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在水产品加工业中的应用

臭氧在水产品加工业中的应用

一、臭氧在水产加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显杰[1](2019)在《超高压酶解对蓝蛤酶解液风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蓝蛤(Aloididae aloidi)是盛产于我国沿海的一种低值海洋贝类,个体较小,食用价值不大。但其营养丰富,蛋白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等呈鲜甜味的氨基酸比例较高,其中以谷氨酸含量最高,是制备海鲜调味基料的优质原料。本文以蓝蛤为研究对象,添加复合蛋白酶(11039)和风味蛋白酶,系统研究在超高压处理下的酶解工艺条件,制备蓝蛤酶解液;同时研究压力和给压时间对酶解液风味成分、蛋白质构象以及外源蛋白酶酶活的影响,初步揭示超高压酶解技术改善蓝蛤酶解液风味的机理,为解决海产品酶解产生腥苦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为超高压酶解技术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研究表明:1.超高压酶解最优工艺条件:料液比(去离子水:蓝蛤肉=1:1),p H 7.0,酶质量之比(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1:1),压力250 MPa,给压时间60 min,酶解温度50°C,酶解时间4 h。以氨基酸态氮和水解度为评价指标,测得最优条件下氨基酸态氮值为0.39 g/100m L,水解度为45.09%。2.超高压酶解对蓝蛤酶解液风味的影响:在250 MPa,给压时间60 min时酶解液感官最好。超高压处理的蓝蛤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琥珀酸、AMP及味精当量高于常压处理的酶解液。在超高压处理下,IMP和乳酸减少,AMP和琥珀酸增加。超高压酶解对酶解液滋味影响显着,能提高鲜味,降低苦腥味。结合电子鼻与挥发性物质分析,超高压酶解液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增加,不良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减少,改变了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从而达到增香的作用。3.超高压处理对蛋白酶酶活力的影响:不同压力和给压时间处理在150-250 MPa和40-60 min之间对风味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有激活作用,在300 MPa和70 min对风味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有抑制作用。且都在UP250、UT60出现最大值,风味蛋白酶酶活为1843.94 U/g,是常压条件下酶活的1.65倍;复合蛋白酶酶活最大值均为19615.58U/g,是常压条件下酶活的1.07倍,超高压对风味蛋白酶酶活力影响大于对复合蛋白酶的影响。4.超高压处理对蓝蛤蛋白结构的影响:SDS-PAGE结果揭示超高压处理使蓝蛤蛋白产生聚集、交联和解离;超高压处理改变了蓝蛤蛋白的紫外吸收峰值,影响了荧光及最大发射波长(λmax),暴露大量氨基酸残基和疏水性位点。超高压能破坏蛋白质三四级结构,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变化。当高压继续作用,破坏蛋白二级结构,导致蛋白变性,发色基团和区域发生改变,影响蛋白质结构稳定性,蛋白质微观结构受到破坏,使-C=O与水分子形成新的氢键,从而增加了蛋白水解度,促进了呈味氨基酸的释放,改善了酶解液的风味,提高了蛋白利用率。

党连魁[2](2019)在《蒸制中华绒螯蟹在冷藏过程中腥味变化及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大闸蟹、河蟹、毛蟹,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着名,在我国的淡水养殖甲壳类动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华绒螯蟹的市场需求巨大,据统计2017年我国成蟹养殖产量高达75.09万吨。中华绒螯蟹鲜美的味道以及丰富的营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作为水产动物类产品,腥味是影响它的品质主要因素之一。腥味的形成方式复杂多样,水产动物类产品固有的腥味以及在加工、运输、贮藏等过程中都会使腥味加重。水产动物类产品体内组织酶活跃、脂肪酸易氧化、环境中藻类和微生物作用等是产生腥味的主要因素。中华绒螯蟹在蒸制后放入冰箱冷藏后腥味会加重,从而影响消费者对它的喜好。以此为出发点,本研究首先对蒸制后的中华绒螯蟹在冷藏过后腥味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腥味物质的来源与脂肪酸的关系,最后通过真空包装的方法控制腥味加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蒸制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在冷藏过程中腥味物质变化。通过对4±1℃冷藏0、1、3、5 d蒸制的中华绒螯蟹体肉、性腺和肝胰腺分别进行腥味评价、电子鼻分析气味轮廓,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腥味评价中,经冷藏后3个可食部位腥味均明显增加;电子鼻分析显示在第3 d有明显的轮廓区分;经冷藏0、1、3、5 d的体肉中分别检测到44、45、50、54种挥发性物质,肝胰腺中分别检测到52、61、62、57种挥发性物质,性腺中分别检测到37、45、52、58种挥发性物质。蒸制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挥发性物质总量明显增加;对腥味有贡献的己醛、庚醛、壬醛、(E)-2-辛烯醛、1-辛烯-3-醇各总量也随之增加,且都在第3 d时出现明显的差异性,说明第3 d腥味明显增强。根据气味活性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OAV)值方法得出在冷藏过程中对中华绒螯蟹腥味贡献程度肝胰腺>性腺>蟹肉。2.研究蒸制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在冷藏过程中腥味变化与脂肪酸氧化的关系。测定4±1℃冷藏0、1、3、5 d蒸制的中华绒螯蟹体肉、性腺和肝胰腺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脂肪酸含量以及脂肪酸变化。结果表明,经冷藏后性腺和肝胰腺的TBARS值出现明显增加,在第3 d出现显着性差异,体肉的TBARS值无显着性差异。三个可食部位脂肪酸含量都有所变化,其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都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出现下降趋势。脂肪酸中C20:1n-9略有下降,C18:1n-9c、C20:4n-6出现明显的下降,在冷藏过程中不断氧化降解生成小分子挥发性气味物质,它们可能是产生腥味物质的前体脂肪酸。3.蒸制中华绒螯蟹经过真空包装冷藏,探究对蒸制中华绒螯蟹腥味的影响。通过对真空包装4±1℃冷藏0、1、3、5 d的蒸制中华绒螯蟹体肉、性腺和肝胰腺分别进行腥味评价、电子鼻分析气味轮廓以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的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腥味评价中,经真空包装冷藏后3个可食部位中体肉和性腺的腥味均未明显增加,肝胰腺在第5 d腥味加重;电子鼻分析显示未有明显的轮廓区分;经真空包装冷藏后体肉、性腺TBARS值未出现明显增加,肝胰腺的TBARS值随冷藏时间增加不断增加,说明肝胰腺发生了脂质氧化。真空包装蒸制中华绒螯蟹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体肉和性腺挥发性物质总量未出现明显增加,肝胰腺挥发性物质总量不断增加;体肉和性腺中对腥味有贡献的挥发物质总量未出现显着性差异,肝胰腺中对腥味有贡献的挥发物质总量在第3 d时出现明显的差异性。整体而言真空包装冷藏能减缓脂肪氧化以及腥味的加重。

陈聪[3](2019)在《电化水成套设备研究与渔业产业化应用》文中认为随着养殖新技术的出现,养殖密度加大,内源性污染物严重,导致养殖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恶化加剧,鱼病、缺氧、泛池等情况频发。为了保证养殖产量和效益适用大量化学药品不可避免,最终导致鱼体出现药物残留影响其品质也为食品卫生安全埋下隐患,同时也进一步加剧养殖水域二次污染。进入新世纪以来,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食品安全的事故的出现也为人们不断的敲响警钟。种种壁垒不断的压破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行业,导致我国的水产品数量和价格不断的被压缩。如何打破壁垒真正实现中国水产业昂首走向世界,真正实现水产品的环保、绿色养殖和加工是中国水产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创新设计研发了一种生态电化水综合水处理系统,系统以电气浮、电絮凝、电子轰击、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电化学反应等技术为核心,以物理方式代替化学药品实现杀菌、灭藻、除虫、增氧、改良水质、节能减排,不产生二次污染。该项生态电化水成套装备及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产业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

张晓聪,陈惠卿,谢三都[4](2017)在《臭氧处理对冷冻面团制品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馒头为例,以比容、高径比、感官品质为指标,讨论了臭氧处理对冷冻面团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组对比,面团经3.0mg/m L臭氧在28.8℃条件下处理40min后,冷冻24h,以冷冻面团为原料制作馒头品质最优。因此,臭氧处理能有效改善冷冻面团制品的品质。

吴燕燕,朱小静[5](2016)在《鱼肉腥味物质的来源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鱼肉本身存在的腥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鱼及其制品的加工和消费,探讨鱼肉腥味物质的产生原因及脱腥技术对鱼制品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鱼肉及其制品中腥味物质的种类、形成机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鱼肉的脱腥研究及高价值鱼制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杨欣欣[6](2016)在《浙江省苍南县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当前水产经济发展又进入了新的一个历史阶段,特别是我国进入WTO之后,水产业加工业发展更是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对水产品加工发展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快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己经成为政府决策者、产业内人士、水产加工科研人员以及经济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苍南县的地理位置在浙江省东南部,由于属于沿海地区,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水产业以灵溪的最大、最优,这里有浙闽两地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较为广泛。从建县开始,水产品加工业并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暴露出很多不足和问题。对水产品加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策,对于水产品加工行业而言,能够充分提高水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水产品的损耗率,增加水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收入,从而促进渔业的发展。此外,对于市场来说,在高标准、高效率、创新性作业下的水产品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的市场需求,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鲜美、营养、健康的多样化水产品。因此,对水产品加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通过实地调查法,对苍南县地区的多家企业以及当地的渔业局进行实地勘察,发现了苍南县水产品加工业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第一,过度依赖于海洋捕捞。第二,加工方式较为传统,绝大多数生产企业的加工产品缺乏含金量,附加值比较低。第三,市场流通不畅。从原材料到加工,再从加工到销售,整个产品流通链不顺畅,导致企业的长远发展受阻。第四,对于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来说,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当前,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在现实中既有国内标准,又有国际标准,而且两者还存在差异;没有形成品牌意识,产业中更多的是个人企业或者私营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创新意识不够,大多数企业没有创新生产;在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才,企业的经营处于较低的水平等等。结合相关文献材料以及调查的数据,通过定性的分析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改变当前模式,加大水产养殖资源的投资,降低海洋捕捞的依赖度,确保产业的稳定性。第二,不断引入新技术,提升水产品加工档次,并针对水产品下脚料来研发新产品。第三,改变传统加工模式,引入新的设备和加工技艺,充分利用机械化,以此来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形成自动化的生产模式。第四,重视品牌作用,实施品牌战略。

王燕[7](2013)在《低值淡水鱼鱼糜及制品品质的改良和质地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了低值淡水鱼——鲢鱼鱼糜及其制品的三方面内容:臭氧在鱼糜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外源添加物对鱼糜及其制品凝胶强度的影响;鱼糜工业化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臭氧在鱼糜生产加工中的应用,主要以低值淡水鱼鲢鱼为主要原料,通过感官评定和TPA测定鱼糜的质构,研究使用臭氧水处理对鱼糜的脱腥效果、质地的影响,并确定最优处理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水起始浓度为0.96mg/L,通入臭氧时间为20min,臭氧水温度为10℃对鲢鱼鱼糜进行处理后,所得到的鱼糜脱腥效果显着,且制成的鱼糜弹性硬度均有所提高,增强了其凝胶强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研究磷酸盐、蔗糖、蛋白质、卡拉胶、淀粉、TG酶等外源添加物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选择影响较大的四个因素,在基本配方的基础上添加这四种物质,并制作鱼糕,建立四元二次回归方程,通过检测凝胶强度的变化,考察四因素对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最终确定鱼糕的配方。结果表明:向鱼糜中添加蔗糖,会降低鱼糜的凝胶性能;而添加适量的磷酸盐、卡拉胶、蛋白质、淀粉和TG酶等物质均可以适当提高鱼糜的凝胶强度,影响较大的四个因素分别为TG酶、蛋清蛋白、磷酸盐和淀粉。选取TG酶、蛋清蛋白、磷酸盐、淀粉建立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方程并规划求解,确定最终的鱼糕配方为:鲢鱼鱼肉45%,肥膘12%、酶添加量为0.14%,蛋清添加量为10.58%,复合磷酸盐添加量为0.33%,木薯变性淀粉添加量为8.92%,食盐1.50%,糖1.50%,料酒0.60%,白醋0.30%,生姜1.80%,味精0.70%,卡拉胶0.30%,大豆分离蛋白2.00%。在鱼糜生产基本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生产工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步骤:对鱼片进行消毒、确定漂洗液种类及浓度、确定擂溃时间三方面将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结果如下:(1)使用浓度为200mg/L的稳定态二氧化氯,在鱼片与消毒液比为1:5、消毒时间为8-10min条件下对鱼片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鱼片95%以上的微生物,进一步改善最终鱼糜的品质。(2)与清水漂洗相比较,使用相同浓度的氯化钠和氯化钙对鱼糜进行漂洗,都可以提高鱼糜凝胶性能,并且氯化钙对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较大。使用氯化钙进行漂洗,所得的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比清水漂洗提高了39.4%;使用氯化钠进行漂洗,仅提高了5.4%(3)经过漂洗、脱水、精滤后的鱼糜需要添加抗冻剂后再成型、包装,此时,控制擂溃时间在10-15min时,所得到的鱼糜凝胶强度较好。

刘汉斌[8](2013)在《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产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加工业,海洋渔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广东作为海洋大省,海域面积广阔,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尤其以渔业资源为着。在政策方面,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发展目标,渔业深加工作为广东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海洋渔业深加工的发展也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在技术加工方面,广东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先进技术,尤其是生物工程技术,改进传统的加工工艺,提高海洋渔业资源的加工精度,创建自己的名优品牌。同时,广东沿海各区域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目标,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紧密结合广东海洋渔业资源优势,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把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向深层次推进。鉴于此,本研究是在产品价值链和产业聚集的理论为基点,紧密结合广东省提出的“海洋强省”的战略目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产业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内容框架置于海陆经济大系统下,充分地体现出海洋与陆源两大子系统的耦合性,具体规划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系统地整理了海洋渔业深加工的国内外研究基本进展及评价,明确了本研究思路和总体框架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对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相关概念的界定,并概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纵向角度归纳深入分析了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企业实力薄弱、科研工作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加工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阐述未来向注重食品质量安全、高新技术的应用及海洋生物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发展的趋势。第四章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产业的横向比较。从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发展规模、固定投资、市场份额及政府扶持度四个方面对广东的海洋渔业深加工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确定其在全国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的地位。第五章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的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以海洋渔业资源产品加工总值为参考序列,用于加工海水产品量、海洋渔业从业人员、加工能力、加工企业个数、加工企业规模、冷藏能力、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水产流通总值和仓储运输总值为比较序列,测算影响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因素的关联度并对结果讨论分析。第六章促进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措施。结合广东海洋渔业深加工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基于广东渔业经济发展前景对广东海洋渔业深加工的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

王燕,刘亮,刘闪,李小娜,刘良忠[9](2013)在《臭氧对鲢鱼鱼糜脱腥工艺及其凝胶强度的影响》文中认为以白鲢鱼为主要原料,探讨臭氧起始浓度,通臭氧时间,臭氧水温度对鲢鱼鱼糜脱腥工艺以及凝胶强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研究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优化臭氧处理实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臭氧起始浓度为0.96 mg/L,通臭氧时间为20 min,臭氧水温度为10℃对鲢鱼鱼糜进行处理,其脱腥效果最好,所制成的鱼糜凝胶强度最佳。

崔艳莉[10](2012)在《广西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产品加工(aquatic products processing或fish processing)是指以水产品为原料,经加工而成为便于贮藏、用途更广、价值更高的食品和综合利用产品的生产过程。水产品加工业在渔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广西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多问题。本论文对广西水产品加工重点城市渔业资源利用、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质量安全、市场供需和进出口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广西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渔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制定发展规划、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品牌意识、加大扶持力度等对策与建议,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供基础资料,为正确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臭氧在水产加工业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臭氧在水产加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高压酶解对蓝蛤酶解液风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Abbreviations
1 文献综述
    1.1 立题背景
    1.2 水产生物酶解技术
    1.3 水产酶解液脱腥脱苦研究现状
        1.3.1 物理脱腥脱苦法
        1.3.2 化学脱腥脱苦法
        1.3.3 生物脱腥脱苦法
        1.3.4 复合脱腥脱苦法
        1.3.5 超高压辅助酶解脱腥脱苦法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目的及意义
        1.4.3 技术路线
2 超高压酶解蓝蛤工艺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仪器设备
    2.3 超高压酶解工艺条件的确定
        2.3.1 样品预处理
        2.3.2 单因素试验
        2.3.3 正交试验
    2.4 试验方法
        2.4.1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2.4.2 水解度的测定
        2.4.3 数据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酶解温度对酶解程度的影响
        2.5.2 酶解p H对酶解程度的影响
        2.5.3 酶解时间对酶解程度的影响
        2.5.4 酶添加量之比对酶解程度的影响
        2.5.5 压力对酶解程度的影响
        2.5.6 给压时间对酶解程度的影响
        2.5.7 超高压酶解工艺参数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及条件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不同超高压处理对蓝蛤酶解液风味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样品的制备
        3.3.2 感官评价
        3.3.3 电子舌的测定
        3.3.4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3.3.5 核苷酸的测定
        3.3.6 鲜味评价方法
        3.3.7 有机酸的测定
        3.3.8 电子鼻分析
        3.3.9 GC-MS的测定
        3.3.10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感官评价分析
        3.4.2 电子舌鲜味值分析
        3.4.3 不同超高压处理对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分析
        3.4.4 不同超高压处理对核苷酸含量的影响分析
        3.4.5 鲜味(EUC)分析
        3.4.6 不同超高压处理对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分析
        3.4.7 不同超高压处理的电子鼻结果分析
        3.4.8 不同超高压处理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超高压处理对酶活及底物蛋白结构的变化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仪器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样品的制备
        4.3.2 酶活的测定
        4.3.3 蓝蛤蛋白SDS-PAGE的测定
        4.3.4 蓝蛤蛋白紫外的测定
        4.3.5 蓝蛤蛋白内源荧光的测定
        4.3.6 蓝蛤蛋白红外光谱的测定
        4.3.7 蓝蛤蛋白扫描电镜的测定
        4.3.8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超高压处理对酶活的影响分析
        4.4.2 不同超高压处理蓝蛤蛋白SDS-PAGE分析
        4.4.3 不同超高压处理对蓝蛤蛋白紫外光谱的影响分析
        4.4.4 不同超高压处理对蓝蛤内源荧光的影响分析
        4.4.5 不同超高压处理对蓝蛤蛋白红外光谱的影响分析
        4.4.6 不同超高压处理蓝蛤蛋白扫描电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蒸制中华绒螯蟹在冷藏过程中腥味变化及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产品中腥味研究进展
        1.1.1 水产品腥味物质的种类及形成方式
        1.1.2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以及酶的催化降解
        1.1.3 环境中的藻类和微生物作用
    1.2 水产品腥味物质的评价和检测分析
        1.2.1 人工感官评定
        1.2.2 仪器检测分析技术
        1.2.3 固相微萃取技术
        1.2.4 微波蒸馏萃取技术
        1.2.5 超临界萃取技术
    1.3 不同脱腥技术
        1.3.1 化学脱腥
        1.3.2 物理脱腥
    1.4 立论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蒸制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在冷藏过程中腥味变化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冷藏过程中腥味感官变化分析
        2.2.2 冷藏过程中各可食部位气味轮廓
        2.2.3 冷藏过程中体肉的腥味成分变化
        2.2.4 冷藏过程中性腺的腥味成分变化
        2.2.5 冷藏过程中肝胰腺的腥味成分变化
        2.2.6 各可食部位挥发性物质及腥味总含量的变化
        2.2.7 各可食部位在冷藏过程中关键腥味成分变化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探究蒸制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在冷藏过程中腥味与脂肪氧化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2 实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3.2.2 硫代巴比妥酸(TBARS)的测定
        3.2.3 体肉中脂肪酸的组成
        3.2.4 性腺中脂肪酸的组成
        3.2.5 肝胰腺中脂肪酸的组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空包装蒸制中华绒螯蟹在冷藏过程中腥味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2 实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真空包装冷藏过程中腥味感官变化分析
        4.2.2 真空包装冷藏过程中各可食部位气味轮廓
        4.2.3 硫代巴比妥酸(TBARS)的变化分析
        4.2.4 真空包装冷藏过程后体肉的腥味成分变化
        4.2.5 真空包装冷藏过程后性腺的腥味成分变化
        4.2.6 真空包装冷藏过程后肝胰腺的腥味成分变化
        4.2.7 各可食部位挥发性物质及腥味总含量的变化
        4.2.8 真空包装冷藏过程中各可食部位的关键腥味成分变化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与学术成果

(3)电化水成套设备研究与渔业产业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电化水成套设备组成原理
    2.1 电化水成套设备组成
    2.2 电化水成套设备各部分作用
        2.2.1 磁化作用
        2.2.2 电化作用
        2.2.3 精密过滤作用
        2.2.4 紫外线作用
第3章 电化水成套设备参数设计
    3.1 磁化器设计
    3.2 电化设备设计
        3.2.1 电源设计
        3.2.2 极板设计
    3.3 过滤器设计
    3.4 紫外杀菌器设计
第4章 电化水成套设备整体设计
    4.1 机械部分设计
    4.2 电气部分设计
        4.2.1 设备控制系统原理图的设计
        4.2.2 设备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3 电化水成套设备成品样机
第5章 电化水成套设备应用验证
    5.1 电化水对杀灭细菌验证
        5.1.1 杀灭细菌原理
        5.1.2 电化水杀灭细菌验证试验
    5.2 电化水对杀灭藻类验证
        5.2.1 电化水杀灭藻类原理
        5.2.2 电化水杀灭藻类验证试验
    5.3 电化水对杀灭食品常见菌验证
        5.3.1 杀灭食品常见菌原理
        5.3.2 电化水杀灭食品常见菌验证试验
    5.4 电化水对净养鲜活鱼去腥味验证
        5.4.1 电化水对净养鲜活鱼去腥味原理
        5.4.2 电化水对净养鲜活鱼去腥味验证试验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臭氧处理对冷冻面团制品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工艺流程[11]
        1.3.2 馒头品质评价
        1.3.3 单因素试验设计
        1.3.4 正交试验设计
        1.3.5 数据处理
    2.1 臭氧浓度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2.2 臭氧处理时间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2.3 臭氧处理温度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2.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 结论

(5)鱼肉腥味物质的来源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鱼肉腥味物质的来源
    1. 1 养殖环境
    1. 2 酶的催化分解
        1. 2. 1 氧化三甲胺的分解
        1. 2. 2 其他物质的酶催化转化
    1. 3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2 鱼肉腥味的控制方法
    2. 1 物理法
        2. 1. 1 吸附法
        2. 1. 2 包埋法
        2. 1. 3 辐照法
    2. 2 化学法
        2. 2. 1 盐溶法
        2. 2. 2 有机溶剂萃取法
        2. 2. 3 酸、碱盐法
        2. 2. 4 抗氧化剂法
        2. 2. 5 臭氧法
    2. 3 微生物法
    2. 4 感官掩蔽法
    2. 5 复合法
3 展望
    3. 1根据鱼类不同的腥味来源,选择合理有效的脱腥方法
    3. 2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开发安全有效的脱腥技术
    3. 3 解决热加工或贮藏过程鱼肉腥味的控制技术

(6)浙江省苍南县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水产品加工的概念
    1.3 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水产品加工业现状
        1.3.2 国内水产品加工业现状
    1.4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 沿海与内陆发展极不平衡
        1.4.2 加工深度低
        1.4.3 质量安全依然存在隐患
        1.4.4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第二章 苍南县水产品加工的发展现状
    2.1 苍南县渔业发展
    2.2 苍南县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
        2.2.1 苍南县水产品加工量
        2.2.2 水产品加工方式
        2.2.3 精深加工
        2.2.4 水产品质量
第三章 苍南县水产品加工业中存在的问题
    3.1 海洋捕捞依赖性过大
        3.1.1 原料以海洋捕捞为主
        3.1.2 环境破坏对水产加工产品的影响
    3.2 深加工、精加工欠缺,高附加值的产品少
    3.3 水产品流通不畅
    3.4 企业生产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3.4.1 品牌意识不足、生产标准缺乏
        3.4.2 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3.4.3 企业发展难度大
        3.4.4 管理团队差、自主开发能力低
第四章 苍南县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议
    4.1 调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4.1.1 保护海洋生态平衡,确保可持续发展
        4.1.2 发展养殖业
    4.2 探索先进技术,发展深加工
        4.2.1 探索先进的技术模式
        4.2.2 机械应用
        4.2.3 加快低值水产品综合开发利用速度
        4.2.4 其他水产食品
    4.3 注重质量,建立流通体系
        4.3.1 保证水产加工原材料的质量
        4.3.2 建立并完善水产种质资源进口的标准体系
        4.3.3 建立流通体系
    4.4 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发展,树立品牌
        4.4.1 认识品牌的重要性
        4.4.2 企业聚集发展
        4.4.3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行业协会
第五章 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低值淡水鱼鱼糜及制品品质的改良和质地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
        1.2.0 政策支持为鱼靡制品行业发展打开了上升通道
        1.2.1 良好的资源条件为鱼糜制品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1.2.2 技术瓶颈的突破为鱼糜制品行业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
        1.2.3 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
    1.3 鱼糜及其制品特性、评价方法
        1.3.1 鱼糜及其制品的特性
        1.3.2 鱼糜及其制品凝胶性能评价方法
    1.4 臭氧及各种添加物在鱼糜中研究现状
        1.4.1 臭氧技术在食品中的运用
        1.4.2 TG 酶在鱼糜制品中的应用
        1.4.3 鱼糜及制品制作工艺的研究
        1.4.4 外源添加物对鱼糜及制品凝胶性能影响的研究
    1.5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展望
第二章 臭氧对鱼糜凝胶强度及脱腥效果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鱼肉及鱼肉凝胶的制备
        2.3.2 脱腥效果单因素实验
        2.3.3 正交实验设计
        2.3.4 感官评定
        2.3.5 凝胶强度的测定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单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
        2.4.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添加不同外源物质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3.1 磷酸盐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3.1.1 引言
        3.1.2 材料与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1.4 结果与分析
        3.1.5 本节小结
    3.2 不同糖类、淀粉、蛋白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3.2.1 引言
        3.2.2 材料与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结果与分析
        3.2.5 本节小结
    3.3 卡拉胶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3.3.1 引言
        3.3.2 材料与仪器
        3.3.3 实验方法
        3.3.4 结果与分析
        3.3.5 本节小结
    3.4 TG 酶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3.4.1 引言
        3.4.2 材料与仪器
        3.4.3 实验方法
        3.4.4 结果与分析
        3.4.5 本节小结
    3.5 向鱼糜中添加氯化钙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3.5.1 引言
        3.5.2 材料与仪器
        3.5.3 实验方法
        3.5.4 结果与讨论
        3.5.5 本节小结
    3.6 鱼糕品质改良
        3.6.1 引言
        3.6.2 材料与仪器
        3.6.3 实验方法
        3.6.4 结果与分析
        3.6.5 本节小结
第四章 鱼糜生产工艺的改良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原料及培养基配制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鱼片消毒实验
        4.3.2 漂洗方式的确定
        4.3.3 擂溃时间的确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鱼片消毒对鱼糜微生物指标的影响
        4.4.2 漂洗方式对鲢鱼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4.4.3 擂溃时间对鲢鱼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内涵与外延
        2.1.1 海洋渔业资源
        2.1.2 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
        2.1.3 海洋渔业加工企业
        2.1.4 其他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价值链理论
        2.2.2 产业集聚与结构演变
        2.2.3 灰色系统理论
3 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的现状
        3.1.1 海洋渔业资源加工的整体实力明显提高
        3.1.2 加工企业集聚与一系列出口加工园区基本形成
        3.1.3 加工技术有所提高,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3.1.4 产品开发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3.1.5 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日益健全
        3.1.6 渔业加工机械产品开发取得新的突破
    3.2 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存在的问题
        3.2.1 加工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3.2.2 加工深度不够,资源浪费严重
        3.2.3 加工科技含量低,生产设备落后
        3.2.4 加工原料短缺,质量难以保证
        3.2.5 海水加工产品包装滞后,制约竞争力的提高
        3.2.6 行业协会组织化程度低,内部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
    3.3 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发展的趋势
        3.3.1 注重海洋渔业资源加工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3.3.2 高新技术在海洋渔业资源加工的应用研究
        3.3.3 海洋生物中天然产物的综合开发
4 广东海洋渔业渔业资源深加工的横向比较分析
    4.1 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发展规模与层次的横向比较
        4.1.1 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发展规模的横向比较
        4.1.2 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层次的横向比较
    4.2 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的固定投资横向比较
    4.3 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的市场份额横向比较
    4.4 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的政府扶持度横向比较
        4.4.1 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
        4.4.2 水产技术推广人员
5 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的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5.1 灰色关联的方法
        5.1.1 原始数据变换
        5.1.2 计算关联系数
        5.1.3 计算关联度
        5.1.4 排关联序
    5.2 变量选择及数据的来源
        5.2.1 变量选择
        5.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3 关联度的测算及分析
6 促进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措施
    6.1 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优化产品结构
        6.1.1 重视低值海洋渔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6.1.2 加快开发高档系列化冷冻保鲜水产制品
        6.1.3 大力发展海洋保健食品
        6.1.4 利用现代高科技,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制药
    6.2 培育海洋渔业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6.2.1 发展壮大加工龙头企业
        6.2.2 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品牌意识和提高品牌价值
    6.3 实施产业化经营,培育产业集群
        6.3.1 向生产领域延伸,建立原料生产基地
        6.3.2 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
        6.3.3 健全完善物流体系,促进海水产品高效流通
        6.3.4 培育海水产加工业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关联度
    6.4 构建海水产加工技术创新体系,提出产业竞争力
        6.4.1 加大财政投入
        6.4.2 加强产学研结合力度
        6.4.3 强化渔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6.4.4 注重培养和引进水产品加工人才
    6.5 完善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海水产加工品的质量
        6.5.1 完善的水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标准
        6.5.2 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
    6.6 建立行业协会,协调组织流通
        6.6.1 积极扶持海洋渔业加工行业协会发展
        6.6.2 加强海洋渔业加工行业协会自身的建设
        6.6.3 充当好企业与政府有效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导师简介

(9)臭氧对鲢鱼鱼糜脱腥工艺及其凝胶强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鱼肉及鱼肉凝胶的制备
        1.3.2 脱腥效果单因素实验
        ①臭氧水起始浓度的选择。
        ②通入臭氧时间的选择。
        ③臭氧水浸泡温度的选择。
        1.3.3 正交实验设计
    1.4 结果评定
        1.4.1 感官评定
        1.4.2 凝胶强度的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
        2.1.1 臭氧水起始浓度对脱腥效果的影响
        2.1.2 臭氧水起始浓度对凝胶强度的影响
        2.1.3 不同通臭氧时间对脱腥效果的影响
        2.1.4 不同通臭氧时间对凝胶强度的影响
        2.1.5 不同臭氧水温度对脱腥效果的影响
        2.1.6 不同臭氧水温度对凝胶强度的影响
    2.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10)广西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研究的目的
    1.3 本研究涉及专业名词及研究方法
        1.3.1 名词释义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 广西渔业发展基本情况
3 国外水产品加工现状
4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4.1 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4.2 产品结构优化、品种断更新
    4.3 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4.4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区域分布鲜明
    4.5 水产品加工业带动作用显着
5 广西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5.1 广西水产品加工业的总体情况
    5.2 重点城市水产品加工业情况
        5.2.1 北海市
        5.2.2 防城港市
        5.2.3 钦州市
6 广西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 广西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臭氧在水产加工业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高压酶解对蓝蛤酶解液风味的影响[D]. 胡显杰. 渤海大学, 2019(08)
  • [2]蒸制中华绒螯蟹在冷藏过程中腥味变化及控制技术的研究[D]. 党连魁.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3]电化水成套设备研究与渔业产业化应用[D]. 陈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4]臭氧处理对冷冻面团制品品质的影响[J]. 张晓聪,陈惠卿,谢三都. 福建轻纺, 2017(12)
  • [5]鱼肉腥味物质的来源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 吴燕燕,朱小静.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02)
  • [6]浙江省苍南县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对策研究[D]. 杨欣欣.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 [7]低值淡水鱼鱼糜及制品品质的改良和质地评价研究[D]. 王燕. 武汉轻工大学, 2013(04)
  • [8]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产业研究[D]. 刘汉斌. 广东海洋大学, 2013(S1)
  • [9]臭氧对鲢鱼鱼糜脱腥工艺及其凝胶强度的影响[J]. 王燕,刘亮,刘闪,李小娜,刘良忠.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13(01)
  • [10]广西水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 崔艳莉. 广西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臭氧在水产品加工业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