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频谱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萨迪(Al-Mawsami Sadeq Ali Hussein Saeed)[1](2020)在《基于磁通门原理的B型剩余电流传感器设计》文中认为剩余电流监测在各类用、配电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安全措施,近些年来,随着开关器件的创新与发展,产生的剩余电流波形变得越来越复杂,并逐渐向高频化发展,给剩余电流检测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传统的AC型剩余电流保护器只能对低频交流进行检测,而A型保护器能对低频交流及脉动直流进行检测,面对剩余电流高频化的趋势,两者已经不能满足电力系统保护要求,B型保护器应运而生。在非接触式微弱电流检测中,磁通门技术由于其高分辨率、高稳定性、检测频带宽等特点,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方案。本文比较了众多电流检测方法及其原理,从中筛选出磁通门电流检测的技术方案,研究了磁通门电流检测原理,分析了电压激励、电流激励两种磁通门电流检测方法的的优点及缺点,结合设计需求,选取了电压激励型作为最终方案,建立了电压激励型磁通门电流传感器探头的模型,得到了剩余电流对传感器探头输出的影响。采用钴基非晶合金磁环VITROVAC 6025Z作为磁芯,设计了传感器探头结构,选取0到10V,频率为1.5kHz的方波作为激励。使用STM32F103RCT6作为控制器芯片,设计了为传感器探头提供激励信号、信号调理及检测硬件电路,编写了单片机软件程序对传感器进行了闭环控制,保证传感器工作的稳定性。设计了电流检测算法,使得与传统电流检测芯片相比,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剩余电流中高频率成分。所设计剩余电流传感器工作情况较好,可以对6 mA以上的直流成分及1kHz以下,30 mA以上的任意波形有效值做出检测并报警,有自校验功能,可以修正自身误差,系统工作较为稳定,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吴春[2](2016)在《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永磁同步电机以其结构简单、动态性能好、节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需要转子位置和速度信号实现速度闭环控制,一般采用同转子轴安装的机械式传感器直接测量。但是,机械式传感器不仅增加了系统的重量和成本,降低了可靠性,并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除去机械式传感器,采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受脉宽调制电压型逆变器(PWM-VSI)非线性因素、电机参数不准确、电机非理想模型等影响,降低了位置估计精度和调速系统动态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提高位置估计精度和调速系统动态性能的方法,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有:针对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受PWM-VSI非线性因素影响而导致电压、电流畸变,转矩、转速脉动等问题,考虑了死区时间,功率管和续流二极管饱和压降,功率管开通、关断延时等非线性因素,建立了PWM-VSI非线性因素数学模型,将其对系统的影响看成直轴、交轴电压中引入了电压扰动,分析了该扰动对电流环、转速环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角度域重复学习控制器的复合补偿策略,并分析了角度域重复学习控制器的参数选择和稳定性条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系统模型依赖小,调整参数容易,有效提高调速系统动、静态性能。针对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需要准确电机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的多参数辨识算法,将定子电阻、永磁体磁链、直轴电感和交轴电感四个参数当做状态,参数估计问题转变为非线性系统状态观测问题。研究了多参数可同时辨识的条件,通过在直轴参考电流中加入激励电流,使非线性系统能观性矩阵满秩,并对PWM-VSI非线性因素进行补偿,提高参数辨识精度。同时,比较了UKF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在参数辨识收敛域、辨识精度、收敛速度和抗测量噪声能力等方面的性能,归纳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UKF可得到准确的电机参数,该参数可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为了实现一种简单可靠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全程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提出了一种考虑磁场饱和效应的全程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电机通过I/F启动,达到一定转速后采用电流切换和位置切换使转速和电流平滑切换至UKF无位置传感器闭环控制。在UKF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速度闭环中,考虑了磁场饱和效应,建立了时变电感模型,并补偿了滤波器造成的信号相位偏移,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提高了位置估计精度和系统动态性能。同时,通过实验比较了UKF与EKF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上的性能差异。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静止和低速时两种高频注入法——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旋转法)和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脉振法)的位置估计误差来源,归纳为电流信号提取过程造成的误差和电机非理想模型导致的误差。分析了定子电阻、滤波器、系统离散化、锁相环等对旋转法和脉振法位置估计的影响,提出了位置估计误差的补偿方法以及UKF直接位置估计法。同时,分析了交叉饱和效应和多凸极效应对高频注入法位置估计的影响,并提出了交叉饱和效应过补偿和角度域重复学习控制的多凸极解耦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均有效提高转子位置估计精度,提升调速系统动态性能。
许峰[3](2015)在《零磁通互感器的计量特性与直流电能质量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直流互感器在直流系统检测计量和继电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测量准确性及抗干扰能力是直流系统安全运行的必然要求。当前,直流输电技术在远距离大功率电网输送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电网输送等级不断提高。但是,相应的直流输电系统中的电能质量事件却缺乏关注,在此条件下的直流互感器的传变特性也鲜有研究。文章以直流互感器的计量特性和检测技术研究课题为依托,选取了龙泉换流站中实际应用的零磁通互感器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零磁通互感器的不同结构,介绍了几种主要的零磁通互感器检测原理。综合分析了湖北省内几座主要的换流站——葛洲坝站、龙泉站和江陵站内的实际电流运行波形。以交流系统中的电能质量事件分类为参考,对直流系统中的电能质量事件进行分类,获取了相关电能质量事件的主要参数,并采集了不同电能质量事件的典型波形,为互感器的传变特性试验提供输入数据。确立了影响直流电流互感器的几种主要电能质量事件,即振荡、脉冲和纹波。建立了零磁通互感器的传递函数和SIMULINK模型。传递函数模型能反应零磁通互感器工作的动态过程,根据实际产品和调试结果确定了各部分元器件的函数模型,最后组成具有测量直流功能的传递函数模型。SIMULINK模型则跟接近实际互感器的运行环境。通过将实际电能质量信号数据输入到两种模型当中,以考察互感器的计量特性。仿真结果显示:在两种仿真模型中,直流互感器都能很好地跟踪一次直流电流的变化,但在曲线骤变处存在较大误差。因而需要研究在故障条件时如何提高直流互感器的准确度和响应速度等问题。最后结合现场实际互感器产品及研究内容,设计了本课题的现场试验方案,详细介绍了试验步骤和试验用关键仪器设备。
王尧[4](2012)在《复杂波形条件下剩余电流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剩余电流保护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低压电网中,以防止人身触电、电气火灾及由接地故障引起的人身伤害与电气设备损坏事故。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和用电设备的不断增多,用电设备类型也呈现多样化,电力电子设备不断增多。电力电子设备发生故障时,所产生的剩余电流不再是单一的工频正弦电流,而是具有脉动直流分量、甚至是平滑直流分量,同时在某些场合下剩余电流信号的频率高达1000Hz,甚至更高,传统的剩余电流保护技术无法用于复杂波形剩余电流的保护。一般采用铁心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电磁式电流互感器)、霍尔电流传感器及磁调制式电流互感器进行电流的检测,非正弦剩余电流是一种弱差值信号,普通的电流检测方法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检测。论文在分析了电流检测原理与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电压型磁调制式交直流剩余电流检测技术,将剩余电流耦合到激磁电流中,通过激磁电流的检测,实现了复杂剩余电流的检测与保护,克服了传统磁调制式电流检测的缺陷。根据磁性材料磁化特性曲线,建立了交直流剩余电流检测数学模型,当激磁电流的激磁频率远大于剩余电流中最高谐波频率时,剩余电流只与激磁电流的低频分量有关,这为复杂剩余电流检测提供了依据。为分析激磁电流的动态变化过程,论文采用了两种磁化曲线描述方法,即分段线性和反正切非线性描述方法。在磁化曲线分段线性化的条件下,推导出基于电压型磁调制原理的激磁电流动态变化过程的数学描述模型,为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设计提供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在采用反正切函数描述磁化特性曲线时,采用Simulink软件仿真了基于电压型磁调制原理的激磁电流动态变化过程,可以更准确描述激磁电流的变化过程。在分析复杂剩余电流的频谱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激磁信号中提取复杂剩余电流的解调方法,包括基于全相位傅里叶变换(all phase FFT, apFFT)的软件解调方法和基于低通滤波的硬件解调方法,实现了复杂剩余电流的准确检测。通过对激磁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和A/D转换,并采用apFFT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解决频谱泄漏问题,通过软件方法将剩余电流信号从激磁电流信号中分离出来;为降低采样和A/D转换的要求,利用剩余电流与激磁电流中低频分量有关的特点,采用低通滤波的硬件方法将剩余电流信号从激磁电流信号中分离出来,实现剩余电流的检测。根据电压型磁调制原理,采用apFFT软件解调方法和低通滤波硬件解调方法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在硬件设计中,包括了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设计、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低通滤波器的设计、电源及脱扣电路等的设计;在软件设计中,根据解调方法的不同,基于微处理器编写了不同的控制软件,其中包括apFFT的解调软件设计,并根据剩余电流值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既可以实现在大剩余电流下的快速动作,又可以防止在小剩余电流下的误动作,提高了样机的可靠性。开展测试验证试验,对设计的磁调制式剩余电流互感器进行了测试,包括了测量范围、线性度及频率检测范围的测试,基于电压型磁调制原理设计的剩余电流互感器满足复杂剩余电流检测的要求;对基于apFFT的软件解调方法和基于低通滤波的硬件解调方法设计的剩余电流保护器进行测试,两种方法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特性满足设计要求,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吴波[5](2006)在《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直流大电流测量装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如何,对冶金、化工和电力等行业的影响极大。传统的直流大电流测量装置,一般都基于单一的传感原理。这些测量装置均存在原理与方法上的局限性,使得直流大电流在线测量传感器缺乏可靠的计量保证,能源计量普遍失准。本论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开环原理与闭环原理相结合的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机理与方法及其实现。其创新、独特之处在于提出了利用铁芯矩形磁化曲线的特性,建立起直流磁势平衡,并通过对电抗器铁芯结构的合理设计,巧妙地实现安匝差检测,构成差流回馈补偿系统,而不是高增益的闭环系统。既实现了闭环补偿,又避免了经典闭环系统高反馈增益导致的振荡和大功率驱动问题。文中首先在阐述副绕组串联型直流电流传感器和双向铁芯磁放大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理论,对这种全新的直流传感器的平衡铁芯磁化过程、磁势自平衡回路的电流波形及方程式拟合等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然后论文对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的检测回路铁芯的磁通状态进行了研究和理论分析,根据铁芯的磁通状态分析了检测回路中电流的波形,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检测回路输出电压和灵敏度的计算表达式。提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的几种措施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论文对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模拟样机的设计及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理论的正确性。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理论先进,电路实现简单,调试方便,有广阔的实用前景,有望成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一代直流大电流计量装置。该课题的研究成功,不仅在理论上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空白,而且为研究新一代的直流传感器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任士焱,马爱清,任琳,吴波[6](2005)在《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纹波抑制研究》文中认为基于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机理,导出了磁势自平衡回路的电流波形曲线.根据铁芯近似矩形磁化曲线的特性,通过对电流波形的分析,拟合了描述电流波形的函数表达式,电流波形函数为不连续函数且有周期性.利用傅里叶级数对其进行了频谱分析,计算了次数小于19次的各次谐波电流均方根值的频谱数据.从频谱分析结果可知,在各次谐波中,基波占主导地位.主要考虑基波分量,分析并计算了滤波电感的数值.系统加入33mH的电感后,纹波系数由1.0 2 5减小到0 .15 0 .
马爱清,任士焱[7](2004)在《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频谱分析》文中认为根据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机理,得出了磁势自平衡回路的电流波形曲线。通过对电流波形的分析,拟合出描述电流波形的数学表达式,并对其进行了频谱分析,绘制出各次谐波电流均方根值的频谱图。
马爱清,任士焱[8](2004)在《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频谱分析》文中指出根据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机理,得出了磁势自平衡回路的电流波形曲线。通过对电流波形的分析,拟合出描述电流波形的数学表达式,并对其进行了频谱分析,绘制出各次谐波电流均方根值的频谱图。
胡伟[9](2004)在《电动汽车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全数字化控制》文中提出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大汽车公司都投入到了电动汽车的开发当中,我国也将电动汽车作为开发的重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开发。电动汽车的开发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本课题是电动汽车广东省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中的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全数字化控制,本设计使用TI公司的TMS320LF2407DSP芯片作为其核心控制芯片,利用DSP芯片的高速计算能力和先进的外设,实现其驱动装置的全数字化控制。其核心控制算法采用双闭环PID算法,采用了TMS320LF2407以后,不仅简化了系统的外围设备,降低了系统的功耗,而且还提高了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获得了更好的控制效果。本论文重点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了解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2.仔细研究了TMS320LF2407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控制方案的选择和制定。 4.编写驱动装置控制器的软件部分。 5.程序的调试和结果分析。 6.CAN协议的研究和CAN通讯的实现。 实验证明了控制软件的正确性和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马爱清[10](2004)在《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强电直流测量装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如何,对电冶炼、电化学工业经济运行影响极大。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强电直流计量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首先,本文第二章在研究传统直流互感器、双向磁放大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直流大电流传感理论,即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理论。它把开环测量原理和闭环测量原理的优点和互补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新型传感器,既具有直流闭环测量原理准确度高、线性度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也具有开环测量原理电路结构调试简单、消除大功率驱动、且不存在系统振荡问题的优点。第三章建立了磁势自平衡回路和差值电流补偿回路的数学模型,并在应用软件MATLAB下进行整个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证明了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的高准确度和实际可行性。接着,本文在第四章对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稳定性和暂态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磁势自平衡回路和差值电流补偿回路的稳定性分析,以及暂态性能的分析,说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暂态特性中差值电流响应时间短,起到了很好的自动跟踪补偿作用,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测量精度。然后,本文在第五章对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频谱进行了分析。首先对磁势自平衡回路的电流波形进行了定量分析,拟合出电流波形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方程式,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从而对滤波电感大小的取值给出了理论依据。文章最后对研究工作做了总结和展望。
二、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频谱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频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磁通门原理的B型剩余电流传感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主要工作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传感器探头分析与设计 |
2.1 电流传感器综述 |
2.1.1 电流互感器 |
2.1.2 罗氏线圈 |
2.1.3 霍尔电流传感器 |
2.1.4 磁通门电流传感器 |
2.2 探头激励信号确定 |
2.2.1 电流激励型 |
2.2.2 电压激励型 |
2.3 磁通门模型分析 |
2.4 磁通门结构设计 |
2.4.1 磁芯选取 |
2.4.2 绕组及激励信号确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传感器硬件电路设计 |
3.1 主要技术方案 |
3.1.1 纯模拟电路方案 |
3.1.2 嵌入式控制器方案 |
3.2 控制器系统搭建 |
3.2.1 控制器选型 |
3.2.2 STM32简介 |
3.2.3 时钟电路 |
3.2.4 复位电路 |
3.3 激励信号放大电路 |
3.4 参考电压放大电路 |
3.5 电流测量电路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器软件程序设计 |
4.1 程序功能需求 |
4.2 控制策略 |
4.2.1 总流程 |
4.2.2 初始化流程 |
4.2.3 自检及自校正流程 |
4.2.4 工作循环流程 |
4.3 功能及参数设置 |
4.3.1 时钟配置 |
4.3.2 ADC及 DMA配置 |
4.3.3 DAC配置 |
4.3.4 PWM配置 |
4.4 判定算法 |
4.5 关键代码 |
4.5.1 获取标准波峰(谷)值 |
4.5.2 获取波峰(谷)差值数组 |
4.6 系统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剩余电流传感器PCB图 |
附录B 软件调试代码 |
作者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基本概况 |
1.2.1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结构组成 |
1.2.2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控制策略 |
1.3 论文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PWM电压型逆变器非线性因素补偿 |
1.3.2 永磁同步电机多参数在线辨识 |
1.3.3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 |
1.3.4 高频注入法位置估计误差补偿研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2章 PWM电压型逆变器非线性因素重复学习补偿 |
2.1 PWM-VSI非线性因素分析 |
2.1.1 PWM-VSI非线性因素的数学模型 |
2.1.2 PWM-VSI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 |
2.2 基于角度域重复学习控制的PWM-VSI非线性因素补偿 |
2.2.1 重复学习控制基本原理 |
2.2.2 角度域重复学习控制器设计 |
2.3 仿真分析 |
2.4 实验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永磁同步电机多参数在线辨识问题研究 |
3.1 电机参数测量 |
3.1.1 定子电阻测量 |
3.1.2 永磁体磁链测量 |
3.1.3 电感测量 |
3.2 永磁同步电机多参数可辨识条件 |
3.3 永磁同步电机多参数辨识算法比较 |
3.3.1 永磁同步电机标幺值模型 |
3.3.2 UKF算法 |
3.3.3 双UKF设计 |
3.3.4 EKF与UKF的区别 |
3.3.5 RLS参数辨识 |
3.3.6 PWM-VSI非线性因素对参数辨识的影响 |
3.3.7 仿真分析 |
3.3.8 实验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饱和效应的PMSM全程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
4.1 永磁同步电机扩展反电动数学模型 |
4.2 永磁同步电机全程无位置控制策略 |
4.2.1 UKF中高速阶段位置估计 |
4.2.2 I/F启动控制策略 |
4.2.3 过渡策略 |
4.2.4 磁场饱和补偿策略 |
4.2.5 滤波器滞后补偿策略 |
4.3 实验分析 |
4.4 UKF与EKF对比实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频注入法位置估计误差及补偿研究 |
5.1 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误差分析 |
5.1.1 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原理 |
5.1.2 定子电阻对位置估计的影响及补偿 |
5.1.3 滤波器对位置估计的影响及补偿 |
5.1.4 离散周期对位置估计的影响及补偿 |
5.1.5 PLL对位置估计的影响及改进 |
5.1.6 仿真分析 |
5.2 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误差分析 |
5.2.1 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原理 |
5.2.2 定子电阻对位置估计的影响 |
5.2.3 滤波器对位置估计的影响 |
5.2.4 离散周期对位置估计的影响 |
5.2.5 PLL对位置估计的影响 |
5.2.6 仿真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永磁同步电机交叉饱和效应和多凸极效应研究 |
6.1 交叉饱和效应 |
6.1.1 交叉饱和效应对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的影响 |
6.1.2 交叉饱和效应对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的影响 |
6.1.3 交叉饱和效应的数学解释 |
6.1.4 交叉饱和效应过补偿 |
6.1.5 实验分析 |
6.2 多凸极效应 |
6.2.1 多凸极效应的理论分析 |
6.2.2 多凸极效应的重复学习控制解耦策略 |
6.2.3 实验分析 |
6.3 本章小节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7.2 论文后继工作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零磁通互感器的计量特性与直流电能质量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直流互感器计量特性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2 零磁通互感器的原理和分类 |
2.1 引言 |
2.2 零磁通磁调制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2.3 偶次谐波磁调制传感器 |
2.4 相位差式磁调制传感器 |
2.5 正负半波有效值差磁调制器 |
2.6 正负峰值差磁调制器 |
2.7 交直流零磁通磁调制传感器 |
2.8 本章小结 |
3 直流输电线路上的电能质量问题 |
3.1 引言 |
3.2 直流场的电能质量事件 |
3.3 振荡 |
3.4 脉冲电流 |
3.5 暂升 |
3.6 暂降 |
3.7 短时中断 |
3.8 纹波 |
3.9 谐波 |
3.10 本章小结 |
4 零磁通互感器的传变特性 |
4.1 引言 |
4.2 仿真数据的采集 |
4.3 零磁通电流互感器的传递函数建模 |
4.3.1 传递函数仿真模型的测量特性 |
4.4 零磁通电流互感器的SIMULINK建模 |
4.4.1 正负峰值差测量原理的MATLAB仿真 |
4.4.2 磁滞曲线的建模 |
4.4.3 峰值检测器的模型 |
4.4.4 零磁通互感器的 MATLAB 实现 |
4.5 现场试验方案 |
4.5.1 试验目的及设备 |
4.5.2 测试方案及步骤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复杂波形条件下剩余电流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剩余电流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
1-2-1 电流通过人体时的效应 |
1-2-2 剩余电流保护器技术标准 |
1-2-3 非正弦剩余电流对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特性的影响 |
§1-3 磁调制电流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二章 复杂剩余电流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
§2-1 剩余电流检测技术与方法 |
§2-2 磁调制式剩余电流检测原理 |
2-2-1 电流型磁调制式剩余电流检测原理 |
2-2-2 电压型磁调制式剩余电流检测原理 |
§2-3 磁化曲线为分段线性条件下的激磁电流变化过程分析 |
2-3-1 磁化曲线的简化模型 |
2-3-2 基于电压型磁调制原理的激磁电流变化过程分析 |
§2-4 磁化曲线为非线性条件下的激磁电流变化过程仿真 |
2-4-1 磁化曲线的非线性模型 |
2-4-2 基于电压型磁调制原理的激磁电流变化过程仿真 |
第三章 磁调制式剩余电流信号解调方法研究 |
§3-1 脉动直流剩余电流的波形特点 |
§3-2 基于 apFFT 的软件解调方法研究 |
3-2-1 傅里叶变换 |
3-2-2 apFFT 变换 |
3-2-3 基于 apFFT 的软件解调方法 |
§3-3 基于低通滤波的硬件解调方法的研究 |
3-3-1 低通滤波器的分析和设计 |
3-3-2 基于低通滤波的解调方法 |
第四章 磁调制式剩余电流保护器设计 |
§4-1 磁调制式剩余电流互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4-2 基于 apFFT 的剩余电流保护器设计 |
4-2-1 基于 apFFT 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硬件设计 |
4-2-2 基于 apFFT 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软件设计 |
§4-3 基于低通滤波的剩余电流保护器设计 |
4-3-1 基于低通滤波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硬件设计 |
4-3-2 基于低通滤波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软件设计 |
第五章 磁调制式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特性试验 |
§5-1 磁调制式剩余电流互感器的特性测试 |
5-1-1 磁调制式剩余电流互感器的输出波形 |
5-1-2 磁调制式剩余电流互感器的测量范围与线性度 |
5-1-3 磁调制式剩余电流互感器的频率检测范围 |
§5-2 磁调制式剩余电流互感器的特性测试 |
5-2-1 基于 apFFT 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特性测试 |
5-2-2 基于低通滤波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特性测试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本课题的任务 |
2 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原理 |
2.1 副绕组串联型直流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
2.2 双向铁芯磁放大器工作原理 |
2.3 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的检测回路分析 |
3.1 检测回路铁芯的磁通状态分析 |
3.2 检测回路输出电压和灵敏度分析 |
3.3 检测回路输出电压和灵敏度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4 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的设计研究 |
4.1 传感器铁芯绕组系统 |
4.2 检测回路电路 |
4.3 放大处理单元 |
4.4 线性化处理部分 |
4.5 本章小结 |
5 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条件 |
5.2 实验内容 |
5.3 实验结论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 |
6.1 研究总结 |
6.2 对未来工作的设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6)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纹波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原理 |
2 电流波形函数的拟合 |
3 电流波形函数的频谱分析 |
4 滤波参数的确定 |
(7)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频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电流波形的拟合 |
3 电流波形函数的频谱分析 |
4 结 论 |
(9)电动汽车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全数字化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动汽车的发展背景分析 |
1.1.1 资源问题 |
1.1.2 环保问题 |
1.1.3 汽车产业结构问题 |
1.1.4 电动汽车目标市场分析 |
1.2 电动汽车行业的风险分析 |
1.2.1 产业风险 |
1.2.2 技术风险 |
1.3 电动汽车行业的前景展望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组成与原理 |
2.1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的种类 |
2.2 组成环节 |
2.2.1 电动机本体 |
2.2.2 逆变器 |
2.2.3 转子位置传感器 |
2.3 工作原理 |
2.4 数学模型 |
第三章 TMS320LF2407简介 |
3.1 DSP的发展现状 |
3.1.1 DSP芯片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
3.1.2 DSP芯片的结构特点 |
3.2 TMS320LF2407 DSP控制器 |
3.3 TMS320LF2407 DSP控制器主要功能 |
3.4 事件管理器 |
3.5 CAN控制模块 |
3.6 片内外设 |
3.7 DSP仿真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与控制策略研究 |
4.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4.1.1 主回路 |
4.1.2 位置检测方案 |
4.1.3 速度检测方案 |
4.1.4 电流检测方案 |
4.1.5 速度调节方案 |
4.1.6 电流调节方案 |
4.2 PID调节器的基本原理 |
4.2.1 PID调节器各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
4.2.2 常用的PID参数整定方法 |
4.2.3 PID控制器的局限性及其发展方向 |
第五章 系统软硬件实现方案 |
5.1 数据处理板 |
5.1.1 速度及位置检测电路-QEP电路 |
5.1.2 用比较单元和PWM电路产生PWM波形 |
5.1.3 A/D转换电路原理及其实现 |
5.1.4 保护电路-看门狗(WD) |
5.2 功率驱动板 |
5.2.1 驱动集成电路PM300CVA060 |
5.2.2 光耦电路 |
5.3 COFF文件格式 |
5.4 汇编语言的编程实现 |
5.4.1 主程序的实现 |
5.4.2 中断程序的实现 |
5.4.3 CAN总线通讯设计 |
第六章 实验结果 |
结论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独创性声明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 |
1 绪 论 |
1.1 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概况 |
1.3 本课题的任务 |
2 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原理 |
2.1 串联型直流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
2.2 双向铁芯磁放大器工作原理 |
2.3 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计算机仿真 |
3.1 引言 |
3.2 数学模型 |
3.3 仿真分析与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4 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性能分析 |
4.1 性能分析的必要性 |
4.2 系统稳定性分析 |
4.3 系统暂态性能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频谱分析与纹波抑制 |
5.1 引言 |
5.2 电流波形方程式的拟合 |
5.3 电流波形函数的频谱分析 |
5.4 滤波电感的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 |
6.1 研究总结 |
6.2 对未来工作的设想 |
致 谢 |
参 考 文 献 |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频谱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磁通门原理的B型剩余电流传感器设计[D]. 萨迪(Al-Mawsami Sadeq Ali Hussein Saeed). 吉林大学, 2020(01)
- [2]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D]. 吴春. 西北工业大学, 2016(04)
- [3]零磁通互感器的计量特性与直流电能质量问题研究[D]. 许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
- [4]复杂波形条件下剩余电流检测技术研究[D]. 王尧. 河北工业大学, 2012(03)
- [5]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设计研究[D]. 吴波.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6]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纹波抑制研究[J]. 任士焱,马爱清,任琳,吴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 [7]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频谱分析[J]. 马爱清,任士焱. 仪器仪表学报, 2004(S1)
- [8]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频谱分析[A]. 马爱清,任士焱. 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4(总第116期)
- [9]电动汽车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全数字化控制[D]. 胡伟. 广东工业大学, 2004(03)
- [10]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理论研究[D]. 马爱清. 华中科技大学,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