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牟彦静[1](2021)在《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机智提升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江晖[2](2020)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变艺术的研究》文中指出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认为,教学是"一切艺术中最渊博、最复杂、最高和最必需的艺术"。课堂教学作为一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势必会面对着复杂多变的情况。语文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以及可探讨性强的特点,常常面临着更多的偶发突发事件。由于高中学生思维相较于初中小学生更加活跃,认知范围更广,其复杂程度远非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可比。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的应变艺术更值得我们去思考。为此,从教学应变艺术的定义起笔,分别从研究现状、特征与功能对应变艺术进行介绍,又列举出常见的高中语文课堂偶发事件,阐述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素质,给各类事件提出处理要求原则,试图可以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应变艺术做出初步的研究探述。
陈妙亚[3](2020)在《浅谈对偶发事件处理的艺术》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决班级中的"定时炸弹"——偶发事件,我们要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这个时候起伏较大,班主任要抓住这个契机,进行及时的引导。心理学研究表明,平时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偶发事件的爆发使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这时的学生对周围信息反应特别敏感,而这时就是学生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时机。而常规化的教育批评对学生往往起不到明显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班主任就要抓住这个机会,运用教师独特的机智解决偶发事件,使问题最小化。文章对偶发事件处理的艺术进行了探索。
李婷婷[4](2020)在《经验教师教学机智生成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任何一种教学设计能够完全按照预想的一样顺利进行,也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案能够符合所有学生的需求。在教师与学生双向沟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突发状况的发生。面对这些突发状况,教师需要及时做出判断,有效调控教学秩序,恢复正常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一名优秀教师高超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学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实践智慧。大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利用教学机智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应对课堂偶发事件,从而有效维持课堂秩序,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保障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机智贯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始终,集中体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机立断”“见机行事”的能力。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与新高考改革的时代背景,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选取了三位教龄较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分别教授初中语文、初中英语和小学数学。通过对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地观察,对教师们教学机智的运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调查访谈了解三位教师对教学机智的认识、教学机智的生成策略等。在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教学机智生成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教师原有的知识经验、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教学机智虽然是一种短时间内发生的智慧行为,但其生成遵循一定的机制,生成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生成计划、行动和反思几个阶段,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最后,根据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在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教学机智的生成策略,包括加强知识学习、培养教师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反思和研究以及培养创新思维等几个方面,为其他教师,尤其是为新手教师提供借鉴,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机智生成的重要意义。
杜蕾[5](2020)在《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课堂教学应变策略研究 ——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本文基于上海政法学院的课堂教学实践经历,参考国内外“教学机智”等与课堂教学应变策略相关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实习教师的课堂偶发事件以及课堂教学应变策略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实习教师在课堂应变策略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建议。本文一共为六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第二章对当前国外和国内教学机智和课堂应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本文出现的实习教师、偶发事件、应变策略进行概念界定。第三章根据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从18个课时的课堂教学中提取课堂教学应变案例,按照认知性因素偶发事件、非认知性因素偶发事件以及环境性因素偶发事件归纳应变案例,进行案例分析。第四章是对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课堂教学应变策略的问卷调查结果,对50名对外汉语实习教师的课堂偶发事件发生类型、实习教师应对认知性因素和非认知性因素以及环境性因素偶发事件的应变策略、实习教师课后反思的情况逐一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第五章是对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课堂应变策略研究的反思和建议,根据案例和调查结果分析对外汉语实习教师存在的四类问题,包括专业素养欠缺、课前准备不足、课堂应变策略单一、课后缺乏反思,最后对存在的问题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角度提出改善建议。最后结语是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
张瀚文[6](2020)在《“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应对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通常按照教师的预设有计划且连续性地开展,可是由于教师、学生、环境等多个教学要素的不断变化与交互影响,教学的连续性会发生转向或中断,并在这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生成一些突发性、偶发性的教学事件。根据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观点,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并会突然而然地出现各种突发性、非连续性的事件,这些事件不是外在的“干扰”,而是进行教育的途径,它的存在对人的完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本研究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这类教学事件,且将博尔诺夫论述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观点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即“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偶然发生,但是必然存在,且存在着重要的教学价值,通过认识这些事件,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场域内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还能通过有效的应对策略将其价值发挥出来。本研究以存在主义教育理论、非连续性教育理论、生成性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内涵、特征、范畴,在此基础上,具体论证了课堂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表现形态以及课堂教学价值的应然状态。其次,从实践上描述了实然状态并对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具有问题解决的针对性应对策略。为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切性,本研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验证性分析,最后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提出实施建议。具体步骤、观点和结论包括在以下六部分中:第一部分:阐释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由于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与人产生矛盾的共同作用,人呈现出非连续性地发展,从而产生以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为依据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它包括突发的危机、遭遇、挫折等,这些范畴既是教育表现出非连续性的原因与因素,也是“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具体内容。因此,“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具有偶然地发生,却又必然地存在,且对人有转折、顿悟、升华等必要性的价值的一系列特征。第二部分: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是一种以积极的、正面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偶发事件。本研究以此为视角,从而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即使连续性的课堂教学发生中断与转向的事件。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常是课堂教学中“非连续性教育形式”产生的影响因素,使“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生成与预设异向型、价值观念冲突型以及教学环境诱发型三种主要的形态。“非连续性教育形式”本身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它的发生,使课堂教学也呈现出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在师生复杂的课堂实践活动中生成,虽然具有不确定性,存在潜在的危机,但通过积极应对,常常对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教师和学生——有着宝贵的教学价值。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增加教师的教学机智,提高教师教学的反思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而言,随着课堂教学“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发生、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情感在与这些课堂教学的偶发性事件地交互中能够得到提升,对学生德智美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价值。第三部分: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调查了教师对“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认识情况和对教师、学生、教学环境诱发的“非连续性性教育形式”的应对方式。本研究发现了以下问题:在认识上,消极回避它的发生,并过度担心它对计划中的、连续性的教学产生的破坏性;在应对上,应对方式较简单,常常冷漠地熟视无睹或者极力地控制,并认为这种“一次性”的教学事件不值得反思。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为教师对教学掌控的权威压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重视自身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以至于课堂交往的生成性、开放性不足。第四部分:根据非连续性教育理论中看待非连续性事件的积极视角,生成性教学理论中提倡的教学是动态的发展过程,以及课堂教学本身是由各种事件的存在构成,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的生成机制。这个机制在于教师对课堂“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这类事件能够足够敏感,及时理解,马上行动与反思,落实到具体的应对策略则表现为在发生前,采用预设性应对策略,即设置弹性的教学目标,多维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发生中,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强化教师对事件的教育意识,尊重事件,把握事件中的“关键点”,在和学生构建起了“你我”师生关系上,既用“告诫、号召”进行外在激励,又通过“顿悟”进行内在唤醒,以及依靠教师智慧,进行幽默化解和因势利导;最后,在发生后,教师能够进行主动且全面地反思。第五部分:运用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分析了以上应对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检验了它的真实可行性。第六部分:为了保障应对策略的实现,良好的教学环境、教育氛围是保障的条件,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复杂性思维和生成性思维是关键,学生能自主、全面地参与课堂,且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是应对策略展开的基础。
林惠文[7](2017)在《浅论偶发事件在教学中的运用》文中认为课堂教学出现偶发事件,通常会给教学活动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处理。全面理解偶发事件的特性,掌握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与方法,对于挖掘偶发事件中的教学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国敏,张忠海[8](2017)在《小学课堂中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文中认为偶发事件是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意料之外发生的事件。偶发事件并非都是偶然发生的,其中隐含着许多必然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偶发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偶发事件,要巧妙加以处理。
梅纪萍[9](2015)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艺术,是职业学校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精湛的、显效并带有鲜明个性化特点的教育技艺。文章总结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基本特征。
杨杰[10](2015)在《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方式的调查研究 ——以H市实验一小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课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小学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不仅阻碍了学生自己及周围同学的正常学习,而且打断教师的教学节奏,还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提高小学教师对课堂偶发事件的认识,提升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水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访谈以及课堂观察三种方式,以H市实验一小为调查对象。首先对H市实验一小的部分教师进行课堂偶发事件认识及应对方式的问卷调查,针对教师应对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做访谈工作。其次根据调查现状分析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在前期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策略:第一,遵循应对偶发事件的原则;第二,培养应对偶发事件的能力;第三,调整应对偶发事件的方式。以期能对课堂管理及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课堂偶发事件,科学分析课堂偶发事件,恰当应对课堂偶发事件,才能创设积极、和谐且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进而使教学有序地进行,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变艺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应变艺术的定义 |
二、教学应变的特征 |
1.不可预料性 |
2.迅速性 |
3.精准性 |
三、高中语文课堂偶发事件的常见表现及原因分析 |
1.在古文教学时提出不符合时代背景的问题 |
2.学生提出与原作者完全相反的观点 |
四、高中语文教学应变艺术的基础 |
1.渊博的基础知识 |
2.丰富的教学经验 |
五、高中语文教学应变艺术的策略 |
1.把握时机,借机施教 |
2.坦诚相对,实事求是 |
3.因势利导,顺势拓展 |
六、结语 |
(3)浅谈对偶发事件处理的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爱学生 |
二、分析偶发事件 |
三、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
1. 热处理——快刀斩乱麻 |
2. 冷处理——小不忍则乱大谋 |
3. 自我批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4. 暗示提醒 |
(4)经验教师教学机智生成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论文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教学机智概述 |
一、教学机智及相关概念辨析 |
(一)教学机智的界定 |
(二)教学机智与相关概念辨析 |
二、教学机智的特征 |
(一)情境性 |
(二)创生性 |
(三)教育性 |
三、教学机智的分类 |
(一)处理外界干扰的教学机智 |
(二)处理教师自身失误的教学机智 |
(三)处理学习困扰的教学机智 |
(四)处理“课堂异动”的教学机智 |
四、教学机智的意义 |
(一)教师方面 |
(二)学生方面 |
(三)师生方面 |
第二章 三位经验教师的案例分析 |
一、W老师教学机智生成的案例 |
(一)“风顺”一帆悬 |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三)看云识天气 |
二、L老师教学机智生成的案例 |
(一)不速之客 |
(二)“煮泡面” |
(三)tomatoes |
三、F老师教学机智生成的案例 |
(一)下课还有几分钟? |
(二)一共需要多少木条? |
(三)生活处处有数学 |
第三章 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 |
一、教师的知识经验 |
二、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情感 |
(一)直觉思维能力 |
(二)幽默感 |
(三)情感倾向 |
三、教学情境的影响 |
(一)受教育者 |
(二)师生关系 |
(三)课堂文化 |
第四章 教学机智生成的过程 |
一、发现问题 |
(一)问题的类型 |
(二)教师对待问题的态度 |
(三)主动发现问题 |
二、生成计划 |
(一)教师的理解 |
(二)“照搬”还是创新 |
三、行动 |
(一)行动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
(二)行动要能够调节教学节奏 |
(三)行动要合乎情理 |
(四)行动要把握时机 |
四、反思 |
(一)对行动情境的反思 |
(二)对行动阶段性效果的反思 |
第五章 教学机智生成的策略 |
一、加强知识学习 |
(一)教师学习 |
(二)培训研修 |
二、培养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 |
(一)直觉能力 |
(二)幽默 |
(三)情感 |
三、重视教学反思和研究 |
(一)教学反思 |
(二)研究 |
四、培养创新思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5)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课堂教学应变策略研究 ——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理论 |
1.4.1 现象学教育学 |
1.4.2 人本主义心理学 |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概念界定 |
2.1 研究现状 |
2.1.1 国外课堂教学应变的相关研究 |
2.1.2 国内课堂教学应变的相关研究 |
2.1.3 对外汉语课堂应变的相关研究 |
2.2 概念界定 |
2.2.1 实习教师 |
2.2.2 偶发事件 |
2.2.3 应变策略 |
第三章 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课堂教学应变案例分析 |
3.1 认知性因素偶发事件及应变案例分析 |
3.1.1 认知性因素偶发事件概述 |
3.1.2 认知性因素偶发事件应变案例及分析 |
3.2 非认知性因素偶发事件及应变案例分析 |
3.2.1 非认知性因素偶发事件概述 |
3.2.2 非认知性因素偶发事件应变案例及分析 |
3.3 环境性因素偶发事件的应变案例分析 |
3.3.1 环境性因素偶发事件概述 |
3.3.2 环境性因素偶发事件应变案例及分析 |
第四章 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课堂教学应变策略问卷分析 |
4.1 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调查结果 |
4.2 课堂教学应变策略的调查结果 |
4.2.1 认知性因素偶发事件的应变策略调查结果 |
4.2.2 非认知性因素偶发事件的应变策略调查结果 |
4.2.3 环境性因素偶发事件的应变策略调查结果 |
4.3 课后反思的调查结果 |
第五章 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课堂应变策略应用的反思与建议 |
5.1 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课堂应变策略应用的反思 |
5.1.1 专业素养欠缺 |
5.1.2 课前准备不足 |
5.1.3 课堂应变策略单一 |
5.1.4 课后缺乏反思 |
5.2 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课堂应变策略应用的建议 |
5.2.1 课前准备充分 |
5.2.2 课中灵活应变 |
5.2.3 课后积累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由 |
1.课堂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有利于师生的发展 |
2.教师缺乏应对“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有效策略 |
3.“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应对策略研究不充分 |
(二)概念界定 |
1.“非连续性教育形式” |
2.“非连续性教育形式”课堂教学 |
3.“非连续性教育形式”课堂教学应对策略 |
(三)研究综述 |
1.关于“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研究 |
2.关于“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形态研究 |
3.关于“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应对策略的研究 |
4.研究述评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3.理论基础 |
4.研究方法 |
5.研究步骤 |
一、“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阐释 |
(一)“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内涵 |
(二)“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特征 |
(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范畴 |
1.危机 |
2.遭遇 |
3.挫折 |
二、“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阐释 |
(一)“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内涵 |
(二)“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特征 |
1.出现的偶然性 |
2.存在的必然性 |
3.潜在的危机性 |
(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类型 |
1.生成与预设异向型 |
2.价值观念冲突型 |
3.教学环境诱发型 |
(四)“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影响因素 |
1.教师因素 |
2.学生因素 |
3.环境因素 |
(五)“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价值 |
1.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价值 |
2.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价值 |
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应对现状分析 |
(一)现状描述 |
1.教师面对课堂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认识 |
2.教师应对课堂的“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方式 |
(二)存在问题 |
1.认识上的问题 |
2.应对上的问题 |
(三)原因分析 |
1.教师权威压制学生的主体地位 |
2.重视教师“教”而忽略学生的“学” |
3.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开放性不足 |
四、“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应对策略的构建 |
(一)应对策略的构建依据 |
1.非连续性教育理论 |
2.生成性教学理论 |
3.“教学事件”理念 |
(二)应对策略的生成机制 |
1.敏感 |
2.理解 |
3.行动 |
4.反思 |
(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具体应对策略 |
1.课前预设型策略 |
2.课中应对型策略 |
3.课后反思型策略 |
五、“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应对策略的案例分析 |
(一)预设性应对策略的案例及分析 |
1.案例实施背景 |
2.案例评价效果 |
3.案例特征分析 |
(二)课堂具体应对策略的案例及分析 |
1.案例实施背景 |
2.案例评价效果 |
3.案例特征分析 |
(三)反思性应对策略的案例及分析 |
1.案例实施背景 |
2.案例评价效果 |
3.案例特征分析 |
六、有效应用“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应对策略的建议 |
(一)学校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
1.具有安全感的物质环境 |
2.充满教育爱的精神氛围 |
(二)教师转换教学的思维方式 |
1.从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转换 |
2.从预成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转换 |
(三)学生全面地参与教学过程 |
1.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
2.促进师生平等对话与互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浅论偶发事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偶发事件的特性 |
(一) 发生的突然性 |
(二) 成因的复杂性 |
(三) 后果的不定性 |
(四) 处理的紧迫性 |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 |
(一) 冷静沉着 |
(二) 干脆果断, 不拖泥带水 |
(三) 随机应变, 因势利导 |
(四) 重在教育 |
三偶发事件蕴含教学价值的有效利用 |
(一) 变被动为主动 |
(二) 让意外成亮点 |
(三) 化消极为积极 |
(8)小学课堂中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识偶发事件的特点 |
1. 原因的不确定性 |
2. 发生的突然性 |
3. 后果的严重性 |
4. 时间的紧迫性 |
二、处理偶发事件遵循的原则 |
1. 冷静思考 |
2. 正确引导 |
3. 关注教育 |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
1. 发动学生,争取时间 |
2. 幽默化解,寓教于乐 |
3. 平息怒火,宽以待人 |
4. 控制情绪,冷静处理 |
(9)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艺术基石及内涵 |
2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艺术特征 |
2.1 独特性 |
2.2 情感性 |
2.3 时代性 |
2.4 机变性 |
3 积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艺术举例 |
3.1 积极转化个性生 |
3.2 积极进行有效沟通 |
3.3 积极有效地处理偶发事件 |
3.4 积极认真地写好学生评语 |
(10)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方式的调查研究 ——以H市实验一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四、 概念界定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 调查设计 |
(一) 调查研究的目的 |
(二) 调查对象的分析 |
(三) 调查研究的实施 |
二、 小学教师对课堂偶发事件认识的分析 |
(一) 对课堂偶发事件含义认识的分析 |
(二) 对课堂偶发事件特点认识的分析 |
(三) 对课堂偶发事件发生频率及在不同学科分布的分析 |
(四) 对偶发事件影响因素认识的分析 |
三、 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方式的分析 |
(一) 应对学生因素引发的课堂偶发事件的方式 |
(二) 应对环境因素引发的课堂偶发事件的方式 |
(三) 应对教师因素引发的课堂偶发事件的方式 |
四、 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方式对学生影响的分析 |
(一) 压制性的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
(二) 不作为的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
(三) 爱心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
第三章 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 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存在的问题 |
(一) 对课堂偶发事件认识不全 |
(二) 应对偶发事件态度的不妥 |
(三) 应对偶发事件能力的不足 |
(四) 应对偶发事件方式的不当 |
二、 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内在方面 |
(二) 外在方面 |
第四章 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策略 |
一、 遵循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原则 |
(一) 以保证教学为原则 |
(二) 以尊重学生为原则 |
(三) 以严慈相济为原则 |
(四) 以最佳教育为原则 |
二、 培养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 |
(一) 培养自制能力 |
(二) 培养洞察能力 |
(三) 培养应变能力 |
(四) 培养创造能力 |
三、 调整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方式 |
(一) 幽默化解的方式 |
(二) 因势利导的方式 |
(三) 暂时搁置的方式 |
(四) 先扬后抑的方式 |
(五) 爱心感化的方式 |
(六) 实事求是的方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四、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机智提升对策研究[D]. 牟彦静. 鲁东大学, 2021
- [2]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变艺术的研究[J]. 江晖. 中国校外教育, 2020(22)
- [3]浅谈对偶发事件处理的艺术[J]. 陈妙亚. 求知导刊, 2020(31)
- [4]经验教师教学机智生成的案例研究[D]. 李婷婷.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课堂教学应变策略研究 ——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D]. 杜蕾. 河北大学, 2020(08)
- [6]“非连续性教育形式”的课堂教学应对策略研究[D]. 张瀚文. 西南大学, 2020(01)
- [7]浅论偶发事件在教学中的运用[J]. 林惠文. 教育现代化, 2017(17)
- [8]小学课堂中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J]. 宋国敏,张忠海. 黑河教育, 2017(04)
- [9]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J]. 梅纪萍. 江苏科技信息, 2015(33)
- [10]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方式的调查研究 ——以H市实验一小为例[D]. 杨杰. 淮北师范大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