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论文文献综述)
何天伟[1](2019)在《浅析川北地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公害蔬菜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点,也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优化利用技术手段是实现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与效益目标的重要路径。基于此,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在川北地区推广应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保证蔬菜产品质量,提高蔬菜种植经济效益。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2018)在《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 2017年标字第22号(总第219号)》文中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5号)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京质监发[2014]60号)的规定,结合2017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复审结果,现公布现行有效北京市地方标准目录。附件:现行有效北京市地方标准目录
柯铭华[3](2016)在《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农产品质量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问题,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判定农产品质量优劣的方法是通过对产品开展检验,而产品检验的依据是产品标准;农产品出口的验货依据也大部分按照国际标准。如果能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行为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尤其是按无公害标准组织种植或养殖,就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从而降低农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基于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以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作为切入点,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开展调查分析;采用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分析农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实证研究四类特色农产品案例;根据上述研究,构建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以期在标准化视域丰富区域农产品质量管理理论。本研究以政府、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主体,以标准化视域下的福建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进行评述。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等内容。包括分析对农业标准化原理、信息不对称理论、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环境外部性理论应用及其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第二,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以及农产品生产各阶段质量标准化管理分析。第三,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开展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对生产资源基础、生产现状、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对质量管理成效及其管理问题开展分析。第四,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调查分析,并计算出五类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数值,综合分析得出福建特色农产品的综合标准化普及率是47%,其中茶叶、蔬菜、水产品、水果、食用菌的标准化普及率分别是:38.81%、30.12%、45.55%、30.15和35.75%。第五,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进行预测。主要包括:以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并对预测结果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到2019年,福建特色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均为2014年的1.3倍左右,产值也逐步提升,各方面预测数据都向好,福建省发展特色农业潜力较大,而且发展的态势较为稳健;二是在分析期内,其中农业标准化水平发展指数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标准覆盖率等重要指标亦取得明显提升;三是在分析期内,福建省内导致农产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还在,比如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率不高,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大但发展不平衡。五类农产品中蔬菜的未来产量和价格都上不去,扣除物价因素,甚至可能倒退,由于蔬菜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集约性较差,因此质量受控能力弱,造成该产业竞争力弱且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茶叶和食用菌整体向好,水果种植面积在萎缩,水产品的质量趋势显示质量走势不乐观。第六,开展案例研究,主要包括: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的做法与经验;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通过对上述4个案例的研究得到启示第七,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构建,主要包括:理顺政府管理机构,整合政府管理队伍;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落实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与财政资金补贴保障;构建特色农产品信息平台;强化政府监管责任,消除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加强生产者方面的质量管理;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排查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风险点。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4](2016)在《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 2015年标字第20号(总第183号)》文中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5号)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京质监发[2014]60号)的规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2009年发布的现行有效北京市地方标准以及部分其他现行有效北京市地方标准进行了复审,共计复审标准130项。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95项、修订14项、废止20项,
刘义满,柯卫东,李峰[5](2015)在《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湖北省及武汉市为例》文中认为在了解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基本构件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和武汉市水生蔬菜为例,对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要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蔬菜的标准体系支撑构件分别为"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是地方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关键性构件。湖北省科技人员注重相关标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完成了湖北省及武汉市主要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湖北省在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方面,成绩显着,水生蔬菜产区的栽培技术(譬如定植期、用种量、定植密度、肥料施用、农药施用、水分管理、产品采收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操作,产品质量也全面实现无公害化。在湖北省的部分产区,还实现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水生蔬菜的规模化种植,并对湖北省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及其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亦提出了几条建议。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6](2014)在《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文中指出2014年标字第19号(总第16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5号)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京质监发[2014]60号)的规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2008年发布的现行有效北京市地方标准以及部分其他现行有效北京市地方标准进行了复审,共计复审标准117项。复审结果为继续有效88项、修订24项、废止5项。现公布现行有效北京市地方标准目录
刘义满,柯卫东[7](2014)在《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其推广应用》文中提出在了解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基本构件的基础上,以湖北水生蔬菜为例,对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要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蔬菜的标准体系支撑构件分别为"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是地方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关键性构件。湖北省科技人员注重相关标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完成了主要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湖北在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方面,成绩显着,水生蔬菜产区的栽培技术(譬如,定植期、用种量、定植密度、肥料施用、农药施用、水分管理、产品采收等)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操作,产品质量也全面实现无公害化。在湖北的部分产区,还实现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水生蔬菜的规模化生产种植。文章对湖北省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其推广应用中的问题亦提出了建议。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8](201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备案公告》文中认为
田强[9](2012)在《高山蔬菜品种及茬口多样化技术熟化与示范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高山蔬菜作为夏季无公害蔬菜供应的战略资源,具有天然反季节、安全优质等独特优势,在全球暖化背景下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湖北高山蔬菜产业在满足城市夏季无公害蔬菜供应和致富山区百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面临品种单一、茬口相对集中等普遍问题,严重影响到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湖北高山蔬菜品种及茬口多样化技术熟化与示范实施情况,做了详细深入的调研工作,从技术路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调研。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确定了本调研报告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二章从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两方面分析了高山蔬菜品种及茬口多样化技术熟化与示范的需求,并详细列举出了所调查的14个高山蔬菜专用新品种,28个可在高山商品生产的精细蔬菜新种类,9种优化大宗蔬菜与精细菜合理搭配的高效种植模式,10项高山蔬菜无公害栽培与产品质量标准。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湖北高山蔬菜品种及茬口多样化熟化与示范的实施内容,从具体实施内容、技术路线、组织实施及实施方案四个方面阐述了湖北高山蔬菜品种及茬口多样化实施的具体情况。第四章从技术熟化与示范的预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方面,通过搜集大量数据而对湖北高山蔬菜品种及茬口多样化熟化与示范进行评价,直观清晰的反映出技术实施的经济状况。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同时针对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刘义满,杨普社,胡飞,王启发[10](2009)在《武汉市蔬菜地方标准工作三十年》文中指出总结了武汉市过去30年的蔬菜地方标准工作经验,提出武汉市今后地方蔬菜标准工作应以栽培技术规程为重点,加强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食品蔬菜栽培技术标准的制订,而且蔬菜标准文本的制修订应与生产示范应用紧密结合。
二、“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川北地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蔬菜 |
2 川北地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
2.1 川北地区范围 |
2.2 川北地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
2.2.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落实宣传工作,强化无公害蔬菜栽培意识 |
2.2.2 构建无公害蔬菜栽培基地,选用优良蔬菜品种 |
2.2.3 建立农田轮作制度,灵活应用多种栽培方法技术 |
2.2.4 推广运用科学施肥技术,合理灌溉与病虫害防治 |
2.2.5 加强监督管理,强调安全标准化生产 |
3 结语 |
(3)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R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
1.1.2 中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
1.1.3 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是福建农业管理的核心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农业标准化与生产效益分析研究 |
1.3.2 农产品质量管理信息不对称研究 |
1.3.3 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农残研究 |
1.3.4 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技术壁垒研究 |
1.3.5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政府规制研究 |
1.3.6 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对策研究 |
1.3.7 农产品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模型 |
1.3.8 文献评述 |
1.4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2 研究对象界定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法 |
1.6.2 实地调查 |
1.6.3 案例研究法 |
1.6.4 灰色预测模型分析法 |
1.6.5 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法 |
1.7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7.1 论文可能的创新 |
1.7.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
2.1.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2.2 灰色系统理论 |
2.2.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
2.2.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2.3 农业标准化原理 |
2.3.1 原理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
2.3.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2.4 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 |
2.4.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
2.4.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2.5 环境外部性理论 |
2.5.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
2.5.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 |
3.1 标准的基本分类 |
3.1.1 农业标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
3.1.2 标准的分类、制定与使用 |
3.1.3 标准的综合效应 |
3.2 农业标准化基本联系 |
3.2.1 农业标准化学科的独立性与联系性 |
3.2.2 标准化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
3.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产品标准的关系 |
3.2.4 农业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
3.2.5 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
3.3 农产品生产各阶段标准化管理分析 |
3.3.1 农产品产前标准化管理分析 |
3.3.2 农产品产中标准化管理分析 |
3.3.3 农产品产后标准化管理分析 |
3.4 无公害标准与农产品质量管理 |
3.4.1 无公害标准关键点控制 |
3.4.2 无公害全程质量管理 |
3.4.3 无公害生产过程追溯 |
3.5 无公害标准用药要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4.1 福建特色农产品的资源基础分析 |
4.1.1 土地资源 |
4.1.2 气候资源 |
4.1.3 水资源 |
4.1.4 林业资源 |
4.1.5 海洋资源 |
4.1.6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
4.1.7 福建特色农产品资源 |
4.2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分析 |
4.2.1 生产面积 |
4.2.2 单位面积产量 |
4.2.3 农产品单位价格 |
4.2.4 农产品产值 |
4.3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成效 |
4.3.1 政府管理方面 |
4.3.2 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 |
4.3.3 检验体系建设方面 |
4.3.4 农产品规模化组织生产方面 |
4.4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现状 |
4.4.1 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 |
4.4.2 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问题 |
4.4.3 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问题 |
4.4.4 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问题 |
4.4.5 特色农产品假冒伪劣问题 |
4.5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成因 |
4.5.1 政府管理规制问题 |
4.5.2 农业投入品持续大量投入 |
4.5.3 农产品标准化普及率较低 |
4.5.4 特色农产品信息不对称 |
4.5.5 食品添加剂违规超标添加 |
4.5.6 标准化主体利益驱动不足 |
4.5.7 小微食品企业的质量隐患 |
4.6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4.6.1 生产者质量管理方面 |
4.6.2 企业质量管理方面 |
4.6.3 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方面 |
4.6.4 政府部门监管方面 |
4.6.5 法律法规执行方面 |
4.6.6 检测体系建设方面 |
4.6.7 农业标准化管理方面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分析 |
5.1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方案设计 |
5.1.1 标准化生产项目简介 |
5.1.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指标设计 |
5.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数据处理 |
5.2.1 调查目的 |
5.2.2 调查对象 |
5.2.3 调查方法与内容 |
5.2.4 调查数据处理 |
5.3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结果与分析 |
5.3.1 茶叶 |
5.3.2 蔬菜 |
5.3.3 水产品 |
5.3.4 水果 |
5.3.5 食用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预测研究 |
6.1 生产趋势预测 |
6.1.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
6.1.2 生产趋势预测 |
6.2 质量趋势预测 |
6.2.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
6.2.2 趋势预测 |
6.3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比较分析 |
6.3.1 茶叶比较分析 |
6.3.2 水产品比较分析 |
6.3.3 食用菌比较分析 |
6.3.4 水果比较分析 |
6.3.5 蔬菜比较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案例实证研究 |
7.1 标准化视域下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与启示 |
7.1.1 南靖双孢蘑菇基本概况 |
7.1.2 南靖双孢蘑菇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
7.1.3 主要启示 |
7.2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
7.2.1 平和蜜柚基本概况 |
7.2.2 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
7.2.3 主要启示 |
7.3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
7.3.1 龙海青葱国家级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概况 |
7.3.2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做法与经验 |
7.3.3 主要启示 |
7.4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
7.4.1 平和白芽奇兰茶基本概况 |
7.4.2 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
7.4.3 主要启示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建议 |
8.1 推进特色农产品实施标准化的机制 |
8.1.1 农产品市场准入倒逼机制 |
8.1.2 农产品出口标准导向机制 |
8.1.3 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机制 |
8.1.4 无公害标准认证奖励机制 |
8.1.5 食品标准备案程序简化机制 |
8.1.6 标准化的国际交流常态化机制 |
8.2 推进政府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 |
8.2.1 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 |
8.2.2 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
8.2.3 实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 |
8.2.4 监督管理农产品全程质量 |
8.2.5 强化日常监督抽查与巡查 |
8.2.6 保障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 |
8.2.7 建立质量奖励和财政优惠政策 |
8.2.8 引导规模经营提升标准化普及率 |
8.2.9 加强种植和加工标准技术培训 |
8.2.10 完善政府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
8.3 推进生产者管理的策略 |
8.3.1 生产许可制度引导食品企业实现正外部性 |
8.3.2 依法落实生产者和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
8.3.3 加强对在建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的巡查力度 |
8.4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的策略 |
8.4.1 加强生产企业信用平台建设 |
8.4.2 构建农产品可追溯管理机制 |
8.5 整合政府监管机构与监管队伍 |
8.5.1 整合监管机构 |
8.5.2 整合监管队伍 |
第九章 结论 |
9.1 主要结论 |
9.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7)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其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基本构件 |
1.1 食品安全等级 |
1.2 标准涉及的对象 |
1.3 标准的行政管理级别 |
2 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要点分析 |
2.1 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现状 |
2.2 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分析 |
2.2.1 无公害食品蔬菜“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
2.2.2 绿色食品蔬菜“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
2.2.3 有机食品蔬菜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
2.2.4 水生蔬菜“种苗”标准需要统一制定标准 |
3 湖北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构建 |
3.1 标准理论与技术研究 |
3.2 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制定 |
4 湖北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的应用推广 |
4.1 出版了系列相关专着和文章 |
4.2 以种苗为载体,推广相应技术 |
4.3 充分利用网络宣传 |
4.4 多途径开展技术培训 |
(9)高山蔬菜品种及茬口多样化技术熟化与示范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背景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3.1 国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3.2 国内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4 调研内容和基本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山蔬菜品种及茬口多样化技术熟化与示范需求分析 |
2.1 技术层面的分析 |
2.1.1 高山蔬菜发展概况 |
2.1.2 发展高山蔬菜的要点 |
2.2 市场层面的分析 |
2.2.1 湖北高山蔬菜的市场调查 |
2.2.2 湖北高山蔬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分析 |
第三章 高山蔬菜品种及茬口多样化技术熟化与示范的实施内容 |
3.1 熟化与示范的实施内容 |
3.1.1 专用品种的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 |
3.1.2 种类与茬口多样化技术示范应用 |
3.1.3 生态保护技术措施的示范应用 |
3.1.4 进行技术示范推广 |
3.1.5 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 |
3.2 技术方案 |
3.2.1. 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的茬口模式 |
3.2.2. 使用高效生物农药实现无害化生产 |
3.2.3. 实现生态型高山蔬菜可持续发展 |
3.2.4. 建立标准化安全生产示范基地 |
3.3 组织实施 |
3.3.1 组织多点品种栽培试验与示范 |
3.3.2 多点配茬比较试验与示范 |
3.3.3 组织无公害高山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 |
3.4 组织实施方案 |
3.4.1 实施地点与规模 |
3.4.2 实施模式 |
3.4.3 实施风险及控制 |
第四章 高山蔬菜品种及茬口多样化技术熟化与示范效益评价 |
4.1 、技术熟化与示范的预期效益 |
4.2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
4.2.1 经济效益分析 |
4.2.2 社会效益 |
4.2.3 生态效益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存在问题与建议 |
1. 存在的问题 |
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武汉市蔬菜地方标准工作三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种子标准化阶段 (1977-1990) |
2 常规生产技术标准化阶段 (1990-1996) |
3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化阶段 (1997-2007) |
4 蔬菜标准化的发展建议 |
4.1 以栽培技术规程为地方蔬菜标准的重点 |
4.2 加强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食品蔬菜栽培技术标准的制订 |
4.3 地方蔬菜标准文本的制修订应与地方生产示范应用紧密结合 |
四、“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川北地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J]. 何天伟. 种子科技, 2019(10)
- [2]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 2017年标字第22号(总第219号)[J].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03)
- [3]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 柯铭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5)
- [4]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 2015年标字第20号(总第183号)[J].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11)
- [5]水生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湖北省及武汉市为例[J]. 刘义满,柯卫东,李峰. 长江蔬菜, 2015(22)
- [6]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J].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4(38)
- [7]蔬菜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其推广应用[A]. 刘义满,柯卫东. 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14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备案公告[J].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化, 2013(02)
- [9]高山蔬菜品种及茬口多样化技术熟化与示范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D]. 田强.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10]武汉市蔬菜地方标准工作三十年[J]. 刘义满,杨普社,胡飞,王启发. 长江蔬菜,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