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佛手柑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的测定

中药佛手柑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的测定

一、中药佛手柑中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袁蒙[1](2020)在《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文中指出佛手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均有栽培。其中产于广东、广西的佛手称为“广佛手”,相比之下,广佛手具有生长快、果形大、品质好和产量高的特点。近年来黄龙病侵染严重降低了广佛手的产量及质量,重者致树体死亡。本研究建立了鉴定广佛手黄龙病的方法,分析了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机制,为广佛手黄龙病的鉴定以及病果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广佛手黄龙病的防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被黄龙病侵染的广佛手叶片呈现斑驳型黄化,其果实相对较小,甚至畸形,无“红鼻子果”现象。感病组叶片的PCR产物有1160 bp的特异性条带,并且该条带可以被Xba I酶切成520 bp和640 bp,进而可以判断本研究样品所携带的病菌为黄龙病菌亚洲种。感病组的qPCR图谱既有扩增曲线、熔解曲线跟熔解峰,又有一定的Ct值,而正常组没有扩增。总之,性状分析可以在田间初步判别黄龙病,PCR及qPCR检测能进一步确定佛手黄龙病,且qPCR检测更加灵敏,还可以定量。2.通过测定广佛手不同器官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发现,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糖代谢的影响有所不同。感病组广佛手叶、茎的淀粉含量和叶中各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极显着性增加,感病组果实的淀粉、果糖和茎中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着性降低,叶、茎可溶性糖与淀粉比值均极显着性降低。结果表明黄龙病侵染不仅影响了植株的糖代谢,还影响了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降低了植株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3.通过测定广佛手叶绿素含量及不同器官MDA含量和各种防御酶活性发现,黄龙病侵染使其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着性降低(P<0.01),从而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降低了寄主的抗性;MDA含量的提高表明黄龙病对寄主细胞具有破坏作用,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增加表明黄龙病入侵激发了寄主体内的抗性反应。4.通过测定广佛手中柚皮苷、橙皮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总黄酮含量发现,黄龙病侵染使其柚皮苷和橙皮苷含量极显着性升高(P<0.01),而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无显着性变化。正常组的各样品相似度差异较小,而感病组的各样品相似度差异较大。黄龙病侵染使广佛手总黄酮含量显着性高于正常组(P<0.05),这可能与黄龙病侵染导致植株激素代谢紊乱有关。5.转录组测序发现,叶中差异表达基因最多,且大多数为下调基因;茎和果实中差异表达基因大多数为上调基因,且茎中差异表达基因数量高于果实。其数量与植株受到黄龙病菌侵染后生理生化改变的程度具有一致性。数据库分析发现,与防御反应、生长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显着性富集,研究结果与感病植株防御酶活性增加相一致;与碳水化合物(淀粉和蔗糖等)、无机离子运输与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所占比例较高,这与被黄龙侵染的植株糖代谢紊乱相一致。6.基于转录组数据,成功克隆了4条广佛手蔗糖转化酶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成功表达了蛋白,推测CmNIs蛋白均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分子质量为62.21~72.07 kDa,并预测了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还分析了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及不同CmNI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发现CmNI2和CmNI3基因在感病组的叶及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显着性上调,而CmNI4在感病组茎中的相对表达量却极显着性降低,仅为正常组的27%。

赵帅,郝二伟,杜正彩,谢金玲,韦玮,秦健峰,侯小涛,邓家刚[2](2020)在《瑶药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瑶药五指毛桃为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的根,为岭南地区的药物,也是广西常用的瑶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瑶药五指毛桃各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其有效成分、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应用开发研究备受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瑶药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质量标志物概念,基于从化学成分与传统药性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的相关性、化学成分的可测性和入血成分等几个方面对瑶药五指毛桃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瑶药五指毛桃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张远芳[3](2019)在《羌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文中提出目的补充并完善羌活TLC分析方法,为羌活的整体质量评价提供更加有力的辅助手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建立羌活药材的非挥发性及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以期为羌活两大类主要有效成分的质量评价提供合理性依据,为今后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评价及控制羌活质量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调研了解全国范围内羌活的农药残留状况,对羌活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对羌活进行较为全面的质量评价。方法薄层鉴别采用系统(1)苯-乙酸乙酯(4:1)、系统(2)氯仿-甲醇(8:2)两个展开系统,通过观察羌活醇、异欧前胡素与紫花前胡苷的荧光斑点实现对羌活的基原与真伪的区分。采用DAD-HPLC技术,建立羌活非挥发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柱温控制为25℃,检测波长选择310nm;采用GC技术,建立挥发性成分的GC指纹图谱:进样口温度设定为260℃,检测器温度设定为280℃,程序升温,并通过MS技术对各个共有峰进行确认;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羌活农药残留量检查。结果薄层色谱试验结果显示,系统(1)条件下可检出羌活醇与异欧前胡素,系统(2)条件下可检出紫花前胡苷,羌活中羌活醇含量普遍高于宽叶羌活,宽叶羌活中则是异欧前胡素与紫花前胡苷含量高于羌活。建立的GC指纹图谱结果显示,羌活共有峰有10个,宽叶羌活共有峰有12个,二者共有成分有9个。羌活非挥发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结果显示,羌活共有峰有9个,宽叶羌活共有峰有7个,二者共有成分有6个。其中,羌活醇与异欧前胡素在宽叶羌活和羌活中的含量差异较为明显。GC和HPLC指纹图谱结果显示,222批样品中有伪品7批,宽叶羌活样品21批,羌活样品118批,有76批含有两种基原羌活的样品,二者结果一致。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202批样品中有65批检出残留农药,分别为甲氧滴滴涕、甲基托布津、个辛硫磷、狄氏剂、久效磷、甲拌磷。结论补充了薄层鉴别试验,实现了对羌活基原与真伪的鉴别,为其提供更有力的辅佐手段。建立的气相及液相指纹图谱区分222批羌活样品基原结果一致,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羌活的基原与真伪,并能够有效表征药材的质量优劣,可为羌活的整体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依据。采用QuEChERS法-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实现了对羌活中27种农药残留的检测。并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对羌活中残留的甲基托布津及辛硫磷进行补充检测,该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对样品中甲基托布津与辛硫磷的同时测定。

刘洋[4](2019)在《川白芷抑菌机理研究及香豆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挖掘》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和大规模使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这让细菌疾病的治疗再一次陷入困难,寻找新型的抑菌药物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天然产物的开发与利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是着名的川产道地药材之一,以根入药,具有良好的药效价值和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川白芷的抑菌作用研究较浅,作用成分的代谢途径更是鲜见研究。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选育的川白芷新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提取物进行体外抑菌、群体感应抑制和中药-抗生素联用等试验,以期阐明川白芷的抑菌作用及机理,为寻找新型的抑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川白芷转录组数据的挖掘,寻找调控川白芷中抑菌物质的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为川白芷抑菌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遗传育种和代谢工程奠定基础和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川白芷根部为材料,通过醇提法得到川白芷粗提药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能力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川白芷粗提物对四种致病性菌株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其余两种菌。利用连续倍比稀释法试验,得到川白芷提取液对四种细菌的MIC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250 mg/mL,肺炎克雷伯氏菌=500 mg/mL。对得到的粗提液进行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相(PE)、三氯甲烷相(CE)、乙酸乙酯相(EE)、正丁醇相(NE)和萃余相(RE),结果表明,四种供试细菌的生长都受到萃取相的抑制。其中EE的抑菌谱最广,抑菌活性也最强,对4种供试菌都表现出抑菌活性。结合抑菌谱和抑菌活性综合分析,各萃取相的抑菌强弱依次是EE、NE、CE、PE、RE。利用连续倍比稀释法试验,结果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EE相,MIC为1.56 mg/mL;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EE,CE,NE相,MIC为1.56 mg/mL;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EE和NE,MIC为75 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EE和NE,MIC为100 mg/mL。对萃取相进行成分定性分析,发现川白芷中明显含有内酯/香豆素类、黄酮类、酚类成分,其中香豆素类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萃取相和正丁醇萃取相中,表明川白芷中抑菌作用最好的成分为香豆素类成分。(2)以群体感应研究的模式菌株——铜绿假单胞菌为试验对象,考察川白芷提取物对其毒力因子绿脓菌素、胞外蛋白酶、生物膜形成、泳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提取物浓度在25 mg/mL时,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毒力表型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证明川白芷可以抑制细菌群体感应;而在提取物浓度低于25 mg/mL时,川白芷有促进群体感应的作用。不同萃取相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芷提取物中起到抑菌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是极性较大的香豆素、黄酮苷元及黄酮苷。(3)细菌耐药性的生成,主要原因是因为细菌会形成生物膜,这层膜能够很好地阻隔抗生素对细菌的破坏。我们通过筛选产膜能力较好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川白芷中的香豆素类物质能够很好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产生,也能够破坏成熟的生物膜;当香豆素类物质和抗生素联用时能够起到积极的协同作用,得到了联用效果较好的配比方案,在抑菌过程中,既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又能减少耐药性菌株的产生。总体上来看,就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说,简单香豆素联合对其生物膜抑制活性较其他香豆素衍生物及发卡二醇活性较高;而花椒毒酚和氨苄西林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较好。(4)基于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序列信息,从白芷中成功克隆到2个香豆素合成相关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12956基因cDNA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104 bp,编码367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的理论分子量(MW)为40.69 kDa,等电点(pI)为6.06;克隆的2646基因cDNA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080 bp,编码359个氨基酸残,蛋白的理论分子量(MW)为39.33 kDa,等电点(pI)为5.82。所获得的两个基因,均属于亲水性蛋白,都是稳定的蛋白结构,可能并非分泌蛋白,基本处于膜外。空间结构预测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含有α螺旋、延伸链、β折叠、无规则卷曲。结构分析表明,12956属于2-氧戊二酸(2OG)和Fe(II)依赖性加氧酶超家族,2646属于O-甲基转移酶家族。通过目前香豆素类成分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研究,预测12956和2646两个酶都可能参与到香豆素类合成代谢,并处于苯丙烷代谢途径下游,12956是阿魏酰辅酶A生成6-羟基-阿魏酰辅酶A过程中的关键酶,2646是羟基佛手柑内酯生成佛手柑内酯过程中的关键酶,其具体功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孟靖[5](2019)在《基于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的枸杞产地溯源研究》文中指出稳定同位素质谱(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IRMS)技术,能够检测物质的稳定同位素信息,近年来在生态、食品、药品、司法等领域应用广泛。稳定同位素可作为植物产地的指纹信息,但目前针对特定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还存在着许多的技术难点,同位素分馏效应难以评估。因此,若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将对于中药的道地药材鉴别存在重要意义。枸杞(Lycium barbarum)是我国传统中药,其功能和价格与其产地密切相关。一些不法商贩通过掺假以及虚假产地标签赚取利益,带来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也损害了枸杞的产业发展和消费者的信心。文献报道了一些利用色谱、有机质谱、红外光谱、矿质元素分析等技术在枸杞产地溯源方面的研究,每种分析方法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高效、方便、准确、可靠的枸杞产地溯源技术非常迫切和重要。本论文开发了一种特定化合物碳稳定同位素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统计工具的方法,用于中国不同省份枸杞的产地溯源研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Combustion-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GC-C-IRMS),测定枸杞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五种挥发性化合物(柠檬烯,四甲基吡嗪,藏红花醛,香叶基丙酮和β-紫罗兰酮)的碳稳定同位素值(δ13CV-PDB),它们都具有药理活性或是植物香气的重要来源。利用GC-C-IRMS考察五种固相微萃取萃取头类型、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样品萃取效率和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的影响,获得了准确测定枸杞样品中五种挥发性化合物的最佳萃取条件。通过方法学验证,HS-SPME GC-IRMS提取的挥发物δ13CV-PDB值与直接进样GC-IRMS所得到的δ13CV-PDB值结果一致性较好(r=0.9997)。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研究了甘肃,宁夏和青海枸杞样品中五种挥发性化合物的δ13CV-PDB值地理差异。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对枸杞的产地来源进行区分,三个省份的PLS-DA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1.43%,85.71%和100%;LDA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9.16%,87.77%和85.87%。此外,本论文建立了GC-C-IRMS测定氨基酸氮稳定同位素值的方法。以氯甲酸乙酯为衍生试剂,对12种氨基酸进行衍生,采用TG-35MS中极性色谱柱,不分流模式进样,对应的氨基酸衍生产物可完全分离。方法精密度为0.13‰0.52‰。GC-C-IRMS与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Elemental Analyzer-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EA-IRMS)测定得到的δ15NAir值一致性较好(r=0.990),没有产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该方法可用于枸杞中氨基酸的δ15NAir值测定,可为今后枸杞及其他中药的产地溯源以及氨基酸代谢途径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本论文的研究建立了快速、准确、稳定的针对枸杞中特定化合物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通过HS-SPME GC-C-IRMS结合化学计量学统计分析,可以进行枸杞产地溯源研究。进一步地,建立了GC-C-IRMS测定氨基酸氮稳定同位素比的方法学,为开展更加精准的中药产地溯源工作奠定了基础。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丰富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应用,为中药产地溯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赵永艳,胡瀚文,彭腾,邓放,向本超,匡宇[6](2018)在《佛手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佛手中的化学成分丰富,含有多糖、黄酮、香豆素、氨基酸和无机元素等。文章主要对佛手中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开发应用等发面的研究作了归纳论述,为佛手在医药及保健等方面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张思荻,杨海燕,曾俊,李敏[7](2018)在《佛手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佛手为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中药材之一,亦可作为盆景观赏,其提取物还被广泛用于食品和日化用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佛手中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等化学成分,目前对佛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总成分的测定分析和药理作用方面,而对其单体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佛手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菌、降血压、抗癌、抗抑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佛手的本草、资源、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佛手利用新思路,以期为佛手的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陈定巧[8](2019)在《羌活与宽叶羌活茎叶研究》文中提出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或宽叶羌活N.forbesii de Boiss.的干燥根及根茎。含有大量挥发油、香豆素以及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甾醇、黄酮等化合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为中、藏、羌、彝等民族常用药材。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功能。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羌活生境受到严重破坏,野生羌活的资源接近濒危。相较于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羌活茎、叶具有廉价易得、方便储存等优点,且含有较多与根及根茎相似的化学成分。但目前尚无关于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的系统研究,本课题对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鉴定,化学成分、指纹图谱、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的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进行性状、显微鉴定。(2)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羌活及宽叶羌活的茎叶进行研究,分别以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为对照品进行薄层分析。(3)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对分析,测定羌活醇、异欧前胡素、佛手柑内酯、香叶木苷等4个化合物的含量。对22个产地的样品进行分析,建立了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指纹图谱,确定共有特征峰,通过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各产地样品间相似度,为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的定性鉴别提供依据。(4)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进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总黄酮含量顺序为:羌活叶>羌活茎>宽叶羌活叶>宽叶羌活茎。(5)测定了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提取物对于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Fe3+的还原能力,结果抗氧化能力顺序为:羌活叶>羌活茎>宽叶羌活叶>宽叶羌活茎。(6)建立UHPLC-QTOF-MSMS法快速鉴别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的化学成分,质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Acquity HSS-T3(1.8μm,2.1×100 mm),流动相:乙腈(B)-0.1%甲酸水(A),梯度洗脱:10-20%(0-10 min),20-30%B(10-20min)30-40%B(20-30min),40-57%B(30-33min),57-90%B(33-43min),90-90%B(43-48min),90-10%B(48-49min),10-10%B(49-54min)。检测波长:330 nm,流速:0.3 mL/min,柱温:30℃,进样量:1μL。质谱条件:电喷雾电离(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质量扫描范围m/z 1001000,离子源参数毛细管电压为3200 V,锥孔电压40 kV,离子源温度为100℃,脱溶剂气温度350℃,脱溶剂气(N2)体积流量700 L/h,碰撞能量(CE)30-45 V。通过分子离子峰、碎片离子峰及文献对照,宽叶羌活及羌活茎中一共检测到36种化合物,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其余4种成分未知。宽叶羌活及羌活叶中一共检测到41种化合物,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其余3种成分未知。。

路立峰,高源,汤志强[9](2017)在《白芷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目的:为深入研究和开发白芷提供参考。方法:以"白芷""炮制""鉴别""质量控制"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等收载的2007-2016年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就白芷的加工炮制、定性鉴别、质量控制等进行总结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查阅到相关文献145篇,其中有效文献37篇。当前白芷加工炮制研究涉及加工、切制、炮制、干燥、粉碎等,但关于其炮制机制研究较少;除香豆素类成分外其他类成分研究较少;质量控制模式研究呈现多元化,但尚不能全面表征其药效。故应加强白芷炮制方法和机制研究,创新和完善其质量控制模式。

周萍[10](2016)在《明党参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香豆素含量的调控研究》文中指出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是我国特有的伞形科(Umbelliferae)单种属植物,为《药典》收载的名贵中药材。由于明党参的用途广泛,因而人们对其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再加明党参种群自身恢复能力差,导致明党参成为濒危珍稀植物。现代研究发现明党参根皮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呋喃香豆素,如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花椒毒酚、珊瑚菜内酯、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等,而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具有影响药物代谢酶、抗HIV病毒、抗肿瘤、光化学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明党参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生产香豆素及进行悬浮细胞中香豆素产量的调控研究,旨在保护明党参资源同时获得了大量有效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文献综述。分述了了近年来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及明党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产量及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方法;概述了明党参的生物学特性、濒危原因及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依据。2、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明党参叶片、叶柄、茎三种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筛选出了适合进行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最终选择外植体叶片诱导的明党参细胞株进行悬浮培养,以生物量、总香豆素的产量为指标,优化了明党参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培养温度等条件,建立了明党参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结果为选取3%的明党参细胞接种于MS液体培养基(NAA1.5 mg·L-1+2,4-D0.5 mg·L-1+KT0.2 mg· L-1+6-BA0.5 mg· L-1+3%蔗糖),25℃,转速120r·min-1,共培养 20d。3、悬浮细胞培养模式的优选。在培养基种类对明党参细胞影响的基础上,对明党参悬浮细胞采用二步法培养,以悬浮细胞生物量、总香豆素积累量及两种呋喃香豆素(佛手酚、佛手柑内酯)含量为指标,考察明党参悬浮细胞的最佳培养模式。结果明党参悬浮细胞采用二步法培养后的第20 d,生物量的积累达到最大值179个/μL,比只使用MS培养基的细胞数目提高了 12.6%,第24 d总香豆素积累量达到最大值0.2882 mg·L-1比只使用White培养基的中总香豆素含量提高了 60.7%,细胞中佛手酚、佛手柑内酯含量达到了1.79%、0.36%,,比一步法提高了 1.75 倍和 28.6%。4、抗褐化剂的优选。寻找解决明党参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褐化现象的方法,探讨不同抗褐化剂对明党参悬浮细胞数目、发生褐化反应底物酚类及明党参的有效成分香豆素的影响。本章实验在轻度褐化的明党参悬浮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AsA)、酸水解酪蛋白(AHC)、活性炭(AC)、硫代硫酸钠(Na2S2O3)以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酚类、总香豆素,佛手酚及佛手柑内酯含量。结果为用2 mg·mL-1的AsA处理后,总香豆素含量提高了 60.90%,将该浓度AsA添加到以水杨酸作为诱导子的明党参悬浮培养液中,改善了水杨酸的促进褐化现象,同时佛手酚、佛手柑内酯的含量提高了 20.61%、25.00%。AsA为明党参悬浮细胞培养的最佳抗褐化剂,在抑制悬浮细胞褐化的同时,有效地促进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5、提高呋喃香豆素生物合成含量诱导子的优选。考察了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酵母浸出物(YEF)3种诱导子及前体物质L-苯丙氨酸(PHE)等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呋喃香豆素合成的影响。在悬浮细胞稳定期加入不同浓度的诱导子及前体物质,以明党参细胞生物增长量、悬浮细胞内外呋喃香豆素积累为指标,以期得到最适明党参细胞的诱导子,得出最佳添加浓度及诱导时间。结果为SA、MeJA两种诱导子对明党参悬浮细胞中的佛手酚、佛手柑内酯和花椒毒素三种呋喃香豆素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200μmol·L-1的SA诱导的明党参悬浮细胞中的三种呋喃香豆素含量达到了 0.654%、0.293%、0.060%,生物量比对照组提高了 42.14%,确立了诱导子最佳诱导时间为8 d。

二、中药佛手柑中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佛手柑中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黄龙病的研究进展
        1.2.1 黄龙病症状
        1.2.2 黄龙病的病原研究
        1.2.3 黄龙病的检测技术
        1.2.4 黄龙病侵染对植株的影响
        1.2.5 转录组学分析
    1.3 佛手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3.1 佛手化学成分分析
        1.3.2 佛手的药理作用
第二章 广佛手黄龙病的鉴定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方法
        2.2.1 症状区分
        2.2.2 引物设计
        2.2.3 核酸的制备
        2.2.4 PCR检测
        2.2.5 酶切
        2.2.6 qPCR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性状对比
        2.3.2 PCR与产物酶切
        2.3.3 qPCR分析
    2.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糖代谢的影响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植物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
    3.2 方法
        3.2.1 淀粉含量的测定
        3.2.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3.2.3 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标准曲线
        3.3.2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3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3.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1.1 植物材料
        4.1.2 试剂及其配制
        4.1.3 仪器
    4.2 方法
        4.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4.2.2 MDA含量的测定
        4.2.3 SOD活性的测定
        4.2.4 POD活性的测定
        4.2.5 CAT活性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2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MDA含量的影响
        4.3.3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化学成分的影响
    5.1 材料、试剂与仪器
        5.1.1 植物材料
        5.1.2 试剂
        5.1.3 仪器
    5.2 方法与结果
        5.2.1 柚皮苷、橙皮苷和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测定
        5.2.2 总黄酮含量测定
    5.3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广佛手不同器官响应黄龙病侵染的转录组学研究
    6.1 材料、试剂与仪器
        6.1.1 植物材料
        6.1.2 试剂
        6.1.3 仪器
    6.2 方法
        6.2.1 转录组测序
        6.2.2 蔗糖转化酶CmNI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转录组测序分析
        6.3.2 蔗糖转化酶CmNI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6.4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瑶药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
    1.2 五指毛桃中的苯丙素类化合物
        1.2.1 五指毛桃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
        1.2.2 五指毛桃中的其他苯丙素类化合物
    1.3 五指毛桃中的酚类化合物
    1.4 五指毛桃中的萜类化合物
    1.5 五指毛桃中的甾体类化合物
    1.6 其他类化合物
    1.7 挥发油类
    1.8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2 药理及毒理研究
    2.1 基于瑶药传统功效的药理研究
        2.1.1 健脾益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1.2 化湿舒筋、行气止痛——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2.1.3 止咳化痰、补肺——对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的影响
    2.2 基于扩展功效的药理研究
        2.2.1 保肝作用
        2.2.2 调节免疫
        2.2.3 抗氧化作用
        2.2.4 抑菌作用
        2.2.5 抗贫血作用
        2.2.6 抗突变作用
        2.2.7 抗肿瘤作用
    2.3 毒性作用
3 五指毛桃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3.1 基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的Q-marker预测分析
    3.2 基于瑶药传统功效的Q-marker预测分析
    3.3 基于新的药效用途的Q-marker预测分析
    3.4 基于化学成分的可测性Q-marker预测分析
    3.5 基于瑶药传统药性的Q-marker预测分析
    3.6 基于可入血化学成分的Q-marker预测分析
4 小结

(3)羌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羌活历史沿革
第二章 羌活调研情况及样品收集情况简介
    1.羌活产地调研情况简介
    2.羌活标准收载情况简介
    3.羌活样品收集情况简介
第三章 羌活薄层色谱研究
    1.仪器与试药
    2.实验方法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2.4 薄层试验研究
        2.5 实验结果
        2.6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羌活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及GC-MS分析
    1.仪器与试药
    2.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GC指纹图谱及GC-MS分析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2.4 羌活挥发性成分G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
        2.5 羌活与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2.6 伪品GC指纹图谱分析
        2.7 基于GC指纹图谱的羌活样品质量分析
        2.8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羌活非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1.仪器与试药
    2.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HPLC指纹图谱分析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2.4 羌活非挥发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
        2.5 伪品非挥发性指纹图谱分析
        2.6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羌活样品质量分析
        2.7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农药残留检测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与试剂
        1.2 试药
    2.基于GC-MS分析技术的农药残留检测
        2.1 溶液的制备
        2.2 检测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2.4 供试品溶液的测定
    3.基于HPLC分析技术的农药残留检测
        3.1 溶液的配制
        3.2 检测条件
        3.3 方法学考察
        3.4 供试品溶液的测定
    4.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药用羌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B GC法农残检测加样回收试验数据表
附录C 202 批抽检样品农残检测结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川白芷抑菌机理研究及香豆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白芷的研究概况
        1.1.1 白芷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1.1.2 白芷的抑菌作用
    1.2 群体感应研究概况
    1.3 生物膜研究概况
    1.4 抗生素应用的研究概况
    1.5 香豆素生物合成研究概况
    1.6 立题依据
2 川白芷粗提物、萃取相抑菌活性
    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验菌种
        2.1.3 试验试剂
        2.1.4 培养基
        2.1.5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粗提物制备
        2.2.2 萃取相制备
        2.2.3 菌种活化
        2.2.4 抑菌试验
        2.2.5 粗取物成分预试及抑菌活性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白芷香豆素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
        2.3.2 不同萃取相抑菌活性
        2.3.3 不同萃取相最小抑菌浓度
        2.3.4 不同萃取相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2.4 结论与讨论
3 川白芷提取物对细菌群体感应的影响
    3.1 材料、试剂及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产量的影响
        3.2.2 对铜绿假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影响
        3.2.3 结晶紫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3.2.4 铜绿假单胞菌泳动性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川白芷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产量的影响
        3.3.2 脱脂牛奶平板法测铜绿假单胞菌胞外蛋白酶
        3.3.3 结晶紫染色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3.3.4 铜绿假单胞菌泳动能力试验
    3.4 结论与讨论
4 川白芷对细菌生物膜的影响
    4.1 材料、试剂及仪器
        4.1.1 植物材料、仪器设备
        4.1.2 试验试剂
    4.2 供试菌
    4.3 试验方法
        4.3.1 筛选产膜能力强的菌株
        4.3.2 细菌生物膜形成观察
        4.3.3 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4.3.4 对细菌成熟生物膜的破坏作用
        4.3.5 药物联用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结晶紫半定量筛选产膜能力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4.4.2 生物膜形成过程的测定
        4.4.3 川白芷提取物对细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4.4.4 测定川白芷提取物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4.4.5 川白芷提取物对细菌成熟生物膜MIC及 MBC的测定
        4.4.6 香豆素类成分与抗生素联用对细菌成熟生物膜的影响
    4.5 结论与讨论
5 川白芷香豆素合成关键基因的挖掘
    5.1 材料、试剂及仪器
        5.1.1 试验材料
        5.1.2 主要试剂配方
    5.2 试验方法
        5.2.1 基因克隆
        5.2.2 信息学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川白芷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5.3.2 香豆素合成基因的克隆
        5.3.3 生物信息学分析
    5.4 结论与讨论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5)基于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的枸杞产地溯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枸杞概况
        1.1.1 枸杞简介
        1.1.2 枸杞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1.3 枸杞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2 枸杞产地溯源技术原理及研究进展
        1.2.1 分光光度法
        1.2.2 色谱分析
        1.2.3 质谱及其联用技术
        1.2.4 红外光谱技术
        1.2.5 矿质元素分析
        1.2.6 其他技术
    1.3 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
        1.3.1 技术原理
        1.3.2 常用稳定同位素
    1.4 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在食品药品产地溯源与真假判别方面的研究现状
        1.4.1 植源性食品
        1.4.2 动物源性食品
        1.4.3 药品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
        1.5.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HS-SPME GC-IRMS测定枸杞中挥发性物质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
        2.2.2 仪器
        2.2.3 应用软件
    2.3 实验方法
        2.3.1 溶液制备
        2.3.2 SPME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方法
        2.3.3 GC-MS分析
        2.3.4 GC-IRMS分析
        2.3.5 EA-IRMS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共有物质选择
        2.4.2 对照品同位素值测定
        2.4.3 固相微萃取萃取头选择
        2.4.4 萃取时间优化
        2.4.5 萃取温度优化
        2.4.6 HS-SPME GC-IRMS的精密度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HS-SPME GC-IRMS方法进行枸杞产地溯源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
        3.2.2 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样本处理
        3.3.2 SPME条件
        3.3.3 GC-IRMS分析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分析
        3.5.1 单因素方差分析
        3.5.2 主成分分析
        3.5.3 PLS-DA分析
        3.5.4 LDA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质谱法(GC-C-IRMS)测定枸杞氨基酸δ~(15)N_(Air)值
    4.1 引言
    4.2 材料与试剂
        4.2.1 材料
        4.2.2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对照品配制
        4.3.2 样品水解
        4.3.3 衍生化反应
        4.3.4 GC-MS条件
        4.3.5 GC-C-IRMS条件
        4.3.6 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条件
    4.4 数据处理
    4.5 结果与讨论
        4.5.1 氨基酸衍生化反应优化
        4.5.2 GC-C-IRMS条件优化
        4.5.3 氨基酸混标δ~(15)N_(Air)值分析
        4.5.4 枸杞样品氨基酸δ~(15)N_(Air)值测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6)佛手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佛手中的化学成分
    1.1 黄酮
    1.2 香豆素类成分
    1.3 佛手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
    1.4 多糖
    1.5 其他化学成分
    1.6 各个产地佛手化学成分的差别
2 佛手的药理作用
    2.1 佛手中黄酮的药理作用
        2.1.1 类黄酮的药理作用
        2.1.2 橙皮苷的药理作用
    2.2 佛手中香豆素的药理作用
    2.3 佛手挥发油的药理作用
    2.4 佛手单糖的药理作用
    2.5 佛手的其他药理作用
3 佛手的开发应用
4 研究展望

(7)佛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本草考证及历史沿革
资源现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控制因素
应用现状
讨论及展望

(8)羌活与宽叶羌活茎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羌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1.1.1 羌活与宽叶羌活茎、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2 药理作用
        1.1.3 临床应用
    1.2 立题依据
第2章 羌活与宽叶羌活茎、叶生药学鉴别
    2.1 原植物鉴定
        2.1.1 来源
        2.1.2 原植物形态
        2.1.3 性状鉴别
        2.1.4 分布及产地
    2.2 鉴别
        2.2.1 组织结构鉴别
        2.2.2 薄层色谱鉴别
    2.3 结论
第3章 UHPLC法测定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的化学成分含量
    3.1 仪器与材料
    3.2 实验与结果
        3.2.1 色谱条件
        3.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2.4 方法与结果
    3.3 样品含量测定
    3.4 结论与讨论
        3.4.1 指标性成分选择
        3.4.2 流动相及检测波长的选择
    3.5 结论
第4章 羌活与宽叶羌活茎、叶中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仪器与材料
    4.2 方法与结果
        4.2.1 样品的处理
        4.2.2 总黄酮含量测定
        4.2.3 抗氧化活性测定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指纹图谱研究
    5.1 仪器与材料
    5.2 方法和结果
        5.2.1 色谱条件
        5.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5.2.3 方法学考察
        5.2.4 不同产地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指纹图谱的建立和数据处理
    5.3 讨论
第6章 UHPLC-QTOF-MSMS 定性分析羌活及宽叶羌活茎叶的化学成分
    6.2 材料与试剂
    6.3 实验方法
        6.3.1 UHPLC色谱条件
        6.3.2 质谱条件
        6.3.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6.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6.4 实验与结果
    6.5 结论与讨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9)白芷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工炮制
    1.1 加工方法
    1.2 切制方法
    1.3 炮制方法
    1.4 干燥方法
    1.5 粉碎方法
2 定性鉴别
    2.1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标记技术
    2.2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
    2.3 近红外光谱法(NIR)
    2.4 HPLC指纹图谱技术
3 质量控制
    3.1 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3.2 质量控制模式研究
        3.2.1 色谱指纹图谱控制模式
        3.2.2 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
        3.2.3 谱-效关系控制模式
        3.2.4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模式
4 现代分析方法和分析内容汇总
5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6 结论

(10)明党参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香豆素含量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国内外应用现状
        1.3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的对比
        1.4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1.5 提高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有效方法
    2 明党参的研究进展
        2.1 明党参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濒危原因
        2.2 明党参化学成分研究
        2.3 明党参药理作用研究
        2.4 明党参组织培养及研究现状
    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明党参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明党参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筛选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明党参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明党参细胞二步法悬浮培养探索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一步法培养
        2.2 二步法培养
        2.3 生物量的测定
        2.4 总香豆素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培养方法对悬浮细胞生长及总香豆素类成分的影响
        3.2 HPLC法测定两种培养方法下明党参悬浮细胞中香豆素的含量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抗褐化剂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维生素C(AsA)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
        2.2 活性炭(AC)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
        2.3 酸水解酪蛋白(AHC)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
        2.4 硫代硫酸钠(Na_2S_2O_3)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
        2.5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
        2.6 维生素C加入水杨酸诱导的明党参悬浮细胞液后佛手柑内酯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不同诱导子对明党参悬浮细胞中呋喃香豆素积累的影响
    1 材料
        1.1 愈伤组织的诱导
        1.2 细胞悬浮培养的建立
    2 方法
        2.1 诱导试验方案
        2.2 明党参悬浮细胞生物量的测定
        2.3 明党参悬浮细胞呋喃香豆素含量测定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五种诱导子对明党参悬浮细胞内外香豆素含量及种类的影响
        3.2 诱导子诱导时间长短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主要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图

四、中药佛手柑中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D]. 袁蒙.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2]瑶药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J]. 赵帅,郝二伟,杜正彩,谢金玲,韦玮,秦健峰,侯小涛,邓家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5)
  • [3]羌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D]. 张远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4]川白芷抑菌机理研究及香豆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挖掘[D]. 刘洋.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5]基于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的枸杞产地溯源研究[D]. 孟靖.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佛手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J]. 赵永艳,胡瀚文,彭腾,邓放,向本超,匡宇. 时珍国医国药, 2018(11)
  • [7]佛手的研究进展[J]. 张思荻,杨海燕,曾俊,李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8)
  • [8]羌活与宽叶羌活茎叶研究[D]. 陈定巧.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9]白芷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J]. 路立峰,高源,汤志强. 中国药房, 2017(15)
  • [10]明党参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香豆素含量的调控研究[D]. 周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中药佛手柑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