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远程教育中CAI课件制作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彭毅[1](2020)在《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情境构建 ——以师范类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科技与物质的空前发展,信息化教育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具身认知理论的出现正符合信息化时代对教育发展的需求,明确教学的对象是人,人又是身体、大脑和环境相互影响的系统意识存在体。从哲学、心理学到教育学对人的认知与学习机制的研究可知,强调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才符合当前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而不是传统教育下将人的身体与大脑割裂开来发展的重脑轻身式的教育理念。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情境的构建首先是以学生的身心认知与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发展要求为核心,实现具身认知高效化与信息化并重的教学课堂;其次,具身认知理论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观、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与教学评价具有启示意义,不仅能激活学生的身体感知觉,还能引导他们身心在课程中的积极参与;最后,从理论范畴、实践操作、身体运用与信息素养四方面初步构建具身性信息化教学情境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安排。基于以上内容研究,选取本人教学实践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18级学前教育班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案例教学研究。在课程开展前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本了解情况,选取其中典型代表性的“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和“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两个专题内容,以表格形式全方位展现具身性信息化教学情境构建的各教学活动过程。通过一学期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具身性信息化教学实践,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具身性课程的学习体验与效果分析,总结并反思具身性课程教学情境构建的优点与不足。根据调查结果与观察,发现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创设的信息化教学情境不仅能有效强化学生身体的具身认知经验,提升其学习兴趣与身心活动参与度,而且还有助于营造身心轻松和谐、言论自由、尊重关爱与健全发展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氛围。在尊重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丰富的具身认知经验不仅是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基础,也是每一位教师在构建身体、大脑与环境三位一体个性化教学认知情境中所必备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当代社会中学生个体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曾庆东[2](2013)在《新课标体系下高中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研究 ——以高中物理必修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藏汉双语教育是我国藏族聚居地区特有的教育模式,是少数民族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藏汉双语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在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教学资源匮乏,因此开发藏汉双语物理CAI课件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本论文就高中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的设计理论基础、需求和实践做了研究。首先,从心理学、教育学、教育传播理论、物理学科及藏汉双语教学五个方面对高中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的设计理论基础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其次,结合在其他地区CAI课件研究成果和藏汉双语教学经验,对藏族聚居区高中学校的学生民族成分、学生语言程度、多媒体硬件和CAI课件的现状和需求以及学生对CAI的态度等方面设制了问卷,选取了来自藏族聚居区的40多个学校的八十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高中学校及自身学习进行了调查,并对一些来自藏区的同学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藏族聚居区的民族学校的学生主要以藏为主,而且他们日常用语也主要是藏语,但他们高中毕业后接触的资料基本上是汉语,因此他们急需藏汉双语的教辅资料;高中学校都配备了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满足了CAI课件应用的硬件需求;学校实验设备匮乏,不能满足基本教学要求,而计算机集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为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他们希望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最后,根据高中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了包含部分内容高中物理的CAI课件,选取了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四章部分内容进行了教学实例分析,并且对提出了高中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评价要求。
阎栋[3](2012)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远程交互式课件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迅速,但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问题是目前阻碍远程教育发展的绊脚石,由于不合理的设计,还存在着用户难以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通过CAI课件理论的发展以及对以用户为中心交互设计的分析,发现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思想与人机交互中以UCD(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观点存在一致性,从而提出使用UCD的方法来开发、设计远程交互式CAI课件,进而解决网络环境下的现代远程教育CAI课件设计的可用性问题,提高远程教育终端用户学习的效率、有效性,以及学习时的满意程度。因而本文的选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远程交互式课件设计方法研究,本文在对CAI课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以下问题做了阐述以及设计实现:1.介绍远程教育及CAI课件的发展历史及当前所处的背景,进而得出当前在CAI课件制作过程中融入UCD方法具有提高系统可用性的重要意义。2.介绍CAI课件的相关概念、性质,完成系统所需用到的技术的理论基础、实现工具,以及系统实现的可行性分析等。3.描述以用户为中心的CAI课件的交互式设计方法及其实现,以及在网络中的应用。讨论以用户为中心的CAI课件制作的特点、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帮助开发人员和用户进一步了解此课件系统。通过开发一个具体的用户友好的多媒体课件平台系统,及对此系统的评估显示,UCD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用户通过网络远程与系统交互的效率,进而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作为下一步的研究计划,作者希望将所开发的原型产品进一步完善,并扩大评估范围,根据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改进本文提出的以用户为中心设计CAI课件的方法。
熊艺[4](2009)在《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使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是远程教育的永恒主题与根本使命。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评价已经成为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以远程教育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管理学的角度,应用系统理论对我国远程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远程教育的教学、师资、核心竞争力、办学效率等方面探讨了我国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基础,文章从分析远程教育的相关理论入手,阐述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而对远程教育的大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了远程教育系统的结构,并对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第二部分内容体现在本文的第四章,对远程教育的教学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包括远程教育课程的设置,分析中国远程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并指出远程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最后对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并结合对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建设范例的分析,得出对我国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启示。第三部分研究了我国远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和角色定位,并对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师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对远程教育教师综合素质评估建立了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评估的方法。第四部分主要研究远程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提出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了学习支持服务的特征,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等,并就如何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部分对远程教育办学效率进行研究。介绍了采用DEA方法,从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两个角度来综合评估远程教育机构在各年的效率情况。文章以各省级电大为决策单元进行了办学效率的比较与分析。
何敏[5](2008)在《我国“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绩效的实证研究 ——以湖北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项目为案例》文中指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迄今为止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为此提供了三种设备配备模式,利用这些设备提供的优秀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终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工程的工作重点。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个案访谈等方法,对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项目的绩效进行研究,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项目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绩效提供建议性对策。第一章,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简单介绍了笔者在读研期间所参与的与本课题相关的项目以及具体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果。通过对绩效、绩效评价、国内相关教师培训绩效研究现状以及国外研究情况的综述,分析了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研究重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作出了分析。第二章,对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项目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对项目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路径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介绍了项目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对学员的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做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第三章,对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绩效评价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设计“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绩效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分配。第四章,运用所建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项目管理、受训者角度对此次教师培训项目进行评价,最后给出综合绩效评价。第五章,分析此次教师培训项目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绩效的策略进行探讨。第六章,对前面的绩效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希望通过此次教师培训活动的绩效研究,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将教师培训绩效提高到最大化。
白迎春[6](2006)在《中学化学蒙文版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课程教材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加强多媒体辅助化学知识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地区部分蒙语授课重点中学化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化学教师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大多数蒙语授课中学化学教师存在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作、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较低,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不强等问题。本论文针对当前蒙语授课中学化学教师设计与制作化学多媒体课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化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旨在突出理论建设的重要性。以学习理论基础为线索,强化教育、教学理论对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实践的支撑、指导作用;提倡应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形成化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方法论基础。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全面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现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蒙文版化学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和设计与制作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阐述了设计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以及脚本的设计与编写。第四部分,详细阐述了蒙文版多媒体课件制作原则、制作标准、制作过程等。第五部分,简单介绍了蒙文版化学多媒体课件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第六部分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对前几部分的论述内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主要对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工作进行说明。
孔凤雪[7](2006)在《WebQuest在五年制师范《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由于学生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习方式以“接受式”为主,致使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即时反馈能力。这就要求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五年制师范教育培养的是小学教师,更应该使学生从观念和行为上发生改变。WebQuest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WebQuest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一线教师从实践中总结与反思进而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现阶段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现状也仍然是以“教为中心”,需要向以“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层次过渡,所以研究WebQuest在五年制师范《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有很深远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访谈和调查的方法,通过在五年制师范《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中应用WebQuest模式,促进学生“学与教”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绪论部分阐述了本课题的意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分析了WebQuest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了应用中的一些问题:选择的WebQuest主题不适于探究,WebQuest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不清晰,或以单一目标取代多维目标,在实施中局面难以控制等。本文第一章首先对WebQuest做了界定,其实质是基于网络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较高层次。随后对WebQuest的分类及结构组成做了阐述。最后对五年制师范教育及WebQuest与五年制师范教育的关系做了论述。第二章介绍了WebQuest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第三章分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从基于CAI课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较低层次,而WebQuest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较高层次,从而论证在五年制师范《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应用WebQuest模式有利于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随后从分析教学目标选择探究主题、分析学习者、搜集整理资源、设计任务、制作网页、搭建思维“脚手架”并组织学生参与和评价几方面,讨论了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如何进行Webquest教学设计,为一线教师理解和接受WebQuest提供一些便利。第四章是WebQuest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即“CAI课件设计”和“CAI课件制作”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设计这两个探究主题兼顾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主题选择的复杂性,任务的多样性,并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分析与总结。从而论证在五年制师范《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应用WebQuest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与教”观念的转变。第五章对本次研究情况做了总结与展望。本研究通过对WebQuest在《计算机辅
胡泽民[8](2005)在《“学习用户”理念下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研究》文中提出以ICT为技术核心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主流教育形式。我国近几年通过发展远程高等教育为人们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但是,从整体运行态势反思远程高等教育近几年的发展,对数量扩张的重视远远高于其它方面,使得远程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困境。教育部近期提出,要把握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节奏,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而要把握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节奏,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把握好教育发展规律及教学规律,重视解决那些制约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促进其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以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群体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重点大学网络学院的运行过程为对象,特别是以作者工作的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为研究实验点,以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视角,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远程高等教育理念的建立与教学运行模式的建立上。在理念研究方面,抓住远程高等教育的“服务”特质,通过思考与传统教育的差异,结合远程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实践中“学习支持服务”思想和技术的发展需要,以借鉴融合“客户”理念作为前提,结合笔者几年来的思考和研究成果,提出了“学习用户”理念。同时明确指出“学习用户”既是一种称谓,在其名称中又蕴涵着具有服务特性的理念内涵。它既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以学生及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也综合了市场特性和远程教育的特点。有了符合远程高等教育运行特点和规律的“学习用户”理念,研究才得以进一步深化,同时研究才得以进入下一个主题:对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构建。为此,研究从综述国内、国外远程高等教育运行现状入手,分析现存于远程高等教育中的发展困境问题,并借鉴国外远程高等教育典型开放大学的运行经验得出一些有利于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这为探讨
郭志刚[9](2005)在《多媒体网络课件编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日益受到重视;而多媒体网络课件是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网络课件的基本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多媒体网络课件设计与制作等进行了研究。第1章介绍了CAI的基本理论、发展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了基于B/S结构的多媒体网络CAI的发展背景、应用特点和研究意义。给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内容。第2章分析了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功能模型、设计原则、组织结构设计,页面设计等网络课件设计内容。第3章研究了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的要求、原则、方法、评价等内容,以及制作关键技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梁卫华[10](2004)在《远程教育中面授课的教学常规工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远程教育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远距离传播技术手段与时俱进 ,这就给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模式的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远程教育中的面授课与传统面授课相比较 ,呈现出不同的教学特点 ,笔者对远程教育面授课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专门就此问题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二、现代远程教育中CAI课件制作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远程教育中CAI课件制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情境构建 ——以师范类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具身认知理论研究综述 |
1.3.2 教学情境研究综述 |
1.3.3 信息化教学研究综述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2.具身认知理论对信息化教学情境的启示 |
2.1 教学观的形成 |
2.2 教学目标的确定 |
2.3 教学情境的构建 |
2.4 教学评价的进行 |
3.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情境理论构建 |
3.1 理论范畴的信息化教学情境构建 |
3.1.1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具身感知的探索兴趣 |
3.1.2 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深化理论形成过程,丰富个体的具身认知经验 |
3.1.3 尊重个体的具身独特性,创设开放式理论知识探索情境 |
3.2 实践操作的信息化教学情境构建 |
3.2.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生活化实践操作的教学情境 |
3.2.2 以身体感受为基础,营造强具身的实践操作教学环境 |
3.2.3 尊重师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个性化的实践操作教学步骤 |
3.3 身体运用的信息化教学情境构建 |
3.3.1 创设在线具身认知情境,唤醒学习者的局部身体活动体验 |
3.3.2 激活个体的身体经验,积累丰富的具身认知经验 |
3.3.3 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创设游戏化具身认知情境 |
3.4 信息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情境构建 |
3.4.1 遵循课程标准要求,促进信息素养理念的普及 |
3.4.2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
3.4.3 结合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信息素养价值观 |
4.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情境案例设计 |
4.1 课程选择 |
4.2 前段分析 |
4.2.1 学习者分析 |
4.2.2 教学目标分析 |
4.2.3 教学内容分析 |
4.3 具身性信息化教学情境案例设计 |
4.3.1 《现代教育概述》信息化教学情境设计 |
4.3.2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信息化教学情境设计 |
4.4 具身性信息化教学情境案例实践 |
4.4.1 《现代教育概述》实践过程 |
4.4.2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实践过程 |
4.5 教学效果分析 |
5.总结与反思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新课标体系下高中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研究 ——以高中物理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CAI发展历史与现状 |
1.3.2 国内CAI发展历史与现状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开发的理论基础 |
2.1 心理学学习理论 |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1.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教育学基础 |
2.3 教传播理论 |
2.3.1 教育传播理论的概念 |
2.3.2 教育传播理论对高中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制作的启示 |
2.4 物理学科 |
2.4.1. 物理学科特点 |
2.4.2 物理学科特点对使用CAI课件优化教学过程的启示 |
2.5 双语教学 |
2.5.1 藏汉双语教学现状 |
2.5.2 藏汉双语教学现状对高中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设计的要求 |
第三章 藏族聚居区高中CAI课件使用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 |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 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
3.3.1 学生语言的掌握程度 |
3.3.2 硬件设施 |
3.3.3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了解及渴望度 |
3.3.4 CAI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
3.3.5 对计算机辅助课件的需求 |
第四章 中学物理CAI课件制作原则和技术实现 |
4.1 高中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制作原则 |
4.1.1 科学性原则 |
4.1.2 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原则 |
4.1.3 探究式教学原则 |
4.1.4 形象直观原则 |
4.1.5 结合生产实践(STS渗透)原则 |
4.2 高中物理CAI实现技术 |
4.2.1 处理材料的工具 |
4.2.2 多媒体课件开发流程 |
4.3 网页说明 |
第五章 藏汉双语CAI课件教学设计实例 |
5.1 牛顿第一定律 |
5.1.1 教材分析 |
5.1.2 理论指导下的CAI课件设计 |
5.1.3 课堂教学设计 |
5.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5.2.1 教材分析 |
5.2.2 理论指导下的媒体设计 |
5.2.3 课堂教学设计 |
5.3 牛顿第二定律 |
5.3.1 教材分析 |
5.3.2 理论指导下的媒体设计 |
5.3.3 课堂教学设计 |
5.4 牛顿第三定律 |
5.4.1 教材分析 |
5.4.2 理论指导下的媒体设计 |
5.4.3 课堂教学设计 |
第六章 高中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的评价标准 |
第七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以用户为中心的远程交互式课件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远程教育及CAI课件的发展 |
1.1.1. 远程教育的发展 |
1.1.2. CAI课件发展 |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结构 |
第二章 CAI课件设计的基础 |
2.1. CAI课件设计的基本概念 |
2.2. CAI课件设计的理论基础 |
2.3. 动态服务器页面概述 |
2.3.1. ASP文件结构及特点 |
2.3.2. VBScript |
2.4. 实现工具 |
2.5. 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 2000概述 |
第三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CAI课件设计方法 |
3.1. 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方法 |
3.2. 交互设计的原则 |
3.3.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4. 以用户为中心的CAI课件特点 |
3.4.1. 传统CAI课件的设计过程 |
3.4.2. 以用户为中心的CAI课件的设计过程 |
3.4.3. CAI课件在制作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四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CAI课件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系统简述 |
4.1.2. 系统功能分析 |
4.2. 系统解决方案 |
4.2.1. 系统设计思想 |
4.2.2. 系统的教学设计 |
4.2.3. 系统功能设计 |
4.2.4. 系统的页面设计 |
4.3. 运行环境配置和实施 |
4.4. 系统的测试 |
第五章 技术应用及存在问题探讨 |
5.1. 以用户为中心CAI课件的应用 |
5.2. 以用户为中心CAI课件制作过程存在问题探讨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外远程教育管理现状与理论研究综述 |
2.1 理论回顾与相关研究 |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2 远程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
2.2 国外远程教育研究综述 |
2.2.1 英国远程教育管理特色综述 |
2.2.2 美、澳、日、欧洲等国远程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
2.3 国内远程教育系统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
2.3.1 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
2.3.2 中国远程教育的主要管理模式 |
第三章 中国远程教育大系统分析 |
3.1 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结构分析 |
3.1.1 大系统理论介绍 |
3.1.2 远程教育系统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3 远程教育系统模型分析 |
3.1.4 远程教育系统结构分析 |
3.2 中国远程教育的定位分析 |
3.2.1 远程教育系统与传统教育系统的比较 |
3.2.2 远程教育系统的定位 |
3.3 中国远程教育环境的SWOT 分析 |
3.3.1 SWOT 分析方法简介 |
3.3.2 中国远程教育环境的SWOT 分析 |
3.3.3 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战略 |
第四章 中国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
4.1 远程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
4.1.1 中外远程教育院校课程设置现状 |
4.1.2 中国远程教育院校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
4.1.3 远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案例及分析 |
4.2 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研究 |
4.2.1 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 |
4.2.2 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原则 |
4.2.3 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设计 |
4.3 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
4.3.1 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相关概念 |
4.3.2 国内外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与发展 |
4.3.3 我国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
4.3.4 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案例及分析 |
第五章 中国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评估 |
5.1 中国远程教育教师素质要求与角色定位 |
5.1.1 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
5.1.2 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特点 |
5.2 中国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
5.2.1 我国远程教育师资现状 |
5.2.2 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5.3 中国远程教育师资综合素质评估 |
5.3.1 现代远程教育师资综合素质评估分析 |
5.3.2 现代远程教育师资综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
5.3.3 现代远程教育师资综合素质评估方法 |
5.3.4 模拟算例 |
第六章 中国远程教育核心竞争力研究 |
6.1 远程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6.1.1 核心竞争力 |
6.1.2 远程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
6.2 远程教育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
6.2.1 远程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6.2.2 核心影响因素的确定 |
6.2.3 对学习支持服务理论的研究 |
6.2.4 学习支持服务的概念与特征 |
6.2.5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内容 |
6.3 如何培育远程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
第七章 中国远程教育办学效率评价 |
7.1 远程教育办学静态效率评估 |
7.1.1 DEA 模型简介 |
7.1.2 远程教育机构办学静态效率评价实例分析 |
7.2 基于Malmquist 指数的远程教育办学动态效率分析 |
7.2.1 动态效率的测算理论 |
7.2.2 Malmquist 指数及其分解 |
7.2.3 远程教育办学动态效率实例分析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5)我国“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绩效的实证研究 ——以湖北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项目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基础 |
1.3 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
1.3.1 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教师培训绩效研究现状 |
1.3.3 国外研究情况 |
1.4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项目研究的方案设计 |
2.1 项目总体情况简介 |
2.2 研究的重点、方法及路径 |
2.2.1 研究重点 |
2.2.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2.2.3 研究路径 |
2.2.4 可行性分析 |
2.3 项目研究的实施过程 |
2.4 学员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调查 |
2.4.1 学员基础能力现状调查 |
2.4.2 学员培训需求调查 |
第三章 “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3.1 “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绩效内涵的界定 |
3.2 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
3.2.1 科学性原则 |
3.2.2 独立性原则 |
3.2.3 可测性原则 |
3.2.4 全面性原则 |
3.2.5 突出重点指标的原则 |
3.3 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依据 |
3.3.1 教育绩效理论 |
3.3.2 借鉴项目管理方法 |
3.3.3 对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对象的调研 |
3.4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
3.5 绩效评价模型的确定与指标权重的分配 |
3.5.1 绩效评价模型的确定 |
3.5.2 指标权重确定的AHP法 |
3.5.3 应用AHP法确定教师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项的权值 |
第四章 湖北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绩效分析 |
4.1 以项目管理评估视角评价教师培训项目 |
4.1.1 项目的组织和策划 |
4.1.2 项目的实施 |
4.1.3 项目的管理 |
4.1.4 项目的绩效考核 |
4.2 以受训教师视角评价教师培训项目 |
4.2.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2 访谈结果分析 |
4.2.3 学员的考核 |
4.3 教师培训项目的综合绩效评价 |
第五章 提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绩效对策研究 |
5.1 湖北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项目的经验与不足之处 |
5.1.1 湖北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项目的经验 |
5.1.2 湖北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项目存在的问题 |
5.2 提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绩效的对策 |
5.2.1 做好宣传工作,转变教师培训观念 |
5.2.2 确定完整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
5.2.3 引进设备,改善办学条件 |
5.2.4 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
5.2.5 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 |
5.2.6 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附件1:学员能力现状和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
附件2:学员培训反馈调查问卷 |
附件3:学员访谈表 |
附件4:学员教学设计作品1 |
附件5:学员教学设计作品2 |
致谢 |
(6)中学化学蒙文版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 中学化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含义及发展概况 |
(三) 蒙语授课中学化学多媒 CAI 课件的现状分析 |
(四)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二、蒙文版化学多媒体CAI 课件的特点、理论与技术基础 |
(一) 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的特点 |
(二) 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
三、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的设计 |
(一) 课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
(二) 总体设计 |
(三) 脚本的设计与编写 |
四、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的制作 |
(一) 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的要素 |
(二) 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制作原则 |
(三) 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制作标准 |
(四) 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的制作过程 |
(五) 案例分析 |
五、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的评价 |
(一) 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的评价目的 |
(二) 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的评价原则 |
(三) 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的评价标准 |
(四) 蒙文版化学多媒体 CAI 课件的评价方法 |
六、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1 |
附录2 |
致 谢 |
(7)WebQuest在五年制师范《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一) WebQuest 模式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
(二) WebQuest 模式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三) 有利于五年制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 |
三、WebQuest 研究现状 |
(一) WebQuest 的起源 |
(二) 国外发展现状 |
(三) 国内研究现状 |
(四)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四、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一章 WebQuest 与五年制师范教育 |
一、WebQuest 界定 |
(一) WebQuest 的内涵 |
(二) WebQuest 的分类 |
(三) WebQuest 的结构组成 |
二、WebQuest 与五年制师范教育 |
(一) 五年制师范教育 |
(二) WebQuest 与五年制师范教育中的教育观念 |
(三) WebQuest 与五年制师范教育中的教学模式 |
第二章 WebQuest 应用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探究学习理论 |
三、协作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WebQuest 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设计 |
一、WebQuest 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
(一) 《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述 |
(二) 计算机辅助教学现状 |
(三) WebQuest 模式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比较 |
二、撰写WebQuest 的五项基本原则 |
三、WebQuest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教学设计过程 |
(一) 分析教学目标,选择探究主题 |
(二) 学习者分析 |
(三) 搜集整理资源 |
(四) 设计任务 |
(五) 制作网页 |
(六) 搭建思维“脚手架”并组织学生参与 |
(七) 评价与修订 |
第四章 WebQuest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
一、CAI 课件设计 |
(一) WebQuest 主题的选择 |
(二) 教学对象的分析 |
(三) WebQuest 教学流程 |
二、CAI 课件制作 |
(一) WebQuest 主题的选择 |
(二) 学习者分析 |
(三) 教学策略分析 |
(四) WebQuest 教学流程 |
三、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
(一) 对案例的分析 |
(二) WebQuest 模式下学生学习情况与态度的调查 |
(三) 对WebQuest 教学情况的访谈 |
(四) 对WebQuest 教学情况总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
二、问题和不足 |
三、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学位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8)“学习用户”理念下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现实背景 |
一、远程高等教育从边缘补充型走向主流教育型 |
二、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按“现代远程教育”意义运行存在的问题 |
三、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特性成为从业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
第二节 确定选题及选题的解析 |
一、确定“学习用户”理念下远程高等教育运行模式的研究 |
二、研究的视角及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远程高等教育运行状况简述及实践启示 |
第一节 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演化与状况述评 |
一、我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高等教育运行状况的简述 |
二、重点大学网络学院的运行状况简述 |
三、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简述国外远程高等教育运行的状况——以国外典型开放大学为例 |
一、几个发达国家典型学校远程高等教育运行模式的状况 |
二、几个发展中国家典型学校远程高等教育运行模式的状况及特点 |
三、国外的实践对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
第三章 “学习用户”理念的提出及称谓的成立 |
第一节 从历史的视角考察对学生认识的演变 |
一、传统教育学对学生的认识 |
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学生认识的转变 |
三、当下教育理论对学生的再认识 |
四、终身教育思想和开放教育的理念对学生认识的拓展 |
第二节 远程教育的特点突显了远程教育的“服务”特质 |
一、远程教育的“服务”特质 |
二、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 |
第三节 远程教育“服务”的实施系统——“学习支持服务” |
一、“学习支持服务”思想溯源 |
二、“学习支持服务”与“客户”理念的融合催生“学习用户” |
第四节 “学习用户”理念的诠释 |
一、“学习用户”理念的内涵 |
二、“学习用户”运行的特征 |
三、“学习用户”对“客户”在教育意义上的超越 |
第四章 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构建的基本认识 |
第一节 从“教学模式”到“教学运行模式” |
一、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嬗变 |
二、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概念的提出 |
第二节 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理论模型 |
一、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界定 |
二、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特点 |
三、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基本构成分析 |
一、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系统构成 |
二、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基本要素 |
第五章 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建立的相关借鉴 |
第一节 对“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基本认识 |
一、客户关系管理(CRM)理念出现的背景 |
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内涵 |
三、客户关系管理(CRM)质的规定性 |
第二节 对客户关系管理(CRM)中可供借鉴的相关技术及运行典型模型的列举 |
一、体系化环境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 |
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呼叫中心 |
三、客户关系管理(CRM)的“一对一营销模式” |
第三节 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中对客户关系管理(CRM)思想和技术的借鉴 |
一、远程高等教育借鉴客户关系管理(CRM)运行的前提分析 |
二、远程高等教育中客户关系管理(CRM)的体现 |
三、远程高等教育对客户关系管理中几种典型模型的借用 |
第四节 远程高等教育对“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和技术借鉴的一些反思 |
第六章 “学习用户”理念下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构建 |
第一节 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构建原则 |
一、教学运行模式构建的原则 |
二、制约教学运行模式构建的因素 |
第二节 侧论:“教学运行模式”的基本支撑——组织运行架构的构想 |
一、我国现有远程高等教育机构运行架构的简要分析 |
二、“学习用户”理念下远程高等教育组织结构构建运行原则和本质特征 |
三、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组织运行结构的构想 |
第三节 基本构架: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构建 |
一、远程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构建维度一:教学运行模式的基本框架 |
二、远程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构建维度二:教学运行模式的“一对一”实施架构 |
三、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构建维度三:教学运行模式的服务组织系统构成 |
四、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构建维度四:教学运行模式的制度保障体系 |
第七章 对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主要运行要素的特征分析 |
第一节 远程高等教育教师特点的变化 |
一、远程高等教育教师与传统教育教师特征的几个转变 |
二、远程高等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从事该类教育特殊的基本能力 |
三、远程高等教育中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需要关注的问题 |
第二节 远程高等教育学习过程的特点 |
一、理解远程教育学习过程对学习者基本要求 |
二、注重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的教与学现象 |
三、对远程高等教育学习过程特性的归结 |
四、对远程高等教育学习过程的学习模式的理解 |
第三节 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特征 |
一、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内容及特征 |
二、对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作用的认识 |
三、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中应该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
第八章 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有效运行的支撑机制建设的建议 |
第一节 建立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
第二节 运行数据的标准:网络信息数据标准化机制的建立 |
第三节 构建“超市”平台,服务于“学习用户” |
第四节 建立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 |
第九章 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具体实践与实证分析 |
第一节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运行模式的实践 |
第二节 毕业生调研:教学运行模式适应性的检验 |
第三节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运行模式实践的评析 |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书目 |
后记 |
(9)多媒体网络课件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多媒体网络课件概述 |
1.1 多媒体网络课件理论基础 |
1.2 国内外课件发展概况 |
1.3 当前课件的研究现状 |
1.4 将来课件表现的特点 |
1.5 多媒体网络课件发展的背景、特点及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多媒体网络课件设计 |
2.1 多媒体网络课件功能结构模型 |
2.2 多媒体网络课件设计原则 |
2.3 内容组织结构设计 |
2.4 页面设计 |
第三章 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 |
3.1 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的要求 |
3.2 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的原则 |
3.3 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的方法 |
3.4 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开发关键技术 |
3.5 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的评价 |
3.6 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需注意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远程教育中面授课的教学常规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堂教学前的教学常规工作: |
(一) 备教材 |
(二) 备教法 |
(三) 备远程教育手段 |
(四) 制作教案 |
(五) 制作辅助教学材料 |
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常规工作 |
(一) 新课讲授前的复习。 |
(二) 教学过程宜精讲多练、注重练习, 以解疑答难、辅导导学为主。 |
(三) 授课结束前的归纳小结。 |
(四) 作业检查和作业布置。 |
1、随堂抽查作业。 |
2、布置作业。 |
三、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常规工作 |
(一) 指导学员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
(二) 指导协作学习小组学习 |
1、组织成立本课程的协作学习小组。 |
2、指导协作学习小组完成《形成性考核册》的学习任务。 |
四、现代远程教育中CAI课件制作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情境构建 ——以师范类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D]. 彭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新课标体系下高中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研究 ——以高中物理必修一为例[D]. 曾庆东. 西北民族大学, 2013(05)
- [3]以用户为中心的远程交互式课件设计方法研究[D]. 阎栋. 西北大学, 2012(06)
- [4]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D]. 熊艺. 天津大学, 2009(01)
- [5]我国“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绩效的实证研究 ——以湖北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项目为案例[D]. 何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08(10)
- [6]中学化学蒙文版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研究[D]. 白迎春.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02)
- [7]WebQuest在五年制师范《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D]. 孔凤雪. 山东师范大学, 2006(09)
- [8]“学习用户”理念下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研究[D]. 胡泽民. 厦门大学, 2005(05)
- [9]多媒体网络课件编制研究[D]. 郭志刚. 东北师范大学, 2005(11)
- [10]远程教育中面授课的教学常规工作研究[J]. 梁卫华.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