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粮锌及维生素A水平对肉仔鸡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邢媛媛[1](2021)在《黑沙蒿多糖对肉仔鸡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通过建立肉仔鸡免疫应激模型并饲喂黑沙蒿多糖(AOP),探讨AOP对肉仔鸡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并利用体内法和体外法相结合,探讨AOP缓解免疫应激反应的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试验一:黑沙蒿多糖的提取优化、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和体外活性的研究试验一共包含两部分。试验(1):采用热水浸提的方法,以水浴时间、水浴温度和料液比进行单因素实验,以AOP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AOP的提取条件,采用离子色谱和凝胶色谱法检测AOP分子量及单糖组成。结果表明:AOP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5:1 m L/g,提取时间4.3 h,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AOP的得率和含糖量分别为5.56%和52.65%;AOP的平均分子量为2.1 k Da(62.6%)和1.5 k Da(37.4%),由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6.87:10.67:54.13:2.49:18.37:4.83:2.64;此外,AOP具有较好的体外益生作用和抗氧化能力。试验(2):使用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和葡聚糖凝胶进一步分离纯化AOP,采用离子色谱、凝胶色谱法和甲基化法检测纯化AOP的分子量、单糖组成和键合结构。结果表明:经过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得到AOP-Ⅰ,其平均分子量为9.00 k Da,是由岩藻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核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的一种中性多糖,其摩尔比分别为0.56:13.75:12.79:54.08:3.15:13.43:0.63:0.67:0.93;AOP-Ⅰ主要由尾端葡萄糖基、→5)-Ara(f)-(1→、→3)-Gal(p)-(1→、→2)-Gal(p)-(1→、→4)-Man(p)-(1→、→6)-Man(p)-(1→、→4)-Gal(p)-(1→和尾端阿拉伯糖基按66.43:1.55:4.81:3.19:6.48:6.74:9.17:1.65的摩尔比构成。试验二:黑沙蒿多糖对肉仔鸡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取288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50、500、750、1000 mg/kg AOP和50 mg/kg金霉素,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AOP添加剂量在750 mg/kg时,对肉仔鸡生长、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调控效果较为明显,有望替代金霉素在肉仔鸡日粮中的使用。试验三:黑沙蒿多糖对肉仔鸡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理研究根据试验二的结果,综合生长、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确定AOP在肉仔鸡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作为本试验日粮中AOP的添加量。通过腹腔注射LPS构建肉仔鸡的免疫应激模型,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92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为42 d,分为预饲期(0-14 d)、应激Ⅰ期(15-21 d,LPS注射期)、恢复Ⅰ期(22-28 d)、应激Ⅱ期(29-35 d,LPS注射期)和恢复Ⅱ期(36-42 d)。处理1和处理2饲喂基础日粮,处理3和处理4饲喂试验日粮(基础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AOP)。分别在应激Ⅰ期(试验第15、17、19、21 d)和应激Ⅱ期(试验第29、31、33、35 d)给处理1和处理3组的肉仔鸡腹腔注射5 m L/kg体重的LPS溶液(LPS溶液浓度为100μg/m L生理盐水),处理2和处理4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AOP可通过提高肉仔鸡蛋白质表观代谢率,降低血清应激激素和促炎细胞因子含量来缓解LPS导致的生长性能的下降;日粮中添加AOP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LPS诱导的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通过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减轻LPS诱导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从而缓解肉仔鸡的免疫应激和氧化损伤。试验四:黑沙蒿多糖对肉仔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本试验采用2×7因子设计,即主效应包括2个应激状态(非应激组:不添加LPS;应激组:添加LPS,添加量为10μg/m L)和6个AOP-Ⅰ添加水平(0、50、100、150、200和250μg/m L)和维生素A(VA)添加组,共设1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结果表明:非应激条件下,AOP-Ⅰ在体外具有显着的免疫调节及抗氧化功能;应激条件下,AOP-Ⅰ可缓解由LPS导致的免疫应激,且缓解作用与VA相当;150μg/m L AOP-Ⅰ可作为体外研究其免疫和抗氧化调节机制的适宜添加量。试验五:黑沙蒿多糖通过TLR4/NF-κB途径对肉仔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试验五共包括三部分。试验(1):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六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LPS+TAK-242组、AOP-Ⅰ组、AOP-Ⅰ+TAK-242组、TAK-242组,每个处理六个重复。结果表明:TLR4是AOP-Ⅰ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候选靶点。试验(2):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六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FITC-LPS组、LPS+FITC-LPS组、LPS组、AOP-Ⅰ+FITC-LPS组、AOP-Ⅰ组,每个处理六个重复。结果表明:AOP-Ⅰ具有干扰LPS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作用。试验(3):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八个处理组:对照组、AOP-Ⅰ组、AOP-Ⅰ+PDTC组、PDTC组、LPS组、AOP-Ⅰ+LPS组、LPS+PDTC组、LPS+PDTC+AOP-Ⅰ组,每个处理六个重复。结果表明:非应激状态下,AOP-Ⅰ可通过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进而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应激状态下,AOP-Ⅰ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进而缓解PBLs的免疫应激。试验六:黑沙蒿多糖通过Nrf2/Keap1途径对肉仔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八个处理组:对照组、AOP-Ⅰ组、AOP-Ⅰ+ML385组、ML385组、LPS组、AOP-Ⅰ+LPS组、LPS+ML385组、LPS+ML385+AOP-Ⅰ组,每个处理六个重复。结果表明:非应激状态下与应激状态下,AOP-Ⅰ均可通过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胡东硕[2](2021)在《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骨骼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旨在探究玉米-豆粕型饲粮中不同微量元素(铜、铁、锰、锌)平衡模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肉品质、组织矿物元素含量、胫骨发育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饲粮中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对肉鸡生长性能和骨骼发育的关系,为完善饲粮中不同微量元素的组合用量在饲粮中的现有知识,提高养殖效益提供试验依据。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雏鸡,按体重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处理组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为:第1组在扣除饲粮中提供的可利用量后,以无机盐形式添加铜、铁、锰、锌至我国鸡饲养标准(2004)肉鸡微量元素的推荐量;第2组铜、铁、锰、锌的添加量同于第1组,以有机络合物形式添加;第3组铜、铁、锰、锌的添加量为第2组的70%,以有机络合物形式添加;第4组按照我国鸡饲养标准(2004)肉鸡微量元素的推荐量添加铜、铁、锰、锌,添加形式为有机络合物;第5组按照我国鸡饲养标准(2004)肉鸡微量元素的推荐量添加铜、铁、锰、锌,添加形式为无机盐。试验期42天。结果表明:(1)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对1~21日龄的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P>0.10),但显着影响22~42和1~42日龄的生长性能(P<0.10),其中第3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显着低于、耗料增重比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10),第2组日增重显着高于第5组(P<0.10)。(2)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显着影响21日龄血清SOD、MDA、TG和GOT(P<0.10),其中四个处理组SOD活性均高于第5组(P<0.10),MDA均低于第5组(P<0.10);除第3组外其他三组TG含量和GOT活性均显着低于第5组(P<0.10),第3组与第5组或其他三组间TG含量和GOT活性差异不显着(P>0.10)。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显着影响42日龄血清MDA和GOT活性(P<0.10),其中第1组MDA含量显着高于除第3组外的其他各组(P<0.10),其他组间MDA含量均无差异(P>0.10);第2组和4组GOT活性显着低于第5组(P<0.10),第1和3组GOT活性与第5组间差异不显着(P>0.10)。(3)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对腹脂率、肝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及胸腺指数影响显着(P<0.10),除第1组腹脂率与第5组无差异(P>0.10)外,其他三组腹脂率均低于第5组(P<0.10);第1组肝脏指数低于第4组(P<0.10),其他四组间无显着差异(P>0.10);第2组和4组胸腺指数高于第5组和其他两组(P<0.10),法氏囊指数也高于第1组和3组(P<0.10)。(4)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显着影响胸肌滴水损失和a*值(P<0.10),其中第2和4组胸肌滴水损失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10),第1组数值最高;第2和4组a*值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10),其他三组间胸肌a*值无显着差异(P>0.10)。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显着影响腿肌滴水损失、a*值和b*值(P<0.10),其中除第1组滴水损失和b*值与第5组无差异(P>0.10)外,其他三组两项指标均低于第5组(P<0.10);第2组a*值高于除第3组外的其他三组(P<0.10)。(5)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显着影响胫骨中Ca、Fe和Zn的含量(P<0.10),其中第2组钙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四组(P<0.10),第1组钙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四组(P<0.10);第2组和4组的铁和锌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的三个组(P<0.10),两组间或其他三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10)。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显着影响肝脏Fe、Cu和Zn的含量(P<0.10),其中第2组和4组三个元素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10)。(6)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显着影响胫骨骨密度和骨强度(P<0.10),其中第2组、3组、4组骨密度显着高于其他两个组(P<0.10);第2组和4组胫骨骨强度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10),其他组间无差异(P>0.10)。综上所述,第2组在各阶段肉仔鸡中表现出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最佳、降低腹脂率、提高肉品质、增加胫骨和肝脏灰分铁、锌含量及促进胫骨发育。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1~21日龄阶段采用饲粮中扣除原料元素利用量后添加复合氨基酸铜4.6 mg/kg、甘氨酸铁58.9 mg/kg、复合氨基酸锰114.6 mg/kg、复合氨基酸锌87.1 mg/kg的平衡模式;22~42日龄阶段采用饲粮中扣除原料元素利用量后添加复合氨基酸铜4.9 mg/kg、甘氨酸铁42.5 mg/kg、复合氨基酸锰95.2mg/kg、复合氨基酸锌67.8 mg/kg的平衡模式。
刘少青[3](2019)在《包被微量元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旨在比较降低肉鸡饲粮微量元素添加水平、包被复合微量元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确定包被微量元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包被微量元素产品在肉鸡上的的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依据。包括两个试验,从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胫骨质量、肠道结构与功能、抗氧化能力、组织及排泄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等方面考察了包被微量元素节能减排的效果,探讨包被微量元素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一:不同油脂水平饲粮中添加包被微量元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本试验旨在考察不同油脂水平饲粮中微量元素添加水平及包被与否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设计,试验饲粮设置2个油脂水平:5%和1.5%;3种微量元素处理:NRC推荐水平组(无机来源:Cu-Fe-Mn-Zn-Se-I-Co添加量分别为8-80-60-40-0.15-0.35-0.15 mg/kg);低水平微量元素的包被组及未包被组(包被组与未包被组微量元素均为无机来源,微量元素水平相同:Cu-Fe-Mn-Zn-Se-I-Co添加量分别为2.5-35-30-30-0.2-0.2-0.15 mg/kg)。试验选取96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按照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为期42d,饲粮分为两个阶段配制(前期1-21d,后期22-42d),6个处理饲粮除微量元素外营养成分及能量均相同。结果表明:1)5%油脂水平饲粮显着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其中42d肉鸡BW及BWG提高5%,料重比降低4%,采食量提高了3%;2)与NRC组相比,包被组及未包被组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但包被组有一定的优势,42d肉鸡BW及BWG均提高了2%,FI提高了1%;3)包被组显着增加肉鸡前期空肠和各阶段回肠绒毛高度(P<0.05)、显着增加各阶段肉鸡空肠及前期回肠绒隐比(P<0.05)。与NRC组比,包被组绒毛高度及绒隐比提高了1%27%,隐窝深度则降低了约7%13%;与NRC组相比,包被组及未包被组对各阶段肉仔鸡肠道相对长度及相对重量均无显着影响。4)包被微量元素显着增加肉鸡后期胫骨灰分、钙和磷含量(P<0.05);与NRC组相比,包被组及未包被组对肉仔鸡胫骨长度及强度均无显着影响。5)较NRC组,包被组及未包被组极显着降低了肉鸡微量元素排放量(P<0.01),其中21d肉鸡包被组各微量元素Cu-Fe-Mn-Zn分别下降54%、23%、7%、35%,未包被组Cu-Fe-Mn-Zn分别下降65%、20%、10%、34%;42d肉鸡包被组各微量元素Cu-Fe-Mn-Zn分别下降38%、28%、25%、35%,未包被组Cu-Fe-MnZn分别下降46%、27%、26%、38%。综上所述,降低肉鸡饲粮中微量元素添加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且显着降低排泄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包被组较未包被组及NRC组能一定程度提高肉鸡各阶段BW、BWG及FI;包被微量元素可改善肉鸡肠道形态,提高胫骨钙磷沉积。试验二:肉鸡饲粮中包被微量元素适宜添加水平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肉鸡饲粮中包被复合微量元素适宜的添加水平。试验采用2×4+3因子设计,包含2种微量元素产品:包被微量元素及未包被微量元素,均为无机来源;4种微量元素添加水平:250mg/kg水平组(Cu-Fe-Mn-Zn-Se-I-Co添加量分别为2.5-35-30-30-0.2-0.2-0.15 mg/kg),350mg/kg水平组(Cu-Fe-Mn-Zn-Se-I-Co添加量分别为3.5-49-42-42-0.28-0.28-0.21 mg/kg),450mg/kg水平组(Cu-Fe-Mn-Zn-Se-I-Co添加量分别为4.5-63-54-54-0.36-0.36-0.27 mg/kg),550mg/kg水平组(Cu-Fe-Mn-ZnSe-I-Co添加量分别为5.5-77-66-66-0.44-0.44-0.33 mg/kg);另设3个对照组,分别是空白组(基础饲粮中不额外添加微量元素);NRC组(无机来源:Cu-Fe-Mn-Zn-Se-ICo添加量分别为8-80-60-40-0.15-0.35-0.15 mg/kg);2NRC组(无机来源:微量元素水平为NRC组的2倍)。试验选取2200只1日龄罗斯(Ross 308)肉鸡,按照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11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5个重复为公鸡,5个重复为母鸡),每个重复20只。试验为期33d,饲粮分两个阶段配制(前期1-21d,后期22-33d),11个处理饲粮除微量元素外营养成分及能量均相同。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肉鸡各阶段BW、BWG、FI及屠宰性能均无显着差异,与2NRC组相比,包被微量元素22-33d肉鸡FCR显着降低5%(P<0.05);2)与未包被组相比,包被组显着降低33d肉鸡胸肌MDA含量(P<0.05)、21d肉鸡肝脏MDA含量(P<0.05);与2NRC组相比,包被组显着降低33d肉鸡血清MDA含量(P<0.01);饲粮添加微量元素显着提高肉鸡胸肌、肝脏及血清GSH-PX的活性;3)与未包被组比,包被组显着提高21d肉鸡十二指肠及空肠脂肪酶活性(P<0.05);与2NRC组比,包被组显着提高33d肉鸡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P<0.01);4)与未包被组比,包被组显着提高了21d肉鸡十二指肠及空肠的绒毛高度(P<0.05),显着提高21d肉鸡十二指肠及33d肉鸡回肠绒隐比(P<0.01),显着降低了十二指肠及回肠的隐窝深度(P<0.05);与空白组及NRC组,包被组显着提高了21d肉鸡回肠绒隐比(P<0.05);5)与未包被组比,包被组显着提高了33d肉鸡肝脏Fe及血清Cu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对照饲粮基础上添加微量元素可以显着改善肉鸡各阶段FCR,不同程度提高肉鸡体内GSH-PX的活性;与NRC推荐水平相比,降低微量元素添加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无负面影响。包被微量元素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肉鸡生产性能,提高肠绒毛高度及绒隐比,降低隐窝深度,并提高脂肪酶活性;包被微量元素显着降低肉鸡体内MDA的含量,利于机体健康。以肉鸡各阶段FCR为指标,包被微量元素推荐水平为350mg/kg,未包被微量元素推荐水平为450mg/kg;以肉鸡抗氧化能力相关酶活及体内MDA含量为衡量指标,包被微量元素推荐水平均为250mg/kg;未包被微量元素推荐水平均为350mg/kg;以各阶段肉鸡肠道形态为衡量指标,包被微量元素推荐水平为250mg/kg。
李浩杰[4](2019)在《乳酸锌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锌是动物机体必需微量元素。现代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微量元素锌通常过量添加,吸收不了的锌通过粪便排出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新型锌源是微量元素营养的研究热点之一。试验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乳酸锌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性能、肠道形态和肝脏(MT)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19日龄健康黄羽肉鸡2 250只(公),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40、60、80 mg Kg-1乳酸锌及80 mg/kg硫酸锌。结果表明:(1)日粮锌处理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没有显着影响,无论锌来源和剂量如何。(2)60 mg/kg锌可显着提高38日龄鸡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表明鸡的蛋白质代谢明显改善。(3)60 mg/kg锌处理显着提高了62日龄鸡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表明它们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4)60 mg/kg的锌可显着上调肝脏MT m RNA的表达,这可能是由于高锌吸收所致。(5)40和60 mg/kg乳酸锌的饮食补充显着增加了绒毛高度,同时降低了隐窝深度,显示出黄羽肉鸡肠道形态的改善。小结,中大黄羽肉鸡日粮中乳酸锌的适宜添加量为60mg/kg。试验二、通过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结构、血液指标、胫骨锌含量、锌表观代谢率及肝脏金属硫蛋白m RNA基因表达的测定,比较4种有机锌源在黄羽肉鸡中的作用效果,旨在为黄羽肉鸡锌添加剂在生产实践中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用18日龄健康黄羽肉鸡1 080只(母),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额外加锌),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乳酸锌、硫酸锌、蛋氨酸锌、甘氨酸锌、蛋白锌(60 mg/kg,以锌计)。结果表明:(1)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60 mg/kg甘氨酸锌、乳酸锌和蛋氨酸锌能使黄羽肉鸡获得更大的生长性能。(2)锌添加组提高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且甘氨酸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59日龄时血清总蛋白乳酸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3)甘氨酸锌、乳酸锌和蛋氨酸锌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优于其他锌源,且显着高于硫酸锌组和对照组。39日龄有机锌添加组血清丙二醛含量与硫酸锌组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着差异。(4)锌添加组有增加绒毛高度,减少隐窝深度的趋势;十二指肠绒毛隐窝比甘氨酸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空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隐窝比显着高于对照组,回肠甘氨酸锌和蛋氨酸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显示有机锌的添加对肠道形态结构有一定影响。(5)此外,根据锌相关转运蛋白基因MT m RNA的表达,乳酸锌、蛋氨酸锌和甘氨酸锌对锌的吸收更为有效。(6)胫骨锌含量及锌表观代谢率乳酸锌、甘氨酸锌和蛋氨酸锌组均比硫酸锌及对照组显着提高。(7)日粮不同锌源对黄羽肉鸡锌表观代谢率的影响差异显着,乳酸锌、甘氨酸锌和蛋氨酸锌显着高于硫酸锌组。小结,黄羽肉鸡的适宜日粮锌源为甘氨酸锌、乳酸锌及蛋氨酸锌。综上所述:乳酸锌的适宜添加量为60mg/kg。黄羽肉鸡的适宜日粮锌源为甘氨酸锌、乳酸锌及蛋氨酸锌。
王凯[5](2017)在《发酵苜蓿营养特性及在肉鸡日粮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苜蓿为原料,采用发酵技术、肉鸡饲养试验等方法,研究生物添加剂对发酵品质的影响,并添加发酵苜蓿于日粮,研究对肉鸡生长、屠宰、肉品质、肠道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筛选出最佳的添加量和水份为:106 cfu/g酵母菌+107 cfu/g干酪乳杆菌+0.1%纤维素酶+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水份为60%,该条件下发酵30 d分析发现:感官鉴定为优级品质;pH为4.17;LA、AA、CL、α-AL、LPS、ACP、总菌落数、乳酸菌菌落数、酵母菌菌落数为各添加组最高,PA、NPN、NH3-N、霉菌菌落数为各添加组最低;CP、NSI、FAA、各氨基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NDF、ADF、NDIP、ADIP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肉鸡饲养试验中,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白羽肉鸡240只,分4个处理,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试验I组、试验II组和试验III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添加0%、3%、5%和7%的发酵苜蓿。试验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了ADG、ADFI、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免疫器官指数、TP、ALB、GLO、AST、ALT、GLU、LPS、HDL-C含量(P>0.05),降低了BUN、TG、CHO和LDL-D含量(P>0.05);其中试验III组腹脂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T-AOC、T-SOD、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前期试验II组和III组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肉品质方面:试验组肉鸡肌肉滴水损失率、剪切力低于对照组(P>0.05);24 h腿肌pH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II组和III组腿肌剪切力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总氨基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肌肉中脂肪酸含量(除二十二碳酸)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结构及内容物方面:试验III组小肠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pH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肠壁厚度、纤维素酶、α-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绒毛高度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回肠隐窝深度、肠壁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盲肠耗氧微生物数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沙门氏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II组和III组乳酸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苜蓿发酵最佳添加量是106 cfu/g酵母菌+107 cfu/g干酪乳杆菌+0.1%纤维素酶+106cfu/g枯草芽孢杆菌,水份60%。在单胃动物肉鸡的佳量添加最为5%7%,可以提高生长和屠宰性能,改善饲料报酬,提升免疫性能和肉品质,增加肠壁厚度,减少肠道有害菌的数量。发酵苜蓿产生的积极效果与提高抗氧化能力及肝脏合成蛋白能力,改善肠道黏膜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张玲[6](2017)在《肉种鸡饲用甘氨酸铎的母体营养效应及分子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研究了饲用甘氨酸锌对肉用母种鸡及其后代肉鸡的生物学效应,并探讨了不同类型母源锌对鸡胚发育各阶段死亡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对鸡胚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旨在获得甘氨酸锌的适宜用量,并揭示不同锌源差异性调控鸡胚发育的分子机理。试验一甘氨酸锌对母种鸡繁殖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600只39周龄岭南黄肉用母种鸡随机分为6个组,设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组含锌24 mg/kg)、无机ZnSO4组(基础日粮+80 mg Zn/kg)和有机Zn-Gly组(基础日粮+20、40、60、80mgZn/kg),每组含5个重复,每重复20只。预试4周,种母鸡饲喂基础日粮以耗竭体锌,然后正试为期8周。常规饲养管理。收集最后1周种蛋贮存于18℃环境中,常规孵化。种鸡饲养试验结束后,每重复选体重相近母种鸡3只共90只,屠宰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基础日粮添加80mg/kg Zn-Gly组效果最佳,主要表现在:(1)比对照组提高了产蛋率、蛋重、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降低了料蛋比和破蛋率(P<0.05);比ZnSO4组也提高了蛋重、种蛋受精率、出雏率和健雏率,降低了破蛋率(P<0.05)。(2)比对照组增高了蛋黄和蛋清、血清、肝脏和肌肉锌含量(P<0.05);比ZnS04组也增高了蛋清、肝脏和肌肉锌含量(P<0.05)。(3)比对照组升高了血清和肝脏T-AOC水平、T-SOD和CuZn-SOD活性、肝脏MT水平,降低了肝脏MDA含量(P<0.05);比ZnS04组升高了血清T-SOD和 CuZn-SOD 活性、肝脏 CuZn-SOD 活性和 MT 含量、MT 和 CuZn-SOD mRNA丰度(P<0.05)。此外,基础日粮加锌对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及蛋形指数均无显着影响(P>0.05)。基础日粮加锌能提高母种鸡组织及种蛋锌沉积量,改善鸡体的抗氧化状态,而提高母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的孵化性能,其中以80mg/kgZn-Gly效果最佳。试验二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发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一种蛋孵化过程中,第7、17d照蛋和22d解剖死胚蛋,根据鸡胚发育形态统计分析孵化前(1-6d)、中(7-16d)、后期(17-21d)死胚率,第9、14、19和21d每组每重复选取6个活胚,解剖采集肝脏和肌肉,于-20℃或-80℃保存后分析。结果显示基础日粮添加80mg/kgZn-Gly效果最佳,主要表现在:(1)比对照组降低了种蛋孵化后期和全期死胚率(P<0.05);比ZnSO4组也降低了后期死胚率(P<0.05)。(2)比对照组提高了 9、14、19、21d肝脏和肌肉锌含量(P<0.05);比ZnSO4组也提高了 9、19、21d肝脏和9、14、21d肌肉锌含量(P<0.05)。(3)比对照组增高了 14d肝脏T-AOC水平和CuZn-SOD活性,19dT-SOD和 CuZn-SOD 活性,21dT-AOC 水平、T-SOD 和 CuZn-SOD 活性,以及 9、14、19和21dMT含量,而降低了 9d和19dMDA含量(P<0.05);比ZnSO4组也提高 了肝脏 19d CuZn-SOD 活性、21d T-SOD 和 CuZn-SOD 活性,以及 9、14、19和 21dMT 含量(P<0.05)。(4)比对照组升高了肌肉9dT-AOC水平和CuZn-SOD活性,14、19和21d T-AOC水平、T-SOD和CuZn-SOD活性,而降低了 9、19和21dMDA含量(P<0.05);比 ZnSO4组也提高 了肌肉 19、21dT-SOD 和 CuZn-SOD 活性(P<0.05)。母种鸡基础日粮加锌能提高鸡胚组织锌沉积量,增强鸡胚的抗氧化能力,而降低鸡胚发育死亡率,其中以80mg/kgZn-Gly的效果最佳。试验三母源锌对后代肉鸡生产性能、组织锌沉积以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根据前期试验获得了母种鸡饲用Zn-Gly效果最佳的80mg/kg组为试验组,以母源80 mg/kg ZnS04组为对照组,选取这2组后代健康雏鸡各400只,开展2(母源锌处理)×2(后代日粮添加0、80 mg Zn/kg ZnSO4处理)因子试验设计的饲养试验,共计4组,每组含5个重复,每重复40只。第21d和60d每组每重复选取3只公鸡共计60只,给水禁食12h后屠宰取样分析。结果显示:(1)母源Zn-Gly比ZnSO4提高了肉鸡后期和全期日增重并降低了死亡率(P<0.05),同时升高了以下指标:①21d肝脏、60d血清和肝脏锌含量(P<0.05);②21d和60d血清T-AOC水平,T-SOD活性及21d血清CuZn-SOD活性,21d和60d肝脏T-SOD、CuZn-SOD活性和MT水平及60d肝脏T-AOC水平,21d和 60d 肌肉 T-AOC 活性(P<0.05);③ 60d 血清 IgM 和 HSP70 水平(P<0.05),而降低了以下指标:①21d、60d血清、肝脏和肌肉MDA水平(P<0.05);②60d 血清 IL-1、TNF-α 水平和 CORT 浓度(P<0.05)。(2)后代日粮加锌比不加锌处理提高了肉鸡日增重并降低了后期和全期死亡率(P<0.05),同时升高了以下指标:①21d、60d血清和肝脏锌含量(P<0.05);②21d、60d血清和肝脏及21d肌肉T-AOC水平、T-SOD和CuZn-SOD活性,21、60d肝脏MT水平及60d肌肉T-AOC水平(P<0.05);③21d血清IgA和IgM水平,60d血清IgG、IgM和HSP70水平(P<0.05),而降低了以下指标:①21d、60d血清和肝脏及21d肌肉MDA水平(P<0.05);②21和60d血清 CORT、60dIL-1 和 TNF-α 水平(P<0.05)。(3)母体锌源与后代日粮锌处理对以下指标存在交互作用:①肉鸡后期和全期死亡率;②21d血清、肝脏和肌肉MDA浓度;③60d血清T-SOD活性和肝脏 T-AOC、T-SOD、CuZn-SOD 活性;④ 60d 血清 IL-1、TNF-α、CORT 和HSP70 水平(P<0.05)。母源Zn-Gly同比ZnSO4能增加后代组织锌沉积量,增强抗氧化、抗应激和免疫功能,而提高增重,并降低死亡率。试验四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保护作用的研究在本课题组多年来研究建立的种蛋孵化后期偏高温度处理诱导鸡胚氧化应激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300只36周龄的岭南黄肉用种母鸡随机分为3个组,设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组,含锌24 mg/kg)、无机ZnSO4组(基础日粮+80 mg Zn/kg)和有机Zn-Gly组(基础日粮+80 mg Zn/kg),每组含5个重复,每重复20只。预试4周,种母鸡饲喂基础日粮以耗竭肉种鸡体内锌,然后正试为期8周。收取各组最后一周的种蛋存放于18℃环境中,随后常规孵化管理。第17d各重复选取种蛋40枚置于另一孵化箱中,给予6h的39.5℃刺激。随机选取高温刺激组、常温孵化组每重复中活胚蛋14枚,共计420枚,解剖采集肝脏样品,部分用2.5%戊二醛、4%多聚甲醛分别固定,剩余的迅速置于液氮中,后转至-20℃或-80℃冰箱保存。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和ZnS04组比,Zn-Gly组降低了种蛋孵化后期和全期死胚率(P<0.05)。氧化应激处理及其与母源锌互作对上述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2)鸡胚氧化应激提高了肝脏ROS、MDA、蛋白质羰基、8-OHdG和HSP70水平(P<0.05)。同比,母源Zn-Gly较ZnSO4降低了正常和氧化应激鸡胚肝脏中的上述指标(P<0.05),其中肝脏MDA和HSP70水平存在母源锌与氧化应激的交互作用(P<0.05)。(3)鸡胚氧化应激降低了(P<0.05)肝脏T-AOC、T-SOD、CuZn-SOD、GSH-Px和CAT活性及MT水平。同比,母源Zn-Gly较ZnS04提高了(P<0.05)正常和氧化应激鸡胚肝脏中的上述指标,其中肝脏MT水平存在母源锌与氧化应激的交互作用(P<0.05)。(4))鸡胚氧化应激明显损伤了肝细胞线粒体形态,降低了线粒体膜电位(P<0.05),升高了 UCP基因表达(P<0.05)。母源日粮加锌处理减缓了氧化应激对鸡胚肝线粒体形态的损伤程度,提高了线粒体膜电位和UCP基因表达(P<0.05),母源Zn-Gly效果明显优于ZnS04(P<0.05)。母源锌与氧化应激对鸡胚肝脏UCP基因表达存在交互作用(P<0.05)。(5)鸡胚氧化应激提高了肝细胞Nrf2和Bax基因表达、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指数(P<0.05),而降低了 CuZn-SOD和MT基因表达(P<0.05)。母源日粮加锌处理增高了 Nrf2、CuZn-SOD和MT基因表达(P<0.05),减弱了 Bax基因表达、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指数(P<0.05)。母源锌与氧化应激对鸡胚肝细胞CuZn-SOD和Bax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存在交互作用(P<0.05)。母源锌能通过激活发育鸡胚Keap1-Nrf2信号通路,增强其抗氧化功能并降低了凋亡效应酶caspase-3活性,减缓组织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进而降低死胚率。Zn-Gly的作用效果显着优于ZnS04。
彭秋媛[7](2016)在《维生素A及蛋氨酸锌对断奶仔猪血液抗氧化指标、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日粮中不同水平维生素A(VA)与蛋氨酸锌(Zn Met)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析因设计,选择81头28日龄断奶、体重为(7.94±0.62)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饲喂含不同剂量VA(0、3 000、6 000 IU/kg)和Zn Met(0、300、400 mg/kg)的日粮。试验结果表明:(1)在日粮中添加3 000 IU/kg VA、300 mg/kg Zn Met即可满足35-56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需要。更高水平的VA与Zn Met能更好的促进仔猪生长,但与上述水平的影响效果不显着。经过一段时间饲喂后,VA与Zn Met互作效应出现显着。(2)6 000 IU/kg VA对断奶仔猪影响效果略优于3 000 IU/kg VA,6 000 IU/kg在28日龄断奶仔猪的VA正常使用量范围内;400 mg/kg Zn Met抑制了试验后期仔猪IL-2的分泌和试验前期仔猪IL-4的分泌;VA与Zn Met互作效应显着。(3)从血液生化指标来看,两种水平VA均能显着提高AKP活性,降低UN含量,对CHO、TG含量和GPT、GOT活性影响均不显着;两水平Zn Met均能显着降低TG、UN含量,提高AKP活性,对CHO含量和GPT、GOT活性影响均不显着;对UN指标来说,VA同Zn Met互作效应显着。从血清抗氧化指标考虑,低日龄所需VA和Zn Met的量分别为6 000 IU/kg和300 mg/kg;高日龄所需VA和Zn Met的量分别为6 000 IU/kg和400mg/kg;对MDA指标来说,VA同Zn Met互作效应极显着。(4)VA与Zn Met均能显着提高断奶仔猪小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并能显着降低小肠隐窝深度。VA与Zn Met对提高断奶仔猪小肠二糖酶活性都发挥了促进作用,且VA所产生的作用更大,影响效果更显着。
吴学壮[8](2015)在《水貂饲粮适宜铜源及铜水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研究了饲粮铜水平、铜源和铜锌互作对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道酶活、元素沉积和毛皮品质等指标的测定,系统研究了铜在水貂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机理以及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影响,确定了水貂适宜日粮铜水平、铜源以及铜锌互作关系,为合理配制日粮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水貂饲粮适宜铜水平的研究育成期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择健康、体重相近60±3日龄的水貂160只(公母各半)。将160只试验水貂随机分为8个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水貂分别饲喂铜添加水平为0 mg/kg(Control组)、4 mg/kg(Cu4组)、8 mg/kg(Cu8组)、16 mg/kg(Cu16组)、32 mg/kg(Cu32组)、64 mg/kg(Cu64组)、128 mg/kg(Cu128组)、256 mg/kg(Cu256组)的日粮(基础日粮含Cu 7.63 mg/kg)。预饲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水貂平均日增重随日粮铜含量增加呈极显着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linear,quadratic,P<0.01)。随日粮铜水平增加,水貂的平均日采食量呈现二次增加的趋势(quadratic,P<0.01)。日粮铜水平显着改善了雄性水貂对日粮的利用,随日粮铜水平增加,水貂的料重比先降低后增加(雄性水貂:linear,quadratic,P<0.01;雌性水貂:linear,P<0.05;quadratic,P<0.01)。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建立日粮铜含量与水貂平均日增重之间的双斜率折线回归方程,预测育成期雄性水貂和雌性水貂适宜的日粮铜水平分别为49.99 mg/kg和49.54 mg/kg。水貂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随日粮铜水平呈显着二次趋势(quadratic,P<0.01),随日粮铜水平先增加后降低。水貂摄入铜、粪铜、尿铜和铜在体内的沉积量与日粮铜水平呈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极显着增加(linear,quadratic,P<0.01)。氮沉积随日粮铜水平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呈二次曲线关系(quadratic,雄性水貂P<0.05,雌性水貂,P<0.01)。水貂血清铜含量随日粮铜水平的增加而增加(linear,quadratic,P<0.01)。水貂血清TC和TG含量随日粮铜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linear,quadratic,P<0.01)。血清CER和Cu-Zn SOD活性随日粮铜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先增加后降低趋势(quadratic,P<0.01)。育成期水貂初始体重与终末体重呈极显着正相关(r=0.9204,P<0.01)。育成期水貂脂肪消化率与日增重呈极显着正相关(雄性水貂:r=0.8738,P<0.01;雌性水貂r=0.8902,P<0.01)。育成期铜沉积(r=0.9228,P<0.01)和育成期血清铜含量(r=0.7046,P<0.01)与日粮铜水平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冬毛期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择健康、体重相近110±3日龄的水貂140只(公母各半)。将140只试验水貂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水貂分别饲喂铜添加水平为0 mg/kg(Control组)、6 mg/kg(Cu6组)、12 mg/kg(Cu12组)、24 mg/kg(Cu24组)、48 mg/kg(Cu48组)、96 mg/kg(Cu96组)、192 mg/kg(Cu192组)的日粮(基础日粮含Cu 7.68 mg/kg)。预饲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水貂终末体重(linear,P<0.05;quadratic,P<0.01)和平均日增重(linear,quadratic,P<0.01)随铜水平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日粮铜水平显着改善了水貂对日粮的利用,随日粮铜水平增加,水貂的料重比先降低后增加(quadratic,P<0.01),水貂对Cu48组日粮利用较好。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建立日粮铜含量与水貂平均日增重之间的双斜率折线回归方程,预测冬毛期雄性水貂和雌性水貂适宜的日粮铜水平分别为47.60 mg/kg和38.88 mg/kg。水貂肝脏、脾脏和心脏Cu含量随日粮铜水平的增加呈线性或二次曲线增加(linear,quadratic,P<0.01);脾脏Fe含量随日粮铜水平的增加呈线性或二次曲线增加(linear,quadratic,P<0.01)。水貂胆汁Cu含量随日粮铜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linear,P<0.05);水貂胆汁Mn和Fe含量随日粮铜水平的增加呈线性或二次曲线降低(linear,quadratic,P<0.01)。水貂毛皮综合品质(linear,P<0.05;quadratic,P<0.01)和颜色(linear,quadratic,P<0.01)随日粮铜水平的增加呈线性或二次曲线增加。冬毛期铜沉积(r=0.9569,P<0.01)、血清铜含量(r=0.7243,P<0.01)、肝脏铜含量(r=0.8068,P<0.01)、雄性水貂毛色(r=0.5286,P<0.01)、雌性水貂毛色(r=0.5409,P<0.01)与日粮铜水平均呈极显着正相关;胆汁铁含量与日粮铜水平呈极显着负相关(r=-0.9204,P<0.01)。胆汁铜含量与胆汁铁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r=-0.6953,P<0.01)。综上所述,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建立日粮铜含量与水貂平均日增重之间的双斜率折线回归方程,预测育成期雄性水貂和雌性水貂适宜的日粮铜水平分别为49.99 mg/kg和49.54 mg/kg;冬毛期雄性水貂和雌性水貂适宜的日粮铜水平分别为为47.60 mg/kg和38.88 mg/kg。水貂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铜能改善水貂的生长性能,提高脂肪表观消化率和氮沉积,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改善毛色,提高毛皮综合品质。第二部分水貂适宜铜源的研究育成期试验:试验采用3×3+1试验设计,选取健康、体重相近70±3日龄的240只(公母各半)水貂,随机分成10个处理,每个处理2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设1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铜),3种铜源(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和3个铜水平(10mg/kg、25mg/kg、40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育成期水貂铜表观消化率三种铜源分别为:蛋氨酸螯合铜>碱式氯化铜>硫酸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斜率比法计算铜源相对于硫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以血清CER活性为指标,以硫酸铜为参比标准物(100%),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7.97%和124.53%。以血清Cu-Zn SOD活性为指标,以硫酸铜为参比标准物(100%),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7.65%和113.41%。冬毛期试验:试验分组与育成期实验相同。随机选择健康、体重相近24周龄的240只水貂(公母各半),预试期10 d,饲喂低铜基础日粮(含Cu 5.69 mg/kg),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冬毛期水貂血清CER活性和肝脏铜含量与铜水平之间存在极显着的线性回归关系。以血清CER活性为指标,以硫酸铜为参比标准物(100%),雄性水貂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8.01%和116.48%。雌性水貂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97.36%和104.98%。以肝脏铜含量为指标,以硫酸铜为参比标准物(100%),雄性水貂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4.98%和110.97%。雌性水貂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2.55%和110.10%。综上所述,育成期和冬毛期水貂对三种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为:蛋氨酸螯合铜>碱式氯化铜>硫酸铜。水貂采用TBCC和Met-Cu作为铜源可以减少饲粮中810%铜添加量,同时也可以减少粪铜的排泄量,减轻因铜导致的环境污染。第三部分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3×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8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水貂108只,随机分成9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育成期含铜锌分别为9.83 mg/kg和80.6 mg/kg,冬毛期含铜锌分别为9.12 mg/kg和75.3 mg/kg),锌的添加水平为0 mg/kg、150 mg/kg和300 mg/kg,铜的添加水平为0 mg/kg、15 mg/kg和30 mg/kg。预饲期为7天,正式试验期为150天(育成期60天,冬毛期90天)。结果表明:通过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建立日粮铜锌添加量与水貂平均日增重之间的回归方程,估测育成期水貂铜锌需要量分别为51 mg/kg和117 mg/kg时,水貂可以获得最大日增重14.10 g。日粮铜水平对水貂铜的摄入量、粪铜和尿铜的排出量以及铜的沉积量均有显着影响(P=0.001);日粮铜和锌水平对粪铜的排出量(P=0.001)和铜的沉积量(P=0.019)有显着的互作效应。日粮锌水平对水貂锌的摄入量、粪锌和尿锌的排出量以及锌的沉积量均有显着影响(P=0.001);日粮高水平的锌可以显着降低铜的表观消化率、铜沉积量和肝脏铜的含量。综上所述,水貂铜锌需要量分别为51 mg/kg和117 mg/kg;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日粮中锌含量过高时,适量补充铜。
张利环,张瑜,李玲香,杨燕燕,张春善[9](2014)在《饲粮铜与维生素A及其互作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十二指肠酶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采用4×2(铜×维生素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铜(0、8、150、225 mg/kg)和维生素A(1 500、5 000 IU/kg)对肉仔鸡不同生长阶段(04周龄和57周龄)的生长性能及十二指肠酶活性的影响。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448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4只鸡,公、母各半。结果表明:饲粮铜的添加水平对后期十二指肠黏膜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活性、前期和后期十二指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极显着(P<0.01),150 mg/kg Cu组Cu Zn-SOD活性最高,225 mg/kg Cu组CAT活性最高;饲粮铜水平也极显着影响了前期和后期十二指肠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P<0.01),前期和后期均以225 mg/kg Cu组脂肪酶活性最高,150 mg/kg Cu组淀粉酶活性最高;饲粮中添加5 000 IU/kg维生素A明显提高了十二指肠Cu Zn-SOD和CAT的活性,但降低了十二指肠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铜和维生素A交互作用对前后期十二指肠Cu Zn-SOD和CAT的活性、前期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和后期淀粉酶活性影响极显着(P<0.01)。
王锋,王博,张春善,高林青[10](2012)在《饲粮铜和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旨在探讨铜和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448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采用4×2(铜×维生素A)完全随机设计,饲粮铜的添加量分别为0、8、150、225 mg/kg,维生素A的添加量分别为1 500、5 000 IU/kg,分为2个生长阶段,前期为1~4周龄,后期为5~7周龄。结果表明:1)高铜(150、225 mg/kg)抑制了全期肉仔鸡生长性能,提高了全期血清铜蓝蛋白(Cp)和后期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2)5 000 IU/kg维生素A组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提高了全期血清T-SOD活性,降低了前期血清Cp活性(P<0.05)。3)铜和维生素A互作效应对前期体增重、血清Cp和T-SOD活性及全期料重比有显着影响(P<0.05),且二者间存在互补作用。铜(8 mg/kg)×维生素A(5 000 IU/kg)组与铜(0mg/kg)×维生素A(5 000 IU/kg)组对前期肉仔鸡获得良好生长性能和提高血清T-SOD活性均有促进作用,但对血清Cp活性有显着降低作用(P<0.05)。由此可见,在基础饲粮铜水平为16~23 mg/kg时,铜的适宜添加量为前期8 mg/kg,后期0~8 mg/kg;全期维生素A的适宜添加量为5 000 IU/kg。
二、日粮锌及维生素A水平对肉仔鸡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粮锌及维生素A水平对肉仔鸡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黑沙蒿多糖对肉仔鸡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前言 |
1.1 免疫应激对动物的影响 |
1.2 免疫应激的调节机制 |
1.3 黑沙蒿及其提取物的研究现状 |
1.4 黑沙蒿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
1.4.1 黑沙蒿多糖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
1.4.2 黑沙蒿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
1.4.3 黑沙蒿多糖对动物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4.4 黑沙蒿多糖对动物胃肠道的影响 |
1.4.5 黑沙蒿多糖对动物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2 试验研究 |
2.1 黑沙蒿多糖的提取优化、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和体外活性的研究 |
2.1.1 引言 |
2.1.2 材料与方法 |
2.1.3 结果与分析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2.2 黑沙蒿多糖对肉仔鸡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2.1 引言 |
2.2.2 材料与方法 |
2.2.3 结果与分析 |
2.2.4 讨论 |
2.2.5 小结 |
2.3 黑沙蒿多糖对肉仔鸡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理研究 |
2.3.1 引言 |
2.3.2 材料与方法 |
2.3.3 结果与分析 |
2.3.4 讨论 |
2.3.5 小结 |
2.4 黑沙蒿多糖对肉仔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 |
2.4.1 引言 |
2.4.2 材料与方法 |
2.4.3 结果与分析 |
2.4.4 讨论 |
2.4.5 小结 |
2.5 黑沙蒿多糖通过TLR4/NF-κB途径对肉仔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2.5.1 引言 |
2.5.2 材料与方法 |
2.5.3 结果与分析 |
2.5.4 讨论 |
2.5.5 小结 |
2.6 黑沙蒿多糖通过Nrf2/Keap1 途径对肉仔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2.6.1 引言 |
2.6.2 材料与方法 |
2.6.3 结果与分析 |
2.6.4 讨论 |
2.6.5 小结 |
3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
3.1 总体讨论 |
3.1.1 黑沙蒿多糖的制备条件及其结构表征 |
3.1.2 黑沙蒿多糖对肉仔鸡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机理 |
3.2 总体结论 |
3.3 创新点 |
3.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骨骼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不同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代谢及作用 |
1.1.1 铜源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作用 |
1.1.2 铁源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作用 |
1.1.3 锰源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作用 |
1.1.4 锌源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作用 |
1.2 不同有机微量元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
1.3 试验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
第二章 不同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肉仔鸡的研究 |
2.1 试验目的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2.2.2 试验动物 |
2.2.3 试验材料 |
2.2.4 试验饲粮 |
2.2.5 样品采集与制备 |
2.2.6 样品分析 |
2.2.7 数据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3 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对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
2.3.4 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对胸肌、腿肌肉品质的影响 |
2.3.5 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对胫骨和肝脏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 |
2.3.6 不同微量元素的添加模式对肉仔鸡胫骨发育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包被微量元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符号及中英文全称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肉鸡对铜、铁、锰、锌、硒的需要量 |
1.1 铜、铁、锰、锌、硒的生理学功能 |
1.2 肉鸡对铜、铁、锰、锌、硒的需要量 |
1.3 微量元素的适宜添加水平 |
2 微量元素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1 饲料级微量元素的来源 |
2.1.1 无机微量元素 |
2.1.2 有机微量元素 |
2.2 微量元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2.2.1 微量元素对饲料养分的破坏性 |
2.2.2 饲粮微量元素利用率低 |
2.3 微量元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
3 包被微量元素 |
3.1 包被微量元素生产背景 |
3.2 包被微量元素应用研究 |
第二部分 有待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1 有待研究的问题 |
2 试验目的及意义 |
3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不同油脂水平饲粮中添加包被微量元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饲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代谢试验 |
1.6 样品采集与测定 |
1.6.1 生产性能 |
1.6.2 养分利用率 |
1.6.3 肠道形态 |
1.6.4 骨骼发育 |
1.6.5 微量元素含量 |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生产性能 |
2.2 养分利用率 |
2.3 肠道形态 |
2.4 骨骼质量 |
2.5 胫骨及排泄物中微量元素含量 |
3 讨论 |
3.1 包被微量元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3.2 包被微量元素对肉鸡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 |
3.3 包被微量元素对肉鸡胫骨微量元素含量及骨骼质量的影响 |
3.4 包被微量元素对粪便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4 结论 |
试验二 肉鸡饲粮中包被微量元素适宜添加水平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饲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样品采集与测定 |
1.5.1 生产性能 |
1.5.2 屠宰性能 |
1.5.3 抗氧化指标 |
1.5.4 肠道形态 |
1.5.5 消化酶活 |
1.5.6 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 |
1.5.7 微量元素含量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生产性能 |
2.2 屠宰性能 |
2.3 抗氧化能力 |
2.4 消化酶活 |
2.5 肠道形态 |
2.6 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 |
2.7 组织微量元素含量 |
3 讨论 |
3.1 包被微量元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2 包被微量元素对肉鸡抗氧化酶活的影响 |
3.3 包被微量元素对肉鸡肠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
3.4 包被微量元素对肉鸡胸肌、肝脏及血清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
4 结论 |
5 经济效益分析 |
第四部分 总体讨论和全文结论 |
1 全文讨论 |
2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乳酸锌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锌的吸收代谢 |
1.1.1 锌的含量和分布 |
1.1.2 锌的吸收代谢与排泄 |
1.1.3 锌的缺乏与过量 |
1.2 锌的生物学功能 |
1.2.1 锌参与体内酶组成 |
1.2.2 锌与动物抗氧化能力 |
1.2.3 锌与动物免疫机能 |
1.2.4 锌与动物生长发育 |
1.3 锌在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1.3.1 锌与肉鸡生长性能 |
1.3.2 锌与肉鸡免疫机能 |
1.3.3 锌与肉鸡血液生化指标 |
1.3.4 锌与肉鸡营养物质代谢 |
1.3.5 锌调控基因表达 |
1.3.6 锌与肉鸡组织锌沉积 |
1.3.7 锌与肉品质 |
1.3.8 锌与骨骼性状 |
1.4 锌在肉鸡饲料添加量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作用效果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饲粮 |
2.2 仪器与试剂 |
2.2.1 主要仪器 |
2.2.2 主要试剂 |
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4 饲养管理 |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5.1 生长性能的测定 |
2.5.2 血液生化、抗氧化指标 |
2.5.3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2.5.4 小肠形态结构的测定 |
2.5.5 屠宰性能的测定 |
2.5.6 肝脏MT mRNA表达的测定 |
2.6 数据统计分析 |
2.7 结果与分析 |
2.7.1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7.2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7.3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7.4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7.5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2.7.6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
2.7.7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肝脏MT mRNA表达的影响 |
2.8 讨论 |
2.8.1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8.2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8.3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8.4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8.5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2.8.6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
2.8.7 乳酸锌对黄羽肉鸡肝脏MT mRNA表达的影响 |
2.9 小结 |
第三章 四种有机锌源对黄羽肉鸡作用效果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饲粮 |
3.2 仪器与试剂 |
3.3 试验设计与方法 |
3.4 饲养管理 |
3.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5.1 生长性能的测定 |
3.5.2 血液生化、抗氧化指标 |
3.5.3 小肠形态结构的测定 |
3.5.4 屠宰性能的测定 |
3.5.5 肝脏MT mRNA表达的测定 |
3.5.6 锌表观代谢率的测定 |
3.6 数据统计分析 |
3.7 结果与分析 |
3.7.1 日粮锌源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7.2 日粮不同锌源对黄羽肉鸡胴体性能的的影响 |
3.7.3 日粮不同锌源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7.4 日粮不同锌源对黄羽肉鸡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7.5 日粮不同锌源对黄羽肉鸡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
3.7.6 日粮不同锌源对黄羽肉鸡肝脏MT mRNA表达的影响 |
3.7.7 日粮不同锌源对黄羽肉鸡锌表观代谢率、粪便锌含量的影响 |
3.7.8 日粮不同锌源对黄羽肉鸡胫骨锌含量的影响 |
3.8 讨论 |
3.8.1 日粮锌源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8.2 日粮不同锌源对黄羽肉鸡胴体性能的的影响 |
3.8.3 日粮锌源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8.4 日粮锌源对黄羽肉鸡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8.5 日粮锌源对黄羽肉鸡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
3.8.6 日粮锌源对黄羽肉鸡肝脏MT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8.7 日粮锌源对黄羽肉鸡锌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3.8.8 日粮锌源对黄羽肉鸡胫骨锌含量的影响 |
3.9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写词表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
(5)发酵苜蓿营养特性及在肉鸡日粮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苜蓿的营养价值 |
1.1.1 苜蓿中的粗蛋白及应用 |
1.1.2 苜蓿中的碳水化合物及应用 |
1.1.3 苜蓿中的维生素及应用 |
1.1.4 苜蓿中的矿物质及应用 |
1.1.5 苜蓿中的其他活性成分及应用 |
1.2 苜蓿的加工及利用 |
1.2.1 苜蓿的放牧 |
1.2.2 苜蓿的青饲 |
1.2.3 苜蓿的干草调制 |
1.2.4 苜蓿的草粉及草颗粒制作 |
1.2.5 苜蓿的青贮 |
1.2.6 苜蓿的叶蛋白提取 |
1.3 我国养鸡业发展及鸡对苜蓿的利用现状 |
1.3.1 我国养鸡业发展状况 |
1.3.2 鸡的生理消化结构及特点 |
1.3.3 苜蓿在养鸡生产上的应用 |
1.3.3.1 苜蓿在蛋鸡生产上的应用 |
1.3.3.2 苜蓿在肉鸡生长上的应用 |
1.4 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品质和营养成份的影响 |
引言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供试原料 |
2.1.2 发酵苜蓿方法 |
2.1.3 试验菌种的培养及计数 |
2.1.4 主要试验器材及试剂 |
2.1.5 发酵苜蓿感官评定 |
2.1.6 发酵苜蓿成分测定及方法 |
2.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水份对发酵苜蓿品质的影响 |
2.2.2 酵母菌添加量对发酵苜蓿品质的影响 |
2.2.3 乳酪杆菌添加量对发酵苜蓿品质的影响 |
2.2.4 纤维素酶添加量对发酵苜蓿品质的影响 |
2.2.5 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对发酵苜蓿品质的影响 |
2.2.6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品质和营养成份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感官品质、pH、有机酸的影响 |
2.3.2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纤维含量的影响 |
2.3.3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含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2.3.4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酶活性的影响 |
2.3.5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2.3.6 生物添加剂对发酵苜蓿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4 结论 |
第三章 发酵苜蓿对肉鸡的生长、肉品质和肠道内容物性状的影响 |
引言 |
实验一 发酵苜蓿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1 材料与方法 |
3.1.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3.1.1.2 苜蓿来源及处理 |
3.1.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3.1.1.4 试验日粮配制和饲养管理 |
3.1.1.5 主要仪器及试剂 |
3.1.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1.2 结果与分析 |
3.1.2.1 发酵苜蓿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2.2 发酵苜蓿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1.2.3 发酵苜蓿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1.2.4 发酵苜蓿对肉鸡血清中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1.2.5 发酵苜蓿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1.2.6 发酵苜蓿对肉鸡粪便营养成分的影响 |
3.1.3 讨论 |
3.1.3.1 发酵苜蓿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1.3.2 发酵苜蓿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1.3.3 发酵苜蓿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1.3.4 发酵苜蓿对肉鸡血清中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1.3.5 发酵苜蓿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1.3.6 发酵苜蓿对肉鸡粪便营养成分的影响 |
3.1.4 结论 |
试验二 发酵苜蓿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 |
3.2.1 材料与方法 |
3.2.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3.2.1.2 苜蓿来源及处理 |
3.2.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3.2.1.4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
3.2.1.5 主要仪器及试剂 |
3.2.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2.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2 结果与分析 |
3.2.2.1 发酵苜蓿对肉鸡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
3.2.2.2 发酵苜蓿对肉鸡腿肌肉品质的影响 |
3.2.2.3 发酵苜蓿对肉鸡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2.2.4 发酵苜蓿对肉鸡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2.3 讨论 |
3.2.3.1 发酵苜蓿对肉鸡肌肉肉色、pH、滴水损失、剪切力的影响 |
3.2.3.2 发酵苜蓿对肉鸡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2.3.3 发酵苜蓿对肉鸡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2.4 结论 |
试验三 发酵苜蓿对肉鸡肠道指数及内容物性状的影响 |
3.3.1 材料与方法 |
3.3.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3.3.1.2 苜蓿来源及处理 |
3.3.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3.3.1.4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
3.3.1.5 主要仪器及试剂 |
3.3.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3.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2 结果与分析 |
3.3.2.1 发酵苜蓿对肉鸡肠指数的影响 |
3.3.2.2 发酵苜蓿对肉鸡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壁厚度的影响 |
3.3.2.3 发酵苜蓿对肉鸡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
3.3.2.4 发酵苜蓿对肉鸡肠道pH的影响 |
3.3.2.5 发酵苜蓿对肉鸡十二指肠内容物酶活性的影响 |
3.3.3 讨论 |
3.3.3.1 发酵苜蓿对肉鸡肠道指数及肠壁厚度的影响 |
3.3.3.2 发酵苜蓿对肉鸡肠道pH的影响 |
3.3.3.3 发酵苜蓿对肉鸡十二指肠内容物酶活的影响 |
3.3.3.4 发酵苜蓿对肉鸡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3.3.4 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录 |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文章 |
(6)肉种鸡饲用甘氨酸铎的母体营养效应及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主要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锌的简介 |
1.1.1 锌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和分布 |
1.1.2 锌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 |
1.1.3 锌的分类 |
1.1.4 锌在鸡上的应用 |
1.2 甘氨酸锌 |
1.2.1 甘氨酸锌简介 |
1.2.2 甘氨酸锌在生产上的应用 |
1.3 母体效应 |
1.3.1 母体效应 |
1.3.2 种鸡母体效应的影响因素 |
1.4 种蛋孵化和雏鸡的早期营养 |
1.4.1 鸡胚发育 |
1.4.2 种蛋孵化的影响因素 |
1.4.3 早期营养 |
1.5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背景 |
1.5.2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5.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繁殖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地点和时间 |
2.2.2 主要试验仪器 |
2.2.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2.2.4 样品采集与保存 |
2.2.5 指标检测与方法 |
2.3 数据处理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
2.4.2 甘氨酸锌对种蛋质量的影响 |
2.4.3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组织和种蛋锌含量的影响 |
2.4.4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4.5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肝脏MT含量的影响 |
2.4.6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肝脏MT和CuZn-SOD mRNA丰度的影响 |
2.5 讨论 |
2.5.1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
2.5.2 甘氨酸锌对种蛋质量的影响 |
2.5.3 甘氨酸锌对种蛋及组织锌沉积的影响 |
2.5.4 甘氨酸锌对种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6 小结 |
第三章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发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3.2.2 主要试验仪器 |
3.2.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3.2.4 样品采集与保存 |
3.2.5 检测方法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发育阶段性死亡率的影响 |
3.4.2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肝脏和肌肉锌含量的影响 |
3.4.3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肝脏和肌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4.5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肝脏MT含量的影响 |
3.4.6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肝脏MT和CuZn-SOD mRNA丰度的影响 |
3.5 讨论 |
3.5.1 母源甘氨酸锌对种蛋孵化不同阶段鸡胚死亡率的影响 |
3.5.2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组织锌沉积的影响 |
3.5.3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6 小结 |
第四章 母源锌对后代肉鸡生产性能、组织锌沉积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4.2.2 主要仪器 |
4.2.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4.2.4 样品采集与保存 |
4.2.5 检测指标与方法 |
4.3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母源锌及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4.2 母源锌及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血清和组织锌含量的影响 |
4.4.3 母源锌及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血清和组织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4.4 母源锌和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免疫指标的影响 |
4.4.5 母源锌和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抗应激指标的影响 |
4.5 讨论 |
4.5.1 母源锌与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5.2 母源锌与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组织锌沉积的影响 |
4.5.3 母源锌与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4.5.4 母源锌与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4.5.5 母源锌及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抗应激功能的影响 |
4.6 小结 |
第五章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保护作用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5.2.2 主要仪器 |
5.2.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5.2.4 样品采集与保存 |
5.2.5 检测指标与方法 |
5.3 数据处理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死亡率的影响 |
5.4.2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肝脏氧化指标和HSP70的影响 |
5.4.3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肝脏抗氧化指标和MT含量的影响 |
5.4.4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肝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 |
5.4.5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肝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5.4.6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肝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
5.5 讨论 |
5.5.1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死亡率的影响 |
5.5.2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氧化功能的影响 |
5.5.3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5.5.4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肝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
5.5.5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抗氧化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
5.5.6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细胞凋亡的影响 |
5.6 小结 |
第六章 小结、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6.1 小结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7)维生素A及蛋氨酸锌对断奶仔猪血液抗氧化指标、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维生素A与锌的功能 |
2.1 维生素A的功能 |
2.2 锌的功能 |
3 维生素A与锌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 维生素A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锌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 |
4 维生素A、锌对畜禽免疫力的影响 |
4.1 维生素A对畜禽免疫力的影响 |
4.2 锌对畜禽免疫力的影响 |
5 维生素A、锌对畜禽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5.1 维生素A、锌对畜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5.2 维生素A、锌对畜禽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6 维生素A、锌对畜禽小肠功能的影响 |
6.1 维生素A对畜禽小肠功能的影响 |
6.2 锌对畜禽小肠功能的影响 |
7 维生素A与锌互作对机体生产性能的影响 |
8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维生素A、锌互作效应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二 维生素A、锌互作效应对断奶仔猪免疫力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三 维生素A、锌互作效应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四 维生素A、锌互作效应对断奶仔猪小肠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结论与建议 |
1 本研究中的主要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 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8)水貂饲粮适宜铜源及铜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水貂的生物学特性 |
1.1.1 水貂的生活习性 |
1.1.2 水貂的消化特点 |
1.2 铜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
1.2.1 铜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 |
1.2.2 铜的生物学特性 |
1.2.3 铜的吸收与代谢 |
1.2.4 铜的缺乏与过量 |
1.2.5 判断铜营养状况的指标 |
1.2.6 铜作为促生长添加剂 |
1.2.7 铜与脂类代谢 |
1.2.8 铜与其他元素互作效应 |
1.2.9 不同铜源的生物学利用率 |
1.3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水貂饲粮适宜铜水平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设计与试验日粮 |
2.1.2 样品采集 |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2.3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铜和氮代谢的影响 |
2.2.4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2.5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血液参数的影响 |
2.2.6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脏器指数的影响 |
2.2.7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脏器铜、锌和铁含量的影响 |
2.2.8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胆汁铜、锌、锰和 铁含量的影响 |
2.2.9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2.10日粮铜水平对水貂毛皮品质的影响 |
2.2.11日粮铜水平与各指标参数以及指标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3.1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3.3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铜和氮代谢的影响 |
2.3.4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5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血液参数的影响 |
2.3.6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脏器指数的影响 |
2.3.7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脏器元素含量的影响 |
2.3.8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胆汁元素含量的影响 |
2.3.9 日粮铜水平对水貂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10日粮铜水平对水貂毛皮品质的影响 |
2.4 结论 |
第三章 水貂饲粮适宜铜源及水平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设计与试验日粮 |
3.1.2 样品采集 |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日粮铜源及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2 日粮铜源及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3.2.3 日粮铜源及水平对育成期水貂铜和氮代谢的影响 |
3.2.4 日粮铜源及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2.5 日粮铜源及水平对冬毛期水貂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6 日粮铜源及水平对水貂脏器元素含量的影响 |
3.2.7 水貂对不同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 |
3.3 讨论 |
3.3.1 日粮铜源及水平对水貂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2 日粮铜源及水平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3.3.3 日粮铜源及水平对水貂铜和氮代谢的影响 |
3.3.4 日粮铜源及水平对水貂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5 日粮铜源及水平对水貂脏器元素含量的影响 |
3.3.6 水貂对不同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 |
3.4 结论 |
第四章 水貂饲粮适宜铜锌水平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计与试验日粮 |
4.1.2 样品采集 |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2 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4.2.3 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铜、氮和锌代谢的影响 |
4.2.4 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5 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脏器元素的影响 |
4.2.6 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毛皮品质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生长性能的影响 |
4.3.2 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4.3.3 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铜、氮和锌代谢的影响 |
4.3.4 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5 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脏器元素的影响 |
4.3.6 日粮铜、锌水平及其互作对水貂毛皮品质的影响 |
4.4 结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5.1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饲粮铜与维生素A及其互作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十二指肠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3讨论 |
4结论 |
(10)饲粮铜和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及饲粮 |
1.2 饲养管理 |
1.3 样品制备与指标测定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铜与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铜与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肉仔鸡血清Cp活性的影响 |
2.3 铜与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肉仔鸡血清T-SOD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铜对各测试指标的影响 |
3.2 维生素A对各测试指标的影响 |
3.3 互作效应对各测试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四、日粮锌及维生素A水平对肉仔鸡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黑沙蒿多糖对肉仔鸡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邢媛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微量元素添加模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骨骼发育的影响[D]. 胡东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
- [3]包被微量元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D]. 刘少青. 四川农业大学, 2019
- [4]乳酸锌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D]. 李浩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02)
- [5]发酵苜蓿营养特性及在肉鸡日粮中应用的研究[D]. 王凯.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5)
- [6]肉种鸡饲用甘氨酸铎的母体营养效应及分子机理研究[D]. 张玲. 浙江大学, 2017(12)
- [7]维生素A及蛋氨酸锌对断奶仔猪血液抗氧化指标、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影响[D]. 彭秋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6(08)
- [8]水貂饲粮适宜铜源及铜水平研究[D]. 吴学壮.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01)
- [9]饲粮铜与维生素A及其互作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十二指肠酶活性的影响[J]. 张利环,张瑜,李玲香,杨燕燕,张春善. 中国畜牧杂志, 2014(23)
- [10]饲粮铜和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 王锋,王博,张春善,高林青. 动物营养学报,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