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出血持续正压通气评分标准的临床应用

新生儿肺出血持续正压通气评分标准的临床应用

一、新生儿肺出血使用持续正压通气评分标准的临床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鲁元元[1](2021)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母婴临床资料,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BPD高风险患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42例≤32周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母婴临床资料。研究分组及内容:1.依据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BPD组与非BPD组,分析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预测列线图,并通过ROC曲线、C指数、校准曲线进行模型验证。2.将BPD组依据不同严重程度分为轻度BPD组与中、重度BPD组,分析中、重度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预测列线图,并通过ROC曲线、C指数、校准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1.2016~2019年于我院NICU住院、胎龄≤32周、住院时长≥28天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中BPD的患病率为32%~53.2%。2.患儿胎龄、出生体重与BPD的患病率呈负相关。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BPD患病率越高。3.BPD组与非BPD组在孕母并发症、男婴、胎龄、出生体重、呼吸系统并发症、辅助通气情况、住院时长、临床转归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胎龄、出生体重、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HCA)、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应用史为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并初步验证,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4.中、重度BPD组与轻度BPD组在孕母贫血、胎膜早破≥18h、产前使用抗生素、出生体重、产房复苏情况、呼吸系统并发症、辅助通气情况、住院时长、临床预后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5分钟Apgar≤7分、机械通气≥7天、生后需要糖皮质激素是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并初步验证,模型有一定的区分度与校准度。结论:1.胎龄、出生体重与BPD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BPD患病率越高。2.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胎龄、出生体重与BPD的发生风险降低相关;HCA、机械通气、PS应用史与BPD的发生风险升高相关。因此防治早产、控制产前感染、避免长时间机械通气对BPD的发生有一定保护作用。3.通过Logistic回归建模并初步验证,BPD的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可以早期预测BPD的发生风险,为临床重要决策、医患信息沟通提供客观依据。4.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5分钟Apgar≤7分、机械通气≥7天、生后需要糖皮质激素与中、重度BPD的发生风险升高相关。通过Logistic回归建模并初步验证,中、重度BPD的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可以为早产儿预后提供参考信息,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雷国英[2](2021)在《肺脏超声分度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模式及通气时间的预测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d-rome,NRDS)的肺脏超声(lung ultrasound,LUS)分度的可行性,探讨不同程度的NRDS患儿通气模式及通气时间的异同,明确肺超声分度在N RDS的应用效果。方法:1.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60例NRDS新生儿,按照RDS超声分度进行分组,用秩相关分析比较NRDS超声分度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以及X线分度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来预测LUS分度的可行性。2.评估经超声诊断的三组患儿对通气模式的选择以及所接受的同一同模式的通气时间的异同。3.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胎龄和体质量是否和NRDS患儿总的通气时间有关。结果:1.采用LUS对本研究的60例NRDS新生儿进行分组的结果显示,三组的胎龄和体质量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60例NRDS新生儿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23例。根据LUS标准将60例NRDS新生儿分为轻度组13例,中度组25例,重度22例。根据X线标准将60例NRDS新生儿分为轻度组22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16例。NRDS超声分度及临床分度的相关性为(rs=0.895,P<0.001),NRDS的X线分度及临床分度的相关性为(rs=0.831,P<0.001)。2.对超声诊断的NRDS三组患儿接受有创通气模式进行比较显示,轻度组和中度组间通气模式无统计学差异(0 vs 3,P=0.538),而轻度组、中度组均与重度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0 vs 20,3 vs20,均P<0.001),说明轻中度患儿一般不使用有创通气,重度患儿一般会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经超声诊断的三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及总的通气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总的通气时间随着病情程度的增加而增加(4.78±1.67 vs13.62±5.09 vs 23.91±6.19,P<0.001)。3.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NRDS的总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将胎龄和体质量纳入回归模型,结果发现,不同胎龄(周)对总的通气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b=-2.02,t=-3.16,P=0.003)不同体质量对总的通气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b=-5.47,t=-2.01,P=0.049)。结论:NRDS的超声分度具有可行性,可以指导NRDS患儿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不同程度NRDS患儿所用通气时间是不同的,并随病情程度增加而增加。NRDS总的通气时间和胎龄、体质量有关。LUS分度可以对NRDS患儿的病情做出早期诊断评估,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李小霞[3](2021)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入选研究的57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ARDS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及并发症并进行分析,提高对新生儿ARDS的早期识别、预防及干预,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并对于今后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按照新生儿ARDS蒙特勒标准,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份本中心筛选出57例ARDS患儿临床资料,对一般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1.胎龄、出生体质量、产前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剖宫产、男性、宫内感染、出生窒息、败血症、SNAPPE-Ⅱ评分、胎膜早破、孕母上呼吸道感染、孕母贫血、妊娠期糖尿病、胎粪吸入、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可能是新生儿ARDS发病的高危因素,发病人群以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为主,Logis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质量、SNAPPE-Ⅱ评分、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与新生儿ARDS发病相关。2.跟同期NRDS相比,ARDS患儿组Lac、Fi O2及MAP升高(P<0.05),而Pa O2、Sp O2(P<0.05)降低。3.重度ARDS患儿相对同期ARDS组占比较高,重度ARDS患儿有创通气率显着高于同期NRDS组(P<0.05)。4.新生儿ARDS的常见并发症有肺动脉高压、颅内出血、肺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高于NRDS组(p<0.05),病死率较高。结论1.胎龄、出生体质量、SNAPPE-Ⅱ评分、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是新生儿ARDS发病的高危因素。2.新生儿ARDS常见的并发症有肺动脉高压、颅内出血、肺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RDS组,且病死率较高。3.ARDS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多为重度,重度ARDS患儿有创通气率显着高于同期NRDS组。

陈锶[4](2020)在《新诊断标准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风险预测及预防性用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新诊断标准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风险预测目的:探究新诊断标准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风险因素,寻找早期预测BPD的可能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2周的早产儿。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并发症、用药用氧情况以及抽血结果等临床数据。分别根据2001年和2018年诊断标准将其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种诊断标准下BPD的发病率。在2018年标准下,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BPD组和非BPD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采用R软件并通过Lasso方法筛选出早期预测BPD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对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评价。结果:2001年标准下BPD的发病率为44.9%,明显高于2018年标准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标准下BPD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1年标准下BPD组与非BPD组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Lasso方法筛选出14个可能的变量,惩罚系数λ=0.0154。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出生体重(OR=0.9945,95%CI:0.9904~0.9979)、复苏方式(OR=4.8249,95%CI:1.3990~19.4752)、宫内窘迫(OR=8.0586,95%CI:1.7810~39.5696)、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及围产期补充(OR=1.0880,95%CI:1.0210~1.1639)、红细胞压积(OR=1.1554,95%CI:1.0529~1.2847)以及呼吸暂停(OR=7.6916,95%CI:1.4180~52.1236)。校正拟合偏差后的C-指数为0.894。结论:本研究对早期预测BPD的风险模型进行了初步探索。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第二章早期使用氨茶碱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回顾性研究目的:探索早期使用氨茶碱是否能有效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GA<32周的早产儿。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早期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患儿早期药物使用情况将其分为氨茶碱组、咖啡因组以及对照组;根据胎龄将所有患儿分为极早产儿组、小早产儿组以及早产儿组。比较三组患儿不同胎龄段下BPD的发病率以及通气时间。结果:“GA<28”:氨茶碱组BPD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氨茶碱组和咖啡因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8≤GA<30”:3组患儿在BPD发病率上没有差异(P>0.05),但氨茶碱组的无创辅助通气以及用氧总时间明显低于咖啡因组(P<0.05);“30≤GA<32”:3组患儿在BPD发病率上没有差异(P>0.05),但氨茶碱组的无创辅助通气以及用氧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GA<28周的早产儿早期预防性使用氨茶碱可以减少BPD的发病率并且能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而对于胎龄≥28周的早产儿预防性使用氨茶碱可以减少无创辅助通气及用氧总时间。使用氨茶碱时需要监测血药浓度,避免药物中毒引起的副作用。

董晓宇[5](2020)在《超早产儿和/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近期结局及死亡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s,EPI)和/或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存在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纵向分析2010~2019年间10来山东省立医院新生儿科EPI和/或ELBWI的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原因随时间的变化,横向分析2018~2019年多中心EPI和/或ELBWI的近期结局及死亡原因,探讨制约EPI和/或ELBWI存活的瓶颈,为进一步提高EPI和/或ELBWI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治入NICU的EPI和/或ELBWI的孕母特征、围产期信息、新生儿特征、救治信息、并发症情况及最终结局及死亡原因,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此部分患儿的相关病例资料,比较救治措施及结局随时间的变化,并划分为2010~2015及2016~2019两个阶段,分析比较死亡原因、死亡危险因素、死亡时间及存活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的变化;于2018年建立宁贝欣新生儿同质化协作研究平台(http://www.ningbx.com/index/login/login.html),32 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成立山东省新生儿协作网(Shandong neonatal network,SNN),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EPI和/或ELBWI病例资料,将死亡类型划分为全程积极治疗、重定向治疗及因社会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死亡3种类型,将全程积极治疗和重定向治疗归为救治无效死亡,对救治无效死亡进行死亡原因分析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危险因素分析,对放弃治疗死亡进行放弃原因的讨论,探讨制约EPI和/或ELBWI存活的瓶颈。结果1.单中心10年EPI和/或ELBWI救治结局分析:2010~2019年10年期间共有398例纳入本研究,总体存活率为66.1%,2012年存活率最低26.3%,2018年存活率最高为89.7%。第一阶段共141例纳入研究,第二阶段共257例纳入研究,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放弃治疗死亡率由24.8%将至6.2%。第一阶段救治无效死亡35例,死因顺位为RDS(n=10)、IVH(n=8)、败血症(n=5)、BPD(n=4)、重度窒息(n=4)、NEC(n=1)、发育极不成熟(n=1);第二阶段救治无效死亡33例,死因顺位为败血症(n=9)、RDS(n=7)、IVH(n=4)、BPD(n=4)、NEC(n=3)、发育极不成熟(n=3)、重度窒息(n=2)。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死生后早期的死亡明显减少。除了小胎龄、低出生体重、5分钟Apgar评分<7分,在2010~2015年,生后早期低血糖(OR=13.691,95%C1:1.259,148.840)、肺出血(OR=27.073,95%C1:2.011,364.428)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2016~2019年,入院中重度低体温(OR=4.450,95%C1:1.676,11.818)、EOS(OR=2.535,95%C1:1.033,6.222)、肺出血(OR=4.450,95%C1:1.676,11.818)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后两个阶段相比,第二阶段存活率及存活儿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增加,在对胎龄、SGA、性别进行校正之后,存活率仍显着增加(AOR=7.285,95%C1:7.235,12.533),3期及以上或需要治疗的RO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AOR=0.170,95%C1:0.051,0.565),而重度BPD、3期或需要治疗的NEC、3期以上IVH/PVL增加无统计学意义。2.多中心EPI和/或ELBWI救治结局分析:多中心共纳入EPI和/或ELBWI 772例,存活505例(65.4%),全程积极治疗后死亡102例(13.2%),重定向治疗后死亡36例(4.7%),救治无效死亡共138例(17.9%),放弃治疗后死亡129例(16.7%)。放弃治疗死亡患儿中,主要放弃治疗的原因主因为担心预后占73.1%,经济原因占15.6%。救治无效死亡的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败血症(n=38)、RDS(n=25)、IVH(n=23)、重度窒息(n=18)、NEC(n=14)、发育极不成熟(n=9)、BPD(n=7)。1日内的死亡多是由于RDS、重度窒息和发育极不成熟,2-7日内由败血症导致的死亡最多,其次为RDS和重度窒息,8-14日仍是由败血症导致死亡最多,其次为IVH;14-28日内NEC为死亡主要原因,≥29日主要是由BPD和IVH引起的死亡。除了较小胎龄、较低出生体重外,多胞胎(AOR=1.725,95%C1:1.079,2.758)、中重度低体温(AOR=1.593,95%C1:1.018,2.494)、EOS(AOR=1.912,95%C1;1.238,2.952)、新生儿肺出血(AOR=3.154,95%C1:1.805,5.513)、2-3期的NEC(AOR=4.145,95%C1:1.449,11.864)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505例存活者而言,住院期间发生严重并发症重度BPD、3级以上IVH/PVL、需手术的NEC、3期及以上或需要治疗的ROP分别为40例(7.9%)、40例(7.9%)、6例(1.2%)、44例(8.7%)。结论1.单中心10年数据显示,EPI和/或ELBWI的存活率尤其是救治成功率逐步提高,已接近国际水平,考虑与呼吸支持技术的改进以及诊疗流程的逐渐规范及单中心数据库的建立密切相关。2.2018~2019年山东省多中心EPI和/或ELBWI的救治成功率为78.5%,其中胎龄25周以上EPI的救治成功率已达65%以上;宫内感染、入院低体温等围产期因素是引发EPI和/或ELBWI救治无效死亡的主要因素。3.放弃治疗死亡与救治无效死亡占死亡构成比基本相当,救治信心不足、顾虑后遗症是家长决定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4.存活儿在住院期间的主要并发症仍有一定的发生率,需要重视该类人群的出院后随访,关注其长期健康发展。

刘金凤[6](2020)在《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苏州母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存活率及住院并发症情况,探讨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通过苏州母子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资料进行收集,重点记录孕母既往孕产史、本次妊娠相关围产期因素,患儿出生时一般情况、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建立Excel数据库,通过SPSS 25.0软件,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近五年共收治118例ELBWI,符合纳入标准95例。男婴43例,女婴52例,男:女=1:1.2。单胎59例,双胎36例;阴道分娩58例,剖宫产37例。95例婴儿胎龄在23~32+6周,平均胎龄(27.57±2.26)周;出生体重在490~980g,平均出生体重(837.68±109.28)g。95例婴儿中存活65例,死亡30例。存活组平均胎龄(28.09±2.14)周,平均出生体重为(867.85±94.32)g;死亡组平均胎龄(26.43±2.12)周,平均出生体重为(772.33±112.33)g。2.围产期主要情况:孕母不良孕产史53例(55.79%),采用辅助生殖技术28例(29.47%),妊娠期高血压25例(26.32%),胎膜早破(≥24h)21例(22.11%);使用产前激素51例(53.68%),手术室或产房插管28例(29.47%)。3.存活率:符合纳入标准95例,存活出院者65例,存活率为68.42%。从2015年至2019年ELBWI的存活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增加,存活率也呈增加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ELBWI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2.1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7.37%)、败血症(41.05%)、早产儿视网膜病(40.00%)、动脉导管未闭(38.95%)、颅内出血(28.42%)、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22.11%)、呼吸暂停(21.0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Ⅱ/Ⅲ期)(15.79%)、肺出血(15.7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79%)。5.存活患儿并发症及治疗:将存活ELBWI分成2015~2017年和2018~2019年两组,比较两组间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早产儿视网膜病在2018~2019年的发生率低于2015~2017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儿2018~2019年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预防性使用咖啡因上高于2015~2017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预后影响因素:存活和死亡两组围产期因素及并发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存活组ELBWI的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均大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中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前激素的比例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中双胎、1min Apgar评分0~7分、产房或手术室插管的比例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肺出血的发生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胎龄<28周(OR=7.792,95%CI1.535~39.551,P=0.013)、出生体重<800g(OR=10.132,95%CI2.297~44.695,P=0.002)、双胎(OR=4.046,95%CI 1.081~15.143,P=0.038)以及肺出血(OR=9.006,95%CI1.586~51.151,P=0.013)是影响超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ELBWI存活率逐年提高,并随着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增加,其存活率呈上升趋势。2.ELBWI的并发症多,治疗复杂,住院时间长。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及预防性咖啡因的使用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3.多种因素可影响ELBWI的预后,胎龄<28周、出生体重<800g、双胎及肺出血是影响ELBW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淑可[7](2020)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在新生儿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t Oscillation Ventilation,HFOV)联合一氧化氮吸入(Inhaled Nitric Oxide,i NO)治疗在新生儿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08-01至2020-01-01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出生至生后28天内的新生儿且胎龄>34周、体重>1500g;(2)经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24小时后效果不佳,仍有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患儿;其中以CMV联合i NO患儿为对照组(16例,男:8例;女:8例),以HFOV联合i NO患儿为实验组(16例,男:10例;女:6例)。动态监测:(1)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及治疗后24小时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pired Oxygen,Fi O2)、经皮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 O2)、动脉氧分压(Partial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 CO2)、PH、乳酸(Lactic acid,Lac)和呼吸功能: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Pa O2/Fi O2变化情况。(2)分别统计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长及i NO使用时长。两组样本均使用SPSS21.0软件对所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比较均采用t检验,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F检验进行比较,两种检验均以双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出生体重属于正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形式描述,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出生体重的比较上P均>0.05,患儿日龄、性别及出生体重的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即患儿日龄、性别及出生体重不影响两组实验数据对比的结果。(2)实验组(HFOV联合i NO治疗)与对照组(CMV联合i NO治疗)中,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均采用t检验。其数据对比结果显示:(1)HFOV联合i NO治疗2小时后、24小时后Pa O2较CMV联合i NO治疗明显上升、Pa CO2明显下降,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关于PH及Lac的数据结果显示P均>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患儿在进行HFOV联合i NO治疗2小时后、24小时后较对照组OI明显下降、Pa O2/Fi O2明显升高,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长及i NO使用时长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对照组患儿CMV治疗2小时后、24小时后分别与CMV联合i NO治疗2小时后、24小时后血气指标进行分析,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实验组患儿CMV治疗2小时后、24小时后分别与HFOV联合i NO治疗2小时后、24小时后血气指标进行分析,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HFOV联合i NO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氧合状态和呼吸功能。(2)HFOV联合i NO治疗也可明显缩短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长及i NO使用时长。

袁高乐[8](2019)在《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讨及无创呼吸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有创机械呼吸机治疗是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曾挽救了无数的新生儿,但随着其应用的普及,呼吸机相关性的肺损伤(Ventil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VILI)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其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生物伤可能是导致VILI的主要原因,生物伤是指不恰当的机械应力导致多种炎性介质及炎性细胞在肺组织的大量聚集,激活各信号传导通路,引起多种酶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等可诱导或加重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导致这些屏障功能障碍,最终造成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非心源性肺水肿等,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被证实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死亡的决定性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出生时因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或完全缺乏导致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其多见于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措施有:一方面是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另一方面则是使用呼吸机呼吸支持以防止肺泡萎缩及缺氧,以往多使用有创呼吸机,其能显着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但因该方式易导致以肺损伤为主的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近来随着各种新生儿无创呼吸机的出现,临床医师更倾向于使用无创呼吸机,其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及血氧,同时亦避免了产生各种严重的机械呼吸机并发症,但因各种无创呼吸模式各有优缺点,寻求最佳模式便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目的:一方面探讨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为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靶点;另一方面探讨三种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从而寻找最佳的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模式。方法:1、在利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法构建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以及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索时:我们选取7-14日龄SPF级雄性新生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行气管置管,不行呼吸机通气)、低潮气量组(8ml/kg)、高潮气量组(分三个亚组,潮气量分别为20ml/kg、30ml/kg、40ml/kg),4小时后处死新生大鼠,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的存活情况,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肺损伤病理评分等指标来建立最适宜的新生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再选取最合适造模组(最终为30ml/kg组)与低潮气量组、假手术组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RNA-seq等方法测定各组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TNFα、IL-8及NAMPT等的变化,发现这些因子高表达,因NAMPT曾被报道为呼吸机性肺损伤的潜在标志物,拟使用NAMPT抑止剂FK866预处理新生SD大鼠以视其对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具体方法为:选取上述新生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30组(最适宜造模组)、H30+FK866组(根椐文献预先使用FK866 10mg/kg腹腔注射),实验进行4小时后处死新生大鼠,计算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肺损伤病理评分,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TNFα、IL-8及NAMPT水平变化。2、选择2016年01月至2019年0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孕周<37周的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又以32周为界分为二个年龄层,分别为小于32周、32周到36+6周,各年龄层又随机分为三组: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组(NIPPV组)、鼻塞式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组(NHFO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NCPAP组),各组分别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分别实施NIPPV、NHFO和NCPAP干预。以患儿开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前时刻为0时,记录各年龄层三组患儿0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支持后2、12、24、48小时的血气分析中的PaO2、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无创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发生呼吸暂停的病例数、重新气管插管再次用固尔苏的例数、改有创通气的发生率、达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住院天数、费用及其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选择2016年01月至2019年0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孕周<37周的患有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又以32周为界分为二个年龄层,分别为小于32周、32周到36+6周,患儿生后即需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生后行气管内注入固尔苏并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ASSC)模式,经治疗病情好转后撤离有创呼吸机,遵撤机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各年龄层分别分为3组,每组40例,拔管后即分别连接NCPAP、NIPPV、NHFO进行辅助通气,观察各组患儿有创呼吸机撤机前平均气道压、撤机72小时内的失败率、撤机失败的原因、总氧疗时间、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症(气漏、腹胀、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情况.结果:1、利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法构建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以及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索:假手术组(S)、低潮气量组(L)、高潮气量(H20组、H30组)动物全部存活,接受高潮气量H40组的8只新生大鼠有6只在通气过程中死亡,在肺组织湿/干比值、肺病理损伤评分方面,与S组、L组、H20组比较,H30组明显增加,H20组与S组、L组比较相差不明显;与假手术组和低潮气量组相比,高潮气量组给予30m1/kg潮气量的大鼠肺组织棕染明显,累积光密度值(IOD)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和低潮气量组相比,高潮气量组给予30m1/kg潮气量的大鼠肺组织中TNFα和IL-8蛋白表达量更高;RNA-seq分析发现30m1/kg潮气量诱导肺损伤后,IL6、IL8、IL16以及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上调显着,其中,NAMPT的表达上调最显着;与H30组的大鼠相比,H30+FK866组大鼠肺脏湿干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H30+FK866组大鼠肺脏湿干比无明显增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30组的大鼠相比,H30+FK866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正常、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影,病理学评分也显着低于H3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H30+FK866组大鼠病理评分无明显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30+FK866组大鼠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趋化程度更低,炎性因子表达量较低,炎性程度也较弱。2、初始及拔管后各年龄层的三组患儿基本资料情况比较:实验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重、阿氏评分、生产方式、母亲产前状况等分布情况的比较,拔管前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及平均气道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种无创通气模式作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始治疗血气结果比较,各年龄层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呼吸支持后2h、12h、24h、48h,三组患儿PaO2均明显升高,2h、12h、24h、48h各时间点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有所下降,其中小于32周胎龄NCPAP组PaCO2下降程度较另两组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NHFO组下降最为明显,32-36+6周患儿2h点NHFO组较NCPAP组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其他时间点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PaO2/FiO2均明显升高,各年龄层在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NIPPV组、NHFO组较NCPAP组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较NHFO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情况比较,小于32周胎龄层患儿三组间总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NIPPV组和NHFO组均短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的发生、再次插管上机率、住院费用,NIPPV组和NHFO组均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与NHFO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剂(PS)患儿数,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6+6周年龄层患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总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剂患儿数、住院费用三组比较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小于32周年龄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气漏、腹胀(三组患儿均给予留置胃管减轻腹胀)的发生率示NCPAP组较NIPPV组、NHFO组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三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6+6周年龄层各并发症三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种无创通气模式作为重症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序贯治疗各年龄层患儿治疗情况比较,小于32周年龄层72小时拔管失败率、无创呼吸机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NCPAP组较NIPPV组及NHFO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6+6周年龄层72小时拔管失败率、无创呼吸机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总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层治疗结果及相关并发症比较,小于32周年龄层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呼吸暂停发生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示NCPAP组较NIPPV组、NHFO组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气漏、腹胀(三组患儿均给予留置胃管减轻腹胀)的发生率结果示NCPAP组较NIPPV组、NHFO组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NIPPV组与NHFO组相比无差别。其他并发症(NEC、鼻部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VH)三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6+6周年龄层并发症三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构建有创呼吸机诱导的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时,30m1/kg潮气量机械通气用来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模型建立;在新生大鼠肺损伤过程中,肺组织中NAMPT的表达显着上调,用NAMPT抑制剂处理小鼠能够明显降低呼吸机诱导的新生大鼠的肺损伤。因此,NAMPT可能作为未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重要靶点。2、三种无创通气模式(NCPAP、NIPPV、NHFO)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皆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患儿的呼吸及肺部氧合功能。3、NIPPV及NHFO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肺部氧合功能,使患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同时缩短了无创通气、氧疗时间,对于胎龄小、自主呼吸弱的患儿相对NCPAP更有治疗优势。4、应用NIPPV及NHFO的患儿相对腹胀少,能尽早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有利于患儿胃肠功能恢复,进而减少长时间静脉营养的相应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费用。5、NHFO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无创通气模式,可迅速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氧合及有效的清除二氧化碳,副作用少,值得推广。6、三种无创通气皆可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始及有创通气拔管后的序贯治疗,对于胎龄小、自主呼吸弱的患儿NIPPV及NHFO相对NCPAP优势更强,有效性及安全性好。

李开利[9](2019)在《气管插管吸引在羊水粪染无活力新生儿复苏中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背景考虑到目前缺乏有力证据,2015年美国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简称AAP)不再推荐对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新生儿进行常规气管插管胎粪吸引,仅建议如果怀疑有胎粪堵塞或存在气道阻塞,可以考虑气管内抽吸,并表明需要进一步研究;然而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经验,仍推荐羊水胎粪污染时,首先评估新生儿有无活力:新生儿有活力时,继续初步复苏;当新生儿无活力时,应在20 s内完成气管插管及用胎粪吸引管吸引胎粪;如果不具备气管插管条件,应快速清理口鼻后立即开始正压通气。目前气管插管吸引胎粪在羊水粪染无活力新生儿复苏中国内外最新的新生儿复苏指南仍存在争议,且与预后的关系研究也不充分,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目的通过本次研究讨论羊水粪染无活力新生儿进行气管插管胎粪吸引是否减少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Neonatal mee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简称MAS)及其它呼吸问题发生率,是否减少住院时间及死亡率,以评估气管插管吸引在羊水粪染无活力新生儿复苏中的疗效。材料与方法1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入住新生儿科2017年07月1日至2018年06月30日病例为无插管吸引组(对照组),2018年07月1日至2019年06月30日病例为气管插管吸引组(吸引组);两组均为羊水粪染无活力新生儿病例。对照组新生儿生后仅快速清理口鼻后立即开始初步复苏及正压通气;吸引组患儿出生后在20s内完成气管插管以及用胎粪吸引管吸引胎粪,后继续进行初步复苏。排除代谢性疾病、早产儿、先天发育畸形(如膈疝、肺不发育等)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共纳入对照组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胎龄40.3±3.7周,平均体重3407.8±671.7g;吸引组71例,其中男34例,女37例,胎龄40.2±1.1周,平均体重3439.1±632.5g。比较两组在吸氧、呼吸支持、PS应用、死亡人数、并发症比例有无差异,以及能否减少吸氧、呼吸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2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呈正态分布连续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构成比和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结果以95%置信区间(CI)及优势比(OR)表示,统计显着性设置为概率值P<0.05。结果气管内吸引术主要在吸引组进行,与对照组相比,吸引组需吸氧[11/71(15.5%)vs 26/80(32.5%),P=0.015]、无创呼吸支持[18/71(25.4%)vs 33/80(41.3%),P=0.039]、机械通气[7/71(9.9%)vs 18/80(22.5%),P=0.037]的患儿比例较低,有差异性(P<0.05),OR值分别为吸氧0.381(95%CI:0.172-0.843)、无创呼吸机0.484(95%CI:0.241-0.970)及机械通气0.435(95%CI:0.147-0.965);同样,吸引组平均无创呼吸机时间(h)(64.0±47.8 vs 75.0±47.6,P=0.023)、住院时间(d)(6.27±3.43 vs 7.89±4.33,P=0.013)较短,有差异性(P<0.05);对于并发症如MAS、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pulmonaryhypertension of neonates,简称PPHN)、气胸、肺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两组相似,无差异性(P>0.05),对于发生MAS患儿治疗中吸引组无创呼吸辅助时间短,有差异性(P<0.05)。结论MSAF无活力新生儿生后立即气管内吸引胎粪可减少因呼吸问题住院的比例,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减少对于氧气治疗、无创呼吸支持和机械通气的需求。

闫旭[10](2019)在《两种机械通气方式在治疗极/超低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极/超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方面的差异,客观评价HFOV的疗效及其肺保护性作用,为极/超低体重儿临床应用呼吸机治疗提供更加详尽的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01月~2019年0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行治疗的体重<1500g,胎龄<34周的120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呼吸机治疗模式不同分为2组,HFOV组60例和SIMV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如产前糖皮质激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咖啡因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段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酸碱度(PH)、氧指数(OI)值;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前、治疗后1h、6h、12h、24h、48h的PaCO2、PaO2、PH、OI值;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两组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产式、1min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上机治疗前PaCO2、PaO2、PH、OI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与治疗前比较显示,PH、PaO2在上机治疗后1h、6h、12h、24h、48h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OI在上机治疗后1h、6h、12h、24h、48h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之间在治疗后各个时间段比较显示,HFOV组在上机治疗后1h、6h、12h后PaCO2、OI下降程度大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2、OI在上机治疗24h、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在上机后1h、6h后PaO2上升程度高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在上机治疗12h、24h、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上机1h、6h、12h、24h、48h的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HFOV组死亡率为3.3%,SIMV组死亡率为5%,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HFOV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5%)、气胸发生率(1.7%)、肺出血发生率(0%)低于SIMV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16.3%)、气胸发生率(13.3%)、肺出血发生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3.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1.7%)和SIMV组颅内出血发生率(2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FOV和SIMV对于极/超低体重儿NRDS的治疗都是有效的。(2)HFOV较SIMV改善氧合更快。(3)HFOV在减少肺损伤的发生上优于SIMV,并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二、新生儿肺出血使用持续正压通气评分标准的临床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肺出血使用持续正压通气评分标准的临床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BPD定义及研究分组
    2.3 研究中各专业名词定义
    2.4 数据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BPD患病率比较
    3.2 BPD组与非BPD组临床资料比较
    3.3 不同严重程度BPD组临床资料比较
4 讨论
    4.1 影响BPD发生的危险因素
    4.2 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的BPD预测模型
    4.3 影响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4.4 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的中、重度BPD预测模型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中相关专业名词定义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2)肺脏超声分度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模式及通气时间的预测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肺脏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防治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4)新诊断标准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风险预测及预防性用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新诊断标准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风险预测
    1.1 研究对象与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诊断标准
    1.4 分组
        1.4.1 体重分组
        1.4.2 胎龄分组
        1.4.3 BPD分组
        1.4.4 出院结局分组
    1.5 统计学方法
    1.6 结果
        1.6.1 基本资料分析
        1.6.2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分析
        1.6.3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风险因素初步分析
        1.6.4 BPD早期风险预测的模型建立
        1.6.5 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列线图的建立
        1.6.6 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评价
        1.6.7 2001年标准下BPD风险因素的简单分析
    1.7 讨论
第二章 早期使用氨茶碱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回顾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一般资料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诊断标准
    2.4 分组
        2.4.1 药物分组
        2.4.2 胎龄分组
    2.5 统计学方法
    2.6 结果
        2.6.1 不同药物分组BPD的发病率及严重度
        2.6.2 不同胎龄段BPD的发病情况分析
        2.6.3 不同药物分组用氧时间的分析
    2.7 讨论
不足与展望
全文总结
缩写词简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超早产儿和/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近期结局及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引言
第一部分 单中心10年超早产儿和/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近期结局
    研究目的和方法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多中心超早产儿和/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近期结局和死亡原因分析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主要疾病的诊断标准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ELBWI存活率变化情况
    三、主要临床并发症及治疗
    四、ELBWI预后的影响因素
讨论
    一、国内外ELBWI救治水平
    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三、ELBWI主要治疗
    四、影响ELBWI预后的因素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管理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致谢

(7)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在新生儿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机械通气及一氧化氮吸入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
    1 CMV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2 HFOV在 NRF中的应用
    3 两种呼吸机在治疗NRF时的比较
    4 呼吸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5 iNO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8)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讨及无创呼吸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利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法构建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以及对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讨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动物存活结果
        2.2 肺损伤相关指标
        2.3 RNA-seq分析肺损伤前后基因表达谱
        2.4 NAMPT抑制剂的应用
    3.讨论
第二部分 三种无创通气作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的疗效观察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主要相关材料
        1.2 研究对象及分组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二个年龄层入选病人的一般情况比较
        2.2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2.3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2.4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并发症情况比较
    3.讨论
        3.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
        3.2 三种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作为早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始治疗的临床作用及其安全性、有效性
第三部分 重度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后即经有创通气后拔管改用三种无创通气序贯治疗疗效观察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主要相关材料
        1.2 研究对象及分组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二个年龄层入选病人的一般情况比较
        2.2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呼吸支持情况及结果比较
        2.3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并发症及治疗情况的比较
    3.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9)气管插管吸引在羊水粪染无活力新生儿复苏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羊水粪染无活力新生儿及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词汇中英文对照及缩略语
附件 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两种机械通气方式在治疗极/超低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及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不足之处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四、新生儿肺出血使用持续正压通气评分标准的临床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D]. 鲁元元. 西安医学院, 2021(01)
  • [2]肺脏超声分度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模式及通气时间的预测性研究[D]. 雷国英.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的临床分析[D]. 李小霞.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4]新诊断标准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风险预测及预防性用药分析[D]. 陈锶.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2)
  • [5]超早产儿和/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近期结局及死亡原因分析[D]. 董晓宇. 山东大学, 2020(12)
  • [6]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预后分析[D]. 刘金凤. 苏州大学, 2020(02)
  • [7]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在新生儿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D]. 刘淑可.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讨及无创呼吸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的临床研究[D]. 袁高乐. 南昌大学, 2019(08)
  • [9]气管插管吸引在羊水粪染无活力新生儿复苏中的疗效分析[D]. 李开利. 新乡医学院, 2019(06)
  • [10]两种机械通气方式在治疗极/超低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及安全性比较[D]. 闫旭.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新生儿肺出血持续正压通气评分标准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