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健美操教学中如何提高“弱势”大学生学习效果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夏境泽[1](2021)在《联想记忆法在高中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文中认为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成为我国关注重点,体育学科教学备受关注。健美操作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愈发重视健美操教学。实际上,健美操成套动作繁多,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学生模仿学习为主,如此一来使学生在学习健美操成套动作时感觉枯燥乏味,反而效果不佳。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的日渐深化,许多体育教师在健美操教学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并取得一定成果。联想记忆是一种以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基准,进而建立联系的科学性的记忆方法。此方法在理论学科教学中运用广泛,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较少。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120名女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高一年级女生分别采用联想记忆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为期12周的健美操教学,并针对两组高一女生在实验前与实验后的身体素质、健美操学习兴趣、《青春魅力》健美操成套动作成绩3个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探讨联想记忆法运用在高中女生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联想记忆法在体育科目教学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1.经过12周的联想记忆法健美操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高中女生的身体素质5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经过12周的联想记忆法健美操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高中女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兴趣、消极兴趣、自主与探究和运动参与4个维度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健美操关注维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3.经过12周的联想记忆法健美操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高中女生的《青春魅力》健美操成套动作成绩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结论:1.联想记忆法与传统教学法均能够提高高中女生身体素质。2.联想记忆法能够促进高中女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提高。3.联想记忆法能够促进高中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成绩的提高。
易艳[2](2021)在《契约学习法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研究》文中认为当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更加关注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不同的形式进行锻炼。健美操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运动项目走入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中,受到很多女大学生的青睐。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对学习健美操不再感兴趣,到最后很多学生来上课只是为了学分和考试。这与当初健美操走进校园的初衷相违背,不仅仅是健美操,很多体育项目也是现在这个处境。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不可容缓的,契约学习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了。教师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与他们商讨签订个性的契约从而进行个性化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教学。契约学习法是强调学习者如何进行学习的过程,采用过程性计划替代内容性计划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身体得到足够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们终身体育的习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城建学院2020级学生进行研究。并且从中选取了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每个班选取的学生各30人,实验周期为15周。其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正常教学,而实验班则采用契约学习法进行契约教学。通过实验前后两个班的学生健美操相关身体素质成绩测试,健美操运动技能成绩测试,体育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契约学习法的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显着的提高。(2)在健美操选项课中采用契约学习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健美操技能得到一个非常显着性的提高。(3)通过契约学习法的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对于体育关注度、参与程度等方面都有所增强,从而促使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4)通过契约学习法的教学,学生自信心逐渐增强,自我效能有了显着提升。
苏晓亚[3](2021)在《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但高职学生生源复杂,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经历了长期的失败,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欠缺,情感上自卑敏感,意志力弱。因此,对高职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容忽视。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责,不仅要注重学生认知方面的学习,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情感目标作为体育教学情感教育的主要载体,具有培养学生形成和完善具有个性特征的、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的功能。因此重视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提升体育教学的人文价值,促进体育学科的长久发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通过文献研究及特尔斐法构建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结构指标,为设计教师调查问卷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特尔斐法,构建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指标,最终确立体育教学情感目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并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值。(2)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职体育教学情感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语言表述不准确;设计宽泛、针对性不强;设计内容不全面。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情感目标设计落实效果不佳;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缺少科学的情感目标评价方法。(3)根据体育教学情感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结构指标及健美操课程特点,以学生的情感发展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基本学情,做到难易结合,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评价的选择,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即时反馈。(4)运用实验法,通过16次课的教学实验得出:在情感目标的合理设计与科学有效的实施后,实验组学生的健美操专业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在健美操教学中重视情感目标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还有利于提升健美操乃至体育学科的教学价值。
曾丽[4](2021)在《翻转-跟踪教学法在健美操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对教育部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020年又是不寻常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了满足“不停课不停学”,世界各地的学校都采用网上学习的新方式进行教学。对于理论课而言,网上教学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体育类课程来说,就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体育学科不仅有文化知识的学习,更有技能技术的学习,而技能的学习需要用实操演练来获取,如何应对时代的需要,把体育技能类课程上好,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者以健美操课为例,进行实验,探讨翻转跟踪教学法在健美操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效果,为丰富体育技能类课程教学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本研究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教学实验,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翻转-跟踪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技能,无论在健美操的动作姿态、创编能力、音乐节奏感、动作完成度上,实验组的健美操技能成绩都优于对照组。第二,翻转-跟踪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组在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上都优于对照组。第三,翻转-跟踪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组在学习兴趣上高于对照组,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学习。第四,翻转-跟踪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实验发现,两组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组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第五,翻转-跟踪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组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
李怡漩[5](2021)在《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郑州市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健美操项目在我国的蓬勃发展,高校健美操课程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体育教师充分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校教育改革逐步转向内涵化建设,注重对体育课程的核心力发掘,并对教学改革模式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但郑州市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尚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存在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使得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手段,将合作学习模式积极融入健美操教学之中,并对郑州市高职高专进行理论验证与教学实验,以此指导郑州市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工作,充分剖析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旨在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参与健美操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动作技能,完善学生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质,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望对郑州市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更好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改善枯噪乏味的传统模式的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要好。(2)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3)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学生间相互交流与纠正,能不断提高健美操技能。(4)合作学习模式使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想学、我要学的想法贯彻进学生心中,参与到健美操课程当中,积极锻炼身体,能够提高身体素质。(5)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增强与他人合作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6)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编能力。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模式适用于郑州市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
丁梓焰[6](2020)在《TBL模式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作为高校体育选修的热门课程之一,健美操一直颇受学生喜爱。然而,高校扩招后却面临教师资源短缺、场地设施不充足的尴尬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配齐配足体育资源的境况下,如何在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下让学生们充分享有体育资源是值得令人深思的一件事情。有国外学者提出适合大班教学的TBL模式,以团队为基础,将个人与团队相结合,依托当下完善的网络线上平台,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和团体的作用,使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能够互相呼应。本次实验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全面对TBL模式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的应用展开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一个学期的健美操课学习后,实验班无论是在健美操技术掌握方面,知识拓展方面,团队协作交流能力方面,还是在健美操专项素质掌握方面都优于传统模式教学的对照班;(2)研究表明,采用TBL模式教学的实验班和采用传统模式教学的对照班在健美操技术水平测试结果中P<0.05,数据说明实验班学生对健美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要优于对照班,实验班教学效果明显;(3)从综合身体素质看,实验班学生在TBL模式教学下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增强,对照班在传统模式教学下,柔韧性素质得到提高。但是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后,身高没有显着性变化;(4)从实验获取的信息可知,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喜欢在TBL模式的教学环境下探究学习。
冯沁[7](2020)在《健美操“以赛促练”方式对提高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研究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文中提出健美操在我国的许多高校的体育选修课中广泛开展。而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实行的还是传统教学及考核模式,尽管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现,但无法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学习的热情与能动性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所以“以赛促练”这一新兴的方式对于提升女大学生的课后运动量,身体素质及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都有可研究空间。故本文将通过对比“以赛促练”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上海财经大学健美操选项课中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研究分析健美操“以赛促练”方式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包括:1.通过提升运动量给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身体质量指数的良好促进。2.提高大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3.学生创编组合的审美能力及促进学生课后自觉练习、提升团队协作精神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原因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在教学前后对两组学生的健美操参与兴趣和合作精神、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过15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组的学生在体质健康的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项目有显着提升,健美操技能及参与兴趣于合作精神有显着提高。得到如下结论(1)以赛促练方式转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课上及课下双向沟通交流效率。(2)以赛促练方式对女大学生肺活量和柔韧素质等身体素质有提升效果(3)以赛促练方式有利于大学生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4)以赛促练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健美操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
蔡玉丹[8](2020)在《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健美操课程也受到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热爱,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开展是幼儿健美操开展及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江西省8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调查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开展、课程设置的现状、课程教师、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课程存在的问题,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情况的研究,以求学前教育学生更好的掌握健美操,与此同时通过对幼师的健美操技能的培养发展幼儿健美操,以及推广健美操在学前教育专业及幼儿阶段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开课率为50%。2、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开设形式以公共体育课为主,健美操课程设置内容不规范、课程安排比较合理、课程考核与评价的方式单一。3、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目标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师在健美操课的所有任务中最为重视学生自学能力;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内容上的固定、缺乏创新;教师们的思维模式较为固定;对学生教学能力、编创能力方面的考察较少。4、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计划是需要着重安排课程课时和内容,师资力量基本满足教学安排,50%的学校教学场地标准;学生对于健美操这项专业技能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是健美操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动作。5、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技能,教师受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课程中主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进度,致使学生教学能力、编创能力有待加强。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的发展建议:1、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健美操课程的开设和设置需要明确制度的规范化,加强健美操宣传,使高职院校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2、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应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在就业时所需要掌握的能力。3、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教学进度应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调整,教学内容需要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创编能力。
罗丹阳[9](2020)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健美操是融合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体育项目,随社会的发展,对健美操的需求日益增加,必然增加对健美操教练、教师的需求,开设健美操专选班是培养健美操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健美操专选课都延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是一套全新的教学辅助工具,本研究以将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四川师范大学健美操专选班为研究对象,以四川师范大学2017级健美操专选班为实验对象;并运用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为研究方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学应用研究和健美操相关教学实验为研究基础进行教学实验,根据测量指标在实验后进行测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周期为16周的教学实验,最后得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表明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学生与采用常规教学的对照班的学生在对健美操专选课学习态度测量中行为态度和意向有P值为0.047、0.048和0.046均小于0.05,情感体验有P值为0.039、0.028、0.040小于0.05,表示两个班学生有显着性差异。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选课利用丰富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量中学习动机有P值为0.049、0.036小于0.05,学习方法选用有P为0.037<0.05,学习结果评价三项P值均小于0.05,学习环境营造有P值0.036、0.049、0.033小于0.05,两个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过程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在健美操能力成绩呈现显着性差异,其中大众健美操P为0.499>0.05没有显着性差异,在自编健美操P为0.001<0.01和带操能力P为0.003<0.01极具显着性的差异,表明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中丰富的教学素材和互联网共享的优质健美操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编能力有显着的影响;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传统教学的对照班教学效果的测量中课堂效果有P值为0.044、0.004、0.012均小于0.05,情感体验有P为0.016、0.009均小于0.05呈现显着性差异,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每个教学视频都有不同风格的教练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动作套路,更重要的是学习优质课程的编排方法和带操方式,不断地模仿和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朱磊[10](2020)在《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对本科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教育部颁布的几次文件都提到了高校教育质量问题,并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要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做出健全和完善。大学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势必要先对高校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健美操作为大学体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目前甘肃省普通高校先后开设了不同程度的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但由于健美操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体育项目,若要使健美操持续的、多元化的发展,就必须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革优化,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将健美操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了解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的基本情况,重点考察其教学现状,剖析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来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通过对甘肃省8所高校的720名学生,2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现状,分析出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对健美操的认知和教师专业素质,其次是教学方法、内容、评价等。在所调查的高校健美操教师的年龄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特点,并且外出培训的人数和次数都相对较少,这也是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2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评价不全面。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的考核基本以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为主,评价内容偏重于最终的教学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进步,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评价。3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内容上较为单一。沿用的都是2014年更新的大众健美操套路和自编套路,没有及时更新,这与学生的期许有所出入,理论知识的教学涉及不多,并且没有延伸和扩展。4目前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主,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只重视学生技术学得怎么样,老师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也没有创新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能及时的掌握和创造知识技能的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较少。5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场地设施较为完善。在所调查的八所学校,健美操教学所需场地设施较为完备,都有充足的室内场地,并且镜子、把杆等比较齐全。
二、在健美操教学中如何提高“弱势”大学生学习效果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健美操教学中如何提高“弱势”大学生学习效果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联想记忆法在高中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 |
3.1.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3.1.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对比分析 |
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 |
3.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3.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对比分析 |
3.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青春魅力》健美操成绩的对比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 B 问卷效度专家评定表 |
附录 C 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问卷 |
附录 D 《青春魅力》健美操成套动作实际运用范例 |
附录 E 全国大众健美操比赛评分规则 |
附录 F 《青春魅力》健美操成套动作成绩 |
致谢 |
(2)契约学习法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研究意义 |
1.2.2 实践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契约 |
2.1.2 契约学习法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访谈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实验设计方案 |
3.3.1 实验目的 |
3.3.2 实验实施的时间与地点 |
3.3.3 实验测试指标的选取 |
3.3.4 实验控制 |
3.3.5 实验步骤 |
3.3.6 成绩评定 |
4、结果与分析 |
4.1 健美操相关身体素质的差异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1.2 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4.1.3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4.1.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2 健美操运动技能的差异分析 |
4.2.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技能对比分析 |
4.2.2 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技能的对比分析 |
4.2.3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技能的测试对比分析 |
4.2.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技能的对比分析 |
4.3 体育学习兴趣的差异分析 |
4.3.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对体育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4.3.2 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对体育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4.3.3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对体育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4.3.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对体育学习兴趣的对比分析 |
4.4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分析 |
4.4.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对比分析 |
4.4.2 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对比分析 |
4.4.3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对比分析 |
4.4.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对比分析 |
4.5 契约学习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1.1 情感目标 |
1.1.2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情感教育的相关研究 |
1.2.2 关于情感目标的分类研究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3.1 关于情感教育的研究 |
1.3.2 关于情感目标的研究 |
1.3.3 其他学科关于情感目标的相关研究 |
1.3.4 体育学科关于情感目标的相关研究 |
1.4 前人研究的不足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个案研究法 |
2.2.4 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指标构建 |
3.1.1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指标构建原则 |
3.1.2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指标构建的过程与方法 |
3.1.3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指标体系内容的确定 |
3.1.4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3.2 体育教学情感目标设计与实施现状 |
3.2.1 体育教师对情感目标设计的了解程度 |
3.2.2 体育教师对情感目标设计的重视程度 |
3.2.3 健美操教师对情感目标的设计及实施情况 |
3.3 健美操教学情感目标的设计 |
3.3.1 健美操教学情感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 |
3.3.2 健美操教学情感目标设计的原则 |
3.3.3 健美操教学情感目标的设计内容 |
3.4 健美操教学情感目标的实施 |
3.4.1 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影响 |
3.4.2 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
3.4.3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3.4.4 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4)翻转-跟踪教学法在健美操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实践意义 |
1.3 理论基础 |
1.3.1 人本主义理论 |
1.3.2 掌握学习理论 |
1.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3.4 学习金字塔 |
1.3.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1.4 文献综述 |
1.4.1 概念界定 |
1.4.1.1 翻转课堂 |
1.4.1.2 跟踪教学法 |
1.4.1.3 翻转-跟踪教学法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2.1 健美操常规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
1.4.2.2 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
1.4.2.3 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4.2.4 翻转课堂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4.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3.1 问卷设计 |
2.2.3.2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测 |
2.2.4 教学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3章 实验研究 |
3.1 实验设计 |
3.1.1 实验目的 |
3.1.2 实验对象 |
3.1.3 实验时间、地点 |
3.1.4 教学实验内容 |
3.1.5 教学策略 |
3.1.6 实验假设 |
3.1.7 实验教学进度 |
3.1.8 实验变量 |
3.1.9 测试指标 |
3.1.9.1 采用《学生基础情况调查问卷》 |
3.1.9.2 采用《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
3.1.9.3 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 |
3.1.9.4 采用《学生合作能力调查问卷》 |
3.1.9.5 采用《学生学习兴趣水平问卷调查》 |
3.1.9.6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 |
3.1.9.7 采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
3.1.9.8 采用《全国第三套健美操大众锻炼标椎》评定表 |
3.2 实验的实施 |
3.2.1 实验前诊断性评价 |
3.2.2 实验步骤 |
3.2.3 实验的控制 |
3.2.4 教学实施程序图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健美操学习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
4.1.1 健美操了解程度调查与分析 |
4.1.2 健美操学习程度调查与分析 |
4.1.3 健美操喜爱程度调查与分析 |
4.1.4 健美操学习动机调查与分析 |
4.1.5 学生舞蹈基础调查与分析 |
4.1.6 学生音乐乐感调查与分析 |
4.2 实验前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学习能力影响与分析 |
4.3 实验前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人际交往能力影响与分析 |
4.4 实验前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合作能力影响与分析 |
4.5 实验前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社会适应能力影响与分析 |
4.6 实验前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学习兴趣影响与分析 |
4.7 实验前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自我效能感影响与分析 |
4.8 实验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健美操技能形成结果与分析 |
4.8.1 翻转-跟踪教学法对健美操创编能力影响结果与分析 |
4.8.2 翻转-跟踪教学法对健美操总成绩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郑州市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合作的社会需求 |
1.1.2 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的需求 |
1.1.3 学生合作能力的需求 |
1.1.4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足之处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合作学习模式的概念界定 |
2.1.2 传统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
2.2 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
2.2.1 合作学习模式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
2.2.2 合作学习模式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2.2.3 合作学习模式在健美操项目的研究现状 |
2.2.4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健美操项目的研究现状 |
2.3 健美操对学生影响效果的相关研究 |
2.4 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文的创新点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问卷调查法 |
3.2.6 专家访谈法 |
3.3 研究步骤 |
3.3.1 实验对象与分组 |
3.3.2 实验时间 |
3.3.3 实验地点 |
3.3.4 实验设计问题 |
3.3.5 实验假设 |
3.3.6 实验目的 |
3.3.7 实验方法 |
3.3.8 实验变量 |
3.3.9 教学实验设计 |
3.3.10 实验实施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健美操合作学习模式对课堂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4.2 健美操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自主参与运动的意识及行为对比分析 |
4.3 健美操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健美操技能对比分析 |
4.4 健美操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5 健美操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对比分析 |
4.6 健美操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创编能力的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能够调动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
5.1.2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意识及行为 |
5.1.3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体育技能 |
5.1.4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
5.1.5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心理抗压能力 |
5.1.6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创编能力 |
5.2 建议 |
5.2.1 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
5.2.2 转变课程目标,课程评价面向“三位一体”发展 |
5.2.3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5.2.4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成果 |
附录 |
(6)TBL模式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健美操概念界定 |
2.1.2 TBL模式概念的界定 |
2.2 TBL模式的研究现状 |
2.2.1 其他领域中TBL模式的研究现状 |
2.2.2 体育领域中TBL模式的研究现状 |
2.3 高校健美操的研究现状 |
2.3.1 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教授”现状 |
2.3.2 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学习”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教学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TBL模式在健美操选修课中的实验设计与教学应用 |
4.1 教学方法的实验设计 |
4.1.1 研究假设 |
4.1.2 实验研究变量控制 |
4.1.3 实验前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4.2 TBL模式在健美操选修课的组织运用 |
4.2.1 教学过程 |
4.2.2 TBL模式的教学设计 |
4.2.3 教学实验操作过程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情况分析 |
5.1.1 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1.2 学生对健美操的认知程度分析 |
5.1.3 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自信心分析 |
5.1.4 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分析 |
5.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结果 |
5.2.1 学生技术水平测试成绩测试结果 |
5.2.2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调查结果 |
5.2.3 学生对健美操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调查结果 |
5.2.4 学生对健美操规则的认知能力调查结果 |
5.2.5 学生对健美操动作编排的创新能力调查结果 |
5.2.6 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调查结果 |
5.2.7 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
5.3 教学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5.3.1 健美操学习情况的对比分析 |
5.3.2 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3.3 学生技术水平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TBL模式能加强学生对健美操技术的掌握 |
6.1.2 TBL模式能提高学生健美操专项综合能力 |
6.1.3 学生在TBL模式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
6.1.4 TBL模式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有正向的影响 |
6.2 建议 |
6.2.1 教师加强正向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 |
6.2.2 建立TBL模式教学框架,提升教学效果 |
6.2.3 制定综合素质评价体制机制,培养学生体育活动意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健美操“以赛促练”方式对提高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研究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学模式的概念 |
2.1.2 “以赛促练”以赛促练方式的概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不同体育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选修课的现状 |
2.2.2 "以赛代考"及“以赛促练”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实施现状 |
2.2.3 "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2.3 评定教学效果的指标因素的研究 |
2.3.1 体质健康因素 |
2.3.2 心理因素 |
2.3.3 运动技能因素 |
2.4 文献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3.2.3.2 问卷调查的效度检验 |
3.2.3.3 问卷调查的信度检验 |
3.2.3.4 问卷调查的发放和回收 |
3.2.3.5 调查量表维度划分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教学实验法 |
3.2.5.1 实验目的 |
3.2.5.2 实验对象、时间及地点 |
3.2.5.3 实验器材 |
3.2.5.4 实验基本假设 |
3.2.5.5 传统教学模式的设计 |
3.2.5.6 “以赛促练”教学模式的设计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比与分析 |
4.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美操基本技能的对比与分析 |
4.2.1 实验后测健美操基本技能内容 |
4.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美操基本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
4.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占比的统计图分析 |
4.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占比的统计图分析 |
4.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美操基本技能水平占比的统计图分析 |
4.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的对比与分析 |
4.4.1 实验前两组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的对比与分析 |
4.4.2 实验后两组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参与兴趣与合作精神的对比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以赛促练方式应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
5.2.2 以赛促练方式应考虑教学对象的诸多因素进行实地教学检验 |
5.2.3 以赛促练方式在对不同层次能力学生教学时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
5.2.4 以赛促练方式形成机制还需进一步检验探讨 |
5.2.5 不同体育教学项目应根据其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8)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的定义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研究 |
2.2.2 健美操课程相关的研究 |
2.2.3 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相关的研究 |
2.2.4 健美操教学相关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
4.1.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开展情况 |
4.2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现状及分析 |
4.2.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类型的定位 |
4.2.2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结构合理性设置分析 |
4.2.3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健美操课程的内容合理性设置分析 |
4.3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教师调查结果 |
4.3.1 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目标定位 |
4.3.2 教师对健美操课的设计过程 |
4.3.3 教师对健美操课的教学设计 |
4.3.4 教学反思和评价状况 |
4.3.5 教师对健美操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认识 |
4.4 影响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的因素 |
4.4.1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中健美操课程与学前教育关系的研究及分析 |
4.4.2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教学环境及教师师资力量的现状 |
4.4.3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对健美操课程内容的需求 |
4.5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5.1 传统教学模式中过于重视知识技能 |
4.5.2 教师受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 |
4.5.3 课程中主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进度 |
4.5.4 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
4.5.5 学生编创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
4.5.6 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访问所调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或健美操教师提纲 |
附录 B 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江西省高职院校任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9)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政策背景 |
1.1.2 实践依据 |
1.1.3 研究意义 |
1.1.3.1 理论意义 |
1.1.3.2 现实意义 |
2 研究现状 |
2.1 健美操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 |
2.1.1 健美操概念 |
2.1.2 健美操教学现状 |
2.1.3 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现状 |
2.2 相关健美操教学实验和应用研究 |
2.2.1 相关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应用研究 |
2.2.2 有关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 |
2.3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
2.3.1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概念 |
2.3.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法 |
3.2 问卷调查法 |
3.3 教学实验法 |
3.3.1 研究方案 |
3.3.1.1 研究对象 |
3.3.1.2 编写教学计划与教案 |
3.3.1.3 教材的选用 |
3.3.1.4 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 |
3.3.2 实施方案(研究方案) |
3.3.2.1 干预方案 |
3.3.2.2 实验教学评价(因变量的观测) |
3.3.2.3 实验质量的监控 |
3.4 数理统计法 |
3.5 逻辑分析法 |
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研究设计分析 |
4.1 健美操专项课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要求分析 |
4.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程中的应用 |
4.2.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原理 |
4.2.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原则 |
4.2.3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目标 |
4.2.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效果预期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选课教学实验的前测分析 |
5.1.1 学生健美操基础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5.1.2 学生健美操水平前测分析 |
5.1.2.1 健美操水平测试指标的选取 |
5.1.2.2 健美操水平前测结果分析 |
5.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健美操成绩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
5.2.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水平测试 |
5.2.1.1 健美操水平测试内容 |
5.2.1.2 健美操水平测试方法 |
5.2.1.3 健美操水平测试评价指标 |
5.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成绩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
5.2.2.1 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
5.2.2.2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
5.3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态度对比分析 |
5.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
5.3.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5.3.4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水平对比分析 |
5.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与常规健美操专项课的效果分析 |
5.4.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与常规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5.4.1.1 常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效果的优势分析 |
5.4.1.2 常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效果的问题分析 |
5.4.1.3 健美操专项课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优势分析 |
5.4.1.4 健美操专项课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问题分析 |
5.4.1.5 两种教学方式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对比 |
5.4.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效果评价 |
5.4.2.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堂效果评价 |
5.4.2.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程设计评价 |
5.4.2.3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程效果评价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致谢 |
(10)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
1.1.2 基于健美操课程的特点,内容更新的需要 |
1.1.3 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质量 |
2.1.2 健美操概念梳理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2.2.1 体育教学质量相关研究 |
2.2.2 健美操教学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3.1 问卷效度检验 |
3.2.3.2 问卷信度检验 |
3.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主要研究内容 |
4.1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实施情况分析 |
4.1.1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现状 |
4.1.1.1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目标 |
4.1.1.2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内容 |
4.1.1.3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方法 |
4.1.1.4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评价 |
4.1.2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环境 |
4.1.2.1 师资队伍情况 |
4.1.2.2 场地设备情况 |
4.1.3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学生认知情况 |
4.2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学生选项分析 |
4.2.2 影响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教师选项分析 |
4.2.3 选项对比分析 |
4.3 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对策研究 |
4.3.1 促进健美操教师教学的创新意识 |
4.3.1.1 优化教学内容与结构 |
4.3.1.2 引入合理教学方法 |
4.3.1.3 注重教学中评价体系的改革 |
4.3.2 激发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参与意识 |
4.3.2.1 改善学生对健美操的传统认知 |
4.3.2.2 强化学生对健美操作用的认识 |
4.3.3 完善健美操教学管理制度 |
4.3.3.1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4.3.3.2 促进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
4.3.4 健美操的校园文化环境 |
4.3.4.1 丰富健美操社团活动,提升健美操影响力 |
4.3.4.2 分层次进行健美操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师调查问卷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在健美操教学中如何提高“弱势”大学生学习效果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联想记忆法在高中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D]. 夏境泽.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契约学习法在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研究[D]. 易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课为例[D]. 苏晓亚.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翻转-跟踪教学法在健美操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曾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5]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郑州市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D]. 李怡漩.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6]TBL模式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D]. 丁梓焰.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2)
- [7]健美操“以赛促练”方式对提高女大学生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研究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D]. 冯沁.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8]江西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设置研究[D]. 蔡玉丹.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9]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D]. 罗丹阳.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10]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 朱磊.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