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兵:遏制与打赢高技术战争的战略力量(论文文献综述)
涂春雷[1](2020)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发展态势,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党情、军情,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强军思想紧扣“强军”这一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科学地提出了一系列涵盖战争指导、建军治军和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决策部署,涉及政治、党建、作风、后勤、人才、装备、作战、训练等内容,军队形成了从建设到指挥到管理再到监督的链路,深刻阐释了在新时代怎样建设现代化军事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安全保障和力量支撑。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研究,尚缺乏完整的研究体系。研究的聚焦点主要在关于习近平强军兴军的系列讲话或重大战略部署的论述方面,研究视角有待拓展与创新。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我党历代领导人强军理论为基本依据,以2012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防和军队的系列讲话为线索,以军内外各大媒体出版和发表的有关强军兴军的着作、论文等研究成果为参考,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争对习近平强军思想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与呈现。本研究抓住习近平强军思想不断与时俱进的新变化、新内容、新形式和新特点,以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为研究重点,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出发,结合其具体的实践,按照思想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的内在逻辑,将论文分为五部分撰写,绪论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总结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渊源,第三部分将习近平强军思想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1)新时代全面推进强军事业的使命目标;(2)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核心要义;(3)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方法策略。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逻辑递进、思想演进的过程。第四部分对习近平强军思想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做了研究分析。结语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展望。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做了全面性的梳理和研究,构建了一个学习和把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内容框架,为深入理解和掌握习近平强军思想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力量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改革创新、实现强军目标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实践意义,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思路和研究视角。
黄毓森[2](2019)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现代战争与经济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战争,是人类社会一种复杂且特殊的交往形式,其发展演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战争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同的因素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战争造成不同的影响。经济,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则在战争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更为根本性、基础性的作用——无论是整体战略的确定、作战对象的认定,抑或是作战手段、作战模式的选择,无一不受到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与此同时,战争也会对经济产生深刻影响。本论文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对现代战争的经济动因、经济基础、经济成本以及经济收益等方面展开论述。论文从自然空间利益、社会空间利益、认知空间利益三个层面出发,对战争的动因展开探讨。通过分析,论文认为现代战争的动因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网络的交融而显得愈发多元,但归根结底都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随着现代战争技术含量的持续提升,战争对社会经济支撑的要求也正日益提高。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是基于知识的信息经济发展模式,而非过去那种基于原料与劳动力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这一深刻转变,也会对建立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战争产生诸多影响。论文从战争物质生产、军事人力资源、战略战术制定三个方面出发,对现代战争的经济基础进行探讨。在人类的军事实践活动中,战争并非完全被动地决定于社会经济状况,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战争的社会经济功能具有双面性。一方面,战争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阻滞的影响;另一方面,战争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这是战争与经济辩证关系研究最为基本的思考起点,也是战争与经济辩证关系研究的逻辑基础。按照时间维度展开,论文对现代战争准备期间——进行期间——结束之后的经济成本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现代战争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多维度透析,以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战争的经济成本。与此同时,论文还从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经济发展动力的增强以及军事技术的先行发展与社会转移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战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总结分析现代战争的动因、经济基础以及战争的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在未来应该以怎样的思维、怎样的方式来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丁红[3](2019)在《习近平新时代军事体制改革初探 ——以“党指挥枪”与“打得赢”指导思想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单独的一部分被列入全面深化改革布局中,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军事建设发展的重点关注,同时也为本文研究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力度最深的习近平新时代军事体制改革提供背景。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的军事体制改革为研究对象,以“党指挥枪”与“打得赢”指导思想为研究视角,分析军事体制改革作为国家总体改革的一部分如何与国家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及其产生的重大影响。习近平新时代军事体制改革涉及内容广泛全面,本文并不是对改革内容的罗列阐述而是以“党指挥枪”与“打得赢”指导思想作为研究工具约束整篇文章为主题服务。首先,对军事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党指挥枪”与“打得赢”两方面进行溯源,厘清它们从提出到发展再到坚持的历史脉络以及习近平新时代赋予的理论内涵,充分说明“党指挥枪”与“打得赢”是理论和方法的辩证统—。其次,在军事体制改革之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较复杂,存在很多挑战,能做的就是直面挑战从“党指挥枪”与“打得赢”指导思想出发解释军事体制改革的原因。在明确了军事体制改革原因的基础上,围绕“党指挥枪”与“打得赢”两方面梳理习近平新时代军事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改革领导指挥体制、调整军队规模结构、培养新型军事人才。通过对改革内容的研究不难发现习近平新时代军事体制改革在多处呈现出其与以往军事体制改革的不同,比如·:军事领导体制的“军委管总”突出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党指挥枪”贯穿改革始终;强调以信息化为主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力量体系。最后,习近平新时代军事体制改革作为一场重大的改革实践,不仅在军队建设史上是一个创新,它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改革开放成果、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发展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该选题持续跟踪的研究,结合自己的发现和新的思考,有—些创新的地方:首先,是在研究视角的选择上,是从军队发展最根本的两个方面出发把“党指挥枪”与“打得赢”指导思想提炼概括,并聚焦习近平新时代军事体制改革,更好地突出军改的目标追求与价值意义。其次,这一场改革自2015年拉开序幕至今尚处于发展阶段,为下阶段改革任务顺利开展提供借鉴。最后,是对新时代军事体制改革特点的分析以及改革意义的思考,将这场改革与国际军事发展潮流、国家本身发展战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
刘喆[4](2019)在《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如何将有限的国家资源在国防部门与民用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政策问题。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虽然已被广泛研究,但研究结论尚无法形成明确共识,而且现有文献大多将国家采取的国防战略考虑为外生给定的因素,忽略了在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国防支出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同影响这一事实。本文的主题是研究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期望通过中美之间的比较研究,考察国防战略因素在国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找出中国国防支出政策以及国防工业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提高国防支出的效益、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供理论和实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内容有:(1)对国防支出概念的界定与分类。本文强调了国防战略的三大决定因素,即国家利益、国家大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综合国力。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的国防战略进行了分类,即全球威慑型、积极防御型、联盟型和中立型。(2)梳理了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国防战略的调整与演变,总结出中美两国国防战略中不变的指导思想(全球威慑与积极防御),以及在各自不同的国防战略思想指导下建设与运用国防力量的不同方式。(3)将国防战略量化到实证模型当中,检验和比较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两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美国总国防支出在长期和短期都对经济增长有显着的积极影响,但美国海外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着为负;国防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4)在立足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前提下,提出了加强中国国防支出经济增长效能的可行性政策建议:一是保持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与增速,实现国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是优化国防支出结构,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三是深化国防经济经营主体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国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国防支出规模需求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了国防规模需求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探讨了不同国防战略对国防支出规模和结构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进一步又分析了不同规模与结构的国防支出通过不同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安全效应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同的影响。第二,将国防战略因素纳入到实证模型中,对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两国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在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两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的确不同。第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修正后的巴罗模型(Barro Model)为基础,利用协整的自回归分布滞后边界测试(auto-regressive distributive lag,ARDL)来确定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ECM)分析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效应。对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效应的同时考察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准确、更有意义。
陆浩[5](2017)在《习近平军事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讲话,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此基础上,习近平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强军兴军的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强军实践的决策部署,形成了科学系统、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的军事理论体系。习近平军事思想是治国理政思想的“军事篇”,深刻回答了在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和力量支撑的问题。因此,对习近平军事思想展开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其深刻内涵和主要内容,深刻认识其理论特征和时代意义,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来指导当前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本文尝试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习近平军事思想展开研究,一方面,将其放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这两大经典理论体系中,揭示其与这两大经典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有机联系,发掘习近平军事思想的理论继承性与创新性;另一方面,将其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把握强军梦与中国梦的内在关联,阐明习近平军事思想对引领强军实践、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导价值。这样就以习近平军事思想为纽带,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实践这两个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相对概念联系起来,为新时期党的军事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注脚。本文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在深刻把握中国梦与强军梦关系的基础上,理清了治国理政中“四个全面”总体布局与以强军目标为引领的强军兴军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习近平军事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组成部分。此外,明确了强军目标、强军实践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全面建设思路三者之间本质联系,以此为基础梳理了习近平军事思想的基本框架。同时,注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军事战略的角度阐述习近平军事思想的哲学思维和军事思维,揭示其理论上的科学性、战略性和思想上的民族性和创造性。本文尝试对习近平军事思想的思想内涵、理论特征和时代价值作一个宏观的梳理和研究,提供一个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习近平军事思想基本内涵和理论特征的框架,为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习近平军事思想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实践指导意义提供一个观察和研究视角。
张辉[6](2015)在《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国防战略的演变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根据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先后实行了"积极防御,防敌突袭""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应付与打赢局部战争""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等五种国防安全战略,尽管每种安全战略内容都有调整,但贯穿其中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总原则和主线始终没有改变。
孙艳红[7](2014)在《21世纪中国国防建设的时代背景、发展趋势及战略选择》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战略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国防建设面临着新的时代背景,国际安全战略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深入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国防建设呈现出七大发展趋势,国防建设更加体现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更加注重需求牵引、更加注重以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引领、体制编制更加精干高效、更加注重科学管理、更加注重军民融合。中国国防建设未来发展需要做出五大战略选择,坚持以国家安全需求为牵引,确保国防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以国民经济发展为依据,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坚持以现代化为中心,探索中国特色信息化国防建设道路;坚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的国防发展模式;坚持以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为动力,推进国防建设持续发展。
李志萍,韦取名[8](2014)在《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及战略决策》文中提出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在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上的成就,已经融入作为全党全军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之中。20世纪70年代后,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的胆略、勇气和远见,紧紧把握住时代脉搏,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动的大背景下和国家发展战略总体设计的大框架中,创造性地把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与军事斗争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战略思
王均伟[9](2013)在《从国家安全利益的发展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抉择与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在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新中国选择了"积极防御"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活动的主体,维护和发展本国利益是各个主权国家最核心的根本任务。在各种国家利益中,安全利益是一个国家得以独立存在的先决条件,地位超越其他利益。邓小平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始终"这两个字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也无论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多么深化,
王均伟[10](2013)在《从国家安全利益的发展看我国军事战略方针的抉择与启示》文中指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家安全利益在国家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中起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新中国选择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后,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突出表现在利用和平时机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积极防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我国根据冷战后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一特点,确立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新军事战略方针。进入21世纪,针对新世纪国家安全利益不断延伸的新现实,我国提出"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新方略。经过长期探索,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不断完善,为我国加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扞卫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了重要经验。
二、民兵:遏制与打赢高技术战争的战略力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兵:遏制与打赢高技术战争的战略力量(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3.1 强军思想 |
1.3.2 习近平强军思想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创新之处 |
2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渊源 |
2.1 理论基石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 |
2.1.2 列宁军事思想 |
2.2 思想来源 |
2.2.1 毛泽东军事思想 |
2.2.2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 |
2.2.3 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思想 |
2.2.4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 |
2.3 时代背景 |
2.3.1 世界正在历经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
2.3.2 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
2.3.3 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 |
2.3.4 军队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
3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
3.1 新时代全面推进强军事业的使命目标 |
3.1.1 强军使命 |
3.1.2 强军目标 |
3.2 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核心要义 |
3.2.1 强军之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魂 |
3.2.2 强军之要——掌握强军打赢的科学方法论 |
3.2.3 强军之基——作风优良是人民军队的根基 |
3.2.4 强军之本——政治建军确保我军本色不变 |
3.3 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方法策略 |
3.3.1 强军关键——改革强军是发展致胜的关键一招 |
3.3.2 强军动力——创新是引领我军进步的动力源泉 |
3.3.3 强军路径——军民融合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
3.3.4 强军保障——依法治军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4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 |
4.1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特征 |
4.1.1 优良传统的继承性 |
4.1.2 工作导向的引领性 |
4.1.3 践行方式的务实性 |
4.1.4 全面统筹的战略性 |
4.2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大意义 |
4.2.1 政治意义——立起了新时代听党指挥的看齐基准 |
4.2.2 路径意义——提供了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实现路径 |
4.2.3 理论价值——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篇章 |
4.2.4 实践价值——提供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根本遵循 |
4.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现代战争与经济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战争动因的研究 |
1.2.2 关于战争经济基础的研究 |
1.2.3 关于战争经济成本与收益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架构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战争与经济理论概述 |
2.1 战争的经济本源 |
2.1.1 战争的经济根源 |
2.1.2 战争的经济起源 |
2.1.3 战争的经济动因 |
2.2 战争的经济基础 |
2.2.1 武器装备生产以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 |
2.2.2 军事人力资源以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 |
2.2.3 军队作战方式与组织结构以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 |
2.3 战争的社会经济功能 |
2.3.1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破坏 |
2.3.2 对社会制度变革的催化 |
2.3.3 对技术进步的牵引 |
第三章 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现代战争动因 |
3.1 自然空间利益 |
3.1.1 自然资源控制权 |
3.1.2 战略通道控制权 |
3.2 社会空间利益 |
3.2.1 地缘政治主动权 |
3.2.2 经济秩序主动权 |
3.2.3 科技发展主动权 |
3.3 认知空间利益 |
3.3.1 社会安全认知 |
3.3.2 意识形态传播 |
3.3.3 战略威慑效应 |
第四章 现代战争的经济基础 |
4.1 战争物质生产的经济基础 |
4.1.1 军事工业生产能力 |
4.1.2 民用部门生产能力 |
4.1.3 国家战争动员能力 |
4.2 军事人力资源的经济基础 |
4.2.1 军事人员的队伍规模 |
4.2.2 军事人员的职业技能 |
4.2.3 军事人员的身体素质 |
4.3 战争形态演变的经济基础 |
4.3.1 军事战略的制定 |
4.3.2 战争样式的变化 |
4.3.3 军队体制的变革 |
第五章 现代战争的经济成本 |
5.1 战争准备期间的经济成本 |
5.1.1 战争准备期间的人员成本 |
5.1.2 战争准备期间的物资装备成本 |
5.1.3 战争准备期间的经济发展间接成本 |
5.2 战争进行期间的经济成本 |
5.2.1 战争进行期间的人员成本 |
5.2.2 战争进行期间的物资装备成本 |
5.2.3 战争进行期间的经济发展间接成本 |
5.3 战争结束后的经济成本 |
5.3.1 战争结束后的人员成本 |
5.3.2 战争结束后的社会重建成本 |
5.3.3 战争结束后的经济发展间接成本 |
第六章 现代战争的经济收益 |
6.1 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
6.1.1 经济发展安全环境的改善 |
6.1.2 社会制度的变革 |
6.1.3 军事人员与设施的社会转移 |
6.2 经济发展动力的增强 |
6.2.1 社会消费需求增加 |
6.2.2 拉动社会就业增长 |
6.2.3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6.3 军事技术的先行发展与社会转移 |
6.3.1 军事技术的先行发展 |
6.3.2 军事技术社会转移的价值运动 |
6.3.3 军事技术社会转移的溢出效益 |
第七章 对中国特色富国强军之路的启示 |
7.1 以国家发展利益为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向 |
7.1.1 确立与和平发展相适应的军事战略 |
7.1.2 建设与和平发展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
7.1.3 统筹运用军事力量营造有利战略态势 |
7.2 建设支撑世界一流军队的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 |
7.2.1 系统论视角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
7.2.2 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内涵剖析 |
7.2.3 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实现路径与政策举措 |
7.3 走军民融合道路实现富国强军 |
7.3.1 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是军事力量建设的未来走向 |
7.3.2 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
7.3.3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基本抓手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习近平新时代军事体制改革初探 ——以“党指挥枪”与“打得赢”指导思想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内研究综述 |
2. 海外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二、理论发展中的“党指挥枪”与“打得赢”指导思想 |
(一) 一脉相承: 军事体制改革的思想来源 |
1. 毛泽东提出“党指挥枪”原则 |
2. 邓小平坚持“党指挥枪”原则与提高战斗力 |
3. 江泽民提出“打得赢、不变质”两个课题 |
4. 胡锦涛阐述“党指挥枪”与“打得赢” |
(二) 推陈出新: 习近平强军目标思想的提出 |
1. 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 |
2. 能打胜仗是强军之要 |
三、直面挑战: 军事体制改革的原因 |
(一) 加强党建: 改进军队政治生态 |
1. 军中打“虎”行动坚决 |
2. 加强军队反腐倡廉建设 |
(二) 明确权力: 改变军队总部体制 |
1. 总部体制的发展变化 |
2. 总部体制的局限性 |
(三) 优化配置: 调整军队军区体制 |
1. 军区体制的历史沿革 |
2. 调整军区体制为打赢 |
四、稳步推进:军事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
(一) 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加强军队系统党的建设 |
1. 军委主席负责制保证“党指挥枪” |
2. 贯彻维护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意义 |
(二) 改革领导指挥体制,重塑组织架构 |
1. “军委管总”,改革军事领导体制 |
2. “战区主战、军种主建”,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
(三) 调整军队规模结构,重塑力量体系 |
1. 裁减军队员额,优化军种比例 |
2. 优化武器装备,提供物质准备 |
(四) 培养新型军事人才,跻身世界一流军队 |
1. 选拔任用忠诚于党的可靠军事干部 |
2. 构建“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
五、与时俱进:军事体制改革的新特点 |
(一) 以军魂为根本坚持政治建军 |
1. 始终围绕把握军魂这个根本 |
2. 始终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 |
(二) 以信息化为主导构建军事力量体系 |
1. 强调打赢信息化战争 |
2. 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
(三) 以系统性为统揽推进全面改革 |
1. 与“四个全面”相契合 |
2. 维护国家军事战略利益 |
六、习近平新时代军事体制改革的价值意义 |
(一) 顺应了当今时代军事发展潮流 |
1. 为应对国际环境带来的挑战提供力量保证 |
2. 为解决历史遗留实现国家统一提供力量支撑 |
(二) 实现了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机结合 |
1. “四个全面”思想指导军事体制改革 |
2. “四个全面”与军事体制改革协调推进 |
(三) 丰富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
1. 军事体制改革实现军队治理现代化 |
2. 军队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统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二、国防战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三、对国内外已有文献的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国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防战略的概念与分类 |
一、国防战略概念界定 |
二、国防战略的分类 |
第二节 国防战略影响国防支出的作用机理 |
第三节 国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
一、国防支出通过需求效应影响经济增长 |
二、国防支出通过供给效应影响经济增长 |
三、国防支出通过安全效应影响经济增长 |
第三章 中美国防战略比较分析 |
第一节 中美国防战略历史演进 |
一、二战以来美国国防战略的调整与演变 |
二、二战以来中国国防战略的调整与演变 |
三、中美国防战略的差异比较:全球威慑与积极防御 |
第二节 中美国防战略差异的现实表现 |
一、军兵种结构差异比较 |
二、国内外基地布局差异比较 |
三、军事同盟安排差异比较 |
四、军事科技发展思路差异比较 |
第四章 中美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状况比较分析 |
第一节 中美国防支出状况比较分析 |
一、中美国防支出的规模状况比较分析 |
二、中美国防支出的结构状况比较分析 |
第二节 中美经济增长状况比较分析 |
一、中美GDP增长状况比较分析 |
二、中美GDP构成及变化比较分析 |
第五章 不同国防战略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检验 |
第一节 实证模型的建立 |
一、模型构建 |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单位根检验 |
二、ADRL边界协整检验 |
三、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效应估计 |
四、稳定性检验 |
五、实证结果检验说明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一、美国总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着的积极影响 |
二、美国海外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消极影响 |
三、中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
第二节 提高国防支出经济增长效能的对策 |
一、提高国防支出经济增长效能的基本原则 |
二、提高国防支出经济增长效能的政策措施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习近平军事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
1.1.1 选题缘起 |
1.1.2 选题意义 |
1.1.2.1 理论意义 |
1.1.2.2 现实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关于习近平军事思想的研究现状 |
1.2.2 境外关于习近平军事思想的研究现状 |
1.2.3 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评析 |
第三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3.1 本文的研究重点 |
1.3.2 本文的研究难点 |
1.3.3 本文的探索之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 |
1.4.1 研究方法 |
1.4.1.1 文献研究法 |
1.4.1.2 定性分析法 |
1.4.1.3 比较研究法 |
1.4.1.4 宏观与微观结合分析法 |
1.4.2 研究结构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1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指导理论 |
第二章 习近平军事思想的科学概念及发展过程 |
第一节 习近平军事思想的科学概念 |
2.1.1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
2.1.2 新时期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科学继承与创新发展 |
2.1.3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2.1.4 国家安全和军事力量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 |
第二节 习近平军事思想形成的背景 |
2.2.1 全球战略形势的深刻变化 |
2.2.2 国家安全需求的深度调整 |
2.2.3 深厚的理论渊源 |
2.2.4 丰富的实践积淀 |
第三节 习近平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 |
2.3.1 酝酿形成阶段 |
2.3.2 成型确立阶段 |
2.3.3 发展成熟阶段 |
第三章 习近平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新时期军事哲学指导思想 |
3.1.1 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问题 |
3.1.2 理性看待军事和军队问题 |
3.1.3 科学应对战争和战备问题 |
第二节 新时期强国强军战略思想 |
3.2.1 政治战略决定军事战略 |
3.2.2 新形势下军队使命任务 |
3.2.3 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
3.2.4 坚持人民战争战略思想 |
3.2.5 提高军事斗争准备基点 |
3.2.6 优化军事战略结构布局 |
第三节 新时期军队全面建设思想 |
3.3.1 围绕强军目标实施强军战略 |
3.3.2 坚持政治建军筑牢强军之魂 |
3.3.3 推动改革强军扭住强军之要 |
3.3.4 实施依法治军夯实强军之基 |
3.3.5 立足从严治党保障强军实践 |
第四节 新时期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思想 |
3.4.1 全面提高国家安全问题的战略统筹能力 |
3.4.2 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军事力量体系 |
3.4.3 高度重视以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装备革新 |
3.4.4 牢牢抓住军事人才队伍及相关制度建设 |
3.4.5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富国强军道路建设 |
第四章 习近平军事思想的理论特征 |
第一节 充分的科学性——整体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
4.1.1 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
4.1.2 实践第一的精神特质 |
4.1.3 辩证发展的哲学思维 |
第二节 敏锐的政治性——深刻把握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灵魂 |
4.2.1 牢牢抓住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 |
4.2.2 紧紧扣住全面建设的人民军队建设方略 |
4.2.3 深深扭住人民战争原理建设国防和军队 |
第三节 高度的战略性——有力诠释了全面统筹的大战略思维 |
4.3.1 全面统筹中国梦与强军梦的顶层设计 |
4.3.2 全面统筹全面改革大局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
4.3.3 全面统筹国防和军队改革中的人力、物力和体制机制 |
第四节 鲜明的创造性——充分体现了发展与创新的理论品质 |
4.4.1 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胸怀 |
4.4.2 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精神 |
4.4.3 积极应变,主动施为的气魄 |
第五节 深刻的民族性——深深根植于深厚丰富的民族传统土壤 |
4.5.1 敢于承担伟大复兴的民族使命 |
4.5.2 勇于发掘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 |
4.5.3 善于融汇深厚优良的民族文化 |
第五章 习近平军事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成果 |
5.1.1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中国特色军事力量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
5.1.2 习近平军事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精髓 |
5.1.3 习近平军事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思想体系和时代内涵 |
第二节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新境界 |
5.2.1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中国军队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
5.2.2 习近平军事思想继承和丰富了党的军事指导论的内涵 |
5.2.3 习近平军事思想赋予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以时代精神和旺盛生命力 |
第三节 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战略的思想保障 |
5.3.1 中国梦是强军梦的根本逻辑起点 |
5.3.2 实现强军梦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
5.3.3 实现中国梦需要强军梦的力量支撑 |
5.3.4 习近平军事思想引领强军梦的伟大实践 |
第四节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理论指南 |
5.4.1 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军情 |
5.4.2 国防和军队建设根本目标是实现现代化 |
5.4.3 国防和军队建设基本模式是体系化建设 |
第五节 引领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精神旗帜 |
5.5.1 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
5.5.2 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强军梦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动力 |
5.5.3 习近平军事思想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国防战略的演变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防战略与国防战略方针 |
二、中国国防战略的演变 |
(一) 积极防御, 防敌突袭 (1956—1964) |
(二) 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1964—1985) |
(三) 应付与打赢局部战争 (1985—1993) |
(四) 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1993—2004) |
1.背景: (1) 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美国的严重威胁。20世纪90年代初期, 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崩溃,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 打赢海湾战争后, 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气焰更加嚣张, 由于把中国看作是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和挑战其领导地位的主要潜在对手, 因此, 遏制中国成为其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 其强化了与亚洲盟友如日本、韩国的关系, 加大了对中国的遏制力度。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2) 美军凭借新军事革命的成果轻松打赢海湾战争, 使中国看到了与美军实力上的巨大差距。美国成为新军事革命的推动者和领跑者, 拥有无与伦比的超强的高技术兵器, 在海湾战争中, 其以极小代价轻松击败伊拉克, 这场战争拉开了高技术战争的序幕, 战争形态开始向高技术战争转变, 中国也看到了与美国在军力方面的差距在拉大。面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和新军事革命的滞后, 中央开始研究制定新形势下的国防战略, 1993年, 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 确立了新的国防战略, 即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略。[8] |
(五) 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2004—今) |
1.背景: (1) 伊拉克战争进一步显示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美国强大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各国纷纷调整军事战略, 加快推进新军事变革。在此背景下, 中国对战争形态的研究与探索进入一个新阶段, 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更加准确到位。认为高技术是一个不确定的动态发展概念, 上世纪90年代初高技术战争的提出, 表明我们党开始对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进行战略性跟踪与研究, 但高技术涵盖范围广, 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新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航天技术等都属于高技术的范畴, 用在军队建设和作战上有重点不突出、指向不明确之感。而信息技术是高技术的组成部分, 是高技术中的核心和前沿技术, 如果我们适时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 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 是非常符合信息时代战争新形态的要求的, 这将表明我们党对现代战争的规律和特点的探索进入了一个较高阶段, 并为军队和国防建设建设以及今后的作战样式、手段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2) 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遏制和防范力度, 使中国的安全环境处于不利地位。美日澳军事同盟关系在伊拉克战争后得以强化, 美日同盟成为遏制中国的核心同盟, 美国在日本冲绳和关岛基地加强了军力部署,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 其走上军国主义复辟道路的可能性增加, 中国安全态势呈现“北和西缓东急”特点。在此背景下, 2004年6月, 中央军委举行扩大会议, 提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新的国防战略。[10] |
4.国防和信息化军队建设的举措 |
三、结束语 |
(7)21世纪中国国防建设的时代背景、发展趋势及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 国际安全战略环境发生新的变化 |
(二)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
(三) 国防建设更加注重需求牵引 |
(四) 国防建设更加注重以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引领 |
(五) 国防体制编制更加精干高效 |
(六) 国防建设更加注重科学管理 |
(七) 国防建设更加注重军民融合 |
(8)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及战略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战略目的上,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
(一) 军事战略谋求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 |
(二) 军事战略谋求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
(三) 军事战略配合和支持政治、外交斗争 |
二、战略方式上, 坚持遏制战争与赢得战争相统一 |
(一) 以遏制战争为战略指导的着眼点 |
(二) 以打赢战争为军事斗争准备的立足点 |
(三) “力争遏制”与“立足打赢”目的一致 |
三、战略力量上, 寓军力于综合国力 |
(一) 综合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危 |
(二) 军队服从国家建设大局以增强综合国力 |
(三) 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军事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
四、战略准备上, 立足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 |
(一) 军事战略应建立在高技术发展基础上 |
(二) 高技术战争为军事战略的确立提供了方向目标 |
(三) 正确把握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 |
(10)从国家安全利益的发展看我国军事战略方针的抉择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 新中国选择了“积极防御”。 |
二、当和平与发展成为国家安全利益表现时, “积极防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
三、根据冷战后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一新特点, 确立“建设信息化军队, 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新战略方针。 |
四、针对新世纪国家安全利益不断延伸的新现实, 提出“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新方略。 |
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发展的若干启示。 |
四、民兵:遏制与打赢高技术战争的战略力量(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D]. 涂春雷. 西华大学, 2020(01)
- [2]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现代战争与经济关系研究[D]. 黄毓森.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3]习近平新时代军事体制改革初探 ——以“党指挥枪”与“打得赢”指导思想为视角[D]. 丁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3)
- [4]不同国防战略背景下中美国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研究[D]. 刘喆. 湖北大学, 2019(05)
- [5]习近平军事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D]. 陆浩. 南开大学, 2017(04)
- [6]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国防战略的演变与思考[J]. 张辉.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5(06)
- [7]21世纪中国国防建设的时代背景、发展趋势及战略选择[J]. 孙艳红. 军事政治学研究, 2014(01)
- [8]邓小平军事战略思想及战略决策[J]. 李志萍,韦取名.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4(07)
- [9]从国家安全利益的发展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抉择与启示[A]. 王均伟.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下), 2013
- [10]从国家安全利益的发展看我国军事战略方针的抉择与启示[J]. 王均伟. 党的文献,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