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探讨——基于安徽省四县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探讨——基于安徽省四县的调查报告

一、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探讨——基于安徽省四县的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昆[1](2021)在《土地制度变迁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策略分析 ——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文中认为

袁书华[2](2021)在《福利治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福利研究》文中指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民工潮的伴生群体,最初是作为“三农”问题的副产品出现的,研究者们关注的主要是其“社会问题”。相对于家庭结构健全的非留守儿童来说,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分离确实处于不利境地。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其各项权益的实现和保护是他们自身及其家庭无法单独面对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对其进行支持。因此,对于外出务工家庭将儿童留守农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儿童福利政策的角度进行回应和解决。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儿童福利进行研究,但总体来看,目前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已有的关于福利和儿童福利的研究多侧重客观福利制度和状况,很少有研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福利,从客观福利和主观福利整合的角度进行的研究更是少数。二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福利的研究把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数量较少。本研究以福利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儿童福利从客观福利和主观福利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从与非留守儿童对比的角度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福利和主观福利现状,尤其是探讨国家、社区、志愿组织、家庭等不同主体在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供给中的作用,同时揭示主观福利提升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主要是在大规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客观福利与主观福利之间的关系,质性研究则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福利获取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主体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福利的现状及困境进行分析,从而为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福利水平提供政策依据。本研究以山东省LY县为例,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获取了调查样本,通过滚雪球抽样获取了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以以往研究为基础,本研究构建了关于客观福利、主观福利及两者关系的五个假设,通过量化研究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福利显着低于非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内部在主观福利方面则不存在差异;在福利获取内容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福利和健康福利低于非留守儿童,在教育福利方面两个群体则不存在差异;在福利获取方式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在资金福利和保护性服务福利方面显着低于非留守儿童,照顾性服务福利方面两个群体则不存在差异;农村留守儿童从核心家庭、扩展家庭获取的福利显着低于非留守儿童,从国家、社区和志愿组织获取的福利在两个群体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的客观福利获取影响其主观福利,不同主体的福利供给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客观福利获取,最终发现不同主体的福利供给通过福利获取影响其主观福利。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个体、与农村留守儿童有关的人员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对农村留守儿童从不同主体获取的福利进行质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福利需求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不同主体在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供给中难以形成合力。本研究对各福利供给主体在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供给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剖析发现:核心家庭面临“物质在场、亲情缺失”的福利供给困境,扩展家庭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供给困境;农村社区面临空心化和村委公共事务庞杂无暇顾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困境;志愿组织面临整体力量薄弱和个体志愿者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困境;国家则主要面临福利转型和各职能部门之间责任分工不明晰及难整合的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转型期农村家庭的非农化生产模式和现行的城市公共服务政策的二元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已经超出了单个农民工家庭所能解决的范畴;国家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政策重现金补贴、轻服务保障使其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各职能部门在自身利益驱动下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村两委“重行政、轻服务”的现状使农村社区在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供给中难以发挥平台作用,农村公共文化衰落使社区缺乏互助精神和凝聚力;社会组织处于与政府不对等的合作关系中,对政府部门存在较强的经济依赖和行政依赖影响其福利递送效果。针对不同主体在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供给中的困境及原因,本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供给进行了政策思考:首先,构建精准保障的儿童福利政策体系,要以需要满足为导向、以权利实现为原则制定儿童福利政策。其次,制定保障儿童福利的家庭政策,根据儿童福利保障中家庭角色定位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取向,构建儿童友好型的家庭政策保障家庭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福利供给。再次,完善多元主体福利供给机制,要落实好政府福利供给的主导责任和家庭福利供给的主体责任,发挥好农村社区儿童福利供给的平台作用和学校儿童福利供给的传递作用,鼓励和引导志愿组织和民众发挥福利供给的中介作用。最后,以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儿童福利均衡供给,依托新型城镇化为农村留守儿童福利助力,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为儿童福利增益。本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方面有所创新。从研究内容来看,本研究采用广义福利概念,除了借鉴以往研究中对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福利的研究内容外,同时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福利,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福利进行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揭示客观福利和主观福利之间的关系,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福利获取现状和不同主体的福利供给现状及困境进行探讨,全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福利。从研究视角来看,本研究以福利治理理论作为分析视角,不仅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福利政策体系的构建,同时探讨多元主体的福利供给机制。

王彩凤[3](2021)在《L市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民工养老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大资金投入和改革力度,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受惠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但是就保障的层次来讲,我国现有的保障还是低层次的。以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例,尽管当前农民工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所转变,他们的市民化意愿逐渐强烈,愿意融入城市,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但大多数农民工仍然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很少有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虽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前期缴纳金额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但在保障水平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明显优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就是说要实现农民工的保障水平尤其是养老保障向高层次发展,就要倡导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促进其市民化发展。这不仅直接影响农民工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养老权益,更将加重我国未来的养老财政负担。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农民工社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仍然在完善和发展的阶段,当前必须将重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工群体能够拥有和城镇居民几乎一样的社保水平提到民生事业的前列。考虑到提前应对未来养老的风险,购买价格比较高昂的商业养老保险不会成为绝大多数农民工的选择,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并不能满足农民工的养老需求,此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成为解决这一群体养老瓶颈的最满意的选择。本文以L市部分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在梳理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农民工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收入及工作情况、农民工认知及参保的基本情况和农民工市民化4个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相关数据后,笔者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根据本论文研究需要,对统计中需要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且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研究中提出的11个假设进行验证,得出:月收入、是否与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本人是否对养老保险政策了解、如何了解等因素对其参加城职保的意愿有显着影响。为了有效地倡导农民工积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其次要明确各主体的责任,以政府为主导,做好监督企业和政策宣传工作,提升农民工的政策认知能力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梁秋娴[4](2020)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的效应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年轻人通过外出打工,父母留在农村“干活”,以增加家庭收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于我国农村老年人来说,退休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农村老年人甚至处于“无休止劳动”的一种状态。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是支撑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物质和心理基础,特别是对于经济水平低的老年人来说。2009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至今已超过十年。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不断完善,基础养老金逐渐统一的基础上,新农保作为提高农村居民福利的有限手段之一,对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参与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劳动负担?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的微观数据,使用Probit、Tobit模型、CLAD估计法、两部分模型四种回归方法,不断对数据模型进行修正,分析新农保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参与决策、非农业劳动参与决策、农业劳动时间、非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第一,新农保养老金收入能够明显降低农村老年人参加农业劳动的概率,同时显着减少农村老年人年农业劳动时间,即农村老年人每月领取养老金收入越高,老年人农业劳动参与率越低,农业劳动时间越少。农村老年人新农保每月养老金收入每增加10元,农村老年人的年农业劳动时间将减少3天。第二,新农保养老保险金未能显着降低农村老年人非农业劳动的参与率,新农保养老金与非农劳动时间呈正相关但不显着,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年非农劳动时间可能具有吸引作用。第三,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不同地区的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影响不同。就边际效应来说,在相同养老金水平下,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减少程度呈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因劳动力外流新增的劳动负担更重,新农保养老金收入所减少的劳动时间并不能够真正意义上增加农村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因此新农保养老金亟需满足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第四,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不同类型的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相同水平下,获得新农保养老金的女性相比于男性,其对农业劳动时间更加敏感,新农保养老金每月增加10元,女性年农业劳动时间减少21天,而男性仅减少2.5天;新农保养老金对男性农村老年人的非农业劳动时间具有替代效应,新农保养老金每月增加10元,男性农村老年人的非农业劳动时间增加2.5天,而对女性农村老年人并没有显着影响。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新农保养老金仅对完成初中及以上教育的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产生负向显着影响,对其非农业劳动时间产生正向显着影响。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完善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待遇的调整机制,从当前的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以及涨幅来看,中国的农村老年人劳动行为并未能得到较明显的改善,建议国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涨幅,建立完善的基础养老金增长机制。第二,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保障水平,在缴费档次补贴方面,政府应增加对不同缴费档次的补贴金额,提高农村居民缴费的积极性;经济发达的区域,应适当提高缴费档次。第三,增强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弹性,针对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领取条件、领取奖励、补贴额度,不能“一刀切”。第四,应强化个人账户私有化,一方面可以培养农村居民个人账户意识,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收入,逐步实现一部分农村居民的退休生活;另一方面,能够填补资金缺口,减轻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压力。第五,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发展道路。随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发展越来越完善,未来将会较大程度地缓解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压力,再加上农村年轻人外流,农村的劳动力不可避免地会减少,劳动力供给不足,会从下到上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为了应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这种现象,我国应该积极探索新型的农业发展道路。

夏尹萍[5](2019)在《农民工回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安徽省三个市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工回流现象开始不断显现。十九大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略,将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鼓励农民工等人员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农村流动人口开始逐年增加。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的方式,以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并在总结以往研究关于其回流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家回流阶段历史回顾和三市政策分析,初步提炼出影响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因素三个特征维度,深入研究两者间的关系。其次,在理论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和构建假设模型。最后,依据调查所得样本进行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依据对调查所得的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通过嵌套回归模型进行假设验证,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基于长远生活发展来看,多数农民工选择回流。(2)个人及家庭特征因素对回流意愿具有显着影响,比如受教育程度、子女受教育地、家属工作生活情况、家里是否有土地。(3)外出务工及经济特征因素对回流意愿具有显着影响,就业状况中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月收入,居住状况中的居住方式和居住条件通过了显着性检验。(4)社会特征维度因素对回流意愿产生显着影响,其中社会保障、社会融合、家乡的利好条件因素通过了显着性检验。在依据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为推动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提出对策建议,如:加大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子女教育服务支持力度;积极构建次级网络关系;扩大参保范围;扩大家乡利好条件的影响力,从而发挥回流的拉力,增加农民工的主动回流。

朱曼[6](2019)在《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河南省中牟县的调研》文中研究说明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发展迅速,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流动人口,他们都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展各项工作,但因为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导致这个群体一直处于城市和农村的中间位置。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但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特征,使其在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时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导致参与率较低,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一保障性服务符合目前大部分农民工并不在大型企业工作,而是处于流动性较强缺乏保障或是自雇主等类型的工作岗位这一就业特征的限制,但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不足并且缴费档次倾向于最低档,这样一来就使得我国大量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主要针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行为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基于此,文章采用了实地调研的方式来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的参保行为予以分析和研究,指出当前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以更好的保证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更快融入到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使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以此来充分体现出我国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文章通过对已有的诸多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另一方面是新生代农民工缴费档次的选择。文中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正是在这一划分基础上展开的。本文首先论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及行为决策理论、理性选择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作为文章的理论基础,接下来分析了中牟县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政府补贴相关政策,再次通过运用调查问卷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然后再从缴费档次精算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中总结出当前参保率低以及缴费档次较低的原因。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和调研的实际情况,本文章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偏向消极,从众心理显着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概率,新生代农民工的短视行为、工作稳定性、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保制度的信心影响其缴费档次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影响其参保行为,为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参保行为,文章认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是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基础,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是优化其参保行为的根本,完善财政补贴激励机制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参保积极性的关键,采取多样化投资运营方式是实现基金保值増值提升制度吸引力的保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当代民工参保提供优良平台。

杨敏[7](2019)在《农民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与及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民工群体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锐减,造成农村土地利用率低下、农业粗放式经营、村庄“空心化”等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效率,农民工群体的土地流转问题得到重视。不过,由于土地不仅具有财产价值,还具有保障功能,这使得农村土地流转不仅仅是财产收益问题,还关系到生存保障问题。从历史现实看,出于生存保障的考虑,农民工虽然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其土地流转的意愿并不高,尤其是转让意愿普遍很低,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保障制度以替代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近年来许多城市把农民工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相对较高,在理论上能为日后的养老生活提供较好的保障,可以为农民工解决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本文借助农户行为理论和风险社会理论,通过对广东省惠州市工厂农民工的实地调研,运用SPSS23软件建立LOGIT回归模型来探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农民工土地流转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制造型企业的农民工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较好,农民工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作用认知较好,大部分人认为养老保险对自己未来生活能起到相应的保障作用,但是对其稳定性认知程度一般。第二,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工达到半数以上,流转形式多是转包、出租、代耕,只有极少一部分人选择了转让土地,大部分农民工不愿意选择转让土地。由于转让意味着同时转出农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因此这表明农民工不愿意从农地上彻底退出。第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与、作用认知、稳定性认知对农民工土地流转有正向影响。但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当涉及土地转让即承包权和经营权同时流转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消失,即统计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与、作用认知、稳定性认知对农民工土地转让意愿没有显着影响。综上,本文认为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有一定的土地保障功能替代效应,但仍不足以完全替代土地保障功能。据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不断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提升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同时在土地流转时应充分尊重农民工的意愿。

张梦雨[8](2019)在《淮安市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务工,返乡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流动人口的主体部分,在劳动力市场上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他们大多有着融入和定居城市的强烈愿望,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并且具有自身显着的特征。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返乡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其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的老年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现实情况是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不全,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过程中存在着保障水平低、转移接续难等突出问题,返乡农民工相关的养老保险政策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以淮安市返乡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为研究范畴,关注淮安市返乡农民工群体目前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境遇,探索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提高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使其享受更好的养老保险服务。研究首先明确了我国农民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现实状况,了解并掌握相关数据资料,从总体上把握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描述性分析、二元回归分析处理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对调查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职业类型和返乡时长、家庭经济情况与婚姻状况、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认同感、了解程度与每月缴费金额等对返乡农民工参加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着显着影响。因此,本文对返乡农民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制度完善、政策宣传和返乡农民工个人方面做进一步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张竞文[9](2019)在《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行为的代际比较研究 ——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福建省数据》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改革与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整体处于传统性、现代性、后现代性并存的社会状态中,经济迅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过往政策遗留与全球化的冲击使中国正步入风险社会,农民工这一规模庞大的社会群体作为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由于其身份特殊性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居住在城市并且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劳动力量,却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农民工城市融入与市民化成为了当下最值得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对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融入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农民工养老问题普遍突出,对农民工而言,社会养老保险仍是“镜中月”,无法让他们的老年生活得到切实保障。这一方面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在新的时期下延续的仍是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轨迹有关,另一方面与农民工自身的养老观念及态度分不开。从现有研究来看,在研究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时,大多将农民工视为高度同质化的群体进行研究,从而忽略了长期以来农民工内部已经逐渐产生了代际异质性分化。基于此,本文采用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福建省数据,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两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进行代际比较,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交叉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老一代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以及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着重探讨影响两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分别有哪些,其中哪些影响因素会同时对两代农民工产生影响,哪些因素会产生代际差异。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两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分别归纳为个体特征、就业特质、流动特征以及家庭收入及住房等经济特征,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民工的总体现状进行了探析,结果发现,目前我国农民工具有受教育程度低、工资待遇低,住房条件差、就业选择偏好于准入门槛低的行业、流动性强、参保率持续偏低等特点;其次,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农民工参保状况,本文分别从个体特征、就业特质、流动特征以及家庭收入及住房等经济特征出发对两代农民工参保状况进行了交叉比较,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还未发生明显的代际差异;第三,为进一步考察两代农民工各个层面影响因素具体情况,本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发现个体特征、就业特征、流动特征以及家庭收入及住房等经济特征对两代农民工均产生了显着影响,其中,性别、年龄、户口性质等对两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就业特征、流动特征以及家庭收入及住房等经济特征未产生显着影响。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对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加速农民工城市融入最终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启发。

郭琳[10](2019)在《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兰州市的调查》文中认为根据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数据显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仅为21.1%,为了探究这一群体参加养老保险背后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甘肃省兰州市200余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和访谈,以了解他们养老保险的参加情况和影响因素。本文首先在梳理前人文献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可能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参保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就业情况、认知情况、政策制度等方面分别提出基本研究假设,然后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调查发现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参保的因素是多元化的,按照影响程度由强至弱,分别为:(1)用人单位是否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养老保险;(2)工作单位的性质;(3)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具有就业保障;(4)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5)新生代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信任程度;(6)新生代农民工对保费的实际承受能力;(7)家庭成员是否赞成自己参加养老保险;(8)新生代农民工对政策的满意程度;(9)新生代农民工对政策的了解程度;(10)新生代农民工的月收入水平。调查还发现,企业用工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欠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养老保险制度。希望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养老保险政策;加大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规范企业用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水平,增加他们的人口附加值这四个方面对参保率较为低下的现状进行改善。

二、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探讨——基于安徽省四县的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探讨——基于安徽省四县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福利治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福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
        (二) 儿童福利的相关研究
        (三) 农村留守儿童福利的相关研究
        (四)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一) 内容创新
        (二) 方法创新
        (三) 视角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 农村留守儿童
        (二) 福利
        (三) 社会福利
        (四) 儿童福利
    二、理论基础
        (一)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二) 福利治理理论
第三章 农村留守儿童福利的量化研究
    一、本研究所采用的儿童福利指标
        (一) 福利的一般测量
        (二) 儿童福利的测量
        (三) 儿童福利分析框架的建立
    二、研究假设与资料收集
        (一) 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福利假设
        (二) 农村留守儿童主观福利假设
        (三) 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福利与主观福利的关系假设
        (四) 资料收集与处理过程
    三、农村留守儿童福利的量化研究结果
        (一)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福利的比较研究
        (二) 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福利与主观福利的关系研究
    四、农村留守儿童福利量化结果的讨论
        (一) 农村留守儿童主观福利的特点
        (二) 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福利的特点
        (三) 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福利与主观福利的关系分析
第四章 农村留守儿童福利获取与供给的质性研究
    一、访谈方法及对象
        (一) 访谈方法
        (二) 访谈对象
    二、农村留守儿童从不同主体获取福利的质性分析
        (一) 农村留守儿童从家庭获取福利的质性分析
        (二) 农村留守儿童从国家获取福利的质性分析
        (三) 农村留守儿童从社区获取福利的质性分析
        (四) 农村留守儿童从志愿组织获取福利的质性分析
    三、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供给中不同主体的供给困境分析
        (一) 家庭福利供给困境分析
        (二) 国家福利供给困境分析
        (三) 社区福利供给困境分析
        (四) 志愿组织福利供给困境分析
第五章 农村留守儿童福利提升的政策分析
    一、构建精准保障的儿童福利政策体系
        (一) 以需要满足为导向制定儿童福利政策
        (二) 以权利实现为原则制定儿童福利政策
    二、制定保障儿童福利的家庭政策
        (一) 儿童福利保障中家庭角色定位的理论依据
        (二) 儿童福利保障中家庭角色定位的实践取向
        (三) 构建儿童友好型的家庭政策
    三、完善多元主体福利供给机制
        (一) 强化政府福利供给的主导责任
        (二) 落实家庭福利供给的主体责任
        (三) 强化农村社区福利供给的平台作用
        (四) 发挥学校福利供给的传递作用
        (五) 鼓励和引导志愿组织发挥福利供给的中介作用
    四、以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儿童福利均衡供给
        (一) 依托新型城镇化为儿童福利助力
        (二) 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为儿童福利增益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未来研究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福利需求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
        (二) 不同主体在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供给中难以形成合力
        (三) 破解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供给困境需要挖掘更深层次原因
    二、未来研究展望
        (一) 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展开异质性研究
        (二)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应有新思维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部分举例)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访谈人员一览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L市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农民工
        (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三)参保意愿
    二、理论基础
        (一)理性选择理论
        (二)行为决策理论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二章 农民工的参保特点及参保现状
    一、农民工的参保特点
        (一)当前农民工的自身特点
        (二)农民工的参保特点
    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现状
        (一)高龄农民工参保迫在眉睫
        (二)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仍是问题
第三章 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影响因素调查
    一、问卷的指标设计与发放
        (一)问卷的指标设计
        (二)问卷的发放
    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三、研究变量的选取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选取研究变量
        (二)提出研究假设
    四、问卷的描述性分析
        (一)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描述
        (二)收入及工作基本情况的描述
        (三)农民工认知及参保的基本情况的描述
        (四)农民工市民化因素描述
第四章 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回归模型构建与变量赋值
        (一)回归模型构建
        (二)变量赋值
    二、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与结果分析
        (一)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三、访谈案例展示
        (一)对建筑工人王某某的访谈
        (二)对外卖配送员陈某某的访谈
第五章 农民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与率低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层面
        (一)制度缺乏灵活性
        (二)相关部门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三)政策宣传不到位
    二、用人单位层面
    三、个人层面
        (一)农民工收入低
        (二)农民工参保意识低
        (三)政策了解、认可度不高
        (四)农民工市民化倾向不足
第六章 促进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一)完善制度设计
        (二)实施“网格化”管理监督办法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二、用人单位层面
    三、农民工个人层面
        (一)提高自身素质
        (二)加强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了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的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创新
        1.7.1 研究创新
        1.7.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国外研究
    2.2 国内研究
    2.3 研究述评与展望
第三章 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收入及新农保发展现状分析
    3.1 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分析
        3.1.1 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居高不下
        3.1.2 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动机:以满足基本的经济需求为主
    3.2 农村老年人收入状况分析
        3.2.1 农村老年人收入来源单一
        3.2.2 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低
    3.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3.3.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持续发展
        3.3.2 新农保养老保障水平
        3.3.3 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理论基础
    4.2 研究数据
    4.3 变量说明
    4.4 数据基本情况
    4.5 实证策略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5.1 劳动参与决策模型回归结果
    5.2 劳动时间模型回归结果
        5.2.1 农业劳动时间模型回归结果
        5.2.2 非农劳动时间模型回归结果
        5.2.3 不同地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时间的影响
        5.2.4 新农保养老金对不同类型老年人劳动时间的影响
第六章 结果讨论
    6.1 制度设计目标之一:老有所养
    6.2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位
    6.3 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决策的影响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5)农民工回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安徽省三个市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农民工
        二、农民工回流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研究局限性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局限性
第一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推拉理论
        二、托达罗模型
        三、新迁移经济学理论
第二章 农民工回流的历史回顾及政策分析
    第一节 农民工回流的历史阶段回顾
        一、限制流动期间的农民工回流(1989-1991 年)
        二、规范流动期间的农民工回流(1992-2000 年)
        三、金融危机以来的农民工回流(2008 年-至今)
    第二节 农民工现阶段回流的政策分析
        一、国家引导农民工回流政策分析
        二、三市关于引导农民工回流政策概况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假设
        一、各因素与理论结合的假设
        二、农民工回流决策模型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问卷变量选取及说明
        二、问卷设计
第四章 农民工回流意愿调查与统计分析
    第一节 实证数据来源
        一、问卷调查数据来源
        二、访谈调查个案情况
    第二节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个体及家庭基本特征描述
        二、外出务工及经济特征描述
        三、社会特征维度特征描述
第五章 农民工回流意愿的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农民工回流意愿影响因素的交叉分析
        一、个人及家庭特征与回流意愿交叉分析
        二、外出务工及经济特征与回流意愿交叉分析
        三、社会特征维度与回流意愿交叉分析
    第二节 农民工回流意愿的模型构建
        一、回归模型的选取
        二、回归分析的变量说明及其赋值
    第三节 农民工回流意愿因素结果估计与实证分析
        一、个人及家庭特征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验证
        二、外出务工特征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验证
        三、社会特征维度特征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验证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安徽省农民工回流意愿调查问卷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河南省中牟县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农民工
        (二)新生代农民工
        (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四)参保行为
    二、理论基础
        (一)理性选择理论
        (二)行为决策理论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第三章 中牟县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概况分析
    一、中牟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二、中牟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情况
    三、中牟县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与情况
        (一)数据来源
        (二)调查基本情况
第四章 中牟县新生代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中牟县新生代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
        (一)研究假设
        (二)变量设定
        (三)模型的选择与结果分析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选择的精算模型
        (一)精算模型设定
        (二)参数假定和数据选取
        (三)结果分析
    三、结论
        (一)从众心理显着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概率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短视行为极大作用其缴费档次选择
        (三)工作稳定性左右新生代农民工缴费档次选择
        (四)收入受限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档次选择
        (五)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保制度的信心影响其缴费档次选择
第五章 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是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参保行为的基础
        (一)明确宣传内容,增加农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
        (二)开辟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切实做好宣传工作
        (三)提高宣传人员专业素质,引导城乡居民认可高缴费档次
    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是优化其参保行为的根本
        (一)重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增强工作竞争力
        (二)培训内容紧跟市场需求保障培训针对性
        (三)引入社会力量增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指导方面公共服务水平
    三、完善财政补贴激励机制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参保积极性的关键
        (一)侧重中间缴费档次补贴标准进而提升缴费档次选择
        (二)完善缴费激励政策,鼓励居民长缴多缴
    四、采取多样化投资运营方式是实现基金保值増值提升制度吸引力的保障
        (一)拓宽多样化投资方式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二)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保障基金安全
    五、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顺畅为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提供优良平台
        (一)提高制度灵活性,激励更多的农民工参保
        (二)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和领取政策
参考文献
附录
    新生代农民工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选择的调查研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农民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与及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土地保障与养老保障的关系
        1.3.2 农民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与及其影响因素
        1.3.3 农民工土地流转及其影响因素
        1.3.4 研究述评
2 研究设计
    2.1 理论依据
        2.1.1 农户行为理论
        2.1.2 风险社会理论
    2.2 核心概念
        2.2.1 农民工
        2.2.2 土地流转
        2.2.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3 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分析框架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假设
        2.3.3 分析框架
    2.4 研究方法
    2.5 调查地点及样本基本情况
        2.5.1 广东省惠州市概况
        2.5.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3 农民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与及土地流转现状
    3.1 农民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与
        3.1.1 农民工养老观念
        3.1.2 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理解情况
        3.1.3 农民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与现状
    3.2 农民工土地流转状况分析
        3.2.1 土地流转行为分析
        3.2.2 土地转让意愿分析
    3.3 小结
4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农民工土地流转影响的研究
    4.1 变量测量及操作化
        4.1.1 因变量
        4.1.2 自变量
        4.1.3 控制变量
    4.2 模型
    4.3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农民工土地流转的影响
    4.4 小结
5 总结与建议
    5.1 本研究的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创新与不足
        5.3.1 研究创新性
        5.3.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淮安市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返乡农民工
        2.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1.3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行为决策理论
第3章 淮安市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保调查分析
    3.1 淮安市返乡农民工概况
    3.2 淮安市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保的现状分析
        3.2.1 调研及问卷说明
        3.2.2 淮安市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保调查样本描述
第4章 淮安市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保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4.1.1 个体特征的影响假设
        4.1.2 家庭特征的影响假设
        4.1.3 政策环境的影响假设
    4.2 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保的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4.3 淮安市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保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个体特征对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保的影响
        4.3.2 家庭特征对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保的影响
        4.3.3 政策特征对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保的影响
    4.4 淮安市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保的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4.4.1 个人对城乡保缺乏了解和认同感
        4.4.2 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低
        4.4.3 相关的城乡保政策缺乏
第5章 促进淮安市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保的建议
    5.1 利用当地资源改善返乡农民工家庭经济状况
    5.2 增强政策宣传提高返乡农民工认同感
    5.3 推进返乡农民工城乡保相关政策的落实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行为的代际比较研究 ——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福建省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综述
        一、对农民工概念的文献研究
        二、关于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状况的文献研究
        三、关于农民工代际差异问题的文献研究
        四、研究文献述评
    第三节 主要概论界定及研究理论基础
        一、主要概论界定
        二、研究基础理论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数据描述、研究变量设计及研究假设
    第一节 数据描述
        一、数据来源
        二、样本选择
    第二节 研究变量设定
        一、因变量的设定
        二、自变量的设定
    第三节 研究假设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内容
第三章 两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第一节 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一、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
        二、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特点
        三、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两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及参保行为的关系
        一、两代农民工的个体特征与参保行为
        二、两代农民工的就业特征与参保行为
        三、两代农民工的住房及家庭收入与参保行为
        四、两代农民工的流动特征、留城意愿与参保行为
    第三节 两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代际差异
第四章 两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两代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因素与因变量相关性分析
    第二节 两代农民工参保行为代际差异的显着性分析
        一、两代农民工个体特征
        二、两代农民工就业特征
        三、住房及家庭收入特征
        四、流动特征、留城意愿
    第三节 两代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一、两代农民工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建立
        二、两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完善两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行为的对策
    第一节 两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行为的共性
        一、两代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
        二、两代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的原因
    第二节 完善两代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行为的对策
        一、重教育、广宣传
        二、抓制度、立规范
        三、增收入、提待遇
总结与展望
    一、全文总结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兰州市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农民工基本概述
    二、养老保险基本概述
        (一)养老保险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
    三、理论基础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二)西蒙有限理性理论
第二章 调查地现状、研究设计与问卷统计
    一、调查地区基本情况
        (一)兰州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简介
        (二)研究工具
        (三)基本假设
    三、问卷统计
        (一)调查样本的个体特征
        (二)调查样本的家庭特征
        (三)调查样本的就业特征
        (四)调查样本的认知水平
        (五)调查样本对政策的认可程度
第三章 兰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定义及模型建构
    二、模型回归结果
        (一)个体因素对参保行为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对参保行为的影响
        (三)就业因素对参保行为的影响
        (四)认知因素对参保行为的影响
        (五)政策因素对参保行为的影响
    三、研究假设的验证结果
        (一)验证结果
        (二)验证结果分析
    四、典型访谈案例呈现
        (一)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访谈
        (二)对快递业一线员工的访谈
        (三)对医美机构美疗师的访谈
        (四)对建筑工人的访谈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水平较低
        (二)新生代农民工参保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企业用工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养老保险制度欠缺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养老保险政策
        (二)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
        (三)规范企业用工
        (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四)报纸文章
    (五)网络电子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四、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探讨——基于安徽省四县的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土地制度变迁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策略分析 ——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D]. 王昆. 吉林大学, 2021
  • [2]福利治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福利研究[D]. 袁书华. 山东大学, 2021(11)
  • [3]L市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王彩凤.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的效应分析[D]. 梁秋娴. 暨南大学, 2020(07)
  • [5]农民工回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安徽省三个市的调查[D]. 夏尹萍.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3)
  • [6]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河南省中牟县的调研[D]. 朱曼. 河南大学, 2019(01)
  • [7]农民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与及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D]. 杨敏.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8]淮安市返乡农民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D]. 张梦雨.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3)
  • [9]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行为的代际比较研究 ——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福建省数据[D]. 张竞文. 华侨大学, 2019(01)
  • [10]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兰州市的调查[D]. 郭琳.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探讨——基于安徽省四县的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