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脑梗死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一、脑梗死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喻美玲[1](2021)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已经成为导致成人非外伤性失明的主要原因。DR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氧化应激和炎症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胆红素是血红素的主要代谢产物,具有强大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因此,胆红素可能对DR具有重要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和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02例,其中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DR)351例和未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NDR)351例。收集每个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史、家族史、身高、体重等,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胆红素、血糖、血脂、肾功能、心肌酶谱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间接胆红素(IBIL)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他影响因素对胆红素与视网膜病变是否存在修饰效应。结果DR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7.4(±3.8)μmol/L、2.8(±1.6)μmol/L、4.6(±2.7)μmol/L,均显着低于NDR组9.5(±4.8)μmol/L、4.0(±2.0)μmol/L、5.6(±3.2)μmol/L,且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TBIL、DBIL、IBIL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存在独立的负相关关系。经校正了年龄、性别、收缩压、体质指数、吸烟、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水平后,随着TBIL、DBIL、IBIL每升高1μmol/L,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0.89(OR:0.89,95%CI:0.85-0.94;P<0.001)、0.74(OR:0.74,95%CI:0.65-0.84;P<0.001)、0.86(OR:0.86,95%CI:0.80-0.92;P<0.001)。按照三分位法对TBIL、DBIL、IBIL水平分别进行分组,各分为三组:第一分位组(最低分位组)、第二分位组和第三分位组(最高分位组)。与位于最低分位组相比,最高分位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显着下降,OR和95%CI分别为0.31(0.19-0.49)、0.27(0.16-0.44)、0.35(0.22-0.57)。而且,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胆红素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协变量的影响。结论:这些数据表明,胆红素水平在正常生理浓度范围内的轻度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下降具有显着的相关性,且独立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从而提示胆红素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仍有待于以后的进一步研究证实。

王艺[2](2021)在《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与血清Endocan、VEGF-C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如今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糖尿病肾脏病起病隐匿,治疗上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传统实验室检查指标对于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敏感性低。Endocan(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ESM-1)作为一种新型内皮细胞分子,主要在肺、肾内皮细胞中表达。VEGF-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是与肾病相关的血管生长因子,对肾脏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ndocan、VEGF-C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和病程相关,其中发现endocan与CKD的分期、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蛋白表现出相关性。故推测二者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病情评价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目的:1.探究血清endocan和VEGF-C在DKD早、中、晚期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并观察endocan和VEGF-C与肾脏相关指标的关系,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以期说明其对糖尿病肾脏病的评估价值。2.观察DKD不同证候组间endocan和VEGF-C的分布规律,探究endocan和VEGF-C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内皮细胞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课题第一部分共收集了 215例患者,其中正常健康组18例,糖尿病组21例,糖尿病肾脏病组17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其中血清endocan、VEGF-C采用Luminex抗体芯片检测。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观察各组间血清endocan、VEGF-C的变化规律。第二部分共收集了 164例DKD患者,其中早期组48例,中期组67例,晚期组49例,根据中医证候量表进行评定,分析DK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endocan和VEGF-C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虚证总体上以阴虚证为主,其次为阳虚证、气虚证、血虚证。其中早期以阴虚证为主,中、晚期阴虚证和气虚证比例下降,晚期则以阳虚证为主。邪实证总体上以火热证为主,其次为湿热证、痰湿证、气郁证、血瘀证。早期以火热证为主,中、晚期火热证和气郁证的比例下降;晚期则以湿热证为主,中、晚期血瘀证的比例高于早期。湿热证的血清endocan水平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P<0.05)。血清endocan与湿热证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4)。湿热证与非湿热证相比,收缩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血尿酸均较高(P<0.05)。2.血清endocan在DKD早、中、晚三期中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经两两比较,DKD早期和晚期、DKD中期和晚期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endocan与eGFR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8;endocan与Scr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5。血清endocan与24小时尿蛋白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73;与血清白蛋白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95。3.血清VEGF-C在DKD早、中、晚三期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P<0.05),经两两比较,可见DKD早期和晚期、DKD中期和晚期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VEGF-C与eGFR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为0.239;与Scr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95。VEGF-C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3;与血清白蛋白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0。4.对eGFR的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将其分成eGFR≥90 ml/min·1.73 m2、60 ml/min.1.73 m2 ≤ eGFR<90 ml/min·1.73 m2 和 15ml/min.1.73 m2 ≤ eGFR<60 ml/min·1.73 m2三组,发现血清endocan在三组中依次升高(P<0.05),经两两比较发现,15 ml/min·1.73 m2 ≤ eGFR<60 ml/min·1.73 m2与 eGFR≥90ml/(min·1.73 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C在eGFR≥90ml/min·1.73 m2和15 ml/min·1.73 m2 ≤ eGFR<60 ml/min·1.73 m2、60 ml/min·1.73 m2≤eGFR<90 ml/min·1.73 m2和 15 ml/min·1.73 m2≤eGFR<60 ml/min·1.73 m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将其分成24hUTP<500 mg/24h、500 mg/24h ≤24hUTP<1000 mg/24h 和 24hUTP≥1000 mg/24h 三组,其中 endocan 在 24hUTP<500 mg/24h 和 24hUTP≥1000 mg/24h、500 mg/24h<24hUTP<1000 mg/24h 和 24hUTP≥1000 mg/24h中发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血清VEGF-C在24hUTP<500 mg/24h 和 24hUTP≥1000 mg/24h 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血清endocan随着DKD病程的进展而升高,而血清VEGF-C则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降低;血清endocan、VEGF-C与肾功能评价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eGFR)存在相关性,血清endocan与VEGF-C可以较好地评估糖尿病肾脏病的疾病进展并有可能成为新的疗效评价指标。2.湿热证与血清endocan存在相关性,endocan是炎症及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物,也有可能成为“热证”的物质基础,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内皮细胞损伤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李欣橦[3](2021)在《肾疏宁加减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及网络药理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极为严重的一种,对患病人群的生命及生活质量造成威胁,对其家庭产生了诸多负担,从个体到社会亦是如此。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中药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且能够对糖尿病肾病的进程起到延缓的作用,对患病个体的生活质量有改善。通过临床观察,肾疏宁加减方在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疗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有明显改善,延缓疾病的进展。本研究通过对肾疏宁加减方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研究统计,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其可能的机制及作用靶点,以期为临床应用及实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通过筛选肾疏宁加减方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与糖尿病肾病疾病基因共同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基因网络,并分析肾疏宁加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能的通路及机制,第二部分:基于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肾疏宁加减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方法:第一部分: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肾疏宁加减方”中10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药物的人类靶点并对其进行校正。在OMIM、Gene Cards、Drug Bank数据库搜索“Diabetic Nephropathy”获得疾病潜在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潜在靶点对应筛选出药物-疾病关联靶点基因,基于Cytoscape软件对药物成分-靶点基因网络图进行构建并分析;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基于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关联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第二部分: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诊断为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病人。严格按照纳排标准进行筛选,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病例纳入研究。应用肾疏宁加减方治疗,3个月为1周期,观察1周期,进行前后自身对照。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相关实验室指标(24小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总蛋白、尿-乙酰葡萄糖苷酶、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谷丙转氨酶等),数据均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记录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第一部分:在TCMSP数据库中对肾疏宁加减方的10味中药进行筛选后共获得149个活性成分及250个蛋白靶点,在数据库获得疾病潜在靶点998个,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共获得105个关联靶点。基于Cytoscape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分析筛选出关联度较高的有效成分有: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7-O-甲基异丁香酚、汉黄芩素、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β-谷固醇等;靶点PPI网络分析得到的主要关联基因:AKT1、IL6、TNF、MAPK8、TP53、VEGFA、MAPK1、JUN、EGF、IL1B等。GO分析得出的富集结果,主要涉及细胞对生长因子的反应、对细胞外刺激的反应、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调节、白细胞分化、积极调控细胞的死亡、活性氧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显示基因靶点显着富集在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AGE-RAGE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NF-k B通路上。第二部分:肾疏宁加减方在治疗1周期(3个月)后,西医疗效方面总有效率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肢体浮肿、气短懒言为主要症候,服用药物后各临床症状积分及总积分的指标均较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总蛋白、尿-乙酰葡萄糖苷酶、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血肌酐、尿素氮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后较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清钾、血清氯治疗前后数值变化,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病例中未见不良反应,未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粪便性质改变、过敏反应、月经不调等症状。结论:1肾疏宁加减方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型DKD病人的生活质量,且临床观察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2肾疏宁加减方对于气阴两虚型DKD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够调节血脂水平、改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3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肾疏宁加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能的机制,认为其核心有效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刺芒柄花素、汉黄芩素等,可能通过介导AGE-RAGE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NF-кB信号通路、鞘脂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对DKD起到治疗作用。

王青青[4](2021)在《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至2020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行肾活检明确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患者63例,选取同期内分泌科诊断为糖尿病无蛋白尿患者37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糖尿病组37例,糖尿病肾病组63例。再将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三个亚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8例,弥漫性糖尿病肾病组28例,结节性糖尿病肾病组27例。收集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分析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结果可见: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补体C3水平均低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补体C4水平高于糖尿病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组及糖尿病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血清补体C3(OR:0.046,95%CI:0.007-0.315,P<0.05)、白蛋白(OR:0.744,95%CI:0.641-0.863,P<0.05)、免疫球蛋白G(OR:0.737,95%CI:0.544-0.999,P<0.05)是糖尿病肾病的预测因子,其中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为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2)分析糖尿病肾病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结果可见:三组糖尿病肾病患者eGFR依次下降,结节性糖尿病肾病组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3)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后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A与肌酐、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存在负相关。血清免疫球蛋白G与肌酐、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存在负相关;血清补体C3与肌酐存在负相关,与eGFR存在正相关。研究结论:(1)血清免疫球蛋白G、补体C3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预测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2)血清免疫球蛋白G、补体C3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相关,随着肾功能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G、补体C3水平下降,提示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金晖[5](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前期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入院后短期血糖波动大小的相关因素,分析在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时患者间血糖波动的差异,为临床短期内有效控制血糖波动,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登录查询电子病历系统,根据所需的年份和对象,选择2014年1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期间登记入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明确诊断为T2DM的患者共计2808例,参考标准经严格的筛选后,最终有245例符合要求。登记患者的入院后基础信息(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重、吸烟与饮酒史,统计治疗方案)、入院后首次完整的空腹实验室检查结果(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以及肝脏酶学)、肾功能(尿素氮、血肌酐)、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空腹葡萄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并采用床边快速血糖监测,选择区间为住院前三天的每日七点血糖值(空腹、3餐后2小时、晚餐前、睡前及夜间指尖血糖水平)。根据公式计算患者的血糖水平标准差,借此指标以评估短期的血糖波动水平。结合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中提及的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应规范在2mmol/l之内,将纳入病例分为SDBG正常组(0 mmol/L≤SDBG<2 mmol/L,n=34)和SDBG异常组(≥2mmol/L,n=211)。比较两组间变量差异,探究影响SDBG的相关因素及其与治疗方案选择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245例,平均年龄在60岁(60.10±12.42),其中男性118例(48.2%),女性127例(51.8%),SDBG正常组34例,SDBG异常组211例。与SDBG正常组相比,SDBG异常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更高[8.80(7.60,10.10)对6.95(6.33,8.10),P<0.001]、碱性磷酸酶(U/L)水平更高[69.3(56.3,83.6)对60.5(50.0,77.0),P=0.045]、空腹血糖(mmol/L)值偏高[8.47(7.20,10.10)对7.76(6.28,9.95),P=0.013]、空腹C肽(nmol/L)则偏低[0.55(0.42,0.68)对0.63(0.50,0.82),P=0.035],组间治疗方案上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将治疗方案分组[单用口服药、口服药+长效(甘精)胰岛素、口服药+预混(30/70)胰岛素]后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得出三种治疗方案间的血糖波动各不相同。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适当调整检验水准为0.15,实际纳入了病程、ALP、Hb A1c、FBG、空腹C肽、治疗方案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得出患者SDBG水平与其入院前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r=0.566,p<0.001)、入院时的碱性磷酸酶水平(r=0.212,p=0.001)、空腹血糖(r=0.193,p=0.002)、基础胰岛功能(r=-0.245,p<0.001)以及治疗方案选择(r=0.457,p<0.001)显着相关。结论患者入院前期血糖波动水平与碱性磷酸酶、空腹血糖及C肽、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相关,予以早期关注生化指标并制定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方案,将有助患者在有限的住院时间中尽早实现血糖平稳,减少血糖波动对机体的损害。

张心颜[6](2021)在《儿童1型糖尿病不同病程中血清VEGF、AECA、ADA水平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比较不同病程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的水平变化,探究其与病程长短的关系。(2)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病程具有相关性,通过研究上述指标与病程的关系,以期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间就诊于大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确诊为1型糖尿病1年以上的患儿45例,作为病例组,将病例组按照病程长短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1-3年(包括1年)组、3-5年(包括3年)组、5年以上(包括5年)组,每组各15例,同时选取同时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患儿血清VEGF、AECA水平,通过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血清ADA水平(检测由我院检验科实验人员完成),比较病例组整体、病例组各亚组与对照组之间检测指标的差异,比较病例组各亚组之间检测指标的差异,同时检测病例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与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剔除数据缺失等病例,实际共入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1-3年(包括1年)组15例,3-5年(包括3年)组8例,5年以上(包括5年)组7例,各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2)病例组整体VEGF水平[2185.31(1950.31,2389.06)]与对照组VEGF水平[2263.13(1623.44,2501.8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各亚组与对照组之间VEGF水平不存在差异(P>0.05);病例组中1-3年、3-5年、5年以上组患儿VEGF(pg/ml)水平分别为[2230.63±434.80,2197.10±180.48,1878.93±42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病例组重新分组,1-3年组与3年以上组VEGF水平[2230.63±434.80,2048.63±34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整体AECA水平[1536.67(1290.56,1660.97)]与对照组AECA水平[1453.06(1314.86,1609.7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各亚组与对照组之间AE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3个亚组中1-3年、3-5年、5年以上组患儿AECA(pg/ml)水平分别为[1536.11(1291.11,1703.33),1613.33(1529.72,1664.30),1478.33(1252.78,153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年组与3年以上组AECA水平[1536.11(1291.11,1703.33),1537.33(1288.89,162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例组ADA水平[12.25(9.60,15.00)]明显高于对照组[9.7(8.38,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1-3年、3-5年、5年以上组患儿ADA(U/L)水平分别为[11.48±3.45,12.54±2.61,13.94±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平均水平随病程具有升高趋势;病例组各亚组与对照组之间ADA水平存在差异,差异来自于对照组与5年以上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年组与3年以上组ADA水平[11.48±3.45,13.19±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病例组VEGF、AECA、ADA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病例组VEGF水平与AEC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1.病例组血清A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中5年以上亚组A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ADA与糖尿病病程可能具有相关性,可能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2.病例组、病例组各亚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VEGF、AECA水平无明显差异,考虑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3.病例组VEGF、AECA、ADA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考虑样本量小有关。

李悦[7](2020)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背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位居世界首位,同时,可怕的是我国仍约有60%的患者未被临床确诊,而确诊的患者大多数血糖控制并不理想,长期的高血糖可对血管、神经等造成损害。其中,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比较常见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疾病进展,肾功能逐渐恶化至透析,目前,糖尿病肾脏疾病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影响DKD进展的因素颇多,如血糖、血压、血脂、病程、年龄、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这些因素对引起和加速DKD的进展可能存在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T2DM患者DKD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对T2DM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延缓DKD的发生发展。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延缓DKD进展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58例,其中139例因重复住院、缺少相关研究指标、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而被剔除,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519例。根据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 albumin,Um Alb)分组,Um Alb<30mg/24h为单纯T2DM组,Um Alb≥30mg/24h或血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为DKD组,血肌酐正常参考值范围49-97umol/L。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记录实验室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血脂四项等,由研究者本人进行问卷记录。所有数据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率或构成比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方差不齐者,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对DKD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19例T2DM住院患者中,DKD患者257例,患病率为49.5%,其中,男性164例,占比率为63.8%,女性93例,占比率为36.2%。2.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在单纯T2DM组和DKD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家族史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吸烟史、总胆固醇与DKD呈正相关,是其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与DKD呈负相关,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1.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DKD的患病率较高。2.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与DK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3.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血尿酸、吸烟史、总胆固醇可能是DKD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可能是其保护性因素。

高振桓[8](2020)在《基于补肾活血法的DKDⅢ~Ⅳ期慢病管理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评价基于补肾活血法的中医慢病管理方案干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Ⅲ~Ⅳ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流变、血脂、血糖、营养及中医证候积分为评价指标,探讨中医慢病管理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7月首次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病房,天津市红桥区铃铛阁社区服务中心、丁字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DKDⅢ~Ⅳ期患者96例,按照患者是否接受中医慢病管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入组健康宣教,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其他对症治疗的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基于补肾活血法的中医慢病管理方案,干预时间为6个月。试验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指标。监测疗效指标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于入组、2个月、4个月、出组各检测1次),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中医证候积分(入组、出组各检测1次)。营养及安全性指标:体重指数、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每3个月至少1次)。通过SPSS22.0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截止随访周期结束,观察组脱落4例(2例未按要求服药、2例失访),对照组脱落7例(3例未按要求服药、2例失访、2例退出)。最终观察组44例,对照组41例,完成了整个随访周期并纳入统计。1临床疗效:经干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3%;对照组总有效率68.29%。两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1.1肾脏相关指标:控制蛋白尿方面,两组均伴随治疗,呈逐步好转趋势,观察组好转趋势更显着(P<0.05);控制血肌酐和尿素氮,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方面,对照组在治疗初期获得一定疗效,但整体处于波动状态,好转趋势并不明显,观察组整个干预过程,呈现出逐步好转、继而稳定的趋势;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方面,两组均较干预前好转(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1.2血流变指标: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有明显改善(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1.3血脂指标: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1.4血糖指标: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1.5营养指标: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无显着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红蛋白、白蛋白保持稳定(P>0.05),体重指数有所改善(P<0.05);组间对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73.17%,观察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肢体困重、夜尿清长、肢体麻木、水肿、畏寒肢冷得到有效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肢体麻木、水肿得到有效改善(P<0.05),肢体困重、畏寒肢冷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减轻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尿清长、畏寒肢冷方面有显着优势(P<0.05),在改善肢体困重、肢体麻木和水肿方面优势不明显(P>0.05)。结论:1、中医慢病管理较单纯西医基础治疗可以进一步有效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血流变、血脂、血糖,帮助患者控制体重,以延缓DKD进展。2、中医慢病管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中以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尿清长、畏寒肢冷较对照组有显着优势。3、中医慢病管理安全性高,可以更有效地监控疾病进展,提高患者依从性、疾病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深入研究和大规模推广。

李婷[9](2020)在《2型糖尿病肾脏病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及其中医证型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分布情况,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脏病中的临床使用价值,以及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共计223例。联合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e GFR,分为3组临床分期:DKD早期[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和(或)e GFR>60m L/(min·1.73m2)],DKD显性期[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且e GFR60-15m L/(min·1.73m2)],DKD终末期[e GFR<15m L/(min·1.73m2)]。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饮酒情况、目前诊断、既往病史、各项生化指标及心脏超声检测指标等临床资料,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脏病病情监测中的价值,并初步分析疾病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23例患者,男性患者136例(61%),女性患者87例(39%),男女性别分布在临床分期中存在差异(χ2=21.219,P<0.01),终末期患者男性分布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3.19±11.06)岁,60-80岁年龄段患者分布最多132例(60%);患者平均BMI(26.43±3.60)kg/m2,超重及肥胖患者占总体的74.9%;204例(91.5%)患者伴有高血压,145例(65%)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且不同分期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存在差异(P<0.01),终末期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87.8%,明显高于早期及中期患者。2、患者血清CysC水平随着DKD临床分期进展呈逐渐增高(P<0.01)趋势,与e G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45,P<0.01),与P、BUN、SCr、UA、CK、LDH、HBDH、Hcy正相关,与HGB、Ca、NAG、GAL负相关。3、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无心血管疾病患者(P<0.01),随着血清CysC升高,LAD、LVD、RAD、RVD、IVST升高,LVEF下降。4、223例患者本虚证分布情况:阴虚燥热证62例(27.8%),气阴两虚证及脾肾气虚证各占54例(24.2%),阴阳两虚53例(23.8%);本虚证型在DKD临床分期中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845,P<0.05),早期阴虚燥热证10例(37.0%)占比最大,显性期气阴两虚证36例(31.6%)占比最大,终末期阴阳两虚证28例(34.1%)占比最大;标实证分布情况:血瘀证78例(35.0%),湿热证60例(26.9%),痰浊证54例(24.2%),水湿证31例(13.9%)。5、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气阴两虚证Hcy水平低于其余证型,阴虚燥热证GGT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及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HGB水平较其余证型偏低,BUN、SCr、CysC水平高于其余证型,Ca水平低于气阴两虚证及阴虚燥热证,P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中医标证之间实验室指标比较:血瘀证中GLB水平较其余证型升高,血磷水平明显高于湿热证型。结论1、2型糖尿病肾脏病发病人群以老年及肥胖人群为主,易并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且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随着临床分期进展呈上升趋势。2、血清CysC对2型糖尿病肾脏病肾功能损伤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快速、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一个准确可靠、易于临床开展的肾功能敏感指标,可为DKD临床诊断、分期及评估病情提供可靠依据。3、2型糖尿病肾脏病以本虚标实为中医病机特点,本虚证型基本遵循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的发展规律,兼夹痰、瘀、湿、浊等标实为患,其中尤以血瘀损伤肾络为病机之要。

曲逸伦[10](2020)在《基于中医证素、理化指标及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肾脏病(CKD)分期增加的相关因素以及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RD)相关因素,为疾病早期的治疗干预以及DN和NDRD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于京津两地5家三甲医院就诊的T2DM合并CKD患者。利用中医问卷及患者病历档案记录,采用中医证素联合理化指标、合并症的方法,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T2DM患者不同CKD分期的相关因素;(2)DN和NDRD相关因素。结果:(1)第一部分共纳入患者551例。病史资料情况:随着CKD分期增加,T2DM患者中男性的比例逐渐增多,收缩压、血肌酐、血尿素氮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上升趋势;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水平、脂肪肝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中医证素分布:阴虚证主要见于CKD1期,血虚证主要见于CKD4期,阳虚证、水湿证和血瘀证主要见于CKD5期。中医证素虚实分布:CKD1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单纯虚证,CKD5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虚实夹杂证。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别男(OR=1.868,P=0.001)、糖尿病病程>60个月(OR=1.925,P=0.004)、收缩压140-159mmHg(OR=1.898,P=0.010)、收缩压≥160mmHg(OR=2.855,P<0.001)、贫血(OR=5.480,P<0.001)、高尿酸血症(OR=3.309,P<0.001)、大量蛋白尿(OR=2.773,P<0.001)、病性证素阳虚证(OR=1.634,P=0.004)是T2DM患者CKD分期增加的相关因素。(2)第二部分纳入患者166例。病史资料情况:DN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显着高于NDRD组(P<0.05),NDRD组BMI、血红蛋白、甘油三酯、eGFR和脂肪肝发生率显着高于DN组(P<0.05)。中医证素分布:DN组患者血虚证发生率显着高于NDR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病位证素肝(OR=2.308,P=0.026)是DN的相关因素。结论:在T2DM合并CKD患者中,性别男、糖尿病病程>60个月、收缩压≥140mmHg、贫血、高尿酸血症、大量蛋白尿、病性证素阳虚证是CKD分期增加的相关因素;在DN和NDRD的鉴别诊断中医研究中,病位证素肝是DN的相关因素。

二、脑梗死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梗死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胆红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实验资料收集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人群的基本特征描述
    3.2 血清TBIL、DBIL、IBIL和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分析
    3.3 胆红素和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层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4.2 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
    4.3 胆红素和视网膜的关系
    4.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血清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与血清Endocan、VEGF-C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病与内皮细胞损伤
        1 肾小球内皮细胞的结构
        2 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功能
        3 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与DKD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Endocan、VEGF-C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1 Endocan:一种新型内皮细胞损伤的标记物
        2 VEGF-C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作用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脏病
        3 中医药防治内皮细胞损伤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血清Endocan、VEGF-C与糖尿病肾脏病病程及相关指标的关系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西医诊断
        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4 研究内容
        5 数据管理
        6 数据统计
    二、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2 DKD组各期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3 血清endocan、VEGF-C的变化规律
    三、讨论
        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一般情况分析
        2 血清endocan、VEGF-C与糖尿病肾脏病及相关指标
第二部分 血清Endocan、VEGF-C与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的关系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
        3 中医辨证标准
        4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5 研究内容
        6 数据管理
        7 数据统计
    二、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
        3 血清endocan、VEGF-C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
        4 湿热证分组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比较
    三、讨论
        1 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2 中医证候与血清endocan、VEGF-C的关系
        3 湿热证分组间各指标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临床观察表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3)肾疏宁加减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及网络药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肾疏宁加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肾疏宁加减方有效成分
        2.2 中药与疾病相关联靶点的筛选
        2.3 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基因网络分析
        2.4 靶点PPI网络分析及关联靶点的筛选
        2.5 药物-疾病关联靶点基因GO和 KEGG富集分析
第二部分:肾疏宁加减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回顾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筛选
        3.1 病例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5 治疗方案
        5.1 基础治疗
        5.2 中药治疗
    6 观察指标
        6.1 一般观测指标
        6.2 安全性观测
        6.3 疗效观测指标
    7 疗效标准
        7.1 疗效判定标准
        7.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8 不良反应观测
    9 统计学分析
    10 研究结果
        10.1 一般情况
        10.2 疗效评价
        10.3 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
        10.4 安全性观测指标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1.1 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王耀光教授对消渴肾病的认识
        1.3 王耀光教授对消渴肾病的治疗
    2 核心方药分析
        2.1 组方分析
        2.2 核心中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3 网络药理学分析
    4 疗效总结与分析
        4.1 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
        4.2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3 改善肾功能
        4.4 调节血脂水平
        4.5 改善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总蛋白、尿微量白蛋白
        4.6 改善尿-乙酰葡萄糖苷酶
        4.7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观测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
        2.1.1 糖尿病
        2.1.2 糖尿病肾病
    2.2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系统
        2.2.1 免疫球蛋白
        2.2.2 补体系统
    2.3 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与糖尿病肾病
        2.3.1 免疫球蛋白与糖尿病肾病
        2.3.2 补体系统与糖尿病肾病
    2.4 总结与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临床资料
        3.2.1 临床资料
        3.2.2 数据计算
        3.2.3 诊断标准及分组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各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比较
    4.2 糖尿病肾病发病预测因子分析
        4.2.1 Logistic回归分析
        4.2.2 ROC曲线
    4.3 糖尿病肾病各亚组之间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比较
    4.4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前期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入组资料基本特征
    3.2 一般资料的对比分析
    3.3 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3.4 不同治疗方案间血糖波动的差异
4.讨论
    4.1 评估血糖波动指标的选择——SDBG
    4.2 既往有关血糖波动的研究——危害及其机制
    4.3 本研究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4.4 血糖波动的控制措施
    4.5 研究局限与亮点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其肝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6)儿童1型糖尿病不同病程中血清VEGF、AECA、ADA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入选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研究方法
        2.4.1 调查问卷
        2.4.2 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方法
        2.4.3 分组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T2DM患者基本资料
    3.2 T2DM患者DKD的患病率
    3.3 两组间计数资料一般状况比较
    3.4 两组间计量资料一般状况比较
    3.5 两组间实验室检查计量资料的比较
    3.6 各相关因素对DK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住院患者DKD的患病率
    4.2 住院患者DKD的一般状况分析
        4.2.1 DKD与性别
        4.2.2 DKD与年龄
        4.2.3 DKD与病程
        4.2.4 DKD与肥胖
        4.2.5 DKD与吸烟史
        4.2.6 DKD与饮酒史
        4.2.7 DKD与糖尿病家族史
    4.3 DKD与血糖
    4.4 DKD与高血压
    4.5 DKD与血脂紊乱
    4.6 DKD与血尿酸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2 型糖尿病患者生活习惯调查表
致谢

(8)基于补肾活血法的DKDⅢ~Ⅳ期慢病管理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样本量的估算
    2.3 干预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声明
    2.9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资料收集情况
    3.2 治疗前两组患者情况
    3.3 治疗后两组患者情况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糖尿病肾病防治的严峻性
        1.1 患病人群基数大
        1.2 多重危险因素促成DKD
        1.3 DKD逐渐成为透析首要因素
        1.4 缺乏疗效满意的DKD药物
    2 中医慢病管理模式的优势
        2.1 全面管理,实时监控
        2.2 辨证服用中药汤剂
        2.3 中医特色疗法
    3 疗效分析
        3.1 中医慢病管理对肾脏指标的影响
        3.2 中医慢病管理对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3.3 中医慢病管理对血脂指标的影响
        3.4 中医慢病管理对血糖指标的影响
        3.5 中医慢病管理对营养学指标的影响
        3.6 中医慢病管理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4 患者中医慢病管理获益分析
        4.1 监控疾病进展,提高患者依从性
        4.2 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4.3 提高整体生存质量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根据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计入0、1、2和3分
综述一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病管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2型糖尿病肾脏病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及其中医证型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来源
    2 西医诊断标准
    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4 病例选择标准
    5 研究观察内容
    6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收集情况
    2 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资料分布情况
    3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临床指标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中医证素、理化指标及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词表
第一章 序言
    1.1 慢性肾脏病的现代医学认识
    1.2 糖尿病肾病的现代医学认识
        1.2.1 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
        1.2.2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1.2.3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研究
    1.3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病理类型分布
    1.4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认识
    1.5 中医证素研究概况
    1.6 LOGISTIC回归分析实用性
第二章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CKD分期相关因素研究
    2.1 前言
    2.2 研究对象
        2.2.1 病例来源
        2.2.2 样本情况
        2.2.3 分组情况
    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4 诊断标准
        2.4.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2.4.2 CKD诊断及分期标准
        2.4.3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4.4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
        2.4.5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2.4.6 超重诊断标准
        2.4.7 中医证素评定标准
    2.5 临床信息采集
        2.5.1 基本资料
        2.5.2 实验室指标
        2.5.3 合并症
        2.5.4 中医四诊资料
    2.6 数据管理
        2.6.1 质量控制
        2.6.2 数据库建立
    2.7 研究方法
        2.7.1 统计学方法
        2.7.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OR值意义
    2.8 结果
        2.8.1 入选病例筛选情况
        2.8.2 人口学资料
        2.8.3 理化指标分布情况
        2.8.4 合并症情分布情况
        2.8.5 中医四诊信息分布情况
        2.8.6 中医证素分布情况
        2.8.7 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9 讨论
    2.10 结论
第三章 DN和 NDRD相关因素研究
    3.1 前言
    3.2 研究对象
        3.2.1 病例来源
        3.2.2 样本情况
        3.2.3 分组情况
    3.3 纳入与排除标准
        3.3.1 纳入标准
        3.3.2 排除标准
    3.4 诊断标准
        3.4.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3.4.2 肾脏损伤诊断标准
        3.4.3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3.4.4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
        3.4.5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3.4.6 超重诊断标准
        3.4.7 中医证素评定标准
    3.5 临床信息采集
        3.5.1 基本资料
        3.5.2 实验室指标
        3.5.3 合并症
        3.5.4 中医四诊资料
    3.6 数据管理
        3.6.1 质量控制
        3.6.2 数据库建立
    3.7 研究方法
        3.7.1 统计学方法
        3.7.2 评价指标及意义
    3.8 结果
        3.8.1 入选病例筛选情况
        3.8.2 肾脏病理类型分布
        3.8.3 人口学资料
        3.8.4 理化指标及合并症
        3.8.5 中医四诊信息
        3.8.6 中医证素
        3.8.7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9 讨论
    3.10 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脑梗死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胆红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 喻美玲. 南昌大学, 2021(01)
  • [2]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与血清Endocan、VEGF-C的相关性研究[D]. 王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肾疏宁加减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及网络药理学分析[D]. 李欣橦.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D]. 王青青. 吉林大学, 2021(01)
  • [5]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前期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D]. 金晖.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儿童1型糖尿病不同病程中血清VEGF、AECA、ADA水平的研究[D]. 张心颜.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李悦. 河南大学, 2020(02)
  • [8]基于补肾活血法的DKDⅢ~Ⅳ期慢病管理临床研究[D]. 高振桓.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2型糖尿病肾脏病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及其中医证型规律研究[D]. 李婷.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基于中医证素、理化指标及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D]. 曲逸伦.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脑梗死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