与路径选择 |
五、资料的使用 |
第一章 1949年以前血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
第一节 血吸虫病的流行史 |
一、医学界发现和证明血吸虫病的经过 |
二、病原与病症 |
三、传统医典关于血吸虫病的记载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江苏省的防治情况 |
一、江苏境内的流行状况 |
二、江苏当局的血防活动 |
第二章 1953年建省之前的血防工作(1949-1953) |
第一节 建国初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国家目标 |
一、疫病的流行与防治 |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国家目标 |
第二节 华东当局发现疫情的过程与措施 |
一、发现的过程 |
二、采取的措施 |
第三节 江苏三地防治工作的启动 |
一、南京市血防工作的开展 |
二、苏南区血防工作的开展 |
三、苏北区血防工作的开展 |
第三章 中共中央开展血防工作的决策与部署 |
一、中央核心层发现疫情严重的过程 |
二、建立血防工作的领导机制 |
三、制定防治工作方针和计划 |
四、开展对血吸虫病的研究 |
五、解决防治的技术问题 |
六、典型经验的推广 |
第四章 “一五”时期江苏省的群防群治(1953-1957) |
第一节 省当局对中央方针的执行 |
一、江苏建省的过程 |
二、对华东局血防工作指示的执行 |
三、制订1956-1958年的工作计划 |
第二节 科研工作的部署与开展 |
一、科研机构的成立与工作部署 |
二、科研工作的开展 |
第三节 血防经费的管理 |
一、血防经费的管理规定 |
二、经费执行情况的调查 |
三、经费管理办法的调整 |
四、医疗欠费问题的解决 |
第四节 群防群治的展开 |
一、治疗 |
二、灭螺 |
三、管理粪便 |
四、水源管理 |
第五章 中共中央发动“血防大跃进 |
一、提出血防“大跃进”的目标 |
二、对各地党委的要求 |
三、鼓励各地打破常规 |
四、树立“血防跃进”典型 |
第六章 江苏省的“血防大跃进”(1958-1960) |
第一节 省“血防跃进”的目标 |
一、“纲要”颁布后的江苏计划 |
二、中央目标提出后的江苏规划 |
第二节 推动“血防大跃进”的举措 |
一、宣传血防大跃进的必要性 |
二、明确各级党委的责任 |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
四、树立医疗跃进典型 |
五、推广快速疗法 |
六、放宽治疗对象与修改经费管理 |
第三节 “血防大跃进”的三个阶段 |
一、“空前跃进”阶段 |
二、“继续跃进”阶段 |
三、“持续进行”阶段 |
第四节 成绩分析与遗留问题 |
一、成绩分析 |
二、遗留问题 |
第七章 中共中央的“血防工作调整”方针 |
一、血防工作调整的原因 |
二、血防工作调整方针的内容 |
三、为贯彻调整方针采取的措施 |
第八章 江苏省的“血防工作调整”(1961-1965) |
第一节 总目标的调整 |
第二节 初期阶段的调整 |
一、制订1961年的工作计划 |
二、开展灭螺工作的试点 |
三、积极治疗 |
四、重抓粪便管理 |
第三节 重点阶段的调整 |
一、制订1962-1963年工作计划 |
二、充实防治队伍 |
三、进行防病再教育 |
四、组织查螺 |
五、把责任落实到生产队 |
六、合理解决报酬问题 |
七、抓好预防工作 |
第四节 后期阶段的调整 |
一、1964-1965年的工作计划 |
二、充实领导班子 |
三、树立血防战线上的样板 |
第五节 血防研究的进展 |
一、科研工作的部署 |
二、治疗及预防药物 |
三、查螺灭螺方法研究 |
四、急性感染研究 |
第九章 尾声:“文革”期间的江苏血防工作(1966-1976) |
第一节 前期防治工作(1966-1967) |
第二节 后期血防工作的重启(1970-1976) |
结语 |
一、中央政府的决策作用 |
二、不同时期社会动员的效益 |
三、不同阶段医疗福利制度的功能 |
四、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中国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1949-201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建国后医学统计学学科建设进展回顾 |
1、课程结构与专业建设 |
2、教材建设 |
3、师资队伍建设 |
4、研究生培养 |
5、科研工作 |
6、学术交流 |
7、小结 |
第二部分 对卫生统计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学会——记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原中国卫生统计学会) |
1、初创时期(1984-1997年) |
2、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 |
3、小结 |
第三部分 建国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统计学教材建设回顾 |
1、郭祖超教授的《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 |
2、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卫生统计学相关教材 |
3、卫生部统编教材《卫生统计学》 |
4、改革开放后迄今其他一些教材 |
5、小结 |
第四部分 对医学统计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
1、第一代人物 |
袁贻瑾 |
许世瑾 |
李光荫 |
薛仲三 |
郭祖超 |
祝绍琪 |
高润泉 |
倪江林 |
郑戈 |
杨纪柯 |
2、第二代人物 |
田凤调 |
杨树勤 |
李天霖 |
张照寰 |
杨建伯 |
周有尚 |
史秉璋 |
丁道芳 |
陆守曾 |
顾杏元 |
金丕焕 |
杜养志 |
王均乐 |
杨瑞璋 |
戴旭东 |
高玉堂 |
王仁安 |
何大卫 |
余松林 |
周燕荣 |
陈启光 |
方积乾 |
苏炳华 |
孙振球 |
3 、小结 |
第五部分 总结 |
1、学科建设 |
2、人才培养 |
3、校际合作 |
4、一点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目录 |
中国统计发展简史(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南通市通州区四安镇2002—2009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
1.1螺情监测 |
1.2病情监测 |
1.3健康教育 |
2结果 |
2.1螺情监测 |
2.1.1历史有螺区螺情 |
2.1.2外来螺情 |
2.2病情监测见表2。 |
2.2.1原疫区病情 |
2.2.2原疫区新感染情况 |
2.2.3外来人口疫情 |
2.3健康教育 |
3讨论 |
四、南通市1983-2000年血吸虫病监测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爱国卫生运动研究(1952-1959)[D]. 何沐阳.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江苏省消除疟疾历程[J]. 周华云,曹俊,朱国鼎,王伟明,曹园园,顾亚萍,李菊林,唐建霞,刘耀宝,徐岁,张超,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8(04)
- [3]洞庭湖流域渔船民血吸虫病KABP调查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D]. 关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01)
- [4]2015-2016年湖北省流动人群血吸虫病哨点监测结果[J]. 张娟,单晓伟,蔡顺祥,周晓蓉,陈艳艳,利国,肖瑛,刘建兵. 热带医学杂志, 2017(06)
- [5]江苏省疟疾疫情预警系统的建立Ⅶ消除疟疾哨点监测[J]. 王伟明,周华云,朱国鼎,刘耀宝,曹园园,曹俊,高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5(06)
- [6]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D]. 刘泓泉. 苏州大学, 2016(06)
- [7]近30年江苏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的三间分布研究[J]. 陈晓军,刘剑峰.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4(03)
- [8]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研究(1949-1966年)[D]. 施亚利. 南京大学, 2013(05)
- [9]中国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1949-2012)[D]. 沃红梅. 南京医科大学, 2013(02)
- [10]南通市通州区四安镇2002—2009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J]. 周永建. 职业与健康,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