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创新中的市场和政府(论文文献综述)
张言方,周常宝,冯志红[1](2021)在《企业技术创新、所有权与国际化研究——基于制度理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化。本文运用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并从制度理论视角,研究所有权对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产品创新促进企业国际化,而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研发投入抑制企业国际化。基于企业所有权类型,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正向调节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产品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的关系,负向调节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研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希望对实施"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有所启示。
海江涛,仲伟俊[2](2021)在《军用技术创新中政府选择研发补贴形式的策略》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军用技术创新中政府部门提供补贴激励民营企业投入技术研发问题,构建动态规划模型,研究了企业的最优技术投入以及多个企业技术投入的马尔可夫完美均衡策略,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政府部门如何在固定额度补贴与按比例匹配补贴方式间选择的策略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与多个企业进行研发竞赛不同,企业垄断技术情况下,其技术投入有两种不同的情形.多个企业进行研发竞赛情况下,技术溢出效果存在使得企业技术投入有三种不同的情形.政府选择研发补贴形式要考虑创新产品可能实现的社会福利、现有成熟产品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以及消费者剩余、参与企业数量、技术溢出效果等因素影响.
李婉红,李娜,刘芳[3](2021)在《绿色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三群体演化博弈及其仿真》文中指出基于利益相关者和演化博弈理论,探讨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角色和作用,并构建政府、企业和公众间的三群体演化博弈模型,运用MATLAB仿真分析政府、企业及公众在不同稳定性条件下演化决策行为。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企业及公众三个参与主体间行为选择策略存在路径依赖;政府的公众环保宣传力度并非越强越好,适度的公众环保宣传有助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过度宣传反而会因高成本而阻碍绿色技术创新;政府征收污染税费并采取技术创新激励会推动企业采纳绿色技术创新,但高额的技术创新激励会抑制政府的环境规制。因此,政府应完善环境规制的政策法规,增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励公众的监督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合力,共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
周鹏[4](2021)在《技术创新中的竞争情报:使用方式、作用与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意义]对技术创新中的竞争情报活动进行探索性研究,试图发现竞争情报在技术创新中的使用方式、作用以及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引出8个研究问题并设计了相应访谈提纲和问卷,对嘉兴市43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结论]在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具有改善产品和改善市场两个主要作用;不同类型的竞争情报对技术创新具有差异化作用;个人层面的因素是制约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活动的主要因素;在技术创新中企业主要采用直接方式搜集竞争对手情报,更加关心竞争对手的当前状态。
张菡[5](2021)在《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贾志莉[6](2021)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研究》文中提出
倪增兵[7](2021)在《经济开放背景下企业创新模式对创新产出的影响 ——基于高技术企业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合作共赢是全球经济的主旋律,中国经济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并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同时中国经济也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根本遵循,创新位列新发展理念之首,是第一生产力。《2020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位居前列,其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将极大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技术企业是国家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总体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三。因此在以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及以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背景下,研究经济开放与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技术供给侧角度切入,将创新模式划分为内外源创新模式。针对内源性技术创新,企业内生创新努力(R&D资金和人力投入)对创新产出产生影响;针对外源性技术获取,主要有国内技术购买和国外技术引进两个渠道对创新产出产生影响。在经济开放背景下,不同创新方式会受到经济开放度的影响,不同开放度指标(外商投资开放度和贸易开放度)对其调节效果也存在差异。将2008-2014年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微观数据和其所在城市区域开放度宏观数据整理得到面板数据,根据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的不同创新方式投入影响创新产出的模型,并且引入外商投资开放度和进出口贸易开放度作为调节变量,实证检验了不同创新方式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三个开放度指标对不同创新模式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内生产创新努力和技术引进对高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并且内源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更为显着,说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主要依靠企业内生创新努力。在经济开放度调节作用方面,外商开放度正向调节企业内源性技术创新活动和国际外源性技术获取。出口开放度对内源性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体现为正向调节企业R&D资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进口开放度对内源性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体现为负向调节企业R&D人力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进出口贸易开放度对高技术企业国际外源性技术获取都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西部地区外源性技术获取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不显着。对高技术企业性质异质性检验发现,国有高技术企业受经济开放度调节作用不显着。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维度提出相应建议,为高技术企业在经济开放背景下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发展思路。
杨杰[8](2021)在《财政贴息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是找到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都离不开创新。国家命运与创新紧密不可分割,以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世界各个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而各国也普遍认为创新中的技术创新需要得到格外的重视,因为技术创新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国家创新的能力,国家创新的能力决定了国家力量的强弱。我党早在“十二五”期间召开的十八大就提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该战略再次正式强调了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带动国家整体的发展。以关键技术突破为重要发展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企业是高技术制造业的重要代表,促进成长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实体经济的现代化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战略性新兴企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但是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客观上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支持。财政贴息作为一种以政策支持为主,以资本支持为辅的财政补贴手段,和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金额较小的财政投资方式,其能够有效贯彻和实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因此,本文旨在将我国财政贴息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结合起来,通过对财政贴息的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首先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财政贴息的理论和实证;其次,为财政贴息政策的精准实施提供可行性论证和政策建议,有助于提高我国财政支出的效益;最后,为如何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财政支出视角的思考,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作用,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发展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大多数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财政补贴这个范围更广的概念的技术创新效应。而大多数学者在展开研究时将财政直接大规模补贴当做是财政补贴。有不少的学者认为需要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财政政策,从理论上分析,财政补贴性质的财政激励政策更能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所以这为本文选择将财政贴息政策作为研究对象提供文献理论来源。但当学者们结合规模、地区、股权性质等异质性研究后,有不少的学者认为财政直接大规模补贴并不能够促进微观企业的研发投入,反而有挤出效应,还容易遭到国际社会“反补贴”诉讼。国内外学者对于财政贴息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财政贴息的本质以及优势作用。此外,还有财政贴息的经济效应以及将财政贴息政策运用到技术创新领域的必要性几方面。已有文献对于财政贴息这种特殊的财政补贴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即财政贴息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探索比较少。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财政贴息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的方式论证了财政贴息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财政贴息有助于减少战略性新兴企业内部及外部的融资约束从而使战略性新兴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能够增加战略性新兴企业可用于技术创新的有效资金。同时也进行了财政贴息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整体技术创新影响的现状分析以及财政贴息对国有和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现状分析。并运用Excel2016,stata15建立面板模型,采用战略性新兴企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通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结果分析、所有制异质性分析、融资约束中介效应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再次实证分析了财政贴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实现机制。结果发现:首先,财政贴息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即当战略性新兴企业获得的财政贴息金额增加时,其研发投入将会增加;第二,相较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财政贴息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更强的正向影响;最后,财政贴息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说明财政贴息能够较好地缓解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融资约束,融资约束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入起到抑制作用,同时也说明了融资约束在财政贴息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入影响中起到了中介效应作用。接下来通过前文的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首先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在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激励作用,保持并有序增加战略性新兴企业财政贴息金额并合理加大财政贴息支持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其次是要推动财政贴息激励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制度化,关注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建立稳健的财政贴息资金来源制度,建立科学的财政贴息配置机制。最后是要加强对财政贴息的监督管理,持续监督财政贴息资金的使用过程以及完善财政贴息技术创新效应评估体系。
李世斌[9](2021)在《中国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长期粗放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也开始集中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诸多问题,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国将采取更为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日益强化的环境规制约束下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将是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点任务。而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背景下,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解决现有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必要选择。因此,完善的环境规制体系将能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互动。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规制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科学的环境规制体系。具体表现为目前我国在环境规制政策的选择上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长期依靠单一的环境规制政策工具,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以及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我国环境规制在实现短期环境治理目标的同时并没有产生足够的技术创新激励。而近年来以信息公开和披露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开始被世界各国广泛引用,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为弥补传统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技术创新激励不足问题,有必要对我国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效应进行分析,从而通过完善我国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双赢目标。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在中国的实践进行考察,分析在技术创新现实基础上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并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层面验证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区域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综合采用文献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我国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现实基础进行分析,探讨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在技术创新激励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其次,分析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机理,并针对城市和企业两个层面的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实际影响。最后,针对我国技术创新导向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各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机理上,本文认为以命令控制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环境规制政策工具中仅包含政府和企业两个参与主体,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容易导致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的共谋行为,即使在较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体系下,企业仍然缺乏技术创新激励。而当社会公众以第三方监管主体的形式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中时,能够起到弱化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共谋行为的作用,从而产生源自于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激励,而社会公众参与环境行动的基础在于有效的信息供给制度。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进一步通过消费者选择和声誉机制加强了外部约束,推动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能够在缓解环境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对传统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激励产生有效的调节作用。此外,良好的环境信息披露条件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有效识别企业环境风险,从而做出有效的投资决策,缓解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面临的融资约束。第二,在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检验上,本文利用在2008年开始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构造准自然实验,针对2003-2018年中国26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及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城市环境信息公开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方法、安慰剂检验等方法验证其稳健性,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环境信息公开政策确实显着地提高了城市整体技术创新水平,同时能够通过提高发明专利和绿色专利比重改善城市技术创新结构;环境信息公开对城市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公众参与的中介作用机制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区位对环境信息公开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影响不大,而重污染城市中该效应的显着程度要低于中轻度以及低污染地区;城市间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环境信息公开对城市间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着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环境信息公开对城市技术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强后衰退的特征,省界对于环境信息公开的技术创新外溢效应具有较大影响。第三,在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检验上,本文针对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检验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微观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影响异质性。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两类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于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具有一定自愿性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要弱于具有一定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在对技术创新结构的影响上,环境信息披露能够促进企业发明专利以及绿色专利占比的提高,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则对实用新型专利占比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不利于企业发明专利占比的提高;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各分位点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均为正,同时随着分位点的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特征;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会随企业所处区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东部地区环境信息披露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要优于其他地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各区域企业技术创新均不存在显着影响;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会随着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重污染行业中企业技术创新不存在显着影响,对于非重污染行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影响显着为正,环境信息披露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显着,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显着为正;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会随着企业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中央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显着为正,对于地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影响并不显着,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于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显着为正,但对于国有企业的影响并不显着;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两类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均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通过这一中介机制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两类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均能够有效调节传统环境规制政策工具对企业产生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了创新:第一,完善了“波特假说”中关于合适的环境规制工具选择的研究框架。本文通过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梳理对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这一新兴理论概念进行系统地阐释,并通过实践分析、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考察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第二,丰富了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从公众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从调节传统环境规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这为采用多样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工具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双赢目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第三,拓展了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区域和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创新性地利用城市和企业两个层面的样本数据,对城市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三类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政策工具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实际效果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检验,进一步拓展了“波特假说”在中国的实证经验。
李东红,陈昱蓉,周平录[10](2021)在《破解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跨界网络治理路径——基于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了平台以跨界网络治理驱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跨界平台网络是不同于单个企业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载体,可以通过技术网络丰富、市场网络丰富和两个网络价值共创的继起性演进在驱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2)在跨界网络驱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不同时期,为解决技术与市场不确定性高以及网络参与者关系复杂等难题,平台可以通过网络治理路径的选择促进颠覆性创新的不同过程与结果,在技术网络丰富期,平台可以通过内容治理与关系治理促进技术的内容颠覆与结构颠覆;在市场网络丰富期,可以通过价值治理与关系治理促进市场的价值颠覆与结构颠覆;在技术网络与市场网络协同的价值共创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包络(内容治理)、跨界网络效应激发(关系治理)、异质性利润焦点获取(价值治理)"的综合治理促进技术与市场的颠覆可持续性;(3)平台治理中的内容治理与价值治理是跨界网络治理的"硬实力",而关系治理是跨界网络治理的"软实力",软硬实力的组合共同促进颠覆性技术的技术突破与市场突破。本文丰富了网络治理理论、颠覆性创新理论和平台理论,并对尝试借助平台推进新兴前沿技术突破、尤其是跨界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实践行动具有管理启示。
二、技术创新中的市场和政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技术创新中的市场和政府(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技术创新、所有权与国际化研究——基于制度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1.1 企业技术创新与国际化 |
1.2 企业技术创新与国际化:所有权的调节作用 |
2 研究设计 |
2.1 数据来源 |
2.2 变量描述 |
2.2.1 被解释变量——国际化 |
2.2.2 解释变量——技术创新 |
2.2.3 调节变量——所有权 |
2.2.4 控制变量 |
2.3 模型设计与数据检验 |
2.3.1 模型设计 |
2.3.2 数据检验 |
3 实证研究结果 |
4 研究结果讨论 |
4.1 结果讨论 |
4.2 研究价值与启示 |
4.3 局限性 |
(3)绿色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三群体演化博弈及其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绿色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三群体作用机制 |
2 三群体演化博弈模型构建及其求解 |
2.1 提出假设 |
2.2 支付矩阵和复制者动态方程 |
2.3 演化博弈模型求解 |
3 绿色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演化博弈仿真 |
3.1 参数变化的三群体演化博弈仿真 |
3.2 政府环境规制实施力度的演化博弈仿真 |
4 结论与建议 |
(4)技术创新中的竞争情报:使用方式、作用与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问题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技术创新中不同类型竞争情报的使用程度 |
3.2 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中竞争情报的使用程度 |
3.3 技术创新不同阶段中竞争情报的使用程度 |
3.4 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的获取途径 |
3.5 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的内容偏好 |
3.6 竞争情报的技术创新构思特点 |
3.7 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的作用 |
3.8 在技术创新中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影响因素 |
4 结语 |
(7)经济开放背景下企业创新模式对创新产出的影响 ——基于高技术企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企业创新模式研究 |
2.1.1 国外关于创新模式研究 |
2.1.2 国内关于创新模式研究 |
2.2 国内外关于经济开放度研究 |
2.2.1 国外关于经济开放度研究 |
2.2.2 国内关于经济开放度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3 现状分析 |
3.1 创新产出情况 |
3.1.1 创新产出总体情况 |
3.1.2 地域差异:中西部占比上升,增速趋于稳定 |
3.2 内源性技术创新 |
3.2.1 总体情况:占比稳定,增速放缓 |
3.2.2 地域差异:东部主导,资金向中西部倾斜 |
3.3 外源性技术获取情况 |
3.3.1 总体情况:国外引进趋于平稳,国内购买占比不断提升 |
3.3.2 地域差异:东部主导,中西部技术市场活跃度提升 |
3.4 经济开放度现状 |
3.4.1 总体情况:出口大于进口,实际FDI占比较小 |
3.4.2 经济开放度区域异质性:东部贸易开放度降幅明显,中西部略有上升 |
4 理论分析 |
4.1 内源性技术创新 |
4.1.1 内源性技术创新概念 |
4.1.2 内源性技术创新影响机理 |
4.2 外源性技术获取 |
4.2.1 外源性技术获取概念 |
4.2.2 技术引进相关理论 |
4.3 经济开放度调节效应理论分析 |
4.3.1 FDI开放度调节效应 |
4.3.2 出口贸易开放度调节效应 |
4.3.3 进口贸易开放度调节效应 |
4.4 小结 |
5 实证部分 |
5.1 模型设定 |
5.2 变量和数据说明 |
5.2.1 变量选取 |
5.2.2 数据来源 |
5.3 回归结果 |
5.3.1 描述性分析 |
5.3.2 多重共线性检验 |
5.3.3 回归结果分析 |
5.4 回归检验 |
5.4.1 稳健性检验 |
5.4.2 异质性检验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企业 |
6.2.2 政府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8)财政贴息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一) 技术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撑 |
(二) 战略性新兴企业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和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 |
(三) 财政贴息是贯彻和实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一) 关于财政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 |
(二) 对财政贴息的本质及实施财政贴息政策必要性的研究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一) 对财政贴息优势作用及运用财政贴息必要性的研究 |
(二) 关于财政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 |
(三) 关于财政贴息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
三、 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三、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实证研究法 |
四、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
(一) 创新点 |
(二) 不足 |
第二章 财政贴息影响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财政贴息、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界定 |
一、 财政贴息的内涵、分类及特征 |
(一) 财政贴息的内涵及分类 |
(二) 财政贴息的特征 |
二、 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
第二节 财政贴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 |
一、 财政贴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理由 |
二、 财政贴息的技术创新效应 |
(一) 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 |
(二) 提升企业研发效率 |
三、 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 |
(一)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
(二) 提升企业适应经济发展的能力 |
第三节 财政贴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机制 |
一、 财政贴息的流程 |
二、 财政贴息减少企业内外部融资约束 |
三、 财政贴息增加企业可用于技术创新的有效资金 |
第三章 财政贴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
第一节 财政贴息影响战略性新兴企业整体技术创新的现状 |
一、 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发展阶段 |
二、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现状 |
三、 战略性新兴企业整体财政贴息与研发投入的现状 |
(一) 整体财政贴息投入的现状 |
(二) 整体研发投入的现状 |
第二节 财政贴息影响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 |
一、 财政贴息影响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
(一) 财政贴息投入的现状 |
(二) 研发投入的现状 |
二、 财政贴息影响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
(一) 财政贴息投入的现状 |
(二) 研发投入的现状 |
第四章 财政贴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假设 |
(一) 财政贴息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激励效应 |
(二) 财政贴息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与所有制性质有关 |
(三) 融资约束在财政贴息影响战略性新兴企业研发投入中起到中介作用 |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三、 数据变量说明 |
(一) 被解释变量 |
(二) 解释变量 |
(三) 中介变量 |
(四) 控制变量 |
四、 模型构建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 |
二、 相关性分析 |
三、 回归结果分析 |
四、 所有制异质性分析 |
五、 融资约束中介效应分析 |
六、 稳健性检验 |
七、 实证研究结论 |
第五章 完善财政贴息支持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
第一节 充分发挥财政贴息的激励作用 |
一、 保持并有序增加战略性新兴企业财政贴息金额 |
二、 合理加大财政贴息支持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力度 |
第二节 推动财政贴息激励政策制度化 |
一、 关注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阶段 |
二、 建立稳健的财政贴息资金来源制度 |
三、 建立科学的财政贴息配置机制 |
第三节 加强对财政贴息的监督管理 |
一、 持续监督财政贴息的使用过程 |
二、 逐步完善财政贴息技术创新效应评估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9)中国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1 环境规制政策工具选择相关研究 |
1.2.2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行为及绩效影响相关研究 |
1.2.3 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
1.2.4 现有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主要创新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环境规制 |
2.1.2 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 |
2.1.3 技术创新 |
2.2 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理论基础 |
2.2.1 外部性与环境规制相关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下环境规制相关理论 |
2.2.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
2.3 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 |
2.3.1 技术创新理论 |
2.3.2 波特假说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现实基础 |
3.1 中国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的现实基础 |
3.1.1 中国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的演进历程 |
3.1.2 中国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的现状特征 |
3.1.3 中国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
3.2 中国技术创新的现实基础 |
3.2.1 中国技术创新政策支持背景 |
3.2.2 中国技术创新现状 |
3.3 中国技术创新现实问题及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可能发挥的作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分析 |
4.1 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 |
4.1.1 基于公众参与的分析 |
4.1.2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 |
4.2 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 |
4.2.1 基于对传统环境规制调节作用的分析 |
4.2.2 基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本地效应 |
5.1.1 研究设计与数据介绍 |
5.1.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1.3 进一步分析 |
5.2 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邻地效应 |
5.2.1 城市技术创新空间相关性检验 |
5.2.2 空间面板模型设定 |
5.2.3 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
6.1 模型构建与数据介绍 |
6.1.1 模型构建 |
6.1.2 数据介绍 |
6.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2.1 基准回归结果 |
6.2.2 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
6.2.3 基于技术创新结构的分析 |
6.2.4 分位数回归结果 |
6.2.5 异质性分析 |
6.2.6 中介效应分析 |
6.2.7 调节效应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对策建议 |
7.2.1 构建完善的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管理体系 |
7.2.2 充分发挥各类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 |
7.2.3 发挥公众参与在提高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激励中的作用 |
7.2.4 发挥产业结构调整在提高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激励中的作用 |
7.2.5 发挥市场机制在提高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激励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技术创新中的市场和政府(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技术创新、所有权与国际化研究——基于制度理论视角[J]. 张言方,周常宝,冯志红. 中国商论, 2021(20)
- [2]军用技术创新中政府选择研发补贴形式的策略[J]. 海江涛,仲伟俊. 系统工程学报, 2021(05)
- [3]绿色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三群体演化博弈及其仿真[J]. 李婉红,李娜,刘芳. 运筹与管理, 2021(09)
- [4]技术创新中的竞争情报:使用方式、作用与影响因素[J]. 周鹏. 现代情报, 2021(07)
- [5]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 张菡. 湖北大学, 2021
- [6]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研究[D]. 贾志莉. 四川大学, 2021
- [7]经济开放背景下企业创新模式对创新产出的影响 ——基于高技术企业的研究[D]. 倪增兵. 浙江大学, 2021(09)
- [8]财政贴息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 杨杰.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9]中国信息披露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 李世斌. 吉林大学, 2021(01)
- [10]破解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跨界网络治理路径——基于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的案例研究[J]. 李东红,陈昱蓉,周平录. 管理世界,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