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达帕林在治疗皮肤角化异常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孔文花[1](2021)在《扁瘊洗方治疗颜面部风热毒蕴型扁平疣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扁平疣发病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及早阻止病毒的传染,缩短病程,减少炎症后色素沉着的产生。通过对扁瘊洗方治疗颜面部风热毒蕴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中医临床治疗扁平疣提供一定的资料,为寻求有效、安全、简便、易行的中药疗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颜面部风热毒蕴型扁平疣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口服玉屏风颗粒、甘露聚糖肽治疗基础上联合扁瘊洗方外用,对照组在口服玉屏风颗粒、甘露聚糖肽治疗基础上联合阿达帕林凝胶外涂,2周为1个疗程,共计观察4个疗程。采用SPASS23.0进行数据分析,分别研究两组临床疗效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X2=9.017,P=0.03<0.05,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总积分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Z=-3.607,P=0.000<0.05,表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主症状积分经秩和检验,在皮损数量、皮损大小、皮损颜色、皮损厚度方面P值均<0.05,表明治疗组在此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在同形反应、瘙痒程度方面P值>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形反应、瘙痒程度方面疗效相当。结论:治疗组扁瘊洗方外用联合玉屏风颗粒、甘露聚糖肽胶囊内服与对照组阿达帕林凝胶外涂联合玉屏风颗粒、甘露聚糖肽胶囊内服相比,两者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总积分以及症状评分方面整体优于对照组。
李世秀[2](2021)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毫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联合毫火针治疗,总治疗时间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8周评估患者的皮损积分。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心理因素评分(焦虑、抑郁)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来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总共纳入研究病例为80例,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病例脱落,最终一共有79例完成治疗。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实验得出结果如下:(1)两组的年龄、病程、性别以及治疗前的皮损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心理因素评分(焦虑、抑郁)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故两组具有可比性。(2)皮损积分:治疗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8周皮损积分平均水平分别为(18.80±5.11)分、(10.90±2.67)分、(4.33±3.28)分,对照组病例治疗前、治疗第4、8周皮损积分平均水平分别为(19.13±3.21)分、(13.33±3.63)分、(6.95±3.64)分,两组的皮损积分在治疗第4、8周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皮损积分下降更显着(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平均水平分别为(9.53±1.74)分、(1.80±1.74)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平均水平分别为(9.12±1.89)分、(8.41±1.70)分,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均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更显着(P<0.05)。(4)心理因素评分:治疗组心理因素评分(焦虑、抑郁)经治疗后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5)临床疗效分析: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50%,两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比较: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桂枝茯苓丸加味能有效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疗效优于西药组。(2)桂枝茯苓丸加味对痰瘀结聚型痤疮患者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的改善优于西药组。(3)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浦彩琪[3](2021)在《加味三仁汤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湿热蕴结证痤疮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加味三仁汤联合康复新液湿敷治疗湿热蕴结证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加味三仁汤联合康复新液湿敷患处)、对照组Ⅰ(口服盐酸多西环素胶囊联合康复新液湿敷患处)、对照组Ⅱ(外用康复新液湿敷患处),每组36例,此外,三组患者均予痤疮膏、石膏倒模并红蓝光照射治疗,每周1次。2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第2周、第4周、第6周记录患者皮损积分、次症积分、综合疗效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结束后连续随访2个月,统计复发情况,将三组所得资料录入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研究的108例病例,共脱落5例,实际病例数103例,总脱落率:4.63%。三组病例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率91.4%,对照组Ⅰ总有效率73.5%,对照组Ⅱ总有效率67.6%,表明三种治疗方案治疗痤疮都有一定的疗效。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三组皮损积分与治疗前相比都有一定减少,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对照组Ⅰ皮损积分低于治疗组及对照组Ⅱ,治疗组皮损积分低于对照组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皮损积分稍低于对照组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Ⅰ皮损积分均低于对照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皮损积分低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对照组Ⅰ积分低于对照组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三组次症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一定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6周后治疗组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相比,治疗2周后、4周后、6周后对照组Ⅰ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三组综合疗效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Ⅰ相比,治疗2周后、4周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Ⅰ积分均低于对照组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三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Ⅰ积分低于对照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三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Ⅱ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4例患者、对照组Ⅰ6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分别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加味三仁汤联合康复新液湿敷治疗湿热蕴结证痤疮,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口服加味三仁汤主要改善患者全身症状,外用康复新液湿敷可以减轻患者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皮损严重程度,进而预防并减少瘢痕及色素沉着,两者联合,优势互补,在有效减轻痤疮患者皮损严重程度及减少皮损数量的同时,改善患者全身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杜新亮[4](2021)在《中药面膜外治湿热蕴盛型痤疮的疗效及其对经表皮失水率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观察中药面膜外治湿热蕴盛型痤疮的疗效。2.检测中药面膜在改善湿热蕴盛型痤疮经表皮失水率(TEWL)方面的作用。方法1.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湿热蕴盛型痤疮患者,采取自身左右对照法,以面部中线为界,设定受试者面部左侧为治疗组,面部右侧为对照组,治疗组外敷中药面膜,对照组外敷安慰剂面膜,两组基础用药为口服维胺酯胶囊和外用夫西地酸乳膏。2.观察方法:观察疗程为6W,于初次治疗及治疗后的第2W、4 W、6W分别观察痤疮皮损改变和TEWL的变化情况并做记录。3.数据处理:试验观察结果数据统计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对疗效变化用总有效率比较,对TEWL的变化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根据皮损统计结果显示:经过对湿热蕴盛痤疮2W、4W、6W的治疗,前后对比疗效变化,发现第4W与第2W相比,第6W与第2W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而第6W与第4W相比,两组总有效率相当,无明显差异;在试验观察疗程的同期相比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疗效方面综合看来,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而说明自制中药面膜在治疗湿热蕴盛型痤疮的疗效优于安慰剂中药面膜。2.关于对TEWL统计结果显示:对第4W和第6W的治疗组与对照组前后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前后对比,卡方值均为004*,P<0.05,代表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对TEWL改善明显,而对照组卡方值均大,P>0.05,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对照组对TEWL的无改善作用;在试验观察自身同期对比中,治疗组卡方值为001*和003*,说明P<0.05,而对照组卡方值大,说明P>0.05,前者有显着性差异而后者无显着性差异,表明自制中药面膜在改善湿热蕴盛型痤疮的TEWL方面优于安慰剂中药面膜。3.本次试验中,中药面膜在治疗湿热蕴盛型痤疮的整个疗程中,均未出现红肿、灼热、瘙痒等不适反应。结论1.中药面膜对治疗湿热型痤疮疗效显着,能明显改善其面部皮损。2.中药面膜能明显改善湿热蕴盛型痤疮的经表皮失水率。3.本临床观察试验证明中药面膜安全性可靠,而且能有效缩短中度痤疮的治疗疗程,减轻治疗负担。
伊美华(Fatemeh Nozzari Varkani)[5](2021)在《2%超分子水杨酸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2%超分子水杨酸凝胶与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非劣效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就诊的63名患者,研究对象为经伦理委员会论证并通过审定的亚人群,并具备以下条件:1.年龄为18~35周岁;2.轻中度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3.15个<受试者全面部的粉刺+脓疱+丘疹(一种或三种之和)<50个4.近两个月无外用药或口服药治疗史;5.对本试验药物无过敏史;按照患者依次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2%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组,受试者32名,对照组为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组,受试者31名。所有受试者采用居家治疗的方式,每晚洁面后涂抹一次凝胶,整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期间定期到医院随访,进行VISIA拍摄,并检测患者TEWL,含水量,油脂等数值。结果: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变化的对比后,2%超分子水杨酸水凝胶组(试验组)与阿达帕林凝胶组(对照组)之间在治疗前的各皮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基本均衡,具有可比性。在经过12周治疗之后,将两组受试者在治疗之后的粉刺、丘疹及总数减少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脓疱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受试者在不同时间上皮损减退率做对比后,试验组皮损减退率为40.63%,对照组皮损减退率为58.55%;试验组有效率为40.63%,对照组有效率为51.61%,可判断出对照组治疗疗效高于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一些患者涂用药物后面部出现泛红、干燥等症状,一般可自行消退。结论:2%超分子水杨酸水凝胶组(试验组)与阿达帕林凝胶组(对照组)均能减少轻中度痤疮患者皮损数目。试验组总有效率为40.63%,低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1.61%,而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试验中阿达帕林凝胶组总疗效优于2%超分子水杨酸组,而2%超分子水杨酸凝胶组粉刺改善优于阿达帕林凝胶组,两组的轻微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泛红与干燥,一般可自行消退,并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贺奎强[6](2020)在《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的应用效果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5月灌云县中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114例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日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达帕林凝胶外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皮损严重程度、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7.81±1.65)分、(7.37±1.38)分,治疗后分别为(4.14±1.09)分、(2.33±1.06)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54/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6%(4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39)。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2/57),低于对照组的14.0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6,P=0.047)。结论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翟虹[7](2020)在《木贼蜂房汤内服外用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风热蕴结型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木贼蜂房汤内服外用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风热蕴结型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风热蕴结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在口服甘露聚糖肽胶囊、外涂阿达帕林凝胶的基础上,治疗组联合木贼蜂房汤口服并外敷,对照组木贼蜂房汤仅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皮损数目、大小、颜色消退程度及有无同形反应等方面的症状评分,并于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及无效率。结果:在治疗后患者的涉及部位、皮损数目、大小、痊愈率及总有效率的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联合阿达帕林凝胶的基础上,木贼蜂房汤内服外用比仅口服治疗扁平疣更加有效。
刘浪[8](2020)在《中药抗痘香皂防治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中药抗痘香皂辅助用于防治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检测其对面部皮肤生理性指标如水分、弹性、色素等的影响,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进行比较,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痤疮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每日早间及晚间均使用中药抗痘香皂清洁面部,晚间洁面后于痤疮处均匀薄薄涂抹一层0.1%阿达帕林凝胶。对照组60例每日早间及晚间均使用清水清洁面部,晚间洁面后于痤疮处均匀薄薄涂抹一层0.1%阿达帕林凝胶。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GAGS评分,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分别使用皮肤测试仪(Derma-Expert MC760)对患者面部皮肤水分、弹性、血红素等皮肤生理性指标进行检测,在治疗前后分别填写DLQI量表。疗程结束后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疗效,停药30天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皮损积分比较:两组均能改善皮损积分(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皮肤生理性指标检测值比较:(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皮肤含水量、增加皮肤弹性、降低血红素方面均有效(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在改善皮肤含水量、增加皮肤弹性方面,治疗4周与治疗8周均有效(P<0.05),且治疗8周优于治疗4周(P<0.05);(3)在降低血红素方面,治疗4周与治疗8周均有效(P<0.05),治疗4周与治疗8周效果相当(P>0.05)。4.生活质量积分比较:两组均能改善痤疮患者的生活质量积分(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均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疗程结束30天后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均有1例患者复发,治疗组复发率11.11%,对照组复发率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抗痘香皂对寻常痤疮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皮损积分。使用中药抗痘香皂洁面能增加面部皮肤水分与弹性,降低血红素含量,具有改善肤质、抗炎的作用。中药抗痘香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的功能性洁面药皂。
杨星哲[9](2019)在《黄芩苷治疗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痤疮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痤疮是发生在皮脂腺的一种炎症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中国大陆痤疮患病率为39.2%,欧洲为57.8%,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成年人中,发病率甚至可以达到50%。痤疮好发于面部和胸背部。痤疮病变部位常伴有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类型的皮疹,导致患者产生生理性病变和心理上的痛苦。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P.acnes)被认为是痤疮的病原菌,在痤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P.acnes能够诱导局部炎症,在毛囊管上皮角化过度的进程中,也有P.acnes的参与。痤疮发生的重要病理过程是炎症,和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的激活、补体系统的激活、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密切相关,控制炎症是治疗痤疮的主要方法。临床上,黄芩是治疗痤疮等皮肤炎症性疾病的常用中药。黄芩苷(C21H18O11)是从黄芩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黄芩苷治疗痤疮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运用Kligman法在新西兰兔中构建兔耳痤疮模型,评估黄芩苷对痤疮的治疗作用。通过对治疗前后兔耳痤疮样本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系统揭示黄芩苷治疗痤疮的分子机制,为黄芩苷治疗痤疮的有效性提供实验证据,为黄芩苷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运用Kligman法来建造新西兰兔的兔耳痤疮模型,评价黄芩苷对痤疮的治疗作用。2.通过H&E染色方法评估兔耳痤疮模型建立成功与否,在组织学角度评价黄芩苷对兔耳痤疮模型的治疗效果。3.观察经高、中、低剂量的黄岑苷治疗以后,兔耳痤疮的个数变化,以此为基础,计算出对黄芩苷对痤疮的治愈率。4.游标卡尺测量兔耳痤疮模型和黄芩苷高、中、低剂量治疗后的兔耳厚度变化和痤疮直径变化,评价黄芩苷对兔耳痤疮模型的治疗效果。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来测定痤疮新西兰兔模型血清中TNFA,IL1B,NFKB1和IL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6.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检测黄芩苷治疗前后的兔耳痤疮样本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7.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兔耳痤疮模型和黄芩苷治疗后TNFA,IL1B,NFKB1和IL8在痤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8.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NFA,IL1B,NFKB1和IL8在兔耳痤疮组织和黄芩苷治疗后兔耳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黄芩苷能够治疗兔耳模型的痤疮。Kligman法构建的新西兰兔耳痤疮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兔耳的肿胀程度明显加强。经黄芩苷治疗后,兔耳痤疮模型的肿胀程度和痤疮表现得到明显改善,即痤疮模型中的兔耳厚度、痤疮病损的直径明显减小,痤疮病灶的个数明显减少。2.痤疮兔耳模型组织学分析:我们发现痤疮兔耳模型较对照组相比,出现了典型的痤疮造模成功的表现。比如皮肤组织过度角化,表皮及毛囊上皮的颗粒层发生比较明显的增生,毛囊口有角化物堆积,漏斗部扩大如壶状,真皮内部发生炎性细胞浸润较多的现象。经高、中、低不同剂量的黄芩苷治疗后,痤疮兔耳毛囊口的扩张状况明显减轻,其内部的角化物发生明显的疏松现象,炎症细胞也显着减少。3.黄芩苷对新西兰兔痤疮模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TNFA、IL1B、IL6、IL8在兔耳痤疮模型血清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经高、中、低剂量黄芩苷治疗后,其含量均显着降低。4.黄芩苷对兔耳痤疮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经转录组测序分析,我们发现对照组、痤疮模型组和黄芩苷治疗组之间有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痤疮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上调基因有1325个,下调基因有1187个。黄芩苷用药组和痤疮组相比,上调基因有350个,下调基因有411个。在痤疮组上调的基因里(和对照组相比),应用黄芩苷后下调的有179个,占黄芩苷用药组下调基因总数的43.6%。和对照组相比,在痤疮模型组下调的基因里,应用黄芩苷后上调的有105个,占黄芩苷用药组下调基因总数的30%。黄芩苷治疗痤疮的有效机制可能是使痤疮组上调的基因得到下调,下调的基因得到上调。5.黄芩苷对兔耳痤疮组织TNF通路的调节作用: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富集通路分析,可以发现,和对照组相比,痤疮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的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表达量分析可知,TNF通路中多个关键基因(如TNFA、IL1B、IL8、TNFRSF1B、NFKB1、REL等)的表达量均被上调,而黄芩苷可以显着抑制这些基因的上调。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黄芩苷能显着抑制痤疮发病时TNF通路中TNFA、IL1B和NFKB1的上调。6.黄芩苷对痤疮兔耳模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的抑制作用:经对照组、痤疮模型组和黄芩苷用药组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通路分析表明,黄芩苷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吞噬细胞途径、细胞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补体凝血级联途径,其中富集最显着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包括中性粒细胞的募集、抗原的提呈、补体系统的激活和FCγ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经差异表达基因表达量分析可知,参与中性粒细胞募集的4个基因在痤疮组表达上调,应用黄芩苷后下调。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大量中性粒细胞募集到痤疮部位,并被黄芩苷抑制。补体系统富集了8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5个经典途径特异性基因(C1QA、C1QB、C1QC、C1R和CC1S)、1个旁路途径特异性基因(CFB)、2个经典途径和凝集素途径共有基因(C2和C4BPA)。痤疮组和对照组比,除C2上调不明显外,其他7个补体系统基因均发生了明显上调;痤疮组和黄芩苷组比,除C4BPA下调不明显外,其他7个补体系统基因在黄芩苷处理后明显下调。结论1.黄芩苷可以显着抑制兔耳痤疮模型的痤疮炎症表现。2.黄芩苷可以显着抑制新西兰兔痤疮模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3.痤疮发生过程中多条感染、炎症相关通路被激活,如TNF信号通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等,黄芩苷治疗能够显着抑制这些通路的活化。研究表明,黄芩苷通过显着抑制痤疮发生过程中多条炎症反应通路的激活,进而改善痤疮症状。我们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黄芩苷治疗痤疮的分子机制,为黄芩苷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陶春,杨慧丹,黄爱文,陈珍珍,张倩,宋洪涛[10](2019)在《复方阿达帕林软膏的制备与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制备复方阿达帕林软膏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和优化。方法以PEG400和PEG3350为基质,制备含阿达帕林和莫匹罗星的复方软膏。采用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和优化药物的稳定性,再经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做进一步评价。结果阿达帕林原料药在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射下均有良好的稳定性,莫匹罗星原料药的含量在高温下快速降低,在高湿和强光照射下稳定性良好。在pH≤7时,阿达帕林和莫匹罗星有明显的降解现象,而在pH=7.5时稳定性最佳,10d时的含量>95%。PEG400和PEG3350的比例为2∶1时,软膏的黏度最佳,易于涂展,且采用0.2%三乙醇胺调节pH,显着改善了阿达帕林和莫匹罗星的稳定性。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6个月)结果显示,软膏中阿达帕林和莫匹罗星的含量保持在95%以上。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复方阿达帕林软膏,药物稳定性良好。
二、阿达帕林在治疗皮肤角化异常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达帕林在治疗皮肤角化异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扁瘊洗方治疗颜面部风热毒蕴型扁平疣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3 诊断标准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3.2 中医诊断标准 |
4 纳入标准 |
5 排除标准 |
6 剔除标准 |
7 治疗方法 |
8 疗效标准及观察指标 |
8.1 扁平疣皮损评分标准 |
8.2 病情轻重程度评分 |
8.3 扁平疣综合疗效评分 |
9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
10 统计方法 |
临床资料分析与研究结果 |
1 临床资料分析 |
1.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
1.2 两组年龄分布情况 |
1.3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情况 |
1.4 两组患者治疗前总积分比较 |
1.5 两组患者治疗前主症评分比较 |
2 研究结果 |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积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主症状评分比较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讨论 |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2 西医学认识 |
3 组方分析 |
4 中药热敷机理 |
5 对照组阿达帕林凝胶分析 |
6 基础治疗分析 |
7 研究结果分析 |
7.1 疗效分析 |
7.2 不良反应分析 |
8 问题与展望 |
8.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8.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理论研究 中西医治疗扁平疣的研究进展 |
1 鉴别诊断技术 |
2 中医治疗 |
3 西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2.4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一般基线对比 |
3.3 观察指标对比 |
3.4 临床疗效对比 |
3.5 安全性评价 |
4 研究背景 |
4.1 痤疮的概述 |
4.2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
4.3 西医对痤疮的认识 |
4.3.1 病因 |
4.3.2 痤疮的西医治疗 |
5 讨论 |
5.1 立题依据 |
5.2 方药分析 |
5.3 疗效分析 |
6 结论 |
7 问题及展望 |
7.1 问题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
附录2 HAMD 抑郁量表 |
缩略词表 |
综述 基于六经辨证治疗痤疮的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加味三仁汤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湿热蕴结证痤疮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引言 |
研究方案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及临床分级 |
2.1.1 寻常痤疮诊断标准 |
2.1.2 临床分级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6 剔除与脱落患者的处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数及分组 |
3.2 药物制备、仪器准备 |
3.3 治疗方法 |
3.4 观察指标 |
3.4.1 皮损(主症)评分 |
3.4.2 全身症状(次症)评分: |
3.4.3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 |
3.4.4 一般资料及安全性指标 |
3.4.5 治疗疗程 |
3.4.6 随访 |
4 疗效判定标准 |
4.1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 |
4.2 临床疗效判定 |
5 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 |
1 病例完成情况 |
2 一般资料分析 |
2.1 性别构成 |
2.2 年龄构成 |
2.3 病程比较 |
2.4 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
2.5 治疗前皮损积分比较 |
2.6 治疗前全身症状(次症)积分比较 |
2.7 治疗前综合疗效积分比较 |
2.8 治疗前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积分比较 |
3 结果 |
3.1 治疗前后皮损积分比较 |
3.2 治疗后全身症状(次症)积分比较 |
3.3 治疗后综合疗积分效比较 |
3.4 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积分比较 |
3.5 临床疗效比较 |
3.6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7 复发情况分析 |
讨论 |
1 中西医对痤疮的基本认识 |
1.1 中医对痤疮的基本认识 |
1.2 西医对痤疮的基本认识 |
2 加味三仁汤探讨 |
2.1 三仁汤出处及临床运用 |
2.2 加味三仁汤方义分析 |
2.3 三仁汤中药物药理研究 |
3 康复新液药理研究 |
4 痤疮膏、石膏倒模综合治疗 |
5 研究结果讨论 |
5.1 皮损积分分析 |
5.2 全身症状(次症)积分分析 |
5.3 综合疗效积分分析 |
5.4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分析 |
5.5 临床疗效分析 |
5.6 不良反应分析 |
5.7 复发率分析 |
6 本课题创新点 |
7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痤疮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4)中药面膜外治湿热蕴盛型痤疮的疗效及其对经表皮失水率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对照方法 |
3 基础治疗 |
4 记录项目与观察指标 |
5 结果判读标准 |
(三)痤疮皮损资料收集和TEWL值的检测 |
1 痤疮皮损资料收集 |
2 TEWL值的检测 |
(四)中药面膜的采购、初加工、制备、保存、贴敷及特色 |
1 中药面膜组成中药的采购和初加工 |
2 中药面膜的制备 |
3 中药面膜的保存 |
4 中药面膜的贴敷 |
5 中药面膜特色 |
(五)中药面膜安全性评估 |
(六)质控与不可控因素 |
1 质控 |
2 不可控因素 |
(七)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1 病例完成情况 |
2 脱落病例及原因 |
3 统计结果 |
3.1 两组治疗前后对比 |
3.2 两组自身同期对比 |
第三章 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药面膜和结果分析 |
(一)中西医病因病机分析 |
1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2 西医病因病机分析 |
(二)中药面膜分析 |
1 中药面膜分析 |
2 安慰剂面膜分析 |
3 基础治疗选药依据分析 |
(三)结果分析 |
1 疗效分析 |
2 TEWL变化分析 |
3 综合分析 |
(四)创新性、局限与扩展 |
1 创新性 |
2 局限 |
3 扩展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文献综述 论中医外治法对痤疮疗效及经表皮失水率改变的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2%超分子水杨酸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痤疮的严重程度及分级 |
2.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5 评价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受试者一般资料 |
3.2 两组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皮损数量的比较 |
3.3 两组受试者不同时间脓疱数目的比较 |
3.4 两组在不同时间TEWL,Sm,Cm数值的比较 |
3.5 两组痤疮患者试验疗效的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浅表化学剥脱术在寻常型痤疮治疗中的疗效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的应用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 |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讨论 |
(7)木贼蜂房汤内服外用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风热蕴结型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资料和方法 |
一、研究资料 |
(一) 资料来源 |
(二) 西医诊断标准 |
(三) 中医扁平疣诊断标准 |
(四) 纳入标准 |
(五) 排除标准 |
(六) 剔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分组 |
(二) 疗程 |
(三)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三、观察指标 |
四、疗效标准 |
五、统计方法 |
治疗结果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一)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二) 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比较 |
(三) 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
(四) 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的比较 |
二、各体征评分差值的比较 |
(一) 皮损数量在治疗前后评分差的比较 |
(二) 皮损大小在治疗前后评分差的比较 |
(三) 皮损颜色在治疗前后评分差的比较 |
(四) 同形反应变化比较 |
(五) 皮损涉及部位在治疗前后评分差的比较 |
(六) 综合疗效的比较 |
(七)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一、青年扁平疣的中医研究 |
(一) 病名溯源 |
(二) 病因病机 |
(三) 辨证分型 |
二、青年扁平疣的西医研究进展 |
三、木贼蜂房汤方解及药理分析 |
(一) 方中木贼与蜂房共为君药 |
(二) 牛蒡子、败酱草、板蓝根、马齿苋共为臣药 |
(三) 醋香附、紫草、薏苡仁、柴胡、菊花共为佐药 |
(四) 甘草引药入经为使药 |
四、阿达帕林凝胶的药理作用 |
五、基础用药 |
六、疗效分析 |
七、本试验存在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扁平疣的临床治疗现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8)中药抗痘香皂防治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研究方案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疗效评定标准 |
3.5 随访观察 |
3.6 安全性评价 |
4.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一般资料及分析 |
1.1 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
1.2 病情分级比较 |
2.研究结果及分析 |
2.1 临床疗效比较 |
2.2 皮损积分(GAGS评分)比较 |
2.3 皮肤生理性指标检测值比较 |
2.4 生活质量积分比较 |
3.不良反应 |
4.复发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
1.1 痤疮病名及病因病机探析 |
1.2 痤疮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
2.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
2.1 痤疮的发病机制 |
2.2 痤疮西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
3.中医美容的发展及功能性香皂的开发应用 |
3.1 中医美容的历史沿革 |
3.2 中医美容发展现状 |
3.3 洁面产品的选择与科学洁面方法 |
3.4 香皂市场发展现状及功能性香皂的兴起 |
4.中药抗痘香皂组方依据 |
4.1 组方单味药传统功效及药理作用 |
4.2 整方功效 |
5.本研究结果简要分析 |
6.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 B 随机分组法与随机数字表 |
附录 C GAGS评分表 |
附录 D 面部区域图 |
附录 E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问卷(DLQI) |
附录 F 临床疗效观察表 |
附录 G 临床治疗效果图 |
综述 痤疮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黄芩苷治疗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痤疮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
综述一、痤疮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痤疮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痤疮是一种高发的炎症性疾病 |
1.2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多个致病因素中起核心作用 |
1.3 免疫机制参与了痤疮的发病过程 |
1.4 一些胞外酶是引起痤疮炎症的作用物 |
1.5 中性粒细胞参与了痤疮的炎症反应 |
1.6 基因研究的进展证实痤疮皮损局部存在基因水平的改变 |
2.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和诊疗 |
2.1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
2.2 中医对痤疮的辨证论治 |
综述二、黄芩苷治疗痤疮及其药理作用 |
1. 黄芩苷治疗痤疮优势明显 |
1.1 黄芩苷是从黄芩根中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 |
1.2 黄芩苷抗炎和免疫调控作用突出 |
1.3 黄芩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2. 黄芩苷治疗痤疮的药理作用 |
2.1 抑制P.acnes |
2.2 抑制雄激素水平 |
2.3 抗炎作用 |
2.4 免疫调节作用 |
2.5 治疗循环系统疾病 |
2.6 抗癌作用 |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一、黄芩苷对痤疮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实验二、黄芩苷对痤疮动物模型治疗作用的转录组分析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实验三、黄芩苷对痤疮动物模型TNF通路的作用研究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实验四、黄芩苷对痤疮动物模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的调节作用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
(10)复方阿达帕林软膏的制备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HPLC含量测定方法 |
2.2 原料药考察 |
2.2.1 溶解度 |
2.2.2 pH稳定性 |
2.2.3 影响因素试验 |
2.3 软膏的制备与优化 |
2.3.1 软膏的制备 |
2.3.2 软膏的高温稳定性 |
2.3.3 软膏的pH调节 |
2.4 优选软膏的稳定性考察 |
2.4.1 影响因素试验 |
2.4.2 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
3 讨论 |
四、阿达帕林在治疗皮肤角化异常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扁瘊洗方治疗颜面部风热毒蕴型扁平疣临床观察[D]. 孔文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世秀.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加味三仁汤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湿热蕴结证痤疮临床研究[D]. 浦彩琪.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中药面膜外治湿热蕴盛型痤疮的疗效及其对经表皮失水率影响的临床观察[D]. 杜新亮.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2%超分子水杨酸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研究[D]. 伊美华(Fatemeh Nozzari Varkani).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阿达帕林凝胶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的应用效果探讨[J]. 贺奎强. 系统医学, 2020(24)
- [7]木贼蜂房汤内服外用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风热蕴结型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D]. 翟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中药抗痘香皂防治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浪.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黄芩苷治疗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痤疮的分子机制研究[D]. 杨星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复方阿达帕林软膏的制备与稳定性研究[J]. 陶春,杨慧丹,黄爱文,陈珍珍,张倩,宋洪涛. 药学实践杂志,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