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疑解惑小组赛学习方法

置疑解惑小组赛学习方法

一、设疑解惑分组竞争学习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淼[1](2021)在《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有一项明确提到: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英语写作是高中生对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大力推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向教育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类作文评价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虽然此类平台更加适合写作教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平台互动性弱、信息传达缺乏即时性等。由此可知,如何借助作文评价系统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的自身特点,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具有现实意义。虚拟学习社区以虚拟性、学习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交流渠道、增强教学互动等。因此,本研究利用知到教学平台和敏捷方舟易写作搭建集翻转课堂教学管理与英语写作教学于一体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16周的教学研究,以探索该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本研究在哈尔滨市某高中进行,选择高二学年的两个班级学生共计97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问题包括:第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情况如何?第二,如何在虚拟学习社区环境下进行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第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兴趣?本研究使用访谈法对第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讨;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目前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设计了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一方面运用SPSS24.0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四次写作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后,再次对实验班写作成绩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后测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所得到的研究结论进行补充分析和讨论,旨在了解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兴趣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写作教学的交互性,其中投票、抢答、作文互评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增强了学习的沉浸感;其次,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数据反馈为教师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学情分析,促进个性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通对被试四次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并结合研究后测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被试的英语写作成绩及兴趣。本研究通过对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为现阶段“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性和参考价值。然而,本研究也存在周期短、样本容量少等不足之处,仍需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完善与优化。

罗容[2](2021)在《“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宜宾市北大培文宜宾国际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张单妹[3](2021)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同伴互教活动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还改变了学习方法。翻转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虽能使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但也会使学生出现选择困难的问题,且可能会因为学习资源太多,导致学生只是了解知识的表面,未能进行深入学习。因此,翻转课堂就要打破这种时序重构的现象,真正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才能体现出翻转课堂的价值。同伴互教是指两个或多个同伴之间进行互相交流、探讨,使双方都能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基本构成要素是互惠的学习共同体、交互活动和多元化评价。同伴互教不仅强调同伴之前的合作,交流,帮助,同时还强调一个“教”字,学习者基于共同的学习任务或主题,组内或组间通过观点共享、互相提问与解答,在一个充分挑战的学习活动中,实现深层次的知识建构。这样的活动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建构理论和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冲突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设计了新的同伴互教教学活动。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最终验证实施效果。本研究在梳理翻转课堂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同伴互教结合翻转课堂进行教学,通过同伴互教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充满挑战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采用行动研究法,参考以往的同伴互教、同伴互助的形式设计同伴互教活动。将基于翻转课堂的同伴互教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用到本科教学过程中,经三轮实践之后,总结出科学可行的翻转课堂同伴互教的教学方法。合理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方案,进行科学指导,安排好课前和课中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流畅性。学生参与度有所提高,对翻转课堂接受度较高,学习效果满意。说明基于翻转课堂的同伴互教活动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张玲[4](2020)在《“三疑三探”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峡县双龙二中为例》文中认为为适应当代社会对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河南省南阳市引入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在南阳市各级学校推广应用。然而,在近十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该教学模式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一些地区在运用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流于形式、不同课型不能灵活运用等问题。为探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以南阳市西峡县双龙二中为例,开展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首先,梳理了“三疑三探”相关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简述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其次,以南阳市双龙二中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系统调研了该校英语课堂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通过不同课型的课堂观察,感受英语不同课型实施该教学模式师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来收集学生对该模式的认可度和各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表现;通过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英语教师在“三疑三探”英语课堂中四个教学环节的操作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与疑惑。最后,基于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结果,总结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三疑三探”课堂教学取得的成效包括: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质疑精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仍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在英语不同课型中对“三疑三探”的使用不够灵活;课堂教学设计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一定的形式化;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根据英语不同课型的特点灵活地使用该教学模式;精心备课,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提高合探效率;健全评价机制,创新听课评课制度。论文的研究成果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内涵,同时为提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效果指明了方向。

叶瑞萍[5](2020)在《STAD模式对初中生个体责任影响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个体责任指个体的职责及任务。本文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STAD(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合作学习模式,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共同承担组内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责任。主要包括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责任动机和责任能力。有研究指出,学生小组合作影响其自身责任感,但并没有具体指出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STAD教学模式影响了初中生个体责任的哪些方面。本研究主要以准实验法为主,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为辅,实验对象选取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八班为实验班、七年级九班为对照班。探究STAD模式对初中生个体责任有何影响。研究工具是刘倩茹根据谭小宏《中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和相关文献研究自行编制的《中学生个体责任评定量表》。问卷信度检验结果Alpha系数为0.825,表明信度良好。在本实验中,自变量为STAD模式,因变量为个体责任,无关变量的控制在学生人数、性别比例、学习情况等方面两个班级应该基本保持相近;在代课教师、教材版本,课时等方面两个班级应该保持完全一致。从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实验班实行STAD模式,实验前后分别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发放问卷,用SPSS23.0对前后测数据分析。学期末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模式对学生个体责任的影响和学生想法,根据实验班前后测数据分析结果,将个体责任得分情况分为三个等级,从每个等级选取两名学生(一男一女)进行访谈,整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实验前后实验班个体责任均值分别为109.442、118.442,方差检验p=0.000<0.05,说明实验前后学生个体责任有显着性差异。从男女生性别角度来看,实验前男生个体责任均值小于女生,男女均值相差2.202,实验后男生个体责任均值大于女生,男女均值相差0.582,男生提高的较多。从方差检验结果可知,P值均小于0.05,男女生个体责任实验前后都产生显着性差异。从个体责任各个维度来看,实验后各个维度均值比实验前都有提高。从实验班个体责任各个维度的方差检验结果,在责任认知维度中,P=0.025<0.05,责任动机维度中,P=0.012<0.05,表明实验班在实验前后学生的责任认知、责任动机有显着性差异。但在责任行为、责任情感维度和责任能力维度中,P值均大于0.05,均没有产生显着性差异。从班干部和非班干部来看,实验后班干部的个体责任均值为126.056、非班干部的个体责任均值为110.568,相比实验前都有提高,从班干部和非班干部个体责任方差检验结果可得:实验班班干部在实验前后个体责任P=0.002<0.005、非班干部在实验前后个体责任P=0.035<0.05,由此可得,在实验前后,无论是班干部还是非班干部,他们的个体责任均产生显着性差异。从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来看,实验后农村户籍学生个体责任均值为115.947、城镇户籍学生个体责任均值为116.200,相比实验前都有提高,从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个体责任方差检验结果可得:实验班城镇户籍在实验前后个体责任P=0.171>0.005、农村户籍在实验前后个体责任P=0.027<0.05,由此可得,在实验前后,城镇户籍学生个体责任没有产生显着性差异,农村户籍学生个体责任产生显着性差异。从访谈结果可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性与个体责任呈正相关并且在实施过程之中,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参与性越高,他们的个体责任越强,反之越弱。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STAD模式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个体责任。(2)该模式对男女生个体责任水平都有提高,但对男生的提高大于女生。(3)该模式对学生责任认知、责任动机提高很明显,但对责任情感、责任行为、责任能力提高不明显。(4)该模式在实验前后对班干部和非班干部个体责任水平都有明显提高。(5)该模式对农村户籍学生个体责任水平提高的明显,但对城镇户籍学生提高不明显。(6)学生课堂积极性参与性越高,个体责任越强。

黄秋霞[6](2020)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达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目的,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发展。该标准意味着教学课程不能遵循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思想,而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的制定,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和互动,分享对知识的理解。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导学教学与互动教学的结合体,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阶段划分为四个主要环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程的问题情境当中,学生在该种情况下受到教师的引导,独立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互动学习,由小组成员交流和讨论,教师也将参与到互动当中,师生之间共同解决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并进行反馈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自我的认知。总体来讲,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适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善,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本文研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以实验法为主,问卷调查法为辅,掌握和了解中学数学教学环节中的导学互动教学应用情况,利用数据充分说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所具有的实用性。文章研究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实验研究和对比,深层次的剖析导学互动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性。最终得出了研究的几点结论。首先,导学互动教学能够帮助中学数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导学互动教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究能力。最后,导学互动教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文章共分成六大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它交代了互动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导学互动教学方面的研究观点。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该部分交代了导学互动的概念、教学目标以及特点,还阐述了研究导学互动的相关理论依据,从构建主义、合作学习主义以及人本主义等理论角度分析导学互动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是应用分析部分,该部分主要阐述导学互动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了解其是否能够遵循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是否能够体现出教师的综合性水平。第四部分是实施过程部分,该部分阐述导学互动教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原则以及具体的应用流程、教学案例分析模式,从提升自我认知以及增强互动等角度保障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顺利。第五部分采取了实验法分析导学互动教学实验的效果。第六部分是结论部分,该部分总结了文章的研究观点,并给出研究分析的具体结论。

吴瑛[7](2019)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河南省西陕县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论文主要围绕“三疑三探”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究与讨论,以笔者教育实习学校的高二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来探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实际运用中的效果与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本论文正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即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及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时,对“三疑三探”的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围绕学生、问题、探究、评价四个方面表现的特点做了一定的阐释。第二部分,分析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发展的现实需要造就了该模式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征,学生的主体能力也为其应用提供了可能。第三部分,结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情境创设、实施过程、实施结果、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的有效实施原则,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比较研究法,展开实验设计,并探讨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实际效果。第四部分,从具体的四个教学流程来阐述、分析“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五个部分,基于存在的问题,从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与制度三个维度提出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具体改进策略。

郭娜[8](2019)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新高考改革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在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追求,“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正是为实现有效教学服务的。本文是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在以往的文章中,有关“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文章很多,但是有关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文章比较少。作者通过查阅文献收集材料,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指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特点、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特点,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作者从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三种课型分别给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例。作者选择自己任教的两个高二平行班级实施时长为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在教学方式上,对实验班采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比班则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实验结束之后,对比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变化,并设计学生版问卷调查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以及对师生关系认识的不同,设计教师版问卷调查淅川一高数学教师使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现状和效果。最后作者进行学生访谈,深入了解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适应情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然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不是万能的,一线高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要注意这些问题:该模式难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注意要在课堂内外照顾学困生;该模式还要求教师有更高的把握课堂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向枣林[9](2019)在《小学语文“三环六导”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H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语文教学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旋律,而在课堂上合理运用语文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因此开发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许多教育者不懈的追求。H小学为积极响应建设高效课堂的号召,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开发了“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在模式实施后,在方便师生的同时,模式的不足也日显现出来。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论文将对H小学的“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本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绪论、“三环六导”模式的创构、模式的实施及模式的优势及局限。在绪论部分界定了教学模式的概念,归纳总结了教学模式的特点,并通过文献综述就国内外对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行了梳理和评述;在第二部分模式的创构中详细介绍了模式的基本内涵,阐述了“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总结出模式具有情智并重的教学目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谐的教学过程和科学的教学评价这四个特点;第三部分是论文的主体,主要介绍了“三环六导”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即课前确立目标和任务、课中规范课堂流程、课后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关注七个要点以及模式实施的三大措施即培养教师五种意识、注重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规范课堂教学流程。同时借助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三环六导”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在最后一部分中既论述模式的优势如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师训、教师是教学的保证,善用评价、量表是效果的反馈,又分析出该模式的局限如在“合作探究”中缺少保障,在“分层达标”中缺少依据。同时还提出了模式的实施建议,即避免课堂程序模式化,缺乏灵活性;避免课堂展示时间不充分,人员固定化;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语文教学有效融合;避免作业设计理念的应试化倾向。

周亚丽[10](2018)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的推行,现阶段教育已逐渐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老师教、学生被动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学生互动教学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式,这一转变使得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特点、个性特点等,倾向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来个性制定教学方式。在此背景下,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方式逐渐被重视起来。本文以初中数学的情境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等方法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初中数学情境创建效果不佳的原因,并尝试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的有效策略,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本文介绍了相关的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如反馈式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为后续研究做了铺垫。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及查阅文献等方式,探明了初中数学课堂情景创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如,教师没意识到课堂情境教学创建的重要性、不能科学有效的运用课堂情境创建这一教学方式等等。再次,根据以上分析,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的策略。如导入环节教学情景的创建策略、教学环节教学情境的创建策略、小结环节教学情境的创建策略等。最后,根据上一章提出的初中数学课堂情景教学的策略,结合实际,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际案例,对实际教学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二、设疑解惑分组竞争学习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疑解惑分组竞争学习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力支持翻转课堂教学
        (二)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为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翻转课堂教学对教育技术的要求与现实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基本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翻转课堂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国外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四)国内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平台发展
        (三)国外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献综述
        (四)国内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献综述
    三、英语写作教学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二)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四、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一)国外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二)国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三)国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二)建构主义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三)建构主义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二、合作学习理论
        (一)合作学习理论概述
        (二)合作学习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三)合作学习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三、深度学习理论
        (一)深度学习理论概述
        (二)深度学习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三)深度学习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四、三种理论基础之间的关系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一)高中英语写作测试卷
        (二)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四)访谈提纲
        (五)知到教学平台
        (六)敏捷方舟易写作平台
        (七)数据分析软件SPSS24.0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准备阶段
        (二)研究前测阶段
        (三)研究阶段
        (四)研究后测阶段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确定教学目标
        (三)确定课程内容
    六、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一)课前阶段
        (二)课中阶段
        (三)课后阶段
    七、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研究数据分析
        (一)研究样本的情况分析
        (二)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三)研究后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四)访谈结果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
        (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及兴趣的影响
结语
    一、研究发现
        (一)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进行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成绩
        (四)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反思与启示
        (一)研究反思
        (二)研究启示
    三、研究的局限
    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四次英语写作测试试题
    附录二 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附录三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四 访谈提纲及转写记录
    附录五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测试成绩汇总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翻转课堂模式下同伴互教活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同伴互教研究综述
        (二)合作学习研究综述
        (三)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三、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辨析
        (一)同伴互教与同伴互助学习
        (二)同伴互教与同伴教学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认知冲突理论
        (四)群体知识建构理论
第三章 翻转课堂模式下同伴互教活动设计
    一、同伴互教活动设计指导思想
    二、同伴互教遵循的教学原则
    三、同伴互教操作流程
    四、同伴互教活动策略
        (一)分组的方法
        (二)活动开展的策略
        (三)评价
第四章 翻转课堂环境下同伴互教行动设计——以《教学设计》课程为例
    一、行动研究背景
        (一)《教学设计》课程分析
        (二)《教学设计》教学现状
        (三)行动研究方案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教学设计的内涵”主题教学
        (一)行动计划
        (二)实施
        (三)观察
        (四)反思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主题教学
        (一)行动计划
        (二)实施
        (三)观察
        (四)反思
    四、第三轮行动研究——“项目式学习活动”主题教学
        (一)行动计划
        (二)实施
        (三)观察
        (四)反思
第五章 翻转课堂环境下同伴互教教学活动的行动效果分析
    一、同伴互教活动的体验与问题
        (一)学生对同伴互教的适应程度
        (二)学生对同伴互教活动的态度
    二、行动研究效果分析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个人简历

(4)“三疑三探”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峡县双龙二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综述
        2.1.1 探究式教学的国外研究
        2.1.2 探究式教学的国内研究
    2.2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2.2.1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国外研究
        2.2.2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国内研究
    2.3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1.1 教学模式
        3.1.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3.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3.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思路
    4.4 研究工具
        4.4.1 课堂观察量表
        4.4.2 调查问卷
        4.4.3 访谈提纲
        4.4.4 问卷星软件
    4.5 研究方法
        4.5.1 文献资料法
        4.5.2 问卷调查法
        4.5.3 课堂观察法
        4.5.4 访谈法
    4.6 研究步骤
        4.6.1 研究准备阶段
        4.6.2 研究实施阶段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5.1.1 学生态度
        5.1.2 学生表现
        5.1.3 学生学习效果
        5.1.4 课堂评价形式和效果
    5.2 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5.2.1 自主学习情况
        5.2.2 教学环节实施现状
        5.2.3 实施效果
        5.2.4 课堂评价形式
    5.3 课堂观察结果
        5.3.1 课堂整体效果
        5.3.2 存在的问题
        5.3.3 改进措施
    5.4 教师访谈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取得的成效
        6.1.2 存在的问题
        6.1.3 改进建议
    6.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6.2.1 研究局限性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5)STAD模式对初中生个体责任影响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社会需要
        1.1.2 新课改要求
        1.1.3 实际教学工作的要求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STAD模式
        2.1.2 个体责任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STAD模式
        2.2.2 个体责任
3 概念界定
    3.1 STAD模式
    3.2 责任、个体责任
        3.2.1 责任的定义
        3.2.2 个体责任的定义
4 理论基础
    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2 最近发展区理论
    4.3 社会互赖理论
5 研究设计与实施
    5.1 研究对象
        5.1.1 学校概况
        5.1.2 被试群体
    5.2 研究方法
        5.2.1 准实验法
        5.2.2 问卷调查法
        5.2.3 访谈法
    5.3 研究工具
        5.3.1 调查问卷
        5.3.2 访谈提纲设计
        5.3.3 小组成绩计算
    5.4 研究步骤
        5.4.1 准备阶段
        5.4.2 实验实施
        5.4.3 访谈
        5.4.4 整理数据阶段
6 结果与分析
    6.1 总体研究分析
        6.1.1 对照班学生个体责任在实验前后差异性分析
        6.1.2 实验班个体责任在实验前后差异性分析
        6.1.3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个体责任差异性分析
    6.2 差异性分析
        6.2.1 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男女个体责任差异性分析
        6.2.2 实验班在实验前后个体责任各个维度差异性分析
        6.2.3 实验班班干部与非班干部在实验前后个体责任差异性分析
        6.2.4 实验班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个体责任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性分析
    6.3 访谈结果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 总体分析
        7.1.2 具体分析
    7.2 教学建议
        7.2.1 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7.2.2 促进个体责任各个维度协调发展
        7.2.3 健全班干部轮流担任制度
        7.2.4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7.2.5 转变教师自身角色
        7.2.6 落实形成性评价
8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学生个体责任评定量表
附录 B 访谈提纲
附录 C
附录 D 作业单
附录 E 单元测试题
附录 F 访谈结果整理
致谢

(6)“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提出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二、本文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
    三、文献综述
第二章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导学互动”的概念界定
    二、“导学互动”模式的基本流程
    三、“导学互动”模式的特点、教学目标与理论依据
第三章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初中数学教材的可行性分析
    二、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的可行性分析
    三、教师综合水平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编写导纲应遵循的原则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第五章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应用的实验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与实验过程
    三、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7)“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概述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
        1.设疑自探
        2.解疑合探
        3.质疑再探
        4.运用拓展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
        2.以问题为导向
        3.以探究为主线
        4.凸显评价意识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1.贯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改革的内在要求
        2.增添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活力的现实需要
        3.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4.符合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三疑三探”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2.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特征为“三疑三探”式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
        3.高中生的主体能力为“三疑三探”式教学提供了可能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实验设计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教学原则
        1.情境创设:趣味性与价值性兼顾原则
        2.实施过程:渐进性与民主性兼顾原则
        3.实施结果:学会学习与学会关心兼顾原则
        4.教学评价:发展性与过程性兼顾原则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
        2.实验对象
        3.实验材料
        4.实验方法
        5.实验案例
    (三)实验结果的现状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设疑自探环节
        1.学生的设疑积极性不高
        2.问题设置找不到重点
    (二)解疑合探环节
        1.学习小组不健全
        2.时间把控不当
        3.板书设计不完善
    (三)质疑再探环节
        1.学生质疑能力不足
        2.教师急于求成
    (四)运用拓展环节
        1.学生编题拘泥于课本
        2.学生更热衷于老师出题检测
        3.教师对潜质生的关注程度不够
五、“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中的改进策略
    (一)多渠道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适当增加有质量的课前预习
        3.借力多媒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营造利于思考的校园氛围
    (二)全面提升教师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能力
        1.健全学习小组,完善板书设计
        2.提高课堂智慧,适时把握课堂进度
        3.关爱学生,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
        4.提倡创新,灵活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大力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及制度建设
        1.完善基础设施
        2.丰富教学资源
        3.增加教师学习及培训的机会
        4.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及激励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后记

(8)“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主要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文献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基础
    2.4 小结
第3章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步骤
    3.2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可行性分析
    3.3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3.4 小结
第4章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实施
    4.1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课堂实施案例
    4.2 教学实验研究
    4.3 调查问卷设计
    4.4 小结
第5章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与分析
    5.1 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差异分析
    5.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5.3 学生访谈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9)小学语文“三环六导”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1. 基于语文教学模式的反思
        2. 基于课程改革深化的需要
        3. 基于H小学语文教学谋求发展的现状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访谈法
        3. 观察法
    (五) 研究思路
    (六) 文献综述
        1. 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2. 对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3. 研究评述
一、“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构
    (一) “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概述
        1. H小学的基本情况
        2. “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3. “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二) “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1. 生本理念
        2. 以学定教
    (三) “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特点
        1. 情智并重的教学目标
        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3. 和谐的教学过程
        4. 科学的教学评价
二、“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 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
        1. 课前确立目标和任务
        2. 课中规范课堂流程
        3. 课后进行教学评价
        4. 过程中关注七个要点
    (二) 保障“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措施
        1. 培养教师五种意识
        2. 注重科学的教学评价
        3. 规范课堂教学流程
    (三) 课例分析
三、“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局限
    (一) “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势
        1. 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 重视师训,教师是教学的保证
        3. 善用评价,量表是效果的反馈
    (二) “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局限
        1. “合作探究”缺少保障
        2. “分层达标”缺少依据
    (三) “三环六导”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1. 避免课堂程序模式化,缺乏灵活性
        2. 避免课堂展示时间不充分,人员固定化
        3. 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语文教学有效融合
        4. 避免作业设计理念的应试化倾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1.2.1 研究的方法
        1.2.2 研究的内容或问题
        1.2.3 研究的框架图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相关理论综述
        2.3.1 反馈式教学法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3章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初中数学学习的现状
        3.1.2 情境创建的重要性已普遍被认可
        3.1.3 情境创建的方式方法单一
        3.1.4 存在不使用情境创建的情况
        3.1.5 情境创建效果不尽人意
    3.2 原因分析
        3.2.1 教师方面原因
        3.2.2 学生方面原因
        3.2.3 教师教学条件的局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的策略
    4.1 导入环节教学情境的创建策略
        4.1.1 结合生活实际
        4.1.2 游戏性导入
        4.1.3 结合数学故事、数学典故导入
        4.1.4 设疑导入
    4.2 教学环节教学情境的创建策略
        4.2.1 互助学习小组的运用
        4.2.2 合理使用竞争机制和互助学习小组
        4.2.3 实践式情境创建方式
    4.3 设计有效课堂小结与点睛课堂
        4.3.1 趣味性小结
        4.3.2 延伸性小结
        4.3.3 对比异同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的案例研究
    5.1 导入环节教学情境的案例研究
        5.1.1 结合生活实际导入
        5.1.2 游戏性导入
        5.1.3 结合数学故事、数学典故导入
    5.2 教学环节教学情境的案例研究
        5.2.1 合理使用竞争机制
        5.2.2 互助学习小组的运用
    5.3 小结部分教学情境的案例研究
        5.3.1 总结归纳法
        5.3.2 知识点延伸法
        5.3.3 对比异同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设疑解惑分组竞争学习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D]. 王淼.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宜宾市北大培文宜宾国际学校为例[D]. 罗容. 宁夏大学, 2021
  • [3]翻转课堂模式下同伴互教活动设计研究[D]. 张单妹.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4]“三疑三探”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峡县双龙二中为例[D]. 张玲. 延安大学, 2020(12)
  • [5]STAD模式对初中生个体责任影响的实践研究[D]. 叶瑞萍.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6]“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 黄秋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7]“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研究[D]. 吴瑛.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8]“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郭娜. 信阳师范学院, 2019(08)
  • [9]小学语文“三环六导”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H小学为例[D]. 向枣林.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 周亚丽.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9)

标签:;  ;  ;  ;  ;  

置疑解惑小组赛学习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