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厢记的论文3000字内容
2024-08-25阅读(961)
问:西厢记故事梗概300字左右
- 答: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渣判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信梁尘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此时,叛将孙飞虎兵围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滑禅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
问:西厢记的反封建思想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 答: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巧液姻自主而抗争。
《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答含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版本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明清刻本约有一孝举物百种。明清两代的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评价很高,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
问:西厢记 第二本 第三折的 戏曲鉴赏论文
- 答:一)情景交融。其中有的曲词句句景语,字字含情,如端正好]:前三句写景,通过对暮秋时节的蓝天、白云、黄花、红叶、西风、大雁等萧瑟凄凉的景象的描绘,不仅表现了崔、张依依惜别的情景,更行橡衬托出了莺莺的痛苦欲绝的心情。特别是枫叶经霜变红的自然现象,作者让莺莺将其设想为离人血泪所染造成,就使景物侵染了人即莺莺的浓重的离愁别恨之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还有的曲词因情见景,如滚绣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莺莺欲与张生并行,便怨柳丝不能系住张生之马;莺莺不愿与张生分别,便恼恨疏林不能挂住夕阳!柳丝、疏林、夕阳,是客观景物,无所谓感情,但作者为了表现莺莺浓重的离愁别恨,偏让莺莺不可思议地设想它们有感情。这里,分明写的莺莺的情,但我们还同时见到“景”。(二)情深而词透。常见手法是集中一点,层层深入。如快活三]先一句“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贺带并土和泥”,已然刻画出了莺莺感觉酒食如土似泥、难于下咽的痛苦心情,但作者并不就此住手,接着再补写一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通过莺莺酒食还不如泥土感觉,更深入一层地写出了莺莺因痛苦欲绝而心如死灰的心情。(三)直抒胸臆。如叨叨令]一曲,将莺莺禅迹痛苦、绝望、愁闷、希望等等心情通过莺莺之口直接呼喊出来。(四)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叠字等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