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易乾龙[1](2021)在《异质分组条件下比赛训练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郑先常[2](2021)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发展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推进专项化教学的实施尤为迫切。针对当前存在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涵仍需明晰、教学效果评价手段还需丰富、教学改革理论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寻专项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为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对体系的各指标进行赋值。在此基础上,对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可操作化定义,创新专项化教学效果评测的新手段;最后应用于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基于指标体系上海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改善建议,研究发现: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在: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健康发展、良好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等方面。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相比较,专项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学目标、以“运动专项学习”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和注重长效性机制的教学评价。2.遴选具有(1)职称为教授或副教授且具有博导资格的;(2)从事学校体育及相关领域,且具有较高热情的;(3)熟悉或参与到专项化教学改革的;(4)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配合度良好的四种标准的人员,组成13人的征询专家群,对初建的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修正。通过三轮专家意见征询,最终确定了由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品德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19项三级指标构成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其一级指标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体育道德对总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1204、0.1032、0.3329、0.3343和0.1092,其二级和三级指标的权重见论文中表5-19。3.依据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最初量表的设计与制作、测试变量的选取、量表的修正、量表的验证几个步骤,研制了包含28个题项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经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4.参照相关研究对评价对象评价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的方法,其中,0.8分以上为高,0.6到0.79分为中,低于0.6分为低。本研究借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得分为0.716,总体处于中等等级。一级指标体育意识的得分为0.775、体育知识的得分为0.688、运动能力的得分为0.713、运动参与的得分为0.697,体育品德的得分为0.810。(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5个指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得分上看专项化教学效果的纵向效果较好;男性学生在5个指标上的得分均好于女性学生,在运动参与上,男女生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5.通过对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现:(1)虽然专项化教学总体效果较好,但总体水平不高;(2)学生的专项运动体育知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专项运动技能性知识水平不高;(3)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应对措施:(1)多角度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专项化教学效果;(2)默会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知识的获得;(3)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本研究结论,如下:1.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程序规范、方法合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得分符合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初衷,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2.研制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测量工具。3.通过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符合当前专项化教学的实际情况,表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有效性。4.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项化教学效果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商光昊[3](2021)在《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篮球运动在我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篮球项目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占具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调查研究发现,在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法仍被教师广泛采用。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刺激增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传统教学法在对学生技术动作的反馈过程中存在不直观的弊端。当下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应顺应时代潮流,及时更新符合实际情况的新型教学方法。本文采用教学实验的方法,将视频反馈教学法应用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梳理其他学科采用视频反馈教学法的授课效果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以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沈阳大学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沈阳大学2019级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一班、二班共52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在上课人数,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均一致的前提下,实验组在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之上施加视频反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8周的教学实验对两个班级学生的主客观指标:篮球基本技术掌握程度、课堂氛围、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教学实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后,实验组关于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视频反馈教学法,通过及时影像音频的直观反馈,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2)在对实验组施加视频反馈教学法后,实验组学生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三分线外运球折返上篮、全场体前变向运球,这三项技术动作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视频反馈教学法的作用下,实验组学生对技能的结构掌握更清晰,并且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对学生篮球技术动作的掌握有积极的影响。(3)从实验组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法的评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此教学法能够及时纠正自己所出现的错误,以及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方面最为赞同。说明视频反馈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提升其自我探究能力。
孔祥龙[4](2021)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济宁市汶上一中篮球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近些年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而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改变当前我国教学课堂上普遍存在老师单纯“给”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现状,当前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已经在许多科目的课堂上采用,呈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在体育篮球课堂上合作探究式教学法采用的还很少,且主要集中在大学阶段,中学时期是学生从少年到青年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的最佳时机,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面对未来未知的困难与挑战。通过研究中学篮球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为合作探究式教学与中学篮球课堂的结合提供参考,从远期来看也能够促进中学生参与到篮球这项运动来,把我国的篮球运动推出亚洲,推向世界,成为篮球运动的强国。本篇文章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等研究方法进行相关的具体性研究和准确有效的分析。本文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总结可查询及可用的优秀研究成果为教学基础,选取济宁市汶上县汶上一中两个班的学生,在实验班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班则是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最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篮球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教学应用,以及在篮球课上对实验班学生在“篮球投篮技术、学习态度动机、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表现,结合对照班和实验班试验后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符合当今教学方法革新的要求。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可以有效的使学生掌握好课堂知识,提升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进一步发展为当今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因此在篮球教学中使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符合当今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要求,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使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后发现,对于提升学生们自身身体素质和自身反应能力的效率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法。实验后学生的肺活量提升效果显着,其他身体指标也有略微提升。说明在高中篮球教学中使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肺功能,也有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3.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通过分组后,学生们在团队荣誉感的号召下更加积极自觉的参加到篮球教学当中,以“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所以这样会使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随之课堂教学效果也变得更加高效,师生关系也会随之融洽。4.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此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地位更重,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通过进行分组学习,可以使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每个学生的自信心会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显着提高,通过进行合作交流,学生们对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也会提升,同学之间的学习也会随之变得更加快乐,因此课堂也会变得非常高效。
杨成宝[5](2021)在《录像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育足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信息化科技教学手段,是值得我们进行探索的。在疫情期间,录像反馈成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体育教师了解学生身体锻炼情况的重要途径。本文为探讨录像反馈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中的实际作用,拟为提高足球教学效率和学生足球技能水平,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足球专业知识水平,并提供基础的参考和研究数据。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实验教学法,探究录像反馈教学法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中的应用效果。此次实验以滨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一、二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前通过身体素质测试和调查问卷分析,进行调整,排除样本差异,实验过程严格控制变量。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并在实验前设计好适合实验班运用的教学安排进度表,并通过二十二节课的教学实验去验证录像反馈教学法在普通高校足球普修课应用过程中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实验后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在足球的传球、运球、基本战术配合几项测试成绩中,实验班的各项测试成绩的技评平均成绩都要优于对照班各项测试的技评成绩,且产生了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以身体素质为主导的测试中,脚背外侧运球和防守战术应用测试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并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在理论考核方面实验班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且形成了显着性差异(P<0.05)。并通过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在足球技战术认知、运动行为、学习态度、以及对录像反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认同等方面,实验班学生的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通过此次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足球考核的测试结果分析,两个班级的足球技战术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对于以体能、身体对抗为主的测试成绩,两个班级的成绩并没有形成显着性差异,但是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各项测试的技评成绩和理论成绩,都要优于对照班级,可以看出录像反馈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丰富常规教学方法。2.课堂中对于足球技术的难易程度,录像反馈的时机和频率都不相同,难度较大的足球技战术要进行高频率,多时机的反馈;难度较小的足球技战术要进行低频率,适当时机的反馈。3.录像反馈教学法在足球的技战术教学中,运用录像所特有的回放、放大、暂停等技术,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和掌握足球技战细节要点,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4.录像反馈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明确自我练习任务,更好的改正自己的技术动作,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自我成就感,使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足球的兴趣得到提升。5.录像反馈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足球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交流和学生的指导纠错能力,丰富了体育教育学生教学能力提升的手段。
夏境泽[6](2021)在《联想记忆法在高中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文中认为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成为我国关注重点,体育学科教学备受关注。健美操作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愈发重视健美操教学。实际上,健美操成套动作繁多,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学生模仿学习为主,如此一来使学生在学习健美操成套动作时感觉枯燥乏味,反而效果不佳。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的日渐深化,许多体育教师在健美操教学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并取得一定成果。联想记忆是一种以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基准,进而建立联系的科学性的记忆方法。此方法在理论学科教学中运用广泛,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较少。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120名女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高一年级女生分别采用联想记忆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为期12周的健美操教学,并针对两组高一女生在实验前与实验后的身体素质、健美操学习兴趣、《青春魅力》健美操成套动作成绩3个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探讨联想记忆法运用在高中女生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联想记忆法在体育科目教学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1.经过12周的联想记忆法健美操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高中女生的身体素质5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经过12周的联想记忆法健美操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高中女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兴趣、消极兴趣、自主与探究和运动参与4个维度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健美操关注维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3.经过12周的联想记忆法健美操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高中女生的《青春魅力》健美操成套动作成绩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结论:1.联想记忆法与传统教学法均能够提高高中女生身体素质。2.联想记忆法能够促进高中女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提高。3.联想记忆法能够促进高中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成绩的提高。
李成业[7](2021)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加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知识储备得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却没有提高,教育部因此加大学校体育校园足球的开展,然而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健康的运动习惯和体育核心素养形成都没有达到预期。基于此,本研究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小学足球课程教学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运动技能掌握、运动习惯和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并结合小学足球教学现状以及参考前人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去优化小学足球课程的设计,并在优化后的教学设计进行实地教学,并针对长春市九台区二道沟中心学校六年级两个班的5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在无关变量控制的前提下对六年级两个班进行为期12周36课时的教学实验,采集实验前与实验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重点从技能掌握、体育习惯、体育学习兴趣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小学足球课程相结合,根据学生的现状教师对足球课程的任务和目标进行设计与调整,突出足球教学中任务主题,使得小学足球课程更科学合理,从而激发学生对足球课程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获得宝贵的足球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2)通过对实验前与实验后学生对学习足球兴趣的调查问卷整理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足球课程的兴趣,同时实验班相对于对照班养成了良好的足球运动习惯,培养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任务驱动教学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足球课程的自学能力、研究讨论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在遇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班级足球运动技能掌握得分要高于对照班足球运动技能得分,两个班级足球技能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小学足球课程的教学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足球技能水平。(4)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足当代足球特点,在提高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合理运用能力,同时促使实验班级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曲振景[8](2021)在《表象训练法在哈尔滨体育学院高山滑雪必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发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后,大大增加了国家和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高山滑雪课作为北方高校的特色课程,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大多数高校在高山滑雪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忽视运动项目特点。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时期,很多高校拥有现代化设备并且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但由于其认识的不足和教学设备的使用性差,不能广泛的应用于高校高山滑雪的教学当中,对高校高山滑雪教学与训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利影响,传统的教学训练方法对学生掌握高山滑雪技术动作起不到显着的效果。为了提升高校高山滑雪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运动自信,表象训练法被人们提及出来并受到广泛运用。本文以表象训练法在哈尔滨体育学院高山滑雪必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研究对象,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运动专业学生在高山滑雪必修课教学中,实验组教学应用表象训练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后进行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表象训练法和高校学生高山滑雪技术动作掌握情况进行实验研究,揭示表象训练法对高山滑雪技术动作的掌握及其应用影响,并总结出可以提高学生高山滑雪各技术成绩的有效手段,为丰富、创新高山滑雪教学方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本论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本论文教学计划分为5个阶段:准备阶段、犁式、半犁式、平行式技术动作学习阶段、比赛考核阶段。表象的方法为:学生表象能力的强化、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情景表象等。研究结果:1、表象训练在高山滑雪转弯动作指标的测试中,在控制好速度和回转弧度的技术运用中无显着影响(p>0.05);在重心引伸节奏和回转时机的配合、重心的移动与用刃的强度、整体滑行的协调流畅性、基本滑行姿势的控制中均有显着性影响(P<0.05)。2、表象训练在高山滑雪转弯过旗门动作指标的测试中,在重心引伸节奏和回转时机的配合、控制好速度和回转弧度的技术运用中无显着影响(p>0.05);在重心的移动与用刃的强度、整体滑行的协调流畅性、基本滑行姿势的控制中均有显着性影响(P<0.05)。3、表象训练在高山滑雪考核成绩的测试中,在重心引伸节奏和回转时机的配合、控制好速度和回转弧度的技术运用中无显着影响(p>0.05);在重心的移动与用刃的强度、整体滑行的协调流畅性、基本滑行姿势的控制中均有显着性影响(P<0.05)。研究结论:1、实验教学研究后,很大幅度提高了高山滑雪技术动作考核成绩。2、实验教学后学生各个感官的觉察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表象能力相比较对照组有了较大提高。3、实验教学后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高山滑雪技术动作过程中的兴趣和自信。
马中银[9](2021)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与推进,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逐步开展,不断探索更加适合新时代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当前体育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排球这项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国拥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高校中也作为体育的骨干课程而存在,排球课程的开展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因此对高校排球教学过程进行创新性改革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课程大纲为依托,在全面分析教学因素的基础上,以更加科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程中应用的效果及成因进行分析,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程中的适用性,希望通过本研究完善体育院校排球教学的理论体系,探索更适合我国体育改革的有效举措,为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程的改革寻求更加科学的路径。结合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哈尔滨体育学院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作为实验对象,共计60人,进行为期32学时的教学实验,旨在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程中的适用性。通过教学实验及时收集学生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学生排球理论成绩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提升幅度更大。(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3)相对于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更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能力的提升。(4)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能够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5)相对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更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课堂中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6)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提高与集体主义观念的建立。
白峻滔[10](2021)在《SAQ训练法在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网球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完整、分解、在完整”练习法,把分解法和完整法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教师示范、讲解后,就让学生完整练习,初步建立完整动作概念。常规的网球教学方法一直到今天仍然被采用,说明它一直有效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高校公共体育课不能满足每一位同学的需要,SAQ训练法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方法,将其引入公共体育网球课将为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案,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阶层学生的需要。SAQ训练法(速度、灵敏、快速启动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和快速启动所实施的训练方案总称,使枯燥的教学变得充满激情和活力,让每一个参与教学的学生激情燃烧,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这种训练方法去体验快乐。研究目的:本研究将SAQ训练法引入公体网球教学中,通过和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进一步促进网球课学生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了提高学生参与网球课积极性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网球技能。通过实验验证SAQ训练法对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有效性,使其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为提高高校网球的教学做出一点点贡献。研究结果将为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发展提供依据,为科学、系统的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方法: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网球课中的70名学生为对象,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6),通过十六周实验干预去验证SAQ训练法对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影响。在每节网球课的前30分钟,实验组采取SAQ训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灵敏素质训练。从身体素质、网球技能和心理三个维度选取指标,然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对比分析,分析影响两组学生成绩的原因。研究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十六周教学实验,实验组在折返跑、ITN扇形跑测试成绩均显着提高(P<0.05),六边形跳测试成绩得到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2)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十六周教学实验,实验组网球正手深度测试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网球正手精度测试得到显着性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十六周教学实验,实验组网球参与动机中愉悦身心、求知因素两个维度得到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在价值体现、情绪体验两个维度得到显着性提高(P<0.05),外部影响维度显着性降低(P<0.05)。研究结论:经过十六周教学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将SAQ训练法引入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学中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网球技术、网球参与动机是可行的,同时需要根据学生兴趣的维持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在课堂的前半小时进行SAQ训练,更有利于让学生在后面的教学中保持积极性。另在本次实验中,(绳梯综合练习+旋转180度跳跃小栏架+六角球)*4,这一组合效果学生兴趣保持程度更好。(2)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身体素质除50米、立定跳远外均显着性提高,说明SAQ训练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灵敏、快速启动的能力。(3)实验班网球技术测试均得到有效提高,说明SAQ训练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网球技术。(4)实验班心理测试除外部影响以外均得到显着提高,说明SAQ训练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网球的参与动机。
二、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
2.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
2.4 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4.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政策梳理 |
4.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探寻 |
4.3 本章小结 |
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5.2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对象、原则和流程 |
5.3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
5.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修正与优化 |
5.5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意义与说明 |
5.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7 本章小结 |
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实证 |
6.1 量表的研制 |
6.2 预调研及量表修正 |
6.3 验证性因子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7.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
7.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评分结果分析 |
7.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
7.4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
7.5 讨论 |
7.6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局限及展望 |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8.2 研究局限 |
8.3 展望 |
9 致谢 |
10 主要参考文献 |
11 附录 |
12 个人简历 |
(3)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释义 |
2.1.1 反馈的概念 |
2.1.2 教学方法的概念 |
2.1.3 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
2.1.4 反馈教学法的概念 |
2.1.5 视频反馈教学法的概念 |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2.1 国内研究动态 |
2.2.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
4.1.1 实验前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
4.1.2 实验前学生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4.1.3 实验前学生身体形态对比分析 |
4.1.4 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分析 |
4.1.5 实验前学生篮球技术掌握情况分析 |
4.2 实验后测结果与分析 |
4.2.1 实验后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
4.2.2 实验后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
4.2.3 实验后学生课堂学习氛围分析 |
4.2.4 实验后学生篮球技术动作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
4.3 实验组学生给予视频反馈教学法的评价分析 |
4.4 视频反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比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第6章 结语 |
6.1 回顾与总结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件A 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件B 学习动机量表 |
附件C 课堂氛围量表 |
附件D 实验组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法的评价调查 |
附件E 罚球线处单手肩上投篮达标评分表 |
附件F 罚球线处单手肩上投篮技评评分表 |
附件G 三分线外往返运球上篮达标评分标准 |
附件H 三分线外往返运球上篮技评评分标准 |
附件I 全场变向运球上篮评分表 |
附件J 全场变向运球上篮技评评分标准 |
附件H 专家访谈提纲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济宁市汶上一中篮球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合作探究教学法 |
2.2 研究现状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据统计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实验法 |
第4章 实验前汶上一中篮球教学分析 |
4.1 济宁市汶上县汶上一中高中篮球教学方法应用现状 |
4.1.1 完整与分解法在汶上一中篮球教学应用现状 |
4.1.2 讲解与示范法在汶上一中篮球教学应用现状 |
4.1.3 讨论与阅读指导法在汶上一中篮球教学应用现状 |
4.2 济宁市汶上县汶上一中高中篮球教学方法的现存问题 |
4.2.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刻板 |
4.2.2 教师专业水平低,教学方法过于简单 |
4.2.3 学生主体性地位不受重视 |
4.2.4 教学过程中篮球理论知识应用不足 |
第5章 汶上一中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指标对比 |
5.1 实验前汶上一中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指标对比 |
5.1.1 实验前汶上一中学生篮球投篮技术对比 |
5.1.2 实验前汶上一中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对比 |
5.1.3 实验前汶上一中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对比 |
5.1.4 实验前汶上一中学生心理素质对比 |
5.2 实验后汶上一中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指标对比 |
5.2.1 实验后汶上一中学生篮球投篮技术对比 |
5.2.2 实验后汶上一中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对比 |
5.2.3 实验后汶上一中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对比 |
5.2.4 实验后汶上一中学生心理素质对比 |
5.3 实验班实验前后平均成绩对比分析 |
第6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1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
6.2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篮球教学中的优缺点 |
6.2.1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篮球教学中的优点 |
6.2.2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篮球教学中的缺点 |
6.3 传统教学法的优点和缺点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高中篮球教学学生动力调节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调查问卷 |
附录四 专家效度评价表 |
附录五 篮球基本技术测评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录像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育足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反馈的概念 |
2.1.2 反馈教学法的概念 |
2.1.3 录像反馈教学法的概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录像反馈教学在非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2.3.2 录像反馈教学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2.3.3 多媒体技术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
2.4 相关理论依据 |
2.4.1 录像反馈教学在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中的作用 |
2.4.2 反馈频率对教学实验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影响 |
2.4.3 反馈时机对教学实验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影响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教学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测试情况 |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2.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基本足球技战术掌握情况 |
4.2.2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大学前对足球认知情况 |
4.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结果分析 |
4.3.1 录像反馈教学实验后学生足球传球技能测试结果分析 |
4.3.2 录像反馈教学实验后学生足球运球技能测试结果分析 |
4.3.3 录像反馈教学实验后学生足球技战术应用结果分析 |
4.3.4 录像反馈教学实验后学生足球技战术理论知识测试结果分析 |
4.4 实验后实验班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1 实验班学生提高了对足球技战术的认知,有利于形成运动表象 |
4.4.2 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确练习任务且积极主动的练习 |
4.4.3 录像反馈教学能提高实验班学生的自我纠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4.4.4 实验中应用录像反馈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 |
4.4.5 实验班的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技战术细节,提高足球比赛意识 |
4.4.6 实验中录像反馈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 |
4.5 实验后总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滨州学院2020 级体育教育专业基本情况调查 |
附录 B 滨州学院2020 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问卷调查表(实验组) |
附录 C 足球理论知识考核 |
附录 D 问卷效度检验 |
附录 E 实验班录像反馈足球课教案 |
致谢 |
(6)联想记忆法在高中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 |
3.1.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3.1.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对比分析 |
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 |
3.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3.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对比分析 |
3.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青春魅力》健美操成绩的对比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B 问卷效度专家评定表 |
附录 C 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问卷 |
附录 D 《青春魅力》健美操成套动作实际运用范例 |
附录 E 全国大众健美操比赛评分规则 |
附录 F 《青春魅力》健美操成套动作成绩 |
致谢 |
(7)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依据 |
1.1.1 时代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
1.1.2 学科核心素养是足球课堂现状与足球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途径 |
1.1.3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是足球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重点 |
1.3.2 研究难点 |
1.3.3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任务驱动 |
2.1.2 任务驱动教学法 |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概述 |
2.2.1 任务的类型 |
2.2.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
2.2.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特点 |
2.2.4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现状 |
2.3.2 足球教学研究现状 |
2.3.3 体育学习兴趣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3 长春市九台区小学体育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现状的调查 |
3.3.1 长春市九台区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3.3.2 长春市九台区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 |
3.3.3 长春市九台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度 |
3.3.4 长春市九台区小学体育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现状 |
3.4 实验设计 |
3.4.1 实验假设 |
3.4.2 实验控制 |
3.4.3 实验对象、时间、地点及器材 |
3.4.4 实验内容及计划表 |
3.4.5 实验考核评价指标 |
3.4.6 实验的实施流程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结果对比 |
4.1.1 实验前学生身体形态、素质基本情况 |
4.1.2 实验前学生足球基本技术掌握情况 |
4.1.3 实验前学生体育习惯基本情况 |
4.1.4 实验前学生学习兴趣基本情况 |
4.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结果对比 |
4.2.1 实验后学生身体形态、素质基本情况 |
4.2.2 实验后学生足球基本技术掌握情况 |
4.2.3 实验后学生体育习惯基本情况 |
4.2.4 实验后学生学习兴趣基本情况 |
4.3 实验前后两组测试结果对比 |
4.3.1 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对比 |
4.3.2 实验前后学生足球基本技术掌握情况对比 |
4.3.3 实验前后学生体育习惯的对比 |
4.3.4 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兴趣的对比 |
4.4 实验前后两组测试结果差异性分析 |
4.4.1 前测后测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差异性分析 |
4.4.2 前测后测学生足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差异性分析 |
4.4.3 前测后测学生学习兴趣测试结果差异性分析 |
4.4.4 前测后测学生体育习惯测试结果差异性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任务驱动教学法为足球教学提供新思路 |
5.1.2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
5.1.3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生足球技能水平 |
5.1.4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
5.2 建议 |
5.2.1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 |
5.2.2 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5.2.3 提升学生阳刚之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的评判专家表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表象训练法在哈尔滨体育学院高山滑雪必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表象 |
2.1.2 表象训练 |
2.2 表象训练法国内外相关研究 |
2.2.1 表象训练法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2.2 表象训练法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3 有关高山滑雪教学的研究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4 实验控制与实施 |
4.1 实验控制 |
4.2 教学实验的检验方法 |
4.3 实验设计与实施 |
4.4 实施表象训练法的基本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5.2 实验组和对照组高山滑雪转弯技术动作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5.2.1 实验组和对照组高山滑雪转弯技术动作指标的测试结果 |
5.2.2 实验组和对照组高山滑雪转弯技术动作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 |
5.3 实验组和对照组高山滑雪转弯过旗门技术动作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5.3.1 实验组和对照组高山滑雪转弯过旗门技术动作指标的测试结果 |
5.3.2 实验组和对照组高山滑雪转弯过旗门技术动作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 |
5.4 实验组和对照组高山滑雪必修课考核成绩的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5.4.1 实验组和对照组高山滑雪必修课考核成绩的测试结果 |
5.4.2 实验组和对照组高山滑雪必修课考核成绩的测试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
个人简介 |
(9)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时代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
1.1.2 高校排球必修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3 推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学方法 |
2.1.2 体育教学方法 |
2.1.3 任务驱动教学法 |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奥苏伯尔“动机”理论 |
2.2.3 素质教育教学理论 |
2.2.4 莫氏-互惠分组教学理论 |
2.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
2.4 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概述 |
2.4.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
2.4.2 任务的分类 |
2.4.3 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
2.4.4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程序结构 |
2.4.5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评价类型 |
2.5 国内相关研究 |
2.5.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育领域的研究 |
2.5.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领域的研究 |
2.5.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排球领域的研究 |
2.6 国外相关研究 |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教学实验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
4.1.1 实验前学生课余参与排球状况调查分析 |
4.1.2 实验前学生身体基本形态对比分析 |
4.1.3 实验前学生专项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1.4 实验前学生基本技能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1.5 实验前学生排球理论知识测试情况对比分析 |
4.1.6 实验前学生排球学习动机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4.1.7 实验前学生三项心理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1.8 实验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比分析 |
4.2 实验后测结果与分析 |
4.2.1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课余排球参与状况的影响 |
4.2.2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身体基本形态的影响 |
4.2.3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 |
4.2.4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影响 |
4.2.5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排球理论成绩的影响 |
4.2.6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
4.2.7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影响 |
4.2.8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影响 |
4.2.9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人际交往意识的影响 |
4.2.10 实验后学生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评价 |
4.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次教学实验中的不足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10)SAQ训练法在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需求 |
1.1.2 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
1.1.3 网球公体课的开展要满足学生的需求 |
1.1.4 高校体育教育要提高学生体质,培养终生体育锻炼习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有关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的研究 |
2.1.1 有关网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
2.1.2 有关网球教学内容的研究 |
2.1.3 有关网球教学评价研究 |
2.2 有关SAQ训练法的研究 |
2.2.1 SAQ训练法的释义 |
2.2.2 有关SAQ训练法的国内外文献的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对象及分组 |
3.3.2 实验的时间及地点 |
3.3.3 实验器材 |
3.3.4 实验训练内容 |
3.3.5 实验测试误差的控制 |
3.3.6 实验过程中的负荷控制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分析 |
4.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前两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前两组网球技术对比分析 |
4.2.3 实验前两组参与动机对比分析 |
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 |
4.3.1 实验后两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后两组网球技术对比分析 |
4.3.3 实验后两组参与动机对比分析 |
4.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 |
4.4.1 实验前后两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4.2 实验前后两组网球技术对比分析 |
4.4.3 实验前后两组参与动机对比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异质分组条件下比赛训练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D]. 易乾龙.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2]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郑先常.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3]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大学为例[D]. 商光昊. 沈阳大学, 2021(10)
- [4]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济宁市汶上一中篮球教学为例[D]. 孔祥龙.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录像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育足球普修课中的实验研究[D]. 杨成宝.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联想记忆法在高中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D]. 夏境泽.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李成业. 吉林体育学院, 2021(02)
- [8]表象训练法在哈尔滨体育学院高山滑雪必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曲振景.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9]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D]. 马中银.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10]SAQ训练法在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应用研究[D]. 白峻滔.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