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管理走向——从“后保管模式”谈起(论文文献综述)
周耀林,吴化,刘丽英,张昕[1](2021)在《面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档案知识服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档案工作的重要职责。本文基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特点,结合其档案知识服务需求,分析了当前档案馆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档案知识服务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面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档案知识服务发展对策,包括提高档案知识服务的主动意识、提升档案知识服务的质量和完善档案知识服务的保障建设。
徐维晨[2](2021)在《后保管模式四个维度的中国化演进及其启示》文中研究指明后保管模式的中国化演进历经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其演进之路分为实践维度上的理论架构、开放维度上的创新发展、整体维度上的深入推进、价值维度上的现实认证四个方面。后保管模式的中国化虽然已有深厚的积淀,但是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化和推进。
赵鑫强[3](2021)在《国内档案知识管理文献综述》文中认为知识、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没有物质世界不会存在,没有能量世界不会运动,没有知识世界没有意义。随着知识在生产要素和社会生产过程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渐成为主流,世界经济也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1]作为愈加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知识的管理也逐渐提上日程,并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亮认为知识管理是在组织内持续创造新知识、广泛地传播这种知识,并迅速地将其体现在新产品/服务、新技术和新系统上的过程。
王萌[4](2020)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在电子文件激增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针对电子文件管理形成了一种新的实践管理模式——后保管模式。后保管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档案保管模式,它的核心是电子文件由其形成机构保管,而不必移交给档案馆,档案馆的职能定位从单纯的文件保管机关转变为一个监督形成者保管其生成档案的监管中心。在后保管模式形成之初,它仅仅是一种思想上的转变。然而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率先尝试探索了后保管模式的实践方式,它接受了后保管的思想,并制定了后保管政策宣布实施。在近二十多年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的研究中,澳大利亚一直在积极探索,不断更新档案实践管理模式,为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提供了广泛的意见。所以,笔者选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后保管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力求探究澳大利亚后保管模式的核心特征及发展过程,剖析澳大利亚后保管模式的精髓,为我国电子文件的保管工作提出参考建议。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和质性研究法,笔者根据研究主题选取了12位国内外访谈对象,身份分别为国内外电子文件领域研究专家及档案馆工作者。根据不同的访谈对象设计不同的专家访谈提纲。在访谈完成后,对访谈结果进行质性分析,分析总结了各位被访者关于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形成背景、实施情况、演变过程以及评价。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形成(包括形成背景、具体内容、实施情况)以及后续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从而辩证地对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作出评价,并由此引发了对于中国电子文件管理实践模式的启示,为我国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工作提供了一系列参考建议。
李木兰[5](2019)在《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特里·库克是近现代档案学的重要人物。其档案学思想不仅影响着加拿大的档案界,也对中国的档案实践和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文章运用文献统计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对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的形成进行统计和梳理,系统分析并阐释“新来源观”、“宏观鉴定论”、“后保管模式”和“档案学范式思想”本身的内在逻辑、相互之间的联系。其次,利用比较研究法分析其思想与传统来源观、谢伦伯格鉴定思想及传统保管模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说明其思想的时代适用性。再次,阐明其档案学思想在中国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在档案界引起了社会记忆研究热和档案资源观的改变,引导当前中国档案范式研究和引发学者对档案学范式的深层次思考;另一方面,在档案实践领域中对档案资源建设、档案鉴定工作和档案职业产生的积极作用。最后,从理论研究到实践领域,特里·库克的档案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全面研究其档案学思想,有助于深入把握其思想精髓,予以中国档案学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启迪中国档案界对国外档案学理论和思想适当的学习和借鉴,利于档案学的理论发展和应用创新。从而为中国档案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闫冬,张皓晨[6](2017)在《档案知识服务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献调查表明:相关档案知识服务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在档案知识服务实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是还存在研究热度不高问题,远落后于图情专业;借鉴图情专业多,档案学特色少;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等不足。
张夏[7](2017)在《浅析后保管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过程、特点和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后保管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对待"舶来品"客观理性、研究内容纵横交错、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特点。后保管主义的传入对我国档案学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完善了后保管主义的理论内涵,促进了传统理论的推陈出新,强化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加强了档案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探讨后保管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特点和意义,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后保管主义对我国档案学界的影响,并能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档案学者的研究重点和动态。
贾玲,吴建华,杜岩[8](2015)在《论档案知识管理的层次性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档案知识管理是近年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探讨档案知识管理应该确立一个理论基点,即从宏观层面来看,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职能等方面相对独立,两者的工作内容存在部分交叉、重叠,但不能互相等同或取代。因此,档案知识管理具有层次性特征,包括针对档案机构自身工作实践而实施的知识管理和档案知识资源管理两个层次。
曹文译[9](2015)在《后保管主义中国化档案学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通过对我国档案学后保管主义主题相关文献的梳理,展现了后保管主义作为一个新概念进入中国后,由概念到体系,由体系到细节的中国化过程以及其中国化分论点的讨论情况。
冯惠玲,张斌,徐拥军,加小双,丁子涵,刘晓菲,张倩[10](2014)在《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1前言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步人一个多元化的快速变革时代。流动性、技术性、多元性等现代社会特征日益凸显,后现代主义思潮愈加泛滥,传统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被全方位的批判和反思。社会环境的多元变化促使档案领域主动或被动地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档案学理论研究也开始朝着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开始应用于档案学理论研究中,无论是档案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档案应用理论研究,都在多元视角的切人下取得突破性进展,使档案学理论研究领域呈现兼纳百川、百花齐放之势。这使我们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是档
二、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管理走向——从“后保管模式”谈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管理走向——从“后保管模式”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需要档案知识服务提供支撑 |
1.1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特点 |
1.2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需要档案知识服务进行全面支持 |
1.2.1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过程需要档案知识服务 |
1.2.2 开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研究需要档案知识服务 |
1.2.3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可持续发展需要档案知识服务 |
2 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档案知识服务的优势与不足 |
2.1 主观能动的优势与不足 |
2.2 服务能力的优势与不足 |
2.3 保障条件的优势与不足 |
3 面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档案知识服务发展对策 |
3.1 提高档案知识服务的主动意识 |
3.1.1 在加强理论研究过程中深化主观认识 |
3.1.2 在机构改革进程中不断强化服务理念 |
3.2 提升档案知识服务的质量 |
3.2.1 通过规划提高对档案知识服务的关注度 |
3.2.2 通过加强调研用户需求建设档案知识库 |
3.2.3 通过精细化策略提升档案知识服务深度 |
3.3 完善档案知识服务的保障建设 |
3.3.1 加强智力支持 |
3.3.2 增加经费投入 |
3.3.3 完善制度建设 |
4 结 语 |
(2)后保管模式四个维度的中国化演进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后保管模式中国化演进之路概述 |
2 后保管模式中国化演进的四个维度 |
2.1 实践维度上的中国化理论架构 |
2.2 开放维度上的中国化创新发展 |
2.3 整体维度上的中国化深入推进 |
2.4 价值维度上的中国化现实认证 |
3 后保管模式中国化的启示 |
3.1 多维度深化和推进 |
3.2 借鉴与创新的融合 |
3.3 对隐性知识的关注 |
(4)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电子文件 |
2.1.2 “后保管” |
2.1.3 后保管模式 |
2.2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2.1 文件连续体理论 |
2.2.2 新詹金逊主义 |
第三章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访谈调查 |
3.1 访谈调查的目的及访谈原因 |
3.1.1 访谈原因 |
3.1.2 访谈目的 |
3.2 研究设计 |
3.3 访谈实施 |
3.3.1 访谈准备 |
3.3.2 访谈实施 |
3.3.3 访谈结果 |
3.4 访谈文字内容分析 |
3.4.1 开放性编码 |
3.4.2 主轴编码 |
3.4.3 选择性编码 |
3.4.4 Nvivo软件分析结果 |
第四章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形成 |
4.1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形成背景 |
4.1.1 理论背景 |
4.1.2 实践背景 |
4.2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内容 |
4.2.1 电子文件保管的一般要求 |
4.2.2 电子文件的创建和管理原则 |
4.2.3 电子文件价值的鉴定原则 |
4.2.4 元数据和背景信息要求 |
4.2.5 文件形成机构职责与国家档案馆职责 |
4.2.6 特殊情况下的档案转移要求 |
4.3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实施 |
4.3.1 实施范围 |
4.3.2 实施阶段 |
4.3.3 实施结果 |
第五章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演变 |
5.1 分布式保管模式向集中式保管模式的转变 |
5.1.1 集中式保管政策的形成 |
5.1.2 集中式保管政策的发展 |
5.2 集中式保管模式向集中与分布并行模式的转变 |
5.2.1 澳大利亚档案理事会的分布式保管政策 |
5.2.2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分布式保管政策 |
第六章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评价及启示 |
6.1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评价 |
6.1.1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优势 |
6.1.2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局限性 |
6.2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的启示 |
6.2.1 推行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 |
6.2.2 加强电子文件管理体系建设 |
6.2.3 优化电子文件管理策略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访谈提纲——The interview to David Roberts |
附录2 :访谈提纲——The interview to the Australia archivist |
附录3 :访谈提纲——The interview to Frank Upward |
附录4 :访谈提纲——The interview to Adrian Cunningham |
附录5 :访谈提纲——The interview to Luciana Duranti |
附录6 :访谈提纲——国内专家访谈提纲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述评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一、研究难点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形成背景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 |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特里·库克的影响 |
第二节 特里·库克个人经历 |
一、教育背景 |
二、工作经历 |
三、成就简介 |
第三章 特里·库克的档案学思想内涵 |
第一节 新来源观 |
一、历史溯源及内容 |
二、与传统来源观的比较 |
三、对新来源观的评价 |
第二节 宏观鉴定论 |
一、历史溯源和内容 |
二、与谢伦伯格档案鉴定思想的比较 |
三、对宏观鉴定论的评价 |
第三节 后保管模式 |
一、历史溯源和内容 |
二、与传统保管模式的比较 |
三、对后保管模式的评价 |
第四节 档案范式思想 |
一、历史溯源和内容 |
二、对档案范式思想的评价 |
第五节 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体系 |
一、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 |
二、思想体系的小逻辑 |
三、思想体系的大联系 |
第四章 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对中国档案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
第一节 对中国档案理论的影响 |
一、促进中国档案资源观的转变 |
二、引发中国档案学范式的思考 |
第二节 对中国档案实践的影响 |
一、对档案资源建设的影响 |
二、对档案鉴定工作的影响 |
三、对档案职业人才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浅析后保管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过程、特点和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后保管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过程 |
1.1 时代变化需要理论革新 |
1.1.1 电子文件大量产生 |
1.1.2 社会需求不断增大 |
1.2 外来理论的本土化探索 |
1.2.1 经典文献的翻译 |
1.2.2 研究学者的诠释 |
1.2.3 基础理论的探讨 |
1.2.4 理论实践的研究 |
2 后保管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特点 |
2.1 对待“舶来品”客观理性 |
2.1.1 积极响应新理论 |
2.1.2 提出合理质疑和思辨 |
2.2 研究内容纵横交错 |
2.2.1 单项理论研究深入 |
2.2.2 领域范围不断扩大 |
2.3 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 |
2.3.1 应用理论指导具体实践 |
2.3.2 实践活动加深理论认识 |
3 后保管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意义 |
3.1 完善了后保管主义的理论内涵 |
3.2 促进了传统理论的推陈出新 |
3.3 强化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
3.4 加强了档案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8)论档案知识管理的层次性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知识管理和档案管理未来发展走向的两个设想 |
1.档案管理履行知识管理职能 |
2.知识管理取代档案管理 |
二、档案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层次性 |
1.档案知识管理的层次性 |
2.档案知识管理的内涵 |
三、结论 |
1.档案知识管理不能忽视自身的特殊性 |
1.档案知识管理具有层次性特征 |
(9)后保管主义中国化档案学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后保管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旋律 |
2后保管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伴奏 |
3总结 |
四、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管理走向——从“后保管模式”谈起(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J]. 周耀林,吴化,刘丽英,张昕. 档案学研究, 2021(02)
- [2]后保管模式四个维度的中国化演进及其启示[J]. 徐维晨. 档案, 2021(03)
- [3]国内档案知识管理文献综述[J]. 赵鑫强. 档案天地, 2021(02)
- [4]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后保管模式研究[D]. 王萌.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5]特里·库克档案学思想研究[D]. 李木兰.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6]档案知识服务研究述评[J]. 闫冬,张皓晨. 中国档案研究, 2017(01)
- [7]浅析后保管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过程、特点和意义[J]. 张夏. 档案学研究, 2017(02)
- [8]论档案知识管理的层次性特征[J]. 贾玲,吴建华,杜岩. 档案, 2015(11)
- [9]后保管主义中国化档案学研究述评[J]. 曹文译. 档案管理, 2015(05)
- [10]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A]. 冯惠玲,张斌,徐拥军,加小双,丁子涵,刘晓菲,张倩. 创新:档案与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报告集, 2014