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及改进策略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及改进策略

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及完善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丁芊宾[1](2021)在《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 ——基于信贷行为的中介效应》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迅速,为股东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参股商业银行,使得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日益多元化。这一方面可以补充商业银行资本,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盲目扩张和关联贷款等不合理信贷行为,进而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急剧上升。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规范的信贷行为是商业银行资金安全的保障,安全可控的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核心。在此背景下,研究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的影响,以及信贷行为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股权结构、规范信贷行为和降低信贷风险,更有利于维护金融系统稳健运行、服务实体经济健康成长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主题是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的影响,以及信贷行为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进而确定研究方向。然后从银行公司治理理论和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两个角度出发,梳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并将基础理论知识与研究内容相结合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接着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和论证理论分析。在实证分析中,选取我国22家商业银行2010-2019年的数据,以不良贷款率来衡量信贷风险,作为被解释变量;从股权属性、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四个维度来描述股权结构,作为解释变量;从贷款规模、贷款集中度、贷款期限和贷款价格四个方面来表示信贷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并据此进行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之后通过案例分析来补充实证分析,进而共同论证理论分析。在案例分析中,结合包商银行从案例的角度去分析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的影响,以及信贷行为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并基于案例实际情况将股权结构的落脚点放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上,将信贷行为的落脚点放在关联贷款上。通过研究发现,第一,关于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国有属性与信贷风险的正相关关系不显着;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与信贷风险显着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信贷风险显着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信贷风险显着负相关。第二,关于信贷行为中介效应,贷款集中度在股权属性对信贷风险的影响中存在遮掩效应;贷款期限和贷款价格在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对信贷风险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贷款期限、贷款价格和关联贷款在股权集中度对信贷风险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贷款集中度、贷款期限和关联贷款在股权制衡度对信贷风险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同时研究表明,商业银行优化股权结构和规范信贷行为,监管部门加强外部治理有助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降低。

那颂[2](2021)在《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及破解机制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调查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四五”时期碳达峰绝对指标和碳中和远景规划下,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正在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中国的林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巨变。林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林农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林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困扰着政府有关部门,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而与林业金融支持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也存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尽管政府一直不懈努力,但问题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林权抵押贷款作为我国目前农村市场林农信贷担保最主要的贷款类型,虽盘活了森林资源,也为林业发展提供融通资金,但发展后劲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性不高,大多数林农由于达不到银行设置的担保条件要求,林农贷款普遍面临“担保困境”,并因此导致农村地区林农经常遭受金融机构的“信贷约束”,如果农村信贷市场林业金融支持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不仅不利于林农增收、林业发展、扩大林业再生产,也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是围绕如何破解林农贷款担保困境来开展研究,探索构建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来缓解农村市场林农融资难题,促进解决农村地区信贷资金供求失衡问题。本文的研究拓宽了担保理论在林业金融领域的应用范围,丰富了林业信贷担保理论体系,也为集体林权改革实践中关于探索林业金融支持有效路径提供理论研究参考资料,对黑龙江省林区等国有林为主区域的集体林业发展和解决林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遵循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制度框架设计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以信贷担保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梳理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借鉴担保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等最新研究成果,以构建符合当前实际并能促进解决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破解机制为研究目标,提出本文研究的逻辑思想。首先,通过数理演绎解释担保条件对林农贷款供求的影响,在多方博弈视角下研究林农、银行、担保机构三方经济主体间信任再造策略。然后,基于黑龙江省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深入分析,识别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显着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产出的影响效应,从福利经济学角度研究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生活福利水平的影响。其次,在前面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破解机制框架体系,并对机制运行保障模式做出设计。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担保制度的设计本应成为林农贷款需求与金融机构信贷供给的重要纽带,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金融机构为了降低信贷风险而设置的严苛担保条件已成为阻碍林农融资的重要因素,这是制度的缺陷,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林农贷款担保破解机制,会使得林农、银行、担保各方主体的个体福利水平提高,同时有效的机制设计,也会使得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提高,即存在显着的帕累托改进。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担保机构积极参与并合理分担信贷风险是银行、林农、担保机构各方合作信任再造的关键,最终实现多方主体互利共赢。另外,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效补充了正规金融的缺位,非正规金融的存在也能促使正规金融转变经营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对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加强积极引导,给予准确定位,通过制度完善,将其有效纳入监管之下,有利于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交易水平,改善农村林农家庭的生活福利。

林超[3](2021)在《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信贷业务是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的经济也持续发展,农民对信贷产品的需求也愈来愈高。农村商业银行在解决农民的信贷需求的情况下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农商银行存在产品单一、人才缺乏、服务水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商银行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等战略的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进入农村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不断出现新型信贷业务,这些因素都对农商银行的扩张与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因此,农商银行要针对其传统信贷业务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时期,信贷业务市场营销的优化与完善对于农商银行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研究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营销,致力探寻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营销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优化策略与保障措施,以期能够提高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营销能力,促进农商银行的发展,对其他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提供参考与借鉴。全文在搜集并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营销组合策略、信息不对称理论、7Ps营销理论、STP理论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当前农业银行与信贷业务的运行框架,介绍了B省农村商业银行的概况,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这四方面,分析了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其次,对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了微观环境、宏观环境、SWOT分析,为B省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化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最后,分别对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了STP优化与7Ps优化,并提出了保障措施,其中包括健全管理体系、提高信息服务、提升服务环境、加强人才建设。本文是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对B银行的信贷业务营销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以及SWOT分析,针对其营销面临的问题,从管理、信息、服务以及人才方面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并设计相应的保障措施。希望能够提升B银行的信贷业务营销能力,同时为其他的农商银行提供借鉴。

钟亚君[4](2021)在《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情况不容乐观,山东省为信贷风险重灾区,G银行W分行为当地重点国有大行,综合实力同业领先,信贷业务也占有绝对优势,但信贷风险接连暴露,资产质量相对落后,制约了该分行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从内部原因来看,信贷风险管理粗放、管理能力不足为主要问题。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归纳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该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重点剖析了内部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方面的主要工具、制度,进一步发现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着准入把控不严、移位管理粗放、评估模型不完善、存续期管理效率低下、全流程履职监督制度缺位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匹配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了成因分析。为解决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优化方案:一方面针对原有信贷风险管理环节提出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准确把握信贷投向及布局、建立分层次移位管理制度、优化客户评级模型、细化资产质量分类标准、规范全流程履职并建立监督制度、多角度开展信用风险监测预警等;另一方面引入信贷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从资产质量、基础管理、重点风险、合规评价四个维度设置评价指标,形成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与管理评价体系相互补充、检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为推进信贷风险管理策略实施,从组织架构、人力考核、信贷文化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希望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帮助G银行W分行提升其信贷管理水平,为新一轮经济周期信贷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可为区域内其他商业银行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建立健全新时代金融环境下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新体制、新方略。

王婉婷[5](2021)在《银企关系与现金流操控》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风险越来越高,现金持有和流动顺畅对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日益重要。为此,2020年3月施行的《证券法》将IPO的“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修改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以现金流为基础的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性。虽然,相比于会计盈余,公司的现金流较少用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随着现金流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各种手段虚增其报告值,进行现金流操控。现金流操控的实现,可能需要得到开户银行的默许甚至协助。随着我国银行商业化、公司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释放,但同时也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导致一些银行或其分支机构,为了自身利益,放弃应尽的社会责任,甚至失去应有的职业道德,成为企业现金流操控的帮手。因此,深入研究银企关系对企业现金流操控的影响及其机理,对于有效遏制企业现金流操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规范银企关系,优化金融市场,促进我国银行业和国民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2008-2019年上市A股企业为研究样本,以交易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融资约束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核心理论指导,结合信贷寻租理论,分析论证银企信贷关系强度对现金流操控的影响;依据产融结合理论,分析论证银企股权关系强度对现金流操控的影响;依据信贷寻租理论,分析论证银企高管关系强度对现金流操控的影响。最后,综合运用上述理论,检验各维度银企关系叠加时,即银企信贷关系和高管关系叠加,银企信贷关系和股权关系叠加,以及银企信贷关系、股权关系和高管关系叠加对现金流操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基于公司治理和宏观经济形势分组检验上述关系的主要影响机理。上述研究发现:(1)银企信贷关系强度与现金流操控显着正相关,国有股权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赋予高管较高薪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货币政策紧缩时能够有效弱化两者关系;(2)银行持股企业强度、企业持股银行强度与现金流操控均显着负相关,国有股权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赋予高管较低薪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和货币政策紧缩时能够有效增强银行持股企业强度对现金流操控的抑制作用,国有股权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赋予高管较高薪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和货币政策宽松时能够有效增强企业持股银行强度对现金流操控的抑制作用;(3)银企高管关系强度与现金流操控显着正相关,非国有股权性质、赋予高管较低薪酬、货币政策宽松时能够有效弱化两者关系,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两者关系的作用并不明显;(4)银企信贷关系和高管关系叠加与现金流操控显着正相关,国有股权性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赋予高管较低薪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和货币政策紧缩时,能够有效弱化两者关系;银企信贷关系和股权关系叠加与现金流操控显着负相关,非国有股权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赋予高管较低薪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和货币政策宽松时,能够有效强化两者关系;银企信贷关系、股权关系和高管关系叠加与现金流操控负相关但不显着,国有股权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赋予高管较低薪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和货币政策宽松时能够强化两者负相关关系。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创新在于:(1)从银企关系这一全新的视角,研究企业现金流操控实现的重要条件机制,创新了企业现金流操控形成机制的研究,拓展了银企关系后果影响的研究领域;(2)从银企信贷关系、银企股权关系、银企高管关系,及其叠加关系这一新的深度,研究银企关系的后果影响,创新了银企关系研究的视野,深化了银企关系对现金流操控的影响机理认识;(3)全面揭示了不同公司治理情境与宏观经济形势对银企关系与现金流操控关系的作用机制,为银企关系与现金流操控关系研究结论的有效运用提供重要基础。本文研究的主要实践意义在于:(1)有助于投资者根据公司银企关系状况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全面分析企业现金流操控的可能性,提高理性投资决策能力;(2)有助于监管方制定规范银企关系以遏制现金流操控的制度文件,明确监管的重点和路径,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3)有利于企业有效识别银企关系的风险点,健全相关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防范现金流舞弊行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4)有利于商业银行有效识别银企关系的风险点,健全相关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合理发展银企关系,切实履行对企业进行治理的社会责任。

瞿瑶[6](2020)在《商业银行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信贷模式创新研究 ——以NJ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生物医药行业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消费品行业,在药品消费刚性、新医改稳步推进、新版基药目录出台、健康服务产业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下,医药行业快速发展,未来成长潜力较大。但比之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研发及临床试验周期较长等特征使这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常面临融资问题的困扰。生物医药企业是商业银行的优质信贷资源,但受银行风险防范的限制,其融资模式难以突破,传统信贷模式主要以资产抵押、保证担保为主,而大多数医药企业以轻资产为主无法与其匹配,传统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致使银行可提供给医药企业的信贷资金和期限有限,融资效率较低。作者使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通过文献学习、银行同业调研、园区企业走访问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等方式收集资料展开研究,在分析生物医药企业行业发展情况及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及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商业银行为医药企业提供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商业银行信贷模式如何进行创新和完善,得出商业银行需突破现有信贷模式的制约,进行信贷模式创新,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制定差异化信贷模式的结论,如知识产权质押、股加债的投融资相结合、基于互联网数据的标准化产品等等,并提出经验和启示,有助于商业银行加深与生物医药企业的协同合作,把握信贷业务新利润增长之处,实现银企双赢,助力医药企业的研发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造福社会。

唐子君[7](2020)在《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由粗放的高速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孕育新的市场机遇。与此同时,粗放增长模式下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对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构成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信贷结构的优化可以有效支撑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通过信贷资源的优化升级,能够有效推动资本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流动,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产生深入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银行业的信贷结构。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金融机构有效支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既是支持我国经济长效健康发展需要,也是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经营能力、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与响应中央政策号召的迫切需求。FN银行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的F银行的一家一级分支机构,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在当地拥有较为雄厚的客户基础,存贷款规模市场占比逐步扩大。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变化,FN银行信贷经营上的风险隐患开始暴露,信贷结构不均衡,业务增长乏力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FN银行为实例,着重从区域、行业、客户、产品、期限、担保等六个主要方面对2015年至2019年FN银行信贷结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发现FN银行存在区域信贷发展不平衡、新兴行业拓展不足、普惠金融业务体量偏小、零售贷款结构有待优化、信贷资金流动性仍需提升、抵质押物风险缓释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发现的FN银行信贷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及国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本文对FN银行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提出差别化的信贷支持,加快新兴行业信贷投放,加大普惠金融业务资源配置,优先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提升短期限贷款占比和优化抵质押物结构等优化措施。最后确保优化措施的顺利实施,提出包括组织、制度和人才等三方面的支持保障建议。本研究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为FN银行如何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徐瑜[8](2020)在《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科技金融风险与管理研究 ——以A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变更,我国的科技型企业在全部企业占比中逐年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当前科研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但随着科技型企业的增加,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难,商业银行如何服务科技型企业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以A地方性商业银行为例,对其提供科技企业贷款业务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研究成果如下:(1)A银行科技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包括科技金融业务情况、信贷业务产品、信贷产品占比、不良贷款率等;(2)分析A银行科技金融风险,具体涵盖科技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运营风险、操作风险、担保风险、管理风险和宏观经济风险;(3)构建A银行科技金融风险的模型,并基于Logistic模型对A银行科技金融业务风险进行实证分析;(4)提出A银行科技金融风险管理相关建议,通过完善科技金融业务风险分担机制、优化审贷机制和信贷模式,拓宽科技金融创新领域,创新抵押质押贷款模式,优化科技金融人才培育。本文对A地方性商业银行科技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利用Logistic模型对其科技金融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科技金融风险的对策,研究方法较为科学、案例较为新颖,有一定的实际创新。同时,本文的研究不仅能为A银行科技金融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对于其他同类银行风险管理也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万东灿[9](2020)在《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文中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核心。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深度调整,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均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能否掌握核心技术,能否不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只有靠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面临内忧外患,企业创新资金不足,种种迹象表明融资约束严重是制约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对财政金融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与市场,财政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体。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财政赤字压力加大,金融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引领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学界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围绕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作用效果如何以及如何优化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等问题,系统性的研究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定位、作用机制、功能优势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作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本文的研究具体通过以下部分展开:一是通过梳理关于财政政策和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作用影响,以及产权性质、企业规模等企业内部特征对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影响的国内外文献,为后续分析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提供文献支撑。二是通过梳理与本文研究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包括创新经济学理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和政策性金融理论,从而把创新的双重属性和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机制相对接,并构建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协同组合模式。为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分工与协同配合提供理论支持,并为系统论证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和作用优势打下理论基础。三是系统性分析在新时期,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定位领域、作用要素、分工机制和功能优势。从理论角度提出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而政策性金融能够发挥好财政与金融的协同优势,实现政策性、市场性和专业性的统一,有效分担企业创新面临的公共风险和私人风险,促进企业提升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是从现实出发,分析作为履行政策性金融职能主体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和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效果和不足,及在支持过程中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论证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的综合优势,厘清了制约政策性金融作用发挥的因素。五是基于理论和现实构造实证模型进行分析。以符合“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的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策性金融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支持作用。同时结合企业内部异质性特征,包括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因素,探究企业异质性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金融对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国有产权性质能够显着提升政策性金融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而对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不显着。企业规模增长对政策性金融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不显着,但能够显着提升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企业年龄增长对政策性金融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对于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不显着。六是以进出口银行支持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为案例,结合前述理论与实证分析,剖析进出口银行在支持我国船舶工业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的定位、措施和效果。探讨进出口银行在提升国有船舶企业创新产出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并借鉴造船强国日韩的国际经验,为后续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参考。基于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得出重要结论,具体如下:首先,创新的双重属性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和市场的结合体,具有财政和金融的组织协同机制。政策性金融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分担创新风险,在专业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其次,政策性金融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支持效果还不够理想,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年轻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和覆盖面相对不足,精准高效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最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存在摇摆,经营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够到位。相关政府部门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措施,经营授权,监管考核等机制还不够完善,制约着政策性金融作用优势的发挥。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优化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措施、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完善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支持入手,为更好的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提出一揽子综合改进方案:一方面,政策性金融须以企业为中心,明确分工定位,分层分类支持企业创新,同时不断创新支持方式,优化评估体系,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商业性金融的全面合作。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须全面深化改革,强化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同时,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在完善授权、监管和激励措施等方面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袁想希[10](2020)在《资本约束、信贷行为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201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中,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被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价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有67家的农村商业银行处于8—10级的评级结果中(评定级别越高,风险越大)。人民银行将对评级结果差的银行采取补充资本、控制资产增长等早期纠正措施,这预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未来将面临更为严格的资本约束。面对严格的资本约束,农村商业银行的绩效会有何变化、此时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发挥的是缓冲作用还是激励作用;信贷业务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资本约束是怎样通过信贷行为影响到其绩效;目前资本约束对上市农村商业银行与未上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是否一样,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在有效金融监管理论和资本缓冲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数量约束和资本质量约束对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及信贷行为作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作用机理,然后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其次,利用全国49家农村商业银行2012—2018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资本约束对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数量约束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质量约束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2)资本约束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数量约束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扩张速度显着负相关,质量约束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扩张速度产生显着负相关;数量约束与农村商业银行涉农贷款占比显着正相关,质量约束与农村商业银行涉农贷款占比显着负相关;(3)信贷行为在资本约束对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影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信贷扩张速度在资本约束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涉农贷款占比在数量约束对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影响中的中介效应不显着,在质量约束对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显着,且发挥的是部分中介效应;(4)稳健性检验。结果稳健,且资本约束对上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更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监管机构和农村商业银行自身两大方面提出提高其绩效的对策建议。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及完善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及完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 ——基于信贷行为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的影响
        2.1.1 股权属性对信贷风险的影响
        2.1.2 股权集中度对信贷风险的影响
        2.1.3 股权制衡度对信贷风险的影响
    2.2 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行为的影响
    2.3 信贷行为中介效应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影响的综合理论分析
    3.1 基础理论
        3.1.1 银行公司治理理论
        3.1.2 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3.2 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3 信贷行为中介效应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4章 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取
    4.3 描述性统计
    4.4 相关性分析
    4.5 模型设定
    4.6 回归分析
        4.6.1 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影响的回归分析
        4.6.2 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4.6.3 信贷行为对信贷风险影响的回归分析
    4.7 信贷行为中介效应分析
    4.8 稳健性检验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包商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影响的案例分析
    5.1 包商银行简介
    5.2 包商银行风险事件始末
    5.3 包商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的影响分析
        5.3.1 股权结构
        5.3.2 信贷行为
        5.3.3 信贷风险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及破解机制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调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林农贷款担保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林农
        2.1.2 林农贷款担保
        2.1.3 信贷约束
        2.1.4 担保困境
        2.1.5 破解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信贷担保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机制设计理论
        2.2.4 社会资本理论
        2.2.5 福利经济学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林农贷款供求及担保功效分析
    3.1 林农信贷需求
        3.1.1 林农信贷需求特征
        3.1.2 林农经济行为分析
    3.2 银行贷款供给
        3.2.1 银行贷款供给现状
        3.2.2 银行发放林农贷款存在的风险
        3.2.3 林农贷款风险特征
        3.2.4 林农贷款风险传导路径
    3.3 担保机构担保功效
        3.3.1 担保类型
        3.3.2 担保特征
        3.3.3 担保的功效分析
    3.4 林农、银行和担保机构三方主体信任再造策略演化博弈分析
        3.4.1 基本假设
        3.4.2 模型构建
        3.4.3 动态博弈过程分析
        3.4.4 演化策略稳定性分析
        3.4.5 博弈分析结论
    3.5 本章小结
4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调查分析与担保困境识别
    4.1 调查区域选取
        4.1.1 样本主要分布区域
        4.1.2 调查主体
        4.1.3 调查时间
        4.1.4 调查内容
        4.1.5 调查方法
    4.2 问卷检验
        4.2.1 区分度分析
        4.2.2 信度检验
        4.2.3 效度检验
    4.3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调查分析
        4.3.1 林农样本特征描述性分析
        4.3.2 银行样本特征描述性分析
        4.3.3 担保机构样本特征描述性分析
        4.3.4 调查分析结果
    4.4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识别和界定
        4.4.1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识别
        4.4.2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界定
    4.5 本章小结
5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5.1.1 林农自身情况
        5.1.2 林农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情况
        5.1.3 林农所在地金融机构服务情况
        5.1.4 林农所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5.2 模型构建
        5.2.1 研究方法及模型设定
        5.2.2 影响因素的选择与描述
    5.3 相关性检验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影响因素通过假设检验原因分析
        5.4.2 影响因素未通过假设检验原因分析
    5.5 建议
        5.5.1 运用政策性担保体系解决林农贷款担保难题
        5.5.2 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
        5.5.3 完善林权流转配套服务体系
    5.6 本章小结
6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福利水平的影响分析
    6.1 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产出的影响效应
        6.1.1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强度的界定
        6.1.2 研究假设
        6.1.3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6.1.4 模型检验
        6.1.5 实证结果分析
        6.1.6 结论
    6.2 担保困境对林农生活福利的影响
        6.2.1 模型构建
        6.2.2 变量选取
        6.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2.4 结论与建议
    6.3 本章小结
7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破解机制框架体系
    7.1 构建依据
    7.2 构建原则
    7.3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
        7.3.1 担保品扩展替代机制
        7.3.2 金融机构信贷改进机制
        7.3.3 担保人扩展机制
        7.3.4 风险分担机制
        7.3.5 信用环境促进机制
        7.3.6 政府扶持机制
        7.3.7 林权流转配套服务机制
    7.4 林农信贷担保运行模式
        7.4.1 政策性运行模式
        7.4.2 市场化运行模式
        7.4.3 商业化运行模式
        7.4.4 互助合作型运行模式
    7.5 本章小结
8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运行保障政策建议
    8.1 长期稳定林地承包政策,依法保护权益不受侵犯
    8.2 规范商品林流转秩序,加快流转市场建设
    8.3 完善林权配套改革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中介机构建设
    8.4 金融机构强化金融服务意识,积极创新林业金融信贷产品
    8.5 金融监管部门适度建立激励机制,营造金融支持良好环境
    8.6 建立多元化人才支撑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营销体系
    8.7 试点先行,成熟推广
    8.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3)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回顾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总体评价
    2.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7Ps营销理论
        2.2.3 STP理论
    2.3 小结
第3章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营销的现状及其问题
    3.1 B省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3.2 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3.3 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营销面临的问题
        3.3.1 产品方面
        3.3.2 价格方面
        3.3.3 渠道方面
        3.3.4 促销方面
        3.3.5 人员方面
        3.3.6 过程方面
        3.3.7 有形展示方面
    3.4 小结
第4章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营销的环境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微观环境
        4.2.1 贷款者议价能力
        4.2.2 存款者议价能力
        4.2.3 潜在竞争者
        4.2.4 行业内竞争
        4.2.5 替代品
    4.3 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会分析
        4.3.4 威胁分析
    4.4 小结
第5章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营销策略的优化
    5.1 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STP优化
        5.1.1 市场细分方面
        5.1.2 目标市场选择方面
        5.1.3 市场定位方面
    5.2 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7Ps优化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5.2.5 人员策略
        5.2.6 过程策略
        5.2.7 有形展示策略
    5.3 小结
第6章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6.1 健全管理体系
    6.2 提高信息服务
    6.3 提升服务环境
    6.4 加强人才建设
    6.5 小结
第7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
        2.1.1 信贷风险的产生及分类
        2.1.2 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
    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
        2.2.1 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2.2.2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3.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3.2 信贷配给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研究述评
        2.4.1 国外研究综述
        2.4.2 国内研究综述
        2.4.3 研究述评
第3章 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信贷业务现状及风险成因
        3.1.1 信贷业务现状
        3.1.2 信贷业务风险成因
    3.2 信贷风险管理内部环境
        3.2.1 组织架构
        3.2.2 从业人员结构
        3.2.3 信贷文化建设
    3.3 信贷风险识别主要工具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3.3.1 行业政策
        3.3.2 信贷准入
        3.3.3 移位管理
    3.4 信贷风险评估主要工具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3.4.1 内部评级法(债项评级)
        3.4.2 信用等级评定
        3.4.3 授信限额管理
        3.4.4 资产质量分类
    3.5 信贷风险管控主要工具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3.5.1 存续期管理
        3.5.2 全流程履职监督
        3.5.3 风险监测预警
    3.6 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3.6.1 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3.6.2 评估模型存在漏洞
        3.6.3 发展与管理的矛盾未解决
        3.6.4 风险意识淡薄
第4章 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4.1 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总体优化方案
    4.2 信贷风险识别策略
        4.2.1 准确把握信贷投向及布局
        4.2.2 严格准入管理
        4.2.3 建立分层次移位管理制度
    4.3 信贷风险评估策略
        4.3.1 提高债项评级准确性
        4.3.2 优化客户评级模型
        4.3.3 强化授信实质性风险管理
        4.3.4 细化资产质量分类标准
    4.4 信贷风险管控策略
        4.4.1 明确存续期管理原则
        4.4.2 规范全流程履职,并建立监督制度
        4.4.3 多角度开展信用风险监测预警
    4.5 风险管理评价策略
        4.5.1 资产质量
        4.5.2 基础管理
        4.5.3 重点风险
        4.5.4 合规评价
第5章 信贷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架构优化
        5.1.1 营销属地化管理与风险垂直化管理
        5.1.2 按照业务流程设置信贷风险管理岗位
    5.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并完善考核
        5.2.1 配齐配强信贷队伍
        5.2.2 完善考核机制调动风险管理积极性
    5.3 信贷文化建设
        5.3.1 培育全员风险管理出效益的理念
        5.3.2 树立人本、责任、成本意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 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银企关系与现金流操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银企关系
        1.2.2 现金流操控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银企关系的经济后果研究
        2.1.1 银企信贷关系的经济后果研究
        2.1.2 银企股权关系的经济后果研究
        2.1.3 高管银行背景的经济后果研究
    2.2 现金流操控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文献评价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与银企关系产生有关的理论基础
        3.1.2 与银行治理有关的理论基础
        3.1.3 与现金流操控有关的理论基础
    3.2 研究框架
第4章 银企信贷关系与现金流操控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变量定义
        4.2.3 模型设计
    4.3 实证检验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实证结果分析
        4.3.3 稳健性检验
    4.4 进一步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分组检验
    4.5 进一步研究:基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分组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银企股权关系与现金流操控
    5.1 研究假设
        5.1.1 银行持股企业与现金流操控
        5.1.2 企业持股银行与现金流操控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2 变量定义
        5.2.3 模型设计
    5.3 实证检验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实证结果分析
        5.3.3 稳健性检验
    5.4 进一步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分组检验
    5.5 进一步研究:基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分组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银企高管关系与现金流操控
    6.1 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变量定义
        6.2.3 模型设计
    6.3 实证检验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实证结果分析
        6.3.3 稳健性检验
    6.4 进一步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分组检验
    6.5 进一步研究:基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分组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银企关系叠加与现金流操控
    7.1 研究假设
        7.1.1 银企信贷关系和高管关系叠加与现金流操控
        7.1.2 银企信贷关系和股权关系叠加与现金流操控
        7.1.3 银企信贷关系、股权关系和高管关系叠加与现金流操控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2.2 变量定义
        7.2.3 模型设计
    7.3 实证检验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实证结果分析
        7.3.3 稳健性检验
    7.4 进一步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分组检验
    7.5 进一步研究:基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分组检验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合理运用银企关系,抑制现金流操控
        8.2.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助推银企关系良性功能发挥
        8.2.3 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促使银企关系“顺周期”
    8.3 研究展望
        8.3.1 关于银企关系的定位研究
        8.3.2 关于现金流操控的模型研究
        8.3.3 关于银企关系与现金流操控的影响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6)商业银行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信贷模式创新研究 ——以NJ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内容和框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局限性
2 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1 理论基础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信贷配给理论
        2.1.3 金融创新理论
        2.1.4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2.1.5 生命周期理论
    2.2 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简要评述
3 生物医药企业及其风险特征分析
    3.1 生物医药企业细分及业务模式
    3.2 生物医药行企业行业特征
        3.2.1 外部环境综合评价及风险预警
        3.2.2 行业主要政策及影响
        3.2.3 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3.2.4 行业特点
    3.3 生物医药企业的阶段性特征
    3.4 生物医药企业的风险特征
4 商业银行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信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信贷现状
    4.2 风险分类和评估
        4.2.1 风险分类
        4.2.3 风险评估
    4.3 现有信贷模式及缺陷分析
        4.3.1 信贷政策
        4.3.2 传统信贷模式特点
        4.3.3 传统信贷模式缺陷及改进措施
5 基于NJ银行信贷案例分析生物医药企业的信贷模式创新
    5.1 Y公司基本情况
        5.1.1 企业概况
        5.1.2 核心团队
        5.1.3 主要产品
        5.1.4 财务情况
    5.2 初创期银行信贷模式
        5.2.1 影响因素
        5.2.2 初创期信贷模式创新
    5.3 成长期银行信贷模式
        5.3.1 影响因素
        5.3.2 成长期信贷模式创新
    5.4 成熟期银行信贷模式
        5.4.1 影响因素
        5.4.2 成熟期信贷模式创新
    5.5 信贷模式创新及效果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及建议
        6.2.1 完善多方合作机制
        6.2.2 金融与科技相融合
        6.2.3 提高风险识别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7)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信贷结构优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信贷结构相关理论基础
    2.1 信贷结构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信贷及信贷结构
        2.1.2 信贷结构优化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信贷配给理论
        2.2.3 风险收益理论(RAROC)
        2.2.4 贷款组合理论
第三章 FN银行及其信贷结构现状
    3.1 广西区域经济情况及FN银行概况
        3.1.1 广西区域经济情况
        3.1.2 FN银行概况
    3.2 FN银行信贷结构现状
        3.2.1 区域结构
        3.2.2 行业结构
        3.2.3 客户结构
        3.2.4 产品结构
        3.2.5 期限结构
        3.2.6 担保结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N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FN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
        4.1.1 区域信贷结构不平衡
        4.1.2 新兴行业拓展不足
        4.1.3 普惠金融业务体量偏小
        4.1.4 零售信贷结构有待优化
        4.1.5 信贷资金流动性仍需提升
        4.1.6 抵质押风险缓释效果不佳
    4.2 FN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银行外部原因
        4.2.2 银行内部原因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方案
    5.1 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目标
        5.1.1 区域信贷均衡发展
        5.1.2 有效提升新兴行业信贷占比
        5.1.3 扩大普惠金融业务规模
        5.1.4 稳步优化零售信贷结构
        5.1.5 盘活信贷资金流动性
        5.1.6 提高抵质押物风险缓释能力
    5.2 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措施
        5.2.1 差别化的区域信贷支持
        5.2.2 加快新兴行业信贷投放
        5.2.3 加大普惠金融信贷资源配置
        5.2.4 优先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5.2.5 提升短期限贷款占比
        5.2.6 改善抵质押物结构
    5.3 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措施的支持保障
        5.3.1 组织保障
        5.3.2 制度保障
        5.3.3 人才保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科技金融风险与管理研究 ——以A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科技金融的研究
        1.2.2 关于科技企业信贷研究
        1.2.3 关于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2.1 科技金融
    2.2 科技企业及其特征
        2.2.1 科技企业的界定
        2.2.2 科技企业的特征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麦克米伦缺陷理论
        2.3.2 均衡信贷配给理论
        2.3.3 关系型贷款理论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A银行科技金融风险业务及其风险表现特征
    3.1 A银行概况
    3.2 A银行科技金融业务
    3.3 A银行信贷业务状况
        3.3.1 信贷力度
        3.3.2 信贷产品占比
        3.3.3 总信贷占比
        3.3.4 不良贷款率
        3.3.5 申请信贷满足状况
    3.4 A银行科技金融风险表现特征
        3.4.1 信用风险
        3.4.2 运营风险
        3.4.3 操作风险
        3.4.4 担保风险
        3.4.5 管理风险
        3.4.6 宏观经济风险
        3.4.7 风险总结
4 基于Logistic的 A银行科技金融风险的评估
    4.1 模型的构建
        4.1.1 指标构建及说明
        4.1.2 模型的建立
    4.2 数据的来源
    4.3 描述性统计
    4.4 实证分析结果
        4.4.1 自变量相关性
        4.4.2 模型估计与检验
        4.4.3 模型应用
    4.5 实证分析结论
5 A银行科技金融风险管理的对策
    5.1 完善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5.2 优化审贷机制和信贷模式
    5.3 拓宽科技金融的创新领域
        5.3.1 体制创新
        5.3.2 产品创新
    5.4 创新抵押质押贷款模式
    5.5 优化科技金融人才培育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9)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先进制造业
        1.2.2 企业技术创新
        1.2.3 政策性金融
    1.3 研究内容、逻辑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2 逻辑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2.1.1 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2.1.2 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2.1.3 企业异质性对财政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
    2.2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2.2.1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2.2.2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2.2.3 企业异质性对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
    2.3 政策性金融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2.3.1 政策性金融概述
        2.3.2 政策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4 文献评述
        2.4.1 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评述
        2.4.2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评述
        2.4.3 政策性金融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创新经济学理论
        3.1.1 技术创新理论
        3.1.2 企业创新理论
        3.1.3 创新的私人属性和公共属性
    3.2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3.2.1 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理论
        3.2.2 政府干预理论
        3.2.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
        3.2.4 政府与市场促进创新的作用机制
    3.3 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协同组合模式
        3.3.1 财政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方式和不足
        3.3.2 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方式和不足
        3.3.3 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企业创新的模式构建
    3.4 政策性金融理论
        3.4.1 政策性金融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3.4.2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界定和分类
    3.5 本章小结
4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4.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4.1.1 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重要性和现实困境
        4.1.2 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风险和私人风险
        4.1.3 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
        4.1.4 财政补贴和商业性金融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4.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位和领域
        4.2.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定位
        4.2.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作用领域
        4.2.3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比较
    4.3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要素和分类
        4.3.1 服务主体分类
        4.3.2 服务工具分类
        4.3.3 服务对象分类
        4.3.4 政府支持与监管分类
    4.4 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4.4.1 政策性银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4.4.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4.4.3 政策性银行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协同配合
    4.5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功能和优势
        4.5.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功能
        4.5.2 政策性金融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优势
    4.6 本章小结
5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
    5.1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举措
        5.1.1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
        5.1.2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专项措施
    5.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效果和不足
        5.2.1 政策性银行的支持措施、效果和不足
        5.2.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支持措施、效果和不足
    5.3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
        5.3.1 政策性金融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
        5.3.2 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全面风险管理
    5.4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5.4.1 政策性金融机构定位与运行管理问题
        5.4.2 政府部门支持与考核监管问题
    5.5 本章小结
6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6.1 实证分析思路与研究假设
        6.1.1 实证分析思路
        6.1.2 研究假设
    6.2 样本说明和变量选取
        6.2.1 样本选取说明
        6.2.2 变量的选取和度量
    6.3 模型设计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 政策性金融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实证分析
        6.4.3 政策性金融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实证分析
    6.5 企业异质性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作用的影响分析
        6.5.1 产权性质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6.5.2 企业规模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6.5.3 企业年龄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6.6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案例:以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为例
    7.1 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船舶工业的必要性
        7.1.1 支持船舶工业的战略意义
        7.1.2 船舶工业的高风险特征
        7.1.3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7.2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创新升级的措施和效果
        7.2.1 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措施
        7.2.2 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效果
    7.3 进出口银行支持国有船舶企业创新的问题分析和对策
        7.3.1 进出口银行支持两船集团创新的比较分析
        7.3.2 进出口银行支持两船集团创新产出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7.4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面临的困难和国际经验借鉴
        7.4.1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面临的困难
        7.4.2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8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作用优势
        8.1.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不足
        8.1.3 制约政策性金融作用发挥的因素须改善
    8.2 政策建议
        8.2.1 对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8.2.2 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后记

(10)资本约束、信贷行为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1.2.2 关于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绩效的研究
        1.2.3 关于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资本约束
        2.1.2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行为
        2.1.3 农村商业银行绩效
    2.2 理论分析
        2.2.1 有效金融监管理论
        2.2.2 资本缓冲理论
        2.2.3 啄序理论
    2.3 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
        2.3.1 单一财务指标法
        2.3.2 经济增加值法
        2.3.3 数据包络法
3.农村商业银行资本约束、信贷行为及绩效现状分析
    3.1 农村商业银行资本约束现状分析
        3.1.1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历程
        3.1.2 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面临的数量约束
        3.1.3 农村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现状及面临的质量约束
    3.2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现状分析
        3.2.1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扩张速度
        3.2.2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规模
        3.2.3 农村商业银行涉农贷款占比
    3.3 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现状分析
    3.4 本章小结
4.资本约束、信贷行为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机理分析及假设提出
    4.1 资本约束对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机理与假设提出
        4.1.1 数量约束对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机理及假设
        4.1.2 质量约束对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机理及假设
    4.2 信贷行为对资本约束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机理与假设
        4.2.1 信贷行为对数量约束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机理与假设
        4.2.2 信贷行为对质量约束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机理与假设
    4.3 本章小结
5.资本约束、信贷行为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研究设计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 变量选择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中介变量
        5.2.4 控制变量
    5.3 实证模型构建
    5.4 本章小结
6.资本约束、信贷行为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
    6.1 描述性统计
    6.2 相关性分析
    6.3 模型选择
    6.4 资本约束、信贷行为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
        6.4.1 资本约束对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6.4.2 资本约束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
        6.4.3 信贷行为对资本约束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
    6.5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7.农村商业银行面临资本约束时提升绩效的政策建议
    7.1 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效率
        7.1.1 适度放松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标准
        7.1.2 对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实行差异化监管措施
    7.2 加快适应资本监管约束
        7.2.1 拓宽农村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
        7.2.2 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制度
    7.3 增强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实力
        7.3.1 加大金融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7.3.2 有效制定发展策略,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变化
8.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及完善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银行股权结构对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 ——基于信贷行为的中介效应[D]. 丁芊宾.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2]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及破解机制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调查数据[D]. 那颂.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3]B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林超.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G银行W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钟亚君. 山东大学, 2021(02)
  • [5]银企关系与现金流操控[D]. 王婉婷.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6]商业银行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信贷模式创新研究 ——以NJ银行为例[D]. 瞿瑶. 浙江大学, 2020(02)
  • [7]FN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D]. 唐子君. 广西大学, 2020(07)
  • [8]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科技金融风险与管理研究 ——以A银行为例[D]. 徐瑜. 浙江大学, 2020(02)
  • [9]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D]. 万东灿.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11)
  • [10]资本约束、信贷行为与农村商业银行绩效[D]. 袁想希.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及改进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