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咨询应关注心理健康发展标准

大学生心理咨询应关注心理健康发展标准

一、大学生心理辅导应关注心理健康发展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王裕[1](2021)在《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为探索团体辅导干预对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以陕西省延安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为被试,依次进行现状研究、干预研究与追踪研究,采用前、后测设计进行干预效果比较。研究一(现状研究):以随机抽样的形式,抽取初二年级被试322名,进行《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等问卷进行施测,初步调查该校初二年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结果如下:(1)初二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分布分散,主要聚集在D-M地位(62.93%),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达到A地位(9.94%);(2)在心理健康的生活幸福、乐于学习和人际和谐维度,高分组在现在和未来自我投入上得分显着高于低分组(p<0.05);(3)在积极应对方式上,高分组在现在和未来自我投入上得分显着高于低分组(p<0.05);(4)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的两个维度上,现在自我投入和未来自我投入不仅可以有效预测心理健康水平(p<0.05);而且可以有效预测初二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p<0.05)。研究二(干预研究):设计自我同一性团体辅导方案;筛选出80名初二学生,并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为期2个月共7次的自我同一性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干预完成后进行后测。结果如下:(1)在经过团辅干预后,干预组被试出现从M-D地位向A-F地位聚集的趋势,干预组前后测对比发现,在“现在自我投入的愿望”和“未来自我投入的愿望”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2)对照组前后测比较发现在自我同一性的三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研究三(追踪研究):干预研究结束后,在间隔了三个月时间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追踪测验,结果如下:(1)干预组的后测与追踪测验的分数比较发现,在自我同一性上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2)在心理健康的生活幸福、乐于学习和人际和谐维度上,干预组的追踪测验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干预组的追踪测验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总结论:(1)初二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分布分散,主要聚集在D-M地位,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达到A地位。(2)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的两个维度,现在自我投入和未来自我投入可以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和积极的应对方式(3)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可以促进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向更高水平发展;(4)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初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持续性效果良好。

陈妍廷[2](2021)在《提升人际关系和心理弹性降低初中生学习倦怠》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对初中生心理弹性、人际关系及学习倦怠三个变量间的关系的研究,尝试探索通过团体辅导提升初中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弹性以降低其学习倦怠的有效干预途径,并针对初中生在心理弹性、人际关系和学习倦怠上的心理特征及干预实践提出降低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为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干预思路和教育对策。方法: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运用《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云南省昆明市五所中学170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研数据并进行分析。其次,采用实验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的方法开展心理弹性团体辅导干预研究,根据心理弹性相关理论和问卷调查结果设计为期8周的团辅方案,并对筛选出的32名被试非随机抽样分成各16名一组实施干预。其中,实验组接受团辅干预,对照组正常参加一般的心理健康课程。干预结束后对两组被试进行三个量表指标的后测,收集测试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组间比较研究干预心理弹性对减少人际困扰缓解学习倦怠的影响,从而验证通过提升心理弹性的团辅来改善初中生人际关系及学习倦怠这一干预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1.初中生学习倦怠个体差异较大;心理弹性仍有提升空间;人际关系的困扰值得关注。2.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与人际关系呈负相关,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呈负相关,人际关系与学习倦怠呈正相关。3.初中生心理弹性在人际关系和学习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提高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的团体辅导能同时改善他们人际关系进而缓解他们的学习倦怠。

李晓晴,李泽伟[3](2021)在《独立院校朋辈心理辅导态度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方便易行的心理辅导方式,目前在国内各大高校推广。随着独立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的态度,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较为愿意接受朋辈心理辅导;在对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估方面,独立院校的学生与非独立院校的学生存在显着差异;独立院校在朋辈心理辅导方面具有良好的学生基础。

徐圆圆,丁月萍,胡张浩宇[4](2020)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文中研究指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在高校广泛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将其与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从该课程的功能和目标看,它是一门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开展的,并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实践活动的学科。与传统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特点不同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建设,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和成长。

肖桂花[5](2020)在《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G小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特别的学生给我带来一些感悟和思考:他们因各种原因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不仅对自身成长非常不利,也严重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绘画有利于情绪地宣泄和心理问题地疏导。绘画治疗融入学校美术教育,不仅能够丰富新课标下美术课程的设计,更能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帮助,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小学美术教育由常规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两部分组成,绘画治疗面向全体学生还是个别学生,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该研究针对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路径与实施方式,在学校主要是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根据学校美术教育的特点,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分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常规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两条路线,分别进行课程设计与实践,以发现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探索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具体问题。通过对美术老师和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老师们已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肯定美术对孩子心理问题的疏导和疗愈作用,老师们认为绘画治疗与美术课程目标有冲突,难以融入美术常规课堂,可能更适合运用在美术课外教学,但由于缺乏深入了解和学习,并没有进行相关实践,也没有可参考的课程资源。笔者分别将绘画治疗运用在美术常规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将绘画治疗理念结合美术教育设计了相关课程并实施,通过观察、访谈和量表测验的方法检测学生课程前后的情绪、行为变化,实践证明: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常规课堂具有可行性,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是绘画治疗的广阔天地。绘画治疗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鼓励研发绘画治疗结合美术教育的校本课程,促进绘画治疗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应用和发展。

赵红豆[6](2020)在《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云南高校为例》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为建设一支世界一流军队,实现“强军梦”伟大目标,实现部队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需求,大学生逐渐成为部队征集的主要群体。而在大学生士兵数量不断升高的同时,退役大学生的比例逐步增多。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大学生士兵退伍安置政策越来越完善,尤其是针对退役大学生的复学、升学等一系列优待政策,越来越多的退役大学生选择复学和升学,重返校园,继续学习。但是由于当前环境、身份、心理的巨大变化,使得退役复学大学生这一群体回到校园以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在内的思想、行为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并形成不同的思想现状,因为这一群体的独特经历,他们思想现状有其独特性,因而带来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当前,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一是政府对退役复学大学生安置政策还不尽完善,政策落实情况不理想的问题;二是军队和学校缺少对退役大学生心理疏导教育;三是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数量少,学校重视不足;四是退役复学大学生个人自我调适的失衡。种种这些原因,直接造成了退役复学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学习上的暂时落后、生活上出现不适应、适应性发生变化等问题,从而对思想状况产生影响,导致思想上出现各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当前的社会因素、军队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四个要素综合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最终造成了当前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本文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这一群体出现的这些问题,尤其是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上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指导原则、具体措施和办法。新时代背景下,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创新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精准化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这原则指导下,实施科学的应对举措:一全面贯彻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二加大关注力度,发挥环境影响作用;三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手段方法;四加强退役复学大学生自我教育调节四个方面的对策。为退役复学大学生这一群体正确思想的形成,校园生活的顺利融入,以及为高校及管理部门教育与管理提供参考。

徐畅[7](2020)在《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基于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高中阶段是提高学生接纳水平的关键期。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亲人的细心呵护下成长,习惯了成为“中心”。随着他们步入高中,他们面临着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学习,此时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如人际关系不良、同伴接纳不佳、不合群、适应不良等,这些问题对高中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造成很大的影响。研究发现,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改善以上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全面考察高中生的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和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关系的基础上,探讨通过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高中生自我接纳与接纳他人,从而有效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可能性。研究者在云南省昆明市、山东省枣庄市选取了三所不同的高中,采用信效度较高且适用于高中生群体的《自我接纳量表》、《容纳他人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0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2名高中生进行了干预辅导。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高中生自我接纳的特点: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自我评价水平较低,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中生的自我接纳水平、自我评价水平及自我接纳整体水平上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自评性格、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类型、家庭氛围、生源地、年级、科目类别、是否住校上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高中生接纳他人的特点:高中生接纳他人水平较差。高中生的接纳他人水平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自评性格、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类型、家庭氛围、生源地、年级、文理分科、是否住校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是否是学生干部这一点上则无明显差异。(3)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特点:高中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对题目所描述的症状有轻微感受,但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心理健康问题分布不均。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在性别、自评性格、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家庭类型、生源地、年级、是否住校上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科目类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4)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与心理健康三者关系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与SCL-90总分呈显着的负相关。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接纳他人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在中介效应检验中发现,接纳他人在自我接纳和SCL-90之间起中介作用。(5)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研究表明:经过以“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为主题的接纳性的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显着提高了高中生的自我接纳水平及接纳他人水平;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且效果良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研究者对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接纳水平、接纳他人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并从三者关系出发提出了通过自我接纳、接纳他人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及建议。

曹雅梦[8](2020)在《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消防员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基于Kumpfer的心理弹性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影响,以期为消防员心理健康促进和职业压力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采用量性研究分析消防员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探索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影响。共包括两部分:1.消防员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量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毫州市市区所有消防救援支队中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170名消防员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正负性情绪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2.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消防员心理弹性影响的类实验性研究:在前期问卷调查中心理弹性得分较低的消防员中,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70名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消防员,最终确定心理弹性得分≤65分的70名消防员进入本部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通过抛硬币法确定干预组(35人)和对照组(35人)。干预组进行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正常工作和生活,不进行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评价消防员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非参数秩和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2名干预组消防员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消防员的干预效果,作为类实验性研究的评价补充。结果1.消防员的心理弹性总分为(68.09±8.56)分,其各维度的得分分别是坚韧(34.41±5.30)分、自强(23.14±2.98)分、乐观(10.54±2.16)分;自我效能得分为(28.07±5.64)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8.59±10.48)分,其各维度的得分分别是:主观支持(21.59±4.66)分、客观支持(10.61±4.61)分、对支持的利用度(6.39±2.12)分;积极应对得分为(23.12±5.42)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3.43±4.11);正性情绪得分为(31.09±6.53)分,负性情绪得分为(21.23±4.50)分。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是否独生子女、工作年限在消防员心理弹性均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及各维度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正性情绪、积极应对均呈正相关,与负性情绪、消极应对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①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工作年限是消防员心理弹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宗教信仰对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共解释了 74.3%总变异景;②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各维度、应对方式各维度、正负性情绪各维度是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共解释了 80.5%的总变异量,.其中消极应对和负性情绪对消防员心理弹性起负向影响作用。5.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消防员心理弹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团体心理辅导后,干预组消防员心理弹性干预后测量得分为(69.69±3.86)分、干预2个月后测量得分为(72.57±3.87)分,与干预前相比,心理弹性得分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消防员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消防员心理弹性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质性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消防员的自我效能、积极情绪、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从而提高消防员的心理弹性水平,进一步验证方案是有效的。结论1.基于Kumpfer的心理弹性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可以提升消防员的心理弹性水平,并有即时性和持续性的效果,从而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2.基于Kumpfer的心理弹性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可在消防员心理弹性干预中推广应用,为消防员心理健康促进和职业压力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慧[9](2020)在《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适应性反映个体应对新环境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提供依据,以降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发生风险。方法于2018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971名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SACQ)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水平进行调查,结合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以及自行设计的校园功能满意度调查问卷,评测大学新生一般资料、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家庭环境及对学校满意度等情况。采用Excel录入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的因素。结果1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总分为(108.68±13.07)分,对大学的认可程度、对大学的总体评价、情绪适应性、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各维度的均分分别为:(24.16±3.27)分、(27.97±4.98)分、(20.35±5.67)分、(15.33±2.68)分、(20.87±3.28)分。2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学新生适应性总分、对大学的认可程度、对大学的总体评价在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专业、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怀度、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适应性在性别、独生子女、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校园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适应性在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专业、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怀度、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适应性在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专业、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怀度、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线性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适应性总分与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心理一致感、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对食堂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对宿舍的满意度、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有关(P<0.05);(2)对大学的认可程度与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是否独生子女、心理一致感、家庭经济状况、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对食堂的满意度、家庭关怀度、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有关(P<0.05);(3)对大学总体评价与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心理一致感、独生子女、对宿舍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对食堂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性别有关(P<0.05);(4)大学新生情绪适应性与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独生子女、心理一致感、性别、对宿舍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有关(P<0.05);(5)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与心理一致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对食堂的满意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对宿舍的满意度、家庭关怀度、性别、专业有关(P<0.05);(6)大学新生人际适应性与心理一致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独生子女、对宿舍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领悟社会支持、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有关(P<0.05)。结论1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2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心理一致感水平、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对食堂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对宿舍的满意度、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是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的影响因素。图0幅;表14个;参162篇。

安美娜[10](2020)在《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代高中生感受到的学业压力是他们面对压力的主要来源,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也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了解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现状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来提升朝鲜族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并以800名朝鲜族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使用SPSS25.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以下结论:1.朝鲜族高中生的学业压力按大到小排列是他人期望压力、任务要求压力、竞争压力、自我发展压力及挫折压力。朝鲜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的均值由大到小分别是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强迫症状、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偏执、敌对、适应不良及心理不平衡。2.不同性别的朝鲜族高中生在学业压力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显着差异,女生比男生感受到的学业压力更大(女生在竞争压力中t=3.683***),且女生比男生在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更多的问题。3.不同生源地间和不同家庭类型中朝鲜族高中生在学业压力上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心理健康方面有显着性差异。4.无论是独生子女或非独生子女的朝鲜族高中生在学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中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5.不同年级的朝鲜族高中生在学业压力上存在显着差异(挫折压力F=3.722*),但在心理健康状况中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6.在父母不同文化程度间的朝鲜族高中生在学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中存在显着差异。7.朝鲜族高中生的学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存在显着正相关(p<0.01)。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朝鲜族高中生的学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朝鲜族高中生的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反而在子女学业上给予更高的期望及要求,导致学生学业压力更大,进而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类型为留守和其他的朝鲜族高中生中由于他们家长外出打工,忽略孩子内心感受,缺少关心与照顾,因此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女生在学业压力方面高于男生,她们常与其他同学成绩进行对比,若不理想则会产生挫折感,又因学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成正相关,所以会影响到女生的心理健康。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1.学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2.家长要对孩子予以有效的心理支持;3.家校合作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重视对留守孩子的关怀;4.有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大学生心理辅导应关注心理健康发展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心理辅导应关注心理健康发展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1.1 理论意义
    1.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自我同一性的文献综述
        2.1.1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2.1.2 自我同一性的维度
        2.1.3 自我同一性的测量
        2.1.4 自我同一性的干预研究
    2.2 团体心理辅导的文献综述
        2.2.1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2.2.2 团体心理辅导的规模
        2.2.3 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应用
        2.2.4 团体心理辅导对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干预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3.5 技术路线
4 研究一: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现状
    4.1 研究假设
    4.2 施测程序与数据统计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
        4.3.2 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地位分布
        4.3.3 初二学生心理健康各维度下自我同一性发展比较
        4.3.4 初二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下自我同一性发展比较
        4.3.5 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4.1 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地位分布情况讨论
        4.4.2 初二学生心理健康各维度下与自我同一性水平的差异讨论
        4.4.3 初二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下与自我同一性水平的差异讨论
        4.4.4 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讨论
    4.5 结论
5 研究二:提升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水平的团辅干预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对象的选取
    5.3 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5.3.1 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5.3.2 团体辅导设计方案
        5.3.3 团体心理辅导的阶段性目标
    5.4 干预设计
        5.4.1 干预实验分组
        5.4.2 研究步骤
    5.5 结果与分析
        5.5.1 干预组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5.5.2 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5.5.3 干预组与对照组后测差异性检验
        5.5.4 干预组晤谈分析摘录
    5.6 讨论
        5.6.1 干预组自我同一性地位从M-D地位向A-F地位聚集
        5.6.2 干预组“现在自我投入”和“未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显着提高
        5.6.3 对照组前后测结果讨论
        5.6.4 有效团辅干预的保障因素
    5.7 结论
6 研究三: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追踪研究
    6.1 研究假设
    6.2 施测程序与数据统计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干预组的后测与追踪测差异比较
        6.3.2 对照组的后测与追踪测差异比较
        6.3.3 干预组与对照组追踪测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6.3.4 干预组与对照组追踪测在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6.4 讨论
        6.4.1 干预组的后测与追踪测验差异讨论
        6.4.2 对照组的后测与追踪测验差异讨论
        6.4.3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追踪测验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差异讨论
        6.4.4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追踪测验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差异讨论
        6.4.5 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与建议
    6.5 结论
7 创新与展望
    7.1 创新
    7.2 不足
    7.3 展望
8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提升人际关系和心理弹性降低初中生学习倦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
        2.1.1 学习倦怠的概念
        2.1.2 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
    2.2 初中生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2.2.1 初中生人际关系的概念
        2.2.2 初中生人际关系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
    2.3 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2.3.1 心理弹性的概念
        2.3.2 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
    2.4 学习倦怠与初中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弹性关系的研究
        2.4.1 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2.4.2 初中生人际关系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2.4.3 心理弹性、初中生人际关系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2.5 问题提出和假设
第3章 研究一初中生人际关系、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2.3 研究程序
        3.2.4 数据处理
        3.2.5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3.3 研究结果
        3.3.1 初中生人际关系、心理弹性、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
        3.3.2 初中生人际关系、心理弹性、学习倦怠的差异性分析
        3.3.3 初中生人际关系、心理弹性、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3.3.4 初中生人际关系、心理弹性、学习倦怠的路径分析
第4章 研究二提高心理弹性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选取
        4.2.2 研究工具
    4.3 研究设计
        4.3.1 研究流程
        4.3.2 理论依据
        4.3.3 理论框架
        4.3.4 方案设计
    4.4 研究过程
        4.4.1 辅导的单元举例
        4.4.2 对照组活动设计
    4.5 统计分析
    4.6 干预结果量化评估
        4.6.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变量的同质性检验
        4.6.2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变量变化量差异检验
    4.7 干预结果质性评估
        4.7.1 单元活动成员反馈
        4.7.2 单元活动过程评估与改进
        4.7.3 总结性评估结果
        4.7.4 团体辅导观察者与协同领导者评估
第5章 综合讨论
    5.1 初中生人际关系、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特征
    5.2 初中生人际关系、心理弹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5.3 通过团体辅导干预提高初中生心理弹性的有效性
    5.4 心理弹性的干预对改善初中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性
    5.5 心理弹性的干预对降低初中生学习倦怠的有效性
第6章 研究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创新之处
    6.4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习倦怠、心理弹性及人际关系问卷
    附录2 干预研究过程性评价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独立院校朋辈心理辅导态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认为身边同学愿意向朋辈辅导员求助的程度
    (二)学生愿意接受朋辈辅导员帮助的程度
    (三)学生认为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
    (四)学生拒绝朋辈辅导的原因
    (五)学生期待的朋辈辅导方式
    (六)学生认为适合求助的内容
    (七)学生对朋辈辅导的期待
    (八)学生认为辅导后的效果
三、结论
    (一)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态度存在差异
    (二)在朋辈辅导的方式、内容、目标上应与需俱进
    (三)独立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良好的学生基础
    (四)独立院校缺乏朋辈辅导体系的建设
四、建议
    (一)加大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宣传力度
    (二)完善朋辈辅导员选拔、培训体系及管理制度
    (三)朋辈心理辅导应侧重情绪疏导方面
    (四)提供多样化新媒体平台朋辈心理辅导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一)情境模拟讨论
    (二)团体心理辅导

(5)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G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绘画治疗概述
        1.3.2 绘画治疗在国内外的研究
2 文献探讨
    2.1 绘画治疗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研究现状
        2.1.1 绘画治疗对象发展到普通的学生群体
        2.1.2 学校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全面
        2.1.3 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少且缺乏课程资源
    2.2 绘画治疗与美术教育
        2.2.1 绘画治疗的新发展
        2.2.2 美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3 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背景
    3.2 调查过程
        3.2.1 调查时间和对象
        3.2.2 调查方法
        3.2.3 实施步骤
    3.3 调查内容与结果
        3.3.1 美术教师访谈录
        3.3.2 学生问卷结果陈述
    3.4 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现状问题的成因
        3.4.1 重智育轻美育的教育现状
        3.4.2 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业负担大
        3.4.3 缺乏绘画治疗的宣传和学习机会
4 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以光华实验小学为例
    4.1 研究方法和思路
        4.1.1 研究的对象和目标
        4.1.2 研究的方法
        4.1.3 研究思路
        4.1.4 研究工具
    4.2 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常规课堂的尝试
        4.2.1 绘画治疗的典型技术
        4.2.2 家庭动态图运用于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设计
        4.2.3 自画像和曼陀罗运用于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单元课设计
        4.3.4 结合绘画治疗的美术常规课优势与设计步骤
    4.3 绘画治疗在美术课外的运用——绘画心理工作坊的开展
        4.3.1 绘画治疗主题的美术课外活动课程建设
        4.3.2 学生自我意识在工作坊前后的变化
        4.3.3 对工作坊学生的访谈结果
        4.3.4 重要他人的报告
        4.3.5 绘画治疗主题的课外美术活动流程和效果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
        5.1.2 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常规课具有可行性
        5.1.3 课外兴趣小组是绘画治疗的广阔天地
    5.2 研究建议
        5.2.1 加大对绘画治疗的宣传和学习
        5.2.2 绘画治疗融入美术常规课与课外美术要区别对待
        5.2.3 大力研发绘画治疗结合美术教育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访谈提纲
    附录2 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3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
    附录4 绘画心理工作坊原始数据
    附录5 绘画心理工作坊访谈提纲(学生)
致谢

(6)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云南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时代”的含义
        二、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概念界定
        三、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含义
    第二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教育相关理论基础
        一、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教育相关理论基础
        二、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教育相关知识借鉴
第二章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
    第一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实践考察
        一、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样本介绍
        二、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思想现状调查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及优势不足
        一、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
        二、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优势与不足
第三章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问题
        一、退役大学生安置政策的不足
        二、群体数量少,学校重视不足
        三、军队学校缺少心理疏导教育
        四、教育管理落后,针对性不足
        五、退伍复学大学生个人调适失衡
    第二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状况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对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影响
        二、军队因素对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影响
        三、家庭因素对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影响
        四、自身因素对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影响
第四章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及对策
    第一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三、精准性原则
        四、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全面贯彻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二、加大关注力度,发挥环境影响作用
        三、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手段方法
        四、促进个体学会自我教育与自我调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B 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访谈提纲(学生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基于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舞动治疗与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综述
        1.2.2 自我接纳与接纳他人的研究综述
        1.2.3 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1.2.4 关于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
        1.2.5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综述
        1.2.6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2章 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工具
        2.3.3 数据处理
    2.4 研究结果
        2.4.1 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的人口学变量特点研究
        2.4.2 高中生接纳他人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研究
        2.4.3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
        2.4.4 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2.5 讨论
        2.5.1 高中生自我接纳的特点分析与讨论
        2.5.2 高中生接纳他人的特点分析与讨论
        2.5.3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特点分析与讨论
        2.5.4 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分析与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方法
        3.3.3 实验研究程序
        3.3.4 数据处理
    3.4 干预研究的量化评估
        3.4.1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自我接纳的干预结果分析
        3.4.2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接纳他人的干预结果分析
        3.4.3 舞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干预后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结果分析
    3.5 干预研究的质性评估
        3.5.1 实验组《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单次反馈问卷》评估
        3.5.2 团体领导者观察评估
    3.6 讨论
        3.6.1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的有效性分析
        3.6.2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干预后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分析
第4章 结论及教育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教育对策建议
        4.2.1 提升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4.2.2 提升高中生接纳他人水平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4.2.3 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4.2.4 提高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接纳他人水平从而有效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4.2.5 学校开展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建议
    4.3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4.3.1 研究中的创新之处
        4.3.2 研究中的不足
        4.3.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生心理调查问卷
附录B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前期调查访谈问卷
附录C “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反馈表
附录D 以“自我接纳、接纳他人”为主题的接纳性舞动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消防员的心理状况
        1.2 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
        1.3 心理弹性相关研究现状
        1.4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
        3.1 心理弹性
        3.2 团体心理辅导
    4 理论依据
        4.1 心理弹性框架模型
        4.2 理论框架
    5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毫州市消防员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3 研究对象
        3.1 纳入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工具
        4.2 研究步骤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原则
    7 结果
        7.1 消防员一般资料状况
        7.2 消防员心理弹性状况
        7.3 消防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
        7.4 消防员社会支持状况
        7.5 消防员应对方式状况
        7.6 消防员正负性情绪状况
        7.7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消防员心理弹性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7.8 消防员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正负性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7.9 消防员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8 讨论
        8.1 消防员心理弹性水平偏低
        8.2 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9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在消防员中的应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3 研究对象
    4 干预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工具
        4.2 干预方案
        4.3 干预方法
        4.4 资料收集方法
        4.5 资料分析
    5 质量控制
        5.1 干预过程质量控制
        5.2 质性访谈质量控制
    6 伦理原则
    7 结果
        7.1 干预后量性结果分析
        7.2 干预后质性访谈结果分析
    8 讨论
        8.1 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消防员的心理弹性水平
        8.2 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消防员的自我效能
        8.3 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消防员的积极情绪
        8.4 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消防员的社会支持
        8.5 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消防员的积极应对方式
    9 小结
结论
    1 研究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
        2.3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心理弹性国内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9)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1.1 研究方案
        1.1.1 研究目标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处理
        1.1.5 质量控制
        1.1.6 伦理原则
    1.2 结果
        1.2.1 大学新生一般人口学特征
        1.2.2 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
        1.2.3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单因素分析
        1.2.4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多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
        1.3.2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的因素分析
    1.4 小结
    1.5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2.1 适应性的概念
    2.2 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测评工具
    2.3 大学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2.3.1 个体因素
        2.3.2 家庭因素
        2.3.3 学校因素
    2.4 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危害
        2.4.1 人际交往障碍
        2.4.2 学业成绩不理想
        2.4.3 强迫症状、焦虑等负性情绪
    2.5 适应性在护理领域的研究
    2.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10)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高中阶段的特殊性
        2. 选题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压力的研究综述
        2. 学业压力的研究综述
        3. 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4. 中学生学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5. 文献评述
    (四)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方法及程序
    (一) 研究假设
    (二) 研究对象
    (三) 测量工具
        1. 高中生学业压力测量
        2. 高中生心理健康测量
    (四) 施测程序
    (五) 数据处理
二、 研究结果
    (一) 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分析
        1. 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总体情况
        2. 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二) 朝鲜族高中生心理健康分析
        1. 朝鲜族高中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2. 朝鲜族高中生心理健康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三) 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1. 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四) 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1. 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对心理健康总分的回归分析
三、 讨论
    (一) 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基本情况分析
    (二) 朝鲜族高中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分析
    (三) 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 教育对策
    (一) 学校应开设相应的课程,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二) 家长要对孩子予以有效的心理支持
        1. 为孩子的成长设置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2. 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
        3. 朝鲜族家长应重视对两性差别采取相应的教育
        4. 针对不同家庭类型的朝鲜族高中生,家长应关注其心理状况
        5. 针对朝鲜族父母的文化程度不同,对其子女要有合理的教育方式
    (三) 家校合作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重视对留守孩子的关怀
        1. 家长积极与教师沟通,共同教育好留守孩子
        2. 教师、家长与学生进行共情,彼此相互理解
        3. 尊重学生,建立温馨的家校合作氛围
    (四) 有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四、大学生心理辅导应关注心理健康发展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二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D]. 王裕. 延安大学, 2021(12)
  • [2]提升人际关系和心理弹性降低初中生学习倦怠[D]. 陈妍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独立院校朋辈心理辅导态度调查分析[J]. 李晓晴,李泽伟. 教育观察, 2021(14)
  •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 徐圆圆,丁月萍,胡张浩宇. 百科知识, 2020(30)
  • [5]绘画治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G小学为例[D]. 肖桂花. 西南大学, 2020(05)
  • [6]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云南高校为例[D]. 赵红豆.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7]高中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基于舞动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探索[D]. 徐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于框架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消防员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D]. 曹雅梦. 郑州大学, 2020(02)
  • [9]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王慧.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8)
  • [10]朝鲜族高中生学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 安美娜.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大学生心理咨询应关注心理健康发展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