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加大首办责任 上访总量下降(论文文献综述)
刘苏丽[1](2021)在《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Z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依照党规党纪和宪法等法律法规,把严把实监督执纪的第一道程序、第一道关口,在坚持巩固深化中创新发展,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更加有效作用。监察体制改革以后,各级监察委员会相继组建并与同级纪委合署办公,实现了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翻开新的篇章,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成就,纪检监察工作视野更加宽广、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纪检监察信访也面临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作为反映政治气象和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的高位运行在体现出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信任信赖的同时,也说明当地的反腐败工作与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本文运用公民参与、社会安全阀、权力监督等公共管理理论知识,选取山东省Z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访谈调查、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该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进行现实考察。该市通过采取一系列工作举措,纪检监察信访拐点初步显现,但是纪检监察信访的发展仍然面临一定难题。通过2016年至2020年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相关数据分析该市纪检监察信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Z市纪检监察信访在信访举报件、受理和处理信访举报以及纪检监察队伍配备四个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并分析背后存在信访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能力欠缺、部分信访群众观念错位、基层普纪普法宣传不到位四个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机制、精准受理和高效处理信访举报、加强群众普纪普法宣传教育以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等促进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蔡国飞[2](2020)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农村信访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A县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活力不断释放,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也随之增加。面对新环境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及各种不确定突发因素,各级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部门的任务日趋繁重,特别是对我国制度尚未健全的农村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部门来说。不断变换的社会新势态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以笔者工作所在A县为例,从自身工作中所接触的实践性问题角度出发,分析农村纪检信访的现状,浅析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为进一步做好农村信访工作,走出现实困境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对A县农村信访概况、特点、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效进行梳理基础上,得出其存在问题主要包括:职能“三转”尚不到位、纪检监察农村信访办理的质量不高、个别信访问题查处后处理难与基层办信人员流动大、办信能力不足。其次,探究导致A县农村信访存在问题的原因:相关法规不完善、宣传教育开展较少,群众认识不高、纪检监察农村信访办理程序规范性不高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不足。最后,从完善信访相关制度、注重宣传教育,改善信访环境、提成信访程序性,注重信访实效与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完善A县农村信访工作的对策。本文通过对A县农村信访现状调研,探究农村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浅析产生的原因,为加强农村信访工作、解决农村信访存在问题提出了基本思路,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信访工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大作用。
王凌颖[3](2020)在《网络信访的政府回应研究 ——基于2016-2018年成都市政府网站信访数据的分析》文中提出作为一个便利公民意志自由输入和国家意志有序输出的重要场域,信访搭起了民意真实上传、党和国家意志准确下达的中间桥梁。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公民权利主张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背景下,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信访工作量呈现“井喷”态势,传统的纸媒信访渠道日益逼仄,网络信访应时兴起势在必然。网络信访作为个人和政府之间直接交流的一种新兴方式,近几年来得到了大力推广,尤其是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网络信访的数量急剧上升,在国家信访局的引领下,全国开始建立了信访信息系统,形成了各级联动的网络信访格局。成都市信访局作为网络信访办理单位的优秀代表,非常重视网络信访工作的开展,不仅依托多渠道受理信访事项并进行回应,建立了切实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还夯实了线上线下政府回应流程。但成都市网络信访在政府回应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政府回应流程规范性不够、政府回应内容覆盖性不全、政府回应效率及时性欠佳、政府回应效果满意度不高、政府回应信息公开度不明,即政府回应能力还有待提升。论文正文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是对核心概念和研究支撑理论进行介绍,分析了网络信访及政府回应的概念内涵,并对相关的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第三章对于2016-2018年成都市网络信访及政府回应的概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介绍,包括其基本情况、运作机制和流程、主要措施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政府、公众、信访事项、外部环境四个角度的影响因素来综合构建了网络信访的政府回应框架,并介绍了数据来源以及变量设计和描述。第五章搜集了来自2016-2018年成都市信访网站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对网络信访平台上的网民诉求和政府回应等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处理层级、涉及层级、涉及部门、言语情绪、信访次数、登记层级、事项类型、影响范围等因素在政府回应质量、回应速度、以及回应结果方面存在的差异,最后进行了有效性和稳健性的相关检验,增强研究的说服力。第六章则是基于上文的分析,提出了树立服务意识、加强信访公开、推动信访监督与责任落实、强化纵向层级间交流与帮助、加强政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间的协作、注重事后跟踪反馈等改善政府回应的建言。
刘中祥[4](2020)在《YC市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情管理机制,在反映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改善社会治理方式等方面有着突出地位。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也不断凸显。在激烈的社会矛盾下,信访工作被小部分群众扭曲理解,其负面影响还遭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及扩大,这使我国信访工作陷入了困境。在我国公共服务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政府以及群众对于信访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迫切需要通过信访工作参与社会治理,达到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初衷,群众也期望通过信访工作参与到政府事务管理中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使信访发挥出更加有效的作用,这也是选择该课题的重要原因。本文以YC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信访工作的优化展开了研究:第一,介绍了YC市当前信访形势与工作现状,结合数据对YC市当前信访批次与总量上升、信访诉求多元化等形势进行分析,并对YC市信访机构大力开展信访宣传、积极开展线上信访、建立多元协调机制、整治非正常上访和积案化解等工作进行了介绍。第二,结合YC市当前信访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对信访的法治化建设滞后、信访工作职责定位不清晰、信访机构设置混乱、考核晋升机制不合理等四方面问题进行了介绍。第三,针对YC市信访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改善YC市信访工作的具体对策。一是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二是加强信访宣传教育、规范信访环境和秩序,三是配齐配强信访力量、发挥信访的职能作用,四是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完善考核追责机制、畅通晋升渠道。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以YC市为代表的地级市信访机构提升信访工作水平,带动我国信访工作的良性发展。
吴新宇[5](2020)在《信访工作的困境及出路研究 ——以山西省X市为例》文中指出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带来利益诉求的增多,矛盾、摩擦甚至冲突显着增加。信访工作作为矛盾调节的一种形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部门接收案件数量逐年增长,且信访者的信访行为趋于频繁,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做好信访工作,解决信访者的难题,调解各方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对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本文以X市信访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访谈、分析案例等方法,得出当前X市信访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对X市近年来典型信访案例全面梳理分析,了解到X市信访形势严峻,问题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退伍军人群体及经济转型等方面。然后,对X市信访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探讨,对所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深入分析,研究认为信访的行政和司法属性交织混同、信访部门与相关部门衔接不畅、信访者诉求庞杂、异常信访问题严重是目前该市信访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信访工作法治化程度低、信访工作程序不规范、信访工作职能定位不准确、信访诉求渠道不畅通、信访工作保障机制不健全是困扰X市信访工作的主要原因。最后就如何提高X市信访工作水平提出几条建议,例如,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规范信访工作程序、明确信访工作部门的职能、畅通信访办理渠道、完善信访工作保障机制等。本文立足X市的信访工作现状,从理论层面,通过研究信访案例,发现信访工作的薄弱环节,明确改进方向,为提高信访工作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其次,从实践层面找出信访工作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信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建议。最终为我国信访工作的开展和改善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为解决好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拉近党群关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张贤芳[6](2020)在《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L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和党内监督、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是党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信访举报是直接从基层群众中得到信息的方式,是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最主要的来源和渠道。对于保障民众的权益和疏通民意以及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大的意义,进入新时代,信访举报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新问题、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鲜明的态度、强硬的作风,坚决惩治腐败,并取得了显着效果。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国家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组建各级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纪检监察机关受到广泛关注。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全面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的关键时刻,我国又打响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战,这对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都是严峻的考验,在全国都在克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的时刻,纪检监察部门结合“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部署要求,将落实惠企惠民政策不力等问题的信访举报纳入优先办理范围,为疫情防控、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为抗击疫情提供坚实法纪保障。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日趋进步,社会利益格局深度调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任务日益艰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每个人的利益都可能会被触及。与此同时,许多群众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信访举报,纪检监察机关也承担了较高的经济成本和较大的精神压力,面对这些新挑战和新任务,纪检监察干部如何从日益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高质高效地处理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当务之急。本文认为,基层纪检信访举报工作存在问题有:重复举报数量居高不下、信访举报线索质量不高、非正常访情况突出、反映农村事项较多、举报问题调查解决难度大、缺乏对举报案件的分析研判和综合应用等。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工作人员整体实力有待提升,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机制有待完善,外部大环境有待改善。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对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的对策措施有:进一步提升信访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部门的信访工作制度、进一步建强处理信访工作的专业化队伍、重点做好农村基层信访遏增量、减存量、提质量工作等措施上,通过信访举报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唐皇凤,王锐[7](2019)在《在回应民意与规范秩序之间寻求均衡:我国信访制度70年变迁的内在逻辑》文中研究表明信访制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政治参与、权力监督、权利救济的基础性制度,而价值理念、权利保障、组织机构及其权责关系是其核心要素。根据历史背景和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可将我国信访制度70年的历史变迁划分为创立期、发展期、重塑期以及全面改革期等四个阶段。总体而言,我国信访制度呈现朝着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明显趋势。本文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范式,剖析信访制度变迁的历史图景和内在逻辑,挖掘其制度精神中内蕴群众路线之历史基因,且重视经济社会结构剧变等情境性因素。在制度模糊性的结构性约束下,信访制度变迁的历史图景源自中央政府的权力配置逻辑、地方政府的压力与责任逻辑以及信访人的权利逻辑等多重逻辑之间的交融碰撞和互动互构,在有效回应民意和规范社会秩序之间寻求均衡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信访制度变迁的逻辑起点和核心线索。
许海东[8](2019)在《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开启了新时代基层治理新征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治理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但当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国内外严峻挑战。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贫富分化、恐怖主义、地缘纷争、安全威胁等问题层出不穷,“民主赤字”“治理赤字”“发展陷阱”日益凸显。从国内形势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关键期,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发展任务异常艰巨,挑战也十分严峻,尤其是广大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和政治经济信息全球化发展趋势,如何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水平,发挥基层干部队伍的作用,以适应国际变化、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将是基层治理的痛点凸显期,也是亮点催生期。习近平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提速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不同于发达地区或非民族地区社会的治理,它是需要国家与民族地区的“双轮驱动”,即民族地区基层治理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民族地区良好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共同推动,这种推动尤其需要具有高水平治理能力的领导干部来完成。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全国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其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承担着重任,其治理能力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基层政权是否巩固和稳定,而且影响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然而,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如何?推进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系统的回答。本文认为,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水平是解决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所在。因此,研究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的对象是民族地区县(区、市)管辖下的乡镇(街道办)及以下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为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弄清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现状及其水平,本文选取广西崇左市若干乡镇(街道)和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作为调研对象和典型案例,主要因为广西崇左市是全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级市,是边疆民族地区、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人口集中的叠加区,具有特殊的地缘特征、民族特征和历史特征,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凸出,治理环境复杂多变,群众文化基础低,基层干部族群特性明显,文化层次不高,治理理念滞后,协同共治意识淡薄,公共服务意识不强,统筹乡村经济发展能力不强,等等。调研对象这些能力现状在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群体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通过对此个案深入、全面研究,以期能够归纳出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规律。实现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从现实状况看,提出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是立足于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等现实现状,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由于历史发展、自然环境、享受教育程度、与外界交往不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汉族领导干部、发达地区领导干部相比,治理能力显得滞后且能力不强,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等方面还有与时代脱节等状况存在,治理能力的提升及其现代化面临重重阻力。从理论角度看,学界对治理能力的研究大多是以中高层干部的治理能力为研究对象,并逐渐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对处于民族地区的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关注不多,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更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因此,实现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弄清其制约的内在机理、影响因素和深层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架构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更需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全面了解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现状,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方式、途径和措施,既是论文的主旨,也是论文研究与写作的主要任务。基于对当前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存在问题的了解与把握,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深度的实证调研,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总体框架如下:绪论是论文的研究起点和基石。该部分着力介绍了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讲清论文的整体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介绍了论文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和重点难点。第一章:概念界定与辨析。主要从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现实出发,界定了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相关核心概念,厘清了治理与管理、统治概念的区别,厘清治理能力与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的区别,剖析了各层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特点与区别。这章从一般理论分析的角度,完成了对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是什么”、“怎么样”的理论抽象。第二章:理论阐释:干部治理能力研究的思想基础。重点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干部治理能力的理论、中国古代官员治理能力以及西方国家关于行政官员治理能力的主要思想进行了梳理,挖掘和整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理论、中国古代官员治理能力思想及西方国家关于行政官员治理能力的理论,为整个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现状阐析: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生态及分析。在一般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现实状况出发,分析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环境和治理条件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揭示了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的群体特点及其治理能力特性,全面分析了新时代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结构,指出了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核心要素和基本构件样态,提出了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必要性、基本诉求与重构,为接下来的实证分析作铺垫。第四章:实证分析: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实证分析(一)。基于前面的理论和现状分析,展开了对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状况的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既对上一章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也对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现实的基本情况、治理能力现状和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深刻把握了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共性和差异性,找出当前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本研究提供现实素材和研究依据。第五章:原因找寻: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实证分析(二)。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治理观念理念落后:传统管理思维较重;主体能力不强:主体核心治理能力低下;能力评估缺陷:干部治理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治理主体脆弱:干部治理权责利配置理路不当;治理能力提升梗阻:能力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等五方面的问题和因素,从而为提出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供原因依据。第六章:对策探究: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对策。从实践应用的维度,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对策和路径,包括强化主导因子:树立现代治理理念;提升主体能力:提高干部治理能力水平;规范绩效评估:完善干部治理绩效评估体系;优化培育因素:营造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环境;完善体制机制:建全提升干部治理能力的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的思路和对策。试图建构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治理工作和地方党委政府部门治理绩效考核工作新机制,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素质及其水平,进而顺利推进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开展实证调查分析。借助于治理理论和干部治理的相关理论,以广西崇左市相关调研为基础,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调研问卷和开放式访谈提纲展开调查,依据调研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对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群体特征、治理能力特性、能力需求状况以及影响制约治理能力提升的因素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的对策思路。调研过程中,不仅应用经典的问卷调查方法搜集研究所需要的数据资料,而且针对深入研究的需要,开展不同类型对象的深度访谈调研,挖掘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存在问题的深层次根源,为探索出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对策和路径提供富有说服力的依据。二是学术观点创新。本研究把干部治理能力建设放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在实证调研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依据现实困境和问题,提出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四个着力点和策略。立“能”--强化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现代治理理念。强“能”--构建干部治理能力模型。归纳总结出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主导力、实践力和创新力,构建出科学实用的协同治理能力、回应治理能力等应用模型。促“能”--构建治理能力评估体系,优化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环境。提“能”--建立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开发机制、交流共享平台、督查问责和竞争激励机制,等等,具有一定的独到性和创新性。总之,时代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对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要求下,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不仅影响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也影响着民族地区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要适应时代的新要求,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注重提升治理能力,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和原则,不断地为民族地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赵秋来[9](2019)在《DG油田信访工作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信访工作是社会维稳综治建设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信访稳定工作与企业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与社会健康和谐密切相关,同时,企业信访工作风险管理更是企业信访稳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DG油田公司信访工作为例,站在风险管理理论的高度,从“人”与“事”两个维度,对DG油田公司信访工作风险管理中“识别与评估、预警与管控”的“事前、事中、事后”各时间环节、各过程阶段的管理实践进行信访维稳风险分析。研究发现,DG油田公司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出相对应的处置措施并扎实落实相关责任,实行A、B、C、D四级信访维稳风险预防,全程跟踪,动态管理。不仅如此,还严格根据案件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升高或减低)风险级别,直至案结事了,分类归档,息访罢诉。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条件下,DG油田公司信访工作风险管理努力实现了“发展仍是第一要务,稳定仍是第一责任”的维稳目标。DG油田公司加强信访工作风险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文获得6个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将其参考借鉴意义进行了总结,共有9条:一是严格责任追究,二是坚持法治思维,三是及时化解矛盾,四是改善油区民生,五是加强信息沟通,六是利用科技手段,七是强化力量整合,八是加强队伍建设,九是严格考核奖惩。由于目前国有企业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所限,DG油田公司信访工作风险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一是信访工作风险管理量化考核还存在一定难度和限制,二是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渠道机制仍不够顺畅,三是机关业务部门的风险评估和管控主体责任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在今后的工作中,DG油田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应对信访工作风险管理提高重视程度,勇于承担责任,运用政策、法律、教育、引导、调解等综合手段和方法,加强稳定风险分析研判,强化源头预防,努力争取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避免小事拖大,防止将一般性问题演化为信访突出事项,切实解决好群众合理合规合法权益诉求,不断开创DG油田公司信访工作新局面。
陈思诗[10](2019)在《整体性治理视阈下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研究》文中指出信访制度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自1951年创设以来,在民意表达、权利救济、矛盾化解、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近年来,一大批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以妥善解决,不少信访老户经教育也已息诉息访,信访总体形势开始向良性方面转变,但实践中由于一些客观或主观的社会因素影响,少数信访人心态失衡,“信访不信法”“信利不信理”“信上不信下”,为了合理或不合理的信访诉求滥用信访权利,不按法定程序、不到指定场所、不以法定方式到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或组织提出诉求,而是采取蓄意的、过激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限制或禁止的手段重复上访、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群体上访,严重扰乱信访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法律权威,极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示范效应。因此,如何有效治理违法信访行为,引导信访者回归依法、逐级、有序、理性信访的常态,是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研究以整体性治理理论、越轨与博弈理论、法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明确界定和区分“非正常信访”与“违法信访”这两大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础上,深入阐释违法信访行为的特点及其危害,全面梳理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的相关制度依据,借鉴地方依法治访的实践经验,从目标导向、制度规范、机制创新、技术应用、责任履行五个层面提出了完善违法信访行为的整体性治理路径。目标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访民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制度层面关注统一的《信访法》、分类处理制度、信访终结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机制层面倡导心理调节、部门联动、公开评议、失信惩戒、价值平衡机制创新,技术层面强调“智慧信访”大数据分析平台、ODR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信访指数应用系统的运用,责任层面注重增强群众和信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信访和治访的自觉、责任与能力,以期契合信访风险治理的新要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提升信访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违法信访行为治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坚持以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依法信访、依法办访、依法治访,落实“三到位一处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违法信访行为,充分发挥信访制度的应有功能。
二、河南:加大首办责任 上访总量下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南:加大首办责任 上访总量下降(论文提纲范文)
(1)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Z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信访 |
2.1.2 基层纪检监察 |
2.1.3 纪检监察信访 |
2.1.4 纪检监察信访与“大信访”的区别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公民参与理论 |
2.2.2 权力监督理论 |
2.2.3 社会安全阀理论 |
第3章 山东省Z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现状 |
3.1 山东省Z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运行机制 |
3.1.1 Z市纪检监察信访机构概况 |
3.1.2 工作职责 |
3.1.3 工作流程 |
3.1.4 工作制度 |
3.2 山东省Z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举措 |
3.2.1 突出聚焦重点环节、对象和领域 |
3.2.2 构建信访问题片区协作办案机制 |
3.2.3 创新实行“三见面两反馈”制度 |
3.2.4 实行重点信访举报化解攻坚行动 |
3.3 山东省Z市纪检监察信访的特点 |
3.3.1 信访总量呈高位运行态势 |
3.3.2 信访反映方式以来信为主 |
3.3.3 反映对象以农村干部为主 |
3.3.4 乡镇信访举报数量差异大 |
3.3.5 反映业务外信访举报突出 |
第4章 山东省Z市纪检监察信访存在的问题 |
4.1 信访举报件方面的问题 |
4.1.1 重复访、越级访态势明显 |
4.1.2 信访举报线索成案率低 |
4.1.3 网络信访举报质量不高 |
4.2 受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方面的问题 |
4.2.1 接待群众来访不规范 |
4.2.2 对信访举报剥离能力不高 |
4.2.3 信访举报信息录入不精准 |
4.3 处理纪检监察信访案件方面的问题 |
4.3.1 纪检监察信访办理手段有限 |
4.3.2 信访举报案件处理质效不高 |
4.3.3 信访工作程序缺乏法规指导 |
4.3.4 组织协调联动机制不到位 |
4.4 纪检监察队伍配备力量薄弱 |
4.4.1 信访队伍配备不足 |
4.4.2 信访人员流动性强 |
第5章 Z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5.1 信访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 |
5.1.1 信访终结制度不健全 |
5.1.2 信访考核机制有欠缺 |
5.2 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能力欠缺 |
5.2.1 部分纪检监察干部群众观念不强 |
5.2.2 信访举报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
5.2.3 审查调查工作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
5.3 部分群众信访观念错位 |
5.3.1 群众信任指向存在偏差 |
5.3.2 群众法治认识存在偏差 |
5.4 基层普纪普法宣传不到位 |
5.4.1 纪检监察信访宣传不足 |
5.4.2 基层法律政策宣传不足 |
第6章 完善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对策 |
6.1 完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机制 |
6.1.1 落实信访长效管理机制 |
6.1.2 健全信访协调沟通机制 |
6.1.3 落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 |
6.1.4 完善纪检监察信访考核体系 |
6.2 精准受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 |
6.2.1 全面畅通信访举报渠道 |
6.2.2 严格执行归口受理原则 |
6.2.3 规范信访举报受理流程 |
6.2.4 做好信访举报分析研判 |
6.3 高效处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 |
6.3.1 及时就地解决初信初访 |
6.3.2 集中攻坚化解信访积案 |
6.3.3 加大信访监督检查力度 |
6.3.4 发挥乡镇化解矛盾能力 |
6.4 加强群众普纪普法宣传教育 |
6.4.1 加大纪检监察宣传力度 |
6.4.2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
6.4.3 营造网络举报良好氛围 |
6.5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
6.5.1 配齐配优信访干部队伍 |
6.5.2 强化政治业务深度融合 |
6.5.3 改进信访干部工作作风 |
6.5.4 健全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
结束语 |
附录 |
—、访谈提纲 |
1. Z市纪检监察信访室主任访谈提纲 |
2. Z市纪检监察信访室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3. Z市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访谈提纲 |
4. 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访谈提纲 |
二、访谈记录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纪检监察工作中农村信访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A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纪检监察农村信访概念界定 |
2.1.1 纪检监察农村信访的含义 |
2.1.2 纪检监察农村信访工作的性质 |
2.2 理论基础 |
2.2.1 “安全阀”理论 |
2.2.2 治理理论 |
第3章 A县纪检监察中农村信访工作现状 |
3.1 A县纪检监察机构概况 |
3.2 A县纪检监察农村信访概况及特点 |
3.2.1 A县纪检监察农村信访概况 |
3.2.2 A县纪检监察农村信访特点 |
3.3 A县纪检监察中农村信访办理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
3.3.1 采取的措施 |
3.3.2 取得的成效 |
第4章 A县纪检监察中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A县纪检监察中农村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
4.1.1 职能“三转”不到位 |
4.1.2 纪检监察农村信访办理质量不高 |
4.1.3 个别信访问题查处后处理难 |
4.1.4 基层办信人员流动大、办信能力不足 |
4.2 A县纪检监察中农村信访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信访相关法规不完善 |
4.2.2 宣传教育开展较少,群众认识不高 |
4.2.3 办理程序规范性不高 |
4.2.4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
第5章 完善A县纪检监察中农村信访工作的对策 |
5.1 完善信访相关制度 |
5.1.1 完善农村纪检信访的终结制度 |
5.1.2 科学建立纪检监察农村信访工作的考核制度 |
5.2 注重宣传教育,改善信访环境 |
5.2.1 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广泛性 |
5.2.2 提高纪检监察农村信访工作宣传针对性 |
5.2.3 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 |
5.2.4 注重发挥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 |
5.3 提升信访的程序性,注重信访实效 |
5.3.1 强化干部责任意识 |
5.3.2 进一步推动“三转”工作落实 |
5.3.3 强化督查督办 |
5.3.4 强化组织协调 |
5.3.5 强化问题线索管理 |
5.4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
5.4.1 提升纪检干部思想认识,筑牢的思想防线 |
5.4.2 规范纪检监察干部的准入管理机制 |
5.4.3 加强干部业务能力培训 |
5.4.4 提高干部待遇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网络信访的政府回应研究 ——基于2016-2018年成都市政府网站信访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研究支撑理论 |
2.1 核心概念 |
2.1.1 网络信访 |
2.1.2 政府回应 |
2.2 支撑理论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责任政府理论 |
2.2.3 治理理论 |
第三章 2016-2018年成都市网络信访及政府回应概况 |
3.1 成都市网络信访及回应基本情况 |
3.1.1 成都市网络信访基本情况 |
3.1.2 网络信访及政府回应流程 |
3.2 成都市网络信访回应的主要措施 |
3.2.1 依托多渠道平台进行政府回应 |
3.2.2 建立切实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 |
3.2.3 改进政府回应线上线下处理流程 |
3.3 成都市网络信访回应存在的问题 |
3.3.1 回应流程规范性不够 |
3.3.2 回应内容覆盖性不全 |
3.3.3 回应效果满意度不高 |
3.3.4 回应效率及时性欠佳 |
3.3.5 回应信息公开度不明 |
第四章 网络信访的政府回应研究设计 |
4.1 政府回应的分析框架 |
4.1.1 政府回应的衡量标准 |
4.1.2 政府回应的影响因素 |
4.2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
4.3 变量设计及描述 |
4.3.1 自变量及变量描述 |
4.3.2 因变量及变量描述 |
4.3.3 控制变量及变量描述 |
第五章 2016-2018年成都市网络信访的政府回应实证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 自变量描述统计分析 |
5.1.2 因变量描述统计分析 |
5.2 相关性分析 |
5.2.1 政府回应质量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5.2.2 政府回应速度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5.2.3 政府回应结果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5.3.1 政府回应质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 |
5.3.2 政府回应速度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 |
5.3.3 政府回应结果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 |
5.4 有效性检验分析 |
5.4.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5.4.2 稳健性检验 |
第六章 成都市网络信访的政府回应改进建议 |
6.1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供高效透明的信访服务 |
6.1.1 创新信访服务方式,提升信访满意度 |
6.1.2 加大信访公开力度,打造阳光信访 |
6.2 推动信访监督建设,落实信访处理责任 |
6.2.1 明确信访责任,倒逼信访处理符合规范 |
6.2.2 加强信访全面监督,促进信访事项解决 |
6.3 加强纵向层级交流与帮助,统筹信访工作 |
6.3.1 加强信访工作的交流,合力推动问题解决 |
6.3.2 提供信访指导和帮助,提升事项处理能力 |
6.4 强化政府部门间合作,促进信访积极协作 |
6.4.1 协调部门内部职能,实现分工合作 |
6.4.2 强化部门横向合作,打破部门沟通壁垒 |
6.5 注重信访后续反馈,预测防控信访风险 |
6.5.1 完善事后跟踪机制,持续反馈信访情况 |
6.5.2 加强信访数据运用,做好风险预测和防控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YC市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与不足 |
一、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信访的相关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二、YC市当前信访形势与工作现状 |
(一)YC市当前信访形势 |
(二)YC市信访工作现状 |
三、YC市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信访法治化建设滞后 |
(二)信访工作职责定位不清晰 |
(三)信访机构设置混乱 |
(四)考核晋升机制不合理 |
四、改善YC市信访工作的对策 |
(一)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
(二)加强信访宣传教育,规范信访环境和秩序 |
(三)配齐配强信访力量,发挥信访的职能作用 |
(四)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完善考核追责机制,畅通晋升渠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信访工作的困境及出路研究 ——以山西省X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1.1 概念界定 |
1.1.1 信访相关概念 |
1.1.2 信访工作的作用 |
1.1.3 信访工作的流程 |
1.2 相关理论基础 |
1.2.1 社会冲突 |
1.2.2 治理理论 |
第二章 X市信访工作现状 |
2.1 X市概况 |
2.2 X市信访形势的主要特征 |
2.2.1 煤炭行业信访事件多发 |
2.2.2 退伍军人信访事件多发 |
2.2.3 经济转型信访事件多发 |
2.3 X市信访者特征 |
2.3.1 信访主体的弱势性 |
2.3.2 信访心理的从众性 |
2.3.3 信访方式的偏激化 |
2.3.4 信访行为的无休止化 |
2.4 X市信访工作主要做法 |
2.4.1 高位推动 |
2.4.2 注重细节 |
2.4.3 提前预防 |
2.5 X市信访工作取得的成效 |
2.5.1 矛盾纠纷化解成效显着 |
2.5.2 网上信访工作成效显着 |
2.5.3 信访事项办理效率提高 |
第三章 X市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1 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
3.1.1 信访行政和司法属性交织混同 |
3.1.2 信访部门与相关部门衔接不畅 |
3.1.3 信访者诉求庞杂 |
3.1.4 异常信访问题严重 |
3.2 信访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信访工作法治化程度低 |
3.2.2 信访工作缺乏程序规范 |
3.2.3 信访工作职能定位不精准 |
3.2.4 信访诉求渠道不畅通 |
3.2.5 信访工作缺乏保障机制 |
第四章 解决信访问题的思路 |
4.1 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
4.1.1 明确信访工作地位 |
4.1.2 推动信访工作立法 |
4.1.3 分类处理信访诉求 |
4.2 规范信访工作程序 |
4.2.1 确立信访管辖机制 |
4.2.2 建立信访代理制度 |
4.2.3 规范信访工作流程 |
4.3 明确信访工作部门的职能 |
4.3.1 准确把握信访工作定位 |
4.3.2 通过“信访调解”化解群众合理诉求 |
4.4 畅通信访办理渠道 |
4.4.1 规范网上信访办理 |
4.4.2 推进阳光信访建设 |
4.4.3 开展信访接待日活动 |
4.5 健全信访工作保障机制 |
4.5.1 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 |
4.5.2 完善信访跟踪督导制度 |
4.5.3 完善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6)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L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综述法 |
2.案例分析法 |
3.数据分析法 |
(四)研究思路和写作框架 |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信访的含义 |
2.信访的法律依据 |
3.纪检监察机关举报受理的范围 |
4.纪检监察机关举报方式 |
5.纪检监察信访 |
6.纪检监察信访与“大信访” |
(二)理论基础 |
1.社会安全阀理论 |
2.权力寻租理论 |
3.公民参与理论 |
4.马克思权力制约监督理论 |
二、L县纪检监察部门信访举报工作现状分析 |
(一)L县基本情况 |
(二)L县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具体情况 |
1.受理范围 |
2.信访举报渠道 |
3.工作流程 |
(三)L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情况 |
1.信访举报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
2.信访举报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
3.信访举报对象多为农村基层干部 |
4.信访举报问题多为违纪案件 |
(四)L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主要做法 |
1.快查快结消减存量 |
2.农村纪检委员遏制增量 |
3.领导包案化解重要案件 |
三、L县纪检监察部门信访举报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受理的信访举报件存在问题 |
1.重复、业务外举报数量居高不下 |
2.信访举报线索质量不高 |
3.非正常访情况突出 |
4.反映农村事项较多 |
5.举报问题调查解决难度较大 |
(二)受理处理信访举报件工作存在问题 |
1.受理处理信访举报件能力低 |
2.信访举报件办理不及时 |
3.信访举报件办理质量不高 |
4.信访综合分析能力较低 |
四、L县纪检监察部门信访举报工作存在问题原因 |
(一)纪检监察部门处理信访工作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
1.领导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
2.信访举报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
3.案件调查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
(二)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机制有待完善 |
1.信访工作考核机制不完善 |
2.信访监督制度不完善 |
3.激励和惩戒机制不完善 |
(三)外部大环境需要改善 |
1.农村薄弱短板突出,干群矛盾依旧复杂 |
2.基层政府责任权利不对等,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
3.举报渠道不畅通,流程需进一步规范 |
五、完善L县纪检监察部门信访举报工作建议 |
(一)进一步提升信访工作能力 |
1.提升信访举报信息收集能力 |
2.提升信息筛选、分析能力 |
3.加强跟踪管理,规范信访举报办理流程 |
(二)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部门的信访工作制度 |
1.完善首办责任制 |
2.建立健全督查督办制度 |
3.建立信访听证终结制度 |
4.完善实名举报优先办理反馈机制 |
5.健全信访举报复查复核机制 |
(三)进一步建强处理信访工作的专业化队伍 |
1.提高干部思想认识,强化廉政教育 |
2.加强对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干部的关心 |
3.提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干部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 |
4.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
5.规范准入及管理机制 |
(四)重点做好农村基层信访遏增量、减存量、提质量工作 |
1.落实“三转”工作 |
2.加强协调合作 |
3.强化基层治理 |
4.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
5.加强监督检查、深化政治巡察 |
6.加强工作宣传力度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在回应民意与规范秩序之间寻求均衡:我国信访制度70年变迁的内在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与分析框架 |
(一)国家政权建设视角 |
(二)“总体性治理”视角 |
(三)路径依赖视角 |
(四)制度功能视角 |
二、新中国70年信访制度变迁的基本历程 |
(一)创立期(1949—1981年) |
(二)发展期(1982—2002年) |
(三)重塑期(2003—2011年) |
(四)全面改革期(2012年至今) |
1. 推动信访机构扁平化,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考核体系,打造责任信访。 |
2. 加强源头治理,大力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打造阳光信访和法治信访。 |
三、我国信访制度70年变迁的内在逻辑 |
(一)宏观制度环境的剧变导致信访制度负重运行与功能冲突 |
(二)中央政府在保障信访权利和规范信访秩序之间微妙调整与有效均衡 |
(三)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逐级递减与基层信访矛盾多发之间存在张力 |
(四)信访人在维护合法权利和理性逐利之间游走 |
四、基本结论 |
(8)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总体框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和重点难点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民族地区的概念界定 |
二、治理能力的内涵 |
三、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的概念界定 |
四、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治理能力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一、治理与统治、与管理的区别 |
二、治理能力与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的区别 |
第三节 民族地区各层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特点与区别 |
一、民族地区各层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特点 |
二、民族地区各层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区别 |
第二章 理论阐释:干部治理能力研究的思想基础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思想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思想 |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论述 |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思想 |
第三节 中国古代地方官员治理能力的思想 |
一、民为邦本思想 |
二、礼法合治思想 |
三、无为而治思想 |
四、德惟善政思想 |
五、改易更化思想 |
第四节 西方国家行政官员治理能力的理论 |
一、强调以协商、合作为主的协同治理能力思想 |
二、强调以问题的解决为逻辑点的整体性治理能力思想 |
第三章 现状阐析: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生态及分析 |
第一节 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生态特殊性分析 |
一、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环境的特殊性 |
二、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环境的差异性 |
三、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的群体特征 |
四、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特性 |
第二节 新时代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结构分析 |
一、民族地区干部治理能力与治理绩效相关性分析 |
二、新时代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维度考察 |
三、新时代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构成要件 |
第三节 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必要性、诉求与重构 |
一、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必要性 |
二、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基本诉求 |
三、新时代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构 |
第四章 现实观映: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实证分析(一) |
第一节 当前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调查情况 |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的选取 |
二、问卷设计思路和收发情况 |
三、访谈过程及收效 |
四、样本中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调查基本情况 |
五、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二节 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实证调查分析 |
一、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状相关分析 |
二、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状差异分析 |
三、实证调查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核心要素样态分析 |
第三节 当前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治理方式手段单一,现代治理理念尚未真正确立 |
二、治理执行能力偏差,治理主体能力滞后现实发展 |
三、协同治理能力欠缺,治理体系 |
四、能力提升制度缺乏,治理绩效评估操作难度大 |
第五章 原因找寻: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实证分析(二) |
第一节 治理观念理念落后:传统管理思维较重 |
一、治理文化薄弱:传统习俗文化影响深厚 |
二、服务意识不强:重管制轻服务仍占主流 |
三、政策依赖性强:“等靠要看”思想不同程度存在 |
第二节 主体能力不强:治理主体核心能力低下 |
一、文化层次不高:学历层次低、专业结构不合理 |
二、决策能力层次低:决策手段单一、决策粗暴,缺乏科学性 |
三、创新能力层次低:创新思维不够,创新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 |
四、执行能力层次低:执行不力、执行不准、执行不到位 |
五、现代治理技术能力缺乏:接触少,存量不足,不会用 |
第三节 能力评估缺陷:干部治理能力评估体系不完善 |
一、考核制度的缺陷:指标“单一化”,导向“一刀切” |
二、治理能力与绩效考核的失调:价值理性与考核工具的脱节 |
三、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的不统一:缺乏第三方的监督与检验 |
第四节 治理主体脆弱:干部治理权责利配置理路不当 |
一、治理主体权责不匹配:责任大、权力小、负担重 |
二、组织结构的缺陷:功能有限,内卷化,缺乏支持 |
三、治理环境复杂:治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
第五节 治理能力提升梗阻:能力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 |
一、行政一元主导模式缺陷:权力配置的失衡 |
二、信息孤岛:能力共享机制不完善 |
三、治理机制僵化:治理创新与机制刚性的不协调 |
第六章 对策探究: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强化主导因子:树立现代治理理念 |
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
二、树立协同治理理念 |
三、树立民主法治理念 |
四、树立共建共享共治理念 |
第二节 提升主体能力: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水平 |
一、强化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主导力 |
二、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实践力 |
三、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创新力 |
第三节 规范绩效评估:完善干部治理绩效评估体系 |
一、健全基层领导干部治理绩效评估标准体系 |
二、完善基层领导干部治理绩效评估方式 |
三、基层领导干部治理绩效结果运用多元化 |
四、基层领导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民主化 |
第四节 优化培育因素:营造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环境 |
一、塑造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文化环境 |
二、完善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制度环境 |
三、优化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政治生态 |
四、营造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组织环境 |
第五节 完善体制机制:建全提升干部治理能力的保障机制 |
一、建立促进干部治理能力开发的长效机制 |
二、建立健全干部治理能力教育培训机制 |
三、完善提升干部治理能力交流锻炼长效机制 |
四、建立常态化的治理监督问责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谈题纲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后记 |
(9)DG油田信访工作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目标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设计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设计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与文献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信访工作与信访活动 |
2.1.2 信访工作责任与非正常访 |
2.1.3 风险管理 |
2.1.4 信访工作风险 |
2.2 理论基础 |
2.3 文献基础 |
2.3.1 油田类企业信访工作文献 |
2.3.2 能源类企业信访工作文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DG油田信访工作风险管理组织保障与评估机制 |
3.1 建立强有力的主要领导负责制的组织保障体系 |
3.1.1 DG油田公司信访维稳风险管理各个部门责任分工 |
3.1.2 DG油田公司信访维稳风险管理各级主要领导职责分工 |
3.2 建立行之有效的信访维稳风险评估机制 |
3.2.1 DG油田公司层面风险识别与评估标准 |
3.2.2 DG油田公司信访维稳层面风险识别与评估标准 |
3.3 本章小结 |
3.3.1 结论1 |
3.3.2 结论2 |
第4章 DG油田信访工作风险管理数据库建设与识别机制 |
4.1 构建信访维稳风险数据库 |
4.1.1 DG油田公司信访维稳数据库建设情况 |
4.1.2 基于DG油田公司信访维稳数据库基础的“人”与“事”识别 |
4.2 DG油田公司信访工作风险管理识别机制 |
4.2.1 DG油田公司信访工作风险管理基于类别对“人”的识别 |
4.2.2 DG油田公司信访工作风险管理基于类别对“事”的识别 |
4.3 本章小结 |
4.3.1 结论3 |
4.3.2 结论4 |
第5章 DG油田信访工作风险管理管控措施与管理绩效 |
5.1 DG油田公司信访工作风险管理管控措施 |
5.1.1 重大事项管控措施 |
5.1.2 信访事件管控措施 |
5.1.3 信访信息管控措施 |
5.2 DG油田公司信访工作风险管理绩效与经验总结 |
5.2.1 DG油田公司信访风险管理管理绩效 |
5.2.2 DG油田公司信访工作风险管理参考借鉴意义 |
5.3 本章小结 |
5.3.1 结论5 |
5.3.2 结论6 |
5.3.3 结论7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信访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
致谢 |
(10)整体性治理视阈下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一、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的理论与体系 |
(一)核心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三)框架体系 |
二、违法信访行为的类型与特点概述 |
(一)违法信访行为主要类型 |
(二)违法信访行为基本特点 |
三、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的依据、困境与经验 |
(一)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的制度依据 |
(二)违法信访行为治理困境及成因 |
(三)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经验及启示 |
四、完善违法信访行为的整体性治理路径 |
(一)目标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访民诉求 |
(二)制度规范: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法律制度体系 |
(三)机制创新:构筑多元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合力 |
(四)技术应用:借助信息科技预防违法信访风险 |
(五)责任履行: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信访与治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四、河南:加大首办责任 上访总量下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Z市为例[D]. 刘苏丽. 山东大学, 2021
- [2]纪检监察工作中农村信访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A县为例[D]. 蔡国飞. 南昌大学, 2020(03)
- [3]网络信访的政府回应研究 ——基于2016-2018年成都市政府网站信访数据的分析[D]. 王凌颖.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YC市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中祥. 吉林大学, 2020(08)
- [5]信访工作的困境及出路研究 ——以山西省X市为例[D]. 吴新宇. 山西大学, 2020(01)
- [6]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L县为例[D]. 张贤芳.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在回应民意与规范秩序之间寻求均衡:我国信访制度70年变迁的内在逻辑[J]. 唐皇凤,王锐. 行政论坛, 2019(04)
- [8]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研究[D]. 许海东.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9]DG油田信访工作风险管理研究[D]. 赵秋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10]整体性治理视阈下违法信访行为治理研究[D]. 陈思诗.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