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 Service的气象服务系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程德昊[1](2021)在《气象数据可视化在通航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胡玉杰[2](2021)在《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研究》文中提出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科学已融入到天气预报预警、农业、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中,气象数据的种类和规模也在日益增大。然而目前国内外很多气象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大都采用SOA架构或者单体架构,随着气象数据量和访问人数的不断增加,这种软件架构会变得越来越臃肿,既增加了开发与维护的难度,又不足以应对访问量增大给系统带来的高并发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和构建了一套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服务平台,服务间得到充分解耦,各微服务可独立开发、部署并运行,同时引入Redis缓存数据库,提高了数据库读写的效率。该平台在满足用户对气象数据需求的同时,还为气象数据资源的共享和重复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平台采用JAVA开发语言,利用Spring Boot、My Batis等框架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搭建,通过Spring Cloud中Eureka、Ribbon、Hystrix、Feign、Zuul等组件完成了微服务的治理,利用NCL、D3.JS等技术实现了不同气象数据格式的可视化。(2)分析了平台的开发目标和准则,并根据用户使用需求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框架,并以此对各个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以及对数据库的架构和表作了具体的设计。(3)利用气象站点的历史数据进行训练,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daboost-C4.5算法预测模型,利用PSO算法来优化Adaboost-C4.5弱分类器的权重,提高了降雨预测精度,并将PSO-Adaboost-C4.5算法模型集成于系统形成气象预报服务,大大提高了气象数据服务平台的实用性。(4)平台利用IO流以及多种接口类实现了对气象站点数据和nc格式的卫星数据的解析入库,此外,平台实现了包括基础微服务、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可视化以及气象预报等多个模块,并且通过测试工具对各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满足设定要求。
马鹏淘[3](2021)在《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煤炭能源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发展环境,需要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来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推动煤炭产业数字化发展。采煤机、掘进机、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作为煤机装备主要设备,从设备的设计到最终的维护全生命周期产生了海量有价值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零散化分布在企业及主要设计人员手中,阻碍了数据流通,造成了数据孤岛和数据浪费等问题,难以发挥数据潜在的科学价值。因此,实现数据共享是煤机领域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助于促进煤机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煤机装备科学数据是指煤机装备在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主要包括产品参数、CAD模型、CAE分析结果、虚拟装配模型、文献、专利等科学数据。针对煤机装备数据孤岛、数据封闭的现状,分析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数据循环”体系,运用ASP.NET技术、Ajax技术和元数据技术,以.NET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8为存储数据库,构建集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和应用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包含四大主要煤机装备(采煤机、掘进机、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每个共享服务系统由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和应用服务三大模块组成,将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汇交整合,为煤机企业及领域专业人员提供数据基础,促进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规范汇交和高效共享。提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汇交方式,采用数据传输和权限控制和配置文件加密技术,构建集汇交注册、汇交申请、汇交审核和汇交入库为一体的数据汇交模块,为用户提供元数据和实体数据汇交途径,丰富专题数据库内容,实现煤机装备科学数据的安全规范汇交。提出构建煤机装备特色专题数据库方案,通过对煤机装备科学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整理,以分布式存储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形成多样化的专题数据库,包含计算资源库、CAD模型库、虚拟装配库、监测运行库、可靠性信息库、企业产品信息库和文献库等,为用户提供在线浏览、查询和下载等服务,促进煤机领域数据的高效共享。构建煤机装备综合性应用服务模块,在原有参数化建模子系统、CAE分析子系统、优化设计子系统、虚拟装配子系统等基础上完善概念设计子系统和参数化建模子系统并集成到共享服务平台,使应用服务系统功能更加全面,为煤机装备产品数字化设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面向煤机装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设计过程,通过数据汇交、专题数据、应用服务三大模块可实现煤机领域数据安全规范汇交、专题数据分级分类共享和高效设计、分析与优化,为煤机装备企业及有需求的公众提供科研、设计、制造、运维等数据支撑与服务。经应用测试,共享服务平台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李鹏[4](2021)在《基于云平台的掘进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文中研究说明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是国家经济、工业发展和环境问题改善的重要指标,面对煤炭长期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等问题,明确推动煤炭科技创新发展、煤矿智能化成套装备制造、煤矿智能化工业软件开发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掘进机作为现代化机械开采的重要设备,在装备制造及平台设计开发过程中遇到严重的数据分散、装备优化不足、平台开发技术瓶颈等问题。因此,实现大数据共享创新发展、配套装备优化设计及云平台开发是掘进机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促进企业集数据资源整合、数据应用、技术创新、结构优化为一体的协同化发展。针对掘进机数据资源分散、数据整合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将数字化设计、科学数据共享与云平台结合的掘进机设计方案,研究系统的需求和设计目标,详细介绍系统的网络架构和体系框架,以Visual Studio为系统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8为数据库,依托阿里云平台技术构建掘进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系统具有专题数据、应用服务、数据汇交等模块,实现资料下载、动力学分析等关键功能,促进掘进机设计的优化与创新。通过对掘进机设计、制造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特色专题数据库,包括工艺数据库、专利库及CAE分析库等专题库,实现数据资源的浏览和下载等功能,为数据共享奠定基础。为更好地实现数据管理及用户管理,设计了用户管理子系统,包括注册登录、信息修改及权限管理等功能,系统更加完善。通过对已有数字化系统的整合,构建包含概念设计、CAE分析和优化设计等子系统的应用服务系统,经实际运行验证分析,系统能够进行设备选型、关键零部件的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等。通过对掘进机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设计掘进机科学数据共享汇交体系结构,构建汇交注册、数据汇交、汇交审核和汇交入库的汇交子系统功能框架,形成包括专家审核和管理员入库的汇交审核方案,开发掘进机数据汇交服务子系统,满足对实用专利、文献资料、产品数据等汇交需求,初步满足掘进机设计企业的数据汇交。基于云平台的掘进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秉持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设计理念,通过对掘进机科学数据资源的不断整合,依托云平台设计并开发了包括专题数据、应用服务、汇交服务、用户管理等模块的共享服务系统,实现了集数据查询、数字化设计、数据汇交等服务为一体的功能集成,对掘进机的设计优化、运行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经系统测试与应用,验证了该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高祝宇,何妤斐,曾悠,陈晔峰,杨明,韩颂雨,王亚云[5](2020)在《基于Spring的气象数据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为使用户便捷、稳定、高效地共享气象数据和服务,设计并实现了面向气象业务应用的数据服务系统。系统基于Spring框架的多层架构实现数据模型、业务逻辑和数据服务,通过REST方式的Web服务为前端应用提供后端支撑。叙述了系统设计思路、技术架构和实现机制,详细分析了Spring框架在组件解耦以及对RESTful Web服务支持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通过浙江台风网应用实例说明了气象数据服务系统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气象数据服务系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张洋[6](2020)在《基于Web Service的综合会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是应对我国水资源分配南北不均,促进国家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自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启用以来,调水量逐年递增,受益人口达3000多万人[1]。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公司工程区域内管理机构数量众多,地域跨度大、管理架构较为复杂、信息及自动化系统数量及种类繁多[2]。随着水量调度工作的推进和公司工作流程的细化,传统的会商与决策方式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干线公司的会商决策需求,建设一套科学有效的综合会商系统承载会商决策功能兼顾移动调度信息查询已迫在眉睫。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公司综合会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开发背景开篇,通过研究决策支持系统(DSS)、会商系统、WEBGIS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确定了综合会商系统的技术路线,并提出了项目建设目标。继而结合系统的建设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之后对综合会商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同时明确了综合会商系统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系统之间的边界,为详设提供了牢固的基础。本文最终实现的综合会商系统贴合于南水北调工程会商与决策需求,该系统通过结合WEBGIS、WebService、JAVA等技术开发,结合DB2数据库及WEBLOGIC中间件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与应用服务,该系统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业务应用子系统实现了良好的集成。该系统实现了双机热备,同时借助IBM-SVC及数据库双活的相关技术实现了业务数据的远程灾备。该系统实现了综合信息服务、应急预案、综合会商、移动调度等诸多功能。系统的应用为干线公司重大事件的调度及决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系统支撑,保障了调度信息获取的全面与准确,使得干线公司综合会商工作得以高效、有序的开展。
张小娟[7](2020)在《基于WebGIS的气象站点信息发布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客观上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迟滞因素。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快速,使得气象站点数据量呈指数增长,并且存放相对分散且表达不够实用;另一方面气象应用服务有待跟进加强,现有气象服务系统存在的气象服务形式单一、自动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已难满足日益增长的气象决策和公众服务的需要。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基于时空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气象专题应用服务系统的研发,使得气象站点数据的管理、表达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为数据和需求问题解决创造了条件。本研究聚焦区域气象站点观测数据管理与可视化表达方向,以期有效处理和查询海量专题数据,并在统计分析、实时共享和决策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其次,将GIS与Internet结合,以陕西为例,设计并开发完成气象站点信息发布原型系统,提供预警服务,满足应用需要。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探索梳理相关技术与开发工具。首先,介绍了ECharts、热力图和系统开发技术等基础理论;然后,简述NPM、Webpack、Git等开发工具;最后,探讨系统开发关键技术与关系型数据库My SQL的应用优势,为系统功能实现提供支撑。(2)初步完成系统设计与实现。以系统需求分析,总体、详细设计为基础,采用B/S架构,基于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使用GIS和相关技术及各种开发工具,构建了一个集ECharts图表、热力图、地图展示等多种可视化方式的气象站点信息发布原型系统,实现气象站点要素数据充分有效表达及灾害信息的初步预警。(3)尝试进行预警信息发布。本系统对超出阈值的气象站点要素进行预警,实时展示陕西省灾害性天气分布情况。根据相关标准分级定量的判断降水型滑坡灾害预警等级,并将各类预警信息综合显示,实现多种资料实时共享;同时,对灾害点责任人以短信的方式发送预警信息,加强信息传播时效性,以期有效解决地质灾害的突发性问题。
陈思红[8](2020)在《采煤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煤炭能源仍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面对煤炭长期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等问题,明确高效的煤炭开采技术与先进的配套装备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采煤机作为现代化机械开采的重要设备之一,在设计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由于这些数据分散于采煤机各信息化平台,造成了技术流失和知识共享困难等问题。因此,实现数据驱动的创新设计是采煤机现代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助于促进企业集数据资源整合、数据应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为一体的协同化发展。面向数据驱动的采煤机创新设计发展趋势,针对采煤机数据分散、共享程度低等现状,围绕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需求,运用ASP.NET技术、Ajax异步技术、Web Service技术及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以Visual Studio、SQL server 2008为系统开发工具,构建一个集专题数据、应用服务、数据汇交为一体的基于数据共享的采煤机服务系统。共享服务系统包括专题服务子系统、应用服务子系统、汇交服务子系统和其他辅助子系统,有效地将分散于采煤机各数字化平台数据资源整合和汇聚,为设计人员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资源,促进采煤机数据资源的应用与共享。本研究提出采煤机科学数据专题数据服务子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对采煤机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处理,构建具有专项特点的专题数据库,包括设计资源库、零件库、CAD模型库及CAE分析库等专题库,满足用户对数据资源的浏览、检索、下载等功能。通过对概念设计、参数化建模和CAE分析技术的研究,构建在线概念设计、CAD参数化建模、CAE分析等功能模块,完成采煤机应用服务子系统的集成,通过实例分析初步验证应用服务子系统,满足用户在线对采煤机的选型设计、关键零部件的CAD参数化建模和CAE参数化分析,为采煤机数字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采煤机科学数据特征分析,设计采煤机设计数据汇交体系和功能框架,提出“以专家审核为主、数据管理员为辅”的汇交审核方案,构建比较完整的采煤机设计数据汇交服务子系统,满足用户对数据产品的元数据和数据实体的汇交需求,不断丰富采煤机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初步实现采煤机制造企业数据的高效汇交。根据用户实际使用需求,确定系统测试方案,完成系统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等测试,通过对各个子系统运行实例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系统将数字化设计贯穿于采煤机设计流程中,收集整合大量具有设计意义的数据资源,设计并开发供用户共享数据的汇交平台,为用户提供集数据资源、数字化设计、数据汇交等服务为一体的数据应用共享服务模式,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实现数据资源的科学管理,减少数据资源的浪费,对煤机装备的资源集成化、设计数字化、运行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智能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丁兰兰[9](2020)在《基于3D Web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滑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频发的地质灾害事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影响和损失,地质灾害监测已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手段有多光谱遥感、In SAR、无人机、三维激光雷达、自动化监测、人工巡查等多种方式。此外,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呈现出海量、多源、多时序、异构等特点。因此,如何综合管理与有效应用地质灾害监测数据,成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计算机技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使得综合管理与有效应用地质灾害数据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成为可能。本文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理论,基于计算机、数据库、3D Web GIS、Web开发等技术,提出构建基于3D Web 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用以实现海量、多源、多时序、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综合管理与应用,为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支持。论文研究成果如下:(1)结合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基于滑坡灾害特点及常见的滑坡灾害监测手段,提出了基于3D Web GIS的滑坡灾害自动化监测数据处理及可视化方法;(2)基于地质灾害数据多源、多维度、多时序、异构、海量等特点,提出了地质灾害数据组织与管理方法,并基于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地质灾害数据库;(3)利用计算机技术、Web GIS、3D Web GIS技术等,设计了基于3D Web 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质灾害数据三维可视化及应用;(4)采用Postgre SQL、ASP.NET MVC、Web API、Cesium JS等,基于.NET Framework平台构建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并应用于滑坡灾害防治工作中,实现灾害项目管理、数据三维可视化、自动化监测数据转入与处理等。
高涵[10](2020)在《基于Web Service的全球空间格网统一检索服务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数据获取手段的不断增加,地球系统科学也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能让不同专业、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从纷繁复杂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获取到自己想要的数据成为值得探究的问题。现如今,以网页为载体的数据共享方式成为主流,这种方法通常以门户网站等形式面向广大用户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应用以及不同专题的科学实验数据。然而现有地学数据共享主要侧重以元数据管理与统一检索、分布式数据存储、标准网络服务、门户网站等技术的研究与建设,并没有对空间参考不一致等问题上花费太多时间,虽然借助全球空间格网技术可以实现将多源异构数据容纳在同一参考框架下,但是目前格网技术的研究仍以桌面端应用为主。如何将全球空间格网技术与Web服务结合,实现Web环境下的基于全球空间格网的数据检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有多源异构数据整合共享技术的基础上,从构建中间件的角度出发,建立全球空间格网与现有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结合元数据技术、Web服务技术,实现各类数据空间上的一致整合,以及以格网块为单元的多源数据自由、便捷检索与共享。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全球空间格网的数据整合技术研究。在确定的全球空间格网框架下,即基于球体退化八叉树的地球系统空间格网的基础上,在各部门、各单位数据库现有技术体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格网编码和局部空间坐标,构建统一的格网索引,为建立检索中间件和基于全球空间格网的检索服务提供基础。(2)全球空间格网检索中间件及检索服务的研究。通过对检索中间件应完成的功能和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特点分析,针对全球空间格网,设计符合在该框架下数据传输与表达的规范化描述格式,针对应用需求和面向领域,结合web服务设计全球空间格网检索服务。(3)原型系统的研发与验证。这部分在空间数据整合方法和面向网络的全球空间格网检索服务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WebGIS开发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全球空间格网的检索服务原型系统,并设计实验验证本文相关理论技术的可行性。该论文有图26幅,表16个,参考文献83篇。
二、基于Web Service的气象服务系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eb Service的气象服务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气象数据处理系统研究现状 |
1.2.2 气象数据预报研究现状 |
1.2.3 气象数据可视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的理论原理和技术 |
2.1 微服务架构概述 |
2.1.1 微服务概念及其演变 |
2.1.2 微服务架构的优势 |
2.2 气象数据可视化 |
2.2.1 NCL技术 |
2.2.2 D3技术 |
2.3 MySQL |
2.4 Redis |
2.5 相关算法介绍 |
2.5.1 C4.5决策树算法 |
2.5.2 PSO粒子群算法 |
2.6 Web框架相关知识及技术 |
2.6.1 Spring Boot框架 |
2.6.2 Spring Cloud框架 |
2.6.3 Mybatis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设计 |
3.1 平台设计目标与开发准则 |
3.1.1 平台的总体设计目标 |
3.1.2 平台开发准则 |
3.2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
3.2.1 平台框架整合 |
3.2.2 平台的业务流程 |
3.2.3 平台的软件架构 |
3.3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
3.3.1 平台功能需求 |
3.3.2 平台各个子模块功能分析 |
3.4 平台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架构设计 |
3.4.2 数据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改进Ada Boost-C4.5算法的气象数据预报模型 |
4.1 Adaboost-C4.5分类算法 |
4.2 本文所用方法 |
4.2.1 分类评价指标 |
4.2.2 基于改进Adaboost-C4.5算法 |
4.3 实验与分析 |
4.3.1 数据选取及处理 |
4.3.2 降水等级模型建立 |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实现 |
5.1 气象数据准备 |
5.1.1 气象数据格式说明 |
5.1.2 气象数据标识说明 |
5.1.3 气象站点数据解析 |
5.1.4 nc数据解析 |
5.2 基础微服务模块实现 |
5.2.1 服务注册与发现Eureka |
5.2.2 服务网关Zuul的实现 |
5.2.3 配置中心Spring Cloud Config的实现 |
5.3 用户管理服务 |
5.3.1 登录注册模块 |
5.3.2 用户留言管理模块 |
5.4 气象数据共享服务模块实现 |
5.4.1 气象数据查询服务 |
5.4.2 气象数据下载与上传服务 |
5.4.3 气象数据购买服务 |
5.5 气象数据可视化服务模块实现 |
5.5.1 数据的时间序列可视化 |
5.5.2 省份气温及全国降雨量数据可视化 |
5.5.3 云气象要素可视化 |
5.6 气象数据预报服务模块实现 |
5.7 系统测试 |
5.7.1 平台测试环境 |
5.7.2 系统功能测试 |
5.7.3 性能测试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科学数据共享 |
1.2.2 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
1.2.3 煤机装备数据库与应用系统 |
1.2.4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煤机装备科学数据资源 |
2.3 平台设计原则与需求分析 |
2.3.1 设计原则 |
2.3.2 功能模块 |
2.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4 可行性分析 |
2.4 体系架构与功能设计 |
2.4.1 体系架构 |
2.4.2 功能设计 |
2.4.3 数据共享模式 |
2.5 平台实现关键技术 |
2.5.1 ASP.NET技术 |
2.5.2 Ajax技术 |
2.5.3 元数据技术 |
2.6 平台开发环境 |
2.6.1 平台架构 |
2.6.2 平台硬件开发环境 |
2.6.3 平台软件开发环境 |
2.7 小结 |
第3章 平台数据汇交模块设计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数据汇交需求分析 |
3.2.1 汇交数据特征 |
3.2.2 存在的问题 |
3.3 功能设计 |
3.3.1 汇交注册 |
3.3.2 汇交申请 |
3.3.3 汇交审核 |
3.3.4 汇交入库 |
3.4 关键技术 |
3.4.1 权限控制与加密技术 |
3.4.2 数据传输 |
3.5 汇交实现 |
3.5.1 汇交流程 |
3.5.2 数据库设计 |
3.5.3 元数据注册界面设计 |
3.6 小结 |
第4章 平台专题数据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煤机装备专题数据资源 |
4.2.1 数据资源概述 |
4.2.2 数据库构建原则 |
4.2.3 专题数据子数据库 |
4.3 模块开发 |
4.3.1 界面设计 |
4.3.2 数据库设计 |
4.3.3 数据查询设计 |
4.4 小结 |
第5章 平台应用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应用服务功能模块 |
5.3 参数化建模子系统 |
5.3.1 系统功能框架与功能设计 |
5.3.2 参数化建模基本原理与方法 |
5.3.3 子系统实现 |
5.4 概念设计子系统 |
5.4.1 系统功能框架与功能设计 |
5.4.2 概念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
5.4.3 子系统实现 |
5.5 小结 |
第6章 平台测试与应用 |
6.1 引言 |
6.2 平台测试 |
6.2.1 测试目的与原则 |
6.2.2 测试内容 |
6.2.3 测试方法与步骤 |
6.2.4 测试环境 |
6.2.5 测试结果 |
6.3 应用实例 |
6.3.1 数据汇交模块 |
6.3.2 专题数据模块 |
6.3.3 应用服务模块 |
6.4 平台实际应用情况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云平台的掘进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科学数据共享 |
1.2.2 数据管理云平台 |
1.2.3 掘进机数据共享与数字化系统 |
1.2.4 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掘进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掘进机科学数据资源 |
2.3 需求分析与设计目标 |
2.3.1 需求分析 |
2.3.2 设计目标 |
2.4 系统架构设计 |
2.4.1 网络架构 |
2.4.2 体系框架 |
2.5 功能设计 |
2.5.1 专题数据服务子系统 |
2.5.2 应用服务子系统 |
2.5.3 汇交服务子系统 |
2.6 开发环境及工具 |
2.6.1 开发环境 |
2.6.2 开发工具 |
2.7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8 小结 |
第3章 专题数据服务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功能结构设计 |
3.2.1 专题数据 |
3.2.2 专题数据服务子系统功能框架 |
3.3 工艺数据库 |
3.3.1 工艺数据 |
3.3.2 工艺数据数据库设计 |
3.4 专利库 |
3.4.1 专利库 |
3.4.2 专利库数据库设计 |
3.5 优化设计库 |
3.5.1 优化设计库关键技术 |
3.5.2 优化设计库数据库设计 |
3.6 CAE分析库 |
3.6.1 CAE分析库关键技术 |
3.6.2 CAE分析库数据库设计 |
3.7 小结 |
第4章 应用服务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概念设计子系统 |
4.2.1 概念设计子系统功能结构 |
4.2.2 概念设计子系统关键技术 |
4.3 CAE参数化分析子系统 |
4.3.1 CAE参数化分析子系统关键技术 |
4.3.2 CAE参数化分析子系统功能框架 |
4.4 优化设计子系统 |
4.4.1 优化设计 |
4.4.2 优化设计子系统关键技术 |
4.5 用户管理子系统 |
4.5.1 框架设计及功能实现 |
4.5.2 用户管理子系统数据库设计 |
4.6 小结 |
第5章 汇交服务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汇交服务子系统 |
5.2.1 汇交体系结构 |
5.2.2 汇交工作流程 |
5.2.3 汇交服务子系统关键技术及功能结构 |
5.3 汇交服务子系统数据库设计 |
5.3.1 数据库的构建 |
5.3.2 临时数据库的构建 |
5.4 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 |
6.1 引言 |
6.2 系统集成 |
6.3 系统测试 |
6.3.1 测试目的与原则 |
6.3.2 测试需求 |
6.3.3 测试方法与步骤 |
6.3.4 测试结果 |
6.4 应用实例 |
6.4.1 专题数据子系统 |
6.4.2 应用服务子系统 |
6.4.3 用户管理子系统 |
6.4.4 汇交服务子系统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Spring的气象数据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设计 |
1.1 系统设计原则 |
1.2 系统框架设计 |
1.3 系统功能设计 |
2 系统实现 |
2.1 基于Spring的技术架构 |
2.2 基于Spring的RESTful Web服务 |
2.3 系统功能实现 |
2.3.1 数据模型层实现 |
2.3.2 业务逻辑层实现 |
2.3.3 服务接口层实现 |
3 应用实例 |
4 结语 |
(6)基于Web Service的综合会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南水北调山东段综合会商系统开发背景 |
1.2 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
1.2.1 决策支持系统(DSS)发展现状 |
1.2.2 会商系统应用现状 |
1.2.3 WEBGIS相关技术现状 |
1.2.4 Web Service与SOA架构 |
1.3 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综合会商系统需求分析 |
2.1 综合会商系统概述 |
2.1.1 综合会商系统项目背景 |
2.1.2 综合会商系统整体概述 |
2.2 综合会商系统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
2.3 综合会商系统需求问题描述 |
2.3.1 综合会商系统人员组织架构分析 |
2.3.2 综合会商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
2.3.3 综合会商系统整体功能分析 |
2.3.4 综合信息服务功能需求分析 |
2.3.5 会商支持功能需求分析 |
2.3.6 应急响应功能需求分析 |
2.3.7 WEBGIS展示功能需求分析 |
第3章 综合会商系统架构设计 |
3.1 综合会商系统设计原则 |
3.2 综合会商系统与调度运行系统之间的关系 |
3.2.1 调度运行系统整体架构 |
3.2.2 综合会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交互关系 |
3.2.3 系统边界 |
3.3 综合会商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3.3.1 综合会商系统总体架构图 |
3.3.2 综合会商系统逻辑架构 |
3.4 综合会商系统功能架构 |
3.4.1 综合会商系统整体功能架构 |
3.4.2 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3.4.3 应急响应子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3.4.4 会商支持子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3.4.5 移动调度信息服务系统 |
第4章 综合会商系统详细设计 |
4.1 综合会商系统建模 |
4.1.2 综合会商系统整体业务流程 |
4.1.3 综合会商系统各子系统业务流程 |
4.2 综合会商系统模块设计 |
4.2.1 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模块设计 |
4.2.2 应急响应子系统模块设计 |
4.2.3 会商支持子系统模块设计 |
4.2.4 移动调度信息服务系统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第5章 综合会商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1.1 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实现 |
5.1.2 应急响应功能实现 |
5.1.3 会商支持功能实现 |
5.1.4 移动调度信息服务功能实现 |
5.2 系统运行环境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方法 |
5.3.2 功能测试 |
5.4 测试结果分析及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基于WebGIS的气象站点信息发布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工具 |
2.1 可视化工具 |
2.1.1 ECharts |
2.1.2 热力图 |
2.2 系统开发技术 |
2.2.1 Vue.js |
2.2.2 Spring Boot |
2.2.3 Element UI |
2.2.4 前后端分离 |
2.3 系统开发工具 |
2.3.1 NPM |
2.3.2 Vue-CLI |
2.3.3 Webpack |
2.3.4 Git |
2.4 系统关键技术 |
2.4.1 ArcGIS API For Java Script |
2.4.2 ArcGIS Server |
2.4.3 Axios |
2.4.4 RESTful |
2.5 MySQL数据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系统建设目标 |
3.1.2 系统功能需求 |
3.2 系统框架设计 |
3.2.1 系统架构设计 |
3.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3.3.2 数据库详细设计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数据处理 |
4.1.1 数据来源 |
4.1.2 数据预处理 |
4.2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
4.2.1 地图操作模块 |
4.2.2 信息管理模块 |
4.2.3 地质灾害点管理模块 |
4.2.4 气象站点数据管理模块 |
4.2.5 监测预警管理模块 |
4.3 系统开发环境 |
4.4 系统开发过程 |
4.5 系统主要功能展示 |
4.5.1 系统登录页面 |
4.5.2 信息管理模块页面展示 |
4.5.3 地质灾害点管理模块页面展示 |
4.5.4 气象站点数据管理模块页面展示 |
4.5.5 监测预警管理模块页面展示 |
4.6 系统性能优化 |
4.6.1 CSS Sprite技术 |
4.6.2 路由懒加载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研究工作 |
致谢 |
(8)采煤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科学数据共享 |
1.2.2 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
1.2.3 采煤机数据库共享与知识库系统 |
1.2.4 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采煤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1 引言 |
2.2 采煤机科学数据资源 |
2.3 系统需求分析 |
2.3.1 功能需求分析 |
2.3.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4 系统体系架构与功能设计 |
2.4.1 设计原则 |
2.4.2 体系架构 |
2.4.3 功能设计 |
2.5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
2.5.1 ASP.NET |
2.5.2 Ajax技术 |
2.5.3 Web Service技术 |
2.6 系统开发环境 |
2.6.1 系统架构 |
2.6.2 系统硬件开发环境 |
2.6.3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2.7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8 小结 |
第三章 采煤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模块集成 |
3.1 引言 |
3.2 专题数据服务子系统 |
3.2.1 采煤机专题数据资源 |
3.2.2 功能结构设计 |
3.2.3 数据库设计 |
3.3 应用服务子系统 |
3.3.1 概念设计功能 |
3.3.2 CAD参数化建模功能 |
3.3.3 CAE参数化分析功能 |
3.4 下载中心子系统 |
3.4.1 功能设计 |
3.4.2 功能实现 |
3.5 用户管理子系统 |
3.5.1 用户权限分析 |
3.5.2 用户管理功能实现 |
3.6 系统帮助子系统 |
3.6.1 联系我们 |
3.6.2 问题反馈 |
3.7 小结 |
第四章 采煤机设计数据汇交服务子系统 |
4.1 引言 |
4.2 汇交子系统需求分析 |
4.2.1 采煤机设计数据特征 |
4.2.2 采煤机设计数据汇交面临的问题 |
4.3 汇交体系 |
4.3.1 汇交体系结构 |
4.3.2 汇交技术流程 |
4.3.3 汇交工作流程 |
4.4 功能设计 |
4.4.1 汇交注册 |
4.4.2 数据汇交 |
4.4.3 汇交审核 |
4.4.4 数据管理 |
4.5 功能实现技术研究 |
4.5.1 元数据汇交 |
4.5.2 数据传输 |
4.5.3 专家审核 |
4.6 数据库设计 |
4.7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 |
5.1 引言 |
5.2 系统集成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目的与原则 |
5.3.2 测试内容 |
5.3.3 测试方法与步骤 |
5.3.4 测试结果 |
5.4 应用实例 |
5.4.1 专题数据服务子系统 |
5.4.2 应用服务子系统 |
5.4.3 汇交服务子系统 |
5.4.4 下载中心子系统 |
5.4.5 用户管理子系统 |
5.4.6 系统帮助子系统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基于3D Web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滑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
1.2.2 WebGIS |
1.2.3 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组织 |
第二章 基于3D Web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理论基础 |
2.1 数据库技术 |
2.2 3D WebGIS技术 |
2.2.1 GIS |
2.2.2 WebGIS与3D WebGIS |
2.2.3 WebGL |
2.2.4 LOD |
2.3 Web技术 |
2.3.1 MVC |
2.3.2 Web API与Web Services |
2.3.3 网页开发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3D WebGIS的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
3.1 地质灾害数据管理与设计 |
3.1.1 地质灾害数据及特点 |
3.1.2 数据存储与组织 |
3.2 基于CesiumJS的地质灾害信息三维可视化 |
3.2.1 CesiumJS |
3.2.2 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实景模型可视化 |
3.2.3 空间数据可视化 |
3.2.4 公共服务资源及可视化 |
3.3 基于滑坡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
3.3.1 主要监测手段 |
3.3.2 数据处理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3D Web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分析 |
4.1.1 需求分析 |
4.1.2 性能分析 |
4.1.3 可行性分析 |
4.2 架构设计 |
4.2.1 软件架构 |
4.2.2 硬件架构 |
4.3 系统设计 |
4.3.1 数据层 |
4.3.2 业务层 |
4.3.3 应用层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3DWeb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应用 |
5.1 系统开发依赖技术 |
5.1.1 PostgreSQL |
5.1.2 ASP.NET MVC与WebAPI |
5.2 玉台村三社1#滑坡 |
5.2.1 自然环境与地质概况 |
5.2.2 基本特征 |
5.2.3 监测设备与方法 |
5.2.4 监测周期及频率 |
5.3 自动化监测数据预处理 |
5.3.1 数据ETL |
5.3.2 初始值设定 |
5.3.3 数据异常值处理 |
5.4 系统功能实现与应用 |
5.4.1 系统界面及功能实现 |
5.4.2 工具模块 |
5.4.3 项目列表与项目信息模块 |
5.4.4 图层列表模块 |
5.4.5 自动化监测数据模块 |
5.4.6 数据检查及信息推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基于Web Service的全球空间格网统一检索服务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章节安排 |
2 基于全球空间格网的空间数据整合 |
2.1 基于SDOG的 ESSG |
2.2 面向检索的空间范围统一描述方法 |
2.3 空间数据整合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全球空间格网的统一检索服务 |
3.1 格网检索服务概述 |
3.2 核心元数据规范设计 |
3.3 标准数据格式 |
3.4 服务接口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全球空间格网检索服务原型系统设计 |
4.1 原型系统的总体设计 |
4.2 原型系统的功能介绍及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基于Web Service的气象服务系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气象数据可视化在通航中的应用研究[D]. 程德昊.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1
- [2]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研究[D]. 胡玉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3]煤机装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发[D]. 马鹏淘.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4]基于云平台的掘进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D]. 李鹏.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5]基于Spring的气象数据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 高祝宇,何妤斐,曾悠,陈晔峰,杨明,韩颂雨,王亚云. 软件导刊, 2020(09)
- [6]基于Web Service的综合会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张洋. 山东大学, 2020(10)
- [7]基于WebGIS的气象站点信息发布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小娟. 长安大学, 2020(06)
- [8]采煤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D]. 陈思红.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9]基于3D Web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滑坡为例[D]. 丁兰兰.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10]基于Web Service的全球空间格网统一检索服务研究与实现[D]. 高涵.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