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连中教授治疗脑病经验

吴连中教授治疗脑病经验

一、武连仲教授治疗脑病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浩[1](2020)在《赵晓峰教授枕项区针刺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总结》文中提出目的:本文章旨在探讨分析枕项区针刺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作用,总结赵晓峰教授应用枕项区针刺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及学术思想,拓展枕项区针刺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为临床应用枕项区针刺治疗疾病提供借鉴。方法:1.通过研读经典及文献,总结出枕项区针刺的理论基础;2.通过跟师学习,记录跟师笔记,认真总结各类临床病案;3.通过汇总导师临床中应用枕项区针刺治疗各种疾病的病案,揣摩导师诊治思路与经验,梳理、总结出导师的思想脉络;4.通过与导师反复沟通交流,准确完整地总结出导师枕项区针刺的经验及学术思想。结果:1.简要整理出枕项区针刺的中西医理论基础;2.总结出导师应用枕项区针刺治疗各类疾病的经验;3.总结出导师在枕项区针刺方面的学术思想:(1)灵活运用针灸的治疗作用;(2)重视针刺手法;(3)强调整体观念。结论:通过总结赵晓峰教授枕项区针刺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发现枕项区针刺在临床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在脑病科、骨科、妇科、脾胃科、心身科等各科室的临床常见病中均可应用,且疗效显着,枕项区针刺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方盛,张海峰,武连仲[2](2020)在《武连仲运用针刺止痛十二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介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武连仲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被天津市卫生局评为天津市名中医,2014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名中医。是武氏治神针法创始人,也是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研者之一。武连仲教授业医50年,注重总结临床经验,善于根据辨证灵活运用武氏治神针法如针刺止痛十二法、升清降浊法、调神治神法等,并与中药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痉挛性斜颈、面肌痉挛、癔症、脑病和肌张力障碍等疑难病症。笔者有幸跟师随诊,聆听教诲,获益匪浅。现将其运用针刺止痛十二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介绍如下。

方盛,张海峰,武连仲[3](2020)在《武连仲教授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经验浅谈》文中提出介绍武连仲教授对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的新理解、新应用及其理论基础。武连仲教授临床治疗中风病时,强调辨证论治,不可始终采用单一取穴、手法等治疗方法。提出"中风十辨"的辨证体系,重视"治神"。临证时根据"神气"在中风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灵活运用"醒神调神、通经导气、扶阳抑阴、纠偏矫正"等不同取穴、手法治疗。

郝文杰[4](2020)在《基于数字化肌肉功能评估系统对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肌张力障碍的客观化评价及肝豆灵片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应用数字化肌肉评估系统定量检测脑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痰瘀互结证肌张力障碍患者肌肉生物力学特性;2、探讨院内制剂肝豆灵片对脑型WD痰瘀互结证肌张力障碍患者肌肉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型WD痰瘀互结证肌张力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详细记录入组患者的病程、中医分型、临床表现等资料。并随机抽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正常组。2、对照组给予低铜饮食、驱铜治疗,驱铜药选用二巯丙磺钠注射液(DMPS)。每次给予5%GS 250ml+DMPS(20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6天排铜治疗,间歇2天,补充钙元素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豆灵片,一日三次,一次五片。正常组不用任何药物干预。3、观察WD患者与正常人的肌肉(双侧肱二头、肱三头、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趾长伸肌)生物力学特性(F、S、D、R、C)的水平。4、经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肌肉生物力学特性的水平、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分、统一肝豆状核变性评分量表(UWDRS)评分、肌张力障碍量表(BFM)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1、与正常人相比,脑型WD痰瘀互结证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肌肉生物力学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所测量肌肉的F、S的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偏高(P<0.01);R的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偏低(P<0.01);D、C的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无临床意义(P>0.05)。2、4个疗程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所检肌肉生物力学特性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测肌肉的F、S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R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P<0.01);D、C的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经4个疗程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的F、S、R的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D、C对比无临床意义(P>0.05);腓肠肌(外侧)、趾长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F、S、D、R、C)两组相比均无临床意义(P>0.05)。4、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分、UWDRS(神经功能)评分、BFM评分、ADL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比较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脑型WD痰瘀互结证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肌肉生物力学特性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2、数字化肌肉评估系统定量检测F、S、R可反应脑型WD痰瘀互结证肌张力障碍患者肌肉生物力学特性变化,D、C不能表示该型患者肌肉生物力学特性。3、肝豆灵片能改善脑型WD痰瘀互结证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肌肉生物力学特性。4、肝豆灵片能改善脑型WD痰瘀互结证肌张力障碍患者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分、UWDRS(神经功能)评分、BFM评分、ADL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冉维正[5](2019)在《脑髓病的古文献梳理及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肾虚髓亏型脑髓病的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脑髓学说是中医学研究脑与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内与脏腑经络身形、外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说。脑、髓为“奇恒之腑”,在中医学传统的脏腑体系中,并没有脑髓的位置,其功能作用逐渐被脏腑功能所代替。但在西学东渐以来,脑的这种独立性又逐渐受到重视。“脑髓病”已成为各医家常用的一个名词,但各医家对脑髓病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本文一方面通过对脑髓理论相关古文献的研究,梳理其发展脉络,重新定义脑髓病,厘清其内涵;另一方面,脑髓病其病机多属肾虚髓亏,导师陈志刚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治疗脑髓病的经验方:滋肾益髓健脑方。因而基于异病同治理念,欲观察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肾虚髓亏型脑髓病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脑髓相关的古文献研究,对古籍中的脑髓理论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总结;梳理脑髓学说在古代的发展脉络,分析总结不同时期脑髓理论的发展特点。第二部分结合古文献研究及近现代医家对相关问题的论述,全面总结脑髓理论,包括了脑髓的生成、脑髓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脑髓的功能等方面,并提出了对脑髓病的定义。第三部分为临床研究,基于“异病同治”理念,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的方法,纳入MSA、PD、PDS、SCA患者属肾虚髓亏型者,予以滋肾益髓健脑方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ADL评分、MoCA评分,MSA组的UMSARS、MSA-NMSS评分,PD及PDS组的UPDRS评分,SCA组的ICARS评分。研究结果第一部分中医脑髓理论在《黄帝内经》时期完成初步总结,包括了脑髓的生理、病理、论治等各方面,为后世脑髓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魏晋隋唐时期全面继承《内经》脑髓学说的相关理论;孙思邈提出从肝胆角度论治髓病,并创立了髓虚实方剂;丰富了治疗髓病的方剂及药物,其中包括动物髓脂。宋金元时期,脑髓学说的主要发展包括借助解剖学认识髓,如汪昂提出“脊髓”之名,《圣济总录》详述了骨髓;这一时期也进一步丰富了治疗髓病的方剂。明清时期继续发展了传统中医“脑主神明”的认识,李时珍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明末开始受西医学影响,许多医家认识到“脑主记忆”,至王清任形成了完备的中医脑髓学说,探讨了脑髓与人体生长发育、感觉。言语记忆等之间的联系,完善了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临床证治等内容。第二部分髓由先天肾精所化生,同时也需要后天气血津液的充养。脑、髓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奇恒之府,独立于传统脏腑之外,具有独立性。同时,脑髓又借助经络系统与五脏六腑产生联系,如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督脉、足少阴经别、足阳明经筋等。脑髓生理功能的正常维持,与肝主疏泄、心主血脉、肺主气、肾主骨生髓、脾胃主运化腐熟水谷等功能密切相关。脑髓的功能包括主思维、主感知、主记忆、主运动和言语、主五志。所有可引起患者认知、言语、视听、肢体活动等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存在脑髓受损的机制,可归于脑髓病范畴。第三部分1.一般资料:共纳入患者102例,最终15例脱落,87例患者完成完整信息采集及随访。其中MSA 43例,PD 25例,PDS 12例,SCA 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4岁,中位数60(53,67)岁。男性40例,女性47例。病程1~16年,中位数3(2,5)年。2.治疗前评分情况:全部患者ADL评分24~68分,平均44.21±11.18分;MoCA评分14~29分,中位数24(22,26)分,共有67.82%的患者得分<26分;中医证候积分13~51分,平均30.68±8.14分。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各子项中,其中步态障碍项失分占比100%最高,其次为乏力(94.25%)、神情异常(85.06%)、小便障碍(83.91%)、排便障碍(81.61%),其余各子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分。3.总体疗效分析:全部患者治疗后其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主症及次症得分均降低(均p<0.05)。分组分析中,MSA患者的总分及次症得分下降,PD患者的总分、主症及次症得分均下降,PDS患者的总分及主症得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A组主症、PDS组次症以及SCA组总分、主症及次症得分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子项进行分析,全部患者的神情、乏力和小便障碍、头晕、失眠、视物模糊、流涎、排便障碍得分下降(均p<0.05);步态障碍得分较前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全部患者ADL评分在治疗后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分组分析中,MSA、PD及SCA组ADL评分呈上升趋势,PDS组ADL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MoCA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分析中,PDS组患者治疗后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D、SCA组患者治疗后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进一步分组疗效分析:MSA患者,其UMSARS评分(第Ⅰ、Ⅱ、Ⅳ部分)在治疗后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MSARS-Ⅰ+Ⅱ总分(治疗后-治疗前),其最大值26,最小值-14,中位数1(-3,6)低于国外同类研究。UMSARS子项评分分析中,UMSARS-I中的书写功能、行走及UMSARS-Ⅰ中的身体摇晃、步态得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功能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MSA患者的MSA-NMSS总分在治疗后下降,MSA-NMSS子项中的排便功能、睡眠症状得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D组患者的UPDRS-Ⅱ、UPDRS-Ⅲ得分均较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Y分级较前亦无统计学差异。在UPDRS子项分析中,唾液分泌项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DS组患者的UPDRS-Ⅱ、UPDRS-Ⅲ得分均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UPDRS各子项评分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SCA患者的ICARS总分较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各子项评分中,语言障碍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子项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髓学说在《黄帝内经》时期初步总结形成,在后世一度发展较为迟滞。后至明末清初受西学影响而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王清任论述“脑髓说”,标志着中医脑髓学说发展完备。受道家思想影响,自古就有“脑主神明”的认识及论述,至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之论开始为更多的医家所重视;后进一步经西学影响,大多数医家倾向于认为“脑主神明”包括了“心主神明”“髓者以脑为主”,广义的脑髓包括了全身之髓,狭义的脑髓则局限脑部之髓。脑髓由先天肾精所化生,同时也需要后天气血津液的充养;脑髓的功能可概括为主思维、主感知、主记忆、主运动和言语、主五志;所有可引起患者认知、言语、视听、肢体活动等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可归于脑髓病范畴。滋肾益髓健脑方可改善肾虚髓亏型脑髓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主要表现在改善二便、神情、乏力感、头晕、失眠、视物模糊、流涎。且能延缓脑髓病的运动障碍进展速度。

刘宝虎,郭彤彤,国树超,江继鹏,张赛[6](2018)在《武连仲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理、法、方、穴、术5方面介绍武连仲教授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经验,指出武连仲教授善用"开窍顺筋"法治疗痉挛性斜颈,临证遣方选穴重视辨证,讲究配伍,取穴精当,注重手法;不仅能矫正斜颈,而且可改善患者的精气神,真正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许富华[7](2018)在《针刺调神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此研究以中华神文化的历史发展为背景,探讨中医调神理论的历史发展,进而深入认识神的内涵、形神合一及针刺调神。通过对相关临床报道进行文献研究,总结其临床研究状况、治疗病种特点、组方取穴规律及不同针刺调神分类运用,为今誓该理论的临床运用提供相关的文献依据。方法:1、将收集到的相关文献,按照中华神文化发展的历史流程,由先秦时期到民国时代,仔细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中各自具有的神内涵及调神方法。藉此认识中医调神法的历史性发展及针刺调神法的应用。2、搜索自CNKI数据库1984年至2018年5月期间与针刺调神相关的文献,将关于针刺调神治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将文献按纳入标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设计相应的资料提取表,并对纳入的文献中关于针刺调神治疗的病种、组方、取穴、不同针刺调神处方进行提取;将提取所得的资料输入Excel电子表格保存,并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进行相关数据处理;通过建立图表方式分析,探讨针刺调神的临床研究状况及临床应用规律。结果:1.历代名家对神进行探索与阐述,赋予神丰富的含义,认为神对人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重视调神摄生,“天人合一”及“精气神”的修道学说等思想为中医调神理论奠定基础。古代医家将哲学上的神与人体生命活动结合起来,建立形神合一理论,突出心神、元神、五脏神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了天人合一、四季调神、情志疗法、针刺调神等方法。针刺调神贯穿针刺治病的整个过程,包括察神、守神、安神以及处方调神。2.近34年针刺调神的临床研究不断增加,增长速度快,前17年针刺调神临床研究少,共18篇,占6.6%,平均1.0篇/年,后17年针刺调神临床研究大幅度增加,共256篇,占93.4%,平均15.0篇/年。3.针刺调神治疗疾病病种不仅用于精神心理类疾病,也包括非精神心理类疾病。精神心理疾病163篇,占59.5%,非精神心理疾病111篇,占40.5%;非精神心理疾病病种以痛症、消化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占比高,分别占22.5%、14.4%、9.0%。针刺调神组方方法主要以调神穴组+辨病症选穴为多,占73.4%。针刺调神选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神庭、内关、印堂、四神聪、太冲、神门,分别占文献篇数76.6%、38.2%、35.4%、33.2%、27.7%、26.2%、24.8%。4.针刺调神处方分类多,主要为通督调神法、调神针刺法、疏肝调神法,分别占文献篇数44.1%、15.3%、8.3%。通督调神法选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大椎、神庭、风府、命门,分别占文献篇数92.6%、39.8%、30.6%、21.3%、16.7%。通督调神法多用于治疗脑病、失眠,分别占文献篇数61.9%、12.3%。调神针刺法选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四神聪、太冲、神门、内关、合谷,分别占文献篇数66.7%、41.7%、41.7%、37.5%、37.5%、33.3%。调神针刺法多用于治疗失眠、三叉神经痛,分别占文献篇数19.0%、11.9%。疏肝调神针刺法选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太冲、内关、印堂、合谷,分别占文献篇数94.4%、88.9%、61.1%、44.4%、39.9%。疏肝调神针法多用于治疗抑郁症、偏头痛,分别占文献篇数39.1%、13.0%。结论:经过历代各家的探索与阐述,神被赋予丰富的内涵,历代医家将哲学上的神运用到医学中,结合人体生命活动特点,形成形神辩证统一的理论,形成天人合一、四季调神、情志疗法、针刺调神等方法。近17年针刺调神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大幅增加;针刺调神治疗疾病病种不仅用于精神心理类疾病,也包括非精神心理类疾病;针刺调神处方选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神庭、内关、印堂、四神聪、太冲、神门。针刺调神处方分类主要有通督调神法、调神针刺法、疏肝调神、调神通络法、调神止痛法,其中通督调神法运用最广。针刺调神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陈青红,周智梁,武连仲[8](2018)在《武连仲教授辨证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1例报道》文中指出通过回顾性分析在临床跟师过程中完整记录的1例典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经过,以及整理武连仲教授在治疗过程中对自己诊治思路的详细讲解,阐述武教授辨证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独到之处。武教授善于通对分析面瘫不同时期的症状细节,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并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理、法、方、穴、术,最大限度地缩短疗程、减少患者后遗症。

雷云,孟祥刚,赵琦,武连仲,吴梦晗,杜宇征[9](2018)在《武连仲教授运用“维筋相交、巨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验》文中认为介绍武连仲教授运用"维筋相交、巨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经验。武连仲教授治疗本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总纲,以"维筋相交、巨刺法"理论为特色,巨刺颔厌、巨髎穴,采用经络辨证、表里辨证,并根据本病分期、分型论治,发病前期以疏风散寒、疏通经络为主,采用毛刺法,选穴少、手法轻;发病中后期以扶助正气、调和气血为主,采用深刺法,选穴多、手法重;并结合武老创立的风池四刺、睑缘攀刺、巨刺法及针刺得气量学要领,改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临床疗效显着。

米淑琦,武连仲,高旸[10](2017)在《武连仲中风十辨学术思想浅析》文中提出武连仲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尤其擅长诊治中风病、癔症、痛证、痿证、周围神经损伤、假球麻痹、痉挛性斜颈等。武教授认为中风病病机关键在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中医学将神归为心所主,却忽略了脑的复杂结构以及脑神对全身(包括精神、语言、感觉、运动等)的支配作用。武教授认为神是脑功能的体现,脑为元神之府,其根为肾,其

二、武连仲教授治疗脑病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连仲教授治疗脑病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赵晓峰教授枕项区针刺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枕项区针刺的理论基础
    1 中医理论基础
    2 现代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 枕项区针刺临床应用的验案举隅
    1 验案一
    2 验案二
    3 验案三
    4 验案四
    5 验案五
    6 验案六
    7 验案七
    8 验案八
    9 验案九
第三部分 讨论
    1 赵晓峰教授枕项区针刺经验及学术思想总结
    2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枕项区针刺的临床应用
    1 枕项区概述
    2 枕项区的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
    3 枕项区针刺在临床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武连仲运用针刺止痛十二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2.1 主症
    2.2 兼症
    2.3 经脉偱行症状
3 针刺止痛十二法
    3.1 调神止痛法
    3.2 通经止痛法
    3.3 巨刺止痛法
    3.4 刺络止痛法
    3.5 郄穴止痛法
    3.6 温经止痛法
    3.7 阻力针止痛法
    3.8 宿针止痛法
    3.9 围刺止痛法
    3.1 0 鼎刺止痛法
    3.1 1 透刺止痛法
    3.1 2 龙虎交战止痛法
4 病案举例
5 结语

(3)武连仲教授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经验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 醒脑开窍针法
2 武连仲教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的新理解新应用
    2.1 辨证论治
        2.1.1 开窍醒神
        2.1.2 通经导气
        2.1.3 扶阳抑阴[10]
        2.1.4 纠偏矫正
    2.2 辨神论治
        2.2.1 窍闭已开
        2.2.2 窍闭未开
        2.2.3 窍闭持久未开
    2.3 辨手足三阴三阳论治
    2.4 中风病十大辨证体系
        2.4.1 辨神与气
        2.4.2 辨阴与阳
        2.4.3 辨刚与柔
        2.4.4 辨缓与急
        2.4.5 辨本与末
3 病例介绍
4 讨论

(4)基于数字化肌肉功能评估系统对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肌张力障碍的客观化评价及肝豆灵片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疗效指标观察
5 统计分析
6 结果
7 讨论
8 结论
9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对肌张力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5)脑髓病的古文献梳理及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肾虚髓亏型脑髓病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中医脑髓学说的近现代研究现状
    1 脑髓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2 民国以来中医脑病学的发展概况
    3 名家论述
    4 脑髓学说反应出的中医理论的问题
        4.1 脑髓与五脏
        4.2 脑髓为脏
        4.3 脑神与心神之辨
    5 脑髓的功能
    6 脑髓理论与养生
    7 脑髓学说与相关疾病论治
        7.1 脑髓病内涵的理解
        7.2 脑髓病的辨证
        7.3 脑髓病治疗的研究概况
    8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1 中医对多系统萎缩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1.1 证型分析
        1.2 中药治疗
        1.3 针灸治疗
        1.4 综合治疗
        1.5 中医疗效
    2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2.3 专病专方
        2.4 针灸治疗
    3 中医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4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脑髓相关的古文献研究
    1 秦汉时期
        1.1 《黄帝内经》
        1.2 同时期其他医着论述
        1.3 小结
    2 魏晋隋唐时期
        2.1 《诸病源候论》
        2.2 《千金要方》
        2.3 其他医着
        2.4 小结
    3.宋金元时期
        3.1 滑寿《读素问钞》与《难经本义》
        3.2 《圣济总录》
        3.3 《太平圣惠方》
        3.4 其他医着
        3.5 小结
    4 明清时期
        4.1 更进一步认识到脑髓病的难治性
        4.2 脑为元神之府
        4.3 西方医学对脑髓学说的影响及在中国的传播
        4.4 王清任与中医脑髓说的正式确立
        4.5 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4.6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4.7 小结
    5 总结
第二部分 脑髓学说总论及脑髓病的定义
    1 脑髓的概念
        1.1 脑、髓的概念分类
        1.2 髓的物质属性分类中的“脑髓”
        1.3 文字训诂学中的“脑髓”
    2 脑髓的生成
    3 脑髓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3.1 脑髓与肾
        3.2 脑髓与心
        3.3 脑髓与肝
        3.4 脑髓与肺
        3.5 脑髓与脾胃
    4 脑髓与官窍的关系
        4.1 脑髓与目的关系
        4.2 脑髓与鼻的关系
        4.3 脑髓与耳的关系
    5 脑髓的功能
        5.1 主思维
        5.2 主感知
        5.3 主记忆
        5.4 主运动、言语
        5.5 主五志
    6 脑髓病的定义
    7 脑髓病的病因病机及分类
    8 脑髓病相关疾病举例
第三部分 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肾虚髓亏型脑髓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研究背景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2.2.1 MSA诊断标准
        1.2.2.2 PD诊断标准
        1.2.2.3 未明确诊断的PDS
        1.2.2.4 SCA诊断标准
        1.3 纳排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终止研究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干预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基本信息采集
        3.2 量表测评
        3.3 不良反应记录
    4 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基线资料
        5.2 治疗前后疗效分析
    6 不良反应报告
第四部分 讨论
    1 脑髓学说在古代的发展
    2 脑髓学说概要
    3 脑髓病的定义
    4 年龄与脑髓病发病
    5 脑髓病患者的“神”受损情况及对“脑主神明”的思考
        5.1 脑髓病患者“神”受损的情况
        5.2 “脑主神明”与“心主神明”的争议
        5.3 “脑主神明”包括了“心主神明”,“心主神明”不能被替代
    6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7 异病同治
    8 滋肾益髓法治疗脑髓病
    9 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脑髓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9.1 总体疗效分析
        9.2 分组疗效分析
    10 疗效的突破点探讨
    1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武连仲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理———重视机制,审证求因
2 法———标本兼顾,开窍顺筋
3 方———方随法立,讲究配伍
    3.1 痰浊内阻方
    3.2 肝肾亏虚方
    3.3 气机内郁方
    3.4 督脉失摄方
4 穴———取穴精当,善用验穴
5 术———医术精湛,注重手法
6 小结

(7)针刺调神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神文化的历史源流
    第一节 神为北斗
        一、文学上的“神”
        二、哲学上的“神”
        三、医学上的“神”
    第二节 前贤论神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秦汉以后至近代
第二章 中医调神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神的内涵
        一、自然界物质变化的自动性规律
        二、人体生理变化的现象
        三、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第二节 形神合一
        一、形先病而后神病
        二、神先病而后形病
    第三节 五脏神、元神、五志五脏
        一、心主神明
        二、脑主元神
        三、五脏藏神
        四、五志五脏
    第四节 天人合一、四季调神
        一、天人合一
        二、四季调神
    第五节 情志疗法
        一、情志疗法
        二、情志相胜法
    第四节 针刺调神
        一、察神
        二、守神
        三、治神
        四、调神在针灸处方中的运用
第三章 近三十年针刺调神临床文献的研究
    第一节 文献研究目的
    第二节 文献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来源
        二、文献检索方式
        三、文献筛选方法
        四、文献整理与归纳
    第三节 文献研究结果
        一、针刺调神处方当前应用状况
        二、不同调神处方的临床应用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武连仲教授辨证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病例分析
3 结语

(9)武连仲教授运用“维筋相交、巨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表里、经络辨证论治为总纲
2 维筋相交、巨刺治疗为大法
3 针刺手法及得气要领
    3.1 睑缘攀刺法
    3.2 风池刺法
    3.3 针感特色
4 典型案例
5 小结

(10)武连仲中风十辨学术思想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风病十大辨证体系
    1.1 辨神与气
    1.2 辨阴与阳
    1.3 辨刚与柔
    1.4 辨缓与急
    1.5 辨本与末
2 病案举例

四、武连仲教授治疗脑病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赵晓峰教授枕项区针刺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总结[D]. 张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武连仲运用针刺止痛十二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介绍[J]. 方盛,张海峰,武连仲. 新中医, 2020(05)
  • [3]武连仲教授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经验浅谈[J]. 方盛,张海峰,武连仲. 上海针灸杂志, 2020(07)
  • [4]基于数字化肌肉功能评估系统对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肌张力障碍的客观化评价及肝豆灵片干预研究[D]. 郝文杰.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脑髓病的古文献梳理及滋肾益髓健脑方对肾虚髓亏型脑髓病的疗效研究[D]. 冉维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武连仲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经验总结[J]. 刘宝虎,郭彤彤,国树超,江继鹏,张赛. 西部中医药, 2018(11)
  • [7]针刺调神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 许富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武连仲教授辨证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1例报道[J]. 陈青红,周智梁,武连仲. 亚太传统医药, 2018(07)
  • [9]武连仲教授运用“维筋相交、巨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验[J]. 雷云,孟祥刚,赵琦,武连仲,吴梦晗,杜宇征. 中国针灸, 2018(07)
  • [10]武连仲中风十辨学术思想浅析[J]. 米淑琦,武连仲,高旸. 新中医, 2017(09)

标签:;  ;  

吴连中教授治疗脑病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