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服务器端的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邓洪波[1](2020)在《基于P2P技术的车站售票程序自动升级与管理系统的实现》文中指出自2000年至今,青藏集团公司管内售票窗口主机售票程序升级由车站信息技术人员人工操作完成。人工升级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迭代的售票程序升级现状。特别是在整个铁路行业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和提倡“智慧车站”的新形势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车站售票程序的自动升级已是必然的趋势。对于PC桌面应用程序而言,自动升级功能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为解决车站售票系统客户端程序因人工升级造成的升级时间长、信息技术人员维护工作量大、升级操作容易失误等问题,青藏集团公司客票管理部门提出了研发一套系统,即“售票程序自动升级与管理系统”的需求,要求实现售票窗口主机售票程序的自动升级及升级管理功能。本文分析了我路局客票主机的规模,网络环境,售票程序特点,售票程序升级原理,以及客票管理部门和售票车站的需求。继而分析了系统的架构设计,技术架构,技术方案,数据交换流程及配置文件作用,并详细阐述了该系统如何实现各项功能。详细分析了该系统需要实现的两大功能:⑴售票主机客户端应用程序的自动升级功能。⑵售票主机及主机售票程序升级的管理功能。分析了该系统采用B/S和P2P的混合技术架构的原因、技术可行性、优缺点。根据系统分析,决定采用B/S技术架构实现升级管理功能;采用P2P技术架构实现自动升级功能。最后,详细阐述了实现自动升级的关键技术,实现自动升级的算法原理和可行性,并且详细阐述了自动升级子系统和和升级管理子系统如何实现协调一致保证售票程序升级顺利完成。论文详细剖析了如何将P2P网络技术的文件共享系统理念应用于该系统的自动升级功能。该系统自动升级功能包含升级文件自动分发,升级文件自动重写和售票程序旧版本文件的自动备份等功能,其本质是P2P文件管理系统,并借鉴和综合了Napster和Bit Torrent文件分发算法的优点。经过理论分析和编码验证,证明了该P2P网络技术方案是合理的和高效率的。该P2P网络技术中的文件下载调度算法既保证了P2P网络的结构化,也保证了在升级过程的中后期,在中心节点(服务器)主机断开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某一台售票主机对中心节点的接管,从而保证整个P2P网络的所有主机售票程序的自动升级完成。该系统的升级管理子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客票管理部门对售票程序升级的管理,实现了售票程序版本控制,升级主机的管理,升级时间的管理,各售票窗口主机升级情况的实时查询等功能。本文旨在详细阐述在“车站售票程序自动升级与管理系统”的实现中所采用的系统设计思想,需求分析,技术,算法,实现原理,以及如何实现等。
冯焱,贾成强,潘金山[2](2020)在《铁路客票系统的架构演进》文中研究指明客票系统历经多次版本升级,作为系统顶层设计的架构也几经变迁。通过业务和技术的重大变革将客票系统的架构分为三代,并着重从数据、应用和技术三方面重点介绍了三代架构演进过程,描述了各应用的功能及分工协作,分别讨论了在复杂的客票系统中,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姚益静[3](2015)在《PowerBuilder在客票数据采集和分析中的研究和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会运用数据,分析数据将是每个铁路管理者迫切需要掌握的能力。首先分析了铁路客票系统现状和客票数据采集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客票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建设的解决方案;然后对客票数据和分析平台的设计原则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给出了客票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的实现方法。
张稳洁[4](2013)在《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铁路旅客移动服务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铁路客运部门已相继推出了电话购票、12306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等旅客服务信息平台,但这仍不能满足旅客在出行过程中随时、随地获取综合服务信息的需求。因此,研究与构建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铁路旅客移动服务信息系统(Railway Passenger Mobile Service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RPMSIS)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采用面向服务的思想,对RPMSIS系统的业务需求、框架模型、系统架构、数据交换及系统设计与系统原型实现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并提出了铁路移动服务信息系统的需求。从为旅客提供快捷服务的角度出发,根据旅客在站内、站外和乘车中所处的位置,分析了系统的业务需求,给出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基本功能,并从方案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三个方面对系统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2.研究并建立了铁路移动服务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模型。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思想建立了系统的总体框架模型,根据SOA分层体系结构将模型分为四层:集成应用系统层、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并对各层进行了描述。3.构建了铁路移动服务信息系统的Web服务架构。基于系统总体框架模型,利用WebService技术构建了系统的Web服务架构,分析了系统的工作流程;从智能手机终端获取Web服务器数据、智能手机终端解析SOAP响应消息、WSDL文档生成算法和Web服务发布四个方面研究了RPMSIS系统智能手机客户端与Web服务器数据交互的具体过程。4.设计并实现了铁路移动服务信息系统的原型。从UML建模设计、数据库设计和服务接口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详细设计;采用Struts2+Spring+MyBatis框架、MVC设计思想、Tomcat服务器、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Eclipse ADT集成开发环境、MySql数据库实现了系统的原型开发,验证了上述模型的可行性。
张朝晖[5](2012)在《哈尔滨西站应急客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现有的高铁客站售票系统(Ticket Railway System)(简称TRS系统)集成了人工窗口售票、网上订票、电话订票功能,但由于采用票库集中到路局存放的方式,当路局中心数据库突发故障或网络故障时,车站只能开具代用票,或直接引导旅客上车,极易造成秩序混乱。并且车站售票人员日常售票过程中完全依赖客票系统,对于票价计算规则和开具代用票规则都已陌生,当突发故障时,开具代用票速度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将会严重影响车站的售票及客运组织。因此在突发故障时,需要一套应急售票系统减少车站业务人员开具代用票的工作量,方便车站售票组织和客运组织工作,从而满足应急情况下的旅客购票需求,提高车站应急情况下的售票效率及旅客便利性,提高旅客服务质量,使高铁客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运输行业中更具优势。针对上述应急情况下的售票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开发一个功能完善的、实用性比较强的应急售票系统,当TRS系统因突发情况无法正常使用时,可实现发售本站最近将发列车的无座席车票、售普通票、中转签证和扫描条码或手工输入退票等业务功能。此系统主要研究如何解决应急售票数据下载、应急售票、应急退票、应急售票结账汇总、应急售票数据上载、恢复联网售票、应急售票数据审核、应急售票窗口结账等功能。并且在充分研究高铁客站售票系统(TRS)的模块功能基础上,结合高铁客站售票作业的特殊要求,深入探讨当地区中心票库故障后,车站应急售票功能如何启动,如何实现窗口售票机数据库和联网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如何与客票数据库数据动态交换。本文的篇章架构: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客票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二章对铁路客运售票模式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第三章对应急客票系统的进行研究和设计;第四章实现了应急客票系统;第五章对论文进行总结并做进一步的展望。
丁帆[6](2008)在《铁路客票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乘客出行频度提升,铁路客运急需提升市场竞争力,多方式的客票销售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但如何保障安全的电子交易是关键所在。建立在现有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铁路客票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系统,通过Internet网络、呼叫中心、手机短信等多种接入手段,实现了对铁路客票的查询、预定、售票、退票等业务功能。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安全机制作为保证,形成网上预售票整体安全保障体系,有效解决交易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构建了wEB动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建立了动态的“安全请求/响应”模式的保障体系(3)设计了系统支持认证及自恢复机制;(4)采用高速电子开关的“硬隔离”方式,实现了客票服务器“完全可信”的访问控制;(5)建立了新的、支持数字证书技术的安全认证、加密通讯系统平台。铁路客票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系统开创了先进、高效的新一代的客运销售模式,有五大优势“方便快捷,高效,公正、公平,网上排队,方便大众”,这对于改善铁路市场营销方式,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增强铁路在运输市场竞争力,促进铁路内部信息系统的整合,提高信息资源的整体效益;对于铁路树立现代企业形象具有重大意义。本成果在已经成功应用在广深电话预订、网上售票安全交易系统中,特别在春节,深圳站火车票电话自动订票系统运行良好,经受了实践考验,证明研究成果是可用的。
霍向阳[7](2008)在《银行卡铁路自动售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已经十分成熟,可以方便的实现全国联网异地售票。随着IT技术的迅速提高、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在我国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售票方式。银行卡铁路自动售票对现有的人工售票起到有益并且有效的补充作用。系统充分利用现有铁路客票系统的票务资源和银行系统的网络资源,采用银行卡在自动售票机上购买火车票,实现实时电子支付付款,并提供预订票的取票功能,给旅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购票服务。本文以作者参与开发的银行卡铁路自动售票系统为背景,研究了银行卡铁路自动售票系统的总体结构、关键技术和具体的实现过程。在整个系统中,作者参与了系统总体目标、功能结构划分的研究和制定,承担了前置服务器端的前置机子系统、自动售票终端的软件系统的编程实现。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分析铁路客票系统和银行系统的结构特点,结合本系统自身的特点,最终确定了银行端/铁路端——前置服务器端——自动售票终端的3层体系结构模型。前置服务器端实现通信转发、数据校验、交易存储、终端管理监控的功能,自动售票终端直接与用户交互,收集用户提交的信息,实现车票的购买。这种“胖服务”-“瘦客户”的结构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灵活性。2.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并发处理多个终端的能力,前置服务器安装Linux操作系统并采用并发服务器软件模型,在处理I/O时采用了多路复用技术。3.系统采用了软件加密和硬件加密相结合的方式来增强交易的安全性。采用实现了SSL协议的OpenSSL开发包来保证自动售票终端到前置服务器通信线路的安全性,同时,用户的银行卡账号、个人密码和交易金额均采用金融标准加密算法加密后传输。硬件加密是通过密码键盘和SJL05系列金融数据加密机实现的。前置服务器至中国银联支付网关通信数据的安全性由加密机来保证。4.为了保证铁路、银行交易事务的完整性,系统以单张车票作为交易处理的基本单位,多张车票要依次处理,同时采用了先扣除票款,后打印车票的处理方式。如果扣除票款后没有成功打印出车票,系统会自动进行冲正处理,将已经扣除的票款重新打回用户的银行卡上,这样就保证了交易的完整性。
孙春峰[8](2007)在《学生火车票预订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全国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年寒暑假大量的学生要乘火车回家,给车站正常的售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现在专门针对这个特殊群体的订票方法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寻找高效、方便、低成本运作的方法,无论对车站、学校还是学生都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根据高校学生购票群体具有个人资料固定、组织整体性强、购票计划提前期长及结帐方便等特点,结合现实情况,构造了车站车票分配优化模型,并鉴于车票分配优化问题属于NPC问题,结合该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求解不同优化目标的几种有效的启发式算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此问题。文章还对学生预订信息进行了有效的数据挖掘,为车站开行专列或增加新的列车开行方案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本文后面章节对高校火车票预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目标以及总体解决方案,并结合运用C#、ASP.NET、SQL数据库等计算机信息技术,最终根据文章整体思路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工作。系统可以实现学生网上认证、查询、订票以及车站工作人员管理学生订票信息、配票优化、结果查询等功能,并通过对预订数据的挖掘,为车站开行学生专列提供某种程度的决策支持。
梅巧玲[9](2007)在《铁路客运现代呼叫中心系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呼叫中心系统在国内外各领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随着电信和互连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呼叫中心系统逐渐由普通电话服务走向集传统电话、IP电话、Internet、Email、短信、传真等多种接入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呼叫中心系统。这种集多种接入方式和先进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呼叫中心系统在赢得客户、开拓与占领市场方面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有力的武器。然而现代呼叫中心系统的建立还差的很远,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还没有形成。本文正是针对现代呼叫中心系统的总体框架、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铁路现代呼叫中心系统的定义、组成、发展和作用,以及几种技术在呼叫中心中的应用,通过对铁路现代呼叫中心系统及其延伸的深入探讨,提出铁路客运现代呼叫中心系统完整的总体框架,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描述。其次,从短信和互联网两种接入方式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设计了铁路客运短信订票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核心模块。通过对铁路客票网上预订业务发展现状的分析,设计并提出铁路客票网上预订系统总体框架,包括总体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基础网络平台设计、软件架构设计、业务流程描述和数据库设计。最后针对铁路客运现代呼叫中心系统研究和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张胜[10](2007)在《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票额分配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票额分配计划是在地区票务中心间分配各车次客票的销售计划。只有分配的票额符合各地区旅客的实际需要,才能顺利地实现客票发售。本文从我国目前的客运实际需求出发,以现有的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为基础,结合铁路客运营销和客流的预测,建立合理、科学的票额分配体系,对票额进行合理化分配。铁路客票发售组织工作发生重大变化,直通旅客列车票额分配将实行淡、旺季两套方案。据铁道部运输局领导介绍,新的铁路运行图对直通旅客列车票额分配将根据客流旺季和客流淡季实行两套方案,旺季方案是基本方案,淡季方案则是在基本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次列车在不同季节的客流变化情况,对基本方案进行调整而成;各铁路局也将在不影响相关局利益的前提下,对限售区段和自局票额进行季节调整和日常调整。本文系统论述了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的发展过程,着重论述了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5.0的总体结构、CTMS、预约预订模块、计划管理模块及系统新增的一些功能,深入分析了影响铁路客票分配的各种因素,总结了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升级5.0版本后新票额分配的特点;按照铁道部关于客票分配的有关规定、票额分配的原则和依据,及对于票额的需求,建立票额分配的模型,编制票额分配计划。在论述客票营销及客流预测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票额分配和调整,以及建立合理、科学的票额分配体系的方法,最后,对该票额分配体系的应用效果做了预计。
二、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服务器端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服务器端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2P技术的车站售票程序自动升级与管理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分析 |
1.3 车站售票系统升级现状 |
1.4 青藏集团公司升级现状 |
1.5 其他路局升级现状 |
1.6 车站售票系统升级分析 |
1.7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8 论文的创新点 |
2 系统设计思想 |
2.1 混合技术架构介绍 |
2.2 WEB应用系统架构介绍 |
2.2.1 MVC设计思想介绍 |
2.2.2 SSH技术框架介绍 |
2.3 P2P网络技术介绍 |
2.3.1 P2P网络类型介绍 |
2.3.2 P2P网络构建原理介绍 |
2.3.3 P2P网络的优点 |
2.4 数据交换技术介绍 |
2.5 数据库介绍 |
2.6 安全技术设计 |
2.6.1 MD5 算法设计 |
2.6.2 SHA1 算法设计 |
2.6.3 Shiro安全框架设计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功能域的需求分析 |
3.1.1 前台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
3.1.2 后台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
3.2 数据域的需求分析 |
3.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3.2.2 数据文件需求分析 |
3.3 系统目标的需求分析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4.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4.3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
4.4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5 系统整体流程设计 |
5 数据结构设计 |
5.1 基础数据结构设计 |
5.2 网络数据结构设计 |
5.3 数据库结构设计 |
5.3.1 概念结构设计 |
5.3.2 逻辑结构设计 |
6 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6.1 系统框架的建构 |
6.1.1 系统的开发模式 |
6.1.2 数据交换的实现 |
6.1.3 哈希目录索引的实现 |
6.2 功能设计与实现 |
6.2.1 功能实现 |
6.2.2 车站管理 |
6.2.3 主机管理 |
6.2.4 版本管理 |
6.2.5 终端升级管理 |
6.2.6 升级监控 |
6.2.7 安全与权限管理 |
7 自动升级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7.1 P2P网络的构建 |
7.1.1 Socket网络编程的实现 |
7.1.2 Socket与 TCP通信的实现 |
7.2 数据交换的实现 |
7.3 P2P网络目录索引的实现 |
7.3.1 哈希表的设计与实现 |
7.3.2 哈希表数据的创建 |
7.3.3 哈希目录索引功能的实现 |
7.4 P2P网络文件分发的实现 |
7.4.1 文件分发与升级的实现 |
7.4.2 从中心节点下载的实现 |
7.4.3 从对等节点下载的实现 |
7.5 调度算法及实现 |
7.6 中心节点的迁移 |
7.7 断点续传的实现 |
7.8 MD5 校验的应用 |
7.9 自动备份的实现 |
7.10 售票程序升级的实现 |
7.10.1 升级提醒 |
7.10.2 终端升级 |
7.10.3 升级信息反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PowerBuilder在客票数据采集和分析中的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的提出 |
2开发工具的选择 |
3解决方案的分析 |
4系统设计 |
4.1设计原则 |
4.1.1直观、使用方便 |
4.1.2安全可靠 |
4.1.3可维护性 |
4.1.4可扩展性 |
4.2系统构成 |
4.2.1硬件环境 |
4.2.2软件环境 |
4.3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 |
4.3.1 Power Builder连接到地区中心的车务段数据库服务器 |
4.3.2利用数据管道实现数据库之间的同步 |
4.3.3利用DataW indow技术实现嵌套数据报表 |
5功能模块分析 |
5.1数据采集模块 |
5.2数据转换、挖掘及定制模块 |
5.3用户服务处理模块 |
6结束语 |
(4)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铁路旅客移动服务信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国外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
1.2.2 国内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
1.2.3 我国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铁路旅客移动服务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2.1 RPMSIS系统设计目标 |
2.2 RPMSIS系统设计作用 |
2.3 RPMSIS系统需求分析 |
2.3.1 旅客站外需求 |
2.3.2 旅客站内需求 |
2.3.3 旅客乘车需求 |
2.4 RPMSIS系统模块设计 |
2.5 RPMSIS系统可行性分析 |
2.5.1 方案可行性 |
2.5.2 技术可行性 |
2.5.3 经济可行性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铁路旅客移动服务信息系统Web服务架构的研究与设计 |
3.1 RPMSIS系统总体框架 |
3.1.1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
3.1.2 面向SOA的RPMSIS系统框架 |
3.2 RPMSIS系统的Web服务架构 |
3.2.1 Web服务概述 |
3.2.2 RPMSIS系统Web服务架构 |
3.3 RPMSIS系统与Web服务器的数据交互 |
3.3.1 智能手机终端获取Web服务器数据 |
3.3.2 智能手机终端解析SOAP响应数据 |
3.3.3 WSDL服务描述文档生成 |
3.3.4 Web服务的发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铁路旅客移动服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RPMSIS系统运行平台选择 |
4.2 RPMSIS系统环境搭建 |
4.3 RPMSIS系统UML建模设计 |
4.3.1 系统用例图 |
4.3.2 系统时序图 |
4.3.3 系统类结构图 |
4.4 RPMSIS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概念结构设计 |
4.4.2 逻辑结构设计 |
4.5 RPMSIS系统服务与接口设计 |
4.5.1 用户登录服务 |
4.5.2 列车基础信息服务 |
4.5.3 客票查询与预订服务 |
4.5.4 车站导向信息服务 |
4.5.5 电子信息提醒服务 |
4.5.6 用户管理服务 |
4.5.7 系统管理服务 |
4.5.8 公告管理服务 |
4.5.9 用户反馈管理服务 |
4.6 RPMSIS系统实现 |
4.6.1 登录与注册 |
4.6.2 列车基础信息查询 |
4.6.3 客票查询与预订 |
4.6.4 车站导向信息查询 |
4.6.5 社会综合信息查询 |
4.6.6 公告查询 |
4.6.7 用户反馈 |
4.7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参与的研究项目 |
参加的学术会议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哈尔滨西站应急客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意义 |
1.2 国内客票系统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取得成果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篇章架构 |
1.5 本章小结 |
2 铁路客运售票模式现状分析 |
2.1 目前的现状 |
2.1.1 国外客票模式分析 |
2.1.2 国内客票模式分析 |
2.2 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 |
2.3 本文的技术路线 |
2.3.1 系统的定位 |
2.3.2 设计的目标 |
2.3.3 设计的原则 |
2.3.4 总体架构图 |
2.4 相关理论技术简介 |
2.4.1 TRS 客票系统 |
2.4.2 Eclipse 开发平台 |
2.4.3 Oracle 数据库 |
2.5 本章小结 |
3 铁路客运售票模式及系统设计 |
3.1 总体设计目标 |
3.2 系统功能 |
3.2.1 售票系统 |
3.2.2 后台管理系统 |
3.2.3 售票功能 |
3.2.4 退票功能 |
3.2.5 补票功能 |
3.2.6 检票功能 |
3.2.7 收入管理功能 |
3.2.8 统计管理功能 |
3.2.9 系统管理功能 |
3.3 系统数据模型 |
3.4 数据共享与交换 |
3.4.1 应急售票数据下载 |
3.4.2 应急售票信息上载 |
3.5 系统安全设计 |
3.5.1 公钥基础设施 PKI 技术在客票系统中的应用概述 |
3.5.2 PKI 技术提供的安全保证 |
3.5.3 PKI 的体系结构 |
3.5.4 PKI 技术的意义 |
3.6 本章小结 |
4 哈尔滨西站应急客票系统具体实现 |
4.1 工程概况 |
4.2 数据模块的分析设计、流程 |
4.3 模拟铁路售票系统 |
4.3.1 系统实现 |
4.3.2 售票系统 |
4.4 数据同步 |
4.5 系统配置和维护 |
4.6 安全论证 |
4.6.1 身份认证 |
4.6.2 IC 卡管理系统 |
4.6.3 PKI 技术在客票安全系统中的应用 |
4.7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6)铁路客票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铁路客票交易现状 |
1.1.2 问题的引入 |
1.2 研究的可行性与意义 |
1.2.1 研究的可行性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难点 |
1.3.3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研究与技术 |
2.1 铁路客票系统 |
2.1.1 网络票务状况 |
2.1.2 我国的铁路客票系统 |
2.2 电子商务相关研究 |
2.2.1 电子商务交易方式 |
2.2.2 电子商务安全 |
2.2.3 电子支付技术 |
2.3 网络安全技术 |
2.3.1 网络安全 |
2.3.2 中间件技术 |
第3章 铁路客票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系统分析 |
3.1 铁路客票业务系统现状 |
3.1.1 铁路客票构成 |
3.1.2 乘客购票需求 |
3.2 铁路票务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分析 |
3.2.1 电子商务方式下的铁路客票交易模式 |
3.2.2 安全认证与电子支付 |
3.3 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环节分析 |
3.3.1 铁路客票电子交易的风险分析 |
3.3.2 网络信息传送的风险分析 |
3.4 系统业务功能分析 |
3.4.1 系统设计目标 |
3.4.2 系统设计原则 |
3.4.3 系统主要功能构成 |
3.4.4 系统安全特性约束 |
第4章 铁路客票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系统设计 |
4.1 系统构型 |
4.1.1 铁路客票电子商务系统网络结构 |
4.1.2 铁路客票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框架 |
4.1.3 系统模块组成 |
4.2 电子商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4.2.1 纵深防御体系框架 |
4.2.2 铁路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体系架构 |
4.2.3 网上电子支付系安全性设计 |
4.3 多层次、立体安全防御措施 |
4.3.1 互联网接入的防DDoS攻击系统 |
4.3.2 访问控制系统 |
4.3.3 安全管理 |
4.4 公网、互联网与客票专网之间物理隔离关键技术 |
4.4.1 安全物理隔离网闸 |
4.4.2 安全物理隔离网闸系统逻辑 |
4.4.3 物理通道隔离描述 |
4.4.4 协议转化、净化技术 |
4.5 铁路客票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 |
4.5.1 安全认证体系的组成 |
4.5.2 安全认证系统应用模式 |
4.5.3 基于"认证代理"机制简化交叉认证 |
4.6 安全电子支付平台 |
4.6.1 安全支付平台构成 |
4.6.2 电子支付方式 |
4.6.3 在线支付模式的工作流程 |
4.6.4 铁路客票电子商务远程取票(配送)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验证 |
5.1 系统实现环境约束 |
5.1.1 系统实现的人文环境 |
5.1.2 系统实现的软硬件约束 |
5.2 系统界面 |
5.2.1 系统人机交互界面 |
5.2.2 系统对外接口 |
5.3 业务办理流程验证 |
5.3.1 预订查询和预订服务 |
5.3.2 客户管理 |
5.3.3 购票服务工作流程 |
5.3.4 公共信息查询服务 |
5.3.5 电话呼叫中心 |
5.4 系统运行相关指标 |
5.4.1 系统性能指标 |
5.4.2 系统技术质量指标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研究总结 |
6.2 论文主要贡献 |
6.3 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术语与名词 |
附录2 请求内容过滤参照模型 |
附录3 网上订票乘客注册条款 |
参与的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7)银行卡铁路自动售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课题来源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银行卡铁路自动售票系统总体架构 |
2.1 全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简介 |
2.2 系统的设计目标 |
2.2.1 系统设计目标 |
2.3 系统总体架构 |
2.3.1 系统框架结构 |
2.3.2 系统数据流程图 |
2.3.3 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功能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银行卡铁路自动售票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
3.1 网络服务器性能与软件模型研究 |
3.1.1 网络服务器性能分析 |
3.1.2 网络服务器软件模型研究 |
3.2 电子支付 |
3.2.1 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
3.2.2 银联电子支付系统 |
3.3 ISO 8583报文格式 |
3.3.1 位图(bit map) |
3.3.2 变长域晚明 |
3.3.3 ISO 8583组包举例 |
3.4 系统安全 |
3.4.1 网络安全 |
3.4.2 加密技术 |
3.4.3 安全技术在银行卡铁路自动售票系统中的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前置服务器端的设计与实现 |
4.1 前置服务器端整体设计 |
4.1.1 前置服务器端硬件组成 |
4.1.2 前置服务器端软件组成 |
4.2 前置机子系统各模块功能介绍及软件实现 |
4.2.1 对下通信程序 |
4.2.2 对上通信程序 |
4.2.3 交易处理程序 |
4.2.4 短信服务程序 |
4.2.5 监控程序 |
4.2.6 加密模块 |
4.2.7 数据库模块 |
4.3 前置机控制台子系统各模块功能介绍 |
4.3.1 档案管理模块 |
4.3.2 日常监控模块 |
4.3.3 交易查询模块 |
4.3.4 报表统计模块 |
4.3.5 对账管理模块 |
4.4 前置机子系统软件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
4.5.1 Linux消息队列 |
4.5.2 前置服务器端和自动售票终端之间安全通信的实现 |
4.5.3 Linux信号处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自动售票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
5.1 自动售票终端总体设计 |
5.1.1 运行环境 |
5.1.2 软件开发环境 |
5.1.3 自动售票终端与前置服务器端通信协议 |
5.2 自动售票终端售票子系统详细设计 |
5.2.1 自动售票终端售票子系统操作流程图 |
5.2.2 自动售票终端售票子系统模块划分 |
5.2.3 系统初始化模块 |
5.2.4 银行卡插入及密码接收模块 |
5.2.5 票种选择模块 |
5.2.6 银行卡余额查询模块 |
5.2.7 取订票模块 |
5.2.8 确认购票及车票打印模块 |
5.3 故障上报子系统 |
5.3.1 故障上报子系统的功能 |
5.3.2 故障上报子系统的工作过程 |
5.3.3 故障上报数据包格式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学生火车票预订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二章 高校学生预订火车票问题的分析 |
2.1 高校学生流订票的特点 |
2.2 学生票预订方式概述 |
2.3 高校学生车票预订管理系统 |
2.3.1 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 |
2.3.2 高校学生车票预订管理系统开发的意义 |
2.3.3 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 |
第三章 学生票分配优化模型 |
3.1 学生票分配优化问题分析 |
3.1.1 学生票分配优化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 |
3.1.2 解决学生票分配优化问题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
3.2 车票分配优化模型的建立 |
3.2.1 符号定义 |
3.2.2 车票分配优化模型 |
3.2.3 模型的分析及结论 |
第四章 高校学生预订和车票分配问题的优化算法设计 |
4.1 固定区间的乘车方案算法 |
4.1.1 固定区间的乘车方案问题 |
4.1.2 “中转站表过度”求解固定区间乘车方案算法 |
4.2 配票优化算法 |
4.2.1 以订票成功率最高为目标的配票优化算法 |
4.2.2 以距离、效益最大为目标的配票优化算法 |
第五章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5.1 系统分析 |
5.1.1 系统开发的目的 |
5.1.2 系统需求 |
5.1.3 系统功能 |
5.2 系统流程及结构设计 |
5.2.1 系统的流程设计 |
5.2.2 ASP.NET的三层结构设计方法 |
5.3 系统的数据组织 |
5.3.1 基本数据文件组织 |
5.3.2 动态数据组织 |
第六章 系统的实现与实例分析 |
6.1 系统实现 |
6.1.1 系统的开发环境 |
6.1.2 系统的实现 |
6.1.3 系统的打包、发布、配置和运行 |
6.2 实例分析 |
6.2.1 数据准备 |
6.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预订乘车方案集合 |
附录2 各种优化方案处理结果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铁路客运现代呼叫中心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4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铁路客运现代呼叫中心总体框架 |
2.1 现代呼叫中心概述 |
2.1.1 现代呼叫中心的定义 |
2.1.2 现代呼叫中心的组成 |
2.1.3 现代呼叫中心的发展 |
2.1.4 现代呼叫中心的作用 |
2.1.5 几种现代呼叫中心的介绍 |
2.2 铁路客运现代呼叫中心系统的总体框架 |
2.2.1 铁路客运现代呼叫中心系统设计方案 |
2.2.2 铁路客运现代呼叫中心系统总体框架 |
2.2.3 与铁路生产系统的接口 |
第三章 铁路客运短信订票系统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2 短信技术简介 |
3.2.1 短信的基本概念 |
3.2.2 短信服务相关协议 |
3.2.3 短信原理简述 |
3.3 铁路客运短信订票系统总体结构 |
3.4 铁路客运短信订票系统主要功能及实现 |
3.4.1 订票 |
3.4.2 取消订票 |
3.4.3 订单查询 |
3.4.4 其他查询 |
3.4.5 自动返票 |
3.4.6 投诉 |
3.5 铁路客运短信订票系统核心模块 |
3.5.1 短信接入处理服务器 |
3.5.2 客票交易处理服务器 |
3.5.3 安全信息平台 |
3.5.4 客票系统接口 |
3.6 铁路客运短信订票客票接口实现 |
3.6.1 接口规范 |
3.6.2 报文格式 |
3.6.3 接口步骤 |
3.6.4 客票接口说明 |
3.7 系统测试及应用 |
3.7.1 系统设备配置 |
3.7.2 系统测试 |
第四章 铁路客运网上预订系统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3 系统总体架构 |
4.4 系统总体设计 |
4.4.1 基础平台设计 |
4.4.2 软件架构设计 |
4.4.3 业务流程设计 |
4.4.4 数据库设计 |
4.5 系统安全策略 |
4.6 系统开发环境 |
第五章 铁路客运现代呼叫中心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系统安全 |
5.2.1 防火墙技术 |
5.2.2 加密技术 |
5.2.3 认证和鉴别技术 |
5.2.4 安全协议 |
5.2.5 安全解决方案 |
5.3 高并发量的处理技术 |
5.3.1 分布式处理技术 |
5.3.2 采用不同的数据库连接 |
5.3.3 对呼叫请求实行分级控制 |
5.3.4 屏蔽非重点业务 |
5.3.5 服务器升级 |
5.4 多种接入的统一接口规范 |
5.4.1 统一接口规范的结构 |
5.4.2 统一通信协议的制订原则 |
5.4.3 统一通信协议的制订 |
5.5 中间件技术 |
5.6 客户关系管理CRM |
5.6.1 CRM概述 |
5.6.2 CRM的功能分析 |
5.6.3 CRM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5.6.4 CRM系统的实现环境 |
5.6.5 CRM和决策支持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过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票额分配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2 票额及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发展综述 |
2.1 票额沿革历史 |
2.2 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发展概况 |
2.2.1 国外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发展概况 |
2.2.2 国内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发展概况 |
2.3 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总体结构 |
2.4 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5.0 |
2.4.1 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5.0概述 |
2.4.2 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5.0技术特点 |
2.4.3 系统网络结构及网络拓扑结构 |
2.4.4 系统功能设计 |
2.4.5 CTMS(连接交易管理服务器) |
2.4.6 客票系统预约预订模块 |
2.4.7 计划管理模块 |
3 票额分配基础 |
3.1 铁路客票营销分析需求 |
3.2 铁路客票营销现状 |
4 票额分配前提 |
4.1 铁路客流预测概念及其意义 |
4.2 铁路客流影响因素分析 |
4.2.1 铁路客流产生机理 |
4.2.2 铁路客流影响因素 |
4.3 客流预测方法 |
4.4 系统动力学模型 |
4.5 数据源的组织 |
4.6 客流预测方法选择 |
5 票额分配 |
5.1 票额分配的原则和依据 |
5.2 票额管理有关规定 |
5.3 列车定员的计算 |
5.4 票额分配方法 |
5.5 新票额分配特点 |
5.6 票额分配系统功能及票额需求 |
5.6.1 票额分配系统功能 |
5.6.2 票额需求 |
5.7 票额分配的数学模型 |
5.8 票额分配计划的编制 |
5.9 票额分配中运输指标的计算 |
5.10 票额分配的具体实现 |
5.11 票额分配策略体系 |
5.11.1 票额分配策略体系的构建 |
5.11.2 票额分配策略体系预计效果 |
5.11.3 票额分配应体现公平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网络结构示意图 |
附录B 网络拓扑结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服务器端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2P技术的车站售票程序自动升级与管理系统的实现[D]. 邓洪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
- [2]铁路客票系统的架构演进[A]. 冯焱,贾成强,潘金山. 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科技论文集(1), 2020
- [3]PowerBuilder在客票数据采集和分析中的研究和应用[J]. 姚益静.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5(03)
- [4]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铁路旅客移动服务信息系统的研究[D]. 张稳洁. 首都师范大学, 2013(S2)
- [5]哈尔滨西站应急客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朝晖. 上海交通大学, 2012(12)
- [6]铁路客票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系统的研究[D]. 丁帆.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6)
- [7]银行卡铁路自动售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霍向阳.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1)
- [8]学生火车票预订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D]. 孙春峰. 中南大学, 2007(01)
- [9]铁路客运现代呼叫中心系统技术研究[D]. 梅巧玲.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2007(05)
- [10]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票额分配策略研究[D]. 张胜. 兰州交通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