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系统服务的核算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辉,张茹倩,徐丽萍[1](2022)在《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资源资产负债核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课题,其理论和实践均处于探索阶段。将生态足迹理论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有机结合,通过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参数、补充对价值量的核算、重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类型,构建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体系。以新疆为研究靶区,对其土地资源资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新疆生态足迹模型参数存在年际波动,均衡因子多年平均值中水域(12.239)>湿地(10.161)>林地(3.352)>草地(0.990)>耕地(0.775)>荒漠(0.215),产量因子多年平均值中湿地(1.234)>耕地(1.214)>林地(0.889)>草地(0.819)>水域(0.674)>荒漠(0.385)。(2)受产品产量和市场价格影响,新疆不同土地类型的单位面积价格由高到低依次是:湿地(1910309元·hm-2)>林地(329571元·hm-2)>水域(213303元·hm-2)>草地(212176元·hm-2)>耕地(165467元·hm-2)>荒漠(40395元·hm-2)。(3)新疆土地资源资产稳定增加,权益持续缩减,负债呈扩大之势。18年内,土地资源资产数量上增加了27.19%,价值上升高了48.19%,权益数量上下降了6.60%,价值上减少了1.27%,负债在数量和价值上分别以1.20×106hm2·a-1和2.56×1011元·a-1的速度扩张。(4)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方法具有涵盖质量属性、价值量内涵丰富、避免重复核算等优势。研究结果可为生态足迹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有机结合提供案例,同时有助于新疆土地资源合理化利用和科学管理。
王俊杰[2](2021)在《基于生态足迹法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以江西省土地资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追责制的前提,也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仍面临一些理论难题,编制一套可复制、可操作性强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仍是巨大挑战。借鉴生态足迹思想重新构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理论框架能够解决一些理论难题,也使得编制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基于江西省整体及南昌、吉安、赣州三市数据的试编结果表明,2018年江西省土地资源总权益价值约为118万亿元。在价值总量构成中,林地、耕地、湿地、草地分别约占75%、9%、8%、8%。2018年江西省土地负债价值约3.46万亿元。2018年赣州、吉安、南昌的土地资源权益价值分别为26.77、18.21、4.29万亿元。2018年江西省土地资源价值约是物质资本存量价值的21倍,约是地区生产总值的54倍。这些结果相比现有其他研究更为可信,也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李周[3](2022)在《生态价值核算与实现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价值把生态系统服务纳入价值核算体系,需廓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体系的相关概念属性。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进展中存在的缺陷,重点是改进核算方法。其实现途径的设计涉及类型识别、多元化付费主体培育和机制创新。
范振林,李娜,李维明[4](2021)在《甘肃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甘肃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有利于考核生态系统质量和环境政策。本研究运用统计调查法、InVEST模型法和功能价值法,核算了甘肃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实物量和价值量以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18年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为3805.9亿元,其中,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量最高,为3790.92亿元,占GEP总值的99.6%,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为9.73亿元,文化服务价值为5.25亿元,二者共计占GEP总值不足1%;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包含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水质净化、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育6大指标,其中,固碳释氧价值量最高,达3104.79亿元,占调节服务总价值的81.9%,气候调节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的价值量相近,分别为195.2亿元、191.88亿元,共计占比约为5.1%,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价值量占比分别为3.9%、3.6%,水质净化价值量最低,为11.92亿元,占调节服务总价值量的0.3%;祁连山国家公园的作用功能和战略定位决定了资产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价值上,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保护。本研究能够为祁连山生态系统治理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基础性依据。
苟廷佳[5](2021)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发源于此,惠泽我国20个省区以及东南亚5个国家,是维系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的腹地,拥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战略地位,是国家至关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产品供给地,为维护中国乃至亚洲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三江源也是亚洲、北半球乃至世界气候变化的预警区、敏感区和启动区,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发挥着指示和前瞻的重要作用。然而,三江源脆弱的生态系统环境导致环境保护和修复成本高;受生态产品外部性影响,三江源地区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并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长期被无偿享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未能充分实现;加上三江源因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而被限制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上述因素导致当前三江源地区三生空间矛盾突出,同时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压力。因此,通过研究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探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现人地和谐的发展模式,打造三江源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路径,实现三江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围绕“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题”,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分析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和困境,全面系统的提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机制,为缓解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实现三江源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体现在:(1)系统的构建了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框架。研究框架中包括: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性框架、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指导。(2)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三江源生态产品总价值为6568.56亿元/年。同时在绿色GDP指标基础上,提出构建“三江源经济-生态生产总值(SJYGEEP)”指标评价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突出三江源的生态地位和生态价值,对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3)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受三江源居民“生态补偿满意度”和“生态旅游业认识”的影响;需求意愿受“淡水资源支付意愿”、“机会成本支付意愿”、“共享牧场支持度”、“对口支援省份是否享受生态产品特别优惠”等因素的影响。(4)从生态产品构成视角出发,全面系统研究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具体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基于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三江源生态产品分类、价值实现现状和面临困境,提出贴合国家现行政策与三江源实际、突出三江源特色的价值实现路径,并结合路径,提出“调查监测-核算评估-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制度保障-持续推进”的系统性价值实现机制。由于三江源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并存,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地,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对促进当地生态产业发展和融合、保障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郭韦杉,李国平,王文涛[6](2021)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概念辨析及核算框架设计》文中认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是生态补偿、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等制度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文章探讨了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存在争议的实物核算项目和价值核算方法问题。首先,辨析了与自然资源资产相关的自然资本、环境资产、生态系统资产、生态系统服务等概念的内涵、联系和区别,旨在正确借鉴已有文献和核算框架。其次,在明晰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系统服务→收益"的核算逻辑,并相应确定了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的实物量表和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流概念的价值量表。最后,基于国民经济核算背景下资产估值原则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估值的理论框架,对存在交易市场的经济价值直接以市场价格核计;缺乏交易市场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采用净现值法计算资产存量在生命周期内可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流价值并选择恰当的贴现率进行市场价格估计。该研究旨在构建符合SNA核算规范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框架,实现不同地区、不同资产类型之间的价值比较,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生态环境方向的扩展。
王娇月,邴龙飞,尹岩,郗凤明,马铭婧,张文凤,牛乐,张丽霞[7](2021)在《福州市生态系统破坏损失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生态系统破坏损失核算是构建绿色国民经济和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的关键内容。本研究以福州市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人类不合理利用生态情况,构建了符合福州市的生态系统破坏损失核算框架体系,对2015和2018年福州市生态系统破坏损失进行核算。结果表明:福州市2015年生态破坏损失成本为90.81亿元,占GDP比重的1.6%。在系统类型上,海洋的生态破坏损失最大,为63.11亿元,占总生态破坏损失的69.5%,其次为湿地生态系统,占比28.7%,农田生态破坏损失最小,占比仅为1.8%;在功能组成上,产品供给功能损失最大,为63.13亿元,占总生态破坏损失的69.5%,其次为调节功能损失,占比27.5%,主要源于水流动调节功能和气候调节功能损失;在区域分布上,生态破坏损失成本主要集中在罗源县、连江县、福清市和闽清县,累计高达80.92亿元,占总生态破坏损失的89.7%。与2015年相比,2018年福州市生态系统破坏损失成本减少26.08亿元,呈明显降低趋势,降幅达28.7%,主要源于连江县、罗源县、福清市和闽清县生态破坏损失成本的降低,降幅分别为86.4%、14.8%、19.9%和12.6%,主要源于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人为破坏率的降低,表明福州市人民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海洋与湿地系统人为生态破坏现象明显好转。本研究对生态系统生态破坏损失的定价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
施镓,程璐,仲冰,张博[8](2021)在《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及应用》文中提出中国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放在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突出位置。煤炭资源是支撑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编制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对于加强煤炭资源科学管理以及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国外自然资源核算体系以及国内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在指导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时存在报表体系不统一、资产估值方法不明确、负债核算内容与方法不完备等不足;进而从中国煤炭资源的赋存特征、勘探开发条件、价值认定与相关能源统计体系入手,厘清了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准备、技术架构以及基本程序,完善了报表体系的核算内容,明确了煤炭资源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量计算方法,同时设计出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样表;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实现了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有效应用。研究成果可为构建中国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体系,在产煤省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编制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方法参考。
邓娇娇,常璐,张月,周旺明,齐麟,周莉,于大炮[9](2021)在《福州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文中研究表明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措施,也是将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福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具有"山、海、城"特色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对2015和2018年福州市GEP进行核算,从时空变化角度对福州市GE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15、2018年福州市GEP分别为9205.92、10472.42亿元,人均GEP分别为13.02、14.39万元,生态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分别为941.81、1102.61亿元,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分别为6364.20、5988.51亿元,生态文化服务价值分别为1899.91、3381.3亿元。与2015年相比,2018年福州市GEP增加1266.50亿元,增幅为13.8%,主要得益于生态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的增加。然而,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减少375.69亿元,降幅为5.9%,主要源于气候调节、水流动调节和水质净化服务价值的减少。福州率先探索建立一套具有山、海、城特色的核算体系,可以为福建省其他城市及我国其他地区的核算工作提供"福州样板",同时助推建立生态价值实现的长效机制。
王娇月,邴龙飞,尹岩,郗凤明,马铭婧,张文凤[10](2021)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核算——以福州市为例》文中认为湿地在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学合理评估湿地生态系统价值,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确保湿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基础。如何科学有效、标准化地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并使之纳入国民经济体系核算是科学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框架体系,并以福州市为研究案例,以多源数据为基础,从功能量与价值量层面,开展了福州市湿地GEP核算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福州市湿地生态系统GEP为2392.33亿元,主要源于湿地的生态调节服务价值(1578.69亿元,占总价值的66.0%),约是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和精神文化服务价值的2.2和15.6倍。湿地生态调节服务中,以水流动调节服务价值和气候调节服务价值最高,两者占生态调节服务价值的82.9%。福州市湿地单位面积生态调节价值为134.78万元·hm-2,高于全国水平。福州市各区县中,闽清县湿地生态系统价值量最大,为888.31亿元,占福州市湿地生态系统产品供给和生态调节总价值量的40.1%。福州市滨海湿地的生态调节服务价值最大,约分别是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类型的2.5倍。福州市湿地生态系统GEP核算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城市尺度的重要践行,为指导地方政府科学管理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生态系统服务的核算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态系统服务的核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资源资产负债核算(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资源资产负债核算体系 |
1.1 理论框架 |
1.2 核算内容与规则 |
1.3 实物量核算思路与方法 |
1.3.1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的改进 |
1.3.2 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 |
1.4 价值量核算思路与方法 |
2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资源资产负债核算:以新疆为例 |
2.1 数据来源与研究区概况 |
2.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1.2 研究区概况 |
2.2 新疆土地资源资产的数量核算 |
2.2.1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计算结果 |
2.2.2 新疆土地资源资产实物量变化 |
2.3 新疆土地资源资产的价值核算 |
2.3.1 单位面积土地价格计算结果 |
2.3.2 新疆土地资源资产价值量变化 |
2.4 新疆土地资源资产变化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3.1 结论 |
3.2 讨论 |
3.2.1 方法内涵 |
3.2.2 结果指引 |
(2)基于生态足迹法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以江西省土地资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理论框架 |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 |
(二)定义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三大要素 |
(三)土地资源的实物量核算 |
(四)土地资源的价值量核算 |
三、江西省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 |
(一)研究区域概况 |
(二)数据来源与说明 |
(三)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 |
1. 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实物量表 |
2. 资源资产负债表价值量表 |
(四)三个市的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 |
1. 三市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实物量表 |
2. 三市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价值量表 |
四、比较与讨论 |
(一)权益项的分析和比较 |
(二)资产项和负债项的比较 |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
(3)生态价值核算与实现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关生态价值核算的几个概念 |
(一)生态价值是价值范畴拓展的必然结果 |
1.活劳动价值核算。 |
2.物化劳动价值核算。 |
3.自然资源价值核算。 |
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 |
(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Gross Ecosystem Product, GEP)的相关概念 |
1.生态生产力(生态效益)。 |
(1)分解法。 |
(2)增值法。 |
(3)替代比较法。 |
2.生态红利。 |
3.生态溢价。 |
4.生态市场。 |
5.生态定价。 |
(三)GEP核算体系应具有的属性 |
1.核算一致性。 |
2.方法可比性。 |
3.价值可加性。 |
(四)GEP核算 |
1.生态产品的价值形成与产品中的生态影响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 |
2.生态价值的含义。 |
3.生态总值的含义。 |
4.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优先序。 |
二、现有GEP核算方法的评价 |
(一)GEP概念的提出 |
(二)GEP核算的进展 |
(三)现有GEP核算方法中可以克服的缺陷 |
1.现有GEP核算和GDP核算有重复部分。 |
2.现有GEP和GDP在核算方法上有显着不同。 |
3.现有GEP核算方法造成不重视经济数据的倾向。 |
4.现有GEP在核算上不重视新价值和新增新价值的区分。 |
5.现有GEP核算还没有同GDP核算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6.现有的GEP在效用上还难以同GDP媲美。 |
三、改进生态价值核算方法的思考 |
(一)GEP的核算框架 |
1.GEP核算的分类化。 |
2.GEP核算的精准化。 |
3.GEP核算的常态化。 |
(二)GEP核算拟增加的工作 |
1.尝试构建经济数据收集体系。 |
2.尝试以回归方程的方式求出生态产品的成本参数。 |
3.以评价各项生态工程的成本效益的方式,为调整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依据。 |
(三)GEP核算展望 |
1.根据GEP核算的重要性选择指标。 |
2.构建GEP核算所需数据的调查体系。 |
3.构建GEP核算的第三方评估体系。 |
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 |
(一)生态价值实现的类型 |
1.市场方式。 |
2.激励方式。 |
3.公益方式。 |
(二)培育多元化的付费主体 |
1.政府。 |
2.环境公益组织。 |
3.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 |
4.具有生态意识的居民。 |
(三)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的创新 |
1.生态价值实现主体的创新。 |
2.生态价值实现载体的创新。 |
3.生态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融合机制的创新。 |
4.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与社会需要的生态服务融合机制的创新。 |
5.生态利用与生态保护融合机制的创新。 |
(4)甘肃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生态系统服务分类 |
(三)生态系统服务核算方法 |
三、案例区实证 |
(一)研究区域概况 |
(二)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指标与方法选取 |
(三)供给服务实物量与价值量评估 |
1. 评估方法。 |
2. 评估结果。 |
(四)调节服务实物量与价值量评估 |
(五)文化服务实物量与价值量评估 |
(六)甘肃省祁连山生态服务价值的核算结果 |
四、结论与讨论 |
(5)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数据来源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国外文献分析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国内文献分析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研究述评 |
2.4 国内外经验启示 |
2.4.1 国际经验和启示 |
2.4.2 国内经验和启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 |
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
3.1.1 生态产品形成的基础理论 |
3.1.2 生态产品价值形成的理论基础 |
3.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
3.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 |
3.2.1 相关概念及辨析 |
3.2.2 生态产品价值 |
3.2.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3.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3.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梳理 |
3.3.2 基于产权-需求矩阵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3.3.3 生态产品分类的价值实现路径 |
3.4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框架 |
3.4.1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回归模型 |
3.4.2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性框架 |
3.4.3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 |
4.1 三江源概况 |
4.1.1 地理位置 |
4.1.2 自然条件 |
4.1.3 社会经济条件 |
4.1.4 生态地位 |
4.1.5 生态保护 |
4.2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
4.2.1 三江源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 |
4.2.2 三江源生态资产总值 |
4.2.3 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4.2.4 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估算 |
4.2.5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分析 |
5.1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问卷调查 |
5.1.1 调查地区选取及原因 |
5.1.2 问卷基本情况 |
5.1.3 数据收集和检验 |
5.1.4 描述性统计 |
5.1.5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5.1.6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分析结果 |
5.2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问卷调查 |
5.2.1 问卷基本情况 |
5.2.2 数据收集和检验 |
5.2.3 描述性统计 |
5.2.4 空间交叉分析 |
5.2.5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5.2.6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分析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6.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分类 |
6.1.1 生态农畜产品 |
6.1.2 淡水资源产品 |
6.1.3 清洁能源电力产品 |
6.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
6.2.1 畜牧业发展现状 |
6.2.2 水资源价格和交易现状 |
6.2.3 绿电交易现状 |
6.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
6.3.1 市场基础不健全 |
6.3.2 生态畜牧业发展受限 |
6.3.3 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
6.3.4 科技和人才支撑薄弱 |
6.4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6.4.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直接交易路径 |
6.4.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产业化路径 |
6.4.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产业生态化路径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7.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分类 |
7.1.1 三江源固碳释氧产品 |
7.1.2 三江源土壤保持产品 |
7.1.3 三江源水源涵养产品 |
7.1.4 三江源净化产品 |
7.1.5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产品 |
7.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
7.2.1 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现状 |
7.2.2 三江源生态补偿现状 |
7.2.3 三江源生态补偿成效 |
7.2.4 对口支援三江源的成效 |
7.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
7.3.1 政府主导下三江源生态产品购买力度有待增强 |
7.3.2 基础制度和政策工具仍待完善 |
7.3.3 市场化交易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
7.4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7.4.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市场化路径 |
7.4.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横向生态补偿 |
7.4.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纵向生态补偿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8.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资源 |
8.1.1 三江源旅游资源 |
8.1.2 三江源文化资源 |
8.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
8.2.1 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
8.2.2 三江源各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
8.3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
8.3.1 生态文化产品开发和传播有待提升 |
8.3.2 生态文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
8.3.3 生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
8.3.4 三江源自然条件制约性明显 |
8.3.5 地区发展与保护矛盾依旧突出 |
8.4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8.4.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顶层设计 |
8.4.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基础建设 |
8.4.3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生态产业化 |
8.4.4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产业生态化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9.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监测确权交易机制 |
9.1.1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信息普查 |
9.1.2 推进三江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
9.1.3 构建三江源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机制 |
9.2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
9.2.1 推行三江源绿色产品认证标准 |
9.2.2 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平衡 |
9.2.3 拓宽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
9.2.4 促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
9.3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
9.3.1 完善三江源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
9.3.2 建立三江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9.4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 |
9.4.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法律制度保障机制 |
9.4.2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 |
9.4.3 建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 |
9.4.4 加大三江源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
9.5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 |
9.5.1 强化行政职能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9.5.2 设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 |
9.5.3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9.5.4 健全三江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受益付费制度 |
9.6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机制 |
9.6.1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 |
9.6.2 制定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 |
9.6.3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 |
9.7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建议 |
9.7.1 持续发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和体制改革优势 |
9.7.2 持续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提标扩面 |
9.7.3 加快实施三江流域协同保护共建共享机制 |
9.7.4 推进对口支援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9.7.5 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
9.7.6 加快推动三江源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
9.7.7 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 |
第十章 结论、贡献与讨论 |
10.1 主要研究结论 |
10.2 创新点 |
10.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情况调查 |
附录二 三江源居民生态产品供给情况调查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6)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概念辨析及核算框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念辨析 |
1.1 自然资源资产相关表述概念辨析 |
1.2 生态系统服务 |
2 自然资源资产核算逻辑 |
2.1 自然资源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系统服务→收益”链式关系 |
2.2 自然资源资产实物核算:只包含资产实物 |
2.3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流概念 |
3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框架构建 |
3.1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要求:符合国民经济核算背景下资产定价原则 |
3.2 价值核算核心:市场价格 |
3.3 价格核算方法:直接市场价格核计与市场价格估计 |
3.4 资产市场价格估计 |
3.4.1 确定自然资源资产存量的收入 |
3.4.2 贴现率的选择 |
4 结论与展望 |
(7)福州市生态系统破坏损失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生态破坏损失核算方法 |
1.3 生态破坏损失核算指标体系构建 |
1.4 数据来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福州市各生态系统人为破坏率特征 |
2.2 福州市生态系统破坏损失的组成特征 |
2.3 福州市生态系统生态破坏损失的区域特征 |
2.4 生态破坏损失的年度变化 |
3 讨 论 |
4 结 论 |
(8)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概念界定与编制原则 |
2.1 煤炭资源核算基础 |
2.2 相关概念 |
2.3 编制原则 |
3 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与技术架构 |
3.1 会计账户 |
3.2 价值核算 |
3.3 样表设计 |
3.4 编制步骤 |
3.5 方法讨论 |
4 宁夏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试编与分析 |
4.1 数据来源及相关计算 |
4.2 宁夏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建 |
4.3 结果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9)福州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1.1 研究区域概况 |
1.2 核算体系构建 |
1.3 核算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福州市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 |
2.2 福州市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量核算结果 |
2.2.1 福州市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供给服务价值 |
2.2.2 福州市生态系统生态调节价值量 |
2.2.3 福州市生态文化服务价值 |
3 讨 论 |
4 结 论 |
(10)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核算——以福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湿地GEP核算评估框架体系构建 |
1.1 评估原则 |
1.2 指标体系 |
1.3 核算方法 |
1.3.1 产品供给服务价值 |
1.3.2 调节服务价值 |
1.3.3 精神文化服务价值 |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核算边界确定 |
2.3 数据来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产品供给服务 |
3.2 生态调节服务 |
3.3 精神文化服务 |
3.4 湿地GEP总体特征 |
4 讨 论 |
5 结 论 |
四、生态系统服务的核算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资源资产负债核算[J]. 李鹏辉,张茹倩,徐丽萍. 自然资源学报, 2022(01)
- [2]基于生态足迹法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以江西省土地资源为例[J]. 王俊杰. 当代财经, 2021(12)
- [3]生态价值核算与实现机制研究[J]. 李周.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4]甘肃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范振林,李娜,李维明. 当代经济, 2021(12)
- [5]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D]. 苟廷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6]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概念辨析及核算框架设计[J]. 郭韦杉,李国平,王文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11)
- [7]福州市生态系统破坏损失评估[J]. 王娇月,邴龙飞,尹岩,郗凤明,马铭婧,张文凤,牛乐,张丽霞. 应用生态学报, 2021(11)
- [8]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及应用[J]. 施镓,程璐,仲冰,张博. 资源科学, 2021(09)
- [9]福州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J]. 邓娇娇,常璐,张月,周旺明,齐麟,周莉,于大炮. 应用生态学报, 2021(11)
- [10]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核算——以福州市为例[J]. 王娇月,邴龙飞,尹岩,郗凤明,马铭婧,张文凤. 应用生态学报, 2021(11)
标签:生态系统论文; 三江源论文;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论文; 产品价值论文; 产品概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