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好法定代表人应具备的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耿莉敏[1](2020)在《从“上任”到“胜任” ——上海市小学初任校长治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初任校长治校过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初任校长即在职业生涯初次被任命为校长,担任领导职务且具有决策权和管理权,任职时间为1-3年。初任校长具有职务知识欠缺,但是学习能力比较强;来源信息广泛,但是过滤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对校长工作的兴趣非常高等特点。治校策略是指校长在履行法定职务行为过程中,为实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方案集合,包括一系列的重要措施、手段和技巧。校长的治校策略通常具有系统性、选择性、情境性的特点。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初任校长的治校策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其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不断凸显。从目前研究来看,国内初任校长治校策略的实证研究极为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初任校长治校策略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本文采用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对上海市12个区的15位小学初任校长进行深度访谈,然后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质的研究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构建出初任校长治校策略的模型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初任校长的职业发展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本研究将初任校长的治校策略按照职业发展周期分为融入期策略、稳定发展期策略、创新突破期策略。融入期策略即结合自身特点和学校内外部环境,确定自我定位的策略。小学初任校长主要通过明确角色转换、构建人际关系网络和全面融入学校环境等措施自我融入,这个时期的策略一般具有社会性、适应性和比较人性化的特点。稳定发展期策略是指对学校原有的优势不断再加强,传承中创新,循序渐进地促进学校发展的策略。初任校长一般通过强化学校特色、规范制度建设和促进家校合作等措施促进学校稳定发展,这个时期的策略一般具有灵活性、程序性和方向性等特点。创新突破期策略是指打破学校重点工作难关,创生出学校发展内在动力。初任校长主要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和完善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这个时期的策略一般具有全局性和谋略性等特点。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校长自身因素、学校内部支持和学校外部支持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影响着校长治校策略的选择,从而构建出小学初任校长治校策略影响因素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小学初任校长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素养、改善学校内部环境和协同学校外部环境等方面优化其治校策略。
李志莲[2](2019)在《重庆市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问题及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以及药店审批的便利化,目前零售药房发展迅速,全国共计45余万家,成为公众为解决常见病、小病而购买药品,获取药学服务的主要场所。近期,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8年以来,医药改革政策出台频繁、变化密集。2016年国务院《“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提出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2017年4月,包括国家卫计委在内的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到2017年底,前4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下降到30%左右。废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医药分家”等医疗改革政策逐步实施。各项政策促使医院处方外流成为必然,零售药房成为承接处方的主要渠道。同时,随着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升,公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零售药房成为公众获取健康讯息和健康相关产品的主要途径之一,零售药房所提供的服务,特别是药学服务是围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目标,直接为公众提供的负责任的与药物相关的服务。在《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截止2020年末,所有零售药店的主要负责人应具备执业药师资格;所有药品使用单位在营业时应由在岗执业药师指导公众合理用药。面对以上政策调整因素和公众消费理念的更新,如何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推进重庆市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的管理建设,特别是发挥执业药师在用药指导、药学服务和健康指导等方面的专业价值,从而保障公众合理用药,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国家相关法规制度要求与实际执行情况之间的差异,然后分析公众对健康及安全用药等的具体需求,同时以重庆S连锁零售药房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及网上公布的相关数据资料分析重庆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的现状。其次深入剖析重庆市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及政府监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一是零售药房无节制扩张与专业人员数量不匹配的问题;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差异化明显;三是专业人才的认定存在医药分离,各自为政;四是执业药师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缺失。最后,就上述存在的突出问题,基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提升行业准入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确保行业的良性发展;建立药师互评体系,促进人才互通;多种方式培养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健全法规制度,加强执业药师管理,最终达到公众安全用药及健康的需求。
金雪[3](2019)在《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的兴盛往往离不开卓越校长的领导。作为社会精英顶端群体的组成部分,大学校长不仅是学校的领袖,更是一所大学的精神代表,是大学成功管理的关键。本研究从大学校长角色胜任问题出发,指出当下存在四种大学校长角色偏差:盲目听命于政府、忙于“唯上”的大学事务管理与追求个人职务升迁的“官员型”校长;一手治学问一手治学校两手都想硬的“双肩挑”校长;一心追求个人的学术成就与发展,一上任就发展自己所在学科、忽视大学优势学科传统、一离任学科就成“半拉子”工程的“学科型”校长;过分追求个人管理业绩,以管理绩效为本位忽视大学育人本性的“CEO型”校长。基于上述四种角色偏差引发的胜任问题,本研究提出应推进大学校长的专业胜任。校长岗位应从听命于政府的官员岗位转变为面向社会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教育专业岗位,校长角色应是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应从专业伦理优先、独特教育理念、人格示范意义、具备教育专业知识及治校能力成效五个方面建构教育专业岗位的胜任维度。促进校长从官员、学者、企业家角色转变为具备专业精神与伦理,拥有教育思想理念与情怀抱负,热爱教育事业,并能够全身心投入的教育家角色。同时,还应创设推进大学自主办学,自主管理的大学自主机制,提供给校长想做事、能做事、做得成事的大学校长权限,并应创设校长选拔、培养培训、评价、薪酬、退出等保障制度,促进符合大学教育组织目标需要并以教育事业为本位的教育家校长的生成。大学校长专业胜任的“内在”要素是首先明确校长岗位成为专业岗位,大学校长成为专职校长,因此胜任力是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获取校长胜任力指标要素,进行大学校长胜任力模型的初步建构,其次,重点应用德尔菲法,严格按照原则要求选取了22位咨询专家,进行了三轮次背靠背的意见征询,专家意见在不断的反馈、修改、完善过程中逐渐趋于一致,最后,确立并建构出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模型。模型由指标体系组成,共包括五个维度即教育伦理、个人特质、教育思想、知识素养、治校能力,14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并对指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解释。为验证胜任模型的有效性,在指标解释的基础上,研究编制出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调查问卷,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了因子分析与信效度检验,数据呈现出良好的信效度,验证了胜任模型工具的有效性。研究最后还结合对大学校长胜任力影响因素的调查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曾英[4](2015)在《总监理工程师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总监理工程师是监理企业全面履行监理合同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企业创立企业品牌的形象代言人。总监理工程师的行为是监理单位整体素质的体现。如何培养造就优秀总监理工程师队伍,是监理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监理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目前,总监理工程师队伍的培养及总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只有理清总监理工程师主要都在做什么工作,在扮演着什么角色,才能清楚分析在总监理工程师培养和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主要从哪些方面去培养,进而制定出培养优秀总监理工程师的方案。本文的选题是基于论证总监理工程师所扮演的角色提出的,希望通过利用明茨伯格的角色理论对总监理工程师扮演的角色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以总监理工程师和一般监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1)对总监理工程师的研究及角色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通过对国内外总监理工程师文献及角色理论文献进行综述,结合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背景,分析我国监理行业总监理工程师角色扮演的情况,希望研究结果可以为培养优秀总监理工程师队伍和促进监理行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2)建立总监理工程师角色扮演的模型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总监理工程师扮演的角色进行实证研究。依托于明茨伯格的角色理论,着重研究了总监理工程师关于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三个方面的角色扮演,并运用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验证各角色扮演的情况。(3)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把不同研究对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总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做的不好的地方,并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研究表明,对研究对象总监理工程师而言,总监理工程师日常工作中扮演了十二种角色,其扮演频率排序如下:监控者(9.9%)、督查者(9.7%)、领导者(9.5%)、资源调配者(9.3%)、信息处理者(9.2%)、故障排除者(9.0%)、信息反馈者(8.6%)、创业者(8.0%)、联络官(7.5%)、责任承担者(6.8%)、评估者(6.7%)、谈判者(5.8%);对于三个角色层面而言,排序如下:信息传递角色(37.4%)、决策制定角色(32.1%)、人际关系角色(30.5%)。对研究对象非总监理工程师而言,总监理工程师日常工作中也扮演了十二种角色,其扮演频率排序如下:联络官(9.15%)、督查者(9.07%)、监控者(8.90%)、对外信息处理传达者(8.82%)、创新及故障排除者(8.57%)、资源调配者(8.50%)、对内信息接收宣传者(8.49%)、谈判者(8.29%)、领导者(8.25%)、创业者(7.77%)、官方代表(7.44%)、责任承担者(6.76%);对于三个角色层面而言,排序如下:信息传递角色(35.3%)、决策制定角色(33.1%)、人际关系角色(31.6%)。把这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总监理工程师在人际关系角色扮演方面不太理想,需要继续改进。
罗圆均[5](2015)在《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国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吸纳更多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参与到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第一部分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论述了国有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在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具体措施。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制定以《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核心的制度规范,并以该条例对职业经理人的主体资格、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市场制度、激励约束机制进行规范,以便更好地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田沿东[6](2012)在《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文中研究说明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的因素是人,只要人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就能得以发展。经营管理者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本文运用管理心理学中的的基本观点,着重对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研究、探讨。
周建松[7](2011)在《高职院校党委书记应具备的才能与修养》文中提出我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公办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且大都实施党委书记和院(校)长分设为主的人事安排。这就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高校组织领导体制和人事格局,即党政一把手及党政班子。应该说,我们对院(校)长的理念和作用等问题研究已有不少,对党委书记的素质、作用的研
尚奎明[8](2009)在《论经营者的素质》文中指出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的因素是人,只要人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就能得以发展。经营者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对于一位经营者来说,是不是给了他相应的地位,给了他若干权力他就能当好经营者,就会把一个企业领导好呢?不然。经营者的权力是做好企业领导工作的必要条件但不是重要条件,当好经营者的更重要的条件是经营者的自身素质。一个素质欠佳的经营者得到的权力越大给企业和国家所带来的损失就会越大。那么一个合格的经营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呢?经营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要能指挥解决企业的各种实际问题及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要有智谋有胆略;有博大的胸怀和孺子牛的精神;要虚怀若谷好学上进;要善于启用优秀人才;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具备善于沟通的能力。一个经营者要想使自己的企业兴旺发达,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经营者素质是致关重要的环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经营着素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丁国伟[9](2008)在《论如何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当好项目经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工作实践,认识到项目经理在总承包项目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项目经理在总承包项目中的角色和地位,并指出项目经理应具备的个人素质、综合能力以及应发挥的控制作用,旨在探讨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如何当好项目经理。
徐晨光[10](2005)在《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中被共同关注的焦点,但是治理机制却被关注的不够。然而,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不仅有赖于规范的治理结构,更依赖于有效的运行机制。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主体之一——董事会的运行机制。在现有的国资监管体系下,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本文按照空间和时间的维度,将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运行机制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和决策机制。内部治理机制是指董事会的内部治理规则,是董事会有效运行的内部基础,包括董事的任免与董事会的结构管理,董事会的考核与激励,董事会的约束与义务三个方面。外部治理机制是指董事会的外部治理规则,是董事会有效运行的外部基础,包括董事会与股东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关系,以及董事长与董事会的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董事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是从空间的维度划分的,而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就是从时间的维度划分的。因为,在建立、健全董事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之后,最终的目的是要产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分为决策信息的分类及其获取,董事会会议的议事规则,董事会会议的组织,董事会会议的议题与决议,董事长如何发挥作用五个部分。基于这样一些认识,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六个部份。 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界定了研究对象,阐述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的创新之处。当前,根据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建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暂时得到了遏制。各级国资委如何依据公司法和国资监管条例,实现从管资产、管企业到管资本的依法依规行使出资人职责的过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而现有的关于治理结构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关于一般性企业的,并没有重点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性和新型国资监管体系,尤其是没有对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与整合、推理、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这一部分是全文的一个基本介绍,旨在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对象、方法、思路和成果。 第二章从国别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国别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治理模式。主要有英美的单层董事会制、德日的双层模式、东南亚模式,国有企业的新加坡淡马锡模式,以及我国学者研究提出的多种模式。这一部分是后续研究的实证基础,旨在从国别比较的角度探讨工业化时代以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制度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长期演化的特征和趋势,为我国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的运行机制提供一个普遍的框架。
二、当好法定代表人应具备的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好法定代表人应具备的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从“上任”到“胜任” ——上海市小学初任校长治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初任校长 |
(二)治校策略 |
三、文献综述 |
(一)初任校长的相关理论研究 |
(二)治校策略相关研究 |
(三)文献评析 |
第二章 研究过程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三、资料的收集 |
四、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一)资料的整理 |
(二)资料的分析方法 |
(三)分析编码过程 |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
五、对研究过程的反省和思考 |
(一)关于信度、效度和推广度问题 |
(二)关于伦理道德问题 |
(三)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第三章 自我融入:确定自我定位 |
一、角色认知转换 |
(一)心理准备不足 |
(二)繁多、复杂——校长职责的特征 |
(三)大——校长决策权特征 |
(四)小学校长任职制度的思考 |
二、构建人际关系网络 |
(一)团结学校管理团队 |
(二)促进教师群体发展 |
三、全面融入学校环境 |
(一)挑战——如何全面把握工作 |
(二)开拓认知途径,全面把握学校 |
第四章 传承中深化:稳定学校发展策略 |
一、强化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 |
(一)强化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意识 |
(二)优化组合内外部教育资源 |
二、规范制度建设,发挥保障与激励功能 |
(一)基于学校现实,科学制定规范 |
(二)加强制度学习、贯彻实施到位 |
(三)建立督察和激励机制,调动内在热情 |
三、促进家校合作,实现社会共育 |
(一)提升信任度,增强家长对学校的帮助 |
(二)多途径开展家长教育,提升家长教育素养 |
第五章 突破与升华:创生发展动力 |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
(一)优化教师结构,提高队伍活力 |
(二)科学制定教师发展规划,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
(三)构建系统培训体系,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
(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巧用绩效提高积极性 |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引领课堂教学变革 |
(一)依托学科优势,激发创新活力 |
(二)扎根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特色发展 |
(三)融合地域环境,优化课程结构 |
三、完善学校教育制度,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
(一)用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
(二)推进教师素质工程,提升文化底蕴 |
(三)打造环境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
(四)开展管理工程建设,引领学校文化 |
第六章 治校策略影响因素的模型及其分析 |
一、校长自身因素对治校策略的影响分析 |
(一)校长自身性格特征的影响 |
(二)校长专业发展背景的影响 |
二、影响初任校长治校策略路径的学校内部因素 |
(一)学校有形资源的影响 |
(二)学校无形资源的影响 |
(三)学校人力资源的影响 |
三、影响初任校长治校策略路径的学校外部因素 |
(一)教育环境的影响 |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
四、关于初任校长治校策略的建议 |
(一)提升校长自身素养 |
(二)改善学校内部环境 |
(三)协同学校外部环境 |
结语 |
附录 |
附件1:小学初任校长治校策略研究访谈提纲 |
附件2:田野日记节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2)重庆市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问题及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2.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
1.2.2 零售药店执业药师配备要求 |
1.2.3 零售药店分类分级 |
1.2.4 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整治 |
1.3 研究意义 |
1.4 创新点 |
2 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研究综述 |
2.1 国外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现状研究 |
2.2 我国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现状研究 |
2.3 研究述评 |
3 本研究的总体设计 |
3.1 研究目标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样本 |
3.3.1 行为事件访谈样本 |
3.3.2 问卷调查样本 |
3.4 研究步骤 |
4 重庆市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状况调查 |
4.1 国家法律法规对零售药房从业人员要求 |
4.1.1 法律法规要求 |
4.1.2 法律法规符合性及执行情况 |
4.2 公众对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需求的访谈分析 |
4.3 重庆市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的问卷调查 |
4.3.1 调查的目的 |
4.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4.3.3 样本情况 |
4.3.4 重庆市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现状分析 |
5 重庆市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问题原因分析 |
5.1 零售药房无节制扩张与专业人员数量不匹配 |
5.2 专业人才的认定存在医药分离,各自为政 |
5.3 多种因素导致从业人员素质差异化明显 |
5.3.1 零售药房从业人员构成 |
5.3.2 零售药房执业药师素质情况 |
5.3.3 地域因素导致素质差距 |
5.3.4 传统观念影响零售药房从业人员服务素质 |
5.4 执业药师管理制度不完善且监管缺失 |
5.4.1 执业药师职责不清 |
5.4.2 执业药师培养教育有待提升 |
5.4.3 执业药师监管不力 |
6 零售药房从业人员政府监管建议 |
6.1 从政策角度提升准入要求,提升人员素质 |
6.1.1 提高零售药房经营准入要求 |
6.1.2 提高岗位准入要求 |
6.2 建立互评体系促进人才互通 |
6.3 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和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
6.3.1 政府引导学校、企业培养人才 |
6.3.2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
6.3.3 政策引导药学服务开展,提升药学服务意识 |
6.3.4 创新模式充分发挥药学专业人员作用 |
6.4 健全法规制度,加强执业药师管理 |
6.4.1 完善执业药师管理制度,推进执业药师的立法进程 |
6.4.2 提高药师地位,收取适当的药事服务费 |
6.4.3 加强药学继续教育 |
6.4.4 加强执业药师的监督管理 |
6.5 加强社会公众的调查,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促进作用 |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访谈提纲 |
B.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特征调查问卷 |
C.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3)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胜任力研究的热潮 |
1.1.2 大学校长角色的发展 |
1.1.3 大学校长的角色偏差 |
1.1.4 大学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 |
1.3.1 大学校长素质能力研究综述 |
1.3.2 大学校长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基本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内容分析法 |
1.5.3 德尔菲法 |
1.5.4 统计分析法 |
2 理论基础 |
2.1 胜任力理论 |
2.1.1 胜任力的概念内涵 |
2.1.2 胜任力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
2.1.3 胜任力的分类 |
2.1.4 胜任力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
2.2 大学校长专业化理论 |
2.2.1 大学校长专业化的发展要求 |
2.2.2 大学校长专业化的概念特征 |
2.2.3 大学校长专业化的实现途径 |
2.3 教育家大学校长理论 |
2.3.1 教育家大学校长的特征与界定 |
2.3.2 教育家校长的产生原因 |
2.3.3 教育家校长的实现途径 |
3 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
3.1 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模型建构的前期工作 |
3.1.1 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体系指标的筛选和分析 |
3.1.2 咨询专家的选择确定 |
3.1.3 首轮专家咨询表的确立 |
3.2 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模型的建构过程 |
3.2.1 第一轮专家咨询 |
3.2.2 第二轮专家咨询 |
3.2.3 第三轮专家咨询 |
3.3 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模型的形成与确立 |
3.3.1 三轮咨询后的最终结果 |
3.3.2 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模型的最终确立 |
4 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模型的指标解释 |
4.1 教育伦理及其包含的二三级指标 |
4.1.1 教育事业心 |
4.1.2 教育抱负 |
4.1.3 教育情感 |
4.2 个人特质及其包含的二三级指标 |
4.2.1 自我特性 |
4.2.2 人际特质 |
4.3 教育思想及其包含的二三级指标 |
4.3.1 教育理念 |
4.3.2 办学理念 |
4.4 知识素养及其包含的二三级指标 |
4.4.1 管理知识 |
4.4.2 通识知识 |
4.5 治校能力及其包含的二三级指标 |
4.5.1 人际交往力 |
4.5.2 战略决策力 |
4.5.3 办学行动力 |
4.5.4 治校创新力 |
4.5.5 成效影响力 |
5 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模型的验证 |
5.1 测量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5.1.1 测量问卷的设计 |
5.1.2 测量问卷的修改与发放 |
5.2 测量问卷的数据分析 |
5.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5.2.2 信度检验 |
5.2.3 结构效度 |
5.3 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的影响因素调查 |
5.3.1 原因分析 |
5.3.2 结论 |
5.3.3 建议 |
6 总结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4)总监理工程师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1.1.1 监理行业的开端 |
1.1.2 工程监理成为建设项目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1.1.3 监理队伍中总监理工程师的角色认知 |
1.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角色理论相关概念与研究 |
2.1 角色理论 |
2.1.1 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一种管理学视角 |
2.1.2 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的基本概念 |
2.1.3 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的主要内容 |
2.2 角色理论的相关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总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剖析 |
3.1 总监理工程师 |
3.1.1 总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的核心人物 |
3.1.2 总监理工程师的工作 |
3.2 总监理工程师的相关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总监理工程师的角色分析及研究假设 |
4.1 总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职责 |
4.1.1 人际关系角色方面 |
4.1.2 信息传递角色方面 |
4.1.3 决策制定角色方面 |
4.2 总监理工程师角色扮演的研究假设及角色分析 |
4.3 总监理工程师角色扮演模型的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分析及假设检验 |
5.1 问卷设计 |
5.1.1 问卷设计说明 |
5.1.2 问卷问题设置 |
5.1.3 统计方法说明 |
5.2 数据收集 |
5.2.1 问卷的试发放 |
5.2.2 问卷的正式发放与回收 |
5.3 数据统计分析(总监理工程师) |
5.3.1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2 问卷的信度分析 |
5.3.3 问卷的效度分析 |
5.3.4 实际角色扮演情况分析 |
5.4 数据统计分析(非总监理工程师) |
5.4.1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2 问卷的信度分析 |
5.4.3 问卷的效度分析 |
5.4.4 实际角色扮演情况分析 |
5.5 研究假设验证与对比分析 |
5.5.1 研究假设验证 |
5.5.2 对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研究局限性与结论 |
6.1 研究的局限性 |
6.2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及创新点 |
第一章 国有企业及职业经理人概述 |
一、国有企业概述 |
(一)国有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
(二)国有企业的地位及作用 |
(三)国有企业经理现状分析 |
二、职业经理人概述 |
(一)职业经理人概念及产生原因 |
(二)职业经理人的特征 |
(三)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分析 |
第二章 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面临的问题 |
一、对国有企业经理的主体资格及权利义务责任规定不完善 |
(一)国有企业经理主体资格规定不明确 |
(二)国有企业经理职权规定不清晰 |
(三)国有企业经理义务规定不健全 |
(四)国有企业经理责任承担规定不完善 |
二、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制度缺失 |
(一)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培养机制缺失 |
(二)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缺失 |
(三)职业经理人在国有企业内部履职的制度保障缺失 |
三、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缺位 |
(一)国有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制度缺位 |
(二)职业经理人在国有企业的约束机制缺位 |
第三章 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议 |
一、制定《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
二、明确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主体资格及权利义务责任 |
(一)确定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主体资格 |
(二)《条例》应明确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职权 |
(三)《条例》应明确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义务 |
(四)《条例》应确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责任承担规定 |
三、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制度 |
(一)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化培养机制 |
(二)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
(三)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执业环境保障制度 |
四、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 |
(一)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 |
(二)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约束机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高职院校党委书记应具备的才能与修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党委书记的发展定位 |
二、高职院校党委书记的角色意识 |
三、高职院校党委书记的角色地位 |
四、高职院校党委书记的社会形象 |
五、高职院校党委书记的人品修养 |
六、高职院校党委书记的才能修养 |
(9)论如何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当好项目经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经理的角色和地位 |
2 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
2.1 项目经理应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
1) 项目经理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
2) 项目经理要具有创新精神: |
3) 项目经理应具有较高品格: |
4) 项目经理要任劳任怨, 忠于职守: |
5) 项目经理还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
2.2 项目经理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
3 项目经理应发挥的控制作用 |
3.1 项目经理应对项目质量进行控制 |
3.2 项目经理应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 |
3.3 项目经理应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 |
1) 前期成本控制。 |
2) 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 |
3) 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
4 结语 |
(10)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的背景 |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的现状 |
1.2.3 评述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2章 董事会的基本模式:基于国别比较的角度 |
2.1 英美模式 |
2.1.1 英美模式的基本特征 |
2.1.2 英美模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 |
2.1.3 英美模式的优缺点与最新的改革 |
2.2 德日模式 |
2.2.1 德日模式的基本特征 |
2.2.2 德日模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 |
2.2.3 德日模式的优缺点 |
2.3 东南亚模式 |
2.3.1 东南亚模式的基本特点 |
2.3.2 东南亚模式形成的决定因素 |
2.3.3 东南亚模式的优缺点 |
2.4 国外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几种模式 |
2.4.1 国外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几种模式 |
2.4.2 新加坡淡马锡模式 |
2.4.3 小结 |
2.5 国内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运行 |
2.5.1 经济型治理结构 |
2.5.2 主体系统+辅助系统的治理模式 |
2.5.3 共同治理模式 |
2.5.4 综合型治理模式 |
2.5.5 金融主导的共同治理模式 |
2.5.6 多样化治理模式 |
2.5.7 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型的治理结构模式 |
第3章 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内部治理机制 |
3.1 董事的任免与董事会的结构管理 |
3.1.1 董事会的结构管理 |
3.1.2 董事的任免 |
3.1.3 关于在国有企业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 |
3.2 董事会的考核与激励 |
3.2.1 考核的价值 |
3.2.2 现有的考核办法 |
3.2.3 本文采用的考核办法 |
3.2.4 董事的激励 |
2.2.4 国有企业董事会考核与激励办法的改善 |
3.3 义务与约束 |
3.3.1 普通法系下对董事责任的规定 |
3.4.2 我国内地有关法规对董事责任的规定 |
3.4.3 国有企业董事应承担的约束和义务 |
3.4 董事的培训与开发 |
第4章 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外部治理机制 |
4.1 国有企业董事会与股东会(出资人)的关系 |
4.1.1 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会与董事会的关系 |
4.1.2 国有企业中出资人与董事会的关系 |
4.2.国有企业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 |
4.2.1 二者的基本关系 |
4.2.2 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分工 |
4.2.3 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 |
4.2.4 评估与被评估的关系 |
4.2.5 小结 |
4.3 董事长与董事会的关系 |
4.4 董事长与CE0的关系 |
4.5. 国有企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关系 |
4.5.1 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基本关系 |
4.5.2 国有企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关系 |
第5章 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决策机制 |
5.1 决策信息的分类及获取 |
5.2 董事会议事规则 |
5.3 董事会会议的组织 |
5.3.1 董事会会议的频次与持续时间 |
5.3.2 董事会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
5.3.3 会议记录 |
5.4 董事会议题与决议 |
5.5 如何发挥董事长的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董事自我评价指南 |
四、当好法定代表人应具备的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从“上任”到“胜任” ——上海市小学初任校长治校策略研究[D]. 耿莉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重庆市零售药房从业人员素质问题及政府监管研究[D]. 李志莲. 重庆大学, 2019(01)
- [3]大学校长专业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D]. 金雪.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总监理工程师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实证研究[D]. 曾英. 深圳大学, 2015(12)
- [5]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D]. 罗圆均. 西南科技大学, 2015(03)
- [6]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A]. 田沿东. 第二十六届中国(天津)2012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2
- [7]高职院校党委书记应具备的才能与修养[J]. 周建松. 中国高等教育, 2011(24)
- [8]论经营者的素质[A]. 尚奎明. 第二十三届中国(天津)2009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9
- [9]论如何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当好项目经理[J]. 丁国伟. 山西建筑, 2008(29)
- [10]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D]. 徐晨光. 湖南大学,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