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颞下颌关节上腔囊内粘连的磁共振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吴虓[1](2021)在《垂体腺瘤侵袭通道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区侵袭:解剖学研究目的:Knosp3A-4级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在术前轴位MRI中,海绵窦(Cavernous sinus,CS)后方有时会表现为三角形样结构。由于位置较深且术中该区域常被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所遮挡,故成为最易发生肿瘤残留的部位。在本研究中,我们解剖了该区域及其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并分别从经鼻内镜和经颅显微镜两种视野下探索了CS后三角区的解剖边界。方法:共制备了8具成人头颅标本用于此研究。3具标本用于经颅显微外科解剖,5具标本用于内镜下经鼻入路解剖。结果:根据内镜经鼻和显微经颅解剖,该区域是一个四棱锥结构,其四个表面的边界和所涉及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如下:内侧表面:三角形边界由后岩床韧带、蝶岩韧带以及蝶岩韧带附着点和后床突的连线构成。外侧表面:由前岩床韧带和眼神经构成其中两条边,第三条边由前两者在动眼神经的入CS平面相连而成。滑车神经在这个三角形内紧贴CS外侧壁走行。上表面:这个三角类似于动眼神经三角的后半部分。底面:该三角由蝶岩韧带和眼神经,以及两者在CS内的连线构成,这个三角形相当于CS后方的外展神经所在平面。结论:熟悉CS后三角和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对全切侵袭CS的PA至关重要。因此术前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轴位MRI中是否存在这种特殊的三角样征象。第二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区侵袭:手术入路和结果目的:内镜经鼻手术切除CS后三角区肿瘤根据ICA的位置分为ICA内侧入路和ICA外侧入路。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两点一线”法即根据术前MRI轴位片预判内镜经鼻切除CS后三角区侵袭PA的手术入路,并探讨该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72例PA患者的病历和手术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伴有CS后三角侵袭的病例,并分析其手术结果及“两点一线”手术入路预判法的准确性。结果:共35例患者伴有37侧CS后三角区侵袭。两点一线法预测手术入路的准确率为86.5%(32/37)。3例knosp 3A级的患者肿瘤均获全切。knosp4级患者中有20例(62.5%)实现了肿瘤全切除,9例(28.1%)实现次全切除,3例(9.4%)为部分切除。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症状加重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5.7%),脑膜炎1例(2.9%),永久性尿崩症2例(5.7%),短暂性颅神经麻痹3例(8.6%)。结论:PA伴有CS后三角侵袭是可以通过内镜经鼻手术全切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低。两点一线“法作为术前手术入路预判的方法,可有效预测CS后三角区侵袭PA的手术入路。第三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动眼神经池侵袭:膜性解剖与临床应用目的:海绵窦后三角-动眼神经池延伸是最近提出的一种垂体大腺瘤通过动眼神经三角侵袭的模式,也是多分叶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动眼神经池周围的膜性解剖对于全切这类PA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塑化技术分析了动眼神经池周围的膜性解剖并讨论了其临床意义。方法:塑化切片使用了9具尸头标本,共18侧按组织块准备、脱水脱脂、真空负压浸渍、固化和切片的先后顺序实施。此外,还分析了本单位PA伴动眼神经池侵袭病例的手术结果。结果:动眼神经池的膜性结构共分两层,内层由后颅窝的蛛网膜层延伸而来,外层由CS顶壁的硬膜下陷而成,前方稍厚,后方较薄。两层膜性结构前方贴合较为紧密而后方更加疏松。从矢状位塑化切片来看,动眼神经前方的硬膜在CS顶壁处更紧贴神经突破口,而后方的硬膜与神经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共26例PA伴动眼神经池延伸的患者纳入研究,22例实现了肿瘤全切除。术前共18例患者存在动眼神经麻痹相关症状,术后症状改善12例,维持不变6例。结论:肿瘤向动眼神经池侵袭更易从神经的后方进一步延伸。两层硬膜的厚度和动眼神经池的大小共同作用导致了这种特殊的侵袭模式。早期全切动眼神经池内肿瘤可有效改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防止肿瘤进一步延伸到脚间池。第四部分:垂体腺瘤伴斜坡侵袭:骨性解剖、侵袭通道和手术技术目的:众所周知,斜坡内富含松质骨并且能被PA侵犯,但这些松质骨通道所涉及的范围尚不清楚。此外,我们发现PA伴斜坡侵袭的同时,有时会伴有岩尖侵犯,因此猜测岩尖的肿瘤可能来源于斜坡的松质骨通道。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探索与PA斜坡侵袭相关的骨性解剖来验证这一猜测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2具尸头进行斜坡和岩骨的解剖学研究,其中6具彩色灌注标本用于显微外科解剖,余16具尸头用于环氧树脂切片的塑化解剖研究。此外,我们还回顾了本中心侵袭斜坡PA的手术录像和结果。结果:舌下神经管和内听道由皮质骨围绕的骨管构成。斜坡内的松质骨通道从鞍底或蝶窦底壁开始向下延伸,绕过舌下神经管,最后到达枕髁和颈静脉孔内侧缘。有趣的是,我们还发现斜坡和岩尖的松质骨是通过岩斜裂沟通而至内听道内侧缘,之间并无皮质骨分隔。研究中松质骨通道的解剖结果与术中观察到侵犯斜坡PA的通道完全一致。在49例PA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44例(89.8%)实现了斜坡区肿瘤的完全切除,只有5例(10.2%)早期患者存在下斜坡的肿瘤残留。结论:PA侵犯岩尖是肿瘤沿斜坡松质骨通道越过岩斜裂而来。此外,PA沿斜坡下外侧侵袭还可越过舌下神经管到达枕髁和颈静脉孔内侧缘。这种斜坡侵袭模式的提出加深了我们对PA侵袭特点的理解。
沈达,柳江太,李健[2](2018)在《改良切口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评价应用改良切口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颞下颌关节专科就诊的24例(30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改良切口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进行治疗,分析术前、术后6个月不同时期患者的疼痛值、开口度的变化及MRI影像学表现,采用SPSS17.0软件包中的t检验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治疗前平均开口度为(23.63±3.31)mm(1729 mm),治疗后平均开口度为(38.00±2.30)mm(3242 mm),治疗后开口度≥35 mm的患者占87.5%(21/24);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值术前为29.76±23.35(080),术后6个月为3.71±7.91(050),术后6个月的开口度及VAS值均与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5)。MRI影像学评价有效率达96.67%(29/30侧),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在复位关节盘的前提下,显着改善开口度和缓解疼痛。
李雯雯[3](2016)在《MR关节造影及常规MRI在内侧滑膜皱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关节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rthrography,MRA)及常规磁共振平扫(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发现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plica synovialis mediopatellaris,PSM)及对其分型的能力,评估二者对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mediopatellar plica syndrome,MPS)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MRA发现膝关节PSM及对其分型的能力,以及评估MRA对MPS的诊断价值;第二部分:分析常规MRI发现膝关节PSM及对其分型的能力,以及评估MRI对MPS的诊断价值;并比较MRA及MRI对PSM及MP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MR关节造影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行膝关节MRA检查的病例,顺序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1例患者106例膝关节(纳入标准:(1)患者均已行关节镜检查,且关节镜检查均在MRA检查后2个月内进行;(2)患者具有完整的MRA影像及关节镜手术资料;(3)患者具有髌骨内侧关节间隙疼痛、关节弹响或关节交锁等症状),分析MRA图像,统一诊断标准,判断PSM是否存在并按照Kobayashi等[1]的方法对皱襞分型;同时判断是否存在MPS。以关节镜为金标准,分析MRA诊断PSM、对其分型及诊断MP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验证MR关节造影结果与关节镜的一致性。2、常规MRI检查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行膝关节MRI平扫的病例,顺序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3例患者112例膝关节(纳入标准:(1)患者均已行关节镜检查,且关节镜检查均在常规MRI检查后2个月内进行;(2)患者具有完整的MRI影像及关节镜手术资料;(3)患者具有髌内侧关节间隙疼痛、关节弹响或关节交锁等症状),分析MRI平扫图像,判断PSM是否存在并分型;同时诊断是否存在MPS。以关节镜为金标准,分析MRI平扫对PSM及MPS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方法验证MRI平扫结果与关节镜的一致性。结果1、MR关节造影101例患者106例膝关节中,MRA检出70例膝关节存在PSM,69例被关节镜证实;其中与关节镜结果分型完全相同者63例(A型24例,B型19例,C型17例,D型3例),MRA诊断PSM的总敏感度为95.8%,总特异度为97.1%;各分型的敏感度为A型88.9%,B型86.4%,C型85.0%,D型100.0%,各型特异度为A型96.2%,B型97.6%,C型98.8%,D型96.7%;MRA分型结果与关节镜对比,一致性较好(Kappa=0.875)。同时,MRA检出16例存在MPS,其中与关节镜结果相同者14例,MRA诊断MPS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7.8%,MRA与关节镜结果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53)。2、常规MRI检查103例患者112例膝关节中,MRI平扫检出51例膝关节存在PSM,与关节镜结果相同者39例,且无法分型;MRI平扫诊断PSM的敏感度为51.3%,特异度为66.7%;MRI平扫结果与关节镜对比,一致性较差(Kappa=0.235)。同时,MRI平扫检出17例存在MPS,其中与关节镜结果相同者15例,诊断过度2例,MRI平扫诊断MPS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7.9%;MRI平扫结果与关节镜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一致性较好(Kappa=0.831)。结论1、膝关节MRA能够准确发现髌内侧滑膜皱襞并对其准确分型,并对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诊断准确率较高。2、常规MRI无法准确发现正常髌内侧滑膜皱襞,且无法对其分型,但对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诊断准确率较高。3、当临床怀疑存在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时,仅常规MRI检查即可作出准确诊断;但MRA对滑膜皱襞的显示及分型优于MRI。
张斐韫[4](2014)在《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在磁共振图像上的差异比较》文中提出目的:借助磁共振技术,对不同临床表现的可复性盘前移关节的盘髁角度、关节盘形态及关节渗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早期发现需要治疗的可复性盘前移关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5例(30侧关节)经MRI证实为可复性盘前移患者,初诊时详细记录病史和颞下颌关节专科检查情况,予开闭口斜冠状位、矢状位T2WI和PDWI扫描。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和专科检查结果,将所有关节分为弹响疼痛组(A组)和无症状组(B组)。对闭口斜矢状位盘髁角度进行测量,记录关节盘形态和关节渗出等级,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源数据进行T检验和费歇尔概率法检验。结果:A、B组均可见关节渗出,但A组关节渗出发生率更高,以中等量渗出为主,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关节盘前移角度为52.56±15.5°,B组关节盘前移角度为36.62±10.9°,A组关节盘前移程度高于B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的关节盘形变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盘形态改变以拉长形最多见(47.6%),其次为后带增宽(28.6%)结论:MRI中关节渗出量、关节盘前移程度与临床症状有关。
杨嘉,夏进东[5](2013)在《颞下颌关节内紊乱影像解剖及磁共振诊断》文中指出颞下颌关节内紊乱(TMJID)指关节盘和关节面之间的位置及功能异常,是引起颞下颌关节疼痛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最主要的原因。本文就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影像解剖基础进行综述。
张善勇,杨驰,蔡协艺,刘秀明,黄栋,谢千阳,万澎波,恽白[6](2012)在《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介绍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和临床评价的初步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TMJ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在初步诊断为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后进行MRI检查,以获取评价关节盘情况的影像学依据,并按照Wilkes-Bronstein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将处于Ⅱ~Ⅴ期的患者纳入治疗范围,进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对接受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911例患者(1103侧关节)再次进行MRI检查,根据MRI评价标准,评价关节盘复位的效果。对复位"差"者再次进行手术,或改为开放性锚固术。结果:MRI评价显示,1032侧关节达到良以上,有效率达93.56%(1032/1103);仅有71侧、6.44%(71/1103)的关节进行了二次关节镜手术或开放性手术。临床评价的平均随访期为15.3个月(2~29个月),结果为优者32.88%(48/146),良者57.53%(84/146),差者9.59%(14/146);总有效率为90.41%(132/146)。92.47%(135/146)的患者自主感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有效组开口度改善(14.34±5.87)mm(P<0.001)。VAS术前29.76±23.35(0~80),术后3.71±7.91(0~50)(P<0.05)。失败组开口度改善不明显(P>0.05)。VAS术前3.33±5.77,术后36.67±30.55(P<0.01)。对MRI评价与临床评价2种方法进行χ2检验,两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TMJ内镜下盘复位固定术是一种能将关节盘复位的、有效的微创术式,但其长期稳定性尚需进一步评价。
马龙信,初锦绣,张宇[7](2011)在《通过颞下颌关节造影及摄颞下颌关节断层片对颞下颌关节病诊断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病诊断误诊的原因。方法笔者对28例(28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做关节上腔造影检查(摄颞颌关节断层片)。全部病例均有关节弹响或开口受限、绞锁、疼痛等症状。结果 (1)临床是可复性盘移位,造影显示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2例,误诊原因是注入造影剂过量。(2)盘-髁突复合体整体受限3例,误诊是由于造影剂过量或囊内有粘连,髁突活动受限。(3)绞锁症患者1例,临床开闭口受限、髁突活动受限,造影可出现不可复性盘前移位。(4)临床上仅有弹响、开口过大、翼外肌功能亢进症状,但由于拍片时患者紧张未开大口,误诊为不可复性盘移位1例。(5)关节盘外移位1例,由于许勒位造影变薄,似乎无移位表现。(6)穿刺技术不当,误诊穿孔3例。结论关节造影及摄颞颌关节断层片对颞下颌关节病有重要价值,但诊断应注意结合临床表现,以减少误诊。单纯许勒位像是不全面的,应加拍断层片或其他方式的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临床上应用CT、磁共振诊断颞下颌关节疾病,不能动态观察,有其局限性。颞下颌关节造影术操作简单、容易成功且合并症少,已广泛使用,对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及评估有重要价值。笔者用颞下颌关节造影术复查了2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病例,根据造影及临床表现的误差进行分析对比,并对误诊原因进行了探讨。
杨凤丽[8](2011)在《颞下颌关节弹响治疗前后的磁共振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弹响患者治疗前及经保守治疗弹响消失后关节盘的位置及其变化,探讨弹响与关节盘位置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颞下颌关节弹响患者19例共27侧颞下颌关节,治疗前为A1组,经保守治疗弹响消失3个月后为A2组。选择无临床症状的志愿者5例共10侧颞下颌关节作为对照组,B组。2.磁共振检查:使用磁共振仪器,选择已经确立的最佳扫描程序对A1、A2与B组在牙尖交错位时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扫描成像。3.图像分析:在斜矢状位扫描图像中对颞下颌关节盘相对髁突位置进行定量分析,测量颞下颌关节盘与髁突12点位垂线所成的角度作为关节盘位置,并记录各组前移位阳性数与阴性数。4.治疗方法:选择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法。5.统计学分析:比较3组的关节盘位置并进行方差分析,比较3组的关节盘前移位阳性数与阴性数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所选研究对象的颞下颌关节均获得清晰的磁共振图像。经分析得出,A1组关节盘位置为32.6000±9.93014,前移位阳性率为100%;A2组关节盘位置为20.5704±7.56240,前移位阳性率为92.6%;B组关节盘位置为8.8900±6.04013,前移位阳性率为30%。1.A1组与B组比较,结果表明A1组较B组关节盘位置明显前移,前移位阳性率明显增高。2.A2组与B组比较,结果表明A2组较B组关节盘位置明显前移,前移位阳性率明显增高。3.A2组与A1组比较,结果表明A2组较A1组关节盘位置有明显回复,但前移位阳性率无明显降低。结论:颞下颌关节弹响患者较无症状者关节盘位置明显前移,前移位阳性率明显增高。经保守治疗弹响消失后,关节盘位置较治疗前有明显回复,但与无症状者相比仍有明显前移;前移位阳性率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但与无症状者相比仍明显增高。
徐英[9](2009)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及治疗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它属于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一种,在20~30岁之间患病率最高,大部分是功能紊乱,也有关节结构紊乱和关节器官破坏的状况。主要症状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区及相应的软组织或者肌肉的疼痛,有时也会出现下颌运动异常、张口困难、不能咬硬物,或者伴有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该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汪喻忠[10](2008)在《《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第24卷分类索引》文中指出
二、颞下颌关节上腔囊内粘连的磁共振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颞下颌关节上腔囊内粘连的磁共振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垂体腺瘤侵袭通道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垂体腺瘤海绵窦后三角区侵袭的解剖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解剖仪器 |
1.3 显微外科解剖方法 |
1.4 内镜下解剖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区侵袭:手术入路和结果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人的一般资料 |
1.2 影像检查 |
1.3 手术器械 |
1.4 手术入路 |
1.5 手术技术 |
1.6 颅底重建 |
1.7 术后管理 |
2 结果 |
2.1 手术结果 |
2.2 并发症 |
3 讨论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垂体腺瘤伴海绵窦后三角-动眼神经池侵袭的膜性解剖与临床应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塑化解剖 |
1.2 病人的一般资料 |
1.3 影像检查 |
1.4 颅底重建 |
1.5 术后管理 |
1.6 术后影像学评价 |
2 结果 |
2.1 膜性解剖 |
2.2 手术要点 |
2.3 手术结果 |
2.4 并发症 |
3 讨论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垂体腺瘤伴斜坡侵袭:骨性解剖、侵袭通道和手术技术 |
1 方法 |
1.1 显微外科解剖 |
1.2 环氧树脂塑化解剖 |
1.3 病例资料 |
1.4 术前评估 |
1.5 术前准备 |
1.6 术后影像学评价 |
2 结果 |
2.1 PA侵袭斜坡的松质骨通道 |
2.2 岩尖通道 |
2.3 蝶窦气化对斜坡通道的影响 |
2.4 手术技术 |
2.5 手术结果 |
3 讨论 |
3.1 侵及斜坡的PA的特点 |
3.2 斜坡-岩尖侵袭通道 |
3.3 斜坡侵袭与蝶窦气化的关系 |
3.4 手术入路的选择 |
3.5 鉴别诊断 |
3.6 不足之处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海绵窦侵袭垂体腺瘤的解剖和治疗 |
参考文献 |
(2)改良切口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手术方法 |
1.2.2 临床检查及评价 |
1.2.3 MRI检查及评价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临床评价结果 |
2.2 MRI评价结果 |
3 讨论 |
(3)MR关节造影及常规MRI在内侧滑膜皱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MR关节造影对髌内侧滑膜皱襞及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常规MRI平扫对髌内侧滑膜皱襞及内侧皱襞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结论(总)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在磁共振图像上的差异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目录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 |
病例一 |
病例二 |
病例三 |
病例四 |
病例五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颞下颌关节内紊乱影像解剖及磁共振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颞下颌关节影像解剖 |
颞下颌关节MRI表现 |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临床特点 |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磁共振成像表现 |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并发症 |
(6)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关节镜系统 |
1.2 方法 |
1.2.1 MRI检查及评价 |
1.2.2 临床评判项目和标准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MRI评价结果 |
2.2 临床评价结果 |
3 讨论 |
(7)通过颞下颌关节造影及摄颞下颌关节断层片对颞下颌关节病诊断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3 讨论 |
3.1 |
3.2 |
3.3 |
3.4 |
3.5 |
(8)颞下颌关节弹响治疗前后的磁共振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设备 |
3 评价方法 |
4 治疗方法 |
5 实验方法 |
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临床检查 |
2 磁共振检查与图像分析 |
3 统计学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四、颞下颌关节上腔囊内粘连的磁共振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垂体腺瘤侵袭通道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D]. 吴虓. 南昌大学, 2021(01)
- [2]改良切口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评价[J]. 沈达,柳江太,李健.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01)
- [3]MR关节造影及常规MRI在内侧滑膜皱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李雯雯.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4]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在磁共振图像上的差异比较[D]. 张斐韫. 浙江大学, 2014(05)
- [5]颞下颌关节内紊乱影像解剖及磁共振诊断[J]. 杨嘉,夏进东. 放射学实践, 2013(12)
- [6]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疗效评价[J]. 张善勇,杨驰,蔡协艺,刘秀明,黄栋,谢千阳,万澎波,恽白.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01)
- [7]通过颞下颌关节造影及摄颞下颌关节断层片对颞下颌关节病诊断的分析[J]. 马龙信,初锦绣,张宇.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7)
- [8]颞下颌关节弹响治疗前后的磁共振对比研究[D]. 杨凤丽. 青岛大学, 2011(06)
- [9]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及治疗研究综述[J]. 徐英. 中国医学创新, 2009(22)
- [10]《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第24卷分类索引[J]. 汪喻忠. 口腔医学研究,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