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σ混合坐标系初始方程模式的若干改进及其在直角网格中的试验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袁勋[1](2021)在《基于非线性滤波的AUV信标导航定位技术研究》文中指出
杨涵[2](2021)在《废弃矿井有害气体无人检测设备路径规划研究》文中提出
宋福彬[3](2021)在《基于随机介质算法的土石坝病害模拟及特征识别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土石坝具有造价低廉、结构简单的优点,在我国的水利工程中占比较高,但由于其失事概率较高,针对土石坝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研究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现场无损检测工作的开展和大量土石坝工程的兴建,应用地质雷达方法及时、快速、精准发现土石坝工程中的病害位置并判断其类型,对于土石坝安全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质雷达在土石坝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地质雷达图像识别经验性较强;现阶段土石坝病害的地质雷达图像识别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而且辅助识别的正演模拟地电模型大多参考均匀介质或者层状介质而建立,没有考虑土石坝这种离散体材料的非均匀性和离散性。其二,土石坝病害的地质雷达图像识别时效性较差;现有的依赖人工的识别方式,其识别周期较长,无法满足及时、快速检测的要求,同时,人工识别结果漏检、误检的概率较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实现土石材料准确模拟、土石坝病害类型快速识别为目的,对土石混合料模拟问题、土石坝典型病害特征及土石坝病害识别模型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根据土石混合料不同组分的粒径特征和电性特征,构建了一种三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针对构建的三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研究了在不同含水率下的模型介电特性,并将其与均匀介质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电磁波在两种模型中的传播特点。(2)针对不同类型的土石坝病害,分析了其成因和特点,构建了相应的三相离散随机介质地电模型,进行了地质雷达正演模拟,采用复信号分析技术研究了相应的正演模拟结果,从振幅、相位、频率角度分析了每种病害类型各自的特点。(3)基于Faster R-CNN算法,构建了土石坝病害目标检测模型,在自制的土石坝病害地质雷达图像数据集中完成了模型的训练与测试,分析了模型的检测效果,在工程实例中检验了模型的应用效果。
唐杰[4](2021)在《基于路径规划的多传感器无人船自主航行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
钱进[5](2021)在《滑落式救生艇入水全过程数值预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家增[6](2021)在《附加管式减涡器的叶轮内部流场及气动弹性响应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索明康[7](2021)在《探地雷达信号处理及反演方法研究》文中认为
杨思宇[8](2021)在《广东某海域台风浪特征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依赖海洋。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等影响,台风浪灾害频发,我国的海岸线和海域,也因此经常遭受不同程度的台风及巨浪的袭击。而巨浪灾害一旦发生,其对沿岸工程设施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因此,能否对沿海台风浪各种特征进行建模分析,进而指导海上作业的有效安全开展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中委合资广东石化原油码头工程为工程对象。基于SWAN海浪模型,研究该工程所在海域的台风浪特征,并采用了不同的海浪谱形式对该海域的海浪谱进行了拟合,进而为工程项目提供设计参考依据。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1)分析了广东省沿海区域的风浪特征,包括施工期间的常风向及强风向。同时,统计了工程区域近10年的台风路径,以距离工程点的距离为分类依据,划分三个不同半径的研究区域,为后续研究提供分类依据。(2)基于最新版本的近岸浅海海浪模式SWAN41.31版本,通过加入CCMP与ERA-5再分析风场,对工程区域2011年至2020年的台风浪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和Jason-2卫星高度级计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拟结果的精度。(3)总结了不同等效风暴模型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挪威船级社(DNV)提出的梯形风暴参数剖面推导等效梯形风暴模型,分析对比了不同形状参数对重现期计算的影响,为计算重现期提供一种便捷可靠的方法。(4)选取工程区域不同风圈半径的台风事件,对比拟合PM谱,ISST谱,ITTC谱,Wallops谱,JONSWAP谱和Ochi-Hubble谱六种海浪谱的拟合度。分析了典型台风过境期间的海浪方向谱及区域的波浪场变化,给出了Ochi-Hubble谱的拟合表达式的参数。
贝超其[9](2021)在《水厂前置调蓄池泥沙沉积模拟》文中研究指明建设前置调蓄池,延缓污染水体进厂时间,给应急处置留下空间,是应对水源水质安全风险的创新性举措。镇江自来水公司一级泵站直接在长江取水,在应对长江下游几次突发的水源污染事故时,反应时间短,应急处置仓促,给供水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开展了水源水质保障工程建设,工程由进水涵闸、双向泵房、前置调蓄池、应急处置系统等组成,使原水进厂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延长到12小时左右,保证了充足的检测、应急处置时间,提升了应对长江原水水质安全风险的能力。由于调蓄池内水流速度非常缓慢,泥沙容易在前端沉积,必须明确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其分布状况。本文首先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运行工况调蓄池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开展了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模拟和实测结果基本吻合;然后应用EFDC(环境水动力学)软件对调蓄池内的泥沙沉积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工程运行一年后调蓄池内的泥沙沉积分布、沉积高度等参数,为清淤提供依据,最后分析了建设调蓄池前后由于泥沙沉降对水厂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调蓄池内的平均流速较小,约在0.05m/s左右。在调蓄池进水口(0~50m)流速较大,经60°拐弯(50~100m)流速迅速降低;第一廊道流速稳定在0.05~0.06m/s;经过180°拐弯,流速有较大波动,在第二廊道前段流速逐渐上升并稳定在0.04~0.05m/s;在调蓄池尾端(1500~1800m),流速基本为0,模拟和实测结果基本吻合。(2)在正常进水条件下,泥沙沉积范围分布在调蓄池前端,具体是在池体60°拐弯之前。沉积水平距离约70m,沉积面积约200m2。泥沙最高堆积高度约1.4m,位于进水口附近20m左右,平均堆积高度约50cm。若进口设置穿孔花墙,使调蓄池均匀进水,泥沙的沉积范围显着减小,基本均匀分布在穿孔花墙附近,沉积水平距离仅约15m,沉积面积约100m2。泥沙最高累积高度约2m,位于穿孔花墙附近2m左右,平均累积高度约1m。(3)由于泥沙沉降,调蓄池出水口原水浊度下降,给水厂运行工艺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达到同样的沉淀效果,混凝剂投加量约需要增加6%~8%,因此建设前置调蓄池的对水厂后续工艺的影响不是很大。
张路凯[10](2021)在《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运输网络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市场需求形势日渐多样化和企业业务水平拓展,自备罐车已成为液态和气态危险货物的最常用运输载体,并且我国自备罐车的标准化生产、性能检测和申报使用已在公路、铁路和公铁联运等领域逐步规范成型。因此,关于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运输网络的优化研究具有鲜明的作用意义。考虑既有相关成果在研究内容上的空缺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本文以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运输网络优化设计为目标,旨在为现代危险货物运输的先进策略制定和规范运营操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和规划实施保障。主要完成研究工作如下:1.危险货物自备罐车运输风险指标计算。针对标准化硬件的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对运输风险指标进行改进完善。区分公路路段/铁路区段风险和关键节点风险,确定风险量化与货物运输量、事故概率、运输里程、暴露人口量之间的关系;区分短效危害型和毒害扩散型两种主要类型风险指标,前者的关键参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预测计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应用改进的高斯烟羽模型完成关键参数计算。同时,风险指标为后续网络设计建模提供了目标衡量依据。2.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路运输网络优化设计。针对以高速公路、省道、城际快速路和局部城市支干线道路为主的基础公路网,以自备罐车的拖车运输为任务流程,以降低风险、扩展应急能力和控制运营成本为目标,分析政府管理部门的可用路段限定、应急中心选址和服务分配等决策调控,确定网络中危险货物运输商的中转仓库选址和配送分销方案,规划在政府管理部门决策主导下危险货物运输商的自备罐车运输路径。以政府管理部门和危险货物运输商的不同视角,构建两阶段规划模型并论证两阶段之间优化关系。根据模型特点分别设计数值算法与启发式算法以求解不同规模问题,依托川北-北京实际区域公路网络和液化燃气/液氨运输任务背景进行了案例研究,计算并分析了优化结果。3.危险货物自备罐车铁路运输网络优化设计。针对由货运铁路和企业专用线构成的基础铁路网,分析自备罐车的换轨拖运任务流程。以降低运输风险和控制运营成本为目标,明晰危险货物罐车办理站选址的应急能力、地理、环境等定性因素要求,研究企业专用线布局与办理站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办理站之间的远途铁路运输路径。以政府管理部门和危险货物运输商相统一的视角,结合模糊VIKOR方法建立混合优化模型。根据模型特点分别提出数值算法和启发式算法以求解不同规模问题,依托川北-北京实际货运铁路网络和液化燃气/液氨运输任务背景进行了案例研究,计算并分析了优化结果。4.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联运网络优化设计。针对以高速公路、省道、城际区域公路和货运铁路为主要结构的基础公铁网络,分析自备罐车的公路、铁路及二者间转运的运输任务流程。以降低运输风险和控制运营成本为目标,分析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管控,包括公路路段/铁路区段开放方案、转运办理站选址及转运能力配置;确定在政府管理部门决策主导下危险货物运输商的自备罐车路径方案,包括路段/区段的确定和转运办理站的选择。以政府管理部门和危险货物运输商的相对视角,构建双层规划模型。根据模型特点分别设计数值算法和启发式算法,并提出应用逆优化方法的简化管控策略。依托川北-北京区域公路和铁路网络以及液化燃气/液氨运输任务背景进行案例研究,计算分析了优化结果。此外,在共同案例结果基础上,定性和定量对比分析了公路、铁路和公铁联运三种运输网络的优势特点。综合来看,危险货物自备罐车的三种运输网络在实践原则和优化效果上各有侧重,且对应问题的解析形式和复杂程度不同,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区域现实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决策。此外,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推进建设的背景下,依托多式联运方法与技术的成熟,公铁联运网络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本文研究可支撑建设适用于现代危险货物自备罐车运输管理的统一决策参考体系。
二、p-σ混合坐标系初始方程模式的若干改进及其在直角网格中的试验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σ混合坐标系初始方程模式的若干改进及其在直角网格中的试验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随机介质算法的土石坝病害模拟及特征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土石坝检测技术现状 |
1.2.2 基于随机介质算法的模型构建方法研究现状 |
1.2.3 地质雷达正演模拟方法研究现状 |
1.2.4 深度学习算法在地质雷达中的应用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4 创新点 |
2 基于三相离散随机介质算法的土石混合料模拟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随机介质理论 |
2.3 三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 |
2.3.1 随机介质模型参数影响分析 |
2.3.2 土石坝组成材料特性及其介电常数 |
2.3.3 土石坝三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 |
2.4 不同含水率的三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的地质雷达响应特性研究 |
2.4.1 土石混合料含水率与介电常数关系 |
2.4.2 三相离散随机介质含水率模型 |
2.4.3 三相离散随机介质波场分析 |
2.4.4 三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与均匀介质模型的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复信号分析的土石坝典型病害的正演模拟 |
3.1 引言 |
3.2 地质雷达原理 |
3.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
3.2.2 本构方程 |
3.2.3 地质雷达工作方式 |
3.2.4 地质雷达电磁波在介质交界面上的特性 |
3.2.5 时域有限差分法 |
3.3 复信号分析原理 |
3.4 坝内裂缝特征及其正演模拟 |
3.4.1 坝内裂缝类型及成因分析 |
3.4.2 坝内裂缝正演模拟 |
3.5 坝体渗漏特征及其正演模拟 |
3.5.1 坝体渗漏类型及成因分析 |
3.5.2 坝体渗漏正演模拟 |
3.6 坝体滑坡特征及其正演模拟 |
3.6.1 坝体滑坡类型及成因分析 |
3.6.2 坝体滑坡正演模拟 |
3.7 组合病害正演模拟 |
3.7.1 裂缝、滑坡组合病害 |
3.7.2 散浸、集中渗漏组合病害 |
3.7.3 裂缝、集中渗漏组合病害 |
3.8 本章小结 |
4 基于Faster R-CNN土石坝病害地质雷达图像目标检测模型研究 |
4.1 引言 |
4.2 前馈神经网络 |
4.3 卷积神经网络 |
4.3.1 卷积神经网络特点 |
4.3.2 卷积神经网络结构 |
4.4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简介 |
4.4.1 R-CNN |
4.4.2 SPP-Net |
4.4.3 Fast R CNN |
4.4.4 Faster R-CNN |
4.5 检测效果评价标准 |
4.6 目标检测模型研究 |
4.6.1 数据集制作与扩增 |
4.6.2 模型的训练与测试 |
4.6.3 模型检测效果分析 |
4.7 工程实例 |
4.7.1 工程背景 |
4.7.2 地质雷达设备及参数设置 |
4.7.3 地质雷达图像病害检测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广东某海域台风浪特征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工程背景及其意义 |
1.2 海浪模式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海浪模式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海浪模式研究现状 |
1.3 台风浪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2 SWAN模式简介 |
2.1 SWAN模式控制方程 |
2.2 源、汇项的处理 |
2.2.1 风输入项 |
2.2.2 能量耗散项 |
2.2.3 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项 |
2.3 SWAN模式数值方法 |
2.3.1 控制方程离散化 |
2.3.2 初始场与边界条件 |
2.4 运行环境 |
2.5 本章小结 |
3 广东省沿海风浪特征研究 |
3.1 广东沿海区域台风分析 |
3.1.1 台风频次统计分析 |
3.1.2 台风路径分析 |
3.2 广东省沿海区域风场特征 |
3.2.1 风速分析 |
3.2.2 风向分析 |
3.2.3 风场概述 |
3.3 本章小结 |
4 工程海域台风浪模拟 |
4.1 海区地形及网格划分 |
4.1.1 海区选取 |
4.1.2 地形资料选取 |
4.1.3 网格参数设置 |
4.2 风场参数设置 |
4.2.1 风场类型 |
4.2.2 风场参数设置 |
4.3 模型参数设置 |
4.4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4.4.1 浮标数据对比分析 |
4.4.2 工程点波浪场数据推算 |
4.4.3 工程点风浪联合性推算 |
4.5 卫星高度计对比 |
4.5.1 卫星高度计理论原理 |
4.5.2 卫星高度计参数设置 |
4.5.3 模拟结果计算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等效风暴模型 |
5.1 等效风暴模型原理 |
5.2 等效风暴模型类型 |
5.3 重现期计算 |
5.4 工程区域等效风暴拟合 |
5.5 本章小结 |
6 海浪频谱分析 |
6.1 海浪谱国内外研究进展 |
6.2 海浪谱理论 |
6.3 海浪谱的频谱拟合 |
6.3.1 拟合方法 |
6.3.2 风、涌浪分离 |
6.3.3 最优拟合谱 |
6.4 海浪方向谱 |
6.4.1 方向谱理论 |
6.4.2 方向谱拟合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风速风向联合分布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水厂前置调蓄池泥沙沉积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调蓄池简介 |
1.3 调蓄池结构 |
1.4 调蓄池功能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水厂前置调蓄池 |
1.5.2 水动力数值模拟 |
1.5.3 泥沙沉积数值模拟 |
1.6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内容 |
第2章 调蓄池流场数值模拟 |
2.1 理论方法 |
2.1.1 CFD介绍 |
2.1.2 流体动力学方程 |
2.1.3 空间离散化方法 |
2.1.4 紊流模型 |
2.2 调蓄池三维模型的建立 |
2.2.1 调蓄池几何尺寸 |
2.2.2 调蓄池几何尺寸的确定 |
2.2.3 调蓄池三维模型的建立 |
2.3 调蓄池结构网格的划分 |
2.3.1 网格类型的选择 |
2.3.2 调蓄池结构网格的划分 |
2.3.3 调蓄池网格质量检查 |
2.4 调蓄池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设置 |
2.4.1 调蓄池模型材料设置 |
2.4.2 调蓄池边界条件设置 |
2.5 调蓄池流场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2.5.1 调蓄池数值模拟计算残差图 |
2.5.2 调蓄池三维流场矢量图与三维流场等值线图 |
2.5.3 调蓄池水平剖面流场分析 |
2.5.4 调蓄池垂直剖面流场分析 |
2.5.5 调蓄池流场实测对比 |
2.5.6 调蓄池断面平均流速对比 |
2.6 小结 |
第3章 调蓄池泥沙沉积数值模拟 |
3.1 理论方法 |
3.1.1 EFDC模型概述 |
3.1.2 EFDC水动力方程简化 |
3.1.3 EFDC水动力控制方程 |
3.1.4 EFDC泥沙输运控制方程 |
3.2 调蓄池模型建立 |
3.2.1 调蓄池水动力特性概述 |
3.2.2 调蓄池研究范围确定 |
3.2.3 调蓄池网格划分 |
3.2.4 调蓄池池底高程与水位匹配 |
3.3 原水泥沙粒径分布试验 |
3.3.1 激光粒度分布仪简介 |
3.3.2 原水水样取水 |
3.3.3 原水水样泥沙组分分析 |
3.3.4 原水水样泥沙浓度分析 |
3.4 临界系数设置 |
3.5 泥沙沉降速度设置 |
3.6 调蓄池泥沙模块参数设置 |
3.7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设置 |
3.7.1 调蓄池初始条件设置 |
3.7.2 调蓄池边界条件设置 |
3.8 调蓄池对比验证 |
3.8.1 EFDC与Fluent水动力模拟对比 |
3.9 调蓄池前端水动力数值模拟分析 |
3.10 调蓄池泥沙沉积数值模拟分析 |
3.10.1 泥沙沉积水平断面分布 |
3.10.2 泥沙沉积纵向断面分布 |
3.10.3 泥沙沉积横向断面分布 |
3.10.4 监测点位泥沙沉积高度 |
3.11 调蓄池均匀进水泥沙沉积数值模拟 |
3.12 小结 |
第4章 调蓄池出水对水厂运行的影响 |
4.1 实验的目的 |
4.2 实验方法及检测结果 |
4.2.1 实验方法 |
4.2.2 实验过程 |
4.3 实验数据对比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运输网络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衡量评估 |
2.2 危险货物运输物理网络设计 |
2.3 危险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 |
2.4 危险货物运输多式联运组织 |
2.5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使用管理分析 |
2.6 研究现状总结 |
2.7 本章小结 |
3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运输风险指标计算 |
3.1 短效危害型风险指标计算 |
3.1.1 风险场景描述 |
3.1.2 参数计算原理 |
3.1.3 预测计算流程 |
3.2 毒害扩散型风险指标计算 |
3.2.1 风险场景描述 |
3.2.2 参数模型构建 |
3.2.3 参数模型求解 |
3.3 本章小结 |
4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路运输网络优化设计 |
4.1 问题描述 |
4.2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路运输网络两阶段规划模型 |
4.2.1 第一阶段规划模型 |
4.2.2 第二阶段规划模型 |
4.3 求解算法设计 |
4.3.1 基于KKT条件单层转化的数值算法 |
4.3.2 改进的帝国竞争算法 |
4.4 案例研究 |
4.4.1 决策利益间权衡 |
4.4.2 两阶段规划优势 |
4.4.3 算法性能对比 |
4.4.4 灵敏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铁路运输网络优化设计 |
5.1 问题描述 |
5.2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铁路运输网络混合优化模型 |
5.2.1 定性因素解析 |
5.2.2 优化模型建立 |
5.3 求解算法设计 |
5.3.1 基于线性化与并行分支定界的数值算法 |
5.3.2 帕累托混合蛙跳算法 |
5.4 案例研究 |
5.4.1 定性排序指数计算 |
5.4.2 混合优化优势 |
5.4.3 算法性能对比 |
5.4.4 灵敏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联运网络优化设计 |
6.1 问题描述 |
6.2 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联运网络双层规划模型 |
6.3 求解算法设计 |
6.3.1 基于有效割集与割平面的数值算法 |
6.3.2 双温模拟退火算法 |
6.4 应用逆优化的简化管控策略 |
6.5 案例研究 |
6.5.1 双层规划优势 |
6.5.2 算法性能对比 |
6.5.3 逆优化特点 |
6.5.4 灵敏度分析 |
6.6 三种运输网络的对比 |
6.6.1 定性实践原则对比 |
6.6.2 定量优化效果对比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p-σ混合坐标系初始方程模式的若干改进及其在直角网格中的试验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非线性滤波的AUV信标导航定位技术研究[D]. 袁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废弃矿井有害气体无人检测设备路径规划研究[D]. 杨涵.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基于随机介质算法的土石坝病害模拟及特征识别方法研究[D]. 宋福彬.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4]基于路径规划的多传感器无人船自主航行系统设计与实现[D]. 唐杰.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5]滑落式救生艇入水全过程数值预报研究[D]. 钱进.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6]附加管式减涡器的叶轮内部流场及气动弹性响应数值模拟研究[D]. 张家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7]探地雷达信号处理及反演方法研究[D]. 索明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8]广东某海域台风浪特征分析研究[D]. 杨思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9]水厂前置调蓄池泥沙沉积模拟[D]. 贝超其. 扬州大学, 2021(08)
- [10]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公铁运输网络优化设计研究[D]. 张路凯. 北京交通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