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瑞[1](2022)在《论新发展阶段中国战略机遇期的鲜明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战略机遇期如何判断,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与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相比,新发展阶段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形成更具内生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更具复杂性,战略机遇期的延续更具可塑性。完整准确把握这些特性,对于党和国家维护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杜敏[2](2021)在《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战略思维,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战略思维方式。中国共产党也善于从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出发,运用战略思维作出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战略判断,制定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战略方针,抓住战略重点,赢得战略主动。在运用战略思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立场,保持战略定力,勇于开拓创新。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将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坚持原则与体现灵活、抓住机遇与迎接挑战、增强定力与注重创新相统一,全面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耿茂城[3](2021)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逻辑论析》文中研究说明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从逻辑上予以系统把握。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内涵深刻,以马克思关于"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生产关系思想为理论指导,以争取实现自身发展的科学原则为理论把握,以"新发展理念"的创新成果为理论贯彻,反映着特定的理论逻辑。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须着眼全局,其科学基于"战略机遇期"的判断,符合我国"发展观"的历史演进,更立足于中国人民走在"小康路上"新的发展阶段,突出了必要的现实逻辑。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明确,要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国情实际、群众路线、改革开放和科学思维几个方面,实现发展目标、发展水平、发展需求、发展优势和发展思路的与时俱进,强调了应有的实践逻辑。
孙伊然,何曜,黎兵[4](2021)在《“入世”20年中国经济安全观的演进逻辑》文中指出经济安全即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自主性。经济安全观即一国对于外部世界与自身经济安全之间关系的基本认知、理解及判断。加入WTO 20年来,中国经济安全观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适应期、调整期、确立期三个阶段。在2001~2010年的适应期,中国立意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其保障安全的方式更多在于改变自身,而较少涉及对外部世界的触动或要求。在2010~2020年的调整期,中国着眼于对外依存度与脆弱性过高等问题,更多表现出影响外部世界的意愿与信心,旨在解决本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地位与实力不相匹配的问题。2020年之后,中国特色的大国经济安全观基本形成。中国应对化解外部风险的方式,更为鲜明地呈现出以立足国内为力量源泉、积极主动的特征。这一应变方式不仅仅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而是从战略视角出发,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从根本意义上改善外部环境为指引。总体观之,新时期的经济安全观彰显出强烈的大国意识、应变意识、系统意识,其对本国及世界的深远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俞祖华[5](2021)在《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家现代化话语的建构》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团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不断拓展对现代化概念与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工业化"、建设时期的"四个现代化"、改革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变迁。不断深化对现代化模式与道路的探索,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话语。不断丰富对现代化理论与叙事的建构,围绕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空间布局、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本土特色等进行探讨并建立相关论述。不断增强党领导现代化的本领与水平,革命时期提出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建设时期展现出党"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改革时期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时代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肖阳[6](2021)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判断与国家战略能力提升》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具有较多变化特征的一个阶段,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中全会制定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大决策,表明中国的战略规划能力、战略统筹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执行能力正在不断强化和提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需要明晰自身历史方位,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期,发挥战略管理功能,提升战略执行力,不断增强国家战略能力。
孙贺[7](2021)在《习近平关于领导力重要论述的理论透视》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党必须与时俱进地提升领导力。党领导人民接续取得的伟大成就推动了党的领导力的历史进阶。进入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客观上需要相应的领导力与之相匹配。习近平从党的领导力和党员干部领导力两个向度进行领导力建构。党的领导力主要从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方面作出总体性规定;党员干部领导力主要从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两个方面提出目标性要求。其中,工作能力既有整体性的要求,也有具体领域的要求,这些共同构成习近平关于领导力的结构谱系。习近平不仅丰富了党的领导力的内容构成,还指出了党的领导力提升的现实进路。习近平关于党的领导力的系列重要论述,为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提供了新的观察分析视角。
郭关玉,高翔莲[8](2021)在《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依据和应对理路》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判断依据是中国仍具有和平发展环境和广阔发展空间且拥有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强烈意识、能力和实力。在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中国既迎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机遇和发展新动能,又面临着中美矛盾升级和世界经济复苏困难带来的新挑战。抓住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辩证看待机遇和挑战、同步提升意识和能力、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丁元竹,沈艳,刘培林,李金华,贺雪峰,程虹,杜运周,苏屹,李海舰,刘军强,李实,刘守英,甘犁,吕长江,许晖,罗必良,杨世伟,陈彦斌[9](2021)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文中提出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号召,2021年4月24日管理世界杂志社在北京举办"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研讨会。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总编辑尚增健主持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出版社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出版机构的18位专家参加研讨,大家踊跃发言、会场气氛热烈。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表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应深刻理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丰富内涵,深入领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重要意义,深度研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重点举措,管理世界杂志社重视发挥期刊引领创新作用,愿意与广大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积极推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与会专家就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高度评价管理世界杂志社举办此次会议和系列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专家们纷纷表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实践,研究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提炼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理论。在此过程中,应坚持问题导向,察实情、出实招,避免学术研究中的"数学化""模型化"等不良倾向,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现将参会专家发言要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庞坤缺[10](2021)在《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认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随着世界历史的不断发展,开放成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要素,体现了一个国家致力于自身发展和不断走向世界的发展诉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稳定器,其中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历史雄辩地证明,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在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开放”“怎样扩大开放”“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理念、新倡议,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中国实施全面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遵循,同时,为探寻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本文围绕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这个主题,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再探讨其理论特征、扩大对外开放与深化对内改革的辩证逻辑关系,接着深入梳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包括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现实依据等,再对其主要内容以及主要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论述,接着从思想维度和实践维度,探析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最后从理论创新、实践意义、世界影响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论文共分六个章节展开具体论述。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把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述评、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等问题,梳理介绍清楚,为整个研究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章是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基本理论概述,本章首先对开放、对外开放、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等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分析,再具体分析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最后在改革开放的框架内分析了扩大对外开放与深化对内改革的辩证关系。本章是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理清了一些基本概念,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第三章重点论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主要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现实依据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全面阐释。概而观之,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形成有着深刻必然的依据。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它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开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对外开放思想为理论基础,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对外交往理念、对外开放理论,成为其形成的宝贵思想资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等,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现实根基。第四章论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本章从坚持开放发展新理念、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并从根本理念、战略布局、重要支撑、价值目标、重要保障等方面,剖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之间所具有的严密内在逻辑关系。这一章是本文研究的逻辑中心,为后两章的研究做好铺垫、打下基础。第五章针对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展开剖析,本章从思想维度和实践维度两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具体来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统一、坚持民族情怀和全球视野相统一是其在思想维度的方法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坚持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相结合、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是其在实践维度的方法论。在新时代境遇下,科学把握、系统剖析其方法论,对于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的理解和实践方略的践行,指导新时代对外开放不断向高水平迈进,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六章归纳总结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本章是论文研究的逻辑终点,在前几章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本章从理论创新、实践意义和世界影响三个方面,集中揭示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具体来看,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开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方面总结了其理论贡献;从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全面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助力中国话语体系传播等方面剖析了其实践意义;从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探索国际合作新机制、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探讨了其世界影响。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论文提纲范文)
(1)论新发展阶段中国战略机遇期的鲜明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时势在我:战略机遇期的形成更具内生性 |
(一)外部有利条件正在递减 |
(二)内部发展条件保持良好 |
(三)以强大战略定力为保障 |
二、谋势而动: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更具复杂性 |
(一)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 |
(二)国内发展面临新考验 |
(三)日益上升的风险挑战 |
(四)不稳定不确定性递增 |
三、乘势而上:战略机遇期的延续更具可塑性 |
(一)要有主动求变的战略魄力 |
(二)要有把握机遇的战略慧眼 |
(三)要有守护机遇的战略实力 |
(四)要有共享机遇的战略胸怀 |
(2)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战略思维 |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提倡战略思想 |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战略问题是整个国家的问题 |
(三)新世纪新阶段明确将战略思维写进党的文件 |
(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战略思想,强调战略定力 |
二、中国共产党善于运用战略思维 |
(一)中国共产党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指明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战略判断 |
(二)中国共产党善于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制定战略目标,谋划科学的发展战略 |
(三)中国共产党善于从根本性出发,抓住战略重点,赢得战略主动 |
三、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战略思维的经验总结 |
(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立场 |
四、领导干部要全面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
(一)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相统一 |
(二)将坚持原则与体现灵活相统一 |
(三)将抓住机遇与迎接挑战相统一 |
(四)将增强定力与注重创新相统一 |
(3)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逻辑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 |
(一)以“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生产关系思想为理论指导 |
(二)以争取和实现自身发展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为理论把握 |
(三)以“新发展理念”这一中国化创新成果为理论贯彻 |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 |
(一)基于党和国家“战略机遇期”的判断 |
(二)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
(三)立足中国人民“小康路上”的新阶段 |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逻辑 |
(一)党的领导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根本保证 |
(二)国情实际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现实依据 |
(三)群众路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社会基础 |
(四)改革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政策依循 |
(五)科学思维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方法支撑 |
(4)“入世”20年中国经济安全观的演进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安全观及其决定因素 |
二、2001~2010年的适应期 |
1. 阶段性特征 |
2. 因素分析 |
三、2010~2020年的调整期 |
1. 阶段性特征 |
2. 因素分析 |
四、2020年之后的确立期 |
1. 阶段性特征 |
2. 因素分析 |
(5)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家现代化话语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断拓展对现代化概念与内涵的认识 |
二、不断深化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的探索 |
三、不断丰富对现代化理论与叙事的建构 |
四、不断增强党领导国家现代化的本领与水平 |
结语 |
(6)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判断与国家战略能力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判断 |
(一)新发展阶段的历史逻辑 |
(二)新发展阶段的理论逻辑 |
(三)新发展阶段的实践逻辑 |
二、新发展阶段国家战略能力的主要体现 |
(一)战略规划能力 |
(二)战略统筹能力 |
(三)战略思维能力 |
(四)战略执行能力 |
三、新发展阶段提升国家战略能力的基本路径 |
(一)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 |
(二)抢抓并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 |
(三)发挥战略管理功能 |
(四)加强战略执行力 |
(7)习近平关于领导力重要论述的理论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关于领导力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 |
(一)提升党的领导力是巩固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地位的现实需要 |
(二)提升党的领导力是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内在要求 |
(三)提升党的领导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
(四)提升党的领导力是紧紧抓住大有可为战略机遇期的现实需要 |
(五)提升党的领导力是适应治国理政复杂挑战的客观需要 |
(六)提升党的领导力是化解党员干部能力不足危险和本领恐慌难题的内在要求 |
二、习近平关于领导力重要论述的结构谱系 |
(一)关于党的领导力 |
(二)关于党员干部领导力 |
1. 党员干部思维能力。 |
2. 党员干部工作能力。 |
三、习近平关于领导力提升的现实进路 |
(一)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提升理论指导实践能力 |
(二)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
(三)加强历史学习,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
(四)提升专业素养,始终走在时代发展前沿 |
(五)完善党内学习制度,推动学习常态化 |
(六)加强调查研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
(七)加强实践历练,在奋斗中增长才干 |
(八)拜人民为师,在为民造福中夯实本领 |
(8)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依据和应对理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依据 |
1.中国仍具有和平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
2.中国拥有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强烈意识 |
3.中国拥有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能力和实力 |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
1.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为发展提供新契机 |
2.第四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为发展带来新动能 |
3.中美矛盾升级和世界经济复苏困难给中国带来新挑战 |
三、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举措 |
1.辩证看待机遇和挑战 |
2.同步提升两种意识和两大能力 |
3.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
(10)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的创新 |
1.4.2 研究的不足 |
2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开放的内涵 |
2.1.2 对外开放的内涵 |
2.1.3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 |
2.2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 |
2.2.1 宽广的马克思主义视野 |
2.2.2 强烈的风险意识 |
2.2.3 博大的国际胸怀 |
2.2.4 科学的思维方式 |
2.2.5 形象的语言风格 |
2.3 扩大对外开放与深化对内改革的关系 |
2.3.1 以开放促改革,对外开放为对内改革提供丰富经验 |
2.3.2 以改革促开放,对内改革为对外开放提供坚实基础 |
2.3.3 二者辩证统一,共同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
3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 |
3.1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
3.1.1 国际背景 |
3.1.1.1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潮流 |
3.1.1.2 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新变化 |
3.1.1.3 国际规则体系面临深刻变革 |
3.1.2 国内背景 |
3.1.2.1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
3.1.2.2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
3.1.2.3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 |
3.2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 |
3.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开放的理论 |
3.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开放的理论 |
3.2.1.2 列宁关于开放的理论 |
3.2.2 中国共产党人的对外开放思想 |
3.2.2.1 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 |
3.2.2.2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 |
3.2.2.3 江泽民的对外开放思想 |
3.2.3.4 胡锦涛的对外开放思想 |
3.2.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交往和开放的思想资源 |
3.2.3.1 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
3.2.3.2 郑和下西洋,“锐意通四夷”的睦邻友好交往思想 |
3.2.3.3 林则徐、魏源等人的“知夷情”“解夷事”“睁眼看世界”等开放思想 |
3.2.3.4 康有为、梁启超的开放思想 |
3.2.3.5 孙中山的开放主义思想 |
3.3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 |
3.3.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 |
3.3.2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时期 |
3.3.3 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
3.3.4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 |
4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4.1 根本理念:坚持开放发展新理念 |
4.1.1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
4.1.1.1 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
4.1.1.2 扩大开放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
4.1.2 开放发展新理念的丰富内涵 |
4.1.2.1 主动开放 |
4.1.2.2 全面开放 |
4.1.2.3 共赢开放 |
4.1.2.4 双向开放 |
4.1.2.5 公平开放 |
4.1.3 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
4.1.3.1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4.1.3.2 推动贸易强国建设 |
4.1.4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
4.1.4.1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特点 |
4.1.4.2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更均衡更充分的高质量发展 |
4.2 战略布局:完善对外开放布局 |
4.2.1 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
4.2.1.1 打造东部沿海开放新高地 |
4.2.1.2 加快内陆沿边开放步伐 |
4.2.1.3 陆海统筹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
4.2.2 完善对外开放贸易布局,推动我国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
4.2.2.1 不断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
4.2.2.2 推动多边、区域、双边贸易协同发展 |
4.2.2.3 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
4.2.2.4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
4.2.3 完善对外开放双向投资布局,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 |
4.2.3.1 稳步实施“引进来” |
4.2.3.2 积极推进“走出去” |
4.3 战略重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
4.3.1 “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历程 |
4.3.1.1 “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 |
4.3.1.2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 |
4.3.2 “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目标 |
4.3.2.1 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 |
4.3.2.2 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 |
4.3.2.3 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 |
4.3.2.4 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 |
4.3.2.5 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
4.3.3 “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 |
4.3.3.1 政策沟通不断深化 |
4.3.3.2 设施联通不断加强 |
4.3.3.3 贸易畅通不断提升 |
4.3.3.4 资金融通不断扩大 |
4.3.3.5 民心相通不断促进 |
4.3.4 “一带一路”建设对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影响 |
4.3.4.1 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
4.3.4.2 为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辟广阔空间 |
4.4 重要支撑: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
4.4.1 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中国定位与角色 |
4.4.1.1 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定位 |
4.4.1.2 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角色 |
4.4.2 以中国智慧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
4.4.2.1 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
4.4.2.2 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
4.4.3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 |
4.4.3.1 在全球政治和安全领域展示中国担当 |
4.4.3.2 在经济金融领域提供中国方案 |
4.4.3.3 在网络治理新兴发展领域承担中国责任 |
4.4.3.4 在构建国际海洋新秩序中贡献中国力量 |
4.5 价值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4.5.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
4.5.1.1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
4.5.1.2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
4.5.1.3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
4.5.1.4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
4.5.1.5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
4.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 |
4.5.2.1 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
4.5.2.2 安全上坚持共治共处,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
4.5.2.3 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
4.5.2.4 文化上坚持互鉴共存,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
4.5.2.5 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
4.6 重要保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
4.6.1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
4.6.1.1 相互尊重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坚实基础 |
4.6.1.2 公平正义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
4.6.1.3 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理念 |
4.6.2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外交实践 |
4.6.2.1 秉持合作共赢原则,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
4.6.2.2 树立“亲诚惠容”理念,构建新型周边关系 |
4.6.2.3 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 |
5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 |
5.1 思想维度 |
5.1.1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
5.1.2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统一 |
5.1.3 坚持民族情怀和全球视野相统一 |
5.2 实践维度 |
5.2.1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 |
5.2.2 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 |
5.2.3 坚持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相结合 |
5.2.4 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 |
6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
6.1 理论创新 |
6.1.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对外开放理论 |
6.1.2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 |
6.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 |
6.2 实践意义 |
6.2.1 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增添新动力 |
6.2.2 为全面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拓展新空间 |
6.2.3 为助力中国话语体系传播,提供新平台 |
6.3 世界影响 |
6.3.1 为世界经济增添新动能,展示了中国力量 |
6.3.2 为探索国际合作新机制,提供了中国方案 |
6.3.3 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新发展阶段中国战略机遇期的鲜明特性[J]. 刘国瑞.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2(01)
- [2]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J]. 杜敏.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06)
- [3]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逻辑论析[J]. 耿茂城. 大庆社会科学, 2021(06)
- [4]“入世”20年中国经济安全观的演进逻辑[J]. 孙伊然,何曜,黎兵. 世界经济研究, 2021(12)
- [5]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家现代化话语的建构[J]. 俞祖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6]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判断与国家战略能力提升[J]. 肖阳. 决策与信息, 2021(10)
- [7]习近平关于领导力重要论述的理论透视[J]. 孙贺. 行政论坛, 2021(05)
- [8]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依据和应对理路[J]. 郭关玉,高翔莲. 中州学刊, 2021(09)
- [9]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J]. 丁元竹,沈艳,刘培林,李金华,贺雪峰,程虹,杜运周,苏屹,李海舰,刘军强,李实,刘守英,甘犁,吕长江,许晖,罗必良,杨世伟,陈彦斌. 管理世界, 2021(09)
- [10]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D]. 庞坤缺.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标签:一带一路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一带一路战略论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文; 重要战略机遇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