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治疗最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边红萍[1](2021)在《基于“肾主水”理论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工作以2.5%腺嘌呤混悬液灌胃与单侧输尿管结扎两种方法复制CRF大鼠模型,以金匮肾气丸“补益肾气”为治法,研究肺、肾、膀胱上APQ1-4的表达,探讨机体水液代谢的调控与机理,评价中医“肾主水”理论的科学性,为金匮肾气丸在中医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与干预水液代谢调控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金匮肾气丸治疗腺嘌呤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实验研究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n=20只)和腺嘌呤造模组(n=4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用2.5%的腺嘌呤悬浊液剂量为250mg/(kg·d)灌胃复制CRF模型4周,两组中各取10只大鼠进行血、尿肾组织病理检测,评估腺嘌呤CRF大鼠模型。剩余4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CRF模型组、金匮肾气丸中剂量、金匮肾气丸高剂量4组,每组10只。金匮肾气丸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对应浓度剂量金匮肾气丸溶液灌胃,正常组、CRF模型组大鼠予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治疗4周,比较各组大鼠24h-UTP,血常规、血生化与肾脏病理指标。2金匮肾气丸治疗UUO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实验研究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只)和UUO造模组(n=40只)。采用UUO手术法复制CRF模型,将大鼠10%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在左肾下极临近肾门处及输尿管的上1/3处用0#丝线结扎并剪断,缝合肌肉皮肤组织。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等量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开腹,仅钝性分离左侧输尿管并不予以结扎;正常组不做任何手术处理。UUO术后2周随机抽取10只大鼠评估UUO法CRF大鼠模型。剩余40只大鼠再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金匮肾气丸中剂量组、金匮肾气丸高剂量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UUO模型组采用蒸馏水灌胃;金匮肾气丸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对应浓度剂量的金匮肾气溶液灌胃,疗程4周,比较各组大鼠的24h-UTP,血常规与生化、肾脏病理指标。(正常组同实验第一部分)3.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金匮肾气丸治疗4周,腺嘌呤灌胃与UUO法CRF各组大鼠获取肾脏、肺脏、膀胱组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应的水通道蛋白AQP1、AQP2、AQP3、AQP4,将不同蛋白条带图像用Image J软件进行灰度值分析,对应DAPDH蛋白条带作进行数据矫正。4.采用SPSS18.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定义为统计差异性显着。研究结果1.腺嘌呤造模组4周大鼠24h U-TP、BUN、Scr与正常组比较均增高,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5),大鼠肾脏病理损伤与CRF病理表现一致。金匮肾气丸治疗各组与腺嘌呤模型组24h U-TP、BUN、Scr水平比较降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金匮肾气治疗组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与腺嘌呤模型组相比,有不同程度减轻。2.UUO术后2周大鼠24h U-TP、BUN、Scr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升高,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5),UUO大鼠肾脏病理损伤与CRF病理表现一致。金匮肾气丸各治疗组与UUO模型组24h U-TP、BUN、Scr水平比较降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金匮肾气治疗组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与UUO模型组相比,有不同程度减轻。3.各组大鼠肾脏、肺脏、膀胱AQP蛋白检测中(1)腺嘌呤模型组大鼠肾脏AQP1-4与膀胱AQP3表达上调,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肺脏AQP1与膀胱AQP1表达下调,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UUO模型组大鼠肾脏AQP1与AQP4、肺脏AQP1、膀胱AQP4表达下调,与正常组比较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5);膀胱AQP3表达上调,与正常组比较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5)。(3)腺嘌呤CRF金匮肾气丸中高剂量治疗组肾脏AQP1-4均有下调,与腺嘌呤模型组比较统计有差异显着性(P<0.05)。膀胱AQP1水平上调,与腺嘌呤模型组比较统计有差异显着性(P<0.05)。(4)UUO金匮肾气丸高剂量治疗组膀胱AQP4蛋白明显上调,与UUO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金匮肾气丸可以改善腺嘌呤与UUO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生存质量,改善肾功能,减少24h尿蛋白定量,减轻大鼠肾脏的病理损害,可不同程度改善肾脏纤维化损伤程度。2、金匮肾气丸治疗UUO与腺嘌呤CRF大鼠,通过调节不同种类与部位AQP表达发挥作用。两者侧重有不同,金匮肾气丸治疗腺嘌呤CRF主要下调肾脏AQP1-4和上调膀胱AQP1表达。金匮肾气丸治疗UUO大鼠,其肾脏与肺脏AQP2、AQP3、AQP4表达上调不显着,而以膀胱AQP4蛋白表达上调突出。
曾慧娟[2](2021)在《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是 2 1 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慢性肾脏病(CKD,chronic kidney disease)因为起病隐匿并发症严重,医疗资源消耗巨大,患者生存质量低,对家庭、社会、国家影响严重,CKD同样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CKD患病率高,在中国CKD患病率达10.8%,特别在CKD早期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识别及管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强调基层预防疾病为重点,目前暂缺云南省CKD的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相关调查,结合目前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已有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基础,本研究将CKD在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中融合起研究,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公共卫生角度按健康生态学模型理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民进行CKD的四部分系列调查研究,发现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KD的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建立社区CKD诊断模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提供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策略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旨在:1.探索CKD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管理的可及性,基于健康生态模型理论,采用多维多层次健康相关调查方法,探讨云南省昆明市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中CKD影响因素等。2.基于目前已有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基础,对CKD高危人群(糖尿病和高血压人群),进行CKD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KD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高危人群中CKD防控提供理论支持。3.考虑个体基因层面,对筛查出CKD患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调查,发现云南省昆明市社区居民CKD易感基因,提供精准的实验室诊断依据。4.探索构建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方便实用的CKD早期诊断模型,为社区CKD早期防治提供实用工具。5.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相关政策建议及管理策略。[方法]首先,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全部居民,采用宏观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调查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关于CKD的基本情况,掌握居民关于CKD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及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其次,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管理的慢性病人群(高血压和及糖尿病患者)进行CKD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体格检查、血清实验学检测、尿常规分析、尿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得出这两类CKD高危人群中CKD流行情况。再次,针对个体先天特质,对CKD易感基因PVT1基因进行检测5个SNP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为CKD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基于前三部分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立四种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发现13个指标对模型建立起主要作用。并建立社区CKD诊断模型,对社区居民实现早期诊断CKD,为CK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最后,总结四部分研究结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提出建议及策略。[结果]第一部分,发现社区居民中对CKD管理需求度高,社区居民中CKD危险因素存在并在慢病人群突显,居民CKD知晓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民对CKD的供需矛盾不平衡,居民个人健康素养意识强,但实际居民健康效能评价低,特别需要关注慢性病CKD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人群),慢性病人群对社区CKD管理的需求更高。第二部分,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CKD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CKD总患病率为42.6%。高尿酸、男性、肥胖是CKD危险因素。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白蛋白尿异常阳性率高达37.0%。分别采用中国人改良MDRD公式、2009 CKD-EPI公式、2012 CKD-EPI胱氨酸抑制素C公式计算eGFR下降率不同,其中2012CKD-EPI胱氨酸抑制素C公式估算eGFR下降阳性率最高(13.4%),用中国人改良MDRD公式估算eGFR下降阳性率最低(4.8%)。通过采用患者积极度量表(PAM13)分析不同分组的慢性病人群,发现不同分组对疾病积极度有统计学差异,需要社区医护及患者提高对慢性病的积极度。第三部分,在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PCR-RFLP 进行 PVT1 基因 5 个 SNP 位点(rs1499368、rs1121947/rs2608030、rs11993333、rs2720659、rs2720660)多态性研究,基因 PVT1rs11993333 及rs2720659多态性在CKD组及非CKD组间有统计学差异,rs11993333基因型TC及TT基因和rs2720659基因型AG及GG在CKD组人群中高表达,其可能为CKD诊断预测的因素之一,并且建议采用PCR-RFLP对社区CKD高危人群进行PVT1基因进行SNP多态性检测,在早期筛查、疾病随访观察及并发症监测中作为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前三部分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发现13个指标对模型建立起主要作用,纳入并建立SVM、RF、Naive Bayes和ANN建立CKD预测模型,比较四种模型各项性能,提出最佳社区CKD诊断ANN模型。最后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实用方便的CKD诊断预测模型,最后提出社区筛查、管理CKD的策略及建议,为社区CKD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 论]基于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有的条件及资源,对社区中不同风险居民进行CKD防控非常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CKD管理,做好CKD基层预防。需要在社区慢性病人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开展早期CKD筛查,并对该类人群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提高医护对CKD早期筛查的意识,给予社区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更多CKD早期防治干预。建立并实现为社区医护方便实用的社区CKD早期诊断模型,提高社区居民对CKD认识、早期发现CKD患者,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的CKD管理提供三级预防管理理论依据和策略。本研究创新性:本研究为云南省昆明市首个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调查,研究按健康生态学模型理论,从个体先天特质、个体行为、家庭、社区及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卫生政策,包括健康因素的整个多维多层次内容,融合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从公共卫生角度调查出发,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CKD与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防控结合,从全社区普通居民到CKD高危人群,再到筛查出CKD人群基因多态性分析,调查方法全面包括:宏观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清生化检测及尿液检测、肾损伤早期标志物检测、基因多态性分子检测,弥补了既往单个层面的研究,最后构建出社区CKD早期诊断模型,为社区早期诊断评估CKD提供实用工具。
李丹妮[3](2020)在《猫肾脏三种常见疾病的调查与诊断治疗》文中认为猫肾脏疾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宠物医疗界重点多发病症,患猫长期性的痛苦症状,对饲主及宠物的精神及身体造成极大的困扰。在治疗肾脏疾病时早发现、早治疗,这样能够大大的提高肾脏疾病的治愈率。本文主要是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参考,并收集整理在葫芦岛地区有关于猫的肾炎、急性肾脏衰竭、慢性肾脏衰竭的相关数据,应用一般临床检查、血气检查、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B超检查、尿液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然后根据检查数据进行治疗。虽然目前仍受技术及设备的限制,但通过多项检查与诊断手段的综合运用,对宠物猫病例的确诊起着显着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对60例患猫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治愈42例,死亡18例。分析讨论了20例病猫病例,其中5例肾炎病例、5例急性肾衰竭病例、5例慢性肾衰竭病例以及5例搭配肾脏处方粮治疗的急性肾衰竭病例。通过诊断和分析可以看出,肾炎的治愈率较高,慢性肾衰竭病情较重且死亡率高;单纯治疗的效果不如搭配处方粮护理明显,选择饲喂处方粮的猫,在精神状态、进食等方面能够很快恢复,为后续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
胡丽莉[4](2020)在《左房直径与房颤患者肾预后事件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20)最新心房颤动(房颤)指南强调了房颤并发症管理的重要性。已知房颤具有增加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的风险。以往研究报道抗凝药物、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冠状动脉疾病、年龄、CHA2DS2-VASc评分等与房颤患者肾功能下降相关。根据CKD3-5期患者的研究,表明左心室功能下降、左房直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增大等是肾功能快速下降或进展至透析阶段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来的研究发现扩大的左心房是预示临床预后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如卒中、心衰、房颤消融术后复发和心血管死亡。然而,尚无有关左房直径与房颤患者肾预后事件的相关性研究。本研究拟分析“真实世界”中房颤患者肾预后事件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左房扩大是否与肾预后事件相关。第一部分房颤患者肾预后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房颤患者主要及次要肾预后事件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根据入排标准纳入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房颤患者共5281例,按照随访标准最后纳入63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用药情况等基线特征及随访期间血栓栓塞、出血及全因死亡事件发生情况。利用CKD-EPI公式计算基线及随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我们对末次随访时患者eGFR水平的下降程度进行评估,主要的肾预后事件定义为末次随访eGFR水平较基线eGFR下降≥30%。次要的肾预后事件定义为基线eGFR≥60 ml/min/1.73m2的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末次随访eGFR<60ml/min/1.73m2)。分别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肾预后事件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比较肾预后事件对出血事件的影响。结果:1.入选的631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3±8.9岁,平均eGFR水平74.4±18.5ml/min/1.73m2,平均随访时间30.2个月;在随访过程中,155人(24.6%)发生主要肾预后事件,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蛋白尿,心力衰竭(心衰)病史,持续性房颤和LAD≥45mm(OR:1.55,95%CI:1.03-2.32,P=0.034)。2.随访期间共发生血栓事件140例,出血事件44例,全因死亡22例;发生主要肾预后事件的患者出血事件(11.6%vs.5.5%,P=0.009)和全因死亡率(9.0%vs.1.7%,P<0.001)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血栓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发生主要肾预后事件患者有更高的出血风险。3.在478例基线eGFR≥60 ml/min/1.73m2的房颤患者中,137例(28.7%)发生次要肾预后事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eGFR水平降低(OR:3.16,95%CI:1.74-5.72,P<0.001),LAD≥45mm(OR:2.05,95%CI:1.29-3.27,P=0.003),心衰病史以及年龄≥75岁是次要肾预后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随访期间共发生血栓事件101例,出血事件32例,全因死亡16例;两组间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2.0%vs.26.3%,P=0.316),但发生次要肾预后事件患者出血事件(11.7%vs.4.7%,P=0.006)、全因死亡率(6.6%vs.2.1%,P=0.013)均显着高于对照组。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发生次要肾预后事件患者有更高的出血风险。结论:1.蛋白尿、心衰病史、持续性房颤类型和LAD≥45mm是房颤患者eGFR下降≥30%的危险因素,且肾功能下降患者出血风险增加;2.LAD≥45mm也是房颤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eGFR<60 ml/min/1.73m2)的危险因素;3.首次发现LAD≥45 mm与房颤患者肾功能下降相关,可作为除传统危险因素外,另一有价值的预示因素。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不同程度左房扩大与肾预后事件的相关性。第二部分左房扩大与房颤患者肾预后事件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左房扩大(Left Atrial Enlargement,LAE)被证实与多种疾病条件下临床不良事件相关。临床研究表明LAE是CKD患者肾功能快速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拟探讨LAE与房颤患者肾预后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排标准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房颤患者共7200例,按照随访标准最后纳入641例。依据LAD和性别将入选人群分为正常LAD(女性,£38mm;男性,£40mm)组(n=308),轻度LAE(女性,39-42mm;男性,41-46mm)组(n=142),中度LAE(女性,43-46mm;男性,47-51mm)组(n=97),重度LAE(女性,≥47 mm;男性,≥52 mm)组(n=94)。肾预后事件定义为eGFR下降≥30%。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AE和和肾预后事件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患者平均年龄为71.0±8.9岁,52.7%为男性,36.2%为持续性房颤,平均LAD为40.9±7.7mm。平均随访时间为30.4个月,随访期间,147例患者(22.9%)出现肾预后事件。经多因素校正,与正常LAD组相比,轻度LAE(HR,1.991;95%CI,1.122-3.533)、中度LAE(HR,2.669;95%CI,1.444-4.931)及重度LAE(HR,2.229;95%CI,1.176-4.225)均与肾预后事件风险增加相关。作为连续性变量分析,LAD也是预测肾预后事件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HR,1.055/LAD每增加1mm;95%CI,1.036-1.085)。结论:LAE是预示房颤患者肾预后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因子对房颤患者肾功能恶化危险分层及指导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帮助。
朱俊[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对王钢教授多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的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钢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竭医案数据整体研读,系统性回顾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整体辨证及遣方用药的思路,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继承,同时为中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供经验。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相关文献和王钢教授本人及其相关临床经验文献进行分析;(2)运用综述的方法,论述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王钢教授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诊疗的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医案中符合标准的1000诊次病案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挖掘医案中的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原发病、病机、方药等内容,结合王钢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4)运用分层数据挖掘分析和典型病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王钢教授在治疗5种不同原发病的辨治思路;(5)运用访谈实录的方法,进一步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和思路。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000诊次中男性254例,就诊604次;女性患者156例,就诊396次,平均年龄54.2岁。核心临床症状为乏力、腰酸、泡沫尿、下肢肿、夜尿频;核心舌质为舌淡、舌红、舌暗;核心舌苔为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核心脉象为细脉、滑脉、沉脉、弦脉;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高频药物有32味,分别是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大腹皮、猫爪草、槐花、六月雪、甘草、紫菀、泽兰、黄连、茯苓皮、金银花、大黄、苍术、枳实、槟榔、蒲公英、何首乌、大枣、牛膝、黄芪、郁金、菟丝子、萹蓄、川芎、太子参、白术、杜仲、玉米须。(2)核心方:①太子参、黄芪、甘草、大枣、杜仲、牛膝、苍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槐花、土茯苓、大黄、枳实、槟榔、茵陈、五灵脂、蒲黄;②何首乌、菟丝子、川芎、郁金、金银花、黄连、紫菀、蒲公英、萹蓄、六月雪、凤尾草、猫爪草;③白术、山茱萸、当归、紫河车、积雪草。(3)兼证用药: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湿热证之大量蛋白尿:僵蚕、全蝎、龙葵、山慈菇、芡实、石韦、牛蒡子、黄芩、肾炎草、黄蜀葵花;②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之大量蛋白尿:枸杞、菊花、谷精草、海螵蛸、瓦楞子、金樱子、穿山龙、虎杖、鬼箭羽、白花蛇舌草;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水肿: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益母草、猪苓、葫芦、防己、黄精、肉桂、虎耳草;④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咽痛、咳嗽、痰湿中阻:玄参、桔梗、冬凌草、射干、薄荷、木香、砂仁、半夏、陈皮;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气上逆:藿香、佩兰、竹茹、吴茱萸、赭石、炮姜、冬瓜皮、桑白皮、连翘;⑥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皮肤瘙痒:秦皮、秦艽、鸡血藤、丝瓜络、地肤子、白鲜皮;⑦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寐差、水肿、脾胃不和、血尿、蛋白尿: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龙齿、柏子仁、椒目、葶苈子、紫苏梗、白及、石莲子、刘寄奴。(4)分层数据分析结果:①原发病为膜性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补气通阳、淡渗利水药;②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利咽、养阴利咽、健脾补肾药;③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活血通络、清热利水、降尿酸药;④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药;⑤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养阴清热、祛风通络、通阳活血药。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肾元亏虚是发病基本之因,湿浊和瘀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热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结合数据挖掘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为:围绕“肾劳”病名,强调病因多变,虚实辨证;维护肾元,阴平阳秘;和缓治本,多脏同调;清利活血,诊治关键;疏滞泄浊,贯穿始终。结合访谈实录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为:强调整体辨证,随症就因,善用复方;精于配伍,巧用药对。重视处理合并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强调治疗与调摄相结合:重视原发病,饮食疗法,预防感染,稳定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苏琦[6](2020)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后右心室功能改变的超声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前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右心室功能和容量的变化,并探讨右心室功能与中心静脉压(CV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1例。记录临床数据并收集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三尖瓣环收缩期纵向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速度(S’)、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三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e’)、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三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e’/a’)、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TRmax)、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室舒张末容积(RV EDV)、右心室基底横径[RVDd(base)]、右心房舒张末面积(RA EDA)、右心房横径(RAT)、右心房长径(RAL)。观察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后右心室参数的变化,探讨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TAPSE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相关性。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呈正态分布的两两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配对样本比较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正态分布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非正态分布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患者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相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RAT、RA EDA、RV EDV和[RVDd(base)]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RAL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TAPSE为(15.37±4.45)mm,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TAPSE(16.89±5.01)mm较前增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FAC为(46.12±10.57)mm,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FAC(48.88±11.90)mm较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S’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e’、a’、e’/a’、E/e’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TRmax为(1.92±1.02)m/s,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TRmax(1.72±1.02)mm较前减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PASP为(19.16±14.67)mm Hg,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PASP(15.45±13.45)mm较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TAPSE与CVP具有相关性(r=-0.592,P<0.001),CVP随TAPSE的减低而增加。结论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以减少右心容积,改变右心几何构型,改善右心容量过负荷状态。2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以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以降低右心室内压力,减轻三尖瓣反流程度,从而进一步减轻右心容量负荷。4 TAPSE是反应CVP的间接指标,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容量管理。图4幅;表5个;参134篇。
杨琴[7](2020)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急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结局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腺炎症状态,不同病因所致胰腺炎各有特点,而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c,ABP)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demic pancreatitis,HTGP)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本研究拟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比较其临床结局,为临床进一步认识胰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符合研究标准的178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等一般资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红细胞比容(HCT)、尿素氮(BUN)、血清Ca2+、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实验室指标,AP严重程度占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反应发生率、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疾病严重程度情况,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住时间等医疗资源占有情况,随访1年复发率及胰腺局部并发症微创或外科干预率等不同方面多个角度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临床结局对比分析。结果:1.通过检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收集系统、消化科胰腺组大数据库及经手工筛选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的3132例AP住院患者,排除2555例起病超过1天且未被确诊为ABP或HTGP者,剩余577例ABP或HTGP,排除77例年龄超过70岁或低于18岁者,剩余500例,排除152例合并妊娠或哺乳和3年内因AP复发反复住院者,剩余348例,进一步排除96例数据不全者,剩余252例,最后排除74例失访者,最终,有178例AP符合纳入标准,其中ABP组63例,HTGP组115例。2.ABP组男性占57.1%,HTGP组男性占64.3%,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BP组平均年龄(54.68±11.69)岁,较HTGP组平均年龄(39.60±9.81)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TGP组BMI值(26.04±3.99)kg/m2较ABP组(24.20±2.26)kg/m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BP组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较HTGP组高,HTGP组血清TG、TC水平较AB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TGP组血清HCT、CRP水平较AB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TGP组血清Ca2+较AB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血清BUN、D-二聚体、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不同严重程度HTGP患者血清中HCT、Ca2+、CRP的水平,结果显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三组间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Ca2+水平较前MAP及MSA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组血清Ca2+水平与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及MSAP组CRP水平较MA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CRP水平与M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P组中MAP占41.2%,MSAP占31.7%,SAP占27.0%,HTGP组MAP占30.4%,MSAP占51.3%,SAP占18.3%,两组AP严重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ABP和HTGP组AP严重程度之间的差别,结果提示HTGP组较ABP组更易发生MS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MAP和SAP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GP组出现SIRS反应的占48.7%,ABP组出现SIRS反应的占25.4%,HTGP组较ABP组更易出现SIRS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P组呼吸功能衰竭、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MODS、POF的发生率分别为38.1%、9.5%、4.8%、11.1%、17.5%,HTGP组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MODS、POF的发生率分别为28.7%、3.5%、4.3%、4.3%、13.0%,两组呼吸衰竭、循环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MODS、PO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GP组胰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66.1%,ABP组胰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49.2%,HTGP组较ABP组更易合并胰腺局部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P组死亡率6.3%,HTGP组死亡率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BP组住院费用的中位数为28241元,四分位数间距为14230-46282元,HTGP组住院费用的中位数为16822元,四分位数间距为9116-3289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P组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8天,四分位数间距为6-14天,HTGP组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8天,四分位数间距为5-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P组ICU入住天数的中位数为0天,四分位数间距为0-3天,HTGP组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0天,四分位数间距为0-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随访1年ABP组复发率为11.1%,HTGP组为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ABP组胰腺局部并发症微创或外科干预率为4.7%,HTGP组为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GP更易发生于年轻、肥胖患者,HTGP血清HCT、CRP水平较ABP显着升高,血清Ca2+水平较ABP低,HTGP更易向MSAP发展,更易出现SIRS反应及合并胰腺局部并发症,ABP组住院费用较HTGP组高,两者在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死亡率、复发率、干预率及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
袁丽莎[8](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 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肾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查贫血达标情况及铁代谢状况,分析中医证候与贫血达标情况、功能性铁缺乏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MHD肾性贫血及功能性铁缺乏状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临床病例调查问卷,多中心调查北京市四家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MHD肾性贫血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血常规、铁代谢相关实验室检查。将数据录入EXCEL表中,确保录入信息无误,导入SPSS 22.0软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公因子,归纳中医证候要素;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公因子进行变量系统聚类,探索中医证候要素组合规律,归纳证型;统计血红蛋白(h emoglobin,Hb)达标率与铁代谢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候的Hb达标率与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临床研究共纳入286例MHD肾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175例(61.2%),女性111例(38.8%);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60.77±11.29)岁;60~70年龄段例数最多,有107例(37.4%)。透析龄0.55~29.53年,平均(5.80±4.07)年,透析时间在3个月~5年的最多,有144例(50.3%),其次为5~10年的有100例(35%),透析时间越长,例数越少。原发病情况,糖尿病肾病最多,为94例,高血压肾损害44例,慢性肾炎40例,多囊肾11例,其他97例。(2)血红蛋白达标情况:Hb达标患者共208例(72.7%),平均Hb浓度为(120.69±7.96)g/L,Hb 未达标患者共 78 例(27.3%),平均 Hb 浓度为(101.36±7.05)g/L,贫血治疗达标率为72.7%。透析时间在3个月~5年的144例患者中,女性有32例(59.3%)Hb达标,男性有68例(75.6%)Hb达标,男女两组Hb达标率比较,女性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铁代谢情况:铁缺乏患者共有63例(22%),其中包括绝对性铁缺乏患者20例(7%),功能性铁缺乏患者43例(15%);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 ation,TSAT)达标患者共223例(78%),TSAT达标率为78%;SF达标患者共138例(48.3%)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达标率为48.3%,铁过载患者共32例(11.2%),铁过载发生率为11.2%。女性患者中有16.2%发生铁过载,男性有8%发生铁过载,女性患者铁过载发生率更高;透析时间在3个月~5年的144例患者中,女性有15例发生功能性铁缺乏,占27.8%,男性有12例发生功能性铁缺乏,占13.3%,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例功能性铁缺乏患者中,平均Hb浓度为(111.63±11.44)g/L,SF 为(504.95±337.79)ng/mL,TSAT 为(16.63±2.4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为(72.20±7.36)%;243例非功能性铁缺乏患者中,平均Hb为(116.12±11.49)g/L,SF为(426.78±384.56)ng/mL,TSAT 为(30.06±9.70)%,N%为(69.46±7.56)%,功能性铁缺乏组中 H b、TSAT更低,SF、N%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因子分析结果:对调查结果中出现频率大于15%的症状、舌象进行因子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12个公因子F1、F2、F3……F11、F12,每个公因子包含的症状及舌象按所占比重大小的顺序列出如下:F1:心悸,胸闷,少气懒言,头晕,神疲乏力;F2:苔腻,苔黄,腰膝酸软;F3:多梦,失眠,眼花,头晕,神疲乏力,健忘,口黏腻;F4:口苦,口黏腻,口干口渴,烦躁易怒;F5:恶心呕吐,纳呆;F6:舌红,腰膝酸软;F7:眼花,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舌红;F8:眼睑浮肿;F9:苔白,腰膝酸软;F10:畏寒肢冷,耳鸣;F11:面色颧红,手足瘛纵,大便干结,健忘;F12:口唇青紫,面色黧黑。归纳提取公因子的中医证候要素:病位证素有肾、脾、肝、心、中焦,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血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为主。(5)聚类分析结果:对12个公因子的变量系统聚类,依据临床实际意义,可聚为4类,第一类包括F1、F4、F7,可归纳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第二类包括F10、F11、F12,可归纳为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兼血瘀、风动;第三类包括F2、F3、F8、F9,可归纳为脾肾气虚,肾阴虚,兼血虚、湿热;第四类包括F5、F6,可归纳为肾虚兼中焦湿热。基于公因子得分,得出每例患者的聚类类型即证型归属。各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第三类最多有109例(38.1%),其次是第一类62例(21.7%)、第二类 59 例(20.6%)、第四类 56 例(19.6%)。(6)基于聚类证型,分析证型与Hb达标及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的关系,结果Hb达标率由高到低的证型排序是:第二类>第四类>第三类>第一类。即第一类Hb达标率最低,证型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其次是第三类脾肾气虚,肾阴虚,兼血虚、湿热。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由高到低的证型排序是: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一类证型发生率最高,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其次是第二类,为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兼血瘀、风动。与第一类证型相比,第三类和第四类证型的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进入血液透析的早期阶段,不同性别Hb达标率及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不同,女性患者的Hb达标率更低,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更高。性别与铁过载相关,女性患者铁过载发生率更高;功能性铁缺乏较非功能性铁缺乏患者的Hb更低,铁储备更高,铁利用更低,炎症指标更高。(2)MHD肾性贫血患者的病位证素包括肾、脾、肝、心、中焦,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血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为主。中医证型最多的是脾肾气虚,肾阴虚,兼血虚、湿热,其次为心脾气虚,肝阴虚,兼血虚、湿热、血瘀>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兼血瘀、风动>肾虚兼中焦湿热。(3)Hb达标率最低的证型是心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兼血虚、湿热、血瘀,以脾肾二脏为主,本虚以气血不足及阴虚为主,湿热血瘀是主要的标实证候;功能性铁缺乏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心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兼血虚、湿热、血瘀、风动。肝阴虚可能与功能性铁缺乏相关。
潘英杰[9](2020)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展速度数字化测判系统的创建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参考国外学者Mitch测判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进展速度的方法,按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法创建一个可测判慢性肾衰竭患者发展速度的数字化系统,应用于临床,以评估CRF患者的肾功能进展,为判断观察CRF患者是否存在加重因素及治疗方面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旨在提示CRF患者预后,延缓肾功能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方法1、创建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展速度计算机数字化测判系统(1)检索中外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百度学术、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Google Scholar、Wiley Oline Library、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Embase、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Springerlink等数据库。参考Mitch测判CRF患者发展速度的方法,大量搜查文献,然后选择可靠的可用该方法测判的指标。(2)本系统的创建包括血肌酐、血胱抑素C、血β2微球蛋白指标的纳入。该系统可分别通过1/SCr对时间曲线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1/SCysC对时间曲线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1/Sβ2-MG对时间曲线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还有综合以上各系统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eGFR对时间曲线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来测判进展速度。其中的eGFR对时间曲线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是根据往年的联合测算肾小球功能计算机数字化分析系统改编,已通过试验验证其准确性。选用优美高清的风景图片,以图片编辑软件进行调色、处理后作为系统背景,建立数据库,并经过反复的修改、调整,最后将创建的检测系统加密、打包,安装于计算机上。2.临床应用研究(1)病例资料:本次研究共收集了来自我院的42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61.9%),女性患者16例(38.1%),全部患者基线年龄为33-83岁,平均年龄为(60.31±12.78)岁,基线肾功能为CKD2期者7名,CKD3期者18名,CKD4期患者17名,病因依次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1例(50.0%),糖尿病肾病8例(19.0%),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13例(31.0%)。(2)分组:对照组:迄今为止,国内外将外源性标记物测得的血浆清除率为评价肾功能的金标准,而99mTc—DTPA作为外源性标记物,99mTc—DTPA的肾动态显像法应用广泛;随着时间推移,GFR对时间变化即为CRF患者进展速度,因此以mGFR对时间曲线斜率测判的CRF患者肾功能进展速度作为对照组。对于少部分缺乏mGFR结果的病人,以eGFR测判系统所测得的进展速度代替。观察组:(1)1/SCr对时间曲线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2)1/SCysC对时间曲线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3)1/Sβ2-MG对时间曲线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4)综合以上系统的综合测判CRF患者进展速度系统;以上4个系统测判的结果作为观察组。(3)临床对比研究:各个系统所测斜率均值的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各系统测判结果与对照组测判结果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观察组各系统的优劣性。(4)各系统的诊断效能分析:以临床实际判断的是否存在急性加重因素作为标准,通过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等来评估各系统的诊断效能。结果1、CRF患者发展速度计算机数字化测判系统的特征(1)CRF患者发展速度测判系统是经过查证国外学者Mitch的测判方法,并查询大量文献,寻找可用该方法测判CRF患者肾功能进展速度的指标,即与GFR、血肌酐呈线性相关的指标,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的编程,并经过不断调试、修改后所研发的系统,其包含(1)1/SCr对时间曲线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2)1/SCys C对时间曲线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3)1/Sβ2-MG对时间曲线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4)综合以上各系统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5)eGFR对时间曲线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测判系统。(2)该系统界面美观、操作简便,并具备一键清空、错误提醒等人性化功能。生成的报告可予以保存、打印,每个生成报告的下面附有提示说明,为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进展的评估及对疾病的治疗方面提供参考。(3)该测判系统为国内外首创,并且除了血肌酐外,国内外用同种方法来测判肾功能进展速度的其他指标很少有文献报道。2、所创建系统的临床对比研究各组测算结果均值差异性比较,显着性为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认为,用斜率表示CRF患者肾功能进展速度时,不同指标所测算的斜率相同时不能代表进展速度相同。观察组各系统所测判的进展速度与mGFR所测判的发展速度呈显着正相关(P均<0.05)。其中以综合测判系统测判结果与对照组测判结果的相关性最佳(r=0.893,P<0.05),其余各系统都与mGFR所测判的进展速度呈显着正相关,可认为各系统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进展速度。以ROC曲线分析该系统在判断是否患者存在加重因素的诊断效能时,以临床实际判断结果作为标准,综合测判系统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42),约登指数最高的是综合测判系统,为0.702,最佳截断值为0.00170,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82.3%;而其余各系统灵敏度及特异度都大于70%,综合分析,综合测判CRF患者进展速度系统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而其余子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故该系统可用于临床,为评估CRF患者进展、判断是否存在加重因素及调整治疗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论所创建的CRF患者进展速度数字化测判系统经过了合理实验、多次调试修正,操作简便,综合多指标测算,且其包含的每个子系统均有较高准确性及诊断效能,对于测判CRF患者肾功能进展速度及判断观察是否存在加重因素方面,然后对治疗的调整方面,提示CRF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凌必时[10](2020)在《马鸿斌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KD2-4期)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并归纳马鸿斌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KD2-4期)的用药经验,指导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临床跟诊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马鸿斌教授治疗CKD2-4期的病例资料,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马鸿斌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KD2-4期)数据库”,录入数据。运用软件对数据进行药物频次、频率统计,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总结高频药对,基于复杂的熵聚类算法分析组方规律,归纳药物核心组合及新方组合等。并通过归纳导师多年临床积累形成的学术理念总结马鸿斌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的理论认识,深层次剖析导师临证用药经验。结果:1.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症状主要以疲乏、纳差、头晕、恶心为主,可伴有胸闷、心悸、呕吐、面色苍白、皮肤瘙痒等症。马教授认为本病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脾、胃两脏一腑虚衰为本,风、湿、热、瘀、浊五邪胶结为标。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风湿瘀热、痰热内扰、脾虚湿热、气虚湿阻、肾虚湿热、气阴两虚六大证型,方选用赵氏方、黄连温胆汤、肾炎四味汤、行湿补气养血汤、新组萆薢分清饮、肾康灵加减。用药以补虚为主,兼以清热利湿、凉血祛风、化瘀通络、调畅气机,临床中以补虚药与清热药贯穿治疗始终,善于运用对药。注重心、肝、三焦与肾、脾、胃的关系,重视脾肾同治,顾护胃气。2.基于用药频次统计得出马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KD2-4期)用药前十位为茯苓、甘草、当归、黄芪、丹参、生地黄、党参、白术、白茅根、麦冬;高频药物功效分类前六类为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温里药。基于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得出寒、平、温;甘、苦、辛;脾、肾、肝为常用药物气味归经属性。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组方规律得出,前八味药物组合分别是黄芪-茯苓,甘草-茯苓,当归-茯苓,丹参-茯苓,生地黄-茯苓,生地黄-当归,白术-茯苓,黄芪-当归;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4条。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出关联度药对26个。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出药物核心组合14个。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7个。结论:1.马教授将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总结为“肾脾胃两脏一腑虚衰为本、风湿热瘀浊五邪胶结为标”;证型主要有风湿瘀热证、痰热内扰证、脾虚湿热证、气虚湿阻证、肾虚湿热证、气阴两虚证六型;方选赵氏方、黄连温胆汤、肾炎四味汤、行湿补气养血汤、新组萆薢分清饮、肾康灵加减。临证中重视“虚”与“热”的病机要点,补虚药与清热药贯穿治疗始终。重视病证结合,中西互补,注重肾、脾、胃与心、肝、三焦的调理,着重脾肾同治。2.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科学、系统的总结马鸿斌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KD2-4期)用药经验规律,指导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治疗最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治疗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肾主水”理论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金匮肾气丸治疗腺嘌呤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1.4 实验动物分组 |
1.5 给药方法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
2.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
2.3 各组大鼠血常规与生化指标 |
2.4 各组大鼠24hU-TP |
2.5 腺嘌呤复制CRF大鼠模型 |
2.6 金匮肾气丸治疗后各组大鼠肾脏形态 |
2.7 金匮肾气丸治疗后各组大鼠肾脏病理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金匮肾气丸治疗UUO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1.4 实验动物分组 |
1.5 UUO法复制CRF大鼠模型 |
1.6 给药方法 |
1.7 观察指标 |
1.8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
2.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
2.3 各组大鼠血常规与生化指标 |
2.4 各组大鼠24hU-TP |
2.5 UUO法复制CRF大鼠模型 |
2.6 金匮肾气丸治疗后各组大鼠肾脏外形 |
2.7 金匮肾气丸治疗后各组大鼠肾脏病理 |
3、讨论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对象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设备 |
1.4 实验AQP检测 |
2 实验结果 |
2.1 各组大鼠肾脏AQP蛋白检测结果 |
2.2 各组大鼠肺脏AQP蛋白检测结果 |
2.3 各组大鼠膀胱AQP蛋白检测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语 |
附录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 |
文献综述二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研究进展 |
文献综述三 水通道蛋白(AQPs)的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与的科研 |
致谢 |
(2)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背景 |
1. 慢性肾脏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2.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现状 |
3.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 |
4. 健康生态学模型及我国慢病防控 |
5. 研究基础及重要性 |
研究目的及框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框架 |
第一部分 社区居民中CKD宏观基本情况调查——CKD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及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量估算 |
3. 研究地点选取 |
4. 抽样框架 |
5. 诊断标准 |
6. 调查研究方法 |
7.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人口学特征描述 |
2. 居民个人健康体检情况 |
3. 居民CKD危险因素分析 |
4. 居民对CKD知晓情况分析 |
5. 居民健康素养评价 |
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PCAT评价 |
7. 社区居民关于慢性肾脏病在社区管理意愿调查 |
讨论 |
1. 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居民基本情况 |
2. 昆明市主城区居民CKD危险因素 |
3. 昆明市社区居民CKD知晓率 |
4. 昆明市社区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分 |
5. 社区CKD管理可行性分析 |
结论 |
第二部分 高危人群CKD筛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量估算 |
3. 诊断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人口学特征描述 |
2. 社区不同慢性病人群实验室检测结果 |
3. 社区慢性病人群CKD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4. 慢性病人群慢性病控制情况问卷调查 |
5. 社区慢性病人群其他慢性病调查情况 |
6. 社区居民家庭支持调查及疾病指导需求调查 |
7. 慢性病患者积极度量表调查 |
讨论 |
1.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CKD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2.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慢病控制调查分析 |
结论 |
第三部分 CKD患者基因多态性研究——PVT1基因5个位点实验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量估算 |
3. 实验研究方法 |
4. 数据分析 |
结果 |
1. PVT1 5中SNPs实验图谱 |
2. 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 |
3. 基因型Hard-Weinbery平衡检验 |
4. PVT1 5个SNPs基因型在所有组间分布比较 |
5. PVT1 5个SNPs基因型在CKD和非CKD组间分布比较 |
讨论 |
结论 |
第四部分 建立CKD早期诊断预测模型——基于前期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模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和相关资料 |
2. 统计学方法 |
3. 社区慢性肾脏病预测模型的建立 |
结果 |
1. Logistic回归建立CKD风险评估系统 |
2. SVM模型预测结果 |
3. RF模型预测结果 |
4. Naive Bayes模型预测结果 |
5. ANN模型预测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1. 本研究的意义 |
2. 本研究创新性 |
3. 本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4. 政策建议 |
4.1 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预防为主、做好基层CKD防控 |
4.2 结合社区慢病管理基础,针对高危人群重点防控CKD |
4.3 基于社区,建立CKD三级防控 |
4.4 基于本研究结果,具体建议和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1 CKD调查普通居民用表 |
附录2 CKD调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表 |
综述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猫肾脏三种常见疾病的调查与诊断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1.1 国内外猫肾脏疾病医疗现状 |
1.1.2 前景展望 |
1.2 肾炎和肾脏衰竭的定义 |
1.3 肾炎和肾脏衰竭的病因 |
1.3.1 肾炎的病因 |
1.3.2 肾衰竭的病因 |
1.4 肾炎和肾脏衰竭的发病机理 |
1.4.1 肾炎的发病机理 |
1.4.2 肾衰竭的发病机理 |
1.5 肾炎和肾脏衰竭的临床症状 |
1.5.1 肾炎的临床症状 |
1.5.2 肾衰竭的临床症状 |
1.6 猫肾脏疾病的临床检查方法 |
1.6.1 体温测定 |
1.6.2 呼吸数测定 |
1.6.3 脉搏数测定 |
1.6.4 尿常规检查 |
1.6.5 血常规检查 |
1.6.6 B超检查 |
1.6.7 心电图检查 |
1.6.8 病理学检查 |
1.6.9 血液生化检查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皇家猫肾脏处方粮 |
2.1.3 仪器和设备 |
2.2 流行病学调查 |
2.3 临床症状 |
2.4 诊断方法 |
2.4.1 病史调查 |
2.4.2 体温测定 |
2.4.3 呼吸数测定 |
2.4.4 脉搏数测定 |
2.4.5 触诊 |
2.4.6 血液及生化指标检测 |
2.4.7 B超检查 |
2.4.8 尿液检查 |
2.5 数据处理 |
2.6 治疗方法 |
2.6.1 肾炎治疗方法 |
2.6.2 急性肾脏衰竭治疗方法 |
2.6.3 慢性肾脏衰竭治疗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流行病学结果 |
3.1.1 年龄 |
3.1.2 性别 |
3.1.3 饮食习惯 |
3.1.4 治愈情况 |
3.2 体温心率尿量及触诊 |
3.3 B超检查检查结果 |
3.4 血液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3.4.1 血常规测定结果 |
3.4.2 生化指标和离子测定结果 |
3.4.3 尿液测定结果 |
3.4.4 急性肾衰竭普通治疗和辅以处方粮护理治疗结果 |
3.5 两个急性肾衰病例 |
3.5.1 猫急性肾衰典型病例 |
3.5.2 猫急性肾衰未搭配处方粮典型病例 |
4 讨论 |
4.1 影响因素 |
4.1.1 年龄与猫肾脏疾病关系 |
4.1.2 性别与猫肾脏疾病关系 |
4.1.3 饮食习惯与猫肾脏疾病关系 |
4.1.4 治愈率 |
4.2 各种诊断方法的参考数值及意义 |
4.2.1 血常规意义 |
4.2.2 生化及离子意义 |
4.2.3 尿液成分检查意义 |
4.3 治疗方法 |
4.3.1 肾炎治疗方法 |
4.3.2 急性肾脏衰竭治疗方法 |
4.3.3 慢性肾脏衰竭治疗方法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左房直径与房颤患者肾预后事件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
第1章 前言 |
1.1概述 |
第一部分 房颤患者肾预后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入选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诊断标准 |
4.1 房颤的诊断标准 |
4.2 肾功能的评估及CKD分期标准 |
4.3 急性肾损伤 |
4.4 高血压 |
4.5 糖尿病 |
4.6 心衰 |
4.7 脑卒中 |
4.8 冠心病 |
4.9 外周动脉疾病 |
5 研究对象入选流程 |
6 研究方法 |
6.1 基线信息收集 |
6.2 心脏超声检查 |
6.3 蛋白尿 |
6.4 肾预后事件定义 |
6.5 随访中不良事件记录 |
7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入选的房颤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分析 |
2 基线及末次随访CKD1-5 期分布及e GFR均值变化 |
2.1 基线及末次随访CKD1-5 期分布变化 |
2.2 基线及末次随访的e GFR均值变化 |
3.发生主要肾预后事件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比较 |
3.1 发生主要肾预后事件患者的一般特征比较 |
3.2 发生主要肾预后事件患者的基线用药情况比较 |
3.3 发生主要肾预后事件患者的基线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
3.4 发生主要肾预后事件患者的基线实验室指标比较 |
4 主要肾预后事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5 主要肾预后事件患者的不良事件 |
6 发生次要肾预后事件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比较 |
6.1 发生次要肾预后事件患者的一般特征比较 |
6.2 发生次要肾预后事件患者的基线用药情况比较 |
6.3 发生次要肾预后事件患者的基线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
6.4 发生次要肾预后事件患者的基线实验室指标比较 |
7 次要肾预后事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8 次要肾预后事件患者的不良事件 |
讨论 |
1 肾功能下降的评估 |
2 房颤患者肾功能下降及相关危险因素 |
3 左房直径增大与肾功能下降的相关性 |
4 房颤患者肾功能下降与不良事件发生率 |
5 房颤与肾功能进展恶化的可能机制 |
结论 |
第二部分 左房扩大与房颤患者肾预后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入选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诊断标准 |
5 研究对象入选流程 |
6 研究方法 |
7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纳入人群左房直径分布特点 |
2 不同LAE分组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比较 |
3 不同LAE分类患者进展至肾预后事件的风险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心房颤动与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慢性肾衰竭文献研究 |
1 现代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结论 |
2 王钢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研究 |
2.1 病因病机 |
2.2 中医辨证分型 |
2.3 分子生物学机制 |
2.4 治疗经验 |
2.5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 |
2.7 邹师经验总结及展望 |
2.8 结论 |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及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 |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治现状的理论研究 |
1.1 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
1.3 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进展 |
1.4 问题与展望 |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 |
2.1 中医文献 |
2.2 中医证候 |
2.3 中医方剂 |
2.4 名老中医传承 |
2.5 中药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数据采集 |
2.1 医案资料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3 数据清洗 |
4 数据分析 |
5 数据表达 |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6 讨论 |
6.1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的四诊要点分析 |
6.2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病机证型分析 |
6.3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方药构思 |
6.4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的加减思路 |
第四部分 分层数据及典型病案 |
1 膜性肾病 |
1.1 膜性肾病分层数据 |
1.2 膜性肾病典型病案 |
2 IgA肾病 |
2.1 IgA肾病分层数据 |
2.2 IgA肾病典型病案 |
3 尿酸性肾病 |
3.1 尿酸性肾病分层数据 |
3.2 尿酸性肾病典型病案 |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层数据 |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典型病案 |
4.3 讨论 |
5 2型糖尿病性肾病 |
5.1 2型糖尿病性肾病分层数据 |
5.2 2型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病案 |
5.3 讨论 |
第五部分 导师经验 |
1 “肾劳”病名古今论证 |
1.1 古医籍考证 |
1.2 邹氏论“肾劳” |
1.3 数据论证 |
2 病因多变,虚实辨证 |
2.1 导师论述 |
2.2 数据论证 |
3 维护肾元,阴平阳秘 |
3.1 肾寓阴涵阳 |
3.2 肾气化封藏 |
3.3 保肾元大法 |
3.4 数据论证 |
4 和缓治本,多脏同调 |
4.1 补益肾元,平补平泻 |
4.2 顾护脾胃,以养先天 |
4.3 养肺滋肾,金水相生 |
4.4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 |
4.5 养心益肾,水火既济 |
5 清利活血,诊治关键 |
5.1 清热利湿 |
5.2 活血化瘀 |
6 疏滞泄浊,贯穿始终 |
6.1 利水泄浊 |
6.2 化湿泄浊 |
6.3 降逆泄浊 |
6.4 通腑泄浊 |
6.5 通络泄浊 |
6.6 疏风泄浊 |
第六部分 基于慢性肾衰竭诊治的导师访谈研究 |
1 访谈研究背景 |
2 访谈研究设计 |
3 资料转录与分析 |
4 撰写访谈报告 |
4.1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的认识 |
4.2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
4.3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大法的经验 |
4.4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用药特色 |
4.5 王钢教授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症的处理 |
4.6 王钢教授强调慢性肾衰竭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
创新点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后右心室功能改变的超声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1.2 研究步骤与方法 |
1.1.3 研究仪器 |
1.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
1.1.5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比较 |
1.2.2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后右心室收缩功能超声参数比较 |
1.2.3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后右心室舒张功能超声参数比较 |
1.2.4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后右心大小超声参数比较 |
1.2.5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后三尖瓣返流速度及肺动脉收缩压比较 |
1.2.6 相关性分析 |
1.3 讨论 |
1.3.1 超声评价右心功能的意义 |
1.3.2 右心室超声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
1.3.3 TAPSE与 CVP |
1.3.4 不足与展望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
2.1 超声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 |
2.1.1 慢性肾功能衰竭 |
2.1.2 肾脏血流动力学 |
2.1.3 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意义 |
2.2 评价右心功能超声参数简介 |
2.2.1 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 |
2.2.2 超声新技术 |
2.3 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
2.3.1 右心扩大的病理生理 |
2.3.2 右心扩大的分类 |
2.3.3 常见疾病 |
2.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表 |
附录 B 患者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7)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急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 |
2.1.1 资料来源 |
2.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3 诊断标准及相关定义 |
2.2 方法 |
2.2.1 研究方法 |
2.2.2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流程图 |
3.2 一般资料 |
3.3 实验室指标 |
3.4 疾病严重程度情况 |
3.4.1 AP严重程度 |
3.4.2 SIRS评分及器官功能衰竭 |
3.4.3 胰腺局部并发症及死亡率 |
3.5 医疗资源占用情况 |
3.6 随访情况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小结与展望 |
5.1 小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西医研究进展 |
1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机制 |
2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慢肾衰及肾性贫血的相关中医病名 |
2 现代医家对慢肾衰及肾性贫血的病机认识和辨治经验 |
3 血液透析相关证候研究 |
4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证候研究 |
5 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研究方法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血红蛋白达标情况 |
2.3 铁代谢状况 |
2.4 症状及舌象分布情况 |
2.5 基于因子分析的证候要素分析结果 |
2.6 基于聚类分析的证候要素组合规律探究 |
2.7 中医证候与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及功能性铁缺乏的关系 |
3 讨论 |
3.1 血红蛋白达标及铁代谢情况 |
3.2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讨论 |
3.3 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中医证候特征 |
3.4 中医证候与血红蛋白达标及功能性铁缺乏的相关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2 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
(9)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展速度数字化测判系统的创建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创建测判CRF患者发展速度的计算机数字化系统 |
2.2 临床应用研究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展速度测判系统的特征 |
3.2 各系统测判结果的临床对比研究 |
第4章 讨论 |
4.1 本研究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
4.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4.3 CRF患者发展速度数字化测判系统的创建 |
4.4 各组测判结果均值的差异性分析 |
4.5 各系统测判结果与对照组测判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
4.6 各系统的诊断效能分析 |
4.7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5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
致谢 |
(10)马鸿斌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KD2-4期)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简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及治疗 |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基于发病原因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1.2 祖国医学基于临床表现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2 近现代名家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及治疗经验 |
2.1 近现代名家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2.2 近现代名家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马鸿斌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证经验 |
1 马鸿斌教授的治病理念 |
2 马鸿斌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2.1 食眠体质发病观 |
2.2 两脏一腑虚衰论 |
2.3 风、湿、热、瘀、浊致病说 |
3 马鸿斌教授对于慢性肾衰竭的辨证治疗 |
3.1 风湿瘀热证 |
3.2 痰热内扰证 |
3.3 脾虚湿热证 |
3.4 气虚湿阻证 |
3.5 肾虚湿热证 |
3.6 气阴两虚证 |
4 马鸿斌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特色用药经验 |
4.1 治疗慢性肾衰竭特色药物浅析 |
4.2 治疗慢性肾衰竭特色药对浅析 |
5 马鸿斌教授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治疗特点 |
5.1 肾、脾、胃虚衰为源,心、肝、三焦虚损为流 |
5.2 补脾肾、护胃气、重清补、倡健行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挖掘马鸿斌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经验 |
1 研究内容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建立数据库 |
3 结果 |
3.1 药物频次、频率统计 |
3.2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3.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
4 讨论 |
4.1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选择 |
4.2 中药炮制对药物功效的影响 |
4.3 马鸿斌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CKD2-4 期)用药规律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马鸿斌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常用药浅析 |
1 马鸿斌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高频药物浅析 |
1.1 茯苓 |
1.2 甘草 |
1.3 当归 |
2 马鸿斌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高频药对浅析 |
2.1 黄芪、茯苓 |
2.2 白术、茯苓 |
2.3 续断、茯苓 |
3 小结 |
第五部分 验案举隅 |
1 验案一 |
2 验案二 |
结论 |
正文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
一、论文发表 |
二、获奖情况 |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治疗最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肾主水”理论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D]. 边红萍.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D]. 曾慧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3]猫肾脏三种常见疾病的调查与诊断治疗[D]. 李丹妮.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4]左房直径与房颤患者肾预后事件的相关性研究[D]. 胡丽莉. 南昌大学, 2020(01)
- [5]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D]. 朱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后右心室功能改变的超声评价[D]. 苏琦.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急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结局分析[D]. 杨琴. 南昌大学, 2020(08)
- [8]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D]. 袁丽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展速度数字化测判系统的创建与临床应用研究[D]. 潘英杰. 南华大学, 2020(01)
- [10]马鸿斌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KD2-4期)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研究[D]. 凌必时.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