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血氧监测仪的发展现状

近红外光谱血氧监测仪的发展现状

一、近红外光谱血氧监测仪发展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黄梦盈,焦学军,姜劲,杨捷鸿,楚洪祚,潘津津,曹勇[1](2021)在《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的睡眠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睡眠是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的复杂生理过程,其研究范围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目前睡眠的定量分析主要依靠作为"金标准"的多导睡眠监测仪(PSG)完成,但是它对人体的干扰较大,并且不能反映大脑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将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用于睡眠研究,既满足了对人体干扰低这一需求又能够反映大脑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因此本文收集整理了fNIRS用于睡眠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睡眠分期研究、临床睡眠监测研究、疲劳检测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文章的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指出后续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睡眠及脑血流动力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刘亚奇[2](2021)在《用于脑认知的近红外光谱脑血氧检测系统》文中认为人类的大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器官,人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功能,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运动的控制与感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以及一些如专注力、计划性、创造性、抑制力等高级心理机能无不与大脑有关。作为脑科学计划的研究热点,脑认知方向已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希望通过探究大脑活动背后的规律,在婴幼儿脑部发育监护、运动科学研究、老年阿兹海默病症诊治等脑认知领域做出贡献。由于需要进行非常多的生命活动,大脑的新陈代谢高,因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如果短时间内氧气获取量不足,就会造成大脑中枢神经的损伤,而这种损伤是无法修复的。因此,脑血氧浓度的检测已成为脑认知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和各个学科的技术发展,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对大脑活动从生理学角度更加科学精准的展开研究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分析大脑结构及脑血氧检测发展历程,介绍脑血氧检测领域研究现状,设计了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脑血氧检测系统,主要包括信号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信号传输模块及电源模块。并设计完成前臂阻断实验验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以及设计完成了脑部活动刺激实验验证脑血氧变化与脑部活动之间的关系。本系统设计从成本、功耗、穿戴舒适性等方面考虑,采用了适应于脑血氧信号检测的滤波算法,实现了连续稳定的采集信号,并采用特征提取算法进行脑血氧信号特征提取研究。脑血氧采集模块中采用柔性电路设计,以达到与受试者前额的最佳贴合。具体设计中,采用OSA-OPTO公司生产的OIS-330系列作为光源,并使用亿光公司生产的PD70-01B/TR7光电二极管作为检测器检测光信号。信号采集芯片采用TI生产的AFE4404芯片实时采集脑血氧信号,通过内部集成了 ARM cortex M4 MCU处理器的BluNor BT832芯片传输到个人电脑上进行数据滤波和实时显示。信号处理及评估方面,采用递归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滤波处理,能够有效的滤除噪声,使用希尔伯特黄变换进行脑血氧信号特征提取。本文设计了前臂阻断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设计脑部活动刺激实验对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与脑部活动之间的关系做了探究。

范宇雄[3](2021)在《四通道近红外采集系统及实验验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常见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包括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等。脑神经活动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脑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红对600~900nm近红外光具有较强的吸收率,从而获得脑神经活动时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情况。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脑电图相比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相比具有良好的时间分辨率,同时f NIRS在设备成本、便携性和对被试和实验环境要求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国内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且目前国内研究使用的近红外采集系统主要依靠进口,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设计并制作一款四通道近红外采集系统,以弥补国内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领域的不足,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系统能够有效检测脑神经活动时脱氧和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自主设计并制作基于频分复用的四通道近红外采集系统。近红外采集系统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中硬件系统包括近红外光发射、光电转换、正交解调、核心控制和系统电源五个电路模块和光纤材料结构模块;软件系统包括硬件系统中的嵌入式软件和PC端软件系统。2.系统性能测试。近红外采集设备主要的技术指标包括光功率和采样率等,本文对系统功耗、光功率和采样率三项指标做了测试,并与国内外近红外设备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技术指标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系统性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3.实验验证。利用自制的四通道近红外采集系统,分别开展了人体前臂阻断实验和语言流畅性实验对系统的有效性和功能性进行了验证。两项实验结果均与国内外文献结果趋势一致,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检测脑组织活动时脱氧和氧合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情况。

罗微[4](2021)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应用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PIVH)是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或遗留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仍是目前临床上的棘手问题。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床边脑功能监测手段,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比较没有脑损伤的早产儿与发生PIVH早产儿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cSO2)、脑氧摄取分数(fractional tissue oxygen extraction FTOE),探究PIVH早产儿的脑氧代谢特点,阐述其病理生理特征;通过探讨PIVH早产儿的rcSO2与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 a EEG)图形成熟度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异常程度相关性,探讨NIRS在评估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的价值,以期为PIVH早产儿临床管理提供新手段。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含NICU)住院的出生胎龄≤34周且生后日龄≤3天的早产儿共487例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出生严重窒息史、缺血缺氧性脑病、胆红素脑病、化脓性脑膜炎、癫痫等脑损伤患儿;(2)存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病、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等明显畸形患儿;(3)额部皮肤明显损伤。所有纳入对象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头颅超声检查和rcSO2监测。最终纳入366例,根据头颅超声结果,依据Papile分级法,分为对照组(无出血)、轻度PIVH组(Ⅰ-Ⅱ级出血)、重度PIVH组(Ⅲ-Ⅳ级出血),分别为189例,138例,39例。PIVH组对象于72小时内进行a EEG、BAEP检查。根据胎龄、体重和是否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三个因素进行组间匹配,控制上述三个因素在各组间均衡一致,最终匹配出32对,每组各32例。(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匹配前后对照组、轻度PIVH组、重度PIVH组的临床特征资料比较。(2)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分别探究匹配前后的对照组、轻度PIVH组、重度PIVH组之间rcSO2、FTOE差异,并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3)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最终纳入PIVH组中rcSO2值与a EEG图形成熟度评分、BAEP异常程度相关性。结果1.对照组、轻度PIVH组、重度PIVH组三组间临床特征比较匹配前三组之间在性别比例、分娩方式、生后5分钟Apgar评分、母亲患有妊娠期高血压比例、酸碱度、氧分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出生体重、合并PDA比例、二氧化碳分压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43;P=0.039)。根据胎龄、出生体重和是否合并PDA情况一致三个因素进行匹配,匹配后三组间在性别比例、胎龄、出生体重、生后5分钟Apgar评分、分娩方式、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合并PDA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轻度PIVH组、重度PIVH组三组间rcSO2、FTOE比较匹配前纳入统计分析的对照组rcSO2为(64.23±9.78)%,FTOE为(0.35±0.10);轻度PIVH组rcSO2为(60.72±9.21)%,FTOE为(0.39±0.09);重度PIVH组rcSO2为(54.87±7.50)%,FTOE为(0.44±0.08)。三组间rcSO2、FTOE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3.19,P<0.001;H=35.17,P<0.001)。进行两两比较,重度PIVH组的rcSO2、FTOE与对照组的rcSO2、FTO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01;校正后P<0.001);重度PIVH组的rcSO2、FTOE与轻度PIVH组的rcSO2、FTO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01;校正后P<0.001);轻度PIVH组的rc SO2、FTOE与对照组的rcSO2、FTOE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22;校正后P=0.012)。匹配后纳入分析比较的对照组rcSO2为(63.06±6.04)%,FTOE为(0.36±0.06);轻度PIVH组rcSO2为(59.41±5.98)%,FTOE为(0.40±0.07);重度PIVH组rcSO2为(55.28±7.86)%,FTOE为(0.44±0.08)。三组间rcSO2、FTOE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90 P<0.001;F=9.88 P<0.001)。进行两两比较,重度PIVH组的rcSO2、FTOE与对照组的rcSO2、FTO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重度PIVH组的rcSO2与对轻度PIVH组的rcS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但两组间FTO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轻度PIVH组的rcSO2、FTOE与对照组的rcSO2、FTO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P=0.142)。3.匹配后PIVH组rcSO2值与a EEG图形成熟度评分、BAEP异常程度相关性分析轻度PIVH组a EEG图形成熟度评分为(7.31±1.87),重度PIVH组a EEG成熟度评分为(5.31±1.80),发生PIVH早产儿的rcSO2与a EEG图形成熟度评分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0.437 P=0.001);轻度PIVH组中BAEP评级为(1.46±0.62),重度PIVH组中BAEP评级为(1.91±0.73),发生PIVH早产儿的rcSO2与BAEP异常程度呈低等强度负相关(r=-0.266 P=0.034)。结论1.低胎龄、低出生体重、合并PDA和高碳酸血症为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对这部分新生儿应该加强监测,及早预防。2.重度PIVH患儿较没有脑损伤或轻度PIVH患儿的rcSO2明显降低,FTOE明显升高。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于识别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具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在识别程度较为严重的III-IV级出血。3.发生PIVH患儿的rcSO2与a EEG图形成熟度、BAEP异常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识别脑损伤程度方面具有一定价值,有望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传统脑功能监测的一项补充手段。

严敬好[5](2020)在《肌氧饱和度评价赛艇运动员训练强度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旨在通过赛艇递增负荷测试、赛艇不同训练手段测试以及赛艇2000m模拟比赛,探究肌氧饱和度(Muscle Oxygen Saturation,SmO2)作为局部指标评价赛艇运动员训练强度的可行性。研究方法:26名上海市男子赛艇运动员(年龄19.15±2.84yrs,身高189.19±6.18cm,体重80.19±9.59kg,训练年限4.42±2.13yrs)自愿参与测试。受试者先后完成三项测试:赛艇递增负荷测试(起始负荷180W,每级2min,逐级递增30W,无间歇,直至力竭),同步测量安静时、运动中肱二头肌肌氧饱和度(SmO2-BB)、股外侧肌肌氧饱和度(SmO2-VL)、摄氧量(Oxygen Uptake,V?O2)、心率(Heart Rate,HR)和功率(Power);赛艇不同训练手段以12000m训练、6000m×2训练、30min训练和500m×10训练为测试手段,同步测量安静时SmO2-VL、HR、血乳酸(Blood Lactate,Bla),运动中SmO2-VL、HR、Power,以及运动后即刻Bla、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赛艇2000m模拟比赛中同步测量安静时SmO2-VL、HR、Bla,运动中SmO2-VL、HR、Power,以及运动后即刻RPE和运动后3分钟Bla。研究结果:(1)赛艇递增负荷测试中,局部评价指标SmO2随运动强度逐级增加而逐渐下降,全身性运动强度评价指标V?O2、HR随运动强度逐级增加而逐渐上升。SmO2-BB、SmO2-VL分别与V?O2、HR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0.822≤r≤﹣0.797,p<0.01)。各指标逐级间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SmO2-BB与全身性运动强度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均低于SmO2-VL,两者的变化随强度的逐级升高而出现差异(p<0.05)。(2)赛艇不同训练手段测试中,Power基本保持稳定,全身性运动强度评价指标HR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局部评价指标SmO2-VL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基本保持稳定。SmO2-VL分别与HR、Power存在中度或高度负相关关系(﹣0.862≤r≤﹣0.652,p<0.01)。各指标在评价训练强度上不具有一致性。(3)赛艇2000m模拟比赛中,Power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全身性运动强度评价指标HR逐渐上升,而局部评价指标SmO2-VL呈现先下降、后稳定、再下降的变化趋势。SmO2-VL与HR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r=﹣0.859,p<0.01);与Power亦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r=﹣0.841,p<0.01)。各指标在评价比赛强度上不具有一致性。研究结论:(1)赛艇递增负荷测试中,局部评价指标SmO2-BB、SmO2-VL与全身性运动强度评价指标间高度的相关性反映了其对运动强度高度的敏感性。SmO2-VL与全身性运动强度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均高于SmO2-BB,两者随着运动强度的升高而出现差异。认为SmO2-BB、SmO2-VL可作为赛艇运动员递增负荷测试中局部运动强度的评价指标,且SmO2-VL优于SmO2-BB。(2)赛艇不同训练手段中,局部评价指标SmO2-VL与全身性运动强度评价指标间存在中度或高度的相关关系;两者间变化的差异反映了在训练中赛艇运动员局部承受的强度与全身承受的强度之间的区别。认为SmO2-VL可作为赛艇运动员运动训练中局部训练强度的评价指标。(3)赛艇2000m模拟比赛中,局部评价指标SmO2-VL与全身性运动强度评价指标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两者间变化的差异反映了在模拟比赛中赛艇运动员局部承受的强度与全身承受的强度之间的区别。认为SmO2-VL可作为赛艇运动员模拟比赛中局部运动强度的评价指标。(4)鉴于SmO2-BB、SmO2-VL与全身性运动强度评价指标间的联系与区别,认为其作为局部评价指标,可以评价赛艇运动员测试、训练和模拟比赛中局部的运动强度。

刘彩彩[6](2020)在《漫射光技术的深层组织血流测量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红外漫射光谱(NIRS)可以用于无创评估深层组织(最高达几厘米)的血液情况,同时,利用漫射相关光谱(DCS)可以从光场时间自相关函数中提取血流指数(BFI)。目前这种无创检测手段应用广泛,但一些非均匀生物组织如脑部血液信息测量,由于受表层组织的影响,实际测得脑皮层信号带有噪声。为了获得准确的血流值,课题组提出了N阶线性(NL)算法来提取具有任意几何形态的组织的血流值。但对于深层信号中携带的浅层干扰信息,该算法去除效果不明显。本文提出将计算血流信号的NL算法与最小二乘法相结合以实现去除深层组织血流中携带的浅层血流信号。该方法用于提升临床数据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创新型工作有:(1)模型建立:近红外漫射光技术的应用具有该特点:利用不同距离的光源探测器测得的组织深度不同,获得的信号也不相同。就复杂的非均匀组织头部结构而言,对于脑皮层信息测量,将较远距离测得的光学信号分为头皮层与脑皮层两部分信号,有利于脑皮层信号测量的准确性。因此头部模型的建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大致分为头皮、颅骨、脑皮层,通过蒙特卡罗(MC)仿真建立相应的光学特性模型来进行研究。(2)算法研究:本文根据建立的头部模型,进行组织分层设计,引入最小二乘的思想与NL算法相结合,通过数据拟合去除深层信号中的浅层噪声信号,从而得到准确度较高的目标组织血流。(3)实验设计:在管道中利用仿体溶液的流动模拟脑部血流变化,此时仿体流速的设计并不能像仿真实验一样,可以设计出不同波形的流速信号。但在仿体实验过程中,可以搭建上下两层玻璃管模拟表层(头皮层)、深层组织(脑皮层),利用注射泵控制仿体溶液的流速,在玻璃管中分别形成幅值与周期不同的矩形脉冲信号。该方案的设计为算法的验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了更好的验证该算法的效果,本研究通过计算机仿真、仿体实验和人体实验进行了验证,并结合相关系数等参数进行了定量评测。计算机仿真中,用不同的波形分别代表两层组织信号,并结合光子的蒙特卡罗仿真等信息生成DCS数据;相应地,设计并搭建了仿体实验,由此获得DCS测量数据。此外,在10名健康志愿者的70°头上位倾斜实验中获取了DCS测量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计算机仿真,仿体实验还是人体实验,算法的结合对提取深层组织信息具有更好的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提高了近红外漫射光技术对血流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同时对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于果[7](2020)在《母亲声音刺激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相关发育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拟对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母亲声音刺激后,利用近红外光谱监测技术监测脑组织氧合状态,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法评分,探讨母亲声音刺激对足月新生儿脑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日龄1~7 d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给予2次母亲声音刺激,连续7 d,每次15 min。比较:1、干预前、后两组新生儿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的变化;2、干预组每天刺激前、后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的变化;3、干预前、后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法(NBNA)项目评分比较。结果(1)两组新生儿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比较: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57.3±7.1)高于对照组(56.1±5.9)、干预组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63.6±6.9)高于对照组(61.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每天干预前、后新生儿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比较:干预组干预后的HbO2分别在第6d(57.5±8.6)、第7d(57.3±7.1)高于干预前(56.1±4.9,56.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 rSO2分别在第 5d(62.3±6.3)、第 6d(62.8±6.9)、第 7d(63.6±7.9)高于干预前(61.5±5.2、61.4±4.0、61.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比较: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39.8±0.6)总分高于对照组(39.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一般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主动肌张力(8.1±0.99)和原始反应评分(6.0±0.18)均高于对照组(7.9±0.81、5.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母亲声音刺激能够在早期增强新生儿脑组织的氧合状态和神经系统发育,为今后的生长发育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具有实用意义。

田浩[8](2020)在《基于fNIRS信号的脑发育和退化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功能近红外脑成像技术(Functi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脑功能成像工具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快速发展。研究表明,大脑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目前已经有许多基于fNIRS的新生儿脑发育评估和脑功能网络连接研究成果,然而尚未对新生婴儿到老年人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年龄段的脑功能发展状态进行研究。本文采用fNIRS技术,从新生早产儿、足月儿、三个月大婴儿、儿童、成人以及老年人等六个大脑发展重要阶段评估大脑的发育与退化。首先,利用fNIRS系统获取六个年龄段下静息状态的数据。通过修正比尔朗伯定律将近红外系统采集的光强数据转换为含氧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HbO)与脱氧血红蛋白信号(deoxy-hemoglobin,Hb)。根据血红蛋白信号的波形图和频谱图,挑选出数据质量好的通道。针对信号中的运动伪影,提出了峰值小波滤波器算法,能够有效的去除血红蛋白时间序列中的运动噪声。通过带宽滤波算法实现低频血红蛋白信号提取和去除信号中的生理噪声。得到0.01-0.05Hz、0.05-0.1Hz、0.01-0.1Hz等三个频段下预处理后的含氧与脱氧血红蛋白信号。其次,提出了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含氧与脱氧血红蛋白时间序列相位模式分析方法。包括相位同步指数、时变相位差等两种算法。经过对比,选择希尔伯特变换计算三个频段下每个通道中含氧与脱氧血红蛋白信号之间的时变相位差和相位耦合指数。通过Watson-williams多样本检验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在三个频段下的相位模式在新生儿阶段表现为偏向于同相位,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趋近于反相模式,但老年人阶段又出现趋向于同相位的现象。相位耦合指数在三个频段下随年龄变化为增长,在儿童和成人阶段取得最大值,进入老年人阶段后会出现明显减小。将大脑分为前额、左脑和右脑研究脑区域差异性,利用spass对时变相位差和相位耦合指数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两个指标在同一个年龄段内的不同脑区之间并无差异。但是在不同脑区随年龄的发展变化表现出差异性。最后,提出了基于含氧血红蛋白信号的时延熵和归一化特征熵方法分析近红外信号脑空间复杂度。根据近红外通道覆盖的脑区不同,分别在脑发育阶段以及脑退化阶段对结果进行统计。研究显示三个月大婴儿的脑空间复杂度明显高于新生儿。在脑退化阶段老年人的脑空间复杂度显着低于儿童和成人。这表明脑空间近红外信号的复杂度可作为评估脑发育和退化的生物学标记。本文所提出的基于fNIRS脑功能评估方法可以用于对早期脑发育评估,以及老年人的脑退化评估。对于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脑功能发展状态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员琳[9](2019)在《无创组织氧饱和度监测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氧是维系人类生命的基础,在缺氧环境下,新陈代谢失常,进而导致细胞受损及一系列并发症,最严重时会导致细胞死亡,因此对血液中氧气含量的检测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课题。目前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趋向成熟,但是在低血压、低血容量、栓塞等引起的局部缺血或内部环境改变时,动脉氧饱和度和混合静脉氧饱和度的数值不发生明显改变,无法反映生命体征的有害性波动及局部组织的损伤状态,真正反映局部组织氧合状态的组织氧饱和度尚无有效的监测手段,因此无创快速的组织氧饱和度监测方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朗伯-比尔定律在测量人体心率、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中的广泛应用,为人体组织氧饱和度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将修正的朗伯-比尔定律有针对性的应用到人体健康检测中,不仅可以无创实时监测组织氧饱和度,为临床手术提供预警信息,还可以为家用健康自检及医学人体研究提供有效的实测数据。本文对朗伯-比尔定律在人体血液参数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人造脉搏方案实现上肢组织氧饱和度的监测;提出了三光源两探测器方案实现人体任意部位组织氧饱和度的无创测量;通过研究皮肤组织组成及其光学特性,选定适当的测量部位及探测波长,设计了基于DCM06及DCM08集成光源的前端探头;针对两种探头结构并结合三光源两探测器测量方案,采用MATLAB实现相关算法、Labview实现数据通信及人机交互,搭建了用于无创监测组织氧饱和度的06系统和08系统。分别对06系统和08系统进行了光强稳定性实验、组织氧饱和度可信性实验、静脉阻断灵敏度实验,结果显示:对同一受试者连续测量,08系统较06系统稳定;对不同受试者集中测量,06系统波动性较大,不适用于组织氧饱和度的测量;对于同一个体手臂不同部位,08系统测试结果存在微小差异,差异幅度在0.05左右;08系统在静脉阻断下,组织氧参数发生显着改变,最大降幅0.25。实验结果表明08系统具有较高稳定性和灵敏度,能够连续实时测量组织氧饱和度参数、反映组织氧变化趋势,可以为临床监测局部组织血运状况提供重要参考。由于本文使用集成光源作为光源模块,光源与探测器结构已经固定,在光源与探测器距离选取方面尚存在改进空间,因此对探测光强值和探测器-光源间距离的关系展开研究。设计了光源探测器一体探头并搭建系统,分析了光源与探测器的最佳距离。实验数据表明,同一波长的光在不同个体组织中具有相同线性区域;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个体组织中传输时,线性区域不同,因此光源与探测器的最佳距离必须选在公共线性区内。提出了一种基于两光源四探测器测量人体含氧血红蛋白浓度的方法,可在后期应用中辅助组织氧饱和度监测系统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判定。

付楚杰[10](2019)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采取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患儿术中脑氧饱和度、气道压、血气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评价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共60例,ASA分级Ⅱ级,年龄14岁,体重正常范围内,且预计手术时间35h。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通气组(R组)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组(P组),每组30人。术中以动脉血气结果作为参考指标,对呼吸压力进行调节,维持非气腹状态下两组PaCO2均为3545 mmHg,气腹状态下R组的PaCO2为3545 mmHg,P组的PaCO2为4555mmHg。记录患儿麻醉前(T0)、气腹前(T1)、气腹30min(T2)、术毕(T3)4个时刻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体温(T)、脉氧饱和度(SpO2)、脑氧饱和度(rSO2)。在T1、T2、T3采取患儿的动脉血气并记录气道平台压。于恢复室苏醒拔管后10min内由同一护士按照PAED量表评价术后躁动。记录患儿24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的人口统计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气腹压力、出血量、尿量、输入晶体及胶体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T0T3的HR、SBP、DBP、MAP、SpO2、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及T3时刻两组的气道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两组的气道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1及T3时刻的两组患儿的pH、Hct、PaO2、PaCO2、HCO3-及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两组患儿的pH、PaCO2、HCO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比较时,仅T2时P组和R组rS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1T3的rSO2与基础值T0进行组内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可起到肺保护和改善脑氧饱和度作用,同时不引起机体缺氧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为安全可行的通气策略。

二、近红外光谱血氧监测仪发展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红外光谱血氧监测仪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的睡眠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用于睡眠分期的研究
    1.1 应用血氧浓度信号进行睡眠分期
    1.2 应用其他生理信号进行睡眠分期
2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用于临床睡眠监测
3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用于疲劳状态检测
4 讨论
5 总结

(2)用于脑认知的近红外光谱脑血氧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脑血氧信号检测原理
    2.1 大脑结构及功能分区
        2.1.1 大脑结构介绍
        2.1.2 大脑光学特性
    2.2 脑血流动力学介绍
        2.2.1 大脑血氧变化原理
        2.2.2 脑血氧浓度监测意义
    2.3 朗伯比尔定律及修正的朗伯比尔定律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3.1 需求分析与研究方法
    3.2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3.3 可穿戴式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4 噪声信号去除方案设计
    3.5 基于脑血氧信号的脑部特征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4.1 光源及检测器设计
        4.1.1 光源选择
        4.1.2 检测器选择
    4.2 脑血氧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4.3 微处理器模块设计
    4.4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4.5 电源模块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及实验验证测试分析
    5.1 下位机系统软件设计
        5.1.1 数据采集
        5.1.2 数据传输
    5.2 上位机界面及功能设计
    5.3 系统功能验证及实验验证
        5.3.1 前臂阻断实验
        5.3.2 脑部活动刺激实验
        5.3.3 脑血氧信号特征提取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四通道近红外采集系统及实验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近红外技术发展历史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功能近红外脑血氧检测原理
    2.1 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原理
        2.1.1 近红外光学特性
        2.1.2 脑血氧变化及神经血管耦合
    2.2 血氧浓度测量原理
        2.2.1 比尔-朗伯定律与修正比尔-朗伯定律
        2.2.2 血氧浓度计算原理
    2.3 功能近红外系统测量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红外采集设备的系统设计
    3.1 系统方案设计
    3.2 硬件设计
        3.2.1 近红外光发射电路
        3.2.2 光电转换电路
        3.2.3 多通道解调电路
        3.2.4 核心控制电路
        3.2.5 系统电源电路
    3.3 软件设计
        3.3.1 嵌入式软件设计
        3.3.2 PC端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性能测试和实验验证
    4.1 系统性能测试
    4.2 系统实验验证
        4.2.1 系统有效性测试
        4.2.2 语言流畅性实验
        4.2.2.1 语言流畅性实验背景介绍
        4.2.2.2 实验方法
        4.2.2.3 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4.2.2.4 思考与展望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关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肌氧饱和度评价赛艇运动员训练强度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运动强度概述
        2.1.1 HR评价运动强度
        2.1.2 Bla评价运动强度
        2.1.3 V?O_2评价运动强度
        2.1.4 RPE评价运动强度
        2.1.5 结合HR、V?O_2、Bla对运动强度进行综合评定
    2.2 SmO_2研究综述
        2.2.1 SmO_2的概念及其检测原理
        2.2.1.1 概念
        2.2.1.2 检测原理
        2.2.2 SmO_2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2.2.1 应用SmO_2评价运动强度
        2.2.2.2 应用SmO_2评估运动能力
        2.2.2.3 应用SmO_2检验训练效果
        2.2.2.4 应用SmO_2评价运动表现
        2.2.2.5 应用SmO_2分析技术动作
        2.2.3 肌氧研究存在的问题
        2.2.3.1 肌氧监测技术不成熟
        2.2.3.2 肌氧的变化存在性别差异
        2.2.3.3 局部指标在评价全身性运动中存在疑问
        2.2.4 综述小结
        2.2.4.1 SmO_2在运动训练领域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2.2.4.2 SmO_2在评价骨骼肌对训练的反应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2.2.4.3 SmO_2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问题
        2.2.5 研究问题的提出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3.1.2 研究对象的筛选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测试法
        3.2.2.1 测试安排与测试方案
        3.2.2.2 研究中主要的测试指标及方法
        3.2.2.3 研究中主要的测试仪器
        3.2.2.4 研究路线图
        3.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赛艇递增负荷测试中各指标的变化
        4.1.1 赛艇递增负荷测试中SmO_2、V?O_2、HR、Power的变化特征
        4.1.2 赛艇递增负荷测试中SmO_2与V?O_2、HR、Power的相关关系
        4.1.3 赛艇递增负荷测试中不同位点SmO_2的差异
    4.2 赛艇不同训练手段中各指标的变化
        4.2.1 赛艇12000m训练手段中各指标的变化
        4.2.1.1 赛艇12000m训练手段中SmO_2-VL、HR、Power的变化特征
        4.2.1.2 赛艇12000m训练手段中SmO_2-VL与 HR、Power的相关关系
        4.2.2 赛艇6000m×2训练手段中各指标的变化
        4.2.2.1 赛艇6000m×2 训练手段中SmO_2-VL、HR、Power的变化特征
        4.2.2.2 赛艇6000m×2 训练手段中SmO_2-VL与 HR、Power的相关关系
        4.2.3 赛艇30min训练手段中各指标的变化
        4.2.3.1 赛艇30min训练手段中SmO_2-VL、HR、Power的变化特征
        4.2.3.2 赛艇30min训练手段中SmO_2-VL与 HR、Power的相关关系
        4.2.4 赛艇500m×10训练手段中各指标的变化
        4.2.4.1 赛艇500m×10 训练手段中SmO_2-VL、HR、Power的变化特征
        4.2.4.2 赛艇500m×10 训练手段中SmO_2-VL与 HR、Power的相关关系
    4.3 赛艇2000m模拟比赛中各指标的变化
        4.3.1 赛艇2000m模拟比赛中SmO_2-VL、HR、Power的变化特征
        4.3.2 赛艇2000m模拟比赛中SmO_2-VL与 HR、Power的相关关系
5 讨论与分析
    5.1 赛艇递增负荷测试中各指标分析
        5.1.1 赛艇递增负荷测试中SmO_2与运动强度指标的关系分析
        5.1.2 赛艇递增负荷测试中SmO_2-BB与 SmO_2-VL的差异分析
    5.2 赛艇不同训练手段中各指标关系分析
        5.2.1 赛艇12000m训练手段中SmO_2-VL与运动强度指标的关系分析
        5.2.2 赛艇6000m×2 训练手段中SmO_2-VL与运动强度指标的关系分析
        5.2.3 赛艇30min训练手段中SmO_2-VL与运动强度指标的关系分析
        5.2.4 赛艇500m×10 训练手段中SmO_2-VL与运动强度指标的关系分析
    5.3 赛艇2000m模拟比赛中各指标分析
    5.4 SmO_2在赛艇测试、训练和比赛中评定运动强度的可行性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6)漫射光技术的深层组织血流测量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血流、血压测量仪器的介绍
    2.1 血流测量
        2.1.1 近红外漫射光(NIR)测量原理
        2.1.2 漫射相关光谱(DCS)测量原理
        2.1.3 DCS血流仪系统
    2.2 血压测量
        2.2.1 无创血压连续监测仪的分类
        2.2.2 无创血压连续监测仪的原理
        2.2.3 无创血压连续监测仪的构造
        2.2.4 无创血压连续监测数据的分析软件
    2.3 本章小结
3 血流精确测量的算法与实验设计
    3.1 血流精确测量的动态NL算法研究
        3.1.1 N阶线性算法
        3.1.2 NL算法与最小二乘法的结合
    3.2 计算机仿真
        3.2.1 组织模型的建立
        3.2.2 光子的蒙特卡罗仿真
    3.3 仿体实验
        3.3.1 仿体装置的搭建
        3.3.2 仿体实验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3.4 人体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动态NL算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4.1 动态NL算法在计算机仿真中的应用
        4.1.1 计算机仿真获得血流信号
        4.1.2 计算机仿真结果与分析
    4.2 动态NL算法在仿体实验中的应用
        4.2.1 仿体实验获得血流信号
        4.2.2 仿体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动态NL算法在人体实验中的应用
        4.3.1 人体头部血流信号与血压信号的获取
        4.3.2 人体大脑实验数据与同步测量的血压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母亲声音刺激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相关发育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足月新生儿的概念
    二、声音刺激的概述
        (一) 听觉系统的发育
        (二) 声音的概念
        (三) 语音刺激对语言发育的影响
        (四) 母亲声音刺激的定义
        (五) 母亲声音刺激对胎儿的影响
        (六) 母亲声音刺激对早产儿的影响
        (七) 母亲声音刺激对新生儿的影响
    三、近红外光谱监测进行新生儿脑组织氧代谢监测的概述
        (一) 近红外光谱监测的历史与现状
        (二) NIRS在脑血氧检测应用的历史
        (三) NIRS在新生儿及监护室中的应用
        (四) NIRS在新生儿脑组织氧代谢检测中的应用
        (五) NIRS监测新生儿氧合状态的准确性
    四、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的概述
        (一)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概念
        (二) NBNA的评分方法
        (三) NBNA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 声音刺激的研究背景
        (二) NIRS对新生儿脑组织监测的研究背景
        (三) NBNA评估新生儿行为神经的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操作性定义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一) 总体和样本
        (二) 样本的选择
        (三) 样本量
    三、研究指标和工具
        (一) 资料收集
        (二) 干预方法
        (三) 检查仪器
        (四)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
    四、资料收集方法及操作流程
        (一) 收集资料的步骤
        (二) 操作流程
    五、质量控制
    六、资料分析方法
第四章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一、母亲声音刺激可增加住院新生儿脑组织中HbO_2、rSO_2水平
    二、母亲声音刺激可增加住院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分值
第六章 结语
    一、结论
    二、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四、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fNIRS信号的脑发育和退化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功能近红外成像原理及发展现状
    1.3 近红外信号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3.1 近红外信号特点
        1.3.2 噪声信号去除算法
        1.3.3 含氧与脱氧血红蛋白信号相位分析
        1.3.4 脑功能网络连接分析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近红外信号的采集及预处理
    2.1 引言
    2.2 静息态近红外数据
        2.2.1 早产儿、足月儿和三个月大婴儿
        2.2.2 儿童、成人和老年人
    2.3 数据转换及挑选
        2.3.1 修正的比尔朗伯定律
        2.3.2 功率谱图
    2.4 运动伪影校正算法
    2.5 生理伪影校正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红外信号相位分析
    3.1 引言
    3.2 相位分析方法
        3.2.1 同相指数与反相指数
        3.2.2 时变相位差与相位耦合指数
        3.2.3 分析方法对比
    3.3 相位模式计算与统计分析
        3.3.1 时变相位差结果分析
        3.3.2 统计分析
    3.4 分脑区统计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脑空间近红外信号复杂度分析
    4.1 引言
    4.2 信号复杂度分析
        4.2.1 时延熵
        4.2.2 归一化特征熵
        4.2.3 数据计算
    4.3 结果统计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9)无创组织氧饱和度监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动脉血氧饱和度
        1.2.2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1.2.3 组织氧饱和度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皮肤光学特性的研究
    2.1 皮肤的组织结构
    2.2 皮肤的光学特性
    2.3 测量部位及波长的选择
        2.3.1 测量部位的选择
        2.3.2 测量波长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测量原理
    3.1 分光光度法测量原理
        3.1.1 朗伯―比尔定律
        3.1.2 适用条件
        3.1.3 偏离原因
    3.2 修正的测量原理
        3.2.1 修正的朗伯比尔定律
        3.2.2 PPG信号
    3.3 人造脉搏算法
    3.4 无创组织氧饱和度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
    4.1 无创组织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误差分析
    4.2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4.3 系统软件实现
    4.4 监测结果分析
        4.4.1 光强检测结果
        4.4.2 组织氧饱和度检测结果
        4.4.3 灵敏度检测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源与探测器的距离的研究
    5.1 系统设计
    5.2 探测器转换效率的校正
    5.3 结果分析及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血红蛋白浓度算法设计
    6.1 算法设计
    6.2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10)小儿腹腔镜手术采取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选择及分组
    2.2 器材和药品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分析
    2.5 质量控制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3.3 生命体征比较
    3.4 血气分析比较
    3.5 脑氧饱和度比较
    3.6 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近红外光谱血氧监测仪发展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的睡眠研究综述[J]. 黄梦盈,焦学军,姜劲,杨捷鸿,楚洪祚,潘津津,曹勇.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1
  • [2]用于脑认知的近红外光谱脑血氧检测系统[D]. 刘亚奇. 山东大学, 2021(12)
  • [3]四通道近红外采集系统及实验验证研究[D]. 范宇雄.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应用价值分析[D]. 罗微.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5]肌氧饱和度评价赛艇运动员训练强度可行性研究[D]. 严敬好.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6]漫射光技术的深层组织血流测量算法研究[D]. 刘彩彩. 中北大学, 2020
  • [7]母亲声音刺激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相关发育指标的影响[D]. 于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基于fNIRS信号的脑发育和退化评估方法研究[D]. 田浩. 燕山大学, 2020
  • [9]无创组织氧饱和度监测系统的研究[D]. 员琳. 河南大学, 2019(01)
  • [10]小儿腹腔镜手术采取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的临床研究[D]. 付楚杰. 南华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近红外光谱血氧监测仪的发展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