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怎样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柔韧性和灵敏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佩隆[1](2021)在《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江苏U18女足体能训练方案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在当今足球世界中,体能是所有运动项目的保障,出色的体能储备可以保证队伍在漫长的比赛期保持优秀的竞技状态。足球是一项有氧与无氧结合的运动,想要运动员能够较好的执行教练员的战术布置,那么体能的保证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于女子足球运动员。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U18女足备战全运会期间的体能训练进行研究分析。目的在于提高队员的体能储备并提高运动成绩。其次是为了对该阶段的训练进行总结和概括,发现在备战期体能训练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服务于技战术训练。本研究主要是从运动素质指标方面和体能训练备战情况来进行研究。选取了测试指标为:30米跑,伊利诺斯测试,YOYO跑,纵跳测试,坐位体前屈五项指标。通过研究对江苏U18女足体能训练得出以下结论:(1)江苏U18女足的备战期体能训练结构完整,符合运动训练学中的周期训练原则,训练周期为8周,整个训练内容循序渐进,安排较为合理。(2)江苏U18女足的体能训练课次安排合理,全面的发展了队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整个备战期共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训练内容循序渐进,较好的完成了教练员预定的目标,较为顺利的完成了备战期的体能训练任务。(3)江苏U18女足在整个备战期中,队员的力量,速度,灵敏,有氧和无氧耐力,柔韧素质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力量素质和有氧无氧耐力素质,通过备战期的体能训练得到了较大的提高(4)江苏U18女足在灵敏,柔韧等相关素质的训练方面,手段器材较为单一,无法有效的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并且在灵敏和柔韧素质方面的训练效果提升并不明显。(5)江苏U18女足通过身体素质测试来评价备战期体能训练的效果,通过30米跑等五项测试来检测队员备战期的体能训练效果,通过测试发现,队员的各项成绩相较于备战期前都有所提高。(6)江苏U18女足在与河南U18女足和山东U18女足的比赛中均取得胜利,并且在跑动距离等数据均高于对手,说明江苏U18女足在同年龄段队伍中的体能优势较为明显。
李静[2](2021)在《灵敏性训练对11-12岁少儿足球技能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足球中的技术与体能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体能不仅是技术的基础,而且是技术的重要保证。体能受身体素质的影响,灵敏性又是身体素质的集中体现。足球主要用脚支配,强调身体的灵敏性且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作为同场竞技运动,足球技术动作需要动作连贯性强,急停急转方向、速度变化多,不同的足球技术要在赛场上不断结合而且不断变化还要合理运用。动作灵敏对于足球是至关重要的,发展足球专项灵敏性最重要的是运动情景。本文通过在足球训练的热身阶段加入绳梯、锥桶与游戏相结合等多种训练手段,对实验组实施训练并进行实验对比。11--12岁少儿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灵敏性发展的敏感期,要对这一阶段的足球灵敏性训练给予高度重视,必须提出对本年龄段有针对性的热身训练计划,来满足这一年龄段更加科学训练的需要。通过大量调查发现,一些足球教练并没有制定完整的训练计划,也没有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期进行重点训练。本文根据11--12岁少儿身体素质发展规律、认知规律以及心理发展规律设计足球的热身训练,通过阅读大量有关足球灵敏性的文献,向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以及大量的实践调查作为此论文的理论支撑。本文运用文献法和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方法通过对灵敏性的研究和实验,通过对11--12岁少儿进行阶梯训练、锥桶训练以及灵敏性游戏训练与传统足球训练进行比较,选取适宜指标来反应灵敏性训练对11--12少儿足球技能的影响,并的出以下结论:1.灵敏性训练更能提高少儿足球技能水平,实验后踢准、折返跑、运球过杆、5v5比赛四项指标p值均小于0.01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颠球p值大于0.05,没有显着性差异。2.相对于传统的足球训练,灵敏性训练对于足球技能的提高的幅度更高,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为折返跑、运球过杆以及5v5比赛p值小于0.05有显着性差异。3.灵敏性训练更能提高少儿足球比赛能力,使其动作更加规范并且更加具有时效性。
吴杨敏[3](2021)在《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因子结构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足球运动项目日趋激烈,持续时间长、节奏变化快,强度较大,身体对抗较多,且对球队整体及个人的技战术能力的要求更为全面和具体,意味着增强了运动员自身素质能力,专项身体素质水平高低是保障竞赛中个人技术的应用和整个球队战术安排能够顺利执行的基础,也是球队取胜的因素之一。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年龄均在14—16岁之间,是青春发育的特殊时期,她们各项身体素质也正值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鉴于此,如何将个体最佳的竞技状态和竞技能力在竞赛期间表现出来,就需要优秀的身体素质作为保障。通过对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进行研究分析,探寻浙江省U15年龄段三支代表队队员经过多年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其身体素质方面所存在的特征及其规律,科学的分析讨论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因子结构及综合评价,为浙江省女足后备人才选拔及身体素质训练提供一些宝贵性的意见与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选取了浙江省U15三支代表队的女足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邀请专家筛选出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测试指标,运用SPSS26.0软件对测试成绩进行描述统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位置、不同训练年限和不同运动技术等级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最后再通过因子分析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最终测试的10项指标能够基本上反映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水平,可作为综合指标来检验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2.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总体上存在差异性,其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因此,诊断和评价专项身体素质水平,探索其相关因素,对改进和提高教学训练水平及女足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各类专项身体素质水平与不同位置运动员之间不存在显着性的影响,而专项灵敏素质与不同训练年限之间存在显着性的影响,因此越早接触灵敏素质的练习就能够使运动员在少年时期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对今后掌握新的技术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运动技术等级与身体素质成正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其等级越高,专项身体素质相对较好。4.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因子结构分为五类,根据这五类因子得分计算其综合得分:杭州代表队专项身体素质的整体水平最佳,嘉兴代表队次之,绍兴代表队相对较弱。
高飞[4](2021)在《灵敏训练对高校普修跆拳道学生腿法速度影响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例》文中认为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高校跆拳道发展日益完善,虽然高校跆拳道发展教学内容到教学环境等方面日益完善,但仍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加强高校跆拳道课堂的“教”与“学”的效果,从不同角度探索和检验跆拳道训练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希望通过施加灵敏训练解决高校普修跆拳道学生腿法速度问题,使技术得到快速提升,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并且全面提倡及推广跆拳道的灵敏训练方法,为同类项目提供创新性思路,揭示空中课堂与实际课程衔接效果及所遇到的问题。研究过程中运用的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灵敏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跆拳道普修课程中对学生腿法速度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结果:(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常规灵敏素质测试指标T-test、六边形跳成绩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立定跳远、竖叉的测试成绩无显着性差异(P>0.05)。(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灵敏素质测试指标20s左右提膝、15s双飞踢、30秒左右中位横踢的成绩有显着性差异(P<0.05),15s左右高横踢的成绩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通过从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灵敏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的腿法速度和基本身体素质都有提高,但灵敏训练组的腿法速度和基本身体素质提高更为明显,说明灵敏训练更适合参与到高校体育教育普修跆拳道的课程当中,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提高学生的速成技术的成绩。2.灵敏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身体素质方面T-test、六边形跳测试数据结果表明:灵敏训练组比常规训练组差异性更为明显;立定跳远、左右竖叉测试数据结果表明:灵敏训练组比常规训练组无明显差异性。原因是实验设计中没有涉及到力量和柔韧素质相关性训练而导致的,这更能充分的说明实验监控的真实有效性。3.灵敏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技术方面,实验后20s一加一提膝、15s双飞踢、30s左右中位横踢的平均成绩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灵敏训练有助于腿法速度的快速提升,因此灵敏训练更适合参与到高校体育教育普修跆拳道的课程当中。
张世平[5](2021)在《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将对其一生的体育参与及体质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对小学生体质健康也予以高度重视。动作协调能力是综合的神经机能能力,良好的动作协调能力能够对小学生掌握运动技巧、提升运动能力有所帮助,能够促进其身体各项系统的协同配合与发展,进而塑造良好的身体姿态,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为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发展、运动能力发展,尤其是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要充分把握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探索科学有效的方式发展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运动视觉训练为提升机体的运动能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尤其对于视觉发育正处于活跃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重要。运动视觉训练在国外的研究和实践中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在国内研究较少,尤其是在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对运动视觉训练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研究实践。本文在小学生群体中运用运动视觉训练开展研究,探讨其对视觉能力发挥的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实际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测试法等,在相关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对运动视觉训练方法和动作协调能力结构要素及其评价进行分析,筛选出一套适合于小学生的运动视觉训练方法,确立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通过教学实验,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情况,为提升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促进运动能力发展、提升体质健康提供帮助,并为国家完善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运动视觉训练对动作协调能力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中的空间定向能力、平衡能力、认知能力产生显着影响,具体表现在:运动视觉训练对水平二小学生的空间定向能力有显着影响,对水平一、水平三小学生的空间定向能力没有显着影响;运动视觉训练对三个水平的平衡能力均有显着影响;运动视觉训练对水平一、水平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显着影响,对水平三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显着影响。同时,研究也发现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的反应能力、本体感知能力和节奏能力的提升没有产生显着影响。动作协调能力随着水平段的升高而增强,运动视觉训练在小学生性别上没有显着性差异。2.系统科学的确立运动视觉训练的方法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运动视觉训练方法的确立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研究中,运动视觉训练方法的筛选经过了专家访谈、李克特量表筛选而出。在设计教学实验中,运动视觉训练的方法又经过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最终确定的运动视觉训练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在本研究中,运动视觉训练的内容最终共确定了13种,即静止视力、动态视力、视觉聚焦、视觉追踪、周边视野、融像灵活性、深度感知、视觉化、手(脚)眼协调能力、瞬间视、视觉集中力、对比感度、光感度。同时研究中深入分析每种运动视觉内容的意义和价值,对其训练方法进行分析筛选,最终确定了眼保健操、钟摆读数、双人传球认字、卡片聚焦、远近字母表、找数字、两段式扫视、认数字、举看铅笔、圆珠笔相向、延迟记忆、定位抛接、手脚触点、快读速记、凝视一点集中训练等15种运动视觉训练方法。通过研究证明,这些运动视觉训练方法便于小学生掌握,且易于推广。3.研究中确定的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适用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身体运动能力决定了该群体需要一套简单易行的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去全面掌握与科学分析。研究表明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是一种多要素构成的综合复杂能力,因此其评价指标的确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既要考虑其综合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专项特征对其的影响。研究中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以动力系统、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作为理论基础指导。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系统归类,从反映动作协调能力的6个结构要素即反应能力、空间定向能力、本体感知能力、节奏能力、平衡能力与动作认知有关的认知能力出发,通过专家访谈、预实验对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了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进而通过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论证筛选,在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的情况下最终确定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为接反弹六角球、十字象限转身跳、跳绳、栏间折返、走平衡木、绳梯识图。经过实践证明这套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是有效的。4.运动视觉训练有助于小学生的视觉能力的改善。研究发现,实验干预后不同水平实验班和对照班小学生的平均视力出现明显差异,多个实验班在经历运动视觉训练后出现平均视力有小幅提高(水平二、水平三),而多个对照班在正常教学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视力略有降低。数据结果说明,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视觉能力的发展和保护具有一定作用。
陈力[6](2021)在《软梯进阶训练对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我国足球运动的未来,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做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训练工作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对于足球运动员而言,身体素质是其参与足球运动的基础所在,而灵敏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身体素质内容,在青少年阶段就已经就需要进行适当合理的训练来予以提升。现有的实验证明,软梯训练在灵敏素质的提升方面存在一定的效果,不过对于此训练方法在多种训练方式结合状态下训练效果比较,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就此而言,文中所进行的研究把软梯训练和多种进阶训练关联起来,以此来分析软梯进阶训练条件下开展软梯训练是否比常规灵敏素质训练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灵敏素质提升效果方面更为优异,借助于足球运动员软梯进阶训练的效果提升程度,系统性的总结得出能够帮助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提升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由此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给青少年足球训练提供相应的支持。研究采取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把呼和浩特实验中学的20名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当作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10人,各自展开期限12周的训练实验,且选择其中8项指标,来对比各组实验前后测试指标的改变情况。对试验前后测数据开展双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所得结果如下:(1)开展软梯进阶训练可以明显提升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改变方向能力,且训练效果优于常规灵敏素质训练。两方法对伊利诺伊测试项目的提升是一致的,进阶软梯训练对T字形跑的提高趋势更显着。(2)开展软梯训练较之于常规灵敏素质训练而言,在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协调性方面有明显提升。两方法对十字象限跳的提升是一致的,进阶软梯训练对反复横跨的提高趋势更显着。(3)依据足球专项特点选择的软梯进阶训练动作,能更好地发展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足球专项灵敏素质方面能力。进阶软梯训练与常规灵敏素质训练对运球折返的提升是一致的,软梯进阶训练对六边形移动的提高趋势更显着。
尚佳[7](2021)在《软梯训练对高中羽毛球特长生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羽毛球运动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球类运动之一,国家也出台了很多体育惠民政策促进了羽毛球运动的快速发展。羽毛球项目对速度、力量和灵敏性等各项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灵敏素质是羽毛球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灵敏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羽毛球参与者运动成绩的取得。作为一种较为流行和简捷有效的训练方式,软梯训练被广泛应用到灵敏素质的训练中。通过软梯训练对高中羽毛球特长生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能够为羽毛球特长生灵敏素质的提升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对高中生灵敏素质的训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东平高级中学28名羽毛球特长生为实验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软梯训练对高中羽毛球特长生灵敏素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十二周软梯训练和常规训练,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实验对象的基本身体素质指标和灵敏素质指标进行了测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后,软梯训练实验组学生的一分钟单摇和立定跳远两个项目的运动成绩较实验前有非常显着的提升(P<0.01);羽毛球掷远的运动成绩较实验前有显着性提升(P<0.05);100米跑和一分钟仰卧起坐的运动成绩较实验前没有显着性提升(P>0.05);实验后,常规训练对照组仅男生羽毛球掷远成绩较实验前有了显着提升(P<0.05),其他各项的运动成绩均没有显着变化(P>0.05)。软梯训练对实验对象的身体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上下肢力量与爆发力有明显的改善,常规训练对上肢爆发力有明显改善,对其他身体素质的提升不够明显。2、实验后,软梯训练实验组学生的灵敏素质测试项目成绩均较实验前有显着的提升(P<0.05);常规训练对照组仅有十字变向跑的运动成绩较实验前有明显提升(P<0.05),其他灵敏素质测试项目的成绩虽然也有小幅度提升(P>0.05),但不明显。软梯训练对学生的灵敏素质有非常明显的提升,常规训练对学生的部分灵敏素质有提升。3、软梯训练实验组和常规训练对照组实验后一分钟单摇项目的运动成绩有显着差异(P<0.05),并且二者在Nebraska灵敏测试、20秒重复侧跨步、身体低重心四角跑以及伊利诺斯动作灵敏测试中的成绩均有显着差异(P<0.05)。软梯训练提升灵敏素质的效果更为显着。
董帅[8](2020)在《足球运动对5-6岁幼儿体适能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高热量食品的摄入增多,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幼儿体适能方面的困扰引起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在幼儿关键成长期实施有效干预也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伴随着国家层面“校园足球”相关政策的颁布,在幼儿园开展以足球游戏的运动方式已在很多城市进行尝试和探索,但缺乏相关经验理论的归纳和完善。本研究选取济南市高新区贤文庄幼儿园60名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通过实施12周的足球运动教学实验干预,对比分析足球运动对幼儿体质健康的影响效果,优化5—6岁幼儿阶段体质健康促进训练方法,提升幼儿体适能和动作发展水平,为足球运动在幼儿园更好地开展奠定基础。目的:探讨足球运动对5—6岁幼儿体适能水平发展的影响,使幼儿体育运动项目的细分化、专业化,寻求合理有效学习运动技能的课程方案,为促进幼儿体适能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实验测试法,对济南市高新区贤文庄幼儿园60名5—6岁儿童实施12周的足球运动教学实验干预,实验组采用足球运动设计方案课为教学内容,对照组采用幼儿园学期教学计划要求为课堂学习内容,通过2003年国家颁布的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幼儿部分)和美国健康体适能测试标准,选取身体形态指标测定采用(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指标测定采用(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曲臂悬垂、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单脚站立)。结果:1.通过12周的实验干预训练,实验组儿童在10米折返跑、曲臂悬垂、单脚站立三个素质指标方面有显着的提高;坐位体前屈指标无明显变化,同时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下降的趋势;立定跳远和双脚连续跳两项指标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提升,但差异性不大。2.通过12周的实验干预训练,针对上肢力量对踢足球方面的影响大小进行研究,侧重上肢力量与足球游戏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发现上肢肌力量的强壮更有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技战术才能有效的发挥。同时在实验测试中,选择曲臂悬垂测试指标更能反映幼儿上肢力量的强弱,选择单脚站立测试指标反映幼儿的平衡性,难易程度小,测试结果更为精确。3.通过12周的实验干预训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指标测试存在同步的增长趋势,尤其是立定跳远和双脚连续跳,可见幼儿园在日常课程活动中,下肢力量的训练比较多,虽然完成了日常的训练目标,但体质健康的有效性是片面的。结论:本研究实施的足球运动干预方案可有效促进5—6岁幼儿体适能发展水平,尤其对灵敏性、平衡性的影响效果显着。可见在足球游戏中,应更多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引导幼儿去探索和思考,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体现锻炼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建议:幼儿工作者对于5—6岁幼儿体适能的健康状况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好长期的跟踪和监测尤为重要,注重相关科学的理论知识,合理考虑上下肢力量训练、柔韧性及灵敏等进行有效的干预训练,使幼儿的体质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
李大伟[9](2020)在《周期理论视角下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校园足球因得到国家政策支持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而课余足球训练是校园足球发展重要的一环,科学合理的足球课余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以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为研究对象,在周期训练理论的视角下,分析目前各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中阶段划分、各阶段任务、主要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手段、负荷,评估训练计划的科学性,找出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的编写制定提供参考,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训练,从而避免因训练不合理而导致的人才的浪费和流失,推动延边校园足球事业可持续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延吉市11所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了解各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的现状,运用周期训练理论,对各学校训练计划中的训练阶段划分、各阶段任务、训练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没有对训练对象的情况进行分析,对现实状态诊断不明确。多年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以及课时训练计划缺失,影响运动员初中阶段训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导致具体实施训练过程中训练计划可参照性不强。2、各学校训练计划中,训练阶段的划分对周期训练理论的应用较少,大部分学校计划中的训练目标与训练阶段划分联系不够紧密。各学校的训练目标不符合青少年足球训练提高基本技术和发展个人能力的训练理念。未将准备期、比赛期细分为一般准备期和专项准备期、赛前训练阶段和集中比赛阶段。3、个别学校对准备期的训练任务认识不明确;比赛期的训练任务对于足球专项能力发展的训练不足;各学校对于恢复期训练任务的安排较少。4、各学校训练计划中,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高于技战术训练,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相关训练较少。准备期的训练内容与比赛期相比更为丰富,与训练计划中所划分的较长的比赛期相矛盾;恢复期训练内容主要采用换项训练的方式进行。5、各学校训练计划中,并没有明确说明采用何种训练方法和手段,也没有针对不同训练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对于战术训练的手段较少。6、各学校训练计划中,训练负荷量的相关内容只有训练时长和训练次数,对于训练的负荷强度描述不明确。针对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规范训练计划的制定,针对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的实际情况,建立较为系统科学的校园足球课余训练指导纲要,为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和选择训练内容提供正确的参考依据。2、训练计划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对队员水平等个人条件进行分析比对,根据不同的学生运动员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依据比赛时间将训练计划细化,将一般准备期和专门准备期,赛前准备和集中比赛分开,不同时期确定不同的训练任务。4、加强教练员理论培训、督促监督各学校教练员编写更科学完善的训练计划,严格根据足球项目特点、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结合周期训练理论编写训练计划。重视恢复期训练,及时对上一周期进行总结,发现计划中的问题妥善修订计划。5、训练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上应遵循初中阶段运动员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适宜负荷,既要保证训练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又要避免过度负荷而对初中阶段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马增光[10](2020)在《现代体能训练对提高校园足球高一学生灵敏性水平研究 ——以石家庄四十五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竞技体育的实践发展证明,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体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甚至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运动训练理论的看法,创新了传统训练理论。足球运动亦然如此,无论国内赛场还是国际赛场,体能训练水平直接决定了同一档次队伍竞技水平的高低。尤其近些年,中国足球各层次人员同国际一流国家交流后反馈,体能水平的训练都占有较高比例。毋庸置疑,提高足球运动水平,体能训练已成为重要基础之一。本研究以高一学生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灵敏性训练为切入点,系统论述了如何通过现代体能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同时为高一学生球员灵敏素质训练提供了实践方案参考。选择灵敏素质训练为切入点,原因有三:灵敏素质是身体素质五项构成要素的核心、综合要素;高一学生基本处于灵敏素质发展敏感期的末端;高一学生灵敏素质以及全面体能训练是高中阶段体能训练的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为高一学生体能训练提供参考;阐释体能训练与足球水平提高的辩证统一关系;丰富高中学生体能训练理论;采用的方法有: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六角反应球测试、伊利诺斯测试、AFL(有球)测试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高一学生球员对现代体能训练有着较高的兴趣;现代体能训练对高一学生灵敏素质的提高明显高于传统手段;现代体能训练对高一学生的无球灵敏素质影响显着,触球过程中的灵敏水平提高还需在无球基础上进行专门的有球练习。最后,在分析体能训练内涵的基础上,以周期训练理论、板块训练理论、功能性训练理论为指导,设计了适合高中学生灵敏素质练习的具体方案,供借鉴和创新。
二、浅谈怎样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柔韧性和灵敏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怎样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柔韧性和灵敏性(论文提纲范文)
(1)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江苏U18女足体能训练方案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研究背景 |
2.文献综述 |
2.1 体能概念研究 |
2.2 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研究 |
2.3 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研究 |
2.4 足球运动员运动素质研究 |
2.4.1 力量素质 |
2.4.2 速度素质 |
2.4.3 耐力素质 |
2.4.4 柔韧素质 |
2.4.5 灵敏素质 |
2.4.6 协调素质 |
2.5 青少年足球研究 |
2.6 体育评价研究 |
2.7 体能评价研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地观察法 |
3.2.3 测试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江苏U18 女足身体形态分析 |
4.2 备战期江苏U18 体能训练研究与分析 |
4.2.1 备战期体能训练阶段划分 |
4.2.2 备战期体能训练课次分析 |
4.2.3 备战期体能训练各项内容占比分析 |
4.2.4 备战期体能训练负荷变化分析 |
4.3 备战期体能训练手段与方法 |
4.3.1 备战期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研究 |
4.3.2 备战期速度训练手段与方法研究 |
4.3.3 备战期灵敏训练手段与方法研究 |
4.3.4 备战期柔韧训练手段与方法研究 |
4.3.5 备战期有氧耐力训练手段与方法研究 |
4.3.6 备战期无氧耐力训练手段与方法研究 |
4.4 备战期体能训练效果表现分析 |
4.4.1 备战期前后30 米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4.2 备战期前后YOYO跑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4.3 备战期前后纵跳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4.4 备战期前后伊利诺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4.5 备战期前后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5 备战期体能训练在比赛中的表现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具体测试方法 |
(2)灵敏性训练对11-12岁少儿足球技能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提高灵敏性方法的相关研究 |
2.3 灵敏性在足球专项中的研究 |
2.4 灵敏素质测试指标的相关分析 |
2.5 少儿足球灵敏性培养的重要性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灵敏性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灵敏性对比分析 |
4.1.2 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灵敏性对比分析 |
4.1.3 对照组实验前与实验后灵敏性对比分析 |
4.1.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灵敏性对比分析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足球技能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足球技能对比分析 |
4.2.2 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足球技能对比分析 |
4.2.3 对照组实验前与实验后足球技能对比分析 |
4.2.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足球技能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实验组的阶段训练计划 |
附录B 对照组的阶段训练计划 |
足球灵敏性训练实验家长知情同意书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因子结构的分析与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 |
1.4.2 现代女足比赛的特征与需求 |
1.4.3 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特征 |
1.4.4 不同运动项目专项身体素质研究 |
1.4.5 足球运动身体素质状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测试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选取 |
3.1.1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确定的程序 |
3.1.2 预选指标 |
3.1.3 初选指标 |
3.1.4 复选指标 |
3.1.5 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专家筛选确定指标 |
3.2 浙江省U15 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总体分析 |
3.3 浙江省U15 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相关因素 |
3.3.1 不同位置对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 |
3.3.2 不同训练年限对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 |
3.3.3 不同运动技术等级对足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 |
3.4 浙江省U15 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的因子分析 |
3.4.1 专项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性矩阵 |
3.4.2 专项身体素质指标的适用性检验 |
3.4.3 专项身体素质指标的因子提取 |
3.4.4 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
3.4.5 专项身体素质结构因子命名 |
3.4.6 专项身体素质结构因子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附件五 |
(4)灵敏训练对高校普修跆拳道学生腿法速度影响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基于内容选题层面 |
1.4.2 基于国内外高校跆拳道发展的概况 |
1.4.3 基于国内外跆拳道训练方法概况 |
1.4.4 基于国内外灵敏素质概念 |
1.4.5 基于国内外灵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对比法 |
2.3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2.3.1 研究重点 |
2.3.2 研究难点 |
2.3.3 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预实验前8 周空中课堂效果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3.1.1 预实验前8 周空中课堂普修跆拳道学生的学习状态 |
3.1.2 预实验前8 周空中课堂普修跆拳道学生腿法的练习方式 |
3.1.3 预实验前8 周空中课堂普修跆拳道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 |
3.1.4 预实验前8 周空中课堂普修跆拳道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 |
3.1.5 预实验前8 周疫情期间内学生课余时间练习状况 |
3.2 实验前后两组的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3.2.1 实验前后两组实验的成绩统计 |
3.2.2 实验前后实验组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
3.2.3 实验前后对照组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
3.3 实验前后两组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3.3.1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20s一加一提膝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
3.3.2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15s双飞踢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
3.3.3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15s左右高横踢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
3.3.4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30s中位横踢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
3.3.5 实验前后T-test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
3.3.6 实验前后六边形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
3.3.7 实验前后立定跳远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
3.3.8 实验前后左、右竖叉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1 FMS身体功能筛查数据统计结果 |
附件2 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3 灵敏训练的训练方法访谈 |
附件4 灵敏训练的测试方法访谈 |
附件5 灵敏训练对高校普修学生道课程问卷调查 |
(5)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紧抓身心发展关键期,有效促进身体运动能力 |
1.1.2 动作协调能力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1.3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运动技能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
1.1.4 对国家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创新点 |
1.5.1 选题的创新 |
1.5.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1.5.3 思想观点的创新 |
1.6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运动视觉及运动视觉训练的概念 |
2.1.2 动作协调能力的概念 |
2.1.3 运动能力的概念 |
2.2.关于运动视觉及训练的研究 |
2.2.1 关于视觉机理机制的研究 |
2.2.2 关于运动视觉起源的研究 |
2.2.3 关于运动视觉的理论研究 |
2.2.4 关于运动视觉和运动项目之间关系的研究 |
2.2.5 关于运动视觉康复的研究 |
2.2.6 关于运动视觉搜索的研究 |
2.2.7 关于运动视觉训练效果评价的研究 |
2.2.8 关于运动视觉训练的原则 |
2.2.9 小结 |
2.3 关于动作协调能力的相关研究 |
2.3.1 关于动作协调能力分类的研究 |
2.3.2 关于动作协调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2.3.3 关于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研究 |
2.3.4 小结 |
2.4 关于运动视觉训练与动作协调能力相关性的研究 |
2.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5.1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2.5.2 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规律 |
2.5.3 运动生理学理论基础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德尔菲法 |
3.2.5 实验法 |
3.2.6 测试法 |
3.2.7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运动视觉训练的方法设计 |
4.1.1 运动视觉内容 |
4.1.2 运动视觉训练方法 |
4.1.3 运动视觉训练方法的确定 |
4.2 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
4.2.1 建立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论基础 |
4.2.2 基本原则 |
4.2.3 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 |
4.3 干预前总体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
4.4 干预前不同水平不同性别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差异分析 |
4.4.1 水平一男生差异分析 |
4.4.2 水平一女生差异分析 |
4.4.3 水平二男生差异分析 |
4.4.4 水平二女生差异分析 |
4.4.5 水平三男生差异分析 |
4.4.6 水平三女生差异分析 |
4.4.7 小结 |
4.5 干预前后不同水平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基础指标对比分析 |
4.5.1 干预前后水平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基础指标对比分析 |
4.5.2 干预前后水平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基础指标对比分析 |
4.5.3 干预前后水平三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基础指标对比分析 |
4.5.4 小结 |
4.6 干预前不同水平不同性别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
4.6.1 反应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
4.6.2 空间定向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
4.6.3 本体感知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
4.6.4 节奏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
4.6.5 平衡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
4.6.6 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分析 |
4.6.7 小结 |
4.7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反应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4.7.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接反弹六角球描述性统计分析 |
4.7.2 干预后接反弹六角球方差分析 |
4.7.3 小结 |
4.8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空间定向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4.8.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十字象限转身跳描述性统计分析 |
4.8.2 干预后十字象限转身跳方差分析 |
4.8.3 小结 |
4.9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本体感知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4.9.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跳绳描述性统计分析 |
4.9.2 干预后跳绳方差分析 |
4.9.3 小结 |
4.10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节奏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4.10.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栏间折返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0.2 干预后栏间折返方差分析 |
4.10.3 小结 |
4.11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平衡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4.11.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走平衡木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1.2 干预后走平衡木方差分析 |
4.11.3 小结 |
4.12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认知能力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4.12.1 干预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绳梯识图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2.2 干预后绳梯识图方差分析 |
4.12.3 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价值 |
5.1.2 系统科学的确立运动视觉训练的方法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
5.1.3 研究中确定的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适用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5.1.4 运动视觉训练有助于小学生的视觉能力的改善 |
5.2 建议 |
5.2.1 运动视觉训练作为青少年儿童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训练 |
5.2.2 加强对运动视觉训练的基础研究和实证研究 |
5.2.3 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进行运动视觉的训练设计 |
5.2.4 加强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普适性研究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不足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2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及视力基本情况的调查 |
附件3 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
附件4 |
附件5 运动视觉训练方法李克特量表 |
附件6 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筛选专家意见调查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证书与荣誉 |
附录 |
(6)软梯进阶训练对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灵敏素质的概念 |
2.1.2 软梯训练的概念 |
2.1.3 进阶训练的概念 |
2.2 研究现状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后测试结果 |
4.2 变换动作能力前后测结果分析 |
4.2.1 立卧撑前后测结果分析 |
4.2.2 Nebrasaka灵敏测试前后测结果分析 |
4.2.3 变换动作能力前后测结果分析 |
4.3 改变方向能力前后测结果分析 |
4.3.1 T字形跑前后测结果分析 |
4.3.2 伊利诺伊测试前后测结果分析 |
4.3.3 改变方向能力前后测结果分析 |
4.4 协调性前后测结果分析 |
4.4.1 十字象限跳前后测结果分析 |
4.4.2 反复横跨前后测结果分析 |
4.4.3 协调性前后测结果分析 |
4.5 足球专项灵敏素质前后测结果分析 |
4.5.1 六边形移动前后测结果分析 |
4.5.2 运球折返前后测结果分析 |
4.5.3 足球专项灵敏素质前后测结果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7)软梯训练对高中羽毛球特长生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软梯训练相关研究 |
1.3.2 灵敏素质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实验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形态的对比 |
3.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对比 |
3.2.1 基本身体素质指标 |
3.2.2 灵敏素质指标 |
3.3 实验前后实验组身体素质的对比 |
3.3.1 基本身体素质指标 |
3.3.2 灵敏素质指标 |
3.4 实验前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 |
3.4.1 基本身体素质指标 |
3.4.2 灵敏素质指标 |
3.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的对比 |
3.5.1 基本身体素质指标 |
3.5.2 灵敏素质指标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咨询问卷专家评价表 |
附录2 灵敏素质测试方法专家筛查调查问卷 |
附录3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4 羽毛球特长生软梯训练方法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5 |
附录6 |
致谢 |
(8)足球运动对5-6岁幼儿体适能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幼儿 |
2.1.2 幼儿体适能 |
2.2 幼儿体适能相关研究 |
2.2.1 国外幼儿体适能 |
2.2.2 国内幼儿体适能的研究 |
2.2.3 相关体质测试指标的研究 |
2.3 其他运动对幼儿体适能的研究 |
2.4 足球运动发展现状及概述 |
2.5 足球运动对儿童体适能的研究 |
2.5.1 国外足球运动对体适能的研究 |
2.5.2 国内足球运动对儿童体适能发展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据统计法 |
3.3 幼儿足球课程的创编 |
3.3.1 创编目标 |
3.3.2 创编原则 |
3.3.3 创编内容 |
3.4 实验测试指标 |
3.5 幼儿身体素质测试方法和要求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的身体形态和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1.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的身体形态测试结果分析 |
4.1.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的身体形态和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3 足球运动对儿童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分析 |
4.3.1 足球运动对身体成分BMI的影响分析 |
4.3.2 足球运动对灵敏素质的影响分析 |
4.3.3 足球运动对力量素质的影响分析 |
4.3.4 足球运动对协调素质的影响分析 |
4.3.5 足球运动对柔韧素质的影响分析 |
4.3.6 足球运动对平衡素质的影响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致谢 |
(9)周期理论视角下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周期训练理论的相关研究 |
1.4.2 校园足球的相关研究 |
1.4.3 训练计划的相关研究 |
1.4.4 周期训练理论在足球训练中的应用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地调查法 |
2.2.3 逻辑分析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的现状 |
3.1.1 课余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 |
3.1.2 课余训练计划的类型 |
3.1.3 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对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的要求 |
3.1.4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定的要求 |
3.2 周期理论视角下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的分析 |
3.2.1 课余训练计划中训练阶段的划分情况分析 |
3.2.2 课余训练计划中各阶段任务情况分析 |
3.2.3 课余训练计划中训练的主要内容情况分析 |
3.2.4 课余训练计划中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
3.2.5 课余训练计划中负荷特点情况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调查提纲 |
附录B 各学校训练计划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10)现代体能训练对提高校园足球高一学生灵敏性水平研究 ——以石家庄四十五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体能、体能训练的概念 |
1.2 国内外学者关于体能训练的研究现状 |
1.3 关于足球专项灵敏素质的研究 |
1.3.1 对灵敏素质概念的理解 |
1.3.2 对足球专项灵敏素质概念及特点的理解 |
1.4 身体素质敏感期相关研究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资料法 |
2.2 问卷调查法 |
2.3 实验法 |
2.3.1 实验对象 |
2.3.2 实验时间 |
2.3.3 实验地点 |
2.3.4 实验训练方案 |
2.3.5 实验控制 |
2.3.6 测试方法介绍 |
2.4 数理统计法 |
3 石家庄四十五中高中足球队学生体能训练的原则和传统内容 |
3.1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
3.1.1 系统性原则 |
3.1.2 适宜原则 |
3.1.3 全面性原则 |
3.1.4 个别原则 |
3.1.5 周期性原则 |
3.2 校园足球学生体能训练的传统内容 |
3.2.1 力量素质训练 |
3.2.2 耐力素质 |
3.2.3 速度素质 |
3.2.4 柔韧素质 |
3.2.5 灵敏素质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六角球测试对比分析 |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FL测试对比分析 |
4.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伊利诺斯测试对比分析 |
4.4 对实验组三种灵敏素质测试数据的分析 |
4.5 实验后学生的主观感觉 |
5 对提高高一学生灵敏性体能训练的设计思考 |
5.1 体能训练设计的内涵 |
5.2 足球专项体能训练设计的理论基础 |
5.2.1 周期训练理论 |
5.2.2 板块训练理论 |
5.2.3 功能性训练理论 |
5.3 足球比赛专项体能表现特征对训练设计的启示 |
5.4 以灵敏素质为例开展的体能训练实证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四、浅谈怎样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柔韧性和灵敏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江苏U18女足体能训练方案设计与实践研究[D]. 王佩隆. 南京体育学院, 2021(02)
- [2]灵敏性训练对11-12岁少儿足球技能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静.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浙江省U15女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因子结构的分析与综合评价[D]. 吴杨敏.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4]灵敏训练对高校普修跆拳道学生腿法速度影响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例[D]. 高飞.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9)
- [5]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影响的研究[D]. 张世平.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
- [6]软梯进阶训练对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D]. 陈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7]软梯训练对高中羽毛球特长生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尚佳.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8]足球运动对5-6岁幼儿体适能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 董帅.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1)
- [9]周期理论视角下延吉市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课余训练计划研究[D]. 李大伟. 延边大学, 2020(05)
- [10]现代体能训练对提高校园足球高一学生灵敏性水平研究 ——以石家庄四十五中为例[D]. 马增光.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