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内双引流联合Y-V皮瓣缝合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尿道内双引流联合Y-V皮瓣缝合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一、尿道内双引流结合Y-V皮瓣缝合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论文文献综述)

陈建兴[1](2021)在《尿道支架短管与导尿管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中的应用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尿道支架短管与传统导尿管两种支架管在采用Snodgrass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者术后的应用情况,为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发生以及提高尿道下裂的整体疗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152例采用Snodgrass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152例患儿术后均常规留置导尿管,将152例患儿分为两组,Ⅰ组患儿术后一周采用尿道支架短管替代传统导尿管,术后一月左右将尿道支架短管拔除,共64例,中位年龄:3岁6月。Ⅱ组患儿术后未使用尿道支架短管且留置传统导尿管至术后一月,共88例,中位年龄:3岁9月。两组患儿观察时间均为术后6月内,术前准备及术后用药无明显差别。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尿道瘘发生率的情况,同时对家属满意度进行随访。结果:在本次研究中,Ⅰ组患儿尿道下裂术后出现尿道瘘共8例,尿道瘘发生率12.50%。Ⅱ组患儿尿道下裂术后出现尿道瘘共23例,尿道瘘发生率26.14%。Ⅰ组患儿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到Ⅰ组患儿家属满意度(79.69%)明显高于Ⅱ组患儿家属(54.5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进一步分析发现:疾病分型(p=0.598)、BMI(p=0.985)、手术季节(p=0.861)不是采用Snodgrass手术的尿道下裂患者术后尿道瘘的影响因素。而手术年龄(p=0.011)对Snodgrass术后尿道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3岁之前完成手术治疗的患儿尿道瘘的发生率要小于3岁之后行手术治疗的患儿。结论:1.尿道下裂患者Snodgrass术后一周采用尿道支架短管替代传统导尿管减少了尿道瘘的发生率,且尿道支架短管结构更为简单,制作相对简便,技术含量低,降低了治疗的成本,减轻了家长的护理难度,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对尿道下裂整体疗效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2.尿道下裂一经发现,若无特殊的手术禁忌症,应尽可能在低龄完成手术治疗,不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手术带给患儿的心理社会问题。但更为具体的手术年龄区间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陈森[2](2021)在《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生物力学测定及在尿道缺损性疾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目的以人体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Scrotal musculocutaneous dartos flap,SMDF)样本、包皮组织、腹股沟皮瓣组织为材料,测量并且对比SMDF的生物力学性质。探究不同组织生物力学的差异,明确形成这一差异的组织学和细胞学基础,为更好地构建功能性尿道奠定基础。方法收集43例人体组织样本,共包含SMDF组织样本25例,包皮组织样本10例,腹股沟皮瓣组织样本8例。通过检测不同来源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质差异,明确各组织层次在功能器官重建过程中起到的力学支撑作用。利用组织学检测(HE,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等)研究其组织学差异,探讨其对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最后利用牵引力显微镜分析平滑肌细胞在体外收缩及运动过程中的细胞动力学变化,探究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在动态生物学重建中的细胞力学基础。结果对应力应变、应力松弛和蠕变等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函数拟合生成不同试样的函数曲线,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的应力应变、应力松弛和蠕变性能均优于其他组织(p<0.05)。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阴囊平滑肌肉膜具有丰富的平滑肌组织结构。利用牵引力显微镜对肉膜来源的平滑肌细胞进行细胞力学检测,结果表明,单一平滑肌细胞可以提供约300Pa的力,显着高于表皮细胞。结论1)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的弹性、松弛粘弹性和蠕变粘弹性好于包皮和正常皮肤。2)平滑肌组织是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力学性质的的组织学基础。3)平滑肌细胞可以提供大约300Pa的力,远高于表皮细胞,是为SMDF提供力学强度的主要细胞群。4)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相较于其他组织具有更好的机械力学性质,能够为重建的组织器官提供更强的力学支撑,是作为功能性尿道重建的理想组织材料。第二部分目的对本中心尿道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和对比SMDF用于阴茎创面覆盖的治疗效果。用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和回顾,探讨影响疗效的风险因素。方法研究目标人群为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二科收治的尿道缺损患者。分为包皮瓣组和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组。纳入的基本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入院时间、诊断、专科查体、患者体重、身高、手术时长、既往病史、吸烟史。评价标准包括外生殖器外观、HOSE评分量表、排尿情况、尿流率、影像学、尿道镜检查等。统计学方法有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exact检验、Logistics回归模型、分层分析、线性回归模型、生存分析。结果成人组中,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优于包皮瓣组(p=0.025)。治疗方法(OR=3.74,p=0.046)和营养状况(OR=3.86,p=0.030)会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生存分析显示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组优于包皮瓣组(p=0.034)。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组中,HOSE评分中位数为15(IQR=13-15),包皮瓣组为13(IQR=11-14,p=0.007)。以治疗效果满意作为终点,治疗方式是唯一影响结果的因素(OR=4.50,p=0.006)。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组最大尿流率是13.04±1.53ml/s,包皮瓣为12.12±1.86ml/s(p=0.032);平均尿流率则分别为5.87±0.76ml/s和5.41±1.00ml/s(p=0.04)。手术时长分析显示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组次均手术时长为126.80±16.24min,包皮瓣组为127.54±16.19min(p=0.842)。未成年组中,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组并发症发生率24.2%,包皮瓣组为16.7%(p=0.183)。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组的HOSE评分中位数为14(IQR=13-16),包皮组为12.5(IQR=10-15,p=0.046)。以治疗效果满意作为终点,治疗方式是唯一影响结果的因素(OR=8.32,p=0.006)。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组的最大尿流率是12.69±2.02ml/s,包皮瓣为12.83±2.27ml/s(p=0.871);平均尿流率分别为7.05±1.38ml/s和6.51±2.20ml/s(p=0.416)。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组次均手术时长为 134.90±15.94min,包皮瓣组为 129.78±18.34min(p=0.269)。结论1)在成人患者中,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组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好的HOSE评分结果和尿流率数据;2)成人患者中,营养状况会影响并发症的发生,肥胖或超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儿童组中,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但是HOSE评分更优。4)成人组和儿童组中,采用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均不会显着延长手术时间。

朱小江,董隽,葛征,郭云飞[3](2021)在《分期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板重建术式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分期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板重建术式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重度尿道下裂患者91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一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年龄、阴茎头直径、矫直后尿道缺损长度及术后尿道瘘、阴茎头裂开、尿道憩室、尿道狭窄发生率及总成功率差异。结果:一期手术患者56例,年龄7个月至12岁,尿道缺损长度3~5 cm,阴茎头直径1.0~1.4 cm;分期手术患者35例,手术年龄7个月至12岁9月,尿道缺损长度3~5 cm,阴茎头直径0.8~2.5 cm。两组患者手术年龄、阴茎直径及尿道缺损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期手术组术后18例出现尿瘘,1例出现阴茎裂开,1例出现尿道憩室,1例同时出现尿道憩室及阴茎头裂开,20例经再次尿瘘修补/尿道成形治愈。分期手术组二次尿道成形术后未出现尿瘘,仅4例出现阴茎头裂开,2例经再次手术修复成功,2例患者家长未同意再次手术。一期手术组手术成功率为62.50%,分期手术组手术成功率为88.57%。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手术可明显降低重度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发生率,但可能会增加一部分不需要分期手术患者的手术次数,临床上可根据患者阴茎头发育情况、阴茎下曲程度、尿道缺损长度来综合判断是否需行分期手术。

唐维庆[4](2020)在《双套管尿道支架在尿道下裂Ⅰ期成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尿道下裂Ⅰ期成型术中我院常用的尿液引流方式有三种:普通导尿管法、双套管尿道支架法和改良双套管尿道支架法。通过对这三种引流方式在管道留置天数、住院天数、有效引流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对这三种尿液引流方式做出客观评价,寻求最优的尿液引流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行I期尿道成形术的尿道下裂患儿共计147例,依据尿液引流方式不同分为普通导尿管组、双套管组和改良双套管组,每组样本数分别为54例、55例和38例;长期随访,平均6个月,统计相关临床数据;三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平均年龄,尿道下裂Duckett分型,术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SPSS 22.0软件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三组患者在管道留置天数、住院天数、有效引流率及相关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支架管管道留置天数方面,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住院天数方面,普通导尿管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5.5天,双套管组为10.9天,改良双套管组为10.5天,双套管组与改良双套管组明显低于普通导尿管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有效引流率方面,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普通导尿管组54例,出现膀胱刺激征6例,尿瘘13例,尿道狭窄7例;双套管组55例,出现膀胱刺激征5例,尿瘘9例,尿道狭窄4例;改良双套管组38例,出现膀胱刺激征4例,尿瘘3例,尿道狭窄2例。在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和尿道狭窄发生率方面,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尿瘘发生率方面,普通导尿管组与改良双套管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44<0.05)。结论:(1)尿道下裂Ⅰ期尿道成形术中,尿液引流方式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2)三种尿液引流方式中,改良双套管尿道支架法优势明显,可以减少术后尿瘘发生率,有推广价值。(3)利用双套管尿道支架及改良双套管尿道支架可明显缩短患儿住院天数,减少医疗支出。(4)对于影响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个体化差异因素,我们仍需进一步研究。

刘启宇[5](2020)在《兔口腔黏膜及阴囊皮肤在瘢痕增生中的MMP-2、TIMP-2定量分析与生物力学变化及先天性婴幼儿尿道下裂的整形外科修复》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兔口腔黏膜及阴囊皮肤在瘢痕增生中的MMP-2、TIMP-2定量分析与生物力学变化目的研究改变基质环境的兔移植口腔粘膜及阴囊皮肤的远期瘢痕增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移植组织的瘢痕定位表达、定量分析及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黏膜修复缺损尿道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21只雄性兔取口腔黏膜及阴囊皮肤中厚皮片,将其制作成卷管后自体移植至兔背肌肉组织中,根据术后当天、2、4、8、16、20及24周的时间取材,进行弹性拉伸力学检测及组织学观察(HE染色及免疫组化实验),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测量MMP-2及TIMP-2的累积光密度(IOD)及面积,最后取平均光密度值(AOD)定量分析两者的蛋白表达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口腔粘膜在移植后的8周前每mm的纵向拉伸变化是0.96±0.30 mm,而阴囊皮肤是0.82±0.51mm,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口腔粘膜在移植8周前后的最大纵向拉伸位移下降不显着(P>0.05),而阴囊皮肤移植8周前的最大纵向拉伸位移大于移植8周后(P<0.05)。口腔黏膜中的MMP-2、TIMP-2在T2W时间点(0.175±0.038;0.176±0.034)的表达强度较 T。时间点(0.075±0.009;0.094±0.0156)高(P<0.05);阴囊皮肤中的 MMP-2、TIMP-2 在 T2w时间点(0.169±0.023;0.171±0.012)的表达强度较 T。时间点(0.075±0.009;0.094±0.0156)高(P<0.05)。在 T8W-T24W 口腔粘膜和阴囊皮肤中的TIMP-2表达强度均高于MMP-2(P<0.05)。在T8W时间点,阴囊皮肤中的 TIMP-2/MMP-2(2.25(2.11,2.36))比例较口腔黏膜(1.55(1.45,1.61))高(P<0.05)。结论通过对移植的口腔黏膜及阴囊皮肤进行弹性力学检测,可得知手术前后移植组织每mm的最大弹性拉伸位移及变化,同时,远期瘢痕增生可导致移植组织的弹性拉伸能力下降。正常的口腔黏膜及阴囊皮肤中的MMP-2、TIMP-2呈弱阳性表达,在移植的第2周时间点以后,两者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提示瘢痕的形成与MMP-2、TIMP-2高表达相关。在第8-24周时间点口腔黏膜和阴囊皮肤TIMP-2的AOD值明显高于MMP-2,且第8周时间点阴囊皮肤TIMP-2/MMP-2的比例要高于口腔黏膜,能很好的解释阴囊皮肤较口腔黏膜更早出现瘢痕,并说明TIMP-2与MMP-2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是导致瘢痕形成的重要原因。第二部分先天性婴幼儿尿道下裂的整形外科修复背景早期尿道下裂修复术式仅单一解决患者站立位排尿的问题,对于术后阴茎外形、尿道内壁光滑程度、尿道内残余尿液、精液及再造尿道是否具有收缩功能性,远期再造尿道外口是否退缩及患者对性功能满意度等问题,随着现代医学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与进步,而逐渐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尿道下裂患者手术修复的时机与临床指标,尤其是功能性指标,仍未达成一致,为改进尿道下裂患者再造尿道顺应性及动力性不足的问题,需进一步探讨阴囊肉膜平滑肌成分模拟尿道海绵体收缩功能的可能性,并针对早期接受尿道下裂修复术的患儿,随着生长发育而出现的尿道下裂术后继发畸形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分期颊粘膜及阴囊皮瓣重建功能性尿道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口腔颊粘膜及阴囊皮瓣于婴幼儿尿道下裂修复中再造功能性尿道的可能性及临床意义。方法一期手术矫正阴茎腹侧弯曲畸形,并应用口腔粘膜游离移植成形尿道内壁,二期行尿道吻接后,应用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覆盖再造尿道,形成复合组织尿道。术后半年,尿道B超检查再造尿道内残余尿、残余精液量及肌电图检测排尿过程中复合组织尿道的收缩性及顺应性。结果163例患者,除25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感染、24例患者出现阴囊皮瓣远端血运障碍而出现尿瘘,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保持局部会阴清洁,18例患者术后一个月内自行愈合,6例患者半年后返我院行尿瘘修补术,术后尿瘘未见复发,其余患者均无尿道狭窄及尿瘘形成,尿道内无明显残余尿及残余精液,尿线及排尿射程良好。结论一期应用口腔粘膜卷管成形尿道内壁,二期再应用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覆盖,形成复合组织尿道,尿道内壁光滑无毛,顺应性良好,其弹性拉伸可达到由于阴茎勃起导致地尿道变化长度,由于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的存在,具有良好的收缩性,肌电图提示阴囊肉膜平滑肌可有效在排尿末期收缩,使尿道内残余尿及残余精液排出,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陈泽栋[6](2019)在《尿道下裂近期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影响手术效果的多因素分析目的 尿道下裂疾病个体差异较大,且手术修复方式众多、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部分研究通过对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对影响尿道下裂手术效果具有影响的因素,为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尿道下裂病例资料,筛选并保留符合研究要求的共322例,手术年龄为8至205个月(平均值为38.75月)。制定手术效果及标准,将上述研究对象按转归结果分为手术治愈组和手术未治愈组,对造成两组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个因素组间对照研究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两组间各因素的差异。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尿道下裂类型、阴茎下弯程度、手术方式、尿道板的完整程度、切口愈合情况、是否分期手术在不同的手术效果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手术年龄在不同的手术效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切口愈合情况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B=2.519,p<0.05);相对于后型尿道下裂,前型尿道下裂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B=-0.952,p<0.05);相对于分期转移皮瓣卷管术式,MAGPI术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B=-2.736,p<0.05);其他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不显着。在相关性分析中,手术方式的选择与尿道下裂类型呈显着相关(r=0.618,p<0.05);手术方式与是否行分期手术呈显着相关(r=0.633,p<0.05);手术方式与尿道板完整程度呈显着相关(r=0.705,p<0.05);尿道板完整程度与是否分期手术呈高度相关(r=0.875,p<0.05);其余因素两两相关性分析均为低度相关或无相关(r<0.5,p<0.05)。结论(1)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为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2)前型尿道下裂相较于后型尿道下裂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保护因素。(3)本研究的病例中,手术年龄对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4)阴茎下弯程度重者手术治愈率较低,但阴茎下弯程度不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因素。(5)不同的手术方式、尿道板完整程度及是否分期手术对手术治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上述因素均不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因素。(6)尿道下裂类型、手术方式、尿道板完整程度、手术分期与否四者之间相互具有相关性,共同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第二部分 保留尿道板手术中阴茎发育情况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目的 在近些年的尿道下裂手术中,保留完整的尿道板作为修复尿道材料的术式得到广泛的开展。本部分研究通过测量并统计保留尿道板手术中相关的阴茎发育指标,分析并总结各指标对手术治愈率的影响,为尿道下裂手术治愈率的预测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行保留尿道板手术的尿道下裂病例资料,选取其中予以测量阴茎头宽度、尿道板宽度、阴茎下弯程度以及记录尿道板发育情况的资料共204例,将上述研究资料按手术效果分为治愈组及未愈组,通过对照研究研究探究各阴茎发育指标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经非参数检验,不同手术效果组的阴茎头宽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702,p=0.044)。将研究对象按照阴茎头宽度是否小于1.4cm进行分组,并按手术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经卡方检验,不同阴茎头宽度的手术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6)。不同手术效果组的尿道板宽度无统计学差异。将研究对象按照GMS评分等级进行分组,不同组别的手术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8,p=0.002)。结论 1.手术治愈组的阴茎头宽度明显大于手术未愈组;阴茎头宽度大于1.4cm的手术治愈率明显高于阴茎头宽度小于1.4cm者。2.不同手术效果的尿道板宽度无明显差异。3.GMS评分分级对手术效果有影响,评分等级越高者手术治愈率越低。

李忠民,刘国昌,伏雯,付凯[7](2017)在《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临床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6年106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儿,根据具体情况应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一次手术成功94例。成功率为88%。结论对于尿瘘口的大小,位置,及不同类型的尿瘘,应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杨喆[8](2017)在《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评价及随访研究和口腔粘膜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和远期随访研究目的针对应用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和长期随访,系统地评估该术式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总结手术治疗经验;通过长期随访对患者术后生殖器外形、再造尿道形态学及术后尿道功能等临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对随访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评价各预后因素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提高我院尿道下裂手术修复成功率,建立并完善具有整形外科专科特色的尿道下裂术后形态和功能客观评价的标准化体系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的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行阴茎矫直术,尿道外口开大,阴茎头成形,应用口腔粘膜卷管移植预制尿道,双侧颊粘膜采取术;二期手术包括尿道吻接术,局部皮瓣再造尿道,一侧阴囊筋膜皮瓣或阴囊中隔筋膜皮瓣转移覆盖,膀胱造瘘术。对上述患者进行术后长期随访,借助尿道下裂术后相关评价和量表(HOSE量表、下尿路症状评价、性功能调查问卷和IIEF-5量表)、尿流率测定和尿道超声显像检查等指标对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随访患者183例,随访率70.1%,随访时间6-79个月,中位数为24个月,其中≥24个月的术后远期随访患者共102例(55.7%)。患者获得随访时的年龄为2.3-49岁,平均14.6±9.0岁,中位数为13岁。随访患者中133例在随访期内手术成功,无再造尿道并发症,随访手术成功率为72.7%。对患者随访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是否原发初治(p=0.018)和本术式的成功率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原发初治(矫正OR=2.54,p=0.020)是导致本术式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临床效果评价:183名随访患者均获得HOSE评分,结果为7-16分,平均14.3±1.6分。其中HOSE评分≥14分术后效果满意者151例,满意率为82.5%,并且接受一期手术的患者年龄较小时,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可能性越高(p=0.001)。在对58例无并发症、随访年龄≥7岁且能配合检查的随访者进行尿流率测定和下尿路症状的观察中,31例(53.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下尿路症状;术后最大尿流率测定结果为:6.2-25.5 ml/s,平均15.09±3.88ml/s;将患者最大尿流率数据在Siroky尿流率列线图上描点,43例患者(74.1%)位于正常人群-2X标准差曲线以上。在随访年龄≥16岁的青春期后及成人患者中,25例(32.5%)有性体验者填写了性功能调查问卷,性功能满意度为66.7%,但17例(68%)患者报告了射精无力。对12例有性交经历患者进行了IIEF-5量表测定,无勃起功能障碍者6例(50%)。对面诊随访患者中26例进行再造尿道超声显像检查,20例患者结果基本正常(76.9%),发现再造尿道内残余尿者1例,可疑尿道狭窄者5例,位置均为再造尿道与原尿道吻合口部位,需定期密切观察。结论(1)口腔粘膜卷管分期再造尿道是修复尿道下裂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术后效果安全可靠,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尤其适用于伴有30°以上阴茎下弯的近段型尿道下裂和反复修复失败的严重型患者。(2)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阴茎矫直,足够的粘膜移植和妥善的支撑固定是预制尿道成活的关键;二期转移血运丰富的阴囊中隔肉膜皮瓣覆盖再造尿道是尿道吻接术成功的保障。(3)通过长期随访研究,排除失访后,本术式随访手术成功率为72.7%。临床效果满意率为82.5%,统计学结果提示接受一期手术的患者年龄较小,术后远期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可能性越高。(4)是否为原发初治与手术成功率相关,是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既往有失败的尿道下裂修复手术史时,手术失败的风险相对提高了2.54倍。(5)术后患者远期排尿功能和性功能基本满意,但结论尚需更大样本随访患者数量和更长随访时间验证。(6)尿道超声显像检查简单无创,可作为术后再造尿道形态学观察的常规检查,与尿流率测定、HOSE评分、排尿功能和性功能评价一同作为我院术后随访的客观评价指标。第二部分口腔粘膜游离移植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研究和组织学观察目的以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动物建立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利用模型兔模拟临床手术应用口腔粘膜再造尿道,术后定期通过大体观察和病理学检测等形态学手段,观察粘膜移植后的组织学变化和转归;观察粘膜移植后粘膜下组织和白膜的组织病理变化,推断其对阴茎海绵体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孕兔饲喂非那雄胺诱导建立兔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在模型兔4月龄时,选取阴茎体型或阴囊会阴型兔20只,模拟临床手术操作行阴茎矫直后,取兔口腔颊粘膜片,在阴茎海绵体背侧白膜浅层的创面上游离移植口腔粘膜再造尿道,术后1周、2周、4周、12周、24周和36周分别取材,通过标本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HE染色、Masson染色、Stirus染色)研究口腔粘膜移植再造尿道后的组织学变化及转归和粘膜下及白膜的病理变化。结果(1)动物模型建立情况:诱导尿道下裂模型兔22只,阴茎头型1只(4.3%),阴茎型15只(65.2%),阴囊会阴型6只(26.1%)。(2)口腔粘膜移植再造尿道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大体观察移植口腔粘膜全部成活,可以辨认。粘膜移植再造尿道后仍保持其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学特性,并仍可能有分泌功能。移植后1周主要表现为急性炎性反应,粘膜下层与白膜难以分辨;2周后,上皮逐渐增厚,粘膜下出现新生毛细血管,可见新生胶原纤维,与白膜间层次欠清晰;4周后上皮层排列渐规则,粘膜下毛细血管增多变粗,血运建立,炎性反应减轻,新生胶原纤维继续增多,可见部分成熟胶原纤维;12周后上皮厚度接近移植前,粘膜下毛细血管分布均匀,管径较粗,炎性细胞已显着减少,粘膜下层成熟胶原纤维增多排列逐渐规则,且平行于粘膜层,其深面白膜完整,与粘膜下层可以明确区分;24周至36周后移植粘膜镜下表现为与移植前相似的复层鳞状上皮,与周围尿道粘膜融合良好,炎性反应基本消失,粘膜下层毛细血管管径和数量和正常尿道粘膜下层相近,成熟胶原纤维平行于粘膜层,形态规则疏松,无瘢痕增生,与白膜分界明显,移植粘膜区和周围尿道粘膜下白膜连续完整,组织形态无差异。结论(1)非那雄胺(10 mg · kg-1 · d-1给药7天)可以诱导兔尿道下裂动物模型,利用模型兔进行口腔粘膜移植再造尿道实验研究的方法可行。(2)口腔粘膜再造尿道后仍保持其本身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学特性。粘膜移植后4周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粗大,血运建立;12周后瘢痕趋于稳定,与白膜分界清楚;移植后24周粘膜成活稳定良好,无瘢痕增生,临床上可进行二期手术。(3)口腔粘膜移植(12周后)对白膜和阴茎海绵体发育无明显限制和影响。

谢林海[9](2013)在《尿道下裂阴茎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尿道下裂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尿道下裂修复术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准确认识尿道下裂阴茎的解剖特点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但目前相关文献少见。本研究探索尿道下裂阴茎的解剖特点,用于指导尿道下裂修复术中阴茎皮瓣的设计。旨在为尿道成形及再造尿道的覆盖寻找安全可靠的局部皮瓣,减少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采用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多普勒检测等方法,从血供变异、组织结构移位两方面研究尿道下裂阴茎的解剖形态异常,用于改良尿道下裂修复术式。按尿道下裂阴茎皮肤血供特点设计皮瓣用于尿道成形及创面覆盖,比较各种皮瓣形成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将分叉、异位的远端尿道海绵体在再造尿道腹侧合拢成形。结局与传统术式对比。2.由于不能获得先天性人尿道下裂阴茎标本,为更好地研究其解剖变异,通过对孕兔饲喂非那雄胺建立兔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对其阴茎解剖特点作形态学研究,应用改良术式及传统术式修复尿道下裂,比较术式结局。并研究兔阴茎皮瓣的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1.尿道下裂阴茎外观畸形表现为包皮、阴茎皮肤、阴茎头、尿道口异常,伴或不伴阴茎下弯、阴茎头下曲、系带缺如,这些异常出现的种类及严重程度因尿道下裂分型而异,决定着修复术式的选择。潜在的畸形包括尿道海绵体分又及阴茎包皮、皮肤血供的变异。分叉的尿道海绵体发育不良,与表面皮肤关联密切。按照畸形血供特点设计的各种皮瓣血氧饱和度变化相近。正确应用分叉的尿道海绵体可以降低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率。2.成功建立了兔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其阴茎皮肤血供与正常略有差异,尿道海绵体出现异位及发育不良。在兔阴茎设计的各种皮瓣血氧饱和度变化有差别。尿道海绵体成形术可以保护再造的尿道。结论:尿道下裂阴茎存在的解剖形态异常不仅有外观畸形,还有潜在畸形。外观畸形决定尿道下裂修复术式,而其潜在的畸形对修复术式结局有重要影响。采用解剖学、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及多普勒血流计等检测手段,充分认识尿道下裂阴茎的解剖异常,并用于指导尿道下裂修复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孙毅伦,孙超,王胜利,杨大强[10](2010)在《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的修补术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通过改进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尿道支架引流等方式,提高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修补的成功率。方法分析、总结11例尿道下裂成形术及感染后20个瘘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小瘘口(直径小于3mm)17例、其中大瘘口(直径大于3mm)3例。年龄4~42岁,平均15岁,其中瘘口位于冠状沟处3例,阴茎体部14例,阴茎阴囊交界处3例,采用改进补方法。结果 19个瘘口一次修复成功,一次修补成功率达95%。有1例术后发生漏尿,但瘘口比术前缩小。随访3个月~2年,均排尿正常,尿线有力,阴茎外观满意。结论采用改进修补术,用于治疗尿瘘修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二、尿道内双引流结合Y-V皮瓣缝合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道内双引流结合Y-V皮瓣缝合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论文提纲范文)

(1)尿道支架短管与导尿管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中的应用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变量及相关概念
    2.5 治疗方案
    2.6 随访参数及标准
    2.7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3.1 组间基本资料比较
    3.2 术后尿道瘘发生率比较
    3.3 患儿家属满意率比较
    3.4 其它因素
讨论
    4.1 尿道下裂的病因
    4.2 Snodgrass术(尿道板纵切卷管术或称TIP法)
    4.3 尿道瘘
    4.4 尿液转流及尿道支架管在尿道下裂术后中的应用
    4.5 尿道支架短管与传统导尿管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应用的综合对比
    4.6 多种类型的尿道支架管的对比与探讨
    4.7 手术年龄与尿道瘘发生率的相关性
    4.8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及其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生物力学测定及在尿道缺损性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生物力学性质测定
    1.前言
    2.目的
    3.材料和方法
    4.结果
    5.讨论
    6.小结
第二章 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在尿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1.前言
    2.目的
    3.材料与方法
    4.结果
    5.典型病例
    6.讨论
    7.小结
全文总结
论文综述: 内镜治疗尿道狭窄和尿道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1.预防尿道缺损的内镜治疗
    2.尿道重建材料的研究进展
    小结
致谢
附录
缩略词列表
正文参考文献
综述参考文献

(3)分期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板重建术式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一期尿道板重建术式
        1.2.2 分期尿道板重建术式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讨论

(4)双套管尿道支架在尿道下裂Ⅰ期成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病例分组
        1.1.3 年龄分布
        1.1.4 分型比例
        1.1.5 术式比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普通导尿管法
        1.2.2 双套管尿道支架法
        1.2.3 改良双套管尿道支架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2.2 引流管留置天数及住院天数对比
    2.3 术后有效引流率对比
    2.4 术后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3.1 研究意义
    3.2 普通导尿管法的利弊
    3.3 双套管尿道支架法的利弊
    3.4 改良双套管尿道支架法的利弊
    3.5 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道下裂成形术中尿液引流方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兔口腔黏膜及阴囊皮肤在瘢痕增生中的MMP-2、TIMP-2定量分析与生物力学变化及先天性婴幼儿尿道下裂的整形外科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兔口腔黏膜及阴囊皮肤在瘢痕增生中的MMP-2、TIMP-2定量分析与生物力学变化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先天性婴幼儿尿道下裂的整形外科修复
    前言
    分期颊粘膜及阴囊皮瓣重建功能性尿道的临床意义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6. 结论
全文总结
综述:多元组织移植治疗婴幼儿尿道下裂的优势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论着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论着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6)尿道下裂近期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影响手术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保留尿道板手术中阴茎发育情况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评价及随访研究和口腔粘膜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临床部分): 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和远期随访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附录: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口腔粘膜游离移植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研究和组织学观察
    前言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第二部分
参考文献
致谢

(9)尿道下裂阴茎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尿道下裂阴茎解剖特点的探索及初步临床应用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兔阴茎解剖特点及其对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综述 尿道下裂修复术现状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致谢

四、尿道内双引流结合Y-V皮瓣缝合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论文参考文献)

  • [1]尿道支架短管与导尿管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后中的应用对比[D]. 陈建兴.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阴囊平滑肌肉膜组织瓣生物力学测定及在尿道缺损性疾病中的应用[D]. 陈森.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分期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板重建术式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J]. 朱小江,董隽,葛征,郭云飞.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1(02)
  • [4]双套管尿道支架在尿道下裂Ⅰ期成型术中的应用[D]. 唐维庆. 桂林医学院, 2020(03)
  • [5]兔口腔黏膜及阴囊皮肤在瘢痕增生中的MMP-2、TIMP-2定量分析与生物力学变化及先天性婴幼儿尿道下裂的整形外科修复[D]. 刘启宇.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尿道下裂近期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D]. 陈泽栋. 苏州大学, 2019(04)
  • [7]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临床体会[J]. 李忠民,刘国昌,伏雯,付凯. 现代医院, 2017(07)
  • [8]口腔粘膜卷管分期修复严重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评价及随访研究和口腔粘膜再造尿道的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D]. 杨喆.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12)
  • [9]尿道下裂阴茎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D]. 谢林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10]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的修补术改进[J]. 孙毅伦,孙超,王胜利,杨大强.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0(06)

标签:;  ;  ;  ;  ;  

尿道内双引流联合Y-V皮瓣缝合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