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拓展内审工作职能(论文文献综述)
熊佳[1](2021)在《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部审计,是指客观独立地对银行经济活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给以评价及提出建议,旨在促进银行稳健经营、完善治理和增加价值。伴随着经济金融进入新常态,监管要求出现新变化,为适应经济发展态势及监管要求,农商银行构建了“一部六中心”,在新审计体系运行过程中,行业审计成为了审计主导,内部审计被部分成员行所忽视,职能被弱化,事实上,内部审计是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行业审计所不能替代的。本文在阐述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职能作用、具体内容的基础上,以J农商银行为例对其展开深入分析,介绍了J农商银行基本情况及现在内审所处的环境背景——“一部六中心”已成立,详细了解其内部审计的现状,通过收集内部审计调查问卷,分析总结了在“一部六中心”新审计体系下,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有:过度依赖行业审计、内审的独立性偏弱、内部审计力量不强、审计质量有待提高。同时,深入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制约因素包括内审意识不够强、审计传导压力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审计手段相对落后,岗位履职不到位、培训奖惩落实不力,审计程序不规范、质量管理标准不一。本文针对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并根据该行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就内部审计工作给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主要为提高内部审计重视程度,科学完善内审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素质有助于营造内审工作的良好氛围;严格实施审计项目,不断拓展内审范围,积极打造智慧审计能够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加强内审工作独立性,健全审计工作规制,建立监督联动机制可以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规范管理;强化审计成果运用,落实违规整改问责,优化审计流程方法,建立质量约束机制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J农商银行能够树立内部审计创新思维,健全完善内审制度,强化内审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有效助力J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
陈谦[2](2020)在《YH公司服务型内部审计模式构建研究》文中指出自我国内部审计产生以来,一直坚持独立性原则对公司的内部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忽略了内部审计能为管理层提供咨询服务职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内部审计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创新,创造价值。本文借助我国“服务型政府”强调服务意识而取得的经验,提出了服务型内部审计的观点。以此来加深管理层对公司发展情况的了解程度,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和强化风险管理,为公司治理提效增值,促使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不可替代地位。本文通过综合文献分析内部审计有关概念和服务型内部审计的本质及特点,并依据受托责任理论、信息假说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结合YH公司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及人员配置、制度体系、操作流程和工作活动及成果现状,从构建思路及原则、目标定位、作业模式和管理模式方面对服务型内部审计模式构建进行了探索,根据YH公司实际情况,营造良好服务文化氛围,提高全员服务参与意识,完善内部审计相关制度,搭建内部审计信息化审计平台,优化内部审计信息化数据库建设,保障服务型内部审计的顺利运行。
宋硕[3](2019)在《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案例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我国国有企业逐渐打破以往产权结构单一、管理模式单一、经营效率低下的发展模式,在产权结构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独特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在这种大背景下,国有电力行业也脱离了历史包袱,进行了相关的改制转型,由传统的自然垄断局面到形成了以中央五大电力集团和六家中央直属发电集团为中心的市场化格局。在不断市场化的过程中,电力企业纷纷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体系,以满足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的要求。现阶段,受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电力公司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多样,从管理以及应对这些风险出发,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关注点。但因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起步晚、发展慢的特点,同时在传统体制的限制下,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这两项任务在许多电力公司中并没有取得协同跃升式的发展。因此,电力公司必须考虑如何优化和改进内部审计。本文的研究对象J电力公司作为央企的控股公司,具有产权混合的特征,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后,不仅保持了其“国有”的性质,又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同时,J电力公司地处东三省,其经营管理状况对当地其他电力公司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了解,J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内审独立性受限、内审力量不足、审计手段落后等等。针对J电力公司现阶段内部审计现状,相应地提出完善内审结构、建设内审队伍、更新审计手段、拓宽内审领域和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与监督这五大类建议,以期能为J电力公司提供理论支持和业务参考。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梳理了J电力公司现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四种审计类型的审计流程,选取2017年的审计工作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发现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纰漏,分析原因,并提出适当的完善建议。
周青楠[4](2019)在《浅析J省农商行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科技大爆发、经济大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政府对金融产业着手进行改革。J省农商行是我国商业银行中较为特殊的金融企业,风险控制需要更为严格,事关金融体系的平稳运作与健康发展。目前,J省农商行通过商业银行化改革明晰企业产权关系,组建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系列改制逐步脱离了国家保护,J省农商行业务种类不断增多,发展模式不断更新,管理方法不断完善,因此有了更高的自我标准与追求,实行内部控制等措施来预防各种风险。这样不仅可以把行内制度流程中不合规、不合理、效率低的地方查找出来,还可以对症下药进而修改完善。经过这些年持续的变革与改进,J省农商行内审部门对审计风险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大大提高了重视。本文专门以J省农商行为例进行分析,详细了解了其内部审计的现状。从而对其当下存在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包括J省农商行内部审计职能狭窄、内部审计缺乏客观性与独立性、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信息化应用不足以及内部审计制度执行力不足展开分析。发现制约其内部审计实施效果及发展水平的因素包括内审意识不强、职责分工不明确、内审机制不健全、组织架构不完善、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和企业内部内审文化建设缺失。实施审计质量控制需要J省农商行从充分发挥农商行内部职能、加强农商行内审环境建设、重组农商行内部组织结构体系和加强农商行运行管理机制等四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第一是充分发挥农商行内部审计职能。要求建立审计质量约束机制、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突出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优化审计方法及流程。第二是加强农商行内审环境建设。需要完善公司管理、加强高层对内审的重视、加强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内审信息传递机制、提升问题整改失效。第三是重组农商行内部组织机构体系。需要构建完善的内审岗位职责机制、建立过程性内审监管体系、实现内部审计独立。第四是加强当前农商行运行管理机制。需要引入专业专职的审计人员和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强化内审管理理念和实现内审与效益双赢、开展绩效薪酬改革和建立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机制、拓展审计职能和创新服务方式。J省农商行内审工作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监督作用,有利于行内营业收入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只有J省农商行内审工作有效执行,才能使行内运营稳健发展、高效推进。在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保障投资所有者权益,以此扩大J省农商行的同业市场份额、提高影响力。
林玲[5](2019)在《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文中提出商业银行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杠杆。2017年以来,银行进入强监管去杠杆时代,随着供给侧改革及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在寻求业务转型的过程中,部分银行更加偏爱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从而承担了超出自身管理能力范围的风险。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或内部监管缺失引发的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商业银行应更加重视内部审计在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监督、强化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应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内部审计方法来实现商业银行增值目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审计目标与方法演进过程中的最新成果,作为现代审计方法,日益受到国内外各商业银行的认可和推崇,对于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以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论方向的拓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实务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障碍。本文从浦发银行的角度出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之上,将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对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从而希望能够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意义,助力这一模式的推广与发展,实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除引言和结语以外,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二部分涵盖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程序以及特点,并基于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审计方法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构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了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案例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内部控制漏洞催生新的内部审计风险点;(2)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技术与工具较为落后。第四部分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内部控制制度不尽完善、“行政主导”的治理结构导致内审独立性缺失、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技术与工具的更新滞后这三方面均造成了浦发银行内部审计实际操作中的障碍。第五部分对于完善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了六条对策建议。第一,强化内部控制以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包括加强内部沟通和密报渠道的建设和维护、优化内部轮岗制度、健全内部监督管理体系等。第二,增强考核机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包括将内部审计评级与银行管理层的绩效考核相挂钩、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与考核制度、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的考核机制等。第三,增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加速“扁平化”管理改革的落实,强化内审人员任命考核与汇报机制的独立性,完善合规、内控、风管、审计的穿透式垂直管理等。第四,转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包括从“以查错纠偏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从“监督导向型”向“增值导向型”转变、由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评价、咨询”转变等。第五,强化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的创新运用,包括设计新型适用的内部审计分析模型、突出重点风险环节的模型覆盖、完善模型的全流程管理等。第六,加强信息化技术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包括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库的建设、借助数据挖掘系统降低审计风险、应用“区块链”技术等创新工具、实施不间断的实时非现场监控等。希望本文的分析结果能够为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与优化作出贡献,为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应用添砖加瓦,助力我国金融市场更好地防范和处置系统性金融风险。
吉亚子[6](2019)在《基于COSO-ERM(2017)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框架构建与应用 ——以J银行为例》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银行业也不断扩大规模,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商业银行迅速发展的同时,其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的趋势,如何提高其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是当下商业银行急需关注的问题。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健康运营的保障者,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可以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2017年9月,COSO公布了《企业风险管理——与战略及绩效的整合框架》(简称COSO-ERM 2017),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管理理念,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融入银行战略、决策和运营等核心价值创造过程提供了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研究成果,阐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理论,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问题,得出以下结论:风险管理审计是商业银行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最有效的审计模式,但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理论界对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的研究局限于审计方法和审计流程,缺少对风险管理体系、战略和文化的关注,研究不系统,也不深入;二是银行审计部门在实务上,缺少专项风险管理审计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的单一,审计标准的缺失,审计方法落后;三是在制度上,缺少金融监管部门、银行管理层、审计部门自身相关保障。虽然有一部分银行的管理层和审计人员已经对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所认识,但是苦于没有完整的框架指导而止步不前。与此同时,大多数学者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对其作用和定位的研究上,虽然有学者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流程设计进行了探索,但很少有人能够借助COSO-ERM(2017)框架构建涵盖了内部审计的主要要素的、整合了商业银行的战略和运营的、系统的风险管理审计框架,提出实质性的实施建议。在此基础上,本文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创新:第一,首次将COSO-ERM(2017)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中,以框架的五要素为主线,从内部审计的流程、内容、目标、标准、方法等主要要素入手,构建融入商业银行战略、决策和运营中的系统的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第二,本文基于内部审计的视角,为内部审计如何在风险管理体系中做好第三道防线提供了具体的途径。不仅是将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的对象,更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内部审计的各个环节中。第三,紧扣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在框架和建议中结合了银行业面临的新风险和新挑战。为商业银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帮助。
欧阳倚奇[7](2019)在《基于风险导向的GW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知名大企在国内市场上稳占市场份额优势,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提供差异化的定制产品或转向国际市场谋求生存,他们所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风险导向审计是当今前沿审计模式,在审计过程中密切关注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因素,不仅满足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现实所需,也能保护内部审计部门不被边缘化,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以风险为导向指导内部审计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本文拟就GW公司内部审计开展情况对此进行探讨。本文在介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强调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更加关注风险因素,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全局性。随后以通信设备供应商GW公司为例,简要介绍了GW公司及其内部审计部门设置概况,对其经营环境和行业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际运作情况。在阐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GW公司审计部在以风险为导向指导内部审计工作时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即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范围狭窄、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未实现对风险点的动态管理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果利用效果不明显。经过进一步分析,本文认为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人才基础薄弱、公司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改善风险管理上缺乏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尚未转变角色定位。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优化GW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的措施,即扩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用范围、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合作式的风险点动态管理机制以及强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以期为GW公司以及其他中小企业推广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提供参考。
顾晨[8](2018)在《R医院内部控制环境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医疗卫生事业。2017年10月18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我国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老百姓提供全面健康服务。具体来讲,就是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以及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如今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国家公立医院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严峻,所处的生存和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内部控制是其进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其他所有构成要素的基础。公立医院只有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其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切实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等。本文首先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环境文献,对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界定。然后以R公立医院为案例分析对象,在对该院内部控制环境现状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的五个构成要素设计访谈提纲,选取数名具有代表性的该院医务人员、行政人员以及后勤人员做深度访谈,总结所有受访者的访谈记录,分析出目前R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组织结构存在弊端,内部审计监督不力,人力资源政策存在缺陷,履行社会责任不到位以及医院文化建设未成型。最后针对问题,提出改善R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的具体措施有:优化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改进人力资源政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加强医院内部文化建设。
苏雅丽[9](2018)在《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在全球影响的扩展,内部审计的地位愈加重要,发挥能效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组织机构对于其职能的期望与日俱增。究竟怎样构建战略性的内部审计功能从而使其为机构价值增值服务,是当下企业高管层、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相关学者共同的困惑。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ⅡA)重新定义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定义指明:现代内部审计的重中之重已由单纯的防弊兴利升华为价值增值和改善运营效率。内部审计的功能也应随之实现从传统监督功能向价值增值功能的拓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防火墙”和“智库”的作用。然而,我国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内部审计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查错防弊理念上,致使内部审计价值未能充分体现。随着企业的经营日趋多元化、国际化,企业的经营环境愈加复杂,内部审计仅仅发挥查错防弊的功能已经远不能满足当今企业发展对于内部审计的要求,加之当今不断细化的专业分工,让内部审计发挥价值增值的功能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为例,通过对标分析、归纳总结法,从内部审计定位、组织模式、人力资源和实务工作开展情况等四方面来介绍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开展基本情况。并从内部审计发挥功能的角度,剖析案例公司内部审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笔者就内部审计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再而,对各个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从内部审计监督功能的完善、增值功能的拓展两方面着手设计案例公司内部审计改进方案。最后,本文还从流程与制度、数据库建设和绩效考核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来确保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
林一贞[10](2018)在《基层人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以R支行为例》文中提出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承担国家重要的金融管理和宏观经济金融调控任务,尤其是基层分支机构,担负着货币政策落实、资金清算、发行基金调拨、外汇管理等大量具体而繁重的工作,各项业务涵盖大量的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等多元化风险。内部审计作为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层人民银行依法高效履职的扞卫者,是控制风险、规范管理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央行职能拓展、业务发展和信息技术进程的加快,基层人民银行在履职过程中要应对更多的风险挑战,亟须推进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和发展。因此,研究基层人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应用和发展,对于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促进基层人民银行依法履职和规范管理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明晰基层人民银行风险导向的特点,并通过对基层人民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现状研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出发对其有关概念加以辨析,分析了人民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商业银行的区别。其次,通过结合走访业务骨干、专家,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基层人民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审计理念淡薄、制度建设滞后、审计方法单一、内审成果转化效率低、人才队伍缺失等问题。在对R支行货币信贷科风险导向专项内部审计进行案例研究后,发现该支行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过程同样存在相似问题。本文研究认为,基层人民银行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依然在探索发展阶段,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的解决对策包括:树立基层人民银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理念;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和控制系统、内部审计制度和风险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基于内部控制框架构建风险评估模式等方式;落实后续跟踪质量控制;调整人员结构并改变传统思维,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拓展内审工作职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拓展内审工作职能(论文提纲范文)
(1)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学术价值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内部审计及审计中心概念的研究 |
1.3.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研究 |
1.3.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优化建议的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 |
2.1.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定义 |
2.1.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特点 |
2.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
2.2.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 |
2.2.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作用 |
2.3 商业银行内审工作的具体内容 |
2.3.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内容和准则 |
2.3.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组织体系 |
2.3.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
2.3.4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
3 J农商银行“一部六中心”体系下内部审计现状 |
3.1 J农商银行基本情况 |
3.1.1 J农商银行简介 |
3.1.2 J农商银行组织架构 |
3.2 J农商银行审计架构 |
3.2.1 组织体系概况 |
3.2.2 “一部六中心”的介绍 |
3.3 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 |
3.3.1 内审机构与“一部六中心”间的关联 |
3.3.2 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况 |
3.3.3 内部审计职责和审计内容 |
3.3.4 内部审计的审计方式 |
3.3.5 内部审计的操作流程 |
4 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调查问卷分析 |
4.2 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4.2.1 过度依赖行业审计 |
4.2.2 内审的独立性不强 |
4.2.3 内部审计力量薄弱 |
4.2.4 审计质量有待提高 |
4.3 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内审意识不够强,审计传导压力不足 |
4.3.2 制度建设不完善,审计手段相对落后 |
4.3.3 岗位履职不到位,培训奖惩落实不力 |
4.3.4 审计程序不规范,质量管理标准不一 |
5 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的优化建议 |
5.1 积极营造内审工作的良好氛围 |
5.1.1 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内部审计重视程度 |
5.1.2 加强审计管理,科学完善内审制度建设 |
5.1.3 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素质 |
5.2 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
5.2.1 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实施审计项目 |
5.2.2 转变理念思路,不断拓展内审范围 |
5.2.3 创新方法技术,积极打造智慧审计 |
5.3 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规范管理 |
5.3.1 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内审部门独立性 |
5.3.2 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审计工作规制 |
5.3.3 加强督促指导,建立监督联动机制 |
5.4 着力提升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
5.4.1 强化审计成果运用,落实违规整改问责 |
5.4.2 规范审计定性标准,优化审计流程方法 |
5.4.3 建立质量约束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YH公司服务型内部审计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内部审计定义发展与职能演变相关研究 |
1.2.2 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相关研究 |
1.2.3 服务型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服务型内部审计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内部审计 |
2.1.1 内部审计的涵义与职能定位 |
2.1.2 内部审计的模式演变 |
2.2 服务型内部审计 |
2.2.1 服务型内部审计的本质 |
2.2.2 服务型内部审计的特点 |
2.2.3 服务型内部审计构建的影响因素 |
2.2.4 服务型内部审计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
2.3 服务型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3.1 受托责任理论 |
2.3.2 信息假说理论 |
2.3.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YH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3.1 YH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经营特征 |
3.2 YH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
3.2.1 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及人员配置 |
3.2.2 内部审计制度建立 |
3.2.3 内部审计操作流程 |
3.2.4 内部审计工作活动及成果 |
3.3 基于DEMATEL模型对YH公司内部审计评价 |
3.3.1 DEMATEL模型介绍 |
3.3.2 运用DEMATEL模型对YH公司内部审计的评价分析 |
3.3.3 评价结果 |
3.4 服务视角下YH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3.4.1 审计地位低和独立性不强致使内审服务职能实现难 |
3.4.2 审计供需失衡和专业储备不足致使内审服务工作履行难 |
3.4.3 审计内容窄小和观念滞后致使内审服务效果低 |
3.4.4 审计服务制度不健全和成果转换率不高致使内审服务意识弱 |
第四章 YH公司服务型内部审计模式构建 |
4.1 YH公司服务型内部审计模式构建的目标与原则 |
4.1.1 构建目标 |
4.1.2 构建原则 |
4.2 YH公司服务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审计内容 |
4.2.1 经营业绩审计 |
4.2.2 内部控制审计 |
4.2.3 风险管理审计 |
4.2.4 服务型绩效审计 |
4.3 YH公司服务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审计方式 |
4.3.1 互动审计方式 |
4.3.2 协同审计方式 |
4.4 YH公司服务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审计流程 |
4.4.1 审计计划阶段 |
4.4.2 审计实施阶段 |
4.4.3 审计报告阶段 |
4.4.4 后续审计阶段 |
4.5 YH公司服务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审计管理 |
4.5.1 服务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
4.5.2 服务型内部审计信息技术管理 |
4.5.3 服务型内部审计绩效考评管理 |
4.5.4 服务型内部审计成果管理 |
第五章 YH公司推行服务型内部审计模式应用的保障措施 |
5.1 营造良好服务文化氛围,提高全员服务参与意识 |
5.2 完善内部审计相关制度 |
5.3 搭建内部审计信息化审计平台 |
5.4 优化内部审计信息化数据库建设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2 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内部审计的定义 |
2.1.2 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内涵 |
2.2 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特点 |
2.2.1 注重风险管理 |
2.2.2 电能产销同步性 |
2.2.3 内审方法多样性 |
2.2.4 资金和技术的密集性 |
2.3 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
2.3.1 预算与财务收支审计 |
2.3.2 经济效益审计 |
2.3.3 工程项目审计 |
2.3.4 经济责任审计 |
2.4 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 |
2.4.1 审计立项与授权 |
2.4.2 审计准备阶段 |
2.4.3 审计实施阶段 |
2.4.4 审计报告阶段 |
2.4.5 后续审计阶段 |
3 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1.1 公司组织结构 |
3.1.2 公司业务范围 |
3.1.3 市场及经营情况 |
3.1.4 内部控制情况 |
3.2 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
3.2.1 内审制度建设情况 |
3.2.2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情况 |
3.2.3 内部审计的范围和方法 |
3.2.4 内部审计内容和程序 |
3.3 J电力公司实施内部审计的主要成效 |
3.3.1 内外部审计工作协调到位 |
3.3.2 及时更新审计制度 |
3.3.3 完成了审计闭环 |
4 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4.1.1 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受制约 |
4.1.2 审计力量不能满足J公司业务量需求 |
4.1.3 内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 |
4.1.4 内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合理 |
4.1.5 缺少多部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 |
4.2 问题成因分析 |
4.2.1 内审机构的定位限制独立性的发挥 |
4.2.2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够 |
4.2.3 信息化审计的意识不足、技术落后 |
4.2.4 后续整改的监督未能完全发挥作用 |
5 完善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建议 |
5.1 完善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结构体系 |
5.1.1 合理设置J电力公司内审机构 |
5.1.2 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
5.2 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
5.2.1 加强审计人员在职培训 |
5.2.2 设置审计中心 |
5.3 提高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
5.3.1 开发适用于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软件 |
5.3.2 健全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
5.4 拓宽内部审计领域 |
5.4.1 实现审计全覆盖 |
5.4.2 加强事前与事中审计 |
5.5 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与监督 |
5.5.1 实行内部审计公开化 |
5.5.2 落实整改追究制度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浅析J省农商行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农商行内部审计定义的研究 |
1.2.2 关于农商行内部审计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关于农商行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理论概述 |
2.1 内部审计的定义及特点 |
2.1.1 内部审计的定义 |
2.1.2 内部审计的特点 |
2.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论基础 |
2.2.1 内部控制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 |
2.3.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象 |
2.3.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方法 |
2.3.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
2.4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意义 |
3 J省农商银行概述及内部审计现状 |
3.1 J省农商银行概述 |
3.1.1 J省农商银行简介 |
3.1.2 J省农商银行业务概况 |
3.1.3 J省农商银行组织架构 |
3.1.4 J省农商银行企业文化 |
3.2 J省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现状 |
3.2.1 J省农商银行内部审计概况 |
3.2.2 J省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原则 |
3.2.3 J省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程序 |
4 J省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J省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4.1.1 农商行内部审计职能狭窄 |
4.1.2 农商行内部审计缺乏客观性与独立性 |
4.1.3 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信息化应用不足 |
4.1.4 农商行内审制度执行力不足,过于形式主义 |
4.2 J省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农商行内审意识不强,职责分工不明确 |
4.2.2 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组织架构不完善 |
4.2.3 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强 |
4.2.4 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缺失,普遍得不到支持与理解 |
5 改善J省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的对策 |
5.1 充分发挥农商行内部审计职能 |
5.1.1 建立审计质量约束机制 |
5.1.2 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
5.1.3 突出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
5.1.4 优化审计方法及流程 |
5.2 加强农商行内审环境建设 |
5.2.1 完善公司管理,加强高层对内审的重视 |
5.2.2 加强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 |
5.2.3 完善内审信息传递机制 |
5.2.4 提升问题整改实效 |
5.3 重组农商行内部组织结构体系 |
5.3.1 构建完善的内审岗位职责机制 |
5.3.2 建立过程性内审监管体系 |
5.3.3 实现内部审计独立 |
5.4 加强当前农商行运行管理机制 |
5.4.1 引入专业专职的审计人员和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 |
5.4.2 强化内审管理理念,实现内审与效益双赢 |
5.4.3 开展绩效薪酬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机制 |
5.4.4 拓展审计职能,创新服务方式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审计目标与方法的研究 |
1.2.2 关于内部审计的研究 |
1.2.3 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 |
1.2.4 关于商业银行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框架 |
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概述 |
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 |
2.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 |
2.1.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 |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程序 |
2.2.1 审计计划阶段 |
2.2.2 审计实施阶段 |
2.2.3 审计报告阶段 |
2.2.4 后续审计阶段 |
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
2.3.1 审计重点前置 |
2.3.2 审计中更加注重分析性程序 |
2.3.3 风险评估重心向联合风险转移 |
2.3.4 审计扩展至企业风险管理层面 |
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4.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4.2 审计方法理论 |
2.4.3 战略管理理论 |
2.4.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3 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3.1 浦发银行简介 |
3.1.1 浦发银行公司治理情况 |
3.1.2 浦发银行经营业务概要 |
3.2 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介绍 |
3.2.1 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
3.2.2 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规程 |
3.3 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 |
3.3.1 了解浦发银行的基本情况 |
3.3.2 评估浦发银行内部风险的重要性水平 |
3.3.3 实施测试 |
3.4 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3.4.1 内部控制漏洞催生新的内部审计风险点 |
3.4.2 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
3.4.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技术与工具较为落后 |
4 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的成因分析 |
4.1 内部控制制度不尽完善 |
4.1.1 内部沟通渠道过于单一 |
4.1.2 内部轮岗制度、内部监督机制执行不力 |
4.1.3 考核机制的设计忽视了内部违规操作风险点 |
4.2 “行政主导”的治理结构导致内审独立性缺失 |
4.2.1 “块块管理”的模式致使分支机构权力过大 |
4.2.2 内审人员的任命与绩效考核实际由分支行管理 |
4.2.3 内审部门日常汇报机制仍为分支行所影响 |
4.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技术与工具的更新滞后 |
4.3.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信息库的建设迟滞 |
4.3.2 审计风险评估技术不尽完善 |
4.3.3 非现场IT监控手段的缺失 |
5 完善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策 |
5.1 强化内部控制以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
5.1.1 加强内部沟通和密报渠道的建设和维护 |
5.1.2 优化内部轮岗制度 |
5.1.3 健全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
5.2 增强考核机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 |
5.2.1 将内部审计评级与银行管理层绩效考核相挂钩 |
5.2.2 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与考核制度 |
5.2.3 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的考核机制 |
5.3 增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5.3.1 加速“扁平化”管理改革的落实 |
5.3.2 强化内审人员任命、考核、汇报机制的独立性 |
5.3.3 完善合规、内控、风管、审计的穿透式垂直管理 |
5.4 转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
5.4.1 从“以查错纠偏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 |
5.4.2 从“监督导向型”向“增值导向型”转变 |
5.4.3 由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评价、咨询”转变 |
5.5 强化内部审计风险分析模型的创新运用 |
5.5.1 设计新型适用的内部审计分析模型 |
5.5.2 突出热点、重点风险环节的模型覆盖 |
5.5.3 完善模型的全流程管理 |
5.6 加强信息化技术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
5.6.1 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库的建设 |
5.6.2 借助数据挖掘系统降低审计风险 |
5.6.3 应用“区块链”技术等创新工具 |
5.6.4 实施不间断的实时非现场监控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COSO-ERM(2017)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框架构建与应用 ——以J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风险管理 |
2.1.1 风险及风险管理 |
2.1.2 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对象 |
2.1.3 风险管理的方法 |
2.2 风险管理审计 |
2.2.1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 |
2.2.2 风险管理审计的特征 |
2.2.3 风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
2.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 |
2.3.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
2.3.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框架 |
2.4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理论概述 |
3.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论 |
3.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理论 |
3.2.1 COSO风险管理框架 |
3.2.2 COSO-ERM(2017)与商业银行现行风险管理体系 |
3.3 基于COSO-ERM(2017)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内涵界定 |
3.3.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3.3.2 基于COSO-ERM(2017)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 |
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框架构建——基于COSO-ERM(2017) |
4.1 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问题 |
4.1.1 缺少风险管理审计框架指导 |
4.1.2 缺少银行管理层和金融监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
4.1.3 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问题 |
4.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的构建目标 |
4.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的构建原则 |
4.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框架构建 |
4.4.1 基于COSO-ERM(2017)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框架 |
4.4.2 基于COSO-ERM(2017)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要素 |
4.5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的预期效果 |
4.6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的制度基础 |
4.6.1 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
4.6.2 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
5 基于COSO-ERM(2017)的风险管理审计框架在J银行的应用 |
5.1 J银行概况 |
5.1.1 J银行简介 |
5.1.2 J银行组织架构 |
5.1.3 J银行风险管理状况简介 |
5.1.4 J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现状 |
5.2 风险管理审计框架在J银行的应用 |
5.2.1 计划阶段——基于COSO-ERM(2017)框架的审计方案 |
5.2.2 实施阶段——基于COSO-ERM(2017)框架的审计底稿 |
5.2.3 报告阶段——基于COSO-ERM(2017)框架的审计报告 |
5.2.4 后续阶段 |
5.2.5 反馈 |
5.3 案例总结 |
5.3.1 基于COSO-ERM(2017)的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的优势 |
5.3.2 基于COSO-ERM(2017)的风险管理审计框架有效执行的限制 |
6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的保障建议 |
6.1 针对金融监管部门提出的建议 |
6.1.1 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
6.1.2 加强金融监管部门自身建设 |
6.1.3 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
6.2 针对银行管理层提出的建议 |
6.2.1 提高银行管理层的审计理念 |
6.2.2 依据COSO-ERM(2017)营造全面的银行风险文化 |
6.2.3 借鉴COSO-ERM(2017)提高银行管理层的专业胜任能力 |
6.3 针对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 |
6.3.1 加强银行内审部门人才队伍的建设 |
6.3.2 加强审计技术方法的改进 |
6.3.3 加强银行内审部门与董事会等其他部门的沟通 |
6.3.4 加强银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合作 |
7 结束语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7.2 本文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风险导向的GW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
1.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
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1.1 风险管理理论 |
2.1.2 战略管理理论 |
2.1.3 系统论 |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
2.2.1 内部审计的定义 |
2.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 |
2.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区别 |
2.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对优势 |
2.2.5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业务流程 |
第3章 GW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GW公司的基本情况 |
3.1.1 GW公司简介 |
3.1.2 GW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及其行业特点 |
3.2 GW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开展现状 |
3.2.1 GW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位 |
3.2.2 GW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设置概况 |
3.2.3 GW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际运作情况 |
3.2.4 GW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成效 |
3.3 GW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3.3.1 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范围狭窄 |
3.3.2 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 |
3.3.3 尚未实现对风险点的动态管理 |
3.3.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果利用效果不明显 |
3.4 GW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3.4.1 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人才基础薄弱 |
3.4.2 公司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
3.4.3 在改善风险管理上缺乏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
3.4.4 内部审计人员尚未转变角色定位 |
第4章 GW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改进建议 |
4.1 扩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用范围 |
4.1.1 优化现有内部审计人才基础 |
4.1.2 制定项目审计方案前再次评估项目风险 |
4.1.3 将风险导向贯穿内部审计全过程 |
4.2 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 |
4.2.1 优化风险识别方法 |
4.2.2 在工作细则中明确风险评估标准 |
4.2.3 合理组建专家组进行风险评估 |
4.3 建立合作式的风险点动态管理机制 |
4.3.1 加强业务部门的风险收集和反馈工作 |
4.3.2 增强审计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 |
4.3.3 建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数据库 |
4.4 强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 |
4.4.1 转变重审计轻整改的观念 |
4.4.2 加强审计后续跟踪改进力度 |
4.4.3 建立审计整改问责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R医院内部控制环境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内部控制环境研究综述 |
(二) 国外内部控制环境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述及其理论基础 |
—、内部控制环境概述 |
(一) 内部控制环境的产生与发展 |
(二) 内部控制环境的概念 |
(三) 内部控制环境的构成要素 |
二、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 |
(一) 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的概念界定 |
(二) 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
三、内部控制环境的理论基础 |
(一) 系统论 |
(二) 控制论 |
(三) 混沌论 |
(四) 信息论 |
第二章 R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R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
(一) 组织结构设置 |
(二) 内部审计及其实施 |
(三) 人力资源政策及其实践 |
(四) 社会责任的履行 |
(五) 文化建设及工作内容 |
二、R医院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组织结构存在弊端 |
(二) 内部审计监督不力 |
(三) 人力资源政策存在缺陷 |
(四) 履行社会责任不到位 |
(五) 文化建设未成型 |
第三章 改善R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的措施 |
一、优化组织结构 |
(一) 精简行政部门 |
(二) 减少管理层级,拓宽管理幅度 |
(三) 明确部门职责,科学界定部门职能 |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 |
(一) 提高审计处权威性 |
(二)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
(三) 实行全程跟踪审计,提升内审工作参与度 |
(四) 扩展审计范围,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
三、改进人力资源政策 |
(一) 研究制定科学的人才招聘录用政策 |
(二) 建立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
(三) 建立健全医院职工培训制度 |
四、积极承担并履行社会责任 |
(一) 积极参与政府医疗政策制定 |
(二) 改革现有不合理的医疗服务收费制度 |
(三) 在医院发展战略中加入更多社会责任内容 |
(四) 将社会责任更多地落实到医院日常工作中 |
五、加强医院内部文化建设 |
(一) 研究确立医院文化核心理念 |
(二) 积极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
(三) 坚持继承与创新 |
(四) 引导医院职工树立正确价值观 |
结束语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具体访谈情况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内部审计监督功能的研究 |
1.2.2 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文框架 |
第2章 内部审计基础理论 |
2.1 内部审计相关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内部审计的概念界定 |
2.1.2 内部审计功能分类 |
2.2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价值 |
2.2.1 公司治理的概念界定 |
2.2.2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价值分析 |
2.3 内部审计基础理论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风险管理理论 |
2.3.3 价值链理论 |
第3章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基本情况 |
3.1.1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简介 |
3.1.2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业务情况介绍 |
3.2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
3.2.1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位 |
3.2.2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 |
3.2.3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人力资源 |
3.2.4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实务工作开展情况 |
3.3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3.3.1 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匮乏 |
3.3.2 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缺乏独立性与科学性 |
3.3.3 审计内容不全面以致增值功能发挥有限 |
3.3.4 缺乏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后续跟踪审计 |
3.3.5 内部审计效果评价机制落后 |
3.4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审问题原因分析 |
3.4.1 对内部审计功能定位认识不足 |
3.4.2 内部审计资源配备不足 |
3.4.3 缺乏后续审计计划致使内审人员积极性不高 |
3.4.4 现代化审计方法未得到较好运用 |
第4章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改进方案设计 |
4.1 内部审计监督功能完善 |
4.1.1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
4.1.2 独立、科学地制定内部审计计划 |
4.2 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拓展 |
4.2.1 拓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领域 |
4.2.2 内部审计积极参与企业风险管理过程 |
4.2.3 强化后续审计以提高内审成果转化率 |
4.2.4 建立健全增值型内部审计效果评价机制 |
第5章 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 |
5.1 完善内部审计流程与制度 |
5.2 强化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数据库建设 |
5.3 加强对内审人员的绩效考核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层人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以R支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内容 |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
1.4.1 研究框架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点 |
1.5.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基层人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基础理论 |
2.1.1 系统理论 |
2.1.2 风险管理理论 |
2.1.3 战略管理理论 |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念辨析 |
2.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及特征 |
2.2.2 人民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
第三章 基于风险导向的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
3.1 基层人民银行机构面临的风险分析 |
3.1.1 基层人民银行战略风险识别 |
3.1.2 基层人民银行主要部门风险清单 |
3.2 风险导向审计在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情况 |
3.2.1 基层人民银行进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
3.2.2 基于风险导向的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框架 |
3.3 基层人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卷调查 |
3.3.2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3.3.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淡薄 |
3.3.4 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
3.3.5 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单一 |
3.3.6 内部审计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
3.3.7 专业人才队伍缺失 |
第四章 基于风险导向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案例研究——以对R支行开展货币信贷科专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例 |
4.1 R支行组织架构情况 |
4.2 环境分析和风险识别 |
4.3 构建指标体系并赋值 |
4.4 确定审计重点并实施审计 |
4.5 提出审计建议并上报审计报告 |
4.6 R支行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4.6.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观念落后 |
4.6.2 风险评估模式不完善 |
4.6.3 审计人员队伍水平亟待提升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5.1 树立基层人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 |
5.1.1 深化审计改革,转变传统审计观念 |
5.1.2 注重环境建设,培育具有基层人民银行特色的风险管理软环境 |
5.2 完善制度建设 |
5.2.1 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和控制系统 |
5.2.2 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 |
5.2.3 建立风险管理机构管理制度 |
5.3 提高风险识别和分析水平 |
5.3.1 丰富风险识别方法 |
5.3.2 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审计方法 |
5.3.3 构建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评估模式 |
5.4 提高内部审计成果转化效率 |
5.4.1 以增值为目标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
5.4.2 建立内审工作信息联系平台 |
5.4.3 落实内审后续跟踪质量控制 |
5.5 培养基层人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专业人才 |
5.5.1 加强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5.5.2 调整人员结构,加强相关技能培训 |
5.5.3 改变传统思维习惯,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问卷设计 |
附录二 访谈记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拓展内审工作职能(论文参考文献)
- [1]J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 熊佳.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YH公司服务型内部审计模式构建研究[D]. 陈谦.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3]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案例研究[D]. 宋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4]浅析J省农商行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D]. 周青楠.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5]浦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D]. 林玲.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6]基于COSO-ERM(2017)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框架构建与应用 ——以J银行为例[D]. 吉亚子.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7]基于风险导向的GW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D]. 欧阳倚奇. 湖南大学, 2019(06)
- [8]R医院内部控制环境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D]. 顾晨.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2)
- [9]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D]. 苏雅丽. 湖南大学, 2018(06)
- [10]基层人民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以R支行为例[D]. 林一贞. 福州大学, 2018(03)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风险管理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