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睾丸精子辅助生育3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超[1](2020)在《超声应变弹性RTE及血清INHB评价无精症睾丸生精功能的价值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当今社会不孕不育患者越来越多,男性方面常表现为无精症,尤其是非梗阻性无精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更为多见,目前该部分患者可通过睾丸穿刺活检取精进而体外试管受孕。然而常规活检创伤性较大,并不首选,故有必要探寻微创甚至无创手段来替代睾丸活检。近年来,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sonoelastography,RTE)在评价无精子症患者生精功能方面进行探索,显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同时,众多研究表明,血清抑制素B(Inhibin-B,INHB)在评估睾丸生精功能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目的:1.探究无精症患者睾丸超声应变弹性RTE和血清INHB的不同,以期寻找一种无创、无痛、易于操作的手段来评价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生精能力;2.探究超声RTE结合血清INHB指导NOA患者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精子检出率。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1月男科收治的无精子症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纳入梗阻性无精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组40例,NOA组69例,正常对照组54例,对163例受试者睾丸进行一般资料分析及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检查和血清INHB浓度测定,同时对NOA患者进行弹性成像应变比值法检查和细针穿刺睾丸抽吸活检(Testicular sperm aspiration,TESA)分析。结果:1.在一般资料统计中,无精症组吸烟率(68.8%)高于正常对照组吸烟率(4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嗜酒率、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2.NOA组中弹性评分3分和4分共占比73.8%,OA组和正常组2分和3分较多,总占比分别77.50%、75.93%,均以两分最多。NOA组、OA组和正常组INHB浓度M(P25,P75)分别28.40(14.20,44.70)、154.10(99.83,234.00)、158.55(110.88,247.00)pg/ml。在NOA组中,无论弹性评分还是血清INHB,其与OA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A组和正常组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着(P>0.05)。总体受试者RTE评分和血清INHB呈负相关性(r=-0.634,P<0.001)。3.从NOA患者活检结果来看,TESA取精成功率(Sperm retrieval rate,SRR)为39.1%;睾丸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和血清INHB在TESA(-)、(+)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R与INHB浓度之间呈负相关(r=-0.626,P<0.001),表明二者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以TESA为金标准,应用ROC曲线评估SR、INHB及SR联合INHB预测睾丸活检SRR价值,得到SR、INHB、SR+INHB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9、0.90、0.93。SR及INHB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46、33.9pg/ml。唯支持细胞综合征型(Sertoli cell only syndrome,SCOS)、生精功能低下型(hypospermatogenesis,HS)和成熟障碍型(maturation arrest,MA)该三组下SR x±s分别为0.66±0.21、0.45±0.12、0.44±0.14,INHB的M(P25,P75)分别为14.10(8.25,24.45)、37.50(27.83,47.75)、32.60(20.48,47.75),无论SR还是INHB,前者病理类型和后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后两者间差异不显着。结论:超声应变弹性RTE和血清INHB均可以作为评估无精症患者睾丸生精功能的指标,对鉴别OA和NOA有一定临床价值。将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更好预测SRR。SR和血清INHB虽然不能准确预测病理分型,但是对于SCOS患者,可以做出较好预测,避免盲目穿刺,指导临床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男性不育诊治。
李建华,焦婷婷,王建业,成彦彬,李常山,张水文[2](2020)在《显微取精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结局》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睾丸显微取精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结局。方法 17例患者在配偶同步促排卵取卵前一天行睾丸显微切开取精术,获得精子患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分析其受精率、可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17例患者显微取精,13例成功获取精子,精子获得率为76.5%。这13对夫妇ICSI受精率为74.8%,可用胚胎率49.5%。3例新鲜周期移植,全部成功妊娠,1例已分娩1健康婴儿,另外2例持续妊娠中。其余10例行全胚冷冻,4例分别于胚胎冻存3个月后行解冻复苏移植,3例成功妊娠,2例已分娩(其中一例为非嵌合型 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另外1例持续妊娠中。结论睾丸显微切开取精术是使NOA患者和非嵌合型 Klinefelter 综合征患者成功获得自己遗传学子代的有效方法,有较高的精子获得率,联合ICSI技术、全胚冷冻-复苏移植可以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杨琳[3](2019)在《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不育患者的病因分析和临床诊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筛选出与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不育先证者相关的致病基因,明确其发病原因,论证PCD不育先证者及家系临床表现差异,阐明PCD严重弱畸形精子症和精子获能减少的相关性,探讨严重弱畸形精子症PCD先证者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和精子筛选方法。内容:应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测序明确PCD不育先证者和家系成员的基因突变,观察不同组织和家系成员纤毛超微结构变化和引发的临床表现差异,检测精子获能关键蛋白CatSper1表达情况,明确CCDC40基因突变对PCD先证者和家系成员的影响;筛选可用精子为PCD先证者进行生育治疗。方法:提取PCD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血液样品通过外显子组捕获和第2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用Sanger测序证实检测结果;采集PCD先证者和家系成员患者精子和支气管纤毛上皮,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其超微结构,确定其功能改变;行呼吸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了解呼吸系统和内脏系统发生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精子尾部CatSper1的表达情况;对PCD不育先证者行前期遗传学咨询,应用新的改良低渗膨胀试验(hypo-osmotic swelling test,HOST)选择精子并进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治疗。结果:1.检出先证者和家系成员CCDC40基因中有两个先前未被鉴定的疑似致病突变位点:c.1259delA(p.Gln420GlnfsX3;Het)和EX1720 DEL(Het)。2.先证者精子光镜下表现为尾部卷曲并包饶于质膜内,TEM可见由头侧向尾侧逐渐紊乱的外周致密纤维(outer dense fiber,ODF)、微管、放射幅、外动力蛋白臂(outer dynein arm,ODA)、内外动力蛋白臂(inner dynein arm,IDA)等超微结构。3.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肺功能明显受限,有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障碍,重度小气道阻塞,肺功能重度减低;先证者和家系成员影像学表现为副鼻窦炎、乳突炎、全内脏镜像转位、支气管扩张;先证者和家系成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表现为多叶段支气管粘膜广泛充血和水肿、分泌物增多和支气管镜像倒位;TEM可见先证者和家系成员支气管纤毛由远段向近段逐渐紊乱的超微结构,并与家系成员之间存在差异明显。4.与正常精液和非PCD弱精子症相比,先证者CatSper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5.通过改良HOST使先证者成功筛选出活动精子用于ICSI,形成胚胎8个,优质胚胎6个,经冷冻胚胎移植后成功妊娠并分娩一健康男婴。结论:1.新发基因突变为“可能致病”的复合杂合突变,改变了CCDC40蛋白序列,导致“9+2”纤毛的超微结构缺陷(ODA、IDA、放射辐、连接蛋白和微管排列存在异常),导致先证者及其家系原发不育及其他一系列PCD相关临床表现。2.新发基因突变导致的CCDC40异常引起了精子鞭毛超微结构的巨大改变,与TEM和光镜结果相互印证,造成先证者严重畸形精子症,继而引发严重弱精子症,这是先证者原发不育的病理基础。3.CCDC40基因突变在同一突变在同一病人不同系统中、同胞姐弟的同一系统中、同一系统中的不同组织部位中造成纤毛超微结构表型多样、存在巨大异质性,支气管镜、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性。4.先证者精子中特异性Ca2+通道蛋白CatSper1的表达与正常精液和非PCD弱精子症相比明显下调,提示严重鞭毛畸形可能影响了CatSper1表达。5.改良HOST+ICSI使严重弱、畸形精子症先证者获得了满意的不育症治疗结局,胚胎冷冻与复苏对其后代健康未见明显影响。
陈厚仰[4](2018)在《有精子且已生育的克氏综合征(非嵌合体)1例报告》文中指出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S),简称克氏综合征,是于1942年由Klinefelter等[1]最早提出的一种最为常见的性染色体畸变疾病,主要分为嵌合型和非嵌合型两类,嵌合型KS一般能在精液中找到精子,而80%[2]为47,XXY非嵌合型患者极少有精子。非嵌合型KS有精子且自然生育报道极为罕见。本文就1例非嵌合体克氏
曹朴[5](2018)在《130例NOA患者micro-TESE及其29例患者ICSI结局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睾丸显微切开取精术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分析睾丸显微切开取精术(micro-TESE)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接受micro-TESE治疗的130例NOA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资料,包括基本资料、睾丸体积、术前激素水平(FSH、T)等,对其中56例患者进行睾丸穿刺活检。分析不同类型NOA对精子获得率(SRR)的影响,分析年龄、睾丸体积、T及FSH对micro-TESE成功取精的影响,观察术后血清T变化。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结果:130例NOA患者中,特发性NOA 36例,特发性NOA+小睾丸22例,Klinefelter’s综合征18例,隐睾术后46例,AZFc微缺失8例。所有micro-TESE手术均顺利完成。隐睾术后组SRR(60.9%)明显高于与其他NOA组SRR(P<0.05),其他NOA组间S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睾丸体积、T、FSH对micro-TESE成功取精均无显着影响(P>0.05)。术后1、6个月血清睾酮(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P<0.01)。结论:1.micro-TESE是治疗NOA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NOA疾病类型会影响SRR结果。第二部分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病理类型对精子获得率的影响目的:分析NOA患者术前睾丸活检病理类型对精子获得率(SR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接受术前睾丸活检并进行micro-TESE治疗的56例NOA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进行睾丸穿刺活检,取得睾丸病理后再接受micro-TESE治疗,计算SRR。分析不同睾丸活检病理学改变对SRR的影响。结果:所有micro-TESE手术均顺利完成。56例NOA患者中,生精功能低下8例(14.3%)、SCOS 17例(30.4%)、SCOS+玻璃样变18例(32.1%)、生精阻滞13例(23.2%)。不同睾丸病理学组间SR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生精低下组SRR最高(100%),单纯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组SRR较低(11.8%),生精停滞组SRR为0。结论:术前睾丸活检病理能反映睾丸受损程度,影响睾丸取精的SRR。第三部分micro-TESE联合ICSI治疗NOA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分析micro-TESE联合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N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及生殖医学科接受micro-TESE治疗的56例NOA患者及其中29例接受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对29例患者配偶进行促排卵、超声监测卵泡、h CG注射,在超声引导下取卵,进行ICSI治疗,然后进行胚胎移植。计算取卵周期数、ICSI周期数,观察平均2PN数、平均2PN卵裂数、平均可移植胚胎数、平均优质胚胎数、冻胚移植-临床妊娠数、新鲜移植-临床妊娠数、已生育活产数、自然流产数。结果:29例患者配偶接受ICSI治疗。共完成42个取卵周期,32个ICSI周期。平均2PN数5.5个,平均2PN卵裂数5.2个,平均可移植胚胎数5个,平均优质胚胎数2.9个。冻胚移植-临床妊娠14个、新鲜移植-临床妊娠3个。妊娠17例,其中,已生育活产6例,自然流产6例。结论:micro-TESE联合ICSI治疗NOA有效、可行,可使NOA患者获得具有自己遗传学的后代。
曹朴,张超,王仪春,秦超,蔡令波,杨晓玉,宋宁宏,王增军[6](2018)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切开睾丸取精及ICSI结局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micro-TESE)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疗效及联合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130例NOA患者接受micro-TESE治疗及其中29例接受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130例患者中特发性NOA 36例,特发性NOA+小睾丸22例,Klinefelter综合征18例,隐睾术后46例,AZFc微缺失8例。患者均行micro-TESE,对其中29例获得精子患者行ICSI。观察术后血清T变化,分析不同类型NOA、睾丸病理学改变对精子获得率(SRR)的影响及ICSI结果。结果:所有micro-TESE手术均顺利完成。隐睾术后组SRR(60. 9%)明显高于与其他NOA组(P <0. 05),其他NOA组间S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睾丸病理组间SR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生精低下组SRR最高(100%),单纯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组SRR较低(11. 8%),生精停滞组SRR为0。术后1、6个月血清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0. 01),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P <0. 01)。52例接受microTESE获取精子的患者中,29例配偶接受ICSI治疗,妊娠17例,生育6例,自然流产6例。结论:micro-TESE是治疗NOA的有效方法,联合运用ICSI可使NOA患者获得具有自己遗传学的后代。
毛加明,刘德风,赵连明,洪锴,张丽,马潞林,姜辉,乔杰[7](2018)在《睾丸穿刺活检对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取精成功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睾丸穿刺活检对显微取精成功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显微取精术的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是否行诊断性穿刺活检、以及不同穿刺活检结果患者的精子获得率进行分析,探讨睾丸穿刺活检结果对显微取精成功率的预测作用。结果:共237例接受显微取精术的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入选研究,总体的精子获得率为25.7%。未行诊断性睾丸穿刺活检的103例患者与行诊断性睾丸穿刺活检的134例患者精子获得率分别为26.2%和25.4%,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睾丸体积和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分别为(4.3±1.4)m L vs.(8.5±2.4)m L和(36.1±5.2)IU/L vs.(26.1±3.5)IU/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睾丸穿刺活检的患者中,术中镜检及术后病理均偶见少量精子患者的精子获得率为100.0%(7/7),术中镜检或术后病理可见精子的患者,精子获得率为47.2%(17/36),术中镜检及术后病理均未见精子的患者,精子获得率为11.0%(10/9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体积较小的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仍有一定机会通过显微取精术发现精子;睾丸穿刺活检结果(包括术中镜检及术后病理能否发现精子)对后期进行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术中镜检及术后病理均未见精子的患者,显微取精术找到精子的概率较低。
洪锴,毛加明[8](2018)在《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文中提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约占无精子症人群的60%,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约有一半的患者无法明确病因,是男性生殖医学临床中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得益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卵泡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出现,理论上只需要一颗成熟的精子,胚胎试验室专家便可以通过卵泡内单精子注射技术进行体外受精,实现NOA患者孕育具有自己生物学后代的愿望。对NOA成功治疗的关键,即在于药物促进睾丸生成精子以及通过外科手术从生精功能障碍的睾丸中获
杨彬[9](2018)在《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临床及遗传学病因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566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目的:总结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患者的临床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男科门诊的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CBAVD患者,时间跨度为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566例CBAVD患者,平均年龄为30.6岁(30.6±5.3岁,范围为20~53岁),不育时间平均为4.9年(范围为3个月~23年)。大多数患者的双侧睾丸容积正常(84.28%,477/566)、附睾发育正常(左侧 527/566;右侧 530/566)。CBAVD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9.4%(53/566)。该组患者的精液量平均为0.88mL、pH值为6.35;外周血生殖激素(FSH、LH、PRL、E2及T)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经直肠超声发现双侧精囊腺缺失或发育不全的占70.5%(141/200)。367例患者接受了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其中有336例(91.6%)患者穿刺液的精子质量达到其配偶行辅助生育技术要求。在336例行辅助生育技术的CBAVD患者中,其配偶总计经历425个试管周期,周期临床妊娠率为54.3%(231/425),周期活产率为48.0%(204/425)。截止到本课题随访期,已有265个健康活婴出生,无畸形婴儿出生。结论:CBAVD患者的体检特点是睾丸及附睾发育正常、双侧输精管阴囊段缺失,可合并有精索静脉曲张;精液特点是pH值低于正常范围、精液量少、精液中无精子;外周血生殖激素水平正常;大多数患者的精囊缺如或发育不良;可通过微创取精结合ICSI技术解决其生育问题。第二部分: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识别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新致病基因目的: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识别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的新致病基因。材料与方法: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男科门诊的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CBAVD患者,总计18例,全部患者接受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测序结果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我们在9个患者中识别出12个CFTR基因潜在致病性的罕见变异。在剩余9例未检测到CFTR致病性突变的患者中,我们发现2例患者携带ADGRG2基因罕见错义突变(c.G1709A,p.C570Y;and c.A2968G,p.K990E)。p.C570Y 变异所在区域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水解结合位点,这个结构域是蛋白催化功能所必需位点。而p.K990E变异所在区域为N端区域,该区域可调节粘连蛋白活性。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可准确检测出CBAVD的基因突变,ADGRG2基因是CBAVD新的致病基因。
苏鑫[10](2018)在《纵向单针套叠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疗效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统计并分析纵向单针套叠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术后疗效,并比较单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术后疗效的差异,讨论纵向单针套叠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所有男性不育患者中,筛选出62例确诊为附睾梗阻的无精子症患者,均实施显微镜下纵向单针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随访术后精液质量、复通率及配偶妊娠状况。同时将28例单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患者定义为A组,34例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患者定义为B组,比较A、B两组术后复通率、配偶妊娠率的差异。术后任何一次精液分析找到有活力精子即定义为复通。将配偶正常妊娠定义为研究终点。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SPSS21.0中的χ2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术后43例(69.4%)复通,23例(41.9%)配偶正常受孕。A组的术后复通率为53.6%(15/28),B组的术后复通率为82.4%(28/34),两组间数据具有显着差异(χ2=5.985,P=0.014);A组的术后配偶妊娠率为17.9%(5/28),B组术后配偶妊娠率为52.9%(18/34),两组间数据具有显着差异(χ2=8.099,P=0.004)。结论经过本研究,我们认为,纵向单针套叠显微输精管附睾管吻合术是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术后可获得满意的复通率和配偶妊娠率,且双侧输精管附睾吻合的术后复通率、配偶妊娠率明显高于单侧,该结果能够指导临床诊疗中治疗方案的选择。
二、睾丸精子辅助生育3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睾丸精子辅助生育3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应变弹性RTE及血清INHB评价无精症睾丸生精功能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七、文献综述 实时超声弹性应变成像及血清抑制素B评估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生精功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八、附录 |
九、致谢 |
(2)显微取精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睾丸显微切开取精术 |
1.2.2 ICSI,胚胎移植,胚胎冷冻,复苏移植 |
2 结果 |
3 讨论 |
(3)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不育患者的病因分析和临床诊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观察指标 |
1.1.3 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2.1 精子光镜和TEM结果 |
1.2.2 染色体检测 |
1.2.3 肺功能检查 |
1.2.4 影像学检查 |
1.2.5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
1.2.6 支气纤毛TEM检查结果 |
1.2.7 基因检测 |
1.2.8 CatSper1 表达情况 |
1.2.9 ICSI治疗结局 |
1.3 讨论 |
1.3.1 精子超微结构概述 |
1.3.2 新发CCDC40 突变家系的临床表现和异质性 |
1.3.3 先证者(Ⅲ-5)原发性不育症的治疗 |
1.3.4 早期诊断PCD有利于后代健康 |
1.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1 PCD致病基因、基因定位、TEM 超微结构及IF改变 |
附录2 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相关数据 |
附录3 PCD的主要临床表现 |
综述 CatSper蛋白对精子超活化运动和男性不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有精子且已生育的克氏综合征(非嵌合体)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5)130例NOA患者micro-TESE及其29例患者ICSI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序言 |
第一部分 睾丸显微切开取精术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病理类型对精子获得率的影响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micro-TESE 联合 ICSI 治疗 29 例 NOA 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主要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6)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切开睾丸取精及ICSI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随访 |
1.4取卵、ICSI及胚胎移植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类型NOA患者SRR、睾丸体积、FSH的比较 |
2.2 不同睾丸病理学类型对SRR的影响 |
2.3 血清T变化 |
2.4 micro-TESE获得精子患者配偶ICSI治疗结果 |
2.5 micro-TESE并发症 |
3 讨论 |
(7)睾丸穿刺活检对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取精成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睾丸穿刺活检及睾丸组织显微镜检方法 |
1.3 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8)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前准备 |
1.1 精子获得率的预估 |
1.1.1 睾丸体积及卵泡刺激素的预测作用 |
1.1.2 睾丸病理组织结果的预测作用 |
1.1.3 病因学诊断的预测意义 |
1.2 手术方案的制定:夫妻配合, 同步或非同步手术 |
1.3 术前手淫取精具有重要意义 |
2 术中注意情况 |
3 术后随访 |
(9)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临床及遗传学病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概述 |
2.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诊断 |
3.双侧输精管缺如的遗传学研究 |
4.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是筛选致病基因的有效手段 |
5.研宄设计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566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识别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新致病基因 |
1.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纵向单针套叠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疗效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梗阻性无精子症临床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睾丸精子辅助生育3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应变弹性RTE及血清INHB评价无精症睾丸生精功能的价值探讨[D]. 张永超. 湖北医药学院, 2020(04)
- [2]显微取精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结局[J]. 李建华,焦婷婷,王建业,成彦彬,李常山,张水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01)
- [3]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不育患者的病因分析和临床诊治研究[D]. 杨琳.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4]有精子且已生育的克氏综合征(非嵌合体)1例报告[J]. 陈厚仰. 江西医药, 2018(11)
- [5]130例NOA患者micro-TESE及其29例患者ICSI结局分析[D]. 曹朴.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6)
- [6]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切开睾丸取精及ICSI结局分析[J]. 曹朴,张超,王仪春,秦超,蔡令波,杨晓玉,宋宁宏,王增军.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8(10)
- [7]睾丸穿刺活检对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取精成功率的影响[J]. 毛加明,刘德风,赵连明,洪锴,张丽,马潞林,姜辉,乔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4)
- [8]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 洪锴,毛加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4)
- [9]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临床及遗传学病因初探[D]. 杨彬.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10]纵向单针套叠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疗效及意义[D]. 苏鑫. 郑州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