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的自我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严晨曦[1](2021)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对小学德育的启示》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不但要求德育专业教师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也要求其他学科的教师肩负起德育的使命。着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且具有指导意义,能够为新时代小学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等提供指导。
任晓乐[2](2021)在《农村牧区留守儿童语文学习资源获取问题研究 ——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s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由来以久,并在国内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增加的过程中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凸显,学者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也逐渐细化。身为一名偏远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在任教的过程中,笔者深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语文学习上的差异,特别是留守儿童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缺乏学习资源的情况尤为严重。翻阅资料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以心理问题研究居多,而研究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文章不仅数量有限,并且角度也并不丰富。因此,笔者将以一位留守儿童教师的视角探讨本地区留守儿童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研究语文学习资源对其语文学习的影响及其重要性,从不同角度提出留守儿童获取语文学习资源一些可行性方法,通过关注农村牧区留守儿童语文学习问题,实现对其关爱与关怀。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结合社会问题和个人经历两个方面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来源,对论文主要讨论的“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语文学习资源”两大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留守儿童语文教育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细致地梳理,确定了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简述与本论文相关的理论支撑,用以指导留守儿童学习与成长,主要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第三部分主要从课堂学习到课外成长说明语文学习资源对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的重要性。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教师访谈梳理概括农村牧区留守儿童获取语文学习资源的现状。第五部根据问卷结果总结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在获取语文学习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第六部分梳理并挖掘农村牧区留守儿童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的可行性方法。笔者希望通过对语文学科的不断摸索,结合自身在农村牧区地区小学两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从而对留守儿童语文素养的提高能有一些帮助,从观念上、情感上、方法上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姚婧[3](2021)在《苏霍姆林斯基阅读教育思想的内涵阐释及其启示》文中研究说明瓦·阿·苏霍姆林斯基高度强调阅读教育对儿童精神成长和自我教育的重要促进价值。本文从阅读教育价值论、阅读教育阶段论、阅读教育环境论三个方面对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教育思想内涵进行阐释,并论述在当下语文教学语境中,苏霍姆林斯基阅读教育思想起到的积极作用。
李雅洁[4](2020)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劳动教育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走势。在科技不断发展、劳动形态不断变化、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呼唤我们加强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考。核心素养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为劳动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小学阶段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阶段,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分析、整理关于小学劳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文献资料,梳理了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而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明晰了小学劳动教育的要素与特征。本文接着通过解读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与实地考察,明确新时代对小学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小学劳动教育目标凸显“以生为本”;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体现“实践创新”;小学劳动活动丰富多样。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对小学劳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初步成效进行总结:小学生自主劳动意识增强;小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加强。同时也探讨了小学劳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困境:小学劳动教育固化为劳作;小学劳动教育异化为娱乐;小学劳动教育窄化为活动。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核心素养在小学劳动教育目标中渗透不足,教师对小学劳动教育的认识有待更新;家长“重智轻劳”的观念根深蒂固;小学生自身的局限性。最后提出改进路径:转变“重智轻劳”传统劳动教育观念;建构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拓展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渠道;丰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方式;提升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者的专业素养。
李妍[5](2020)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处在发展变化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良好品性的养成和完整人格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引导,更需要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因素发挥作用。为此,思想政治教育需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素养与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教育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实践的形成和自我教育习惯的养成,借助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与实践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短期效果和重要的长期影响,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和创新发展。为了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顺利进行与创新发展,本研究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针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路径,以此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补充,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对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问题进行的阐述。第二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理论分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必要性、相关理论和特征进行的阐述。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现状,找出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自我教育路径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第四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路径进行研究,从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教育内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育人效能、优化家庭育人环境和搭建自我教育新载体几个方面,阐述实现自我教育的具体路径。
王婉[6](2020)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既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求。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对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把握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等。第二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基本理论概述。界定相关概念,分析主要特征,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等方面阐释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状况。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总结已取得的成效,梳理出在意识、能力、内容、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从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新媒体时代发展等层面剖析原因。第四部分,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策略。以大学生自我教育现状为依据,从明确原则、激发意识、培养能力、丰富内容、优化环境五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对策。在大学生群体中实现真正的自我教育,在更宽广的领域,进行更深入自我教育研究和实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符合社会期待,培养出优秀的新时代青年人才。
张梦轩[7](2019)在《论和谐德育思想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给教师的建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教育专着,文中通过教育教学中生动的实例归纳出了许多教育信条,对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书中强调了亲身经历和直观感受对德育的重要性,建议德育要根据学生年龄循序渐进,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和自我教育,特别是通过阅读书籍来实现。但书中仍然侧重于研究智育方面,德育方面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着作进行挖掘。
徐辉[8](2019)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研究、实践与影响》文中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苏联着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改革开放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大批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其思想对我国教育的目标、学生主体定位、教师专业情意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安娜(Anna)[9](2018)在《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各国教育机制完善和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长期以来,教育思想家们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断进行着探索研究,并总结出了很多优秀思想理论。毋庸置疑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是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真正的公民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并将道德教育看作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人终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本文绪论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对于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和本文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正文包括四个内容:第一部分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三个方面分析了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第二部分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特点,苏霍姆林斯基重视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和公民精神,其道德教育重视学生的德性养成、读书习惯、审美教育、自我教育以及教育的循序渐进;第三部分研究了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四个方法,包括环境教育方法、情感教育方法、自我教育方法和劳动教育方法;最后一部分分析了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给我们的启示,即我们需要科学设置道德教育的目标,要使道德教育内容回归生活,须重视道德体验与实践以及需要创设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白连勤[10](2015)在《苏霍姆林斯基课外阅读思想及其对课外阅读工作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图书馆界尚未关注的苏霍姆林斯基课外阅读思想其实十分独到和深刻,不独对我国教育界,对我国少儿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学图书馆界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二、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的自我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的自我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对小学德育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 |
(一)注重教师榜样的德育价值 |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价值 |
(三)注重自我教育的德育价值 |
(四)注重集体教育的德育价值 |
二、我国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学科教师德育意识有待提升 |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
(三)学生自控力薄弱 |
三、苏霍姆林斯基德育观的启示 |
(一)切实提高教师道德素养,发挥榜样作用 |
(二)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德育价值,促进德育发展 |
(三)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德育内容回归生活 |
(四)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发展自我教育能力 |
(五)充分发挥集体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影响 |
(2)农村牧区留守儿童语文学习资源获取问题研究 ——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源起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留守儿童学习与成长的理论支撑 |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三)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理论 |
二、丰富农村牧区留守儿童语文学习资源的重要作用 |
(一)义务教育的基础支撑 |
(二)促进教学的必备条件 |
(三)延伸课外的阅读宝库 |
(四)自学提高的重要保障 |
(五)陪伴成长的人文资料 |
三、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现有语文学习资源调查 |
(一)问卷调查开展情况简介 |
(二)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1.留守儿童现有语文学习资源的调查数据统计 |
2.留守儿童现有语文阅读资源利用程度的调查数据统计 |
3.留守儿童其他语文学习资源获取情况的调查数据统计 |
(三)对农村牧区留守儿童任课语文教师的访谈 |
1.样本学生的背景介绍 |
2.对留守儿童语文教师的访谈分析 |
四、农村牧区留守儿童获取语文学习资源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获取语文学习资源存在的系列问题 |
1.学习工具不齐全 |
2.课外阅读资源匮乏 |
3.网络学习设备尚未普及 |
4.课余时间散佚 |
5.语文学习动力不足 |
6.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
(二)归因分析 |
1.留守儿童个人需求层次偏低 |
2.家庭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水平不乐观 |
3.乡镇教师队伍不稳定 |
4.公共图书资源利用程度不高 |
五、农村牧区留守儿童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策略 |
(一)个人自立自强,提高层次寻找语文学习动力 |
1.帮助留守儿童正视自我,保持自信 |
2.呵护留守儿童敏感内心,打开心扉 |
3.引导留守儿童自主学习,同龄互助 |
(二)家长远程监管,时刻关注孩子生活学习近况 |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意识 |
2.改变对学习语文的陈旧观念 |
3.注重提升自身语文学习能力 |
4.尽量增加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 |
(三)学校完善管理,尽力弥补留守儿童家庭的缺失 |
1.提供食宿,增加安全感 |
2.提高校内多种语文学习资源利用率 |
3.保证师资力量,定期培训语文教师 |
4.课程安排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 |
(四)网络助捐图书,借助社会力量丰富课外阅读 |
1.活动目的 |
2.活动经过 |
3.活动结果 |
4.活动经验及意义 |
(五)国家扶持帮助,改善当地公共学习资源场所 |
1.政策支持和基础保障 |
2.全面资助贫困地区留守儿童 |
3.大力促进乡镇图书室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四子王旗s小学学生现有语文学习资源的调查问卷 |
附录2:“我只能为你画张小卡片”网络助捐公益活动 |
附录3:网络助捐公益活动获赠书单 |
附录4:网络助捐公益活动获赠部分图书照片 |
致谢 |
(4)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新时代对小学劳动教育变革的应然诉求 |
二、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发展方向 |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研究不足 |
四、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亟待改革的实然要求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核心素养 |
二、小学劳动教育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二、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 |
三、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 |
四、关于核心素养与劳动教育关系的研究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核心素养”与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 |
第一节 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一、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 |
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 |
三、小学劳动教育将呈现新形态 |
第二节 “核心素养”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发展方向 |
一、“核心素养”促进小学劳动教育观念的更新 |
二、“核心素养”推进小学劳动教育内容的整合 |
三、“核心素养”推动小学劳动教育方式的改变 |
第三节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 |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要素 |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特征 |
第二章 小学劳动教育新要求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第一节 小学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
一、小学劳动教育目标凸显“以生为本” |
二、小学劳动教育内容注重“实践创新” |
三、小学劳动教育活动丰富多样 |
第二节 小学劳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取得的成效 |
一、小学生自主劳动意识增强 |
二、小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 |
三、小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加强 |
第三章 小学劳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困境与成因 |
第一节 小学劳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困境 |
一、小学劳动教育固化为劳作 |
二、小学劳动教育异化为娱乐 |
三、小学劳动教育窄化为活动 |
第二节 小学劳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存在困境的成因 |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劳动教育目标中渗透不足 |
二、教师对小学劳动教育的认识有待更新 |
三、家长“重智轻劳”的观念根深蒂固 |
四、小学生自身的局限 |
第四章 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改进路径 |
第一节 转变“重智轻劳”的传统劳动教育观念 |
一、优化社会劳动环境,宣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
二、创设校园劳动文化,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
三、研习劳动教育政策,建构先进的劳动教育理念 |
第二节 建构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 |
一、以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目标 |
二、以学生生活融通课程内容 |
三、以学生探索导向课程实施 |
第三节 拓展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渠道 |
一、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 |
二、挖掘校内外活动的劳动教育功能 |
三、创造家长参与学校劳动教育的机会 |
第四节 丰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方式 |
一、结合情境式教育方式的运用 |
二、促进评价式教育方式的生成 |
三、加强STEM教育方式的渗透 |
第五节 提升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者的专业素养 |
一、制定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指南 |
二、开展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校本教研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理论 |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 |
2.1.1 自我教育的概念 |
2.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 |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
2.2.1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
2.2.2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
2.2.3 自我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 |
2.2.4 自我教育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有力保障 |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相关理论 |
2.3.1 唯物辩证法中的内因和外因原理 |
2.3.2 马克思主义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 |
2.3.3 人本主义理论中的自我教育理念 |
2.3.4 后现代心理学理论中的自我教育理念 |
2.3.5 儒家修身思想中的自我教育思想 |
2.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特征 |
2.4.1 自我教育主客体的统一性 |
2.4.2 自我教育的自主性 |
2.4.3 自我教育的实践性 |
2.4.4 自我教育的终身性 |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研究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内容 |
3.1.3 调查方法 |
3.1.4 调查对象 |
3.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问卷的数据分析 |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3.2.1 自我教育意识较为薄弱 |
3.2.2 自我教育态度有待改善 |
3.2.3 自我教育能力的欠缺 |
3.2.4 自我教育实践的重视不够 |
3.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问题成因分析 |
3.3.1 大学生认知水平发展不均衡 |
3.3.2 教育者的引导力度不够 |
3.3.3 不良家庭教育影响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 |
3.3.4 外界因素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影响 |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实现路径 |
4.1 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教育内需 |
4.1.1 树立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理念 |
4.1.2 激发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需要 |
4.2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育人效能 |
4.2.1 塑造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教育理念 |
4.2.2 增强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性 |
4.2.3 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
4.3 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
4.3.1 树立家庭新教育理念 |
4.3.2 营造家庭良好教育环境 |
4.3.3 倡导家庭民主教养方式 |
4.4 搭建自我教育新载体 |
4.4.1 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
4.4.2 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
4.4.3 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开展辅助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选题依据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基本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自我教育 |
2.思想政治教育 |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特征 |
1.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相互统一 |
2.主动性和自控性的相互协调 |
3.针对性和社会性的相互作用 |
4.长期性和渐进性的相互促进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
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基础 |
3.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基础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现状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取得的成效 |
1.在人生重要转折关头能够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 |
2.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发挥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
3.在遭遇失败与挫折时能够自觉磨练坚忍不拔的意志 |
4.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存在的问题 |
1.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欠缺 |
2.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足 |
3.大学生自我教育内容单一 |
4.大学生自我教育环境复杂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大学生自身对自我教育的认知有所局限 |
2.高校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和重视略显不足 |
3.社会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的有效条件相对滞后 |
4.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自我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
四、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策略 |
(一)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原则 |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的方向性原则 |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性原则 |
3.坚持尊重个性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
4.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性原则 |
(二)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 |
1.以灵活的自我教育形式调动大学生自身积极性 |
2.以平等的自我教育主客体调动大学生自身主动性 |
3.以愉悦的自我教育过程调动大学生自身创造性 |
(三)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能力 |
1.激发内心思考与判断,提升自我认识能力 |
2.不断进行督促与鼓励,提升自我激励能力 |
3.注意情绪反馈与调节,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
4.积极深入分析与总结,提升自我反省能力 |
(四)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容 |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 |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道德情操 |
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髓提升意志品质 |
4.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完善人格心理 |
(五)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环境 |
1.营造亲切和睦、奋发向上的家庭环境 |
2.营造平等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校环境 |
3.营造公正法治、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
4.营造绿色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7)论和谐德育思想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给教师的建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德育思想与启示 |
(一) 强调直观感受 |
(二) 不断循序渐进 |
(三) 注重与书为友 |
(四) 重视自我教育 |
(五) 提高教师素质 |
(六) 倡导和谐教育 |
三、优化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
结语 |
(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研究、实践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灵魂 |
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研究 |
(一) 基础性研究 (1980-1999年) |
(二) 创新发展研究 (2000年至今) |
三、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践行 |
四、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
(一) 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影响 |
(二) 对学生主体定位的影响 |
(三) 对教师专业情意的影响 |
(四) 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
(9)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的目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 |
一、时代背景 |
二、理论基础 |
三、实践基础 |
第二章 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内容及特点 |
一、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内容 |
(一)公民精神 |
(二)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 |
二、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 |
(一)重视学生的德性养成 |
(二)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 |
(三)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 |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
(五)重视自我教育 |
第三章 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方法 |
一、环境教育方法 |
(一)调整优化校内环境 |
(二)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
二、情感教育方法 |
三、自我教育方法 |
(一)自我教育的关键与本质 |
(二)自我教育的内容 |
四、劳动教育方法 |
第四章 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启示 |
一、科学设置道德教育的目标 |
(一)目标的合理化 |
(二)目标的层次化 |
二、道德教育内容回归生活 |
(一)关照生活世界 |
(二)关注学生经历 |
三、重视道德体验与实践 |
(一)激发道德情感 |
(二)发挥劳动作用 |
四、创设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
(一)美化显性环境 |
(二)优化隐性环境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苏霍姆林斯基课外阅读思想及其对课外阅读工作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苏霍姆林斯基课外阅读思想的主要观点 |
二、学习苏氏课外阅读思想的几点启示: |
四、苏霍姆林斯基论学生的自我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对小学德育的启示[J]. 严晨曦.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03)
- [2]农村牧区留守儿童语文学习资源获取问题研究 ——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s小学为例[D]. 任晓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3]苏霍姆林斯基阅读教育思想的内涵阐释及其启示[J]. 姚婧. 名作欣赏, 2021(05)
- [4]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研究[D]. 李雅洁.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路径研究[D]. 李妍.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研究[D]. 王婉. 渤海大学, 2020(05)
- [7]论和谐德育思想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给教师的建议》为例[J]. 张梦轩.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研究、实践与影响[J]. 徐辉. 教育评论, 2019(03)
- [9]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 安娜(Anna).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10]苏霍姆林斯基课外阅读思想及其对课外阅读工作的启示[J]. 白连勤. 知识经济,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