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预算会计体系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凯[1](2021)在《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适应这一新的功能和定位,因此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而预算作为财政制度的核心内容,必然要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的角色。作为现代财政制度基础的现代预算制度,其目标是“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现代预算制度的基本要素是内容完整、编制科学、执行规范、监督有力、讲求绩效和公开透明,而现代预算制度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决算差异作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直接结果,对于充分把握预算管理水平,发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立足于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典型事实,深入分析预决算差异的整体特征和结构特征。在系统呈现预决算差异特征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对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影响我国预决算差异的主要因素。首先,全方位、多角度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典型特征和演变趋势。结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体系,分别从总量层面、结构层面、区域异质性层面等不同角度对预决算支出差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其次,根据预决算差异背后的逻辑,归纳总结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并结合我国预算功能取向,为客观认识预决算差异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充分借鉴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并根据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阶段的全周期运行特点,从“预算过程+预算结构”两个维度梳理出可能影响预决算差异的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主体互动因素,并借助实证分析框架进行实证检验。第三,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法,分别利用基于R2的夏普利值分解和MQ指数测度不同因素对预决算差异的贡献度,探寻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来源,充分认识我国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第四,总结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内部动态特征,结合从年初预算--调整预算--决算的预算周期,分析预决算差异在年度内普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V型模式的原因。最后,通过借鉴美、法、日等国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实践经验,更清晰认识我国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推动我国的预决算差异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各级政府预决算差异具有普遍性,且存在结构性差别。整体特征分析发现:2013年以来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规模均大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支成为预决算差异的突出表现形式;2011年以后预决算差异度出现下降,但绝对规模不降反增,2017年支出预决算差异规模超过2011年达到新高;地方层面的预决算差异规模和差异度均高于中央;省级预决算差异、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三者呈倒“V”形,调整差异通常为正,执行差异通常为负,但是决算数通常仍会大于年初预算数。结构特征分析发现:支出科目越细化预决算差异越大,离散程度越高;中央预决算差异稳定度更高,且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和节能环保支出等科目预决算差异较大,而地方在一般公共服务、城乡社区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农林水支出等科目预决算差异较大;项目支出预决算差异总体大于基本支出预决算差异。区域特征分析发现,调整差异的区域特征明显,但执行差异的区域特征并不明显,其中东部地区调整差异更小,因此总体来看东部地区预决算差异小于中西部地区。(2)预决算差异具有普遍性、不可预知性、非对称性、成因多样性、适度性,要客观认识预决算差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具有的五大属性决定了预决算差异的复杂性,因此认识预决算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要从导致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成因出发,分类视之,即理性认识客观因素,主动化解不合理因素,鼓励支持节支因素。基于“预算过程+预算结构”二维逻辑框架,将预决算差异的成因归类为六类——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和主体互动因素。(3)通过预算管理主体间的博弈分析发现,财政部门、支出部门和监督部门之间的互动行为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规范性,进而影响预决算差异。预算编制过程中,影响支出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博弈均衡的因素有: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的削减比例、财政部门审核预算的成本、支出部门虚报预算的成本、财政部门和支出部门的信息不对称从程度会影响预算编制过程的均衡结果。支出部门之间的博弈表明,由于预算规模既定,社会获得公共物品与服务的总量也是一定的,而这种竞争活动是需要相应成本的,其最终结果应该是某种“负和”的社会损失。预算监督过程中,通过分析是否财政结余的博弈过程发现,均衡结果与监督部门对未及时结余的惩罚力度F、实质结余资金规模B、结余后第二年度的削减规模、支出部门选择不结余的处理成本、监督部门选择监督的成本有关。(4)通过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对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的回归发现,经济不确定程度、转移支付占比、晋升压力、政策不确定性、潜在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速、财政支出结构、财政透明度会显着影响预决算差异。内部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因素的作用路径不同,对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的影响存在不同,部分因素在调整差异中显着而执行差异中不再显着——经济预测偏差、财政收入增速和财政透明度,部分因素在调整差异中不显着而预算执行差异中显着——经济不确定程度、财政分权、政策不确定性、潜在GDP增长率、人均GDP。(5)通过利用Shapely分解和MQ指数对预决算差异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分解,发现我国的预决算差异最主要的来源是制度因素和管理因素,并同时受到经济因素影响。其中制度因素主要作用于影响调整差异,管理因素在执行差异中的作用更为明显。(6)预决算差异的成因具有地区异质性,通过分析发现东部地区贡献度最高的三个因素分别为官员晋升压力、财政收入增速、财政分权;中部地区贡献度最高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财政分权、人均GDP和转移支付占比;而西部地区贡献度最高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财政收入增速、经济增速和转移支付占比。时间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延续,影响因素结构存在一些规律性变动——转移支付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宏观经济预测差异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总体来说,我国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预决算差异。我们要客观认识预决算差异,分类施策——“理性认识客观因素,主动化解不合理因素,鼓励支持节支因素”,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执行效率,更好履行政府受托责任。要认识到我国当前阶段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成因是制度性因素和管理因素,以及预算调整差异和预决算执行差异性质的不同,未来需不断优化制度并强化预算管理。具体政策建议为:一是不断完善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加强财政预算法治化建设。二是加强各项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体制,理顺政府间收支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三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提高宏观预测能力,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加快推进项目支出标准建设,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四是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管理,规范预算调整流程,建立预算调整控制机制。五是优化制度设计,协调预算主体良性互动,完善预算监督体系,营造公开透明预算环境。六是强化绩效意识,将预决算差异纳入预算绩效管理。
管淑慧[2](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指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李新敏[3](2021)在《Y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日益完善,与高速公路配套的服务区也日益壮大起来,不断增加的服务区数量使高速路服务区经营公司面临着管理瓶颈。为了加强并细化企业管理,各经营公司纷纷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理念。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大的成本控制、资源配置等功能,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企业从战略、业务、财务等各个方面综合管理企业,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数经营公司试图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系统,加强对各服务区分公司的控制和管理,但由于公司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深入,公司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限,信息化水平跟不上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步伐,全面预算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预算模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预算管理。但是,越来越多先进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当前“大智移云”时代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如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公司一样的集团型企业可以借助云会计的数据共享功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加密算法,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数据共享性,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进行完善,为企业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供支撑。本文以Y经营公司为例,结合云会计、区块链技术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行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阅读整理相关文献,了解我国云会计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程度,了解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从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对Y公司财务人员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对Y公司的预算管理制度、组织架构、预算管理流程等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Y公司提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设计方案。从预算目标建立、预算编制与下达、预算执行与监督、绩效考核的全过程完善Y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尤其在全面预算管理流程设计、模块设计上着重考虑,在系统设计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方式,力图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信息化体系提高Y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预算管理实效性。同时也希望对整个高速路服务区经营行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唐蕊[4](2020)在《H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然而在高校教育支出逐年递增的情况下,高校对资金的需求与教育资金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当前如何将有限的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并合理分配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所在。只有将资源有效配置才能确保高校得到长久、健康发展。因此提升高校预算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财务中预算管理环节至关重要,它为高校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然而我国高校目前在预算管理上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部分高校在预算机构设置上不完善、编制环节方法简单、执行环节缺少监督、控制环节不严格、绩效评价不科学等,不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中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新预算法的出台和政府采购改革对高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对预算管理提起重视,以新制度改革为契机,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来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本文选取H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际考察、案例剖析和查阅相关资料对H高校的预算管理全面分析,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高校的预算管理研究作为基础理论,以H高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作为背景,以预算管理的新制度改革作为引导,全面对H高校的预算管理进行解析。首先介绍H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其次从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剖析H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预算管理问题进一步分析其背后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新制度对高校预算管理的要求,对优化H高校预算管理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国内其他高校预算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张楠[5](2020)在《Xk公立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既要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又需要依靠自身经营来谋求发展,这就要求公立医院转变粗放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医院内部推行内部控制,对于成本控制,优化管理和长远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内部控制包括医院在运营的各项内容,对预算业务进行内控也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业务,良好的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可以推进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本文以XK公立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建设为例,分析了其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大体上看,该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制度基本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相符,但是XK公立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存在预算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充分的预算执行和编制依据、预算分析指标和预算绩效评价制度不完善、预算考核环节形式主义等问题。立足于以上的问题,本文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与考核出发,分别分析其中的风险点,提出XK公立医院要明确预算管理职责分工、科学分解预算指标、建立预算执行考评制度等建议。日后内控制度和规定的也会不断地修进和完善,本文提出的建议与措施也可能需要不断的优化调整。
蒋武鹏[6](2020)在《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法治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发挥审计监督、预算监督的职能作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预算监督作为一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式,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现代预算要义就是通过有效的预算法律的监督约束,将预算关系规范在法治轨道上。预算治理能力和监督法治化是一个国家综合治理能力与执政水平的体现,直接关乎全体公民的利益。预算法律制度本质上就是要实现传统预算管理向现代预算治理的转变。为此,有很多学者指出,预算治理应当成为当前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性主题。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预算改革推向国家治理的新高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的要求。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预算监督和治理是达到公共治理效率最佳的重要手段。一国的预算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该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反映出来,由于预算与社会活动诸多方面都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建立和完善一套现代公共预算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但要求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完全在法律与制度的体系下运行,同时还要注重财政预算的透明度与民主化,更重要的是其关系到国家社会治理的转型,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制度进行完善,保证该制度的高度透明,同时使民众都能够广泛参与进来,形成全民监督的机制,以更加有效的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努力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但是,我国预算监督和治理还存在提升和优化空间。如何实现预算监督法治化,落实对政府预算的约束、管理和监督,是预算治理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预算监督法治化应当成为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和重要举措。剖析我国当前预算监督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存在问题,依据预算监督的相关理论,分析对目前我国预算治理监督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地区的地方预算监督示范改革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本文关注到我国的整体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实践应当自觉贯彻“法治改革观”,进而以预算监督法治化作为突破口,以制度变革方式实施的普惠性、实质性减税降费,不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以支定收”保护国民的利益,更会倒逼形成预算的刚性约束,有助于促进国家预算监督体系的完善,真正实现“量入为出”。在减税降费背景下强化预算监督法治化的发展理路,应重塑预算监督理念,重构预算监督机制,完善预算监督路径,建立健全党委、人大、公众以及司法的协同预算监督体制,拓展多元主体参与预算监督、优化预算监督有效性、威慑性的路径,构建国家财政权与国民财产权之间的良性“取予关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强调了加强党的预算监督主体作用,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以预算监督法治化为发展路径,依法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把政府权力关进预算这个笼子里,全面提升预算治理能力,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国家善治。本文具体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是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法治化研究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实践价值,研究现状、研究进路及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难点和创新点对本文涉及的术语概念进行说明。第一章阐述预算监督的一般理论,并对我国三种预算监督制度的具体方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分析了预算监督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二章探讨了预算监督法治化和国家治理关系,从国家治理的内涵,历史发展过程对治理理论进行了评析,阐述了国家治理与预算监督制度改革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为我国预算监督制度改革提供借鉴。第三章剖析了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法治化的困境与问题。对法律控制、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当下预算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四章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预算监督治理的基本路径,分析预算治理实现预算监督法治化转型的体现,提出预算监督治理应当是以实现预算共治为目标,以预算法治为路径,基于可实现的预算效治,达成符合财政民主价值的预算善治。预算实现治理只有契合预算共治、预算法治、预算效治与预算善治的定性定位,才能在预算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中实践预算约束治理,预算运行治理、预算绩效治理、预算监督治理、预算问责治理五种治理进路,对我国预算实现治理进行了定位和定性,同时分析了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在国家治理下所面临的调整和回应,为下一步提出预算监督改革的法治化进路明确了方向和导向。第五章为论证了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制度改革的法治化进路。主要从加强预算监督信息公开化、合理配置预算监督权、加强预算法律监督程序、完善预算监督实现路径和加强党的预算监督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明确我国应建立多层次的预算监督机制。
宋晓丹[7](2020)在《S市交通运输局预算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交通运输行业的行政单位在国民经济运行、社会公共服务、民生重点领域也发挥着保障和协调作用,一方面承担着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任务,另一方面也掌握着大量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资源和数据信息,因此其日常管理的科学性是维持其高效运转的关键举措,这就对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几年来,国家对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提出了多项举措:2012年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首次明确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风险评估、单位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方面控制活动流程与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到2016年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方案、规范都能体现内部控制对于行政单位的重要意义,因此2020年对于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而言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结合各类资料查阅和实务工作经验,从目前的管理现状来看,相对于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在行政单位日常管理中仍是薄弱一环,尤其行政单位经费基本由同级财政保障并纳入预算管理,其预算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中更为重要的一环。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高效开展业务活动,切实用好、用对财政资金,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监管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将以S市交通运输局为例,通过穿行测试法、数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案例预算控制有关资料、数据,对其预算控制的设计、运行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其预算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最终针对问题根源提出对策建议,由此为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单位预算控制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本篇论文分为绪论、相关基础理论、S市交通运输局及预算控制概况、S市交通运输局预算控制存在问题与产生原因、S市交通运输局完善预算控制的建议、研究结论与不足六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要求,提出行政单位预算控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内部控制、行政单位预算与绩效管理等方向的研究结果,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论述本篇论文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相关基础理论,介绍内部控制领域理论研究的发展,为分析案例预算控制问题及产生原因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引入S市交通运输局的单位概况与在预算控制工作现状介绍,阐述该局的预算控制工作流程,为后续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提供基础;第四部分从预算编审、预算执行、预算考核三个控制关键点入手,结合数据分析S市交通运输局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提出的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结合内部控制要素提出完善预算控制的对策建议,说明其对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单位预算控制的借鉴意义;第六部分提出研究结论,说明论文不足之处。论文以市级行政单位S市交通运输局为案例,结合实际预算业务工作,运用预算控制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该局预算控制的普遍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预算控制的政策建议,对规范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单位工作流程、提高预算控制工作效率有着及其重要意义。
董成[8](2020)在《基于作业预算的A铁路机务段预算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和市场对铁路会计信息准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改善路局各站段会计工作模式粗放,预算指标不统一,业务财务预算“两张皮”的现状,国铁集团自2019年开始,全面推进业财融合的预算管理体系,对各局站段的预算指标体系的再构建进行讨论,并开始架构财务共享平台辅助会计工作的开展。然而,全国各铁路站段职能分工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在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上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基于此,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是:如何为铁路基层站段构建以作业预算为基础的预算管理体系。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在政策层面上,本文的研究基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各集团公司对于预算方法改革的迫切需要以及铁路市场化后管理会计工作科学化的需求;在现实意义上,铁路各局各站段在预算管理上缺乏统一性、规范性的弊端日益显现,严重影响铁路预算编制的准确度,铁路行业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理论层面上,在我国众多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深化业财融合的预算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能够为在作业预算管理框架的构建和预算体系优化方面提供参考价值。在具体的研究内容上,本文通过对全面预算和作业预算的理论分析,结合对A机务段实地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流程优化设计。在预算编制上,本文并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方法,对A铁路机务段的业务作业进行分解,并分配作业中心,以便更好地分析实际作业动因,从而更精确地分配预算额,编制A段作业预算。在对预算执行的改进上,本文首先采用差异预算的方法发现预算差异产生原因,然后通过引入铁路财务共享平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保障预算指标的顺利实施。在预算考核层面,本文通过重新构建预算考评指标,优化考核组织流程,改进预算考核工作。通过本文的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从整体来看,为A机务段的作业预算管理提供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流程的完整优化方案;在预算编制上,实现业财融合,形成以业务预算为中心的作业预算编制体系。在预算执行的方面,通过差异分析法和财务共享实现预算差异实时分析把控。在预算考核层面,本文通过改进考评指标与考评方法,使铁路站段的预算考评更加规范。
陈婷[9](2020)在《我国预算绩效监督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预算绩效作为财政改革的重点,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十九大报告正式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的预算绩效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对于预算绩效管理背后的理论研究以及与宪政的关系研究比较少,更多的是停留在作为政府内部完善政府绩效管理的一种工具。另一方面,在落实中对预算绩效的认知不清晰,预算绩效改革配套的法律制度并未建立,我国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完善的现代预算制度。实现公共财政的目标是预算的法律控制,具体包括预算国家中心主义理念的摒弃,预算法律监督的加强,预算运行程序的健全以及预算责任控制的完善。预算是一种政治行为,它能够约束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而保护公民的财产权,而预算绩效是建立在这一政治行为之上以支出结果为导向,更强调财政支出的责任和效率的行为。预算绩效监督背后是财政立宪主义这一“看得见的宪政”,只有通过预算信息的公开透明才能有效解决政府部门代替公民理财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预算绩效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当下问题的解决,还需要防范化解未来不可预见的风险。作为财政问题的核心,预算法定的原则要求政府的财政支出计划权力要完整地处于议会或议会制定的法律控制下,立法机构对预算的监督至关重要,但也不能忽视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监督、公众外部监督的重要价值,对预算绩效监督的认知要从“管住”政府的钱袋子向“管好”政府的钱袋子的转变。我国目前存在着预算绩效目标内涵认知不健全,人大对预算审议执行过程中绩效监督不足,绩效结果对预算支出不具有控制力,绩效监督法律约束不清晰,绩效信息公开范围狭窄,全过程全口径绩效审计尚未形成等问题。本文通过借鉴英国、美国、德国的预算绩效监督改革经验,得出立法是推动预算绩效监督的主要力量,同时需要依托完善的预算绩效监督机制,并将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用于监督,建立财政公开、透明的预算绩效报告制度。解决我国预算绩效监督问题的关键在于:以立法推动预算绩效监督,加强预算绩效的单行立法,重塑人大预算修正权,行政机关加快推进预算联网监督作用于预算绩效,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信息主动公开,建立绩效评价的应用与绩效问责机制,在外部监督上加强预算绩效全面审计,完善纳税人诉讼,同时可以借助“外脑”进行审查监督。
何小楠[10](2020)在《基于价值链的S房地产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管理体系中的发动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飞快发展,信息时代带来的高速变化,企业的知识观念、技能产品均发生了迅速地更新和变化,企业的经营目标也逐渐从利润最大化转向被各大学者所推崇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已不再适用信息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发展。本文将价值链理论引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中,用链式结构来刻画企业的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使企业在价值链中所处位置更加直观明了,从而为企业预算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成本的管控是公司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是从成本驱动因素来对成本进行管控,可以对产品成本的发生追根溯源,进一步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将价值链理论引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中,也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功能和控制功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基于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战略管理等概念及理论,以S房地产公司为例,将价值链理论引入该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该公司的实地调研,对S公司现行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该公司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预算目标短视化、预算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预算编制没有综合考虑价值链、预算考评与奖惩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然后对S公司内外部价值链进行综合分析,对S公司与供应商、分销商、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系以及自身内部生产经营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最后依据S公司自身特性,从基于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设定、机构的设立、内容的编制以及具体的实施与控制、奖惩与考评五个方面为其进行了基于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并针对该体系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希望对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也对其他同类型企业具有借鉴作用。
二、对预算会计体系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预算会计体系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思路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预决算差异 |
1.4.2 预算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 |
1.4.3 预决算差异度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
1.5.1 本文研究创新 |
1.5.2 本文研究不足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预决算差异的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2.1.3 文献评述 |
2.2 预决算支出差异分析的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 |
2.2.3 晋升竞争理论 |
2.2.4 政府预算管理相关理论 |
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典型事实分析 |
3.1 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制度现状分析 |
3.1.1 预算编制的制度现状 |
3.1.2 预算执行的制度现状 |
3.1.3 决算审查的制度现状 |
3.1.4 结转结余的制度现状 |
3.1.5 其它相关制度现状 |
3.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整体特征分析 |
3.2.1 全国层面 |
3.2.2 中央与地方层面 |
3.2.3 省级层面 |
3.2.4 部门预算层面 |
3.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结构特征分析 |
3.3.1 全国层面 |
3.3.2 中央与地方层面 |
3.3.3 省级层面 |
3.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区域特征分析 |
3.5 中国预决算差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5.1 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立法层级不够高 |
3.5.2 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调整差异较大 |
3.5.3 公共决策与预算衔接不畅 |
3.5.4 部门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约束 |
3.5.5 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监管不到位 |
3.5.6 约束机制不健全,未充分纳入绩效管理 |
3.6 本章小结 |
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分析及成因研究 |
4.1 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分析 |
4.1.1 普遍性 |
4.1.2 不可预知性 |
4.1.3 非对称性 |
4.1.4 成因的多样性 |
4.1.5 适度性 |
4.2 中国预决算差异的基本判断 |
4.3 预决算差异的分析框架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1 技术因素 |
4.3.2 制度因素 |
4.3.3 政策因素 |
4.3.4 经济因素 |
4.3.5 管理因素 |
4.3.6 主体互动因素 |
4.4 预决算差异管理的客观定位 |
4.5 本章小结 |
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主体博弈分析 |
5.1 预决算差异的主体博弈概述 |
5.2 预算编制:支出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博弈 |
5.2.1 支出部门与财政部门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5.2.2 部门预算编制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5.2.3 不完全信息两期序贯博弈(部门预算博弈策略) |
5.3 预算编制:支出部门之间的博弈 |
5.3.1 博弈特点 |
5.3.2 策略空间 |
5.3.3 模型的建立与推导 |
5.3.4 均衡分析 |
5.4 预算监督:支出部门与监督部门之间的博弈 |
5.4.1 博弈特点 |
5.4.2 策略空间 |
5.4.3 模型的建立与推导 |
5.4.4 均衡分析 |
5.5 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启示 |
5.5.1 主体博弈因素分析 |
5.5.2 政策启示 |
6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分析 |
6.1 回归模型设定 |
6.1.1 静态面板模型 |
6.1.2 动态面板模型 |
6.2 变量与数据来源说明 |
6.3 预决算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
6.4 预算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成因的实证结果 |
6.5 时空异质性分析 |
6.5.1 地区异质性分析 |
6.5.2 时间异质性分析 |
6.6 稳健性检验 |
6.7 本章小结 |
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成因的贡献度分解 |
7.1 测度贡献度的基本原理 |
7.1.1 基于R~2的贡献度指标——夏普利值分解 |
7.1.2 基于方差分解和均值分解的MQ指数 |
7.2 预决算差异的贡献度分解 |
7.2.1 基于R~2的贡献度指标 |
7.2.2 基于方差分解和均值分解的MQ指数 |
7.3 预决算差异贡献度的内部动态分析 |
7.3.1 基于R~2的贡献度指标 |
7.3.2 基于方差分解和均值分解的MQ指数 |
7.4 时空异质性分析 |
7.4.1 地区异质性分析 |
7.4.2 时间异质性分析 |
7.5 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的主要成因 |
7.5.1 调整差异的成因分析 |
7.5.2 执行差异的成因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预决算差异的国际比较研究 |
8.1 美国 |
8.1.1 美国联邦政府支出预决算差异状况 |
8.1.2 美国预决算差异管理实践 |
8.2 日本 |
8.2.1 日本财政支出预决算差异状况 |
8.2.2 日本预决算差异管理实践 |
8.3 法国 |
8.3.1 法国财政支出预决算差异状况 |
8.3.2 法国预决算差异管理实践 |
8.4 国际经验及启示 |
8.4.1 健全法律体系,提高预算法治化水平 |
8.4.2 预算编制科学精细,预算执行规范有序 |
8.4.3 严控预算调整,强化监督问责 |
8.4.4 预算信息充分公开,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 |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预决算差异管理的基本原则 |
9.2.1 坚持预算法定原则 |
9.2.2 坚持问题导向原则 |
9.2.3 坚持权责一致原则 |
9.2.4 坚持系统观念 |
9.3 相关政策建议 |
9.3.1 加强财政预算法治化建设 |
9.3.2 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项制度有效衔接 |
9.3.3 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降低预算调整差异 |
9.3.4 增强预算执行规范性,严控预决算执行差异 |
9.3.5 完善预算监督约束体系 |
9.3.6 预决算差异充分纳入绩效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2016-2019年中央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情况(59个部门) |
附录二:各国预算和决算相关数据 |
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3)Y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研究 |
1.3.2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相关研究 |
1.3.3 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全面预算管理 |
2.1.2 信息化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准公共产品理论 |
2.2.2 目标管理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Y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案例概况 |
3.1 Y公司概况 |
3.1.1 Y公司简介 |
3.1.2 所辖服务区简介 |
3.2 Y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
3.2.1 Y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
3.2.2 Y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内容 |
3.2.3 Y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流程 |
3.3 Y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3.3.1 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不够合理 |
3.3.2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
3.3.3 预算编制过程低质低效 |
3.3.4 预算执行缺乏动态监控 |
3.4 Y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4.1 必要性分析 |
3.4.2 可行性分析 |
4 Y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应用方案 |
4.1 Y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应用原则 |
4.1.1 基本原则 |
4.1.2 技术原则 |
4.2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基础保障措施 |
4.2.1 优化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
4.2.2 培养先进的员工队伍 |
4.2.3 引进云会计和区块链技术 |
4.2.4 建设公司信息化基础设施 |
4.3 全面预算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分析 |
4.3.1 利用云会计技术提高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的匹配度 |
4.3.2 利用云会计技术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确度 |
4.3.3 结合区块链技术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督 |
4.4 Y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设计 |
4.4.1 依据云平台综合信息制定合理的预算目标 |
4.4.2 依托云平台传输功能加强预算编制与下达 |
4.4.3 结合区块链技术进行预算监督控制 |
4.4.4 基于信息化平台科学设计预算绩效考评体系 |
4.5 Y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预期效果分析 |
4.5.1 预算管理流程方面 |
4.5.2 预算管理效果方面 |
5 结论与不足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5.2.1 本文不足 |
5.2.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调查问卷 |
附录 B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调查问卷统计报告 |
作者简历 |
致谢 |
(4)H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高校预算管理概述 |
2.1.1 高校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 |
2.1.2 高校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财政分权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2.3 相关制度改革 |
2.3.1 新预算法改革 |
2.3.2 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
2.3.3 政府采购改革 |
第三章 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 |
3.1 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 |
3.1.1 我国高等院校总体概况 |
3.1.2 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 |
3.1.3 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
3.2 H高校预算管理现状 |
3.2.1 H高校基本情况 |
3.2.2 H高校财务机构概况 |
3.2.3 H高校财务现状 |
3.2.4 H高校预算管理现状 |
第四章 H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H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预算管理体制问题 |
4.1.2 预算编制问题 |
4.1.3 预算执行问题 |
4.1.4 预算控制问题 |
4.1.5 预算绩效评价问题 |
4.2 H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4.2.1 预算管理模式方面 |
4.2.2 预算编制方面 |
4.2.3 预算执行与控制方面 |
4.2.4 预算绩效评价方面 |
第五章 完善高校预算管理的建议 |
5.1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
5.1.1 加强预算管理意识 |
5.1.2 完善预算管理机构 |
5.1.3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
5.1.4 做好工作人员的新制度培训与素质提升工作 |
5.2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
5.2.1 预算编制方面优化建议 |
5.2.2 预算执行方面优化建议 |
5.2.3 预算控制方面优化建议 |
5.2.4 预算绩效评价方面优化建议 |
5.3 建立预算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
5.3.1 构建预算信息化管理体系 |
5.3.2 预算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5)Xk公立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内部控制的涵义 |
2.1.2 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与目的 |
2.1.3 公立医院的涵义 |
2.1.4 公立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三章 XK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实现现状 |
3.1 XK医院简介 |
3.1.1 XK医院基本概况 |
3.1.2 组织结构图 |
3.1.3 XK医院预算管理基本业务流程 |
3.2 XK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现行实施状态 |
3.2.1 XK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及特征 |
3.2.2 XK医院的预算管理组织现状 |
3.2.3 XK医院的预算编制及执行现状 |
3.2.4 XK医院的预算考评现状 |
第四章 XK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1 XK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1.1 预算编制业务科室参与度低 |
4.1.2 财务人员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结合不足 |
4.1.3 未设相关人员监督考核 |
4.1.4 预算指标分解不合理 |
4.1.5 缺乏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
4.1.6 信息沟通能力弱 |
4.2 XK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预算管理责任不明确,编制不全面 |
4.2.2 缺乏充分的预算编制依据 |
4.2.3 预算考评机制不健全 |
4.2.4 不合理运用预算指标分解 |
4.2.5 预算考核环节流于形式 |
第五章 XK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
5.1 单位层面上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
5.1.1 明确预算管理职责分工 |
5.1.2 建立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
5.1.3 加强全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
5.2 业务层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
5.2.1 严格界定预算编制范围和内容 |
5.2.2 合理确定预算编制依据 |
5.2.3 科学分解预算指标 |
5.2.4 优化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 |
5.2.5 优化预算分析与考核体系 |
5.2.6 信息化管理体系优化 |
第六章 XK医院优化后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保障措施 |
6.1 业务层面的保障措施 |
6.1.1 建立完善预算执行责任制度 |
6.1.2 建立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控制机制 |
6.2 单位层面的保障措施 |
6.2.1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和流程 |
6.2.2 战略支持 |
6.2.3 人力资源支持 |
6.2.4 医院文化支持 |
6.2.5 培训与宣传 |
6.2.6 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
6.2.7 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6)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法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价值 |
二、 研究现状及其评析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三) 对现行研究的评析 |
三、 研究进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进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 本文的难点和创新点 |
(一) 本文难点 |
(二) 创新点 |
第一章 预算与预算监督制度概述 |
第一节 预算监督的一般理论 |
一、 预算的内涵和特征 |
(一) 预算来源 |
(二) 预算监督的广义内涵 |
(三) 预算特征 |
二、 预算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 |
(一) 形成过程 |
(二) 发展过程 |
第二节 我国三种预算监督制度的比较 |
一、 理论基础不同 |
(一) 投入导向型预算监督模式的理论基础:传统行政理论 |
(二) 绩效导向型预算监督模式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二、 预算监督能力不同 |
(一) 预算监督主体的不同 |
(二) 审查监督时间的不同 |
三、 预算监督权力不同 |
(一) 预算修正案提交权力的不同 |
(二) 预算监督和审议后,审议结果的效力不同 |
(三) 预算监督的范围和详略不同 |
四、 预算监督的方法、方式不同 |
(一) 立法情况的不同 |
(二) 报告情况不同 |
(三) 人大利用审计机关的力度和范围不同 |
(四) 信息公开程度不同 |
(五) 表决方式不同 |
(六) 初审和正式审查的做法不同 |
第三节 预算监督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
一、 预算监督的基本原则体现效率与公平理念 |
二、 预算监督的程序性控制要求民主与法治理念 |
三、 预算监督权力配置必须保障纳税人的权利 |
第二章 预算监督法治化和国家治理关系探讨 |
第一节 国家治理的一般理论 |
一、 国家治理的内涵 |
二、 “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
三、 治理理论的理论发展评析 |
(一) 从统治走向治理 |
(二) 从治理走向善治 |
(三) 从善治走向法治,升级版为良法善治 |
第二节 预算监督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
一、 预算监督与国家治理的相互影响性 |
(一) 共同价值诉求 |
(二) 互联体系构成 |
(三) 特质形态共生 |
(四) 互促功能实现 |
二、 预算监督与国家治理的价值诉求性 |
(一) 预算监督直接塑造了国家治理的基本规范 |
(二) 预算监督贯穿公共政策全过程 |
三、 预算监督与国家治理的民主法治性 |
(一) 预算民主是民主政治的构成部分 |
(二) 预算法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
第三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 |
一、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性 |
二、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
三、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可行性 |
第四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对国家治理构建的挑战与回应 |
一、 调整政策供给路径 |
二、 平衡审查监督维度 |
三、 拓展改革所需信息支撑 |
四、 增强主体自身改革动能 |
第三章 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法治化的困境与问题 |
第一节 预算监督法治化的现实困境 |
一、 问责权利意识欠缺 |
(一) 公众缺乏权责意识 |
(二) 缺乏公众责任意识 |
二、 缺乏相关法律支撑 |
三、 预算透明度低 |
四、 责任权力边界不清 |
五、 制度漏洞制约问责 |
(一) 自由裁量权的制度缺陷 |
(二) 人大在预算审查、调整与决算中的制度缺陷 |
第二节 权力机关在预算监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一、 预算监督立法存在缺陷 |
二、 人大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
三、 预算执行缺乏公开性、透明性 |
四、 预算审计制度设计不合理 |
第三节 社会监督在预算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公民预算知情权问题 |
(一) 法律保障的缺位 |
(二) 机制保障的缺失 |
二、 公民预算监督权问题 |
三、 公民预算决策参与权问题 |
(一) 缺乏制度性的法律依据 |
(二) 参与层次偏低,参与领域狭窄 |
(三) 预算编制粗陋,预算参与困难 |
(四) 被动参与多,参与能力有限 |
(五) 缺乏对公民预算参与权的救济途径。 |
第四章 国家治理视阈下预算监督治理转型的体现与实现 |
第一节 预算监督治理在我国的实现与实践的梳理 |
第二节 预算治理的定位与定性 |
一、 预算共治 |
二、 预算法治 |
三、 预算善治 |
四、 预算效治 |
第三节 预算治理的方向和导向 |
一、 强化预算约束治理 |
二、 细化预算运行治理 |
三、 优化预算绩效治理 |
四、 深化预算监督治理 |
五、 硬化预算问责治理 |
第五章 我国预算监督制度改革的法治化进路 |
第一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一:加强党的预算监督 |
一、 加强党的预算监督主体作用 |
二、 强化党对预算监督的保障力度 |
(一) 实行监督公开制度 |
(二) 实行监督反馈处理制度 |
(三) 实行监督问责制 |
三、 拓展党对预算监督的方法和手段 |
第二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二:加强预算监督信息公开化 |
一、 提高预算公开透明度 |
(一) 建立公开透明预算信息披露制度 |
(二) 构建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
(三) 创新预算信息公开渠道 |
二、 政府预算透明化、公开化 |
(一) 预算公开的时间和频度 |
(二) 预算公开的程序和内容 |
(三) 预算公开的方式 |
三、 公民预算知情权的法律保障 |
第三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三:合理配置预算监督权 |
一、 公民预算监督权的法律保障 |
(一) 纳税人诉讼的主体资格问题 |
(二) 纳税人诉讼的受案范围 |
(三) 纳税人诉讼中的程序问题 |
二、 平衡预算监督决策权力之间的关系 |
三、 合理协调人大与党委、政府之间的关系 |
(一)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二) 正确处理党委、政府与人大的关系 |
四、 修正预算进度制定过程中的监督权 |
第四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四:加强预算法律监督程序 |
一、 加强人大参与预算过程监督的立法工作 |
二、 强化预算监督制度执行法律效力 |
三、 加强人大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监督实效 |
四、 扩大公众参与预算监督制度范围 |
(一) 公众参与的合法性是预算民主化的基础 |
(二) 预算参与的模式 |
(三) 对我国参与预算改革的建议 |
五、 建立政府财政绩效评价机制,加大预算监督约束力度 |
第五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五:完善预算监督实现路径 |
一、 认清减税降费的内在逻辑:以支定收 |
二、 厘清预算监督的内在逻辑:量入为出 |
三、 以减税降费为契机促进预算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
(一) 认真对待权力:预算与法治异曲同工 |
(二) 把权力关进笼子:预算与监督殊途同归 |
(三) 重塑预算监督:“减税”与“监税”不谋而合 |
四、 减税降费背景下预算监督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 |
(一) 健全政治化监督路径 |
(二) 强化法治化监督路径 |
(三) 推进社会化监督路径 |
(四) 建构司法化监督路径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一、 作者简介 |
二、 科研成果 |
后记 |
(7)S市交通运输局预算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
1.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
2.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
3.文献述评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论文创新点 |
二、相关基础理论 |
(一)内部控制与预算控制相关理论 |
1.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行政单位预算控制相关理论 |
(二)国家治理理论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四)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
三、S市交通运输局及预算控制概况 |
(一)S市交通运输局概况 |
1.单位职能 |
2.组织架构 |
3.员工结构 |
(二)S市交通运输局预算控制现状 |
1.涉及预算的岗位未完全分离 |
2.涉及授权审批的形式过于简单 |
3.涉及会计系统控制应用不完善 |
四、S市交通运输局预算控制存在问题与产生原因分析 |
(一)预算控制存在问题 |
1.预算编制方法不严谨 |
2.预算执行进度不达标 |
3.预算考核约束力较弱 |
(二)预算控制问题产生原因 |
1.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
2.风险评估不到位 |
3.控制活动不规范 |
4.信息与沟通不及时 |
5.内部监督不到位 |
五、S市交通运输局完善预算控制的建议 |
(一)内部控制环境层面的建议 |
1.设置专门预算控制机构 |
2.设立独立内部监督机构 |
3.合理分配预算控制权责 |
4.提高预算控制重视程度 |
(二)控制活动层面的建议 |
1.制定预算编制定量标准 |
2.严格预算执行规范手续 |
3.提高预算考核约束力度 |
(三)信息与沟通层面的建议 |
1.编制预算前做好前期调研工作 |
2.及时组织政策与业务学习与培训 |
(四)内部监督层面的建议 |
1.建立标准化内部监督工作流程 |
2.建立监督结果与次年预算挂钩机制 |
3.建立长效预算控制内部监督机制 |
(五)对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单位的启示 |
六、研究结论与论文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论文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含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8)基于作业预算的A铁路机务段预算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文献综述 |
2.1 业财融合与全面预算 |
2.2 作业预算 |
2.3 铁路企业预算管理 |
2.4 文献述评 |
3.A机务段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3.1 铁路机务段业务概述 |
3.1.1 铁路机务段简介 |
3.1.2 铁路机务段职能 |
3.1.3 机务段主要业务及设施 |
3.2 A机务段简介 |
3.2.1 A机务段基本情况 |
3.2.2 A机务段主要业务 |
3.2.3 A机务段主要成本项目 |
3.2.4 A机务段战略目标 |
3.3 A机务段预算现状 |
3.3.1 A机务段预算管理现状 |
3.3.2 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
4.作业预算管理优化 |
4.1 预算管理的理论依据 |
4.1.1 全面预算 |
4.1.2 作业基础预算 |
4.2 优化总体思路 |
4.3 预算编制优化 |
4.3.1 预算编制改善建议 |
4.3.2 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预算编制 |
4.4 预算执行优化 |
4.4.1 改善预算执行方法 |
4.4.2 利用财务共享平台进行预算执行监控 |
4.5 预算考核优化 |
4.5.1 明确各成本作业中心 |
4.5.2 建立多维度预算考核指标 |
4.5.3 建立预算考评组织 |
4.6 预算改进效果分析——以中修作业中心为例 |
4.6.1 预算方法改进效果比较 |
4.6.2 作业预算的优点 |
5.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我国预算绩效监督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预算绩效相关概念辨析 |
三、国内文献综述 |
四、国外相关问题研究 |
五、论文创新与不足 |
六、论文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预算绩效监督基础理论研究 |
一、预算的功能与法律属性 |
二、预算绩效的概念界定 |
三、预算绩效监督的意义 |
四、预算绩效监督的法理基础 |
(一)财政立宪主义 |
(二)预算国家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四)公共选择理论 |
(五)风险社会理论 |
第二章 我国预算绩效监督的困境 |
一、制度设计层面问题 |
(一)预算编制中预算绩效目标内涵认知不健全 |
(二)预算审议、执行过程中人大预算绩效监督不足 |
(三)预算执行后的绩效结果对预算支出不具有控制力 |
二、立法层面问题 |
(一)预算绩效监督法律约束不清晰 |
(二)预算绩效信息公开范围狭窄 |
三、其他问题 |
(一)绩效监督取证困难 |
(二)预算报告制度和政府会计制度不健全 |
(三)全过程、全口径预算绩效审计尚未形成 |
第三章 域内外预算绩效监督的实践对比 |
一、我国预算绩效改革的历史梳理 |
(一)预算总体改革进路:从“看不见的政府”到财政问责 |
(二)人大预算监督的成长:助推全面预算绩效监督 |
(三)我国预算绩效实践经验 |
二、域外预算绩效监督比较研究 |
(一)英国预算绩效监督经验 |
(二)美国预算绩效监督经验 |
(三)德国预算绩效监督经验 |
(四)域外预算绩效监督的经验启示 |
第四章 完善我国预算绩效监督的路径设计 |
一、预算绩效立法机构监督 |
(一)加强预算绩效单行立法 |
(二)完善人大预算修正权 |
(三)人大之下设立预算委员会 |
二、预算绩效行政内部监督 |
(一)加快推进预算联网监督 |
(二)预算绩效信息主动公开 |
(三)建立绩效应用与问责机制 |
三、预算绩效外部监督 |
(一)加强预算绩效审计 |
(一)完善纳税人监督 |
(三)加快引入第三方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价值链的S房地产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价值链相关概念 |
2.1.2 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概念 |
2.1.3 基于价值链的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2.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2 平衡计分卡理论 |
3 S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房地产行业预算管理的特点 |
3.1.1 以项目预算为预算管理的基础 |
3.1.2 以资金管理为预算管理的核心 |
3.1.3 预算受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较大 |
3.2 S公司概况 |
3.3 S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
3.3.1 全面预算目标的编制 |
3.3.2 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
3.3.3 全面预算编制流程 |
3.3.4 全面预算编制内容 |
3.3.5 全面预算考评 |
3.4 S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预算目标短视化 |
3.4.2 预算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 |
3.4.3 预算编制没有综合考虑价值链 |
3.4.4 预算内容编制不准确 |
3.4.5 预算考评与奖惩机制不完善 |
3.5 S公司应用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3.5.1 S公司应用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
3.5.2 S公司应用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的可行性 |
3.6 本章小结 |
4 S公司基于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S公司价值链分析 |
4.1.1 横向价值链分析 |
4.1.2 纵向价值链分析 |
4.1.3 内部价值链分析 |
4.2 S公司基于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设定 |
4.3 S公司基于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 |
4.4 S公司基于价值链全面预算内容的编制 |
4.5 S公司基于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与控制 |
4.5.1 S公司基于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
4.5.2 S公司基于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 |
4.6 S公司基于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的奖惩与考评 |
4.6.1 完善全面预算考核指标 |
4.6.2 将考评落实到员工 |
4.7 本章小节 |
5 S公司基于价值链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管理层面保障 |
5.1.1 高层领导者的支持 |
5.1.2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
5.2 执行层面保障 |
5.2.1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
5.2.2 加强员工专业培训 |
5.3 技术层面保障 |
5.4 本章小节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对预算会计体系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研究[D]. 陈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10)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3]Y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研究[D]. 李新敏.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2)
- [4]H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D]. 唐蕊.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5]Xk公立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研究[D]. 张楠.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6]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法治化研究[D]. 蒋武鹏. 吉林大学, 2020(08)
- [7]S市交通运输局预算控制研究[D]. 宋晓丹.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基于作业预算的A铁路机务段预算管理优化研究[D]. 董成.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9]我国预算绩效监督法律问题研究[D]. 陈婷.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20(12)
- [10]基于价值链的S房地产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 何小楠.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