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机解大型供应链问题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金恩焘[1](2020)在《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数字乡村”这一新的理念;2019年,中央又进一步制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助推乡村振兴的计划”。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在农业发展及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应用,是为提高农民现代信息技能而内生的现代化转型发展路径。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使农业规模化、生态环保、生鲜电商、自媒体公众参与、用户消费体验等市场要素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农产品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对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战。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创新,涉及流通市场主体、流通商业模式、流通基础设施、品质溯源监督以及流通技术手段等多个维度,是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新构建适应我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求,成为本课题的重要研究目标。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枢的分散-集中-分散模式,主要以线下面对面大宗交易、极低冷链率的常温存储运输为主,存在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效率低、成本高、腐损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弊端,导致农户手上新鲜优质农产品售价低与居民采购价格高、质量差的矛盾。结合理论学习和文献综述,通过对江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考察与实践,本论文从农业生态包容、农业生产效率、城乡福祉差距、公众网络参与等视角,分析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外部环境演变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紧扣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两个核心维度,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模型;引入自媒体舆情分析、监控、引导等新方法,探讨农产品安全治理的营销引导动力机制;以农村电商模式创新为提升流通效率起点,以冷链物流体系创新为提升流通质量突破口,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工具,完成生鲜电商平台设计与实践,探索构建新时代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综述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路线。历经四年时间对国内多个省份及江西省内60多个县的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企业实地考察,深入掌握传统农产品流通弊端以及创新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iteSpace对农产品流通研究领域绘制知识图谱,数据显示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效率和流通成本是当前农产品流通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对知识结构进行了补充和梳理,为系统了解农产品流通领域实情捕捉可靠数据,避免了传统归纳文献方法的主观性。在实地考察与文献综述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围绕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两个研究突破口,设计了以网络舆情为农产品流通安全治理的营销引导动力机制,以农村电商、生鲜电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为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途径,以冷链物流为骨干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产品流通质量提升的平台,构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中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研究路线。第二、通过宏观环境演变格局的多视角分析,创新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价值导向概念模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必须宏观把握流通两端的外部环境演变格局。本论文重点从农业生产端的农业生态包容、农业生产效率和城乡需求端的城乡福祉差距、公众网络参与等环境要素入手,创新构建了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价值导向概念模型。在农业生产端,以粮食生产区为例研究我国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空间包容性,确定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支撑下实现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价值导向;分析农业生产效率区域差异演变及驱动因素,发现在农业规模化、土地托管、农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化、资本化等三农政策持续推动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效率提升迅速、区域差异演变加快,但农业规模效率提升明显高于农业技术效率提升,这种失衡的演变规律暴露出比较严重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导致的土地板结严重及催熟剂、增甜剂滥用等。这些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消费端对农产品安全的迫切需求和监督权,无法通过现有的流通体系传导到生产端。在城乡需求端,通过城乡福祉差异时空分异与政策研究,发现城乡居民福祉差距持续缩小,对健康食品、优质食品、特色食品的需求不断提升。通过对新媒体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研究,分析网络典型案例发生发酵及平息发展过程,以及与意见领袖深度访谈,提出两个舆论场及话语融合平衡模型,探究了消费者需求意见更广泛、低成本和较迅速的表达方式,推进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有效社会监督。第三、通过农村电商商业模式迭代创新过程,探究农产品电商企业组织体系创新。在对农村电商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案例企业四年的跟踪研究,案例企业通过混合制改革创新商业模式并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实现效率机制和合法性机制耦合,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经过混合制改革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X+1”农村电商商业模式,聚焦整合工业品服务下行、农业生产资料下行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的仓、运、网点等综合城乡共同配送资源,不仅保留了企业商业模式原有驱动因素,还获得了企业合法性和与国有企业资源优势融合的驱动因素,补充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理论,丰富农产品电商企业组织体系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的研究视角,为现代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电商企业组织体系创新提供了实践样板。第四、通过推动政策实施为导向构建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质量体系。冷链物流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一个硬短板,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列入补短板工程。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整体提升是真正解决农产品流通质量问题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以推动政策实施为导向,从政策顶层设计、行业总体规划的视角,在第四方物流和农村电商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上,以江西为例,依托供销合作社构建全省冷链骨干网,以图改善、解决冷链流通率较低、流通方式落后,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规模偏小、冷链物流没有形成网络等现实问题,为实现农产品高质量流通提供保障,提升农产品流通质量、缩短了农产品流通周期,从政策实践上推动了 115亿元的冷链流通体系的建设。第五、通过引入舆情处理机制,探索数字乡村战略下新媒体舆情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数字乡村战略使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日益趋向于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新媒体的崛起,也使得农产品安全更易受到舆论的监督。构建大数据舆情衍生规律模型,利用食品安全舆情倒逼农产品流通体系做出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率,通过用户反馈,寻找整个流通体系的问题症结,倒逼企业不断完善流通体系。针对网络舆情中网民行为分析,基于社会网络下新媒体舆情用户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微博大V等新媒体代表人士,对于推动网络舆情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Pajek软件,根据大数据环境下意见领袖相关特征对用户进行聚类分析,以此识别不同类型的新媒体代表人物。新媒体舆情的宏观环境演变为现代农产品流通营销引导体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为农产品流通电商平台和信息化系统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第六、通过前期理论研究,指导完成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生鲜电商平台的建设实践。综合考虑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价值导向,基于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提升、商业模式创新、冷链流通基础设施、舆情监督与溯源体系等综合设计理念,采取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四点一面设计模型,完成生鲜电商平台系统要素分析、流率基本入树模型、系统反馈基摸分析等,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符合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生鲜电商平台,并跟踪平台运营一年以上,初步实现预期效果。综上所述,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具有流通中间环节少、流通效率高的特点,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村电商商业模式以及冷链物流骨干网创新,避免了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弊端,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损耗、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福祉,对数字乡村战略下推进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实践意义。在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三个外部宏观环境演变格局视角,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引入农产品电商商业模式迭代创新、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自媒体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等创新要素,围绕流通质量和流通效率创新设计新型农产品流通生鲜电商平台,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创新价值。整个研究过程中,分别采取了扎根理论、系统动力学、社会网络分析、文献计量分析等方法,工具上采用了 Citespace、Noteexpress、Pajek、Vensim、Xmind等,较好地将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有效应用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问题研究中,对该领域其他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累计发表了一篇一区SCI、四篇CSSCI和一篇中文核心,两份对策性建议报告获得省领导批示,获得十项企业联合研发的软件着作权。研究不足在于相关内容选择跨度较大,对多维度有机融合的整体性研究,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研究可以将冷链物流、农产品电商、网络舆情压力传导机制等多维度深度融合,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深入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升级建设。
黄甫[2](2021)在《双渠道供应链的退款保证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双渠道和退款保证策略都是企业在运作与营销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商业手段,并且一直受到来自于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具体而言,双渠道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来自于不同偏好消费者的需求;而退款保证策略则能协助企业在不降低价格的情况下提高消费者效用,增加销量。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消费者购物方式的转变,以及国家退货政策的影响,双渠道和退款保证策略的研宄领域中也都分别涌现出许多亟待解决的新兴问题。因此,现实中有时需要关注考虑由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与退款保证策略相结合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探索和理论分析是有必要的。本文对由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与退款保证策略相结合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给出了考虑由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与退款保证策略相结合问题的描述及研究框架。本文按照供应链的决策变量,将研究问题划分为三大类:分别针对这三大类研究问题进行形式化描述,并给出解决问题的研究框架,这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框架和分析框架。(2)研究了价格决策下的退款保证策略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价格决策下的退款保证策略问题。通过构建三种供应链结构模型,研究价格决策问题,并分析了不同退款保证策略以及供应链结构对均衡结果和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阈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单一零售渠道供应链中,与不提供(退款保证)相比,提供退款保证虽然提高零售价,但是依然能够提高需求、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当直销成本较小时,制造商将开通直销渠道。无论是集中决策还是Nash均衡,仅直销渠道提供(退款保证)时,都有利于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与两个渠道都不提供相比,两个渠道都提供时,有利于提高制造商利润、供应链总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在双渠道供应链中:当零售匹配度较低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退款保证策略均衡为DG,当零售匹配度较高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退款保证策略均衡为BG。(3)研究了订单量决策下的双渠道退款保证策略问题。主要研究包括:针对订单量决策下的退款保证策略问题。通过构建由零售商提供退款保证的供应链模型,研究销售商的订单量决策问题,并分析了不同退款保证策略以及不同的决策顺序对均衡结果和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阈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单一零售渠道中,提供退款保证能够提高销量、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当直销成本较大时,制造商将不开通直销渠道;提供退款保证有利于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在双渠道中,提供退款保证能够提高直销量、总销量、制造商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但降低制造商利润;直销量、总销量、消费者剩余都随直销成本递减;制造商利润随直销成本先递减后递增。当零售匹配度和直销成本并非都较高时,提供退款保证对制造商是有利可图的。(4)研究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决策下的退款保证策略问题。主要研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针对消费者退货因非质量缺陷引起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决策下的双渠道退款保证策略问题。将退款保证策略分为两个渠道都不提供、仅直销渠道提供、仅零售渠道提供和两个渠道都提供四种,研究四种不同退款保证策略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仅直销渠道提供和两个渠道都提供有利于降低销售价格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仅零售渠道提供和两个渠道都提供有利于降低销售价格对服务水平的影响。产品质量仅与直销渠道是否提供有关,服务水平仅与零售渠道是否提供有关当退货感知较小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策略为BN,当退货感知适中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策略为DG;当退货感知较大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策略为BG。针对消费者退货因质量缺陷引起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决策下的退款保证策略问题。在单一零售渠道供应链模型中,分别探究制造商为领导者、零售商为领导者和Nash决策三种供应链模型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研究发现:在单一零售渠道供应链中,在不提供退款保证情形下,三种供应链模型的均衡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是一致的,需求、消费者剩余、制造商利润和零售商利润也是一致的;在制造商为领导者和零售商为领导者的供应链模型中,与不提供退款保证相比,当产品残值满足一定范围时,提供退款保证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然而在垂直Nash决策供应链模型中,提供退款保证总是不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在双渠道供应链中,将退款保证策略分为两个渠道都不提供、仅直销渠道提供、仅零售渠道提供和两个渠道都提供四种,研究四种不同退款保证策略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两个渠道都不提供相比,仅直销渠道提供、仅零售渠道提供和两个渠道都提供都有利于制造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与两个渠道都不提供和仅直销渠道提供相比,仅零售渠道提供和两个渠道都提供有助于零售商提高服务水平;当残值比小于某一阈值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策略都为DG;当残值比大于某一阈值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策略都为BG。针对本文提出的双渠道供应链中的退款保证策略研究,为解决双渠道供应链中的退款保证策略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指导,并为相关研究的扩展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孟孟,张三峰,顾晓光[3](2020)在《信息共享能提升企业生产率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的证据》文中研究说明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探讨了信息共享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时,外部信息共享和内部信息共享都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着且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外部信息共享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内部信息共享。对于计量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和上市公司面板匹配数据进行缓解和验证,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归属、行业性质、企业规模及企业年龄不同,信息共享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内外部信息共享主要通过促进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高企业生产率。考虑相应的环境因素后发现,信息化水平、法律环境和市场化程度在外部信息共享和内部信息共享的生产率效应中呈现出相反的调节作用。
贺晶[4](2019)在《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金融等多重外部因素的冲击,供应链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由单一信贷经营模式向综合化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工具。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在扩展业务范围、获取客户、增加盈利的同时,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并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推动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然而,外部环境变动、行业竞争加剧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导致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出现了增长瓶颈。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供应链金融主要的融资模式之一,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开展该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因而深入分析该模式的运作流程、收益情况和风险管控措施,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于解决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并给出了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案例设计方案。第二章案例介绍部分对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动因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为案例分析部分,对A银行为X公司提供预付账款融资的具体授信流程、收益以及风险管控措施进行了介绍,并分别从操作流程、收益波动和风险管控三方面对该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四章对优化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应链金融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竞相追逐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因而本文对A银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分析对于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完善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以及突破发展瓶颈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盛虎宜[5](2019)在《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的车辆路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生鲜农产品生产与交易大国,生鲜农产品是人民群众的主要食品来源。生鲜农产品的传统交易方式主要是生产者与购买者面对面进行交易,随后发展到流动商贩、批发商、批发市场与超市等农产品流通方式。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消费观念与购买方式的改变,生鲜电商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主要渠道之一。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损耗、易腐烂、保质期短、新鲜度难以保障等特性,生鲜电商企业的客户具有购买频次多、单次购买量比较小、需求随机、地理位置分散、且具有配送时间窗要求与农产品新鲜度限制等特性。因此,生鲜电商企业对物流配送要求非常高,使得生鲜电商的物流配送成本高昂。物流配送一直是生鲜电商发展的瓶颈问题,已经成为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解决生鲜电商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规划配送车辆的行驶路线,即求解生鲜电商企业物流配送的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不同类型的生鲜电商企业具有不同的物流配送目标,拥有不同的配送工具,客户的坐标分布、购买量、时间窗及农产品新鲜度要求也不一样。生鲜电商必须根据企业目标、拥有物流资源现状、客户需求与交通路网等实际情况进行物流配送规划,既要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又要保证到达客户的速度,还要使物流成本最小化,合理规划具有一定难度,亟待系统、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不同视角研究生鲜电商企业的物流配送问题,分析生鲜电商不同产品的物流配送需求,刻画生鲜电商企业的不同配送情景,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1)研究新鲜度限制条件下生鲜电商配送的带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s,VRPTW)。考虑到常温条件下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引入农产品新鲜度度量函数;考虑到生鲜电商的客户主要分布在城市,城市交通路网具有时变特性,引入时变路网条件下车辆行驶时间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车辆可以在不同时刻从配送中心出发、车辆容量、客户需求量、时间窗、服务时间与农产品新鲜度限制等因素,以总配送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具有最低新鲜度限制的生鲜电商配送VRPTW数学模型,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一种免疫蚁群算法求解;最后,采用多类型算例证明本文方法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以期为生鲜电商企业在常温条件下配送新鲜度抗衰性较强的农产品提供决策参考。(2)基于配送经济成本与环境成本兼顾视角,研究生鲜电商冷链配送的时变车辆路径问题(time-dependent vehicle routing problem,TDVRP)。首先分析城市交通路网的时变特性,设计基于时间段划分的路段行驶时间计算方法,并引入车辆碳排放计算函数;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车辆可以在不同时刻从配送中心出发、车辆容量、客户需求量、时间窗、服务时间等因素,以人力成本与车辆固定使用成本之和作为配送经济成本,将车辆油耗成本与碳排放成本之和作为环境成本,以配送经济成本与环境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构建生鲜电商冷链配送的TDVRP数学模型,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一种改进蚁群算法求解;最后,采用多类型算例证明本文方法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以期为生鲜电商企业采用冷链方式配送附加值较高、新鲜度抗衰性较低的农产品提供决策参考。(3)研究带交通拥堵规避方法的生鲜电商低碳时变车辆路径问题(low-carbon time-dependent vehicle routing problem,LCTDVRP)。考虑到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的常见现象,首先分析城市交通路网的时变特性,设计车辆不停靠策略下的路段行驶时间计算方法、车辆拥堵停靠策略下的车辆总使用时间计算方法,然后引入车辆碳排放计算函数;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车辆可以在不同时刻从配送中心出发、车辆容量、客户需求量、时间窗、服务时间与车辆碳排放等因素,以所有车辆的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构建生鲜电商配送的LCTDVRP数学模型;再引入交通拥堵指数,设计基于拥堵指数的交通拥堵规避方法,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一种混合蚁群算法求解;最后,采用多类型算例证明本文方法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以期能为生鲜电商企业实施低碳物流提供决策参考。(4)研究生鲜电商联合配送的开放式多物流中心车辆路径问题(open multi-depot vehicle routing problem,OMDVRP)。考虑到大型生鲜电商企业拥有多个物流中心,设计一种共享物流资源的多物流中心处理方法,并引入农产品新鲜度度量函数;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车辆可以在不同时刻从配送中心出发、车辆容量、客户需求量、时间窗、服务时间与农产品新鲜度限制等因素,以总配送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生鲜电商联合配送的OMDVRP数学模型,再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一种混合启发式算法求解;最后,采用多类型算例证明本文方法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以期为拥有多个物流中心的生鲜电商企业提供联合配送的决策参考。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管理科学、物流管理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为学术同行提供研究参考;为生鲜电商企业提供物流配送的决策参考,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武益红[6](2019)在《A公司ERP项目实施的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资源计划ERP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和方法。但是ERP项目实施的失败率很高。究其失败的原因,项目管理不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根据企业特点,量身定制一套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作者亲身参与了一个国有大型电子元器件企业ERP项目的管理与实施。我们以实践为基础,以该企业为样例,总结并设计了类似企业ERP项目管理的一个整体性方案。在文中,我们指出了电子元器件行业和该企业自身的特点,调研了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状,总结了企业面临的问题,确定了企业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我们将ERP项目的实施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整体规划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其中,我们详细讨论了在类似的大型电子元器件企业ERP项目实施中几个较为重要的工作。包括ERP实施计划设计、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改革、原型测试与物料编码制定、系统切换方法的合理选择等。同时我们对如何进行项目筹备、项目实施组织架构、验收方案以及后期管理工作等也进行了一定的建议和讨论。在给出建议的同时,我们对该企业实际实施ERP项目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展望,并反思了项目实施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类似企业ERP项目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曲涛[7](2018)在《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铁道部于2005年实施大客户战略,从最初的9家试点企业已发展到目前的200余家重点企业,随着铁路运输能力的提升和公路、水路的发展,大客户战略从最初的缓解铁路运能紧张、保障重点物资运输的目标发展到迎接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巩固货源、挖掘新客户的战略要求。大客户预付款结算的信息化是大客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不断提高铁路服务质量,强化铁路与大客户战略合作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企业经济效益。但目前铁路大客户预付款结算存在诸多不足,如结算业务设置点的不合理、结算业务未实现信息化、客户繁重的工作量,都表达了对大客户预付款信息化结算的迫切需求。因此,本文对铁路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首先通过从铁路运输进款的角度分析了系统的必要性,从技术、经济、社会方面探析了系统的可行性。其次,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以及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采用B/S结构,由表现层、业务层、数据层组成。选用MySQL数据库,采用JavaEE语言编写,运用Eclipse工具开发。表现层用到html,css,javascript,jquery,bootstrap等技术;业务层中的Web层采用SpringMVC框架,Service层采用Spring框架,Dao层采用MyBatis框架。结合需求分析,功能架构设计为四大块:大客户字典维护管理模块、资金管理模块、查询报表模块、权限管理模块。最后完成代码编写和界面设计,以及实际运用。
朱亮[8](2016)在《铁路主导型煤炭供应链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应用纳什博弈、供应链、运筹学等理论及蚁群等优化算法,研究铁路煤炭物流供应链组织创新问题。通过梳理煤炭行业发展现状、铁路煤炭运输特点及未来货源形势,分析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紧迫性,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提出了铁路主导型煤炭供应链的解决思路;梳理总结铁路具备的运力资源优势条件及国家政策支撑条件,并应用供应链管理、博弈论相关理论,研究基于不同主导主体的供应链博弈演变过程,分析铁路构建主导型煤炭供应链的技术可行性、必然性;铁路主导型煤炭供应链的构建需要相应载体,研究提出线上建立煤炭商务平台、线下发展煤炭储配基地,以煤炭储配基地为依托,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构建方式,实现对供应链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四流整合;通过比选研究,提出适应当前形势的基于需求侧储配基地的铁路主导型煤炭供应链,并提出其结构组成、运作模式、物流模式;基于煤炭供应链结构组成,深入研究煤炭供应模块、储配模块、配送模块的物流组织过程,包括煤炭长途调运组织模式、煤种参数指标及配煤、准时制配送班列开行方案、机车机班交路接续规划等关键问题,建立了以配煤整体成本最低为目标的配煤模型,基于MTSP问题的机车运用、检修、整备和机班接续一体化编制的双层目标规划模型,并提出基于蚂蚁算法、图形解析法的求解算法;研究提出煤炭储配基地选址原则,并通过梳理全路煤炭主要货源货流情况,结合路网结构、通过能力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提出济源区域等5个可优先考虑建设的煤炭储配基地选址区域方案,并建立了以煤炭运输及配送工作量最小为目标的煤炭储配基地选址模型;通过梳理煤炭储配基地功能需求及各项技术作业流程,研究提出储配基地站场布局基本图形方案,并研究各类设施设备作业能力计算方法;基于铁路主导型煤炭供应链两级库存结构,研究提出储配基地、需求企业的安全红线库存、订货时机及订货量等库存控制策略模型;最后以济源区域建立煤炭储配基地为案例,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梳理并量化分析采用储配基地模式较原方式所增加的效益与成本项,通过对比表明供应链整体具备经济可行性。
孙连波[9](2011)在《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宜昌作为湖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其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物流设施和设备发展初具规模。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加工企业和销售商规模的扩大、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这些都将对宜昌农产品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宜昌应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积极构建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畅通,进而推进宜昌农业经济的发展。文章在归纳和分析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宜昌地区农产品物流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通过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宜昌农产品物流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为主线,提出了宜昌加快构建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思路和建议。其中,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作为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未来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运用劳资博弈、讨价还价博弈等博弈理论对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组织与农产品供应链主体之间合作关系的确立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宜昌大力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议。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解决宜昌及周边地区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加快推进宜昌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吕斌[10](2010)在《蔬菜供应链整合研究 ——以福州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供应链管理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甚广。供应链集成优化是企业增辟利润的有效途径。蔬菜供应链属农产品供应链范畴,目前关于蔬菜供应链的研究大多从产业、效率等角度着手。本研究以福州市蔬菜产业为研究背景,以提高蔬菜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提高各节点主体收入、促进蔬菜产业升级为目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含统计性描述、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二层规划模型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菜农是否愿意成为供应链稳定主体的影响因子;建立了以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协调定价二层规划理论模型(含配送型与非配送型);研究了不同供应主体下的蔬菜供应链合作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蔬菜供应链整合的对策思路。研究表明:(1)蔬菜供应链类型多样、形式各一、特点明显。通过整合,有利于保证蔬菜质量安全、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推进蔬菜产业升级。(2)户口、家庭收入、菜地面积、交易风险等因子对菜农是否愿意成为供应链稳定主体具有显着影响;具有本地户口、家庭以男性为主导、受教育水平较高、劳动能力强、收入渠道多的菜农一般不愿意成为供应链稳定主体;收入渠道少、交易风险大、受教育水平低、有参加合作组织的菜农更愿意成为供应链稳定主体。(3)价格是蔬菜供应链整合的核心,是供应链协调定价决策的基础。蔬菜供应链主体之间协调定价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以价格为核心的重复博弈,博弈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实质上就是一种相对均衡的实现。(4)生产供应主体不同,供应链的合作效率也不相同。以合作社菜农为生产供应主体的蔬菜供应链合作效率最高、以独立菜农为生产供应主体的蔬菜供应链合作效率次之、以基地菜农为生产供应主体的蔬菜供应链合作效率最低。(5)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更多是出于规范市场、提高国民福利水平。政府无论是出于主观意望,还是客观现实都要求政府应该积极作为。在蔬菜供应链整合中,政府在改进供应链合作效率、加强政策性引导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加快供应链整合的进程和提高整合质量。
二、微机解大型供应链问题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机解大型供应链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学术背景 |
1.1.3 团队背景 |
1.2 问题界定、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问题界定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3.3 研究难点、重点及拟解决的办法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
2.1.1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文献数量分析 |
2.1.2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 |
2.1.3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核心作者、核心期刊与研究机构分析 |
2.1.4 农产品流通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 |
2.1.5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研究演化路径分析 |
2.1.6 研究启示 |
2.2 相关基本理论 |
2.2.1 网络舆情衍生规律研究 |
2.2.2 大数据与舆情治理研究范畴 |
2.2.3 农业生产效率 |
2.2.4 城乡福祉差距 |
2.2.5 农村电商 |
2.2.6 数字乡村战略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视角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外部环境演变分析 |
3.1 农产品流通体系外部宏观环境供需两端现状分析 |
3.2 农业生产端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驱动因素 |
3.2.1 研究方法 |
3.2.2 结果分析 |
3.2.3 主要结论 |
3.3 城乡消费端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驱动因素 |
3.3.1 研究方法 |
3.3.2 结果分析 |
3.3.3 主要结论 |
3.4 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价值导向概念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电商商业模式与组织体系创新研究 |
4.1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五维模型分析 |
4.2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 |
4.3 我国农村电商治理对策:机制、模式、路径 |
4.4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农村电商模式迭代创新的实证研究 |
4.4.1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
4.4.2 案例分析 |
4.4.3 研究发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字乡村战略下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创新研究 |
5.1 江西省冷链物流体系现状分析 |
5.1.1 冷链物流服务的重要意义 |
5.1.2 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积极因素 |
5.2 江西省冷链物流体系关键问题分析 |
5.3 科学构建江西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
5.3.1 总体空间布局构建 |
5.3.2 详细建设方案设计 |
5.4 江西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运营效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数字乡村战略下新媒体舆情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 |
6.1 两个舆论场的提出 |
6.2 两个舆论场新平衡背景下农产品安全治理困境分析 |
6.3 新媒体环境下关键节点代表人士识别与治理研究 |
6.3.1 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以江西为例 |
6.3.2 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 |
6.3.3 基于新媒体舆情治理策略 |
6.4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大数据舆情衍生规律模型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生鲜电商平台设计与实践 |
7.1 现状简述 |
7.2 “四点一面”模式的系统要素分析 |
7.3 基于实际调研确定流位流率系 |
7.4 “四点一面”战略模式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
7.5 “四点一面”模式的系统反基模以及反馈环分析 |
7.6 “四点一面”战略模式的系统反基模分析 |
7.6.1 公司销售额与其它因素的相互制约发展基模 |
7.6.2 客户数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增强关系 |
7.6.3 农产品供给量与好评率的相互制约关系 |
7.6.4 投资量与好评率的相互增强关系 |
7.7 系统设计部分 |
7.7.1 系统分析 |
7.7.2 系统设计 |
7.7.3 关键技术 |
7.7.4 系统实现和运营效果 |
7.8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2)双渠道供应链的退款保证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框架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的方法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相关研究 |
2.2. 供应链产品价格、质量和服务相关研究 |
2.2.1. 供应链定价和服务相关研究 |
2.2.2. 供应链定价和质量相关研究 |
2.2.3. 供应链定价、质量和服务相关研究 |
2.3. 退款保证相关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3. 价格决策下的双渠道退款保证策略 |
3.1. 研究背景 |
3.2. 主要假设 |
3.3. 单一零售渠道供应链 |
3.3.1. 不提供退款保证(N) |
3.3.2. 提供退款保证(G) |
3.4. 双渠道集中决策情形(Vi) |
3.4.1. 两个渠道都不提供退款保证(BN) |
3.4.2. 仅直销渠道提供退款保证(DG) |
3.4.3. 仅零售渠道提供退款保证(RG) |
3.4.4. 两个渠道都提供退款保证(BG) |
3.5. 双渠道Nash决策情形(Na) |
3.5.1. 两个渠道都不提供退款保证(BN) |
3.5.2. 仅直销渠道提供退款保证(DG) |
3.5.3. 仅零售渠道提供退款保证(RG) |
3.5.4. 两个渠道都提供退款保证(BG) |
3.6. 双渠道零售商为领导者(RS) |
3.6.1. 两个渠道都不提供退款保证(BN) |
3.6.2. 仅直销渠道提供退款保证(DG) |
3.6.3. 仅零售渠道提供退款保证(RG) |
3.6.4. 两个渠道都提供退款保证(BG) |
3.7. 数值分析 |
3.7.1. 双渠道Nash决策情形(Na) |
3.7.2. 双渠道Nash决策情形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退款保证策略选择 |
3.7.3. 双渠道零售商为领导者情形(RS) |
3.7.4. 双渠道零售商为领导者情形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退款保证策略选择 |
3.8. 本章小结 |
4. 订单量决策下的双渠道退款保证策略 |
4.1. 研究背景 |
4.2. 主要假设 |
4.3. 单一零售渠道供应链 |
4.3.1. 不提供退款保证(N) |
4.3.2. 提供退款保证(G) |
4.3.3. 退款保证对均衡解的影响 |
4.4. 双渠道顺序决策 |
4.4.1. 不提供退款保证(N,EX) |
4.4.2. 提供退款保证(G,EX) |
4.5. 双渠道同时决策 |
4.5.1. 不提供退款保证(N,ET) |
4.5.2. 提供退款保证(G,ET) |
4.6. 退款保证对供应链的影响 |
4.6.1. 双渠道中退款保证对均衡解的影响 |
4.6.2. 提供退款保证对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5. 质量和服务决策下的双渠道退款保证策略 |
5.1. 研究背景 |
5.2. 主要假设 |
5.3. 问题描述和基本模型 |
5.4. 模型求解 |
5.4.1. 两个渠道都不提供退款保证(BN) |
5.4.2. 仅直销渠道提供退款保证(DG) |
5.4.3. 仅零售渠道提供退款保证(RG) |
5.4.4. 两个渠道都提供退款保证(BG) |
5.5. 模型结果分析 |
5.5.1. 不同退款保证策略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影响 |
5.5.2. 不同退款保证策略对销量的影响 |
5.5.3. 不同退款保证策略对利润的影响 |
5.6. 数值分析 |
5.6.1. 退货率对供应链的影响 |
5.6.2. 退货感知价值对供应链的影响 |
5.6.3. 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退款保证策略选择 |
5.7. 本章小结 |
6. 退货率与质量相关的退款保证策略 |
6.1. 研究背景 |
6.2. 单一零售渠道供应链 |
6.2.1. 问题描述和基本模型 |
6.2.2. 制造商为领导者的模型(MS) |
6.2.3. 零售商为领导者的模型(RS) |
6.2.4. 垂直Nash决策(VN) |
6.2.5. 单一零售渠道模型结果分析 |
6.2.6. 单一零售渠道供应链数值分析 |
6.3. 双渠道供应链 |
6.3.1. 两个渠道都不提供退款保证(BN) |
6.3.2. 仅直销渠道提供退款保证(DG) |
6.3.3. 仅零售渠道提供退款保证(RG) |
6.3.4. 两个渠道都提供退款保证(BG) |
6.3.5. 双渠道供应链模型结果分析 |
6.3.6. 双渠道供应链数值分析 |
6.3.7. 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退款保证策略选择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信息共享能提升企业生产率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
二、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三、研究设计 |
(一)模型构建 |
(二)变量选取 |
1.被解释变量:企业生产率。 |
2.解释变量:外部信息共享与内部信息共享。 |
3.控制变量。 |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四、实证分析 |
(一)基本回归结果 |
(二)内生性处理 |
1.处理效应模型 |
2.面板数据回归 |
(三)异质性分析 |
1.地区异质性 |
2.行业异质性 |
3.企业规模异质性 |
4.企业年龄异质性 |
(四)影响机制分析 |
1.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 |
2.管理创新的中介效应 |
五、进一步探讨:环境因素的作用 |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
(4)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1.2.1 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研究 |
1.2.2 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案例研究设计 |
1.4.1 案例选择与资料收集 |
1.4.2 研究方法 |
2 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案例介绍 |
2.1 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概述 |
2.1.1 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
2.1.2 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作用 |
2.2 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相关企业介绍 |
2.2.1 A银行介绍 |
2.2.2 A银行授信对象及相关企业介绍 |
2.3 A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动因 |
2.3.1 A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需求 |
2.3.2 供应链相关企业的业务发展与融资需求 |
3 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案例分析 |
3.1 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操作流程分析 |
3.1.1 贷前评估阶段 |
3.1.2 首次发放货物阶段 |
3.1.3 循环回款阶段 |
3.1.4 操作流程问题分析 |
3.2 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收益分析 |
3.2.1 A银行对X公司授信的收益 |
3.2.2 A银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收益 |
3.2.3 A银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收益波动原因分析 |
3.3 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风险识别与管控措施分析 |
3.3.1 A银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风险识别 |
3.3.2 A银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风险管控问题分析 |
4 优化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建议 |
4.1 优化操作流程 |
4.1.1 操作流程简单化 |
4.1.2 操作步骤灵活化 |
4.2 提高模式收益 |
4.2.1 扩展客户来源 |
4.2.2 加大产品创新 |
4.3 强化风险管控 |
4.3.1 线上线下管理结合 |
4.3.2 健全信用评估体系 |
4.3.3 风险管理分清主次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于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风险因素指标权重的问卷 |
致谢 |
(5)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的车辆路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常温条件下生鲜电商配送的VRP研究 |
1.2.2 冷链条件下生鲜电商配送的VRP研究 |
1.2.3 时变路网条件下生鲜电商配送的VRP研究 |
1.2.4 生鲜电商多物流中心联合配送的VRP研究 |
1.2.5 物流配送的绿色VRP研究 |
1.3 论文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生鲜电商发展现状与物流配送特性分析 |
2.1 生鲜电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2.1.1 生鲜电商的发展历程 |
2.1.2 生鲜电商的发展现状 |
2.2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模式 |
2.2.1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的发展历程 |
2.2.2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的主要模式 |
2.3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的特性分析 |
2.3.1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的过程分析 |
2.3.2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的特点分析 |
2.3.3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的需求分析 |
2.4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面临的主要问题 |
2.5 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度量函数 |
2.6 时变路网条件下的车辆行驶时间计算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鲜度限制条件下生鲜电商配送的带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 |
3.1 引言 |
3.2 问题描述 |
3.3 数学模型 |
3.3.1 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度量函数 |
3.3.2 时变路网条件下的车辆行驶时间计算 |
3.3.3 符号与变量 |
3.3.4 VRPTW数学模型 |
3.4 免疫蚁群算法 |
3.5 算例分析 |
3.5.1 实验设置 |
3.5.2 实验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鲜电商冷链配送的时变车辆路径问题 |
4.1 引言 |
4.2 问题描述 |
4.3 数学模型 |
4.3.1 跨时间段的路段行驶时间计算 |
4.3.2 符号与变量 |
4.3.3 TDVRP数学模型 |
4.3.4 车辆碳排放率与油耗率的计算 |
4.4 改进蚁群算法 |
4.5 算例分析 |
4.5.1 实验设置 |
4.5.2 实验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带交通拥堵规避方法的生鲜电商低碳时变车辆路径问题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 |
5.3 数学模型 |
5.3.1 跨时间段的路段行驶时间计算 |
5.3.2 符号与变量 |
5.3.3 LCDTVRP数学模型 |
5.3.4 车辆碳排放量计算 |
5.4 求解算法 |
5.4.1 交通拥堵规避策略 |
5.4.2 混合蚁群算法 |
5.5 算例分析 |
5.5.1 实验设置 |
5.5.2 实验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生鲜电商联合配送的开放式多物流中心车辆路径问题 |
6.1 引言 |
6.2 问题描述 |
6.3 数学模型 |
6.3.1 多物流中心处理方法 |
6.3.2 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度量函数 |
6.3.3 符号与变量 |
6.3.4 OMDVRP数学模型 |
6.4 求解算法 |
6.4.1 跨时间段的路段行驶时间计算 |
6.4.2 混合启发式算法 |
6.5 算例实验 |
6.5.1 实验设置 |
6.5.2 实验结果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6)A公司ERP项目实施的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ERP项目实施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 |
2.2 ERP与供应链管理 |
2.3 ERP项目管理 |
2.4 ERP项目实施的十八步理论 |
第三章 A公司现状分析 |
3.1 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 |
3.2 A公司的简介和管理现状分析 |
3.2.1 A公司简介 |
3.2.2 A公司供应链管理现状 |
3.3 A公司ERP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四章 A公司ERP项目实施管理的分析与设计 |
4.1 A公司ERP项目筹备阶段工作研究 |
4.1.1 建立ERP项目筹备组 |
4.1.2 制定实施ERP项目的预期目标 |
4.1.3 ERP项目实施的关键步骤分析 |
4.2 A公司ERP项目规划阶段工作研究 |
4.2.1 ERP系统的选型 |
4.2.2 ERP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 |
4.2.3 ERP项目实施组构建 |
4.3 A公司ERP项目的实施阶段工作研究 |
4.3.1 ERP系统实施业务蓝图的制定 |
4.3.2 物料编码规则制定 |
4.3.3 原型建立与测试 |
4.3.4 ERP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安装与并行 |
4.4 A公司ERP项目的验收阶段工作研究 |
第五章 A公司ERP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
5.1 A公司ERP项目的成效 |
5.2 A公司ERP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
5.3 A公司ERP项目的展望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2.1 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
2.1.1 强化运输进款管理 |
2.1.2 提高运输进款运用效率 |
2.1.3 防范运输进款风险 |
2.1.4 加强路局与客户沟通 |
2.1.5 提高路局经营效益 |
2.2 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的可行性 |
2.2.1 技术可行性 |
2.2.2 经济可行性 |
2.2.3 社会可行性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3.1 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业务对信息系统的需求 |
3.1.1 加强路局和营业站的财务信息联系的需要 |
3.1.2 提升大客户结算预付款效率的需要 |
3.1.3 减少预付款余额的超抵现象需要 |
3.2 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 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求 |
3.3.2 信息系统的稳定性需求 |
3.3.3 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需求 |
3.4 大客户预算款结算业务流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设计 |
4.1 架构确定 |
4.2 数据库管理 |
4.3 编程语言 |
4.4 开发工具 |
4.5 架构设计 |
4.5.1 表现层设计 |
4.5.2 业务层设计 |
4.5.3 数据层设计 |
4.6 模块设计 |
4.6.1 大客户字典维护管理模块的设计 |
4.6.2 资金管理模块的设计 |
4.6.3 查询报表模块的设计 |
4.6.4 权限管理模块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实现 |
5.1 信息系统的实现目标 |
5.2 大客户字典维护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 资金管理模块的实现 |
5.4 查询报表模块的实现 |
5.5 权限管理模块的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的运用 |
6.1 系统安装环境简介 |
6.2 系统运行情况 |
6.3 系统效益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铁路主导型煤炭供应链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2 煤炭市场及铁路煤炭运输现状 |
2.1 煤炭市场现状 |
2.2 铁路煤炭运输特点 |
2.3 本章小结 |
3 铁路煤炭运输未来形势分析 |
3.1 能源结构调整对铁路煤炭运输的总体影响 |
3.2 电力行业发展对铁路煤炭运输的总体影响 |
3.3 进口煤对铁路煤炭运输的总体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铁路主导型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及内涵 |
4.1 铁路主导型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
4.2 铁路主导型煤炭供应链发展的支撑条件 |
4.3 铁路主导型煤炭供应链建设的内涵 |
4.4 基于纳什均衡理论的铁路主导型煤炭供应链建设可行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煤种供应模块煤炭物流组织研究 |
5.1 煤源选择及配煤模型 |
5.2 煤种供应模块的铁路煤炭运输组织 |
5.3 本章小结 |
6 铁路煤炭储配基地规划布局研究 |
6.1 铁路煤炭储配基地选址原则 |
6.2 煤炭储配基地国家规划分析 |
6.3 铁路煤炭主要货流特征 |
6.4 铁路煤炭储配基地货源分析 |
6.5 铁路煤炭储配基地货流结构 |
6.6 铁路煤炭储配基地选址模型 |
6.7 本章小结 |
7 铁路煤炭储配基地功能区布局及设施设备配置 |
7.1 铁路集疏运站功能区布局基本图型 |
7.2 铁路煤炭储配基地功能区布局基本图型 |
7.3 铁路煤炭储配基地主要技术作业流程 |
7.4 铁路煤炭储配基地设施设备配置 |
7.5 本章小结 |
8 煤炭产品配送模块的配送组织 |
8.1 准时制配送组织概述 |
8.2 准时制配送班列组织模式 |
8.3 准时制配送班列交路规划模型 |
8.4 准时制配送班列机车交路算法 |
8.5 准时制配送班列机班接续算法 |
8.6 本章小结 |
9 基于需求侧煤炭储配基地的供应链库存控制策略 |
9.1 供应链库存控制策略概述 |
9.2 需求侧煤炭储配基地的库存费用 |
9.3 基于需求侧煤炭储配基地的供应链库存特点 |
9.4 需求侧煤炭储配基地的库存控制模型 |
9.5 本章小结 |
10 基于储配基地的煤炭供应链成本效益分析案例 |
10.1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概述 |
10.2 基于储配基地的煤炭供应链成本效益变化项目梳理 |
10.3 基于储配基地的煤炭供应链成本效益变化分析案例 |
10.4 本章小结 |
11 研究结论及展望 |
11.1 研究结论 |
11.2 主要创新点 |
11.3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有关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综述 |
1.2.2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简要评价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价值与不足 |
1.4.1 研究的价值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 |
2.1 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基本理论 |
2.1.1 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概念 |
2.1.2 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特点及功能 |
2.1.3 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构建要素 |
2.2 农产品供应链基本模式 |
2.2.1 直销型 |
2.2.2 行业协会主导型 |
2.2.3 批发市场主导型 |
2.2.4 加工企业主导型 |
2.2.5 零售商主导型 |
2.2.6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 |
2.3 博弈的基础理论 |
2.3.1 博弈的定义 |
2.3.2 博弈的基本要素 |
2.3.3 博弈的分类 |
2.3.4 博弈均衡 |
第三章 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
3.1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进程 |
3.1.1 农业市场化体制改革是农产品物流兴起和发展的助推力 |
3.1.2 农产品流通企业飞速发展和转型 |
3.2 宜昌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格局 |
3.2.1 农产品物流设施和装备已初具规模 |
3.2.2 农产品物流需求 |
3.2.3 农产品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
3.2.4 现代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加快发展 |
3.3 宜昌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农产品物流主体分散经营 |
3.3.2 农产品物流结点布局不合理 |
3.3.3 农产品物流运行方式落后 |
第四章 宜昌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构建分析 |
4.1 构建宜昌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意义、原则和目标 |
4.1.1 构建宜昌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意义 |
4.1.2 构建宜昌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原则 |
4.1.3 构建宜昌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目标 |
4.2 宜昌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构建分析 |
4.2.1 宜昌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分析 |
4.2.2 宜昌农产品物流主体结构分析 |
4.2.3 宜昌农产品物流结点结构分析 |
4.2.4 宜昌农产品物流功能结构分析 |
4.3 宜昌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构建的效应分析 |
4.3.1 规模经济效应 |
4.3.2 基于信息共享的经济效应 |
4.3.3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组织的增值效应 |
4.3.4 社会效应 |
4.4 宜昌构建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建议 |
4.4.1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 |
4.4.2 规范农产品批发(集贸)市场,加快农产品超市的发展 |
4.4.3 加快引进和培育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和农产品配送中心 |
4.4.4 加快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
4.4.5 加快农产品供应链的资源整合 |
4.4.6 提倡绿色物流,提升农产品物流服务品质 |
4.4.7 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人才队伍 |
4.4.8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 |
第五章 宜昌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 |
5.1 宜昌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现实需要 |
5.2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组织合作的博弈模型选择 |
5.3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组织合作关系的博弈模型 |
5.3.1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组织合作关系确立的博弈模型 |
5.3.2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组织合作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博弈模型 |
5.4 模型结论分析 |
5.4.1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组织合作确立的条件 |
5.4.2 基于劳资博弈的合作关系可持续分析 |
5.4.3 基于讨价还价博弈的合作关系可持续分析 |
5.5 宜昌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议 |
5.5.1 规范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组织行为,避免恶性竞争 |
5.5.2 加快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
5.5.3 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主体的规模经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1.1 宜昌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构建的思路 |
6.1.2 宜昌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构建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
6.1.3 宜昌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构建的建议 |
6.1.4 宜昌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议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蔬菜供应链整合研究 ——以福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蔬菜供应链研究 |
1.2.2 农产品供应链及集成研究 |
1.2.3 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
1.2.4 国内外研究启示 |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数据来源 |
1.4 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存在的不足 |
2 蔬菜供应链整合必要性分析 |
2.1 福州市蔬菜业发展概况 |
2.2 必要性分析 |
2.2.1 有利于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
2.2.2 有利于提高蔬菜生产效率 |
2.2.3 有利于推进蔬菜产业升级 |
3 蔬菜供应链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整合机制 |
3.1 理论基础 |
3.1.1 效率理论 |
3.1.2 交易成本 |
3.1.3 合作博弈 |
3.2 蔬菜供应链整合机制 |
3.2.1 完全竞争下菜农效用分析 |
3.2.2 政府激励机制 |
3.2.3 道德风险条件下的竞争均衡 |
4 蔬菜供应链类型 |
4.1 中国蔬菜供应链类型 |
4.1.1 按组织形式分类 |
4.1.2 按供应链链条长度分类 |
4.1.3 按节点结合紧密度分类 |
4.2 福州市蔬菜供应链类型 |
4.2.1 菜农自营型 |
4.2.2 超市主导型 |
4.2.3 农贸市场主导型 |
4.2.4 大中型批发市场主导型 |
5 菜农成为蔬菜供应链稳定主体意愿分析 |
5.1 模型选择 |
5.2 模型解释变量说明 |
5.3 变量筛选及处理 |
5.4 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 |
6 以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协调定价决策分析 |
6.1 相关概念界定 |
6.1.1 大型蔬菜批发市场 |
6.1.2 非配送型 |
6.1.3 配送型 |
6.1.4 批发商 |
6.2 Stackelberg 博弈介绍 |
6.3 非配送型供应链协调定价决策分析 |
6.3.1 数据来源及基本假定 |
6.3.2 模型构建及参数说明(二层规划法) |
6.3.3 结论 |
6.4 配送型供应链协调定价决策分析 |
6.4.1 数据来源及基本假定 |
6.4.2 模型构建及参数说明(二层规划法) |
6.4.3 结论 |
7 蔬菜供应链合作效率分析 |
7.1 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说明 |
7.2 蔬菜供应链合作效率实证分析 |
7.2.1 问卷调查及使用方法 |
7.2.2 各层次指标权重确定及说明 |
7.2.3 实证分析 |
7.3 实证结论及解释 |
8 蔬菜供应链整合的影响因子及主要思路 |
8.1 蔬菜供应链整合的影响因子 |
8.1.1 利润 |
8.1.2 信息和技术 |
8.1.3 公共政策 |
8.1.4 地域特征 |
8.1.5 产品特性 |
8.1.6 核心力量 |
8.2 蔬菜供应链整合的主要思路 |
8.2.1 培育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供应链 |
8.2.2 发挥政府在提高供应链合作效率方面的作用 |
8.2.3 完善蔬菜市场体系建设 |
8.2.4 强化蔬菜供应链的纵向联合 |
8.2.5 促进菜农平等化的实现 |
8.2.6 建立蔬菜综合服务站 |
9 基本结论与研究展望 |
9.1 基本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件 |
致谢词 |
四、微机解大型供应链问题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D]. 金恩焘. 南昌大学, 2020(01)
- [2]双渠道供应链的退款保证策略研究[D]. 黄甫. 南京理工大学, 2021(01)
- [3]信息共享能提升企业生产率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的证据[J]. 韩孟孟,张三峰,顾晓光. 产业经济研究, 2020(01)
- [4]A银行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研究[D]. 贺晶.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5]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的车辆路径问题研究[D]. 盛虎宜.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6]A公司ERP项目实施的管理研究[D]. 武益红. 东南大学, 2019(03)
- [7]大客户预付款结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曲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 [8]铁路主导型煤炭供应链关键问题研究[D]. 朱亮.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09)
- [9]宜昌市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孙连波. 重庆交通大学, 2011(04)
- [10]蔬菜供应链整合研究 ——以福州为例[D]. 吕斌. 福建农林大学,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