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气动扳手吊具

移动式气动扳手吊具

一、移动式气动扳手吊具(论文文献综述)

孟丽枫[1](2021)在《《油气井钻探1-2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成少璞[2](2021)在《钢铁企业设备检维修作业安全交底与作业许可研究》文中提出钢铁企业设备检维修作业活动是指除炼铁、炼钢、轧钢等主流程以外的作业活动,它与常规生产作业活动的最大不同点是其由于作业环境、作业内容及使用工具的变化,相应的安全风险也会产生变化;并且由于钢铁企业自身特点,在对其设备进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由于检修时间长、参与检维修作业人员构成复杂、作业环境恶劣等特点,也极大地增大了检维修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给检维修作业的安全交底与作业许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传统安全交底与作业许可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内容繁杂过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给检维修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为了有效控制由于钢铁企业设备检维修作业安全交底与作业许可难以发挥作用而造成的风险,首先,结合钢铁企业检维修作业及风险的特点,基于风险管理原理,使用JHA分析方法根据检维修作业活动的特点将危险因素细化分类,以实现对安全风险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识别,并补充完善现有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状态,从而形成全面有效的“钢铁企业检维修作业活动安全风险信息表”。其次,基于“钢铁企业检维修作业活动安全风险信息表”,依据检维修作业产生安全风险的因素,在不遗漏安全风险且避免安全交底与作业许可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内容繁杂过多的基础上,对安全风险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分别形成以下四个安全风险管控知识库:“检维修工具安全风险信息库”、“检维修作业环境安全风险信息库”、“作业活动本身安全风险信息库”、“特殊作业安全风险信息库”。最后,为了能够增强企业在使用安全交底与作业许可时涉及数据信息的储存、共享、传输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管理过程,通过对四个安全风险管控知识库中的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建立完成“钢铁企业检维修作业安全交底与作业许可信息化管理系统”。

於永强[3](2020)在《基于生产线平衡的船舶柴油机装配工序研究》文中指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制造业竞争,企业要想站稳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中至关重要的措施便是缩短产品的寿命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而生产车间设备的布置结构是否合理,以及装配流水线的通畅程度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寿命周期。因此,本文以船舶柴油机的装配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仿真分析,发现了其中工序分配不合理的地方,并通过改进的蚁群算法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对现场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工作站和工序的划分情况,确定系统仿真的必要性,明确制约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和课题研究的目标方向。又结合工厂生产现状,将此问题归结为第二类装配线平衡问题,即在保证工作站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生产节拍。其次,在分析了几种常见的仿真平台后,本文决定采用有着强大的分析能力和报告输出能力的QUEST仿真平台。通过将采集到的现场数据映射到QUEST中,建立了简化的车间孪生模型,预热、仿真后以报告和图表的形式输出仿真报告,进而分析各项系统参数。而后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知识,通过和现场数据作对比,验证QUEST仿真平台的可靠性。最后,结合研究对象的装配特点对现有的蚁群算法进行适当的改进,通过对可选工序集合的重新定义,优化选择和分配过程,得出新的工序分配方法。并借助仿真平台输出优化后的仿真结果及系统各项参数,通过和优化之前的数据对比显示,在优化后的该种方案下,装配线工作站的工作情况、产品数量、生产节拍、平衡率和平滑性指数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继而提高了装配效率,间接的降低了成本。

宋运动[4](2019)在《柴油机装配流水线建模与仿真分析》文中提出生产制造系统是实体企业生存的基石,它是集物流控制、生产管理、信息交流等技术为一体的复杂系统,一个高效顺畅的生产制造系统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样的复杂系统,如何客观地评判和优化系统的整体性能成为系统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柴油机装配线属于典型的生产制造系统,本文以190系列柴油机装配线为研究对象,对装配线系统的建模、分析与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构建出柴油机装配线的仿真模型,以仿真结果为依据并结合装配线实际运行状况对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为企业实际生产系统的改进和资源调配提供决策参考。首先,本文对柴油机装配线系统的特征、装配的基本要求和Petri网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调研整理出柴油机的装配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之上,依据分层建模的思想,从装配流程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装配线的顶层Petri网模型,以装配工序为基本单元构建了基于工序的Petri网模型,并按照自底向上的方法构建了装配线系统的Petri网模型,然后分别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完成了对装配线系统运行过程的定性分析。其次,利用误差界限法和Arena输入分析器对收集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处理,通过构建Petri网模型向Arena模型的映射规则,并设定建模约束条件,完成了Petri网模型向Arena模型的转化,然后利用相关性理论对模型与实际装配线系统的相关性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定量分析仿真结果,找出了柴油机装配线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装配线不平衡的现象,本文提出了以线性规划法和遗传算法为基础的两种优化方案,利用Lingo和Matlab软件实现了上述方案,然后通过综合比较确定了最佳的优化方案;另外,对装配线的瓶颈工位进行了改善并总结出装配线系统的全局优化方案。通过对装配线系统的建模、分析与优化研究,使系统的平衡率得到提升,装配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装配线系统运行过程更加流畅。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不仅对本文的研究对象有直接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对其他装配线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岳伟平[5](2017)在《船舶柴油机装配流水线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以前的品质竞争、数量竞争逐渐地转向速度竞争,如果企业想抢先站稳市场,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缩短其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企业设备的布置结构是否合理,装配流水线系统是否畅通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周期。因此,本文以某企业船舶柴油机装配流水线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这一装配流水线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善或优化。本文以某型号船舶柴油机的装配流水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装配线的装配工艺,收集各装配工序的处理时间、各工作站内容以及分布情况,然后经过分析比较各种仿真软件,选用eM-Plant仿真软件对其建立仿真模型,并对仿真模型的可信性进行验证确认。对于实际装配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运行仿真模型,对装配线不平衡问题、瓶颈环节和暂存区容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两种优化方案,一种是以改善装配线平衡为优化目标,保证最小化生产节拍的条件下,重新划分工作站;一种是以优化装配系统暂存区容量为优化目标,对排列队长较严重的工作站进行优化。在优化改善装配线不平衡问题和暂存区容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装配线的生产效率。

何佳[6](2013)在《搅拌主机连续流装配线建设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我公司的混凝土搅拌站每年的销量大概在2500台套左右,其中搅拌主机作为搅拌站的核心部件,其生产能力和质量的管控一直是把控的核心。作为批量生产的一级部件,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搅拌主机装配线也在进行不断的改善,以满足生产的需求,从最原始的单台套定点装配,到轨道式人工流动装配线,再到自动化的装配流水线,然而因为人员流动性大、频繁的变更生产制造地点以及装配线的设计、施工及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如下所述:1、生产线传输设备落后——机2、生产布局不合理——环3、物流布局不合理,未实现配送——料4、装配方法落后,工艺文件不完善——法5、五、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人6、检验把关不严,不良品流入装配线,检验方法有待改善——测因为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以致目前我们的搅拌主机装配线零部件的合格率不高、检验不过关、停工待料的现象经常出现,延误了后续工序的加工,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生产任务紧时,员工必须加班加点才能满足交货需求,造成员工和设备负荷过大;生产任务少时,员工工作量过小,经济收入也随之减少,对员工工作积极性造成影响;另外,生产现场的布置不合理,工作时间过长等因素使员工容易疲劳,增加了不规范操作和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场地布置不合理、工装设备先进性不够、研发更新过程较慢等原因,导致各生产环节不协调,工序间产生了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了流水线瓶颈的出现,产生了不必要的动作和可避免的等待。因此,提升搅拌主机装配线的工作效率,成为了我公司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的重中之重。本课题通过对搅拌主机装配流水线建设的一些方法、手段和措施的研究,按照精益思想的原则,通过引进新设备、新方法,消除落后工艺等,并对各工位进行工序能力平衡分析,进行作业再分配,从而实现了连续流作业,该种作业方式严格控制了生产的节拍时间,提高了生产线的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对装配流水线进行改进,实现了搅拌主机装配线的连续流,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升了产品质量,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线的产能,为公司的产品保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边月奎[7](2011)在《汽车发动机装配线建模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制造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制造系统则是制造产业的实物载体。由于制造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制造系统性能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充满了挑战性。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形势下,如何准确高效对制造系统的性能进行评判和优化更成为关乎制造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考虑到发动机装配线是制造系统中的比较典型的代表,所以本文就以发动机装配线为研究对象,构建能够完整反映真实系统流程及逻辑和运行特性的一个简化模型,通过按照生产实际数据运行该仿真模型来真实再现实际系统的运行情况,以仿真输出结果为依据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判,针对不同的需求,对模型进行改善和优化从而为真实系统的决策和改善措施的提出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本文以Petri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对象(某型号发动机)的装配工艺知识为基础,结合自上而下及自下向上的方法建立实际装配线的Petri网模型。按照分层结构的思想,先建立反映装配线总流程的顶层模型—流程Petri网模型,然后以工序为基本单元建立子系统层模型—装配单元Petri网模型,再自下向上建立起装配线的细化Petri网模型,利用Petri网分析方法分析系统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可达性,正确性分析。其次,通过分析对比,本文选取主流仿真软件Arena作为仿真平台,通过构建Petri网模型向Arena仿真模型转换的映射规则,引入假设条件,建立真实系统的Arena仿真模型,运行该模型并结合车间的历史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有效性判断。最后,本文从Arena仿真模型的输出结果出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实际系统存在的问题所在。基于装配线的实际布局情况,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工序进行分割和重组,以实现平衡原装配线的目标,并利用过程分析器分析带速参数对系统输出量的影响情况。在此方案基础之上,以优化装配线缓冲区容量为目标,通过工业工程的方法,提出两种备选方案,以仿真效果好的方案为基础方案,综合系统产量,资源利用率等目标,利用OptQuest优化分析器得出全局优化方案并提出实际系统的优化改善措施。

陈国衬[8](2005)在《装载机装配线的整体规划及工艺布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工程机械的产品质量主要体现在装配质量上。整机的可靠性差、早期故障偏高,与装配线及其工艺布局的设计水平有较大的关系。本文针对装载机装配线及其工艺布局提出了自动上线的最佳方案;研究出自动装配线的高效运行方式;设计出高效实用的气动柱塞式动力可脱离可自锁的装配台车和冲击小且安全耐用的自动下线装置;采用油水自动加注系统;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工程机械装配时起吊工件的能力限制整个装配节拍的问题;工艺布局有利于提高效率和现场形象;该研究课题引进了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分析了物流对装配线的影响;同时提出了适合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可促进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提高,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本课题找到了更适合国内行业情况的方式方法,实用安全,成本控制得到了极好地体现,既重视了整体布局的流畅,更注重细节对整体的影响。

周敬东[9](2001)在《移动式气动扳手吊具》文中研究说明

侯程[10](2019)在《SA315新型高速压力机装配工艺设计及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电机定,转子铁芯的需求迅速增长,也对其冲压制造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压力机以高效率、高精度的优势已经成为制造定、转子铁芯的主要装备。作为高速压力机制造的最终环节,装配环节直接影响了高速压力机性能、寿命和工作可靠性;因此以实现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有必要对高速压力机的装配工艺进行研究。本文依托于作者所在企业结合市场研发的SA315高速压力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该高速压力机的装配工艺设计以及关键装配技术难点的实现。根据SA315高速压力机的装配图纸,三维模型以及技术文件,对压力机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总体分析,衡量其装配工艺性,通过分析其工艺特点,形成总体的工艺方案,为装配工艺整体设计的奠定基础。通过对装配工艺设计基本规则及工艺装备选择依据的梳理,确定压力机装配工艺设计的特点;同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能力,提供相关装配工艺装备信息;依据以上分析,制定整体装配工艺路线,同时对关键装配工序,并进行详细装配工艺性研究与制定。高速压力机的关键精度需要通过装配保证,装配尺寸链的分析计算,是对高速压力机关键装配精度分析方法和依据;因此,引入装配尺寸链,建立封闭环,给出余量分配,偏差,确定装配工作当中的调整环。装配质量检验是验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对高速压力机装配关键精度设计了质检检验方案,并进行了工艺实践,包括总装工序质量检验以及动态检验,通过质量检验结果验证装配工艺的有效性。在本文设计的装配工艺的指导下,SA315高速压力机已经实现生产,经过对其关键装配环节和总装配精度进行检验及评估,验证本文所设计的装配工艺的有效性。

二、移动式气动扳手吊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移动式气动扳手吊具(论文提纲范文)

(2)钢铁企业设备检维修作业安全交底与作业许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检维修作业危险源辨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2.1 R钢铁企业相关状况简介
    2.2 检维修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方法研究
        2.2.1 相关概念
        2.2.2 危险源辨识方法研究
    2.3 检维修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应用
        2.3.1 层次任务分析法(HTA)
        2.3.2 划分检维修作业活动
        2.3.3 R钢铁企业检维修作业危险源辨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知识库研究与构建
    3.1 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知识库构建的技术思路研究
    3.2 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知识库的实际构建
        3.2.1 作业环境安全风险管控知识库
        3.2.2 检维修工具安全风险管控知识库
        3.2.3 特殊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知识库
        3.2.4 其他作业活动安全风险管控知识库
    3.3 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知识库的实际应用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全交底和作业许可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4.1 安全交底
        4.1.1 检修作业安全证
        4.1.2 检修作业安全证的申请
    4.2 作业许可
        4.2.1 危险作业安全证
        4.2.2 危险作业安全证的申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基于生产线平衡的船舶柴油机装配工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3.2 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船舶柴油机装配工艺及生产情况
    2.1 船舶柴油机装配的基本理论
        2.1.1 装配的定义
        2.1.2 装配的组织形式
    2.2 船舶柴油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2.2.1 船舶柴油机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2.2.2 装配中的通用要求
        2.2.3 装配中的其他要求
    2.3 装配流水线系统
        2.3.1 装配线简介
        2.3.2 装配线的特点
        2.3.3 装配线的分类
    2.4 船舶柴油机生产情况
        2.4.1 研究对象简介
        2.4.2 船舶柴油机装配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仿真与蚁群算法
    3.1 系统仿真概述
        3.1.1 系统仿真基本概念
        3.1.2 系统仿真的分类
    3.2 系统仿真平台
        3.2.1 仿真平台的选取
        3.2.2 QUEST仿真平台
    3.3 蚁群算法介绍
        3.3.1 基本原理
        3.3.2 算法特性
        3.3.3 基本要素
        3.3.4 算法基本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线仿真与验证
    4.1 装配线仿真
        4.1.1 工序数据的采集
        4.1.2 仿真目标的确定及基本假定
        4.1.3 QUEST仿真模型的创建
    4.2 仿真模型的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柴油机装配线的优化
    5.1 蚁群算法的改进
        5.1.1 数学模型
        5.1.2 符号的定义
        5.1.3 算法伪代码
        5.1.4 可选工序集合
        5.1.5 启发权值
        5.1.6 工序选择
        5.1.7 工序分配
        5.1.8 信息素更新
    5.2 优化后的装配线仿真
    5.3 优化前后的分析对比
    5.4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柴油机装配流水线建模与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Petri网与Arena结合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技术路线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及柴油机装配工艺
    2.1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2.1.1 系统的定义
        2.1.2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2.2 柴油机装配的基本理论
        2.2.1 装配线的定义
        2.2.2 装配线的特征和分类
        2.2.3 柴油机装配的基本特征
    2.3 柴油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2.3.1 基本技术要求
        2.3.2 柴油机的装配要求
    2.4 柴油机装配工艺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柴油机装配线Petri网模型的构建
    3.1 柴油机装配线系统建模方法的优选
        3.1.1 活动周期图法
        3.1.2 极大-加法代数法
        3.1.3 Petri网法
    3.2 Petri网建模方法的基本理论
        3.2.1 Petri网的定义及基本形式
        3.2.2 时间扩展Petri网理论
    3.3 Petri网的性质和分析方法
        3.3.1 Petri网的相关性质
        3.3.2 Petri网的分析方法
    3.4 柴油机装配线Petri网模型的构建
        3.4.1 装配线Petri网模型的建模基础
        3.4.2 装配线顶层Petri网模型及验证
        3.4.3 基于装配工序的Petri网模型及验证
        3.4.4 装配线系统Petri网模型及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柴油机装配线的仿真实现与验证
    4.1 系统仿真的基本理论
    4.2 仿真环境的优选
        4.2.1 仿真平台的确定
        4.2.2 仿真平台Arena的仿真流程
    4.3 装配线系统实际运行数据的获取
        4.3.1 装配线系统运行数据的处理方法
        4.3.2 装配线系统运行数据的收集
    4.4 柴油机装配线Arena仿真模型的构建
        4.4.1 构建Petri网模型与Arena模型的映射规则
        4.4.2 设定装配线仿真模型的约束条件
        4.4.3 建立装配线各层级的Arena仿真模型
    4.5 仿真模型与实际装配线系统的相关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柴油机装配线的仿真分析与优化
    5.1 设置仿真系统运行的初始条件
    5.2 仿真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5.3 装配线系统的优化
        5.3.1 装配线平衡问题优化方案的提出
        5.3.2 装配线平衡问题的优化方案一
        5.3.3 装配线平衡问题的优化方案二
        5.3.4 装配线平衡问题优化方案的确定
        5.3.5 装配线瓶颈工位的优化
    5.4 全局优化方案的确定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船舶柴油机装配流水线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发展趋势
    1.4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船舶柴油机装配工艺
    2.1 装配的基本理论
        2.1.1 装配的定义
        2.1.2 装配的组织形式
    2.2 柴油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2.3 柴油机装配工艺
        2.3.1 研究对象简介
        2.3.2 柴油机装配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配流水线系统及仿真
    3.1 装配流水线系统
    3.2 仿真的基本概述
        3.2.1 仿真概念
        3.2.2 系统仿真的类型
        3.2.3 系统仿真的主要特点及应用领域
        3.2.4 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
    3.3 仿真软件的选定
    3.4 eM_Plant仿真软件
        3.4.1 eM_Plant的发展过程
        3.4.2 eM_Plant工作特性
        3.4.3 eM_Plant建模的基本元素
    3.5 柴油机装配系统仿真
        3.5.1 船舶柴油机装配线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3.5.2 船舶柴油机装配线系统仿真框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船舶柴油机装配流水线的仿真实现
    4.1 柴油机装配流水线现状分析
    4.2 柴油机装配流水线建模分析
        4.2.1 仿真模型的目标设定
        4.2.2 仿真模型的约束条件
        4.2.3 仿真模型的数据收集
    4.3 柴油机装配流水线仿真模型的建立
        4.3.1 建立模型的基本布局
        4.3.2 装配流程和实体连接
        4.3.3 设置对象参数
        4.3.4 仿真数据的收集
    4.4 柴油机装配流水线仿真模型总图
    4.5 柴油机装配流水线仿真模型的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
    5.1 仿真系统的运行
    5.2 仿真数据输出与分析
        5.2.1 仿真数据的收集
        5.2.2 仿真数据分析
    5.3 仿真系统优化
        5.3.1 装配线不平衡问题的优化
        5.3.2 暂存区容量的优化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搅拌主机连续流装配线建设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程机械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流水线平衡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工程机械装配的特点和组织形式
        1.3.1 工程机械装配的特点
        1.3.2 工程机械装配生产组织形式
    1.4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任务和意义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装配流水生产线平衡的理论
    2.1 流水线生产理论概述
        2.1.1 流水生产的特点
        2.1.2 流水生产的分类
    2.2 流水线生产线平衡理论
        2.2.1 生产线平衡的意义
        2.2.2 生产线工艺平衡的改善方法
        2.2.3 生产线平衡方法概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配生产线柔性化精益制造
    3.1 柔性化生产
        3.1.1 柔性化生产概述
        3.1.2 柔性化生产的分类
        3.1.3 柔性化生产的特点
    3.2 IE基础理论
        3.2.1 IE研究方法分类
        3.2.2 程序分析的四大原则
    3.3 精益制造生产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搅拌主机装配线的现状分析
    4.1 现状分析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搅拌主机连续流装配线的建设方法
    5.1 搅拌主机连续流装配线的总体设计方案
    5.2 搅拌主机连续流装配线的建设
        5.2.1 板链的参数设定与安装——机
        5.2.2 装配线生产布局的改善——环
        5.2.3 装配线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料
        5.2.4 装配方法的改善和工艺文件的完善——法
        5.2.5 人员素质的提升与优化——人
        5.2.6 检验方法的改善与检验标准的建立——测
    5.3 搅拌主机装配线的工艺平衡
    5.4 搅拌主机装配线的目视化管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汽车发动机装配线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概况
        1.2.3 Petri网建模方法与仿真软件结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Petri网基本理论
    2.1 Petri网基本概念
        2.1.1 Petri网产生和发展
        2.1.2 Petri网定义
    2.2 Petri网的主要性能
        2.2.1 Petri网的动态特性
        2.2.2 Petri网结构特性
    2.3 Petri网理论的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发动机装配工艺
    3.1 装配的基础理论
        3.1.1 装配的定义
        3.1.2 汽车装配的技术要求
    3.2 汽车的总装配工艺
        3.2.1 汽车总装配
        3.2.2 汽车总装配的特点
    3.3 发动机的装配
        3.3.1 发动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3.3.2 发动机的装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动机装配生产线分析及模型建立
    4.1 建模方法的选定
    4.2 Petri网建模基本要素和方法
    4.3 发动机装配生产线仿真模型的建立
        4.3.1 发动机装配线现状分析
        4.3.2 装配生产线模型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汽车发动机装配线的仿真实现
    5.1 仿真术语简介
    5.2 仿真平台的选定
    5.3 Arena概述
        5.3.1 Arena的功能特点
        5.3.2 Arena的建模模块介绍
        5.3.3 Arena仿真的主要步骤
    5.4 构建Petri网模型映射Arena仿真模型的规则
    5.5 Arena仿真模型的基础数据收和处理
        5.5.1 装配线生产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5.5.2 发动机装配线布局数据收集
        5.5.3 装配线工艺数据收集
    5.6 Arena仿真模型的建立
        5.6.1 仿真目标的设定
        5.6.2 仿真的约束条件
        5.6.3 Arena仿真模型的建立
        5.6.4 Arena仿真模型的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装配线仿真结果分析及优化
    6.1 仿真模型的运行
    6.2 仿真结果输出及分析
        6.2.1 仿真结果汇总
        6.2.2 仿真结果分析
    6.3 仿真优化方案的确定
        6.3.1 装配线生产不平衡问题的改善
        6.3.2 缓冲区容量的合理化
        6.3.3 装配系统优化措施的确定
    6.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及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装载机装配线的整体规划及工艺布局(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装载机装配线简介
    1.3 装载机装配线国外同行的情况
第二章 装载机装配线的整体规划
    2.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2.2 装配纲领的设计
    2.3 装载机装配线总体方案
    2.4 装功机装配线工位的设置与划分
    2.5 装载机装配线的硬件配置与选用设计
        2.5.1 配件配置的种类
        2.5.2 自动线的设计
        2.5.3 自动装配台车的选择与设计
        2.5.4 扭力工具等动力系统的选择与设计
        2.5.5 部装至装配线传输系统的选择与设计
        2.5.6 起吊系统的选择与设计
        2.5.7 下线系统的选择与设计
    2.6 油水自动加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2.7 尾气收集系统的设计
    2.8 后车架部装副线生产能力平衡分析计算
第三章 装载机装配线工艺布局
    3.1 装配线总体框架及物流设计
    3.2 装配区域的划分
    3.3 装配线的布局
    3.4 后车架组装、总装区
    3.5 发动机变速箱部装、总装区
    3.6 后桥、水箱装配区布局
    3.7 前车架部装及总装区
    3.8 液压油箱部装及总装区
    3.9 前桥、燃油箱部装及总装区
    3.10 驾驶室装配区
    3.11 台架、机罩装配区
    3.12 前档泥板、轮胎装配区
    3.13 加油、加水工位的布局
    3.14 工作装置装配区
    3.15 下线工位的布局
    3.16 台车上定位台架的安装工位
    3.17 辅助系统的设计及布局
    3.19 价格预算
    3.19 人员组成
第四章 现场应用情况及效果测评
    4.1 现场应用进度情况
    4.2 现场应用使用情况综述
第五章 验证结论及改进创新点
    5.1 验证结论
    5.2 改进创新点
    5.3 引进新的管理模式
    5.4 实施员工工艺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0)SA315新型高速压力机装配工艺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速压力机的发展概况
    1.3 装配工艺设计的发展概况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高速压力机设计结构特点与工艺性分析
    2.1 高速压力机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分析
        2.1.1 高速压力机结构特点
        2.1.2 SA315 高速压力机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
        2.1.3 上横梁单元结构工艺性分析
        2.1.4 滑块单元结构工艺性分析
        2.1.5 立柱单元和底座单元结构工艺性分析
    2.2 主要装配工艺技术难点
    2.3 本章小结
3 高速压力机装配工艺方案制定
    3.1 装配工艺设计的基本规则
        3.1.1 高速压力机装配工艺设计特点分析
        3.1.2 被装配零件的识别
        3.1.3 高速压力机装配结构划分
        3.1.4 高速压力机装配定位方法的选择
        3.1.5 高速压力机工艺装备选择
    3.2 SA315 压力机整体装配工艺路线的设计
        3.2.1 上横梁单元装配工艺设计
        3.2.2 滑块单元装配工艺设计
        3.2.3 高速压力机总装装配工艺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高速压力机装配尺寸链分析
    4.1 装配尺寸链
        4.1.1 装配尺寸链的特点
        4.1.2 SA315 高速压力机装配难点
    4.2 单元部件装配尺寸链分析
        4.2.1 主偏心轴装配尺寸链分析
        4.2.2 滑块导柱装配尺寸链分析
    4.3 高速压力机总装尺寸链分析
        4.3.1 总装装配尺寸链分析
        4.3.2 滑块单元Y方向装配尺寸链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高速压力机装配质量检验工艺设计及工艺实践
    5.1 部装装配质量检验方案设计
        5.1.1 上横梁单元-主偏心轴轴向间隙检验方案设计
        5.1.2 滑块单元-滑块导柱形位公差检验
    5.2 高速压力机总装装配静态精度检验方案设计
        5.2.1 滑块与底座平行度检验方案
        5.2.2 滑块垂直度检验方案
    5.3 高速压力机动态精度检验
        5.3.1 检验方法与手段
    5.4 装配工艺实践及检验结果处理
        5.4.1 装配工艺实践检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移动式气动扳手吊具(论文参考文献)

  • [1]《油气井钻探1-2章》汉译实践报告[D]. 孟丽枫.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钢铁企业设备检维修作业安全交底与作业许可研究[D]. 成少璞.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3]基于生产线平衡的船舶柴油机装配工序研究[D]. 於永强. 长安大学, 2020(06)
  • [4]柴油机装配流水线建模与仿真分析[D]. 宋运动. 长安大学, 2019(01)
  • [5]船舶柴油机装配流水线仿真分析[D]. 岳伟平. 长安大学, 2017(03)
  • [6]搅拌主机连续流装配线建设方法研究[D]. 何佳. 福州大学, 2013(09)
  • [7]汽车发动机装配线建模与仿真[D]. 边月奎. 长安大学, 2011(01)
  • [8]装载机装配线的整体规划及工艺布局[D]. 陈国衬. 吉林大学, 2005(03)
  • [9]移动式气动扳手吊具[J]. 周敬东.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1(01)
  • [10]SA315新型高速压力机装配工艺设计及研究[D]. 侯程.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移动式气动扳手吊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