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300mm轧机直流调速系统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闫文秀[1](2020)在《Φ219 mm双模轧机交直流十二脉波整流调速系统的应用》文中提出为了使承揽的巴基斯坦的多功能轧管机实现穿孔和轧制功能,设计了Φ219 mm双模轧机交直流十二脉波整流调速系统。介绍了Φ219 mm双模轧机传动装置的配置情况:原穿孔机的主传动采用单电机直流十二脉波整流调速系统,电机功率2 500 kW;新增轧机的主电机采用双绕组电机,2台主电机传动整体构成交流十二脉波整流调速系统,电机功率为1 500 kW/台。西门子的SINAMICS S120和6RA80调速系统具有控制性能好和可靠性高等优点,满足了管材生产中高品质、高精度的要求。重点描述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案、特点和安装、调试中的注意事项。
杨琪[2](2020)在《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创新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对大型热连轧生产线而言,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和稳定可靠是重中之重。本文以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2050mm热连轧工程为例,对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的创新设计及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简单介绍了山钢2050热轧工程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艺流程,综述了国内主要钢厂热轧生产线供配电系统现状和特点;然后,对山钢2050mm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进行配置研究、创新设计及分析研究,包括供电电源的设计、用电负荷的计算、供配电系统布置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供电系统创新优化设计研究,给出了优化过程、优化效果及优化结论,同时对电气系统的分断能力及谐波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介绍其供配电系统的主要配置、创新优势及实用效果,以工程为例,全面介绍热轧生产线电气设计主要方面,分析、计算和研究热轧生产线供配电系统布局、结构、分断能力选择、谐波治理措施及传动系统(包括主传动、辅传动)的设计、计算、分析,并对热轧生产线应用不同调速系统时的一次投入、运行成本等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2050mm热连轧工程是在大型钢铁企业整合、钢铁行业节能增效的大背景下建设的一条处于国内前沿水准的热带轧钢生产线,在供配电系统配置方面同样也是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对此工程的电气设计借鉴了国内同类型先进生产线的经验,并进一步优化,使生产线供配电系统具备了更高的可靠性、更强的带载能力和更稳定的电网环境。本论文立足国内先进工程设计经验,意在总结我国热轧生产线供配电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并探索大型轧钢厂供配电系统的发展方向,为日后新轧钢项目的设计、建造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李朋朋[3](2020)在《矿用高压变频机组散热结构设计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井下采煤工作面条件恶劣,运输、安装、维护困难,大型设备难以入井,严重制约了煤层的开采利用。变频机组体积小,重量轻,系统故障率低,电磁干扰小,能耗低,降低了系统成本和设备维护的难度,完全可以满足煤矿的需求。然而,在将变频器和变频电机集成之后,散热设计上仍然存在一些困难。论文对矿用高压变频机组散热问题展开研究,进而提高变频机组散热性能,解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散热问题。本文以3300V/1600kW矿用高压变频机组为原型。首先研究了变频机组散热结构的设计和各部分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方法,阐述了 ANSYS仿真软件及其流体场理论;其次研究了变频机组的散热方式和发热方式,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对变频机组的折返式散热水道结构进行了设计计算,并与螺旋式水道作了简要对比;然后运用Solidworks建立了变频机组的三维模型,运用ANSYS Fluent仿真软件对变频机组的变频器散热水道、电抗器散热水道及电机散热水道进行流场特性分析,得出散热水道的压力场、速度场仿真分布结果,运用ANSYS Maxwell仿真软件对电机损耗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将计算结果引入各部分的温度场中进行分析,进而获得变频机组各部分的温度仿真结果,并将折返式散热水道和螺旋式散热水道变频机组的温度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折返式散热水道的优越性;最后分别对折返式散热水道和螺旋式散热水道的变频机组进行现场试验,将两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折返式水道设计的合理性,将现场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误差较小,结果表明其水道结构设计较为合理,满足变频机组在煤矿井下的散热要求。论文通过研究矿用高压变频机组各部分耐热等级、温度变化、循环水流量和进出水口温度等问题,确定变频机组散热水道的结构及长度;采用ANSYS仿真软件对水道进行了流场分析,对电机进行了磁损耗分析,对变频机组整体及各部分做了温度场分析;为确保设计及理论分析的可靠性,对变频机组进行了现场加载模拟试验,从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论文的研究对解决矿用高压变频机组散热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宪超[4](2020)在《热轧卷取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热轧板材生产厂主要生产多种汽车板材、冷轧原料板材、花纹钢板材、硅钢板材、X系列管线钢板材等多种不同规格、材料的板材产品。现代轧钢厂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主流卷取机品牌有来自德国的SMS、来自日本的IHI,自动控制系统则大多采用日本的TMEIC品牌[1]。TMEIC公司的热轧自动控制系统则凭借其优秀的控制性能被国内各大热轧厂广泛采用,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深入研究。卷取是热轧生产线的最后一道工序,负责将轧制成型的长直带钢弯曲卷取成为热轧钢卷,再取出入库,以方便贮存、运输、出售。高品质的热轧卷卷形紧密、薄厚匀称、参数标准、表面光滑、曲线柔韧,尤其是一些高强度的管线钢和超薄的宽带钢,更是对品质要求极高,这就需要一套高精度、稳定性好、张力控制稳定、卷形控制精准的卷取机及其自动控制系统。本文以国内某热轧厂的卷机生产过程为例开展研究,为了进行良好的恒张力卷取和踏步跟踪控制,保证热轧卷的产品性能和卷形符合行业优秀标准,设计实现了热轧卷取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并为实际生产中遇到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具有深厚的课题背景和重大的研究意义及实践价值。本文首先对热轧卷取的工艺流程和工艺需求进行分析,梳理出控制功能和时序逻辑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恒张力控制方面,首先,二级下发的张力给定,到基础级执行时,是要先考虑到带钢弯曲形变、机械损耗、速度加减变化、卷径的变化等对张力转矩影响;其次,带钢表面张力平衡的建立与保持在卷取的不同阶段是有区别的,卷取机加载前,由精轧机提供后向张力,需要卷取机方向保持升速来提供前向张力;卷取机加载后,前向张力将替换为芯轴转矩提供;精轧机抛尾后,需要夹送辊和层冷辊道共同提供后向张力;张力平衡结构变化,需要夹送辊起到平衡协调的作用。这样就需要转矩控制和速度控制的紧密组合与平滑切换,保障张力稳定。在卷形控制方面,带钢头部一旦进入卷取机由于没有直接的测量元件,目前只能通过计算间接得出,很难精确跟踪;助卷辊的踏步控制是位置控制与压力控制按照跟踪安排时序,跟踪稍有偏差,轻则产生压痕,重则直接堆钢;带钢尾部的定尾也是需要跟踪控制时序。设计一套完善的卷取自动控制系统确实是一项非常复杂、难度颇高的工作。其次,本文依据上面提到的种种控制需求,构建出了整体控制结构图。针对恒张力控制设计了电流闭环、速度闭环、张力闭环三层闭环,以电流为内环,张力为外环,并对电机模型和张力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同时对二级张力给定做加减速转矩补偿、弯曲转矩补偿和机械损耗补偿,对速度控制做超前率补偿、滞后率补偿、低张力补偿、负荷平衡补偿等,保障恒张力卷取控制。针对卷形控制对助卷辊自动控制过程进行优化,由于助卷辊自动控制的精确执行主要依赖于对带钢头部的跟踪,比如带钢头部到达某个助卷辊的时间,钢卷缠绕圈数的计算,钢卷直径的实时计算都需要可靠的跟踪计算,因此设计了一整套带钢头部跟踪自动纠偏修正控制逻辑,保障卷型控制的顺利实现。再次,根据上面的控制系统实现需求,设计了一套硬件组态配置,包括服务器、客户机、Ethernet网络、TC-NET网络,与九组电气控制器Nv Controller和现场的各部分设备整合成一套完整的卷取硬件控制系统。以实现订单管理和生产安排的ERP为最高级L3;依据卷取工艺,结合温度、厚度、宽度等参数建立控制模型,下发执行指令的是二级L2;以CPU为核心,接受二级与操作平台给定指令和参数,经过逻辑控制,下发给现场设备执行,并采集数据向上级反馈的是一级;以传动设备和仪表等检测元件为主,执行一级命令,直接采集数据上报一级的是零级。最后,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还需要与硬件配套的软件系统,如Engineering Tool4、ODG,ODGv5 Client Ctrl、以及Intouch组态软件、WindowViewer HMI、Window Maker、OPC Server Tool、HMI Engineer tool等。通过软件组态和开发设计,搭建出程序编译、数据监控和人机交互三大平台。本章以恒张力卷取控制过程为例,从流程图设计到软件组态、人机操作画面,及最后的ODG反馈曲线,详细分析了恒张力卷取实现的过程。通过撰写本文,本人细致的梳理了轧钢厂卷取机自动控制系统,从功能需求到总体控制结构设计,再具体到每一部分主要组成设备的自动控制结构安排和建模,最后通过硬件组态和软件设计,实现热轧卷取机的基本控制功能。文中,我针对某热轧厂卷取机产品存在的压痕问题深入分析,通过建立跟踪补偿修正系统,提供了实用可靠的方案。
张晓波[5](2020)在《中关铁矿摩擦提升选型设计与动力学仿真研究》文中认为矿井提升系统承担着提升矿物,升降人员、材料及设备的任务,直接关系着矿山的生产效率及安全,是冶金和煤炭矿山重要的固定设备之一。随着矿井提升荷载不断增大,提升高度和速度不断增加,对提升系统的动态特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长期以来,矿井提升系统的设计方法仍是以静态设计为主,对所选设备的动态运行状况涉及甚少。因此,本文以中关铁矿主井摩擦式提升系统为工程背景,通过选型设计、动力学仿真和实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该研究对矿井提升选型设计、安全运行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首先,根据中关铁矿主井提升系统的设计要求,通过对比分析、设计计算确定了多绳塔式单容器带平衡锤提升系统,对提升容器、钢丝绳、提升机、电机及电控进行了选型设计;对影响运行安全的防滑和制动进行了计算分析,选定了恒减速制动系统;确定了提升速度图和力图,验算了电机等效功率和过负荷能力。其次,针对提升运行的动态特性问题,采用ADAMS/Cable绳索模块结合宏命令构建了主井提升系统虚拟样机动力学模型。利用选型设计所选择确定的提升系统参数、提升速度图进行了提升系统动态仿真分析,探讨了提升过程中提升钢丝绳张力、提升容器振动的变化规律。然后,为确保选型确定的提升机主轴装置强度能够适应设计荷载,利用Pro/E和ANSYS软件构建主轴装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将虚拟样机仿真得出的钢丝绳张力数据以表格的方式加载到ANSYS软件中,得到了主轴装置的Von Mises应力云图以及Von Mises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最后,为进一步验证选型设计和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对中关铁矿主井箕斗满载工况下的钢丝绳张力、箕斗振动加速度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选型设计计算、仿真分析与实测数据变化趋势一致。
吕金[6](2019)在《1780mm钨钼热轧机主传动交交变频调速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钨钼板材产品质量和产量的需求日益提高,同时节能、减排、降耗、高效的精益生产方式日益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捷径所在,这就需要对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提效增质。钨钼板带生产过程关键环节的热轧机主传动系统对板形板厚两大主要产品质量指标具有重要作用。同步电动机的交交变频作为一种高效的交流传动,成功应用于板带材热轧机生产中的主传动系统。本文围绕钨钼板材热轧机主传动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调速系统供电系统设计、控制器硬件设计、调节器算法设计及应用开展研究。首先,分析了1780钨钼板材可逆热轧机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生产设备组成和工作原理。根据主轧机控制性能指标,设计了主轧机同步电动机定子回路主回路整流变压器、三相晶闸管整流器配置方案,进行了参数计算和选型。同时设计了转子励磁主回路整流变压器和转子励磁晶闸管整流器额定参数,进行了选型和方案配置。为主轧机同步电动机实现能量转换提供了功率变换系统保证。其次,设计了主传动同步电动机基于西门子SL150数字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方案,进行了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设计。设计了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中交流电流调节器、直流电流调节器、转子励磁电流调节器、磁链调节器和速度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选择。设计了主轧机上下辊单独驱动同步电动机负荷观测器和负荷平衡控制方案,为主轧机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调速矢量控制系统实现打下基础。最后,对所设计的主轧机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进行电动机和变频调速装置参数设置,实际值校准,开环控制、空载调试和电流调节器、转速调节器和磁链调节器优化,进行了带负荷调试,测试了上下辊负荷平衡控制功能特性,运行曲线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的可行性。
管辰亮[7](2019)在《S7-400 PLC在改造轮胎制造压出线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轮胎制造压出线中,生产设备繁多,制造程序复杂,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及稳定性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及成品轮胎的质量。原压出线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已趋于淘汰,发生故障或零件损坏时,备件无法保证。除此以外,原生产线的直流调速系统和PLC控制部分趋于老化,系统运行不稳定,设备故障频发,停机率较高,生产效率低,设备控制精度差。故决定对原轮胎制造压出线进行改造升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内容的研究:我们阐述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工作方式及原理,结合双复合压出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基于PLC的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我们分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控制要点,并介绍了典型Ⅰ型和典型Ⅱ型系统的特点。最后,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下搭建了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做了空载运行、带额定负载运行、加入电网电压噪声仿真分析。针对原生产线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双复合压出线的改造项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计划方案。选用西门子S7系列PLC代替原西门子S5系列与三菱FX系列PLC,并采用西门子6RA70系列全数字直流驱动器取代老旧的直流驱动器。整条生产线采用全新的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方式连接,配备全新的工控设备并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同时,我们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对直流电机提出了转速上的要求。我们利用PLC的编程功能,设计编写了压出线控制系统、流水线速度、部件重量、定长裁断的逻辑程序。然后,我们运用了PLCSIM仿真软件,对压出线中的各个环节的数据块进行了程序仿真,最终所有环节的程序块均通过了仿真模拟测试,从理论上论证了S7-400 PLC在改造轮胎制造压出线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对6RA70调速器以及PLC系统进行了现场调试。我们运用6RA70直流调速器内置功能对参数进行手动设置,运用参数优化软件Drivemonitor对参数进一步优化,使6RA70直流调速器获得了最优参数设置,并利用Win CC工控设备对直流电机的转速运行进行实验监测。同时,我们通过现场监控软件对轮胎制造压出线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显示设备改造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边军[8](2019)在《西门子直流传动整流器的几种拓展应用》文中指出简要叙述了西门子直流电动机传动控制器的原理、设置、优化和调试。并具体分析了整流器的几种拓展应用,包括整流器的并联连接,12脉动串联连接,12脉动并联连接等几种模式,这些应用很好地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最后指出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不能固守直流传动,必须学习和应用新的交流变频传动控制技术。
边军[9](2018)在《轧钢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分析》文中指出简要叙述了电动机交、直流传动控制的历史、发展。就直流传动与交流传动进行了对比,并阐述了中国钢铁企业轧机交、直流传动的装备水平,指出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学习和应用新的传动控制技术。
龙义友[10](2018)在《高压变频节能技术在风机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进入21世界,建设一个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新型社会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在我们国家,大功率风机是冶炼企业的高耗能设备,是节能降排项目中的重重中之重。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曲靖分公司面临的节能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大功率风机的运行过程中,如果采用调节导叶的方式来控制风机的风量,那么风机的振动较大,噪音也较大。为此,如何降低风机能耗、减轻噪声污染,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实际生产问题。随着高压变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性能的提高,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我国的节能改造中,例如变频器在火力发电行业、钢铁行业等一些高能耗行业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应用效果,节能成果显着。论文从项目的背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论述了高压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通过对不同调速方式进行比较,最后选定了最优的变频调速方案对公司的大功率风机进行改造。文中对变频器的选型、高压变频系统设计、设备的调试运行等进行了论述。在第五章中还选择了其中的一台电动机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论证了变频调速的优点。通过对大功率风机节能改造的研究,解决了公司风机能耗大、运行效率低、系统不稳定等问题。并且通过运行已经验证了大功率风机变频调速改造项目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约488万元左右的成本支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3300mm轧机直流调速系统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300mm轧机直流调速系统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2)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创新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山钢2050mm热轧工程介绍 |
2.1 工程简介 |
2.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2.3 工艺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热轧生产线供配电系统现状分析 |
3.1 引言 |
3.2 宝钢模式供配电系统特点 |
3.2.1 宝钢2050mm热轧110kV变电站设备配置 |
3.2.2 宝钢2050mm热轧110kV变电站供配电系统优点 |
3.2.3 宝钢2050mm热轧110kV变电站供配电系统需要优化的部分 |
3.2.4 宝钢2050mm热轧110kV变电站系统图 |
3.3 马钢模式供配电系统特点 |
3.3.1 马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设备配置 |
3.3.2 马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供配电系统优点 |
3.3.3 马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供配电系统需要优化的部分 |
3.3.4 马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系统图 |
3.4 首钢模式供配电系统特点 |
3.4.1 首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设备配置 |
3.4.2 首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供配电系统优点 |
3.4.3 首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设系统图 |
3.4.4 首钢京唐2250mm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优点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山钢2050mm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的配置、创新设计及分析 |
4.1 引言 |
4.2 供电电源设计 |
4.3 用电负荷计算 |
4.4 供配电系统布置研究 |
4.4.1 110kV热轧变电所110kV系统 |
4.4.2 110kV热轧变电所35kV系统 |
4.4.3 110kV热轧变电所10kV系统 |
4.5 供配电系统创新优化设计研究 |
4.5.1 变电站主接线图优化内容 |
4.5.2 优化效果 |
4.5.3 优化结论 |
4.6 电气系统分断能力研究 |
4.6.1 短路阻抗计算 |
4.6.2 最大短路电流计算 |
4.6.3 各系统分段能力确定 |
4.7 谐波分析及治理研究 |
4.7.1 谐波治理措施 |
4.7.2 谐波治理效果 |
4.8 本章小节 |
第5章 山钢2050mm热轧工程传动系统的用电设备配置研究 |
5.1 引言 |
5.2 主传动系统用电设备选型配置 |
5.3 辅传动系统用电设备选型配置 |
5.4 主传动系统技术经济比较研究 |
5.4.1 技术性能比较 |
5.4.2 一次投资比较 |
5.4.3 运行费用比较 |
5.4.4 经济效益比较 |
5.4.5 经济分析总结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矿用高压变频机组散热结构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矿用变频机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矿用高压变频机组散热分析与方案设计 |
2.1 矿用变频机组工况条件研究 |
2.2 矿用变频机组散热分析 |
2.3 矿用变频机组散热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矿用高压变频机组散热结构设计及流场特性分析 |
3.1 变频机组工作原理 |
3.2 变频机组散热材质选择 |
3.3 变频机组散热结构的设计 |
3.4 基于ANSYS Fluent的变频机组散热水道流场特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矿用高压变频机组温度场特性分析 |
4.1 变频机组三维模型的建立及简化 |
4.2 变频机组磁损耗分析计算 |
4.3 变频机组温度场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矿用3300V/1600kW变频机组散热测试试验分析 |
5.1 变频机组散热试验条件 |
5.2 变频机组散热试验方法 |
5.3 变频机组散热试验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热轧卷取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目的和意义 |
2. 工艺描述 |
2.1. 热轧生产线结构 |
2.2. 热轧轧制控制流程 |
2.3. 卷取工艺需求 |
3. 卷取机恒张力控制系统设计 |
3.1. 卷取机控制结构设计 |
3.2. 芯轴张力控制设计 |
3.3. 张力控制结构数学模型 |
3.4. 恒张力卷取调节器建模 |
3.4.1. 电流闭环控制器建模 |
3.4.2. 速度闭环控制器建模 |
3.4.3. 张力闭环控制器建模 |
3.5. 速度控制结构设计 |
3.5.1. 卷取上卷阶段 |
3.5.2. 标准卷取阶段 |
3.5.3. 收尾卸卷阶段 |
3.6. 夹送辊自动控制 |
4. 助卷辊卷形控制系统设计 |
4.1. 助卷辊卷形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
4.2. 助卷辊踏步控制 |
4.3. 标定助卷辊位置与辊缝值 |
4.4. 助卷辊、头部跟踪与踏痕 |
5. 卷取机硬件设计实现 |
5.1. L2过程控制 |
5.2. 基础级部分概述 |
5.3. 夹送辊的电气结构设计 |
6. 卷取机软件设计 |
6.1. PLC程序实现流程 |
6.1.1. 设计控制流程图 |
6.1.2. n V-Tool组态及开发 |
6.2. HMI人机操作界面开发 |
6.2.1. 设计HMI画面 |
6.2.2. 将新变量生成过度文件 |
6.2.3. 将新变量导入HMI服务器 |
6.2.4. 将新变量导入V-Tool服务器 |
6.2.5. 测试新画面 |
6.2.6. 将新内容下发至客户端 |
6.3. 使用新画面执行热轧卷取自动控制 |
6.4. ODG曲线分析 |
7. 结论 |
8. 参考文献 |
(5)中关铁矿摩擦提升选型设计与动力学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中关铁矿主井提升系统选型设计 |
2.1 设计基础 |
2.2 中关铁矿摩擦提升系统主要部件选型设计 |
2.3 提升系统配置图 |
2.4 本章小结 |
3 提升系统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 |
3.1 引言 |
3.2 主井提升系统虚拟样机的实现 |
3.3 仿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主轴装置有限元分析 |
4.1 引言 |
4.2 主轴装置实体模型创建 |
4.3 主轴装置有限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中关主井钢丝绳张力及箕斗振动测试与分析 |
5.1 引言 |
5.2 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 |
5.3 试验测试点的布置 |
5.4 摩擦式提升机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展望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1780mm钨钼热轧机主传动交交变频调速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钨钼合金可逆热轧机交流传动系统发展 |
1.2.1 国外钨钼合金可逆热轧机传动控制系统发展 |
1.2.2 国内钨钼合金可逆热轧机交流主传动控制系统发展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主传动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系统主回路设计 |
2.1 1780mm钨钼板材可逆热轧机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生产设备 |
2.1.1 生产工艺流程 |
2.1.2 主传动控制性能指标 |
2.2 主传动同步电动机定子主回路系统设计 |
2.2.1 主传动同步电动机定子主回路整流变压器选型 |
2.2.2 主传动同步电动机定子主回路三相晶闸管整流器 |
2.2.3 主传动同步电动机定子主回路晶闸管整流器 |
2.2.4 定子主回路三相晶闸管整流装置触发脉冲信号检测及保护电路 |
2.3 主传动同步电动机转子励磁主回路方案 |
2.3.1 转子励磁整流变压器 |
2.3.2 转子励磁晶闸管整流器 |
2.3.3 主传动上下辊电动机交交变频控制柜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主传动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
3.1 主传动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
3.1.1 主传动同步电动机西门子SL150全数字变频调速控制系统 |
3.1.2 主传动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全数字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
3.1.3 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全数字调速控制系统软件主要功能 |
3.1.4 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全数字调速控制系统故障检测及联锁保护 |
3.1.5 PDA监控系统 |
3.2 主传动同步机交交变频系统开发平台软件 |
3.2.1 交交变频控制SCOUT开发平台 |
3.2.2 交交变频与一级自动化系统联锁信号 |
3.3 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调节器设计 |
3.3.1 交流电流调节器 |
3.3.2 直流电流调节器 |
3.3.3 转子励磁电流调节器 |
3.3.4 磁链调节器 |
3.3.5 速度调节器 |
3.4 主传动负荷观测器设计及负荷平衡控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主传动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调速控制系统测试 |
4.1 主传动交交变频系统参数设置 |
4.1.1 电动机参数设置 |
4.1.2 控制装置参数设置 |
4.1.3 其它设备主要参数设置 |
4.2 主传动交交变频装置测试与校核 |
4.2.1 实际值反馈校准 |
4.2.2 装置上电检查及测试 |
4.2.3 转子励磁回路优化及开环转电动机测试 |
4.3 主传动交变频系统空载测试 |
4.3.1 电流调节器优化 |
4.3.2 转速调节器优化 |
4.3.3 磁链调节器优化 |
4.3.4 扰动实验 |
4.3.5 加减速测试 |
4.4 主传动交交变频系统带载优化调试及专有功能测试 |
4.4.1 带载特性优化 |
4.4.2 负荷观测器测试 |
4.4.3 换辊准确停车功能测试 |
4.4.4 上下辊负荷平衡功能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7)S7-400 PLC在改造轮胎制造压出线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研究现状 |
1.2.2 直流调速控制的研究现状 |
1.2.3 压出线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双复合压出线系统及硬件组态 |
2.1 引言 |
2.2 双复合压出线系统 |
2.2.1 螺杆挤出机 |
2.2.2 胎面挤出联动线 |
2.3 双复合压出线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态 |
2.3.1 SIMATIC S7-400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2.3.2 6RA70 SIMOREG DC MASTER直流驱动器 |
2.3.3 现场总线控制方式 |
2.3.4 工控设备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PLC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研究 |
3.1 引言 |
3.2 PLC的工作原理 |
3.3 基于PLC的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设计 |
3.4 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设计 |
3.4.1 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
3.4.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
3.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
3.5.1 直流电机参数及调速指标 |
3.5.2 电流环参数计算 |
3.5.3 转速环参数计算 |
3.5.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复合压出线控制系统的改造与设计 |
4.1 引言 |
4.2 双复合压出线系统的改造研究 |
4.2.1 双复合压出线系统的技术要求 |
4.2.2 双复合压出线的改造研究及计划 |
4.3 双复合压出线控制设计及程序编写 |
4.3.1 流水线速度控制设计及程序编写 |
4.3.2 部件重量控制设计及程序编写 |
4.3.3 定长裁断控制设计及程序编写 |
4.4 基于PLC的双复合压出线系统的程序仿真 |
4.4.1 S7-PLCSIM程序仿真软件 |
4.4.2 基于PLC的双复合压出线系统的程序仿真过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双复合压出线系统的现场调试和运行 |
5.1 引言 |
5.2 6RA70直流调速器的调试 |
5.3 压出线PLC系统的调试 |
5.4 调试运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西门子直流传动整流器的几种拓展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西门子直流传动装置简介 |
2.1 控制原理 |
2.2 主要参数的设置 |
2.2.1 控制端子的参数设定 |
2.2.2 电机参数的设定 |
2.3 直流调速器的优化调试 |
2.4 系统联动调试 |
3 西门子整流器的拓展应用 |
3.1 并联连接 |
3.2 12脉动串联连接 |
3.3 12脉动并联连接 |
3.3.1 定义 |
3.3.2 参数设置 |
4 结语 |
(9)轧钢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交、直流传动的比较 |
2 应用分析 |
3 结束语 |
(10)高压变频节能技术在风机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3 大功率风机变频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
1.4 国内外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现状 |
1.4.1 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概述 |
1.4.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4.3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4.4 变频器的发展趋势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 章节小结 |
第二章 电动机的调速原理及方法 |
2.1 电动机的调速原理 |
2.2 调速方式的分类 |
2.3 电动机调速方法 |
2.3.1 变极调速 |
2.3.2 串级调速 |
2.3.3 转子串电阻调速 |
2.3.4 定子调压调速 |
2.3.5 电磁离合器调速 |
2.3.6 粘液离合器调速 |
2.3.7 液力偶合器调速 |
2.4 变频调速系统 |
2.4.1 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 |
2.4.2 变频调速系统的构成 |
2.4.3 控制调速系统的方式 |
2.5 章节小结 |
第三章 变频调速在风机节能上的应用 |
3.1 概述 |
3.1.1 风机的主要功能和用途 |
3.1.2 风机的性能参数 |
3.1.3 风机的性能曲线 |
3.1.4 风机拖动系统的主要特点 |
3.2 风机使用变频调速之后的节能分析 |
3.2.1 风机的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 |
3.2.2 叶片式风机的相似定理 |
3.2.3 如何计算几何相似风机之间的相似工作状况点 |
3.3 风机变频调速的节能计算方法 |
3.3.1 风机叶片角度与风量的关系 |
3.3.2 不同风量和不同控制方式时的轴功率 |
3.3.3 调速范围的确定 |
3.3.4 节能效果的计算 |
3.4 章节小结 |
第四章 变频调速方案的设计及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
4.1 改造前风机的运行情况 |
4.2 高压变频的设计条件和要求 |
4.3 高压变频方案的设计 |
4.4 变频器的选型 |
4.5 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 |
4.5.1 变频调速系统方式的选择 |
4.5.2 主回路系统方案设计 |
4.5.3 变频系统设备的构成 |
4.5.4 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 |
4.6 高压变频调速装置组成 |
4.7 电动机直接启动仿真 |
4.7.1 仿真建模 |
4.7.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8 开环变频调速系统仿真 |
4.8.1 仿真建模 |
4.8.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9 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
4.9.1 仿真建模 |
4.9.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10 章节小结 |
第五章 高压变频调速的施工方案设计及效益分析 |
5.1 高压变频调速计划的实施 |
5.2 设备检验 |
5.2.1 进车间检验 |
5.2.2 对重要元器件成型过程、焊缝以及相应的补焊检查 |
5.2.3 对功率模块以及控制单元的高低温循环试验 |
5.2.4 对功率模块/控制单元调试检验 |
5.2.5 功率模块空载试验 |
5.2.6 功率模块/控制单元的通电试验 |
5.2.7 功率模块的调试 |
5.2.8 系统检验一 |
5.2.9 系统检验二 |
5.2.10 系统检验三 |
5.2.11 系统检验四 |
5.3 高压变频系统调试及运行 |
5.3.1 变频器的通电调试 |
5.3.2 变频器空载运行调试 |
5.4 高压变频调速经济效益的分析 |
5.4.1 改造前的分析 |
5.4.2 改造后的分析 |
5.4.3 成本的分析 |
5.5 经济效益的分析 |
5.6 章节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3300mm轧机直流调速系统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Φ219 mm双模轧机交直流十二脉波整流调速系统的应用[J]. 闫文秀. 钢管, 2020(06)
- [2]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创新设计与应用[D]. 杨琪. 山东大学, 2020(04)
- [3]矿用高压变频机组散热结构设计分析[D]. 李朋朋.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4]热轧卷取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宪超.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5]中关铁矿摩擦提升选型设计与动力学仿真研究[D]. 张晓波.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1780mm钨钼热轧机主传动交交变频调速系统设计[D]. 吕金. 燕山大学, 2019(03)
- [7]S7-400 PLC在改造轮胎制造压出线中的应用研究[D]. 管辰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8]西门子直流传动整流器的几种拓展应用[J]. 边军. 甘肃冶金, 2019(01)
- [9]轧钢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分析[J]. 边军. 现代冶金, 2018(05)
- [10]高压变频节能技术在风机中的研究与应用[D]. 龙义友.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