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传承:湘西苗族花卉现状与转型

保护与传承:湘西苗族花卉现状与转型

一、保护与传承:湘西苗族锉花的现状与转型(论文文献综述)

彭江琳[1](2020)在《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湖南省株洲市市级剪纸非遗传承人李映明的“红色文化”题材剪纸艺术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在把握“红色文化”题材剪纸发展的历史脉络基础上,以剪纸非遗传承人的个案研究来深入分析湖湘“红色文化”题材剪纸作品的主题特色、工艺特色、艺术语言特色、传承方式、影响以及其设计应用等多方面内容。文章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田野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笔者曾于2018年12月、2019年3、5月、7、8月、10月、11月,2020年1月先后多次拜访李映明老师、株洲市文化馆获取第一手调研资料。并通过广泛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和作品图像资料,梳理出“红色文化”题材剪纸的基本形成脉络,并对李映明“红色文化”题材剪纸艺术作品形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论文基本框架: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要论述与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相关的课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等主要内容。第二章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艺术概述部分简要阐述李映明“红色文化”题材剪纸的相关背景,然后在基于“红色文化”题材剪纸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下,对李映明个人的剪纸艺术道路、创作思想来源与艺术特色师承关系等几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以李映明“红色文化”题材剪纸的主题类型和内涵为论述重点,从“红色文化”人物、事件、精神、遗产等几大题材类型进行了具体分析。第四章李映明“红色文化”题材剪纸的工艺特色是在概述梳理剪纸工艺的基础上,分别从“单色刻”、“彩色刻”两类创作手段出发围绕李映明“红色文化”题材剪纸工艺的创新性展开研究。第五章李映明“红色文化”题材剪纸的艺术语言特色主要针对李映明“红色文化”题材剪纸的艺术语言特色展开论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对其剪纸的构图、造型、色彩、装饰四大艺术语言要素展开分析。第六章李映明“红色文化”题材剪纸的传承与影响及设计启示,在分析李映明“红色文化”题材剪纸艺术传承方式(包括亲缘、师缘与地缘传承)的基础上,总结李映明“红色文化”题材剪纸的传承影响以及其剪纸视觉要素对设计的应用启示。最后第七章为结语部分,是对之前的主要观点的概述,对李映明老师“红色文化”题材剪纸艺术的个人风格和创新之处进行归纳总结,使我们对以李映明老师为典型的湖湘“红色文化”题材剪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综而释之,李映明作为创作“红色文化”题材剪纸的市级剪纸非遗传承人之一,他的创作以“红色文化”为题材,以现代剪纸工艺和艺术形式为表现手段,以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为宗旨。因此,对李映明剪纸的个案研究也是对湖湘“红色文化”题材剪纸传承现状和发展保护思路的整理,对领会现代剪纸中“红色文化”题材剪纸的形式创新和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意义。

熊慧玲[2](2020)在《湘西苗族挑花的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挑花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代表之一,为刺绣的一种形式。在湘西自治州的苗族挑花主要分布于吉首和泸溪两县市境内,也可称为挑纱或数纱,挑花制作时根据布的经纬线下针,常用的针法有两种,即十字针和游针。十字针法是在绣布上挑出相互对称的斜十字型的针迹,并由一个个整齐排列的斜十字纹组合成图案纹样,故也被称为“十字挑花”。苗族“十字挑花”作为湖南湘西最具代表性、且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美术精品之一。既具象又抽象的表现手法,使它在艺术形式上多样化,其中多变的几何图形,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其工艺技法细致、纹样丰富、色彩多样,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湘西地区的苗族挑花进行深入研究与挖掘,使其通过二度创作,创新、设计加工得到创新型运用。历经千年的传承及演变,苗族挑花不但没有失去最原始的魅力,而且将其最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博大精深,深而久远地影响着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苗族挑花不仅代表着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当地居民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的完美表现。作为苗族的文化形态,通过现代学者的探究,延伸至远古的时空中,使我们得以去探幽揭秘。该文章通过民族学、苗族历史、美术、设计等相关知识,对湘西苗族挑花进行全面分析。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湘西苗族挑花的分布区域、历史渊源和文化意蕴;第二部分,从制作工具和材料、采花技巧、挑花制作工艺来了解湘西苗族挑花制作工艺;第三部分从图案形式、主题、对比强烈的色彩艺术和巧妙的色彩搭配来分析湘西苗族挑花的艺术特征。最后,论文从苗族挑花的发展现状、传承和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艺术探索,在艺术研究以及文化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对如何将湘西苗族挑花应用于设计中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黄栗[3](2020)在《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是我国土家族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目前保留土家民俗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湘西土家族民俗文化是土家人长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体系,也是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惯例。然而当前湘西地区的土家民俗文化现状令人担忧:传统土家村落呈“空心化”和“分散化”日益严重,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土家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价值和社会作用。面对眼下的生存困局,如何找出切实有效的文化保护措施,为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寻找到新的机遇正是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对此,本文选择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切入,探讨教育是如何在湘西土家地区多个“文化场”中建构起特有的传承机制,通过教育来构建不同“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同机制。进一步思考了教育对于土家民俗文化在当前传承起到何种关键作用,通过运用技术资源,运用更合理、更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帮助民俗文化传承走出现实泥淖。第一章“湘西州土家民俗文化的基本状况”,本章主要对湘西地区土家民俗文化当前现状作研究概述,内容包括介绍土家族在湖南省湘西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对当地土家族的发展历史进行全面考据。通过查阅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多次的实地走访考察,并与多位当地土家文化学者进行交流之后,重新梳理了湘西土家民俗的文化起源。另外,本文从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角度,在已有基础上建立湘西土家民俗文化研究框架,试图将土家民俗按照“物质生产民俗”“节庆仪式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社会关系民俗”进行分类。第二章“‘家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本章内容的核心问题在于探讨家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研究家庭教育机制的建立并分析家庭教育模式特点。对于土家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问题而言,“家庭场”中的教育内涵机制与行为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论文中试图明晰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在家庭的文化空间里遵循着怎样的特殊规律,为制定土家民俗文化保护措施提供了哪些富有价值的参考。第三章“‘学校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家庭场”教育的逐渐退场导致文化传承陷入危机之后,当地中小学校部门构成的“学校场”开始了新的传承接力。本章以土家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开展教学情况为研究主线,一方面探讨了中小学校如何帮助民俗文化向下传承,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创新尝试;另一方面也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进行客观分析,并结合实际来提出应对策略。第四章“‘职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从中小学校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湘西地区的学校教育搭建起了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新的思路。本章主要以分析土家民俗文化作为打造湘西地区的文化品牌,如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职业教育又将如何能够让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朝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推进,为民俗文化传承赋予更多的新生动力,成为了实现文化长久保护发展的有效举措。第五章“‘媒介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本章主要探讨新媒体技术对文化传承教育具有哪些重要优势。作为文化教育的“第四系统”,从社交媒体平台到移动自媒体技术再到VR虚拟现实技术,新媒体传播正在打破文化传承在各个不同的“教育场”间的边界,让土家民俗文化进入到了更大、更自由、更包容的教育空间里。因此,“媒介场”应当成为今后研究土家民俗文化新的传承教育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能否拥有更多可能性。第六章“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体系构建”,本章试图将文化传承教育的“家庭场”“学校场”“职训场”“媒介场”打造成为“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当中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教育场”之间如何形成集体合力,包括制定文化教育目标、建构文化教育体系、思考文化教育路径,以此来对湘西地区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体系进行全局统整,让文化传承教育能够走向全民化、终生化学习教育方向。论文以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价值规律、传承机制和教育发展问题。从家庭教育、中小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互联网传播等多个面向展示了土家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和教育逻辑,贯穿了“家庭场——学校场——职教场——媒介场”的整体研究思路,希望能够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谢娟娟[4](2019)在《踏虎凿花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文中提出踏虎凿花是湘西苗族的民间剪纸艺术,其花纹繁复,具有苗族独特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最开始凿花是作为服饰刺绣的底样,凿在纸上、用在衣上、穿在身上。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凿花艺术慢慢消失。幸运的是,有一批热爱民族文化的凿花艺人将凿花进行改造后传承了下来。为能够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本文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传承文化方面挖掘苗族凿花艺术潜在的教育价值,就苗族凿花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提出一些策略。

肖茜茜[5](2019)在《腊尔山台地剪纸艺术研究》文中认为腊尔山台地剪纸艺术是根植于湘、黔地区的民间艺术,它以苗族文化为根基又融合了汉族文化的精粹。腊尔山台地剪纸作为剪纸底样服务于刺绣,具有实用功能,其纹样丰富,造型多变,融入剪纸艺人充沛的情感,以及独特的认知思维和审美情趣。腊尔山台地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民间百姓智慧,是苗族人民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更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本文以腊尔山台地剪纸的艺术特征为重点,对其题材纹样、造型艺术、美学思维、文化特征加以详尽阐述,介绍该地区剪纸制作工具和材料的特质,并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记录,进一步归纳腊尔山台地剪纸的艺术特征、文化特征。最后,就该地区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给予几点保护建议。以期外界对苗族剪纸等相关民间艺术有所了解与关注,对其传承与保护有所思考。

姚新涛[6](2019)在《基于多元因子量化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 ——以湘西地区为例》文中指出在国家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生态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规划实践中,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产生了概念泛化、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多数位于我国自然环境较好,生态敏感性较强,且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地。因此,在实践中更需要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基于此,本文试图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构建基于环境、资源和景观等多元因子量化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为山地生态旅游规划实践,提供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理论框架,从而解决规划实践中可能产生的资源、环境和景观破坏等问题,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4个部分。基础和理论研究对应第1、2、3章,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对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概念、系统和内容等进行研究,并将资源、环境和景观的量化评价作为构建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的基础,基本确定其概念体系、系统要素、研究方法和规划层次;实证研究对应第4、5章,通过AHP、PCA和SOM等量化评价方法,结合GIS技术,对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空间结构和环境适宜性进行系统评价,以确定宏观区域级别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时序、空间竞合策略和生态红线划定视野下的环境管控措施;应用研究对应第6、7章,运用RS、GIS等技术手段,结合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指数和文化生态学中的文化共生理论,从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对湘西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景观格局和景观视觉评价,以确定山地生态旅游的功能分区和旅游设施的空间选址规划,并以此作为山地生态旅游游览设施、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物质性规划设计的理论指导,使其既包含感性的艺术创造,又具有理性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湘西地区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和景观的评价结果:生态旅游资源质量总体等级很高,但分布不均,集中在湘西南北两端,且交通连接度低;生态旅游的环境适宜性可分为高、中、低和不适宜4个类型;八大公山的景观格局中,斑块密度小、破碎度较高、廊道连接性差。根据以上评价结果及所提出的规划应对策略,可得到如下结论:宏观区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应建立在资源、环境评价的基础之上,并根据评价结果,从开发时序、竞合策略和生态红线管控等方面提出空间响应策略;中观景区生态旅游的总体规划,需要以景观格局分析作为旅游功能分区的基础,并结合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综合确定各旅游设施的存量规划;微观景点生态旅游设施规划设计,需要结合山地景观视觉评价,综合确定设施的空间选址,并通过文化共生理论,构建反映本土文脉的设计策略。

周亚辉,李淼[7](2018)在《湘黔地区苗族剪纸的传承现状比较研究》文中提出苗族剪纸是苗族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不同地区的苗族剪纸传承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情况。本文对湘西泸溪地区与黔东南施洞地区的苗族剪纸传承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力图反映出苗族剪纸传承的困境,促进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黄波[8](2018)在《基于当下审美取向的湘西苗族刺绣图案创新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着改善,对精神层次追求也越趋注重,有着更高要求审美标准,让当下大众审美文化得以更加重视。而审美,它属于美学中的一部分,相互关系,又各自存在一定独立性。我国有着独特深厚的传统古典美学和美学体系,在世界美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今,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相互碰撞交融,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相互区别联系,自然美学、形式美学、分析美学间相互影响,这都说明当下审美文化呈多样化形式发展。纵观当下大众审美文化,各式多样,不尽相同,有钟情中国传统的,也有喜爱现代欧美的或偏爱于日韩潮流的,无不反映着当下审美越趋多元化。而苗族刺绣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独特的审美,丰富着我国的审美文化。众所周知,由于苗族没有自己文字体系,其历史文化的记载主要通过诗歌、蜡染、扎染、刺绣等形式,其中刺绣图案是对苗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进行记载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乃苗族刺绣的审美与实用价值的双重体现,彰显着苗族刺绣艺术的自然美、古朴美、心灵美、形式美、工艺美等艺术特征。苗族主要分散居住于我国的西南地区,由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苗族各支系部落的文化、艺术、服饰、宗教信仰等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特点,相互间有着一定关联同时存在差异。湘西地区居住的苗族部落亦是如此,由于受其特殊地理位置及该地区各时期的历史变迁等综合因素影响,其历史、文化、艺术、服饰、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与其他地区苗族部落存在差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湘西苗族刺绣与汉刺绣艺术不断相互碰撞、融合,且汲取汉刺绣文化艺术的特点,同时保持着湘西这块神秘的独特地域审美文化,展示着湘西苗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通过对湘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苗族聚居地——凤凰县腊尔山区苗寨,进行相关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对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纹样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特征、审美价值等的梳理分析。同时,对当下大众审美取向进行调研并分析,以当下审美文化为背景,梳理该地区苗族刺绣图案纹样的审美文化、审美价值,从当下大众审美取向的视角,对其苗族刺绣图案在当下设计中的部分成功运用商业案例及笔者设计实施的商业案例——湘西州吉首市银世界珠宝首饰公司的品牌形象设计,以此来分析探讨湘西苗族刺绣图案在当下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与方法,以另一种方式,对湘西地区这门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研究。

张燕[9](2017)在《剪纸艺术研究及其对当代艺术设计与创作的启示 ——以湘西剪纸“踏虎凿花”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大约从明清起到新中国成立是湘西泸溪县"踏虎凿花"传统剪纸的形成和兴盛期,它在功能上具有实用与审美共存的复功用性,与民俗事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在皮影、画像砖、民间雕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形成丰富的艺术手法,融入了如阴阳哲学观、吉祥文化、楚巫文化和盘瓠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形成了形意相系的意象艺术。"踏虎凿花"传统民间剪纸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是中国农业社会民众集体智慧和审美的结晶,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美术运动及社会变迁而时起时沉。随着"非遗"保护意识的增强,传统民间剪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由于文化生态的破坏、民俗意识的淡化,其自身也面临着重构文化的境况。"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孕育新剪纸的摇篮,由于美术工作者、职业画家等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剪纸的创作队伍,以及政治意识形态对文艺的宣教作用等文化功能的有意识强化,剪纸的形式、内容和应用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泸溪县的美术工作者、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超越传统凿花手艺人,成为当地"踏虎凿花"的创作主体。新剪纸造型总体上趋于写实,手法较为单一,意思简单直观。在应用范围方面,新剪纸脱离开民俗事务而呈现装饰化的特征,应用于书籍报刊插图、连环画等领域,并参加多次美术展览。它在上世纪70到90年代初期曾创造过辉煌,直到21世纪初,全国性的新剪纸现象基本已结束,"踏虎凿花"新剪纸开始产业化生产,向工艺剪纸转化,主要应用于装饰画、挂历、定制肖像等范畴。笔者运用田野调查法收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踏虎凿花"起源于泸溪县踏虎乡,传承人及相关机构均在泸溪县,因此笔者考察了泸溪县范围内"踏虎凿花"的发源地、主创人员、(省、州、县各级)传承人及相关机构;使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中找出学术前沿;运用归纳研究法对(包括"踏虎凿花"的)传统剪纸艺术家关于艺术的理解进行归纳总结,使笔者对"踏虎凿花"的个案研究相对整个剪纸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相通性,希望对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当代转化能有所帮助;通过图像研究把文本放在历史的"当下"去理解。笔者以艺术学为主导,结合相关学科,对"踏虎凿花"的文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梳理"踏虎凿花"的发展历程进行追根溯源,探明了影响"踏虎凿花"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及新剪纸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个人见解。引出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家对艺术独到的理解,并列举和分析运用传统剪纸元素进行当代艺术设计与创作的范例,以提供给艺术设计及创作者们一些借鉴路径及参考。

陈巧巧[10](2017)在《湘西民俗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各民族共存共荣,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民族问题,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而且是践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伴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我国图书出版行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量民俗文化类书籍得以付梓出版,不仅增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推动了我国民俗文化的进一步传播。虽然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喜人的成果,但不容忽视的是,民族图书出版事业仍有较长的路需要走。从设计领域方面来看,在对民俗文化类书籍的封面进行设计时,其色彩的选用、图形的构建、材料以及工艺的使用都应当有别与其他类型的书籍,不仅要能够诠释出民俗文化书籍内容的实质,而且应当体现出少数民族的特色。当前,为了令湘西民族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湘西,已经有一系列与湘西民俗文化密切相关的丛书、专着以及教材等陆续出版。从业已出版书籍的封面来看,主要是将湘西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符号、图形、色彩等一系列元素通过剖析、拆分、重组等手法加以表示。从客观实际来看,当前湘西民俗文化类书籍的封面设计不仅极具创意和个性,而且也融入了众多湘西所特有的民俗文化要素,这些继承了传统文化的要素,而且丰富了现代设计元素,为现代设计带来了一缕清新之风。本课题以近年来出版发行的湘西民俗文化类书籍的封面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封面设计的表现手法、考虑因素、构图、色彩、文字运用与排版等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力求对设计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和吸收,通过进一步整合和创新,一方面令民俗文化类书籍的封面设计更加系统,另一方面刺激阅读者的购买欲望。

二、保护与传承:湘西苗族锉花的现状与转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护与传承:湘西苗族锉花的现状与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1)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背景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田野考察法
    第六节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艺术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现代剪纸
        二、“红色文化”题材剪纸
    第二节 “红色文化”剪纸艺术缘起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第三节 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艺术缘起
        一、艺术道路概述
        二、创作思想的来源
        三、艺术特色的渊源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艺术的题材特色
    第一节 “红色文化”人物题材
        一、时代伟人题材
        二、工农兵题材
    第二节 “红色文化”事件题材
    第三节 “红色文化”精神题材
    第四节 “红色文化”遗产题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艺术的工艺特色
    第一节 剪纸工艺概述
    第二节 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工艺特色
        一、单色刻法
        二、彩色刻法
    第三节 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的工艺传承与创新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的艺术语言特色
    第一节 构图语言
        一、红花绿叶式
        二、全景式
        三、对称式
    第二节 造型语言
        一、平视法
        二、简括法
        三、添加法
    第三节 色彩语言
        一、单色
        二、复色
    第四节 装饰语言
        一、花草纹样
        二、几何纹样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的传承影响与设计启示
    第一节 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传承方式
        一、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的亲缘和师缘传承
        二、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的地缘传承
    第二节 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的传承影响
    第三节 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艺术的设计启示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2)湘西苗族挑花的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湘西苗族挑花的概述
    2.1 湘西苗族挑花的历史起源
    2.2 湘西苗族挑花的分布区域
    2.3 湘西苗族挑花的文化意蕴
        2.3.1 淳朴的民俗民风
        2.3.2 独特的民族精神
第3章 湘西苗族挑花的制作工艺
    3.1 苗族挑花的制作技法
    3.2 苗族挑花工艺的材料选择
    3.3 苗族挑花工艺的制作流程
第4章 湘西苗族挑花的艺术特征
    4.1 挑花纹样的构成形式
        4.1.1 挑花构图的基本特征
        4.1.2 挑花纹样的变化组合
    4.2 挑花题材的丰富性
        4.2.1 图腾崇拜纹样
        4.2.2 驱鬼避邪纹样
        4.2.3 自然纹样
        4.2.4 吉祥寓意纹样
    4.3 挑花色彩的朴素性
        4.3.1 明快素雅的色彩选择
        4.3.2 朴素色彩的巧妙搭配
    4.4 挑花纹样的装饰性
        4.4.1 夸张多变的装饰性造型
        4.4.2 明快色彩的装饰美
第5章 湘西苗族挑花的发展与创新
    5.1 挑花的发展变迁
    5.2 挑花的传承与保护
    5.3 挑花的开发与运用
        5.3.1 挑花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审视土家民俗文化传承的当前现状
        (二)探索土家民俗文化传承的教育机制
        (三)挖掘土家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优势
    二、研究目的
        (一)思考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在哪些不同“教育场”中发生
        (二)分析各“教育场”如何形成特有的民俗文化传承方式
        (三)推动“教育场”之间寻求合作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四、概念厘清
        (一)文化
        (二)民俗文化
        (三)传承教育
    五、文献综述
        (一)梳理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已有论着
        (二)分析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三)研究小结
    六、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
        (二)深度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五)文献分析法
    七、研究创新
        (一)研究范式
        (二)研究视角
    八、研究难点
第一章 湘西州土家民俗文化的基本状况
    一、湘西州土家族地区文化现状考察
        (一)区域分布总览
        (二)族源、族称考据
        (三)族群分布调查
    二、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构成解析
        (一)土家民俗中的物质生产描述
        (二)土家民俗中的节庆仪式内涵
        (三)土家民俗中的人生礼仪价值
        (四)土家民俗中的社会关系建立
    小结
第二章 “家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信念·场域·秩序: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功能
        (一)“信念”建构下的家庭文化空间
        (二)“场域”空间下的家庭权力分配
        (三)“秩序”规训下的家庭契约形态
    二、模仿·想象·认知: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方式
        (一)“身体影像”中的模仿学习教育
        (二)“游戏经验”中的行为感知教育
        (三)“集体认知”中的自我养成教育
    三、现实思考: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一)“差异性”思维:家庭文化价值认同式微
        (二)“市场化”经济:家庭生产模式迅速消失
        (三)“打工潮”现状:家庭代际传承脱节严重
    小结
第三章 “学校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学生的需求:中小学校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现状
        (一)民族身份的认同程度
        (二)文化接触的信息途径
        (三)学校教学的课程侧重
        (四)学生群体的兴趣方向
    二、学校的探求:中小学阶段的文化传承教育思路
        (一)阶段式教学:不同学校的目标任务与总体布局规划
        (二)系统化教学:土家民俗文化的教学设计与培养方向
    三、改革与创新:中小学阶段的文化传承教育突破
        (一)尝试课堂教改,鼓励教学创新
        (二)开发校本教材,鼓励设计创新
        (三)建设校园数据库,鼓励技术创新
    四、短板与不足:中小学校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
        (一)经费不够,课程教改难以推进
        (二)学时不够,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定位不够,教材内容缺乏新意
        (四)奖励不够,个人评价缺乏标准
    小结
第四章 “职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职业化生存:探讨民俗文化职业教育价值功能
        (一)拉动民俗文化产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二)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彰显职业教育功能
    二、精准化推进:实践民俗文化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一)扩大传统工艺职教规模,增强企业人才综合实力
        (二)发挥职业部门社教功能,加大职业群体培训力度
        (三)扶持文化竞技专业项目,培养民族体育项目人才
    三、困难与瓶颈:反思民俗文化职业教育面临问题
        (一)培训效果不明显:专业培训推动难度大
        (二)招生人数不增加:职业院校办学难度大
        (三)产品销售不乐观:企业商品外销难度大
    小结
第五章 “媒介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对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技术的偏向:媒介属性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二)文化传输的偏向:价值输出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三)感官效果的偏向:情绪体验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二、新媒体1.0:社交媒体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更新
        (一)现状调查:湘西地区微博、微信平台运营情况
        (二)裂变式推广:社交媒体对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意义
        (三)有序化改进:社交媒体传承教育的分析思考和建议
    三、新媒体2.0:自媒体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升级
        (一)现状调查:湘西地区短视频自媒体平台运营情况
        (二)以“抖音APP”为例:短视频自媒体技术优势分析
    四、新媒体3.0:VR技术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思考
        (一)创新设想:VR虚拟现实技术属性
        (二)创新开发:VR虚拟现实技术设计
        (三)创新优势:VR虚拟现实技术特点
    小结
第六章 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体系构建
    一、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价值目标
        (一)在人的发展中追求文化烙印的葆有
        (二)在和谐社会中突显文化标识的自信
        (三)在未来发展中探照文化教育的方向
    二、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结构体系
        (一)“家、校、职、媒”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二)各个“场”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协调机制
    三、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路径策略
        (一)“家庭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二)“学校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三)“职训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四)“媒介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一)外文译着
        (二)中文论着
        (三)工具书类
    二、论文类
        (一)期刊论文
        (二)学位论文
    三、政策文件,研究报告
附录
    附录一:实地走访考察报告
    附录二:各地区、各部门实地考察访谈问题汇总
    附录三:湘西地区中小学生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汇总
    附录四: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语文课教案
    附录五:《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申报
    附录六:湘西州土家地区实地考察走访实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情况

(4)踏虎凿花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一、踏虎凿花的艺术特色
    (一)踏虎凿花的概述
    (二)苗族凿花的艺术特征
        1. 工具及制作方式独树一帜
        2. 民族文化的呈现
    (三)图案纹样形式丰富多彩
二、踏虎凿花艺术中的学校教育传承价值分析
    (一)踏虎凿花艺术中的历史文化教育价值
    (二)踏虎凿花艺术中的民俗文化教育价值
    (三)踏花凿花艺术中的传承文化教育价值
    (四)踏虎凿花艺术中剪纸技艺的教育价值

(5)腊尔山台地剪纸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国内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五节 研究观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源流与分类
    第一节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源流
        一、腊尔山台地剪纸的历史发展
        二、腊尔山台地剪纸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分类
        一、服装花样
        二、床品花样
        三、仪式剪纸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工艺特征
    第一节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工具与材料
        一、腊尔山台地剪纸的工具
        二、腊尔山台地剪纸的材料
    第二节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工艺流程
        一、备料
        二、起稿
        三、剪花
        四、揭张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题材特征
        一、形象类题材
        二、抽象类题材
        三、其他类题材
    第二节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造型特征
        一、单纯造型
        二、复合造型
        三、适合造型
    第三节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美学特征
        一、寓意美
        二、造型美
        三、形式美
        四、应用美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 民俗文化的映射
    第二节 多元文化的融汇
    第三节 周邻文化的辨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腊尔山台地剪纸的传承困境
        一、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传承人的老龄化
        三、民间保护意识的缺乏
    第二节 “文旅融合”腊尔山台地剪纸的发展契机
        一、地方特色的强化
        二、传承力量的培养
        三、附加值的提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多元因子量化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 ——以湘西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湘西地区
        1.2.2 山地生态旅游
        1.2.3 生态旅游规划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1.4.1.1 文献分析法
        1.4.1.2 演绎法
        1.4.1.3 层次分析法(AHP)和神经网络模型(SOM)
        1.4.1.4 问卷调查法
        1.4.1.5 基于ARCGIS10.2 软件平台的空间数据统计和分析
        1.4.1.6 基于RS技术遥感影像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1.4.2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2.1.1 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2.1.1.1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辨析
        2.1.1.2 生态旅游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2.1.1.3 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进展
        2.1.2 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2.1.2.1 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
        2.1.2.2 国内生态旅游的概念
        2.1.2.3 国内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进展
        2.1.3 国内外生态旅游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1.3.1 国内外生态旅游相关研究的问题总结
        2.1.3.2 基于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
    2.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概述
        2.2.1 国外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研究
        2.2.1.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概念和发展
        2.2.1.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进展
        2.2.1.3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进展
        2.2.2 国内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研究
        2.2.2.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概念和发展
        2.2.2.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研究进展
        2.2.2.3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实践研究进展
        2.2.3 国内外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2.3.1 国内外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相关研究的问题总结
        2.2.3.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发展趋势
    2.3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1.1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2.3.1.2 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
        2.3.1.3 景观生态学对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作用
        2.3.2 文化生态学理论
        2.3.2.1 文化生态学的原理
        2.3.2.2 文化生态学对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作用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2.3.3.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2.3.3.3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作用
        2.3.4 资源环境科学理论
        2.3.4.1 资源环境学概念及起源
        2.3.4.2 资源环境学在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元因子量化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构建
    3.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
        3.1.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概念
        3.1.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的构架
    3.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关系
        3.2.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系统的组成
        3.2.1.1 客源系统中游客体验的相关概述
        3.2.1.2 支撑系统中的生态旅游策划
        3.2.1.3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中的目的地系统和特殊系统
        3.2.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系统的结构
    3.3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3.3.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
        3.3.2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特点
    3.4 基于量化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要素
        3.4.1 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
        3.4.1.1 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3.4.1.2 山地生态旅游资源量化评价的类型
        3.4.2 山地生态旅游环境的综合评价
        3.4.2.1 山地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3.4.2.2 山地生态旅游环境的适宜性评价及其主体功能区划
        3.4.2.3 山地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测评
        3.4.3 基于景观格局及视觉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设施规划和设计
        3.4.3.1 山地生态旅游设施的概念及分类
        3.4.3.2 景观格局及视觉评价在山地生态旅游设施规划选址的应用
        3.4.3.3 山地生态旅游设施的转型升级
    3.5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参与和环境解说规划
        3.5.1 社区参与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阶段
        3.5.2 社区参与到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的保障性措施
        3.5.3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中的环境解说规划
        3.5.3.1 环境解说规划的概念及必要性
        3.5.3.2 山地生态旅游环境解说规划系统要素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规划响应
    4.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4.1.1 湘西区位及资源统计
        4.1.1.1 湘西区位简介
        4.1.1.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统计
        4.1.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现状调查
        4.1.2.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现状调查的内容
        4.1.2.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现状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4.1.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和特征
        4.1.3.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4.1.3.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4.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评价
        4.2.1 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
        4.2.1.1 评价原则
        4.2.1.2 评价内容
        4.2.2 评价方法
        4.2.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3.1 指标体系的建立
        4.2.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及评价标准
        4.2.3.3 评价指标权重的分析
        4.2.3.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2.4 本节小结
    4.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评价研究
        4.3.1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
        4.3.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4.3.2.1 数据来源
        4.3.2.2 研究方法
        4.3.3 结果分析
        4.3.3.1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类型特征
        4.3.3.2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均衡特征
        4.3.3.3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密度特征
        4.3.3.4 生态旅游资源交通结构特征
        4.3.4 相关结论
    4.4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规划响应和保护策略
        4.4.1 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4.4.1.1 生态旅游概念不清晰导致资源开发定位不准确
        4.4.1.2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互补性弱,开发同质性强
        4.4.1.3 无序无度盲目开发造成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
        4.4.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规划响应
        4.4.2.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及开发时序规划
        4.4.2.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竞合策略
        4.4.2.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之间的交通优化措施
        4.4.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协调机制
        4.4.3.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规划与政策协调
        4.4.3.2 制定严格明确的法律和管理体系
        4.4.3.3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资源保护的成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环境的量化评价及保护规划研究
    5.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环境的分类及现状
        5.1.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环境的分类
        5.1.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内部环境现状
        5.1.2.1 湘西自然生态旅游环境
        5.1.2.2 湘西人文生态旅游环境
        5.1.2.3 湘西经济生态旅游环境
        5.1.2.4 湘西地区社会生态环境
        5.1.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外部环境现状
        5.1.3.1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外部政治环境
        5.1.3.2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外部经济环境
        5.1.3.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外部社会环境
    5.2 基于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分区及生态红线划定
        5.2.1 生态旅游环境适应性评价的概念和原则
        5.2.1.1 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5.2.1.2 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5.2.2 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5.2.2.1 评价方法
        5.2.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3 指标选取及量化统计
        5.2.3.1 指标选取
        5.2.3.2 指标量化统计
        5.2.4 数据分析
        5.2.4.1 山地生态旅游环境安全评价
        5.2.4.2 山地生态旅游气候环境舒适性评价
        5.2.4.3 山地生态旅游NDVI分析
        5.2.5 评价结果
        5.2.5.1 不适宜区域
        5.2.5.2 低适宜区域
        5.2.5.3 中适宜区域
        5.2.5.4 高适宜区域
        5.2.6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分区及生态红线划定
        5.2.6.1 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分区和生态红线划定之间的关系
        5.2.6.2 湘西山地主体功能区及亚体旅游景观划分
        5.2.6.3 生态红线划定视角下的湘西山地生态旅游环境保护
    5.3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及调控策略研究
        5.3.1 区位简介及数据来源
        5.3.1.1 研究区域
        5.3.1.2 数据来源
        5.3.2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指标选取和评价方法
        5.3.2.1 评价指标选取
        5.3.2.2 评价方法
        5.3.3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容量测算结果与分析
        5.3.3.1 旅游空间容量
        5.3.3.2 旅游生态容量
        5.3.3.3 旅游心理容量
        5.3.3.4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结果
        5.3.4 基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策略
        5.3.4.1 外部宏观调控
        5.3.4.2 内部管理调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设施的规划布局及具体设计研究
    6.1 景观格局评价视角下的山地生态旅游功能分区及景观规划
        6.1.1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6.1.1.1 社会经济环境
        6.1.1.2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6.1.1.3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6.1.2 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6.1.2.1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6.1.2.2 研究方法及数据提取
        6.1.3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6.1.3.1 景观要素构成
        6.1.3.2 景观异质性特征
        6.1.3.3 景观多样性特征
        6.1.4 存在问题及调整优化
        6.1.4.1 存在问题
        6.1.4.2 调整优化
        6.1.5 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
        6.1.5.1 生态旅游景观斑块布局
        6.1.5.2 生态旅游景观廊道布局
        6.1.5.3 生态旅游景观空间结构及功能划分
    6.2 基于景观视觉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游览设施规划设计
        6.2.1 生态旅游游览设施的概念及分类
        6.2.2 生态旅游游览设施的空间选址研究
        6.2.2.1 游览设施空间选址的研究方法
        6.2.2.2 研究区域游览设施现状及备选样地的确定
        6.2.2.3 备选地址的景观视觉评价
        6.2.2.4 游览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
        6.2.3 生态旅游游览设施的材料选择
        6.2.4 生态旅游游览设施的外观设计
        6.2.4.1 游步道设计
        6.2.4.2 休息亭设计
        6.2.4.3 水榭设计
        6.2.4.4 观景台设计
    6.3 文化生态学语境下的保护区生态旅游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6.3.1 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核心观点
        6.3.1.1 文化生态学的诞生及定义
        6.3.1.2 文化生态学的内在结构及表现形式
        6.3.2 本土文化景观要素的整理和分析
        6.3.2.1 文化生态景观要素整理
        6.3.2.2 聚落景观的空间分析
        6.3.3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旅游服务设施设计原则及方法
        6.3.3.1 设计原则
        6.3.3.2 设计方法
        6.3.4 保护区内部的生态旅游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6.3.4.1 游客中心设计
        6.3.4.2 生态旅馆
        6.3.4.3 环保厕所
        6.3.4.4 餐饮设施规划
        6.3.4.5 购物设施
        6.3.4.6 景观标识设施
        6.3.5 保护区外部的生态旅游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6.3.5.1 酉水简介
        6.3.5.2 演绎多元文化共生导向下的景观空间结构
        6.3.5.3 再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节点
    6.4 八大公山保护区内部的基础设施规划
        6.4.1 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分类
        6.4.2 八大公山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规划的原则及现状
        6.4.2.1 八大公山基础设施现状
        6.4.3 八大公山交通设施规划
        6.4.3.1 八大公山外部交通规划
        6.4.3.2 八大公山景区内部交通规划
        6.4.3.3 景区内部交通设施设计
        6.4.4 八大公山给水排水规划
        6.4.4.1 八大公山给水预测及水源
        6.4.4.2 八大公山排水预测及处理方案
    6.5 保护区环境教育导向下的解说设施规划设计
        6.5.1 保护区生态旅游解说设施现状及问题
        6.5.2 基于SMRM模型的解说设施规划系统
        6.5.2.1. 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环境解说——“为什么解说”
        6.5.2.2 解说受众分析——“为谁解说”
        6.5.2.3 解说内容分析——“解说什么”
        6.5.2.4 解说设施的选择——“如何解说”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湘西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和评估
    7.1 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概述
        7.1.1 概念辨析
        7.1.1.1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7.1.1.2 生态旅游管理规划
        7.1.1.3 生态旅游管理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关系
        7.1.2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内容
    7.2 生态旅游规划过程管理
        7.2.1 生态旅游规划编制管理
        7.2.1.1 规划编制组织
        7.2.1.2 规划编制程序
        7.2.1.3 规划评审
        7.2.2 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管理
        7.2.2.1 组织管理
        7.2.2.2 人才建设
        7.2.2.3 法律法规
        7.2.3 生态旅游规划监督管理
        7.2.3.1 制定全面严格的监督机制
    7.3 山地生态旅游社区参与——以八大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
        7.3.1 生态旅游规划社区参与概述
        7.3.1.1 社区参与的缘起及概念
        7.3.1.2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意义
        7.3.1.3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及方式
        7.3.2 八大公山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现状
        7.3.2.1 八大公山社区参与的问题
        7.3.2.2 八大公山居民社区参与的态度
        7.3.3 八大公山生态旅游社区参与对策研究
        7.3.3.1 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规划决策
        7.3.3.2 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经营管理
        7.3.3.3 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利益分配机制
        7.3.3.4 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资源环境保护
        7.3.4 八大公山生态旅游社区参与保障机制
        7.3.4.1 教育培训保障
        7.3.4.2 组织制度保障
        7.3.4.3 法律法规保障
    7.4 基于一致性和绩效相结合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评估策略研究
        7.4.1 传统旅游规划评估所存在的问题
        7.4.2 生态旅游规划的评估方法及数据来源
        7.4.3 基于一致性和绩效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4.3.1 规划评估内容
        7.4.3.2 指标体系的确定及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的结果、结论和展望
    8.1 论文结果与结论
    8.2 局限性及展望
        8.2.1 研究局限性
        8.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湘黔地区苗族剪纸的传承现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湘黔地区苗族剪纸的纹样类型
2 湘黔地区苗族剪纸的传承现状比较
3 结语

(8)基于当下审美取向的湘西苗族刺绣图案创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一章 湘西苗族及刺绣图案的调研
    第一节 湘西苗族历史概述
        一、湘西苗族历史变迁
        二、湘西苗族聚居分布
    第二节 湘西苗族刺绣历史概述
    第三节 湘西苗族刺绣制作工艺
        一、刺绣手法
        (一)随手绣
        (二)锉花绣
        (三)描绘绣
        二、刺绣材料
        (一)布料
        (二)线
        (三)纸
        三、刺绣工具
        四、刺绣步骤
        (一)画样或锉花
        (二)上绣花绷
        (三)配线
        (四)刺绣
        (五)绞边缝合
    第四节 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类型
        一、传统型
        二、自然型
        (一)植物
        (二)动物
        (三)人物
        (四)器物
        (五)天象
        三、象征型
        四、文字型
    小结
第二章 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的主题特征
        一、神话传说主题
        二、地域性主题
        三、寓意性主题
        四、互生融合性主题
    第二节 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的形态特征
        一、具象性图形
        二、抽象性图形
        三、共生性图形
        四、随意性图形
    第三节 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的构成形式特征
        一、单独式
        二、连续式
        三、适合式
    第四节 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的色彩特征
        一、对比鲜明
        二、明快鲜亮
        三、层次丰富
    第五节 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的美学特征和价值
        一、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的美学特征
        (一)文化内涵之美
        (二)造型视觉之美
        1、对比与调和形式
        2、节奏与韵律形式
        3、对称与均衡形式
        (三)精湛技艺之美
        二、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的价值
        (一)实用价值
        (二)审美价值
    小结
第三章 当下审美取向与湘西苗族刺绣图案
    第一节 不同时代的审美文化
        一、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二、中国现代审美文化
        三、中国当下审美文化
        (一)审美多元化
        (二)审美雅俗分化
        (三)审美包容化
    第二节 审美文化之地域、民族性
        一、审美文化的地域性
        二、审美文化的民族性
    第三节 不同审美视角的湘西苗族刺绣图案
        一、传统审美视角的湘西苗族刺绣图案
        二、当下审美视角的湘西苗族刺绣图案
    小结
第四章 湘西苗族刺绣图案在当下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第一节 湘西苗族刺绣图案应用案例分析
        一、服饰设计应用
        (一)SHIATZYCHEN“夏姿陈”服饰设计
        二、包装设计应用
        (一)古丈毛尖茶系列包装设计
        (二)千年湘西酒系列包装设计
        (三)综合设计应用
    第二节 结合笔者商业案例对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的创新设计应用分析
        一、设计创意定位
        二、设计风格定位
        三、设计元素提炼分析
        (一)图案造型提炼
        (二)图案色彩提炼
        (三)图案寓意提炼
        四、最终视觉设计效果展示
    第三节 湘西苗族刺绣图案的创新设计应用方法总结
        一、注重湘西苗族刺绣图案中形与意的挖掘提炼
        (一)寓意提炼
        (二)图形提炼
        二、注重湘西苗族刺绣图案中的色彩搭配汲取
        三、注重湘西苗族刺绣图案中的构图形式借鉴
        四、注重湘西苗族刺绣手工艺品形式借鉴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剪纸艺术研究及其对当代艺术设计与创作的启示 ——以湘西剪纸“踏虎凿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关于课题
        一、相关概念阐释
        二、研究对象界定
        三、刻凿工具与工艺流程
        四、基本背景介绍
    第三节 研究状况和进展
        一、"踏虎凿花"专题研究梳理
        二、剪纸研究状况梳理
    第四节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踏虎凿花"文本分析
    第一节 "踏虎凿花"传统类作品
        一、巫傩祭祀类
        二、节庆仪礼类
        三、日常起居类
    第二节 "踏虎凿花"新剪纸
        一、早期新剪纸类
        二、民俗生活剪纸类
        三、连环画剪纸类
        四、绘画式剪纸类
        五、装饰画剪纸类
        六、卡通剪纸类
        七、多层套色剪纸类
        八、肖像剪纸类
    小结
第三章 "踏虎凿花"的基本发展历程
    第一节 第一个发展时期:从起源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
        一、传统剪纸的起源
        二、传统剪纸的兴盛
        三、传统剪纸的变革
    第二节 第二个发展时期: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世纪90年代末
        一、新剪纸的酝酿
        二、新剪纸的开端
        三、新剪纸与传统剪纸的停滞
        四、新剪纸与传统剪纸的繁荣
        五、新剪纸与传统剪纸一起走向衰微
    第三节 第三个发展时期:从"非遗"概念在中国兴起开始
        一、"非遗"概念的兴起
        二、发展现状
    小结
第四章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
    第一节 对自然万物的理解
    第二节 对时空的理解
        一、时间
        二、空间
        三、时空综合
    第三节 对构图的理解
    第四节 对图像的理解
    小结
第五章 剪纸艺术启示当代艺术设计与创作的个案赏析
    第一节 木真了公司
    第二节 乔晓光
    第三节 吕胜中
    第四节 邬建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湘西民俗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湘西民俗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湘西民俗文化概况
        一、湘西民俗文化因素
        二、湘西民俗文化艺术特征
    第二节 湘西民俗文化对封面设计的影响
        一、湘西民俗文化对图形设计的影响
        二、湘西民俗文化对封面色彩的影响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湘西民俗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分析
    第一节 湘西民俗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分类研究
        一、时代背景分类
        二、出版性质分类
    第二节 湘西民俗文化书籍封面印刷工艺的发展
    第三节 湘西民俗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视觉要素分析
        一、色彩运用分析
        二、文字运用分析
        三、图形运用分析
        四、材料与工艺运用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湘西民俗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的文化内涵分析
    第一节 湘西民俗元素与设计表现手法结合的价值分析
        一、审美价值
        二、观赏价值
        三、教育价值
        四、有创意,创新价值
    第二节 湘西文化背景对设计构思构图的影响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创新性封面设计对湘西民俗文化类书籍的影响
    第一节 坚持与传承:从传统特色走向现代设计
        一、民俗文化与时代精神需契合
        二、民俗性与时尚性对接
        三、注重设计的延续性发展
    第二节 提倡简约绿色主题封面设计风格
        一、注重设计的简约性
        二、绿色封面设计概念
    第三节 湘西民俗文化类书籍未来发展方向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保护与传承:湘西苗族锉花的现状与转型(论文参考文献)

  • [1]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艺术研究[D]. 彭江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湘西苗族挑花的艺术研究[D]. 熊慧玲.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3]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D]. 黄栗. 西南大学, 2020(01)
  • [4]踏虎凿花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J]. 谢娟娟. 美术文献, 2019(10)
  • [5]腊尔山台地剪纸艺术研究[D]. 肖茜茜.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6]基于多元因子量化评价的山地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 ——以湘西地区为例[D]. 姚新涛. 天津大学, 2019(06)
  • [7]湘黔地区苗族剪纸的传承现状比较研究[J]. 周亚辉,李淼. 艺术科技, 2018(12)
  • [8]基于当下审美取向的湘西苗族刺绣图案创新应用研究[D]. 黄波.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剪纸艺术研究及其对当代艺术设计与创作的启示 ——以湘西剪纸“踏虎凿花”为例[D]. 张燕. 中央民族大学, 2017(08)
  • [10]湘西民俗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研究[D]. 陈巧巧.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保护与传承:湘西苗族花卉现状与转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