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综合模糊评判(论文文献综述)
平萍[1](2020)在《C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政府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背景下,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下行,“金融脱媒”持续加进,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逐渐下沉,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片“蓝海”。而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经营风险高等问题,使其信贷业务存在潜在的风险。随着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量的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随之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评级对象大多是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不仅会阻碍小微企业的发展,也会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以实现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以C农商行为研究对象,重点改进了C农商行现行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首先,论述了小微企业的界定、信用风险评价理论、信用风险评价方法,为全文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C农商行对小微客户信用风险评价的现状,总结出C农商行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对其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进行改进:1)选用四个财务指标和六个非财务指标,构建出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运用模糊层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3)对于财务指标,将被评价企业的财务数据与该行业数据的上下限相比较,得到无量纲化值,再将其加权综合计算得到具体分数;4)对于非财务指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进行量化,算出非财务指标分值;5)根据两类指标的得分和权重,算出企业的综合信用得分,参照确立的信用风险评价登记表判断被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从而对企业信贷业务是否授信做出决策。为了验证改进后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在第五章中,选用了目标客户,运用改进后的评价体系对目标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验证了改进后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完善该行小微客户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相关建议。
王岸娇[2](2020)在《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以建行湛江分行BM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发展国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企业在管理模式和财务制度上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小企业信贷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主要方向,但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由于信用风险评估的不准确性。当前,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里面最常研究的对象。大中型企业研究基础上使其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而开发探索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以建行湛江分行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分析我国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理论,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糊层次分析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等方法相结合,设计了一套适用小企业特点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选取定性指标非财务因素、定量指标财务因素,分别分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然后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并与小企业得分集进行比较,最后确定其评价等级。最后,结合建行湛江分行BM项目,对该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进行实例应用分析,在相当程度上证明其可行性,并提出了适用于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配套措施。
霍瑞锋[3](2020)在《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受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其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各金融主体开始争夺中小企业客户。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缺陷、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商业银行操作不当等原因的影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针对此,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研究,通过分析贷款风险影响因素,把握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制定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对策和策略提供依据。本文首先论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中小企业的概念与特征、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分类与成因、贷款风险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等相关理论。其次,详细分析了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河北银行S分行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分析了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贷款风险影响因素提出了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的措施。
王栋[4](2019)在《信用证融资风险评估 ——以L银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用证融资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拓展市场规模新增长点,既可以增加利润来源、吸纳更多优质客户,又能进一步巩固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带来的信用风险问题、操作风险问题、市场风险问题、政治风险问题,导致信用证融资风险呈现出多重影响复杂性的特点。L银行在开展信用证融资业务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案例系统分析了L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开展中的风险及风险评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这对银行监管部门及商业银行具有一定决策参考价值。本文在梳理了前人关于信用证融资风险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已有成果和经验,采用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方法,分别从研究背景及问题描述,信用证特征及融资原理分析,案例银行信用证融资现状及风险防范机制解析,案例银行信用证融资案例与风险识别,以及案例银行信用证融资风险评估与分析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有效结论。本文研究结论为:信用证融资本身的特殊性导致的各种风险因素影响指标存在多重关联性;银行评判企业信用证融资风险应把握关键风险点,在案例中L银行应重点关注进口商A企业信用风险;在案例中,L银行需注重把握A企业市场风险,重点关注价格风险,避免诱发企业偏离合同行为给L银行带来风险;要防范政策性风险指标在某一个时期内上升为主要指标的可能,在本案例中贸易战风险对L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影响就较大;L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在信用证融资风险当中影响占比较大;银行对企业授信额度审查、合同审查是较为重要的,强化提升员工专业素质及相关法律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以上述分析结论为基础,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全方位审查资信、合同;重点关注一些重要影响指标;多研判市场走势,准确判断市场行情;要多搜集相关国家的政策信息,做好国际政策研判;提升员工综合处理信用证融资业务的能力及防范风险的意识,健全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机制;一定要紧跟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
谢小凤[5](2019)在《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效应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用经济时代,信用风险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主要风险。本文称具有信用交易活动的经济主体为信用主体。信用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使得信用风险存在极强的传染性。例如,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我国浙江、山东、江苏等地中小企业“倒闭潮”等等大多是由关联关系所导致的信用风险传染引起的。信用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所导致的信用风险传染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已成为现代信用风险领域的重要风险源。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企业管理模式已由传统“纵向一体化”模式逐渐向“横向一体化”供应链模式发展。在供应链情景下,链上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关系,并且“信用共同体”的特征非常显着。供应链上某些企业违约,通过供应链上的关联关系,可能导致链上其他企业违约或者违约概率增大,由此引发了供应链上的关联信用风险。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播路径更为隐蔽和复杂,传染性更强,传播范围更广,对金融体系的危害更严重。近年来,海航、尚德、渤钢、盾安、承兴等企业的信用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多供应链上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的事实,都使得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也警示着商业银行加强对供应链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企业宏观经营环境面临更大挑战和不确定性,全球化战略以及生产经营成本、利润空间等受到巨大冲击,信用违约乃至倒闭的风险增大。例如,在我国,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导致中兴、华为等通讯巨头主营业务受到波及,并殃及供应链上许多关联企业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更应重点关注供应链上的关联信用风险及其传染效应,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为正确认识和理解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揭示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微观传染机理,度量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效应,探寻更为有效的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评价方法,本文对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效应以及风险评价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商业银行信贷和供应链上商业信用并存的双渠道融资模式,以供应链上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联关系为切入点,揭示了人际关联下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机理,构建了人际关联下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强度模型,探讨了不同人际关联强度对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强度的影响。进一步,构建了人际关联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模型,研究了人际关联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机理。第二,基于供应链双渠道融资模式,针对供应链上同时存在交易关联、资产关联和人际关联等多重关联关系的情景,揭示了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机理,构建了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强度模型,结合仿真分析,探讨了交易关联、资产关联、人际关联以及链外市场对传染效应的影响。进一步,在商业银行未识别出供应链上关联关系时,探讨了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外溢效应。第三,在供应链回购担保融资模式下,基于商业银行、供应商和零售商三者的双重Stackelberg博弈,在对单一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效应基础模型以及外溢效应衍生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上企业运营决策与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交互,并利用仿真工具探讨了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内外部传染效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四,以n家供应链上企业构成的复杂供应链系统视角,针对由商业信用形成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网络,运用图论和模糊偏好理论,构建了一类基于商业信用风险传染(Trade Credit Risk Contagion,TCRC)的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评价方法。将供应链上企业的信用风险划分为:企业的“自有信用风险”,以及“(商业)信用风险传染”,建立了“自有信用风险”评价基础模型和“(商业)信用风险传染”评价衍生模型,并集成两类评价结果,对供应链上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揭示了基于商业信用风险传染(TCRC)的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效应。第五,针对皆受资金约束的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商业银行向供应商提供贷款,供应商向零售商提供商业信用。基于商业银行、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博弈分析框架,以商业银行的“参与约束”和供应商的“激励相容约束”作为约束条件,分别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结构中构建了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模型,探讨了供应链上的商业信用对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以及两类信息结构中信贷决策的差异性。
许文腾[6](2019)在《基于AHP的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济不断增长,国内进出口企业的融资需求越来越旺盛,国内商业银行逐渐加大国际贸易融资的投放力度和产品开发力度。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呈现出种类多样、操作复杂和专业性强的特征,其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潜藏风险难以把握,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起步较晚,在风险管控方面还不够完善,风险管控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脚步,无法很好地识别和防范潜藏风险。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在分析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实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和整理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构建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指标体系,将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国家或地区风险四大类,并将各类风险细分为15个子风险。通过设计和发放专家问卷收集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风险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保数据有效性,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项风险做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属于“较高等级”,操作风险和国家或地区风险属于“一般等级”,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属于“一般等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实行“一险一策”,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为提高A银行温州分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控水平提供有利的借鉴。
陈琳[7](2018)在《A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而言,中小企业是其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无论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融资难是其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这主要是因为银行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目前发展的情况,建立与之对应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企业信用评级是金融评级机构运用各种评级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简洁、通用的字母符号对被评级主体的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和信用程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对被评级的主体的等级进行评定。不过,我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引入和发展时间比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信用评级的才逐渐进入我国,因此我国目前信用评价体系中仍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以A银行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A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了美、日等国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的原理,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为了使本文评价体系能真实客观反映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本文采用综合使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具体量化得出各指标权重,从而使整个评级体系更适合实践运用,让A银行能更好地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最后,利用案例对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为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方面的构建提供参考。
张晓庆[8](2018)在《MF农商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由于自身规模小以及现金流容易断裂等原因往往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银行长期以来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MF农商行是主要为地区“三农”、中小企业和微小客户提供服务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在宿迁金融市场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传统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处在结构调整时期,MF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提高,其中中小企业是不良贷款的集中区。基于此背景,本文回顾了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相关文献,比较各种方法后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作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结合笔者在MF农商行信贷方面工作经验,总结归纳MF农商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以MF农商行信贷客户YX公司为例,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YX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以期完善MF农商行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识别机制,从而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资产并确保银行业务健康发展。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本文构建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包括企业素质、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前景等五个一级指标,并采用包括定性定量在内的15个二级指标,可以比较科学准确的反映中小企业的基本状况和还款能力。(2)通过层次分析方法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赋权,邀请专家学者对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赋值,得到的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表明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是科学合理的,各指标中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权重较大。(3)通过对YX公司信用风险案例分析发现,模糊评价结果表明该公司的信用风险等级处于中等可控水平。
吴梦潇[9](2018)在《W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颁布,我国中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然而众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各界专家也在致力探索新的融资方式,由此产生了供应链融资。中小企业与其合作的核心企业共同组成一条供应链,核心企业往往是具有良好资质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可以依托核心企业的强大实力,以整条供应链的形式进行融资。但由于参与主体较多,在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其中风险更需要引起关注。而核心企业的参与是供应链融资顺利的保障,核心企业更是需要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价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来保证供应链融资顺利进行。因此,作为核心企业,应对与之合作参与供应链融资的中小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这对自身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相关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研究了供应链融资相关理论和文献并对其进行了梳理,然后主要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评价、供应链融资风险、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文献整理。国外的研究很少从企业自身出发,而大多是从中小企业的出资者和政府层面出发探索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国对于供应链融资的风险评价相对单一,很多还是从金融机构角度出发研究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体系,很少有站在核心企业角度对上游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进行风险评价。因此,本文利用相关理论,研究相关文献,站在核心企业的角度,从中小企业W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原因入手,总结其特点,并有针对性的选取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小企业W公司建立供应链融资风险的评价体系。体系的指标包括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三级指标。选取的指标涵盖了包括企业自身、行业、供应链和核心企业等四个方面。最后将评价体系应用于W公司进行实际检验,验证体系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进而做出总结,阐明结论,该体系结果与实际一致,具有可行性。在最后对W公司该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行阐述,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完善方向的建议。
顾海峰,程磊[10](2016)在《中国再担保制度对协作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的监测研究——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再担保制度承担着银保信贷体系的最后担保人角色,对此,如何构建再担保制度对协作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的监测机制,以提升中国再担保制度的最后担保人功能,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对协作担保机构运营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再担保制度对协作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的监测指标,构建了再担保制度对协作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的监测模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选取来自上海地区的协作担保机构SHG公司运营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协作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监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SHG公司的风险监测结果与第三方评级机构的评价结果呈现一致性,说明信用风险监测模型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及可操作性。该研究成果将为中国金融监管部门构建科学高效的再担保风险防控机制,以提升中国再担保制度的最后担保人功能,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综合模糊评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综合模糊评判(论文提纲范文)
(1)C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相关理论基础 |
2.1 小微企业相关概述 |
2.1.1 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
2.1.2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及其特征 |
2.2 信用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
2.2.1 信用及信用风险的概念 |
2.2.2 信用风险评价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
2.2.3 信用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 |
2.3 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
2.3.1 传统信用风险评价法 |
2.3.2 基于数理技术的信用风险评价法 |
2.3.3 现代信用风险评价法 |
第三章 C农商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现状及现存问题 |
3.1 C农商行的概况 |
3.1.1 C农商行简介 |
3.1.2 C农商行组织结构 |
3.2 C农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现状 |
3.2.1 小微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
3.2.2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种类 |
3.2.3 小微企业贷款总体情况 |
3.2.4 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情况 |
3.3 C农商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现状 |
3.3.1 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部门职责 |
3.3.2 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流程 |
3.3.3 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
3.4 C农商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中的问题 |
3.4.1 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缺乏客观性 |
3.4.2 指标权重配比不合理 |
3.4.3 评价指标设置存在缺陷 |
3.5 改进C农商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必要性 |
第四章 C农商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改进 |
4.1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4.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4.1.2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4.1.3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2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2.1 建立指标层次模型 |
4.2.2 构造模糊判断矩阵并计算指标权重 |
4.3 模糊综合评判 |
4.3.1 设定评语集 |
4.3.2 计算财务指标分值 |
4.3.3 计算非财务指标分值 |
4.4 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的确定 |
第五章 C农商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应用分析 |
5.1 小微客户X公司的基本情况 |
5.2 小微客户X客户信用风险评价 |
5.3 信用风险评价应用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以建行湛江分行BM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1 小企业的界定与信用风险特征 |
2.1.1 小企业的界定 |
2.1.2 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特征 |
2.2 信用风险评价理论 |
2.2.1 信用风险评价基本原理 |
2.2.2 信息不对称和博弈理论 |
2.2.3 信用风险评价基本要素 |
2.2.4 信用风险评价方法与模型 |
2.3 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现状 |
2.3.1 风险管理体系不适应 |
2.3.2 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
2.3.3 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2.4 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 |
2.4.1 客户准入标准存在的问题 |
2.4.2 评价范围缺乏针对性 |
2.4.3 过分偏重财务指标 |
2.4.4 忽视企业发展能力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
3.1 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3.1.1 外部因素 |
3.1.2 企业自身因素 |
3.2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流程 |
3.2.1 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原则 |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
3.3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 |
3.3.1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
3.3.2 企业非财务指标的选择 |
3.3.3 企业财务指标的选择 |
3.4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计算 |
3.4.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4.2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分析 |
4.1 建行湛江分行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4.1.1 建行湛江分行简介 |
4.1.2 建行湛江分行小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
4.2 BM项目简介 |
4.2.1 基本情况 |
4.2.2 BM公司管理现状 |
4.2.3 BM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4.2.4 BM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
4.2.5 BM公司所在行业及区域环境 |
4.3 建行湛江分行BM项目信用风险评价 |
4.4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效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完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配套保障措施 |
5.1 加强整个小企贷款全周期的风险管控 |
5.1.1 小企贷款信贷流程全周期风险管控 |
5.1.2 小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控 |
5.2 完善建立小企业信息共享 |
5.3 加快小企业贷款服务模式及产品创新 |
5.3.1 为小企业提供贷款保证保险服务 |
5.3.2 供应链贷款及交易快贷 |
5.4 提升小企业信贷从业人员素质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研究 |
1.2.2 关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关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 中小企业概述 |
2.1.1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
2.1.2 中小企业特征 |
2.2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
2.2.1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分类 |
2.2.2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成因 |
2.3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
2.3.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概念 |
2.3.2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方法 |
2.4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价方法 |
2.4.1 层次分析法 |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3.1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影响因素 |
3.1.1 中小企业财务状况 |
3.1.2 中小企业基本素质 |
3.1.3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素质 |
3.1.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状况 |
3.1.5 宏观产业政策、行业前景等市场环境因素 |
3.1.6 信贷人员职业道德因素 |
3.2 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综合评价 |
4.1 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现状分析 |
4.2 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构造判断矩阵 |
4.3.2 计算指标因素的权重 |
4.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4.3.4 其它指标权重的值 |
4.4 综合评价 |
4.5 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
5.1 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5.1.1 “环保”“去产能”政策影响,宏观产业风险增加 |
5.1.2 关联企业情况复杂,企业经营风险较大 |
5.1.3 贷款担保仍以抵押质押为主,征信信息不够全面 |
5.1.4 企业信息不完善不真实,影响评级准确性 |
5.1.5 信贷人员营销压力大,风险意识薄弱 |
5.2 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对策与措施 |
5.2.1 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及时调整银行贷款控制策略 |
5.2.2 加强对中小企业关联关系的分析,做好企业素质审查 |
5.2.3 加强与中小企业联系,精准识别企业经营风险 |
5.2.4 全面开展企业征信审查,防范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
5.2.5 创新银行贷款担保方式,加强担保品贷后监控 |
5.2.6 加强中小企业实地调查,防范中小企业数据造假 |
5.2.7 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信用证融资风险评估 ——以L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与评价 |
1.3.1 国外信用证融资风险评估研究 |
1.3.2 国内信用证融资风险评估研究 |
1.3.3 信用证融资风险评估研究评价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信用证融资及其原理 |
2.1 信用证及其特征 |
2.2 信用证融资原理 |
2.3 信用证融资方式 |
2.3.1 打包贷款 |
2.3.2 出口押汇 |
2.3.3 提货担保 |
2.3.4 进口押汇 |
2.4 信用证融资风险 |
2.4.1 信用风险 |
2.4.2 操作风险 |
2.4.3 市场风险 |
2.4.4 政治风险 |
第三章 L银行信用证融资及风险防范现状 |
3.1 L银行基本情况 |
3.2 L银行信用证融资现状 |
3.3 L银行信用证融资风险防范体系 |
3.4 L银行信用证融资风险防范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四章 L银行信用证融资案例风险识别 |
4.1 信用证融资案例 |
4.2 融资案例风险识别 |
4.2.1 信用风险识别 |
4.2.2 操作风险识别 |
4.2.3 市场风险识别 |
4.2.4 政治风险识别 |
第五章 L银行信用证融资风险评估 |
5.1 L银行信用证融资风险评估模型 |
5.2 L银行信用证融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5.3 L银行信用证融资风险隶属度确定 |
5.4 L银行信用证融资风险评估分析 |
5.5 L银行信用证融资风险风险规避措施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L银行2019 年第一季度合并资产负债表 |
附录 B L银行2019 年第一季度合并利润表 |
附录 C 案例A企业2018 年度资产负债表 |
附录 D 案例A企业2018 年度利润表 |
附录 E L银行信用证融资业务风险评级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 F 各级指标间重要性比较 |
附录 G 风险点打分情况汇总 |
附录 H MATLAB代码运算过程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效应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1.4 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关联信用风险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
2.1.1 信用风险的概念 |
2.1.2 关联信用风险的概念 |
2.1.3 关联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 |
2.2 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
2.2.1 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概念 |
2.2.2 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 |
2.3 关联信用风险评价相关研究 |
2.3.1 信用风险评价的相关研究 |
2.3.2 关联信用风险评价的相关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人际关联对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问题描述及模型假设 |
3.3 基于人际关联的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微观传染机理 |
3.4 基于人际关联的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强度模型 |
3.4.1 零售商最优订货决策 |
3.4.2 供应商最优批发价决策 |
3.4.3 商业银行最优信贷决策 |
3.4.4 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强度 |
3.5 仿真分析 |
3.5.1 人际关联对供应链运营决策的影响 |
3.5.2 人际关联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 |
3.5.3 人际关联对传染强度的影响 |
3.6 人际关联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重关联关系下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效应 |
4.1 引言 |
4.2 问题描述及模型假设 |
4.3 多重关联关系下,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强度模型 |
4.3.1 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机理 |
4.3.2 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强度 |
4.4 仿真分析 |
4.4.1 资产关联对传染强度的影响 |
4.4.2 链外市场对传染强度的影响 |
4.4.3 人际关联对传染强度的影响 |
4.5 多重关联关系下,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外溢效应 |
4.5.1 商业银行期望损失 |
4.5.2 商业银行期望损失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回购担保的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效应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与符号定义 |
5.3 基于回购担保的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机理分析 |
5.4 基于回购担保的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模型 |
5.4.1 基础模型 |
5.4.2 衍生模型 |
5.5 仿真分析 |
5.5.1 回购率的敏感性分析 |
5.5.2 产品市场价格的敏感性分析 |
5.5.3 生产成本的敏感性分析 |
5.5.4 贷款利率的敏感性分析 |
5.5.5 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外溢效应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商业信用风险传染的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
6.1 引言 |
6.2 基于TCRC的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架构 |
6.2.1 研究背景 |
6.2.2 基于TCRC的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的构成 |
6.2.3 基于TCRC的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评价模型 |
6.3 自有信用风险评价基础模型 |
6.3.1 自有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6.3.2 构建自有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模糊比较判断矩阵 |
6.3.3 模糊比较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及改进 |
6.3.4 基于特征向量法的权重计算 |
6.4 (商业)信用风险传染评价衍生模型 |
6.5 案例仿真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供应链上的商业信用对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影响研究 |
7.1 引言 |
7.2 问题描述 |
7.3 基础模型分析与假设 |
7.4 两类信息结构中的信贷决策模型 |
7.4.1 信息对称结构中的信贷决策模型 |
7.4.2 信息不对称结构中的信贷决策模型 |
7.5 两类信息结构中的信贷决策分析 |
7.5.1 静态比较 |
7.5.2 数值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6)基于AHP的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国际贸易融资 |
2.1.2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
2.1.3 层次分析法(AHP) |
2.1.4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 |
2.1.5 AHP和 FCE相结合与其他评价方法的比较 |
2.2 文献综述 |
2.2.1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研究综述 |
2.2.2 层次分析法(AHP)应用于风险评价领域的研究综述 |
2.2.3 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结合应用的研究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3 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及风险类型 |
3.1 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3.1.1 业务开展情况介绍 |
3.1.2 资产质量情况分析 |
3.2 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类型 |
3.2.1 信用风险 |
3.2.2 市场风险 |
3.2.3 操作风险 |
3.2.4 国家或地区风险 |
3.3 本章小结 |
4 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价 |
4.1 基于AHP的数据分析 |
4.1.1 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
4.1.2 准则层指标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
4.1.3 子准则层指标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
4.2 基于FCE的综合评价 |
4.2.1 构建模糊评判矩阵 |
4.2.2 信用风险评价 |
4.2.3 市场风险评价 |
4.2.4 操作风险评价 |
4.2.5 国家或地区风险评价 |
4.2.6 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5 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
5.1 信用风险防范 |
5.1.1 充分了解国内企业 |
5.1.2 充分了解国外交易对手 |
5.1.3 严格审查国外银行资信 |
5.1.4 调查第三方公司资信 |
5.1.5 掌握运输仓储机构信息 |
5.2 市场风险防范 |
5.2.1 合理利用外汇金融衍生品和跨境人民币 |
5.2.2 实施利率掉期规避利率风险 |
5.2.3 加强对商品价格走势的研判 |
5.3 操作风险防范 |
5.3.1 进一步提升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
5.3.2 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风险控制 |
5.3.3 强化流程风险管控 |
5.3.4 加强尽职审核避免外部欺诈 |
5.4 国家或地区风险防范 |
5.4.1 对国家或地区进行清单化管理 |
5.4.2 引入信用保险规避政治风险 |
5.4.3 积极应对贸易战风险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确定调查问卷 |
附录2 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指标评价问卷 |
致谢 |
(7)A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及评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信用的概念 |
2.1.2 信用风险的概念 |
2.1.3 企业信用评级的概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篮子和鸡蛋理论 |
2.2.3 大数定律理论 |
第3章 A银行中小企业现行信用评级方法及缺陷 |
3.1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概述 |
3.1.1 体系构建原则 |
3.1.2 系统架构 |
3.2 A银行中小企业现行信用评级方法 |
3.2.1 A银行简介 |
3.2.2 A银行信用评级制度构建原则 |
3.2.3 A银行授信申请与调查审批流程 |
3.2.4 A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缺点 |
3.3 美、日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经验 |
3.3.1 美国现行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评析 |
3.3.2 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评析 |
3.4 A银行与美、日银行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对比 |
第4章 A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优化 |
4.1 优化方向 |
4.2 具体优化策略 |
4.2.1 A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评判因素的构建 |
4.2.2 A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分析 |
4.2.3 A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确定 |
4.2.4 A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模糊算子 |
4.2.5 A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评判结果向量 |
4.3 模型优化分析 |
4.3.1 信用评价方法更加客观 |
4.3.2 权重配比更加科学 |
4.3.3 更加注重中小企业实际 |
第5章 A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案例分析——以泉州顺辉石材公司为案例. |
5.1 泉州顺辉石材公司简介 |
5.2 优化之前泉州顺辉石材公司评级 |
5.3 优化之后A泉州顺辉石材公司评级 |
5.3.1 公司最近三年财务指标分析 |
5.3.2 公司非财务指标分析 |
5.3.3 泉州顺辉石材公司评级 |
5.4 优化体系评价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MF农商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
2.1 商业银行及中小企业界定 |
2.1.1 商业银行 |
2.1.2 中小企业 |
2.2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特点及成因 |
2.2.1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特点 |
2.2.2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成因 |
2.3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
2.3.1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
2.3.2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主要方法 |
第三章 MF农商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现状及问题 |
3.1 MF农商行简介及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开展现状 |
3.1.1 MF农商行简介 |
3.1.2 MF农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开展现状 |
3.2 MF农商行中小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1 MF农商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现状 |
3.2.2 MF农商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
4.1 模糊评价方法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中的适用性 |
4.2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
4.2.2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4.2.3 评价指标选取与说明 |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4.4.1 构造因素集 |
4.4.2 确定评语集 |
4.4.3 确定评判矩阵 |
4.4.4 计算综合评价向量及综合评价值 |
第五章 MF农商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 |
5.1 MF农商行中小企业客户YX公司简介 |
5.2 YX公司信用风险评价指标分析 |
5.2.1 定性指标分析 |
5.2.2 定量指标分析 |
5.3 MF农商行中小企业客户YX公司信用风险评价 |
5.3.1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5.3.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MF农商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控的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W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研究 |
1.2.2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 |
1.2.3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的研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理论 |
2.1.1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 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运行模式 |
2.2.1 预付货款融资 |
2.2.2 存货抵质押类融资模式 |
2.2.3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
2.3 供应链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
2.3.1 市场风险 |
2.3.2 法律风险 |
2.3.3 信用风险 |
2.3.4 操作风险 |
2.4 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方法 |
2.4.1 专家打分法 |
2.4.2 线性加权综合法 |
2.4.3 层次分析法(AHP) |
2.4.4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 |
2.4.5 本文方法选取 |
第3章 W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 |
3.1 W公司背景情况介绍 |
3.2 W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问题特征 |
3.2.1 可控性 |
3.2.2 复杂性 |
3.2.3 传染性 |
3.2.4 周期性 |
3.3 W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
3.3.1 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 |
3.3.2 供应链融资操作风险 |
3.3.3 供应链融资市场风险 |
3.3.4 供应链融资法律风险 |
第4章 W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
4.1 W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体系指标选取原则 |
4.1.1 系统性原则 |
4.1.2 科学合理性原则 |
4.1.3 切实可行性原则 |
4.1.4 动态性原则 |
4.2 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体系指标选取的逻辑框架 |
4.2.1 W公司中小企业资质 |
4.2.2 核心企业实力 |
4.2.3 供应链发展状态 |
4.2.4 供应链融资抵质押物质量 |
4.3 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体系指标的筛选及涵义解释 |
4.3.1 W公司中小企业资质指标体系 |
4.3.2 核心企业实力指标体系 |
4.3.3 供应链发展状态体系 |
4.3.4 供应链融资抵质押物质量指标体系 |
4.4 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体系的模型构建 |
4.4.1 建立指标因素集 |
4.4.2 建立评判集及矩阵 |
4.4.3 确立指标权重集 |
第5章 W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体系的应用 |
5.1 核心企业指标数据来源 |
5.2 构建W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因素集 |
5.3 建立W公司评判矩阵 |
5.4 风险评价计算过程 |
5.4.1 查找各级指标权重 |
5.4.2 模糊评价计算 |
5.5 W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检验结果评价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综合模糊评判(论文参考文献)
- [1]C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 平萍.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2]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以建行湛江分行BM项目为例[D]. 王岸娇. 广州大学, 2020(02)
- [3]河北银行S分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研究[D]. 霍瑞锋.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4]信用证融资风险评估 ——以L银行为例[D]. 王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3)
- [5]供应链上关联信用风险传染效应与评价研究[D]. 谢小凤.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6]基于AHP的A银行温州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 许文腾.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2)
- [7]A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 陈琳. 华侨大学, 2018(01)
- [8]MF农商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 张晓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9]W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吴梦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10]中国再担保制度对协作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的监测研究——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J]. 顾海峰,程磊.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